商鞅变法PPT课件1 人民版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课件1-人民版选修 1
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原 3、有利于社会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 因 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
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与春秋战国时期其 他国家改革比较, 商鞅变法措施有何 特点?
三、英雄的悲歌
个人的悲剧 由于受守旧贵族打击, 商鞅被车裂示众
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改革充满阻力,有时会付出重大代价, 所以改革者要有决心.勇气甚至牺牲;
▲改革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必须顺应潮 流,与时俱进 历史的进步 变法强国的秦国 最终一统天下
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 了?为什么?
才能最后赢棋。对于落后的秦国而言, 其治国者只有掌握制高点,有势才有能 量,对大局了如指掌,这样才能目标明 确,所有的动作都依照目标推进,所作 的动作可以千变万化,而达成的结果也 是可控的。
一、大势所趋
大时代
“欲兴秦 图天下” 求贤若渴
1.请找出高度概括春秋 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的句 子。
秦孝公下令求贤
变法的内容及积极作用
军事
经济
政治
废 世 禄 制
什 统奖废 伍 一励井 组 度耕田 织 量织,
废 分 封
轻 罪 重 刑
废 世 卿 世
奖 励 军 功
衡重开 农阡 抑陌 商。
行 县 制
什 伍 连 坐
禄 制 度
文化 习俗
燔
推“
诗
行塞
书
“私
而
分门
明
异之
法
令请
令
商鞅变法PPT教学课件(1)
变法前夕: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商鞅变法
议一议:商鞅变法为什么会成功?
秦孝公的支持、得民心、诚信、符合历史 潮流,商鞅具有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
提高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
这两幅图是由画家张友民在 1956年仿照汉代画像石风格 而绘制的。画中反映了商鞅 变法中的两项重要内容:废 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
变法前后比较
战
国
青
这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形势?
铜
剑
动荡不安、战乱频繁
背景:大变革时代
• 1、政治上
•
诸侯争霸,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社会
结构处于大变革中,各国都面临政治、经济制度的重
建。
• 2、经济上
•
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使得生产力提高,
更多的荒地被开垦,私有土地不断出现,井田制瓦解。
• 3、思想上
卫城遗址
古代罗马 圆形大剧场
古代罗马 高架引水桥
古代埃及
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印度
古代中国
古代希腊
古代罗马
古代埃及
象形文字
古代埃及
象形文字
罗塞塔石碑
古代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
古代印度 梵文
古代印度
摩崖石刻
雍和宫镶着梵文 的铜钟
古代中国 甲骨文
古代希腊
古代罗马
拉丁字母
古代埃及
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罗马
凯撒,古罗马统帅,政治家,出身 贵族,前62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 结盟,史称"前三头同盟"。经连年 征战,凯撒获得终身独裁官、执政 官、保民官等职,兼领大将军、大 祭司长荣衔,并被尊为"祖国之父", 成为无冕之王。其代表作《高卢战 记》、《内战记》是研究古罗马军 事历史的重要文献(见凯撒的军事思 想)。凯撒的独裁统治动摇了罗马的 共和政体,激起贵族共和派的强烈 反对。前44年3月15日,他在元老 院议事厅被布鲁图、喀西约等人阴 谋刺杀。
商鞅变法
议一议:商鞅变法为什么会成功?
秦孝公的支持、得民心、诚信、符合历史 潮流,商鞅具有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
提高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
这两幅图是由画家张友民在 1956年仿照汉代画像石风格 而绘制的。画中反映了商鞅 变法中的两项重要内容:废 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
变法前后比较
战
国
青
这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形势?
铜
剑
动荡不安、战乱频繁
背景:大变革时代
• 1、政治上
•
诸侯争霸,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社会
结构处于大变革中,各国都面临政治、经济制度的重
建。
• 2、经济上
•
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使得生产力提高,
更多的荒地被开垦,私有土地不断出现,井田制瓦解。
• 3、思想上
卫城遗址
古代罗马 圆形大剧场
古代罗马 高架引水桥
古代埃及
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印度
古代中国
古代希腊
古代罗马
古代埃及
象形文字
古代埃及
象形文字
罗塞塔石碑
古代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
古代印度 梵文
古代印度
摩崖石刻
雍和宫镶着梵文 的铜钟
古代中国 甲骨文
古代希腊
古代罗马
拉丁字母
古代埃及
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罗马
凯撒,古罗马统帅,政治家,出身 贵族,前62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 结盟,史称"前三头同盟"。经连年 征战,凯撒获得终身独裁官、执政 官、保民官等职,兼领大将军、大 祭司长荣衔,并被尊为"祖国之父", 成为无冕之王。其代表作《高卢战 记》、《内战记》是研究古罗马军 事历史的重要文献(见凯撒的军事思 想)。凯撒的独裁统治动摇了罗马的 共和政体,激起贵族共和派的强烈 反对。前44年3月15日,他在元老 院议事厅被布鲁图、喀西约等人阴 谋刺杀。
人教版选修一 第2单元 商鞅变法 课件(共15张PPT)
2.“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主要内容
(1)经济改革:以农求富
①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重农主义是中国农业社会的主导思想,保护小
农生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但是抑制
了商品经济发展。
③统一度量衡。利于赋税征收、消除割据势力,便利了各地经济文化交
阅读1:(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 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阅读2: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 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阅读3: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材料4:井田制与封建土地所有制比较
土地制
生产关系三大要素
度
生产资料 生产中的关系
产品分配
井田制
国有(周王 奴隶主驱使奴隶劳
所有)
动,奴隶无自由
向周王进贡部分,奴 隶几乎无
封建土 地所有 制
新兴地主 私有
农民向地主租用土 地,农民有一定人 身自由
地主收取高额地租, 农民有部分产品
废井田意 义
生产关系 变革, 促进封建 经济发展
从历史长河来看,“焚烧诗书”压制了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损 失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化典籍。
阅读3:商鞅在制定法律时还规定轻罪重刑。如不告发犯罪之人腰斩,盗 窃牛马者死罪,弃灰于道路判死刑。应该如何评价?
轻罪重刑,能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起到对百姓的威慑作用,能 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但是过于严苛,罚不当罪,势 必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导致社会的不安定。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 专题 二商鞅变法第1课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件 (共40张PPT)
政治: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王 室衰微,新兴地主要求改革
吴起
军事: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直接动力
文化: “百家争鸣”;法家学说顺应 时代要求,成为思想武器。
民族关系上: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1、时代背景: (大动荡、大变革时代) (1)经济: 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生产力,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根本原因) (2)政治: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乱不断;宗法制、 分封制遭破坏; B、战国各国进行变法改革,为商鞅变法提供经验
特征
族融和
大发展:经济、文化、科技
春秋五霸图
材料一 (西周) 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 于天子,日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 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 (l)材料一中,西周分封制对诸侯做出了什么规 定?周王和诸侯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材料二 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 二,……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2)严肃军纪 提高军队战斗力
补充: 严格户籍制度使得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农战
材料2:
左图是1975年湖北云梦县 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云梦秦 简,记载中有“伍 长”“伍人” “四邻”等
字样。
建立什伍组织
3、政治:
法治
(1)制定什伍、连坐制度
加强户籍管理,为收税、 征兵提供了依据;同时 加强了对百姓的控制
1、废分封,推广县制
政 治
2、什伍连坐制度
3、轻罪重罚,严刑峻法
积极影响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 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稳定财政收入,提高生产 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
便利赋税征收;便利各 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加强了中央集权
吴起
军事: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直接动力
文化: “百家争鸣”;法家学说顺应 时代要求,成为思想武器。
民族关系上: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1、时代背景: (大动荡、大变革时代) (1)经济: 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生产力,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根本原因) (2)政治: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乱不断;宗法制、 分封制遭破坏; B、战国各国进行变法改革,为商鞅变法提供经验
特征
族融和
大发展:经济、文化、科技
春秋五霸图
材料一 (西周) 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 于天子,日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 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 (l)材料一中,西周分封制对诸侯做出了什么规 定?周王和诸侯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材料二 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 二,……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2)严肃军纪 提高军队战斗力
补充: 严格户籍制度使得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农战
材料2:
左图是1975年湖北云梦县 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云梦秦 简,记载中有“伍 长”“伍人” “四邻”等
字样。
建立什伍组织
3、政治:
法治
(1)制定什伍、连坐制度
加强户籍管理,为收税、 征兵提供了依据;同时 加强了对百姓的控制
1、废分封,推广县制
政 治
2、什伍连坐制度
3、轻罪重罚,严刑峻法
积极影响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 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稳定财政收入,提高生产 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
便利赋税征收;便利各 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加强了中央集权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课件(共33张PPT)
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 家实力
提高积极性
3)统一秦国度量衡
为经济交流提供便利 利于加强对市场的管理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2、军事方面
材料一: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每斩一个 敌人的首级可赏爵位一级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管理,有效 行使政府权力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 内容固定下来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4、习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改革旧的社会风俗
禁止请客,送礼,走后门, 违者重罚。
习俗 思想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重点优化】 商鞅变法的特点
变法的 核心
农业 法治
1)措施最全面; 2)措施最彻底; 3)历时最久; 4)推行力度最大; 5)成效最明显;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3、政治方面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什伍连坐制度
材料二: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 小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 除分封制
消极: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
(2)加重剥削压迫
提高积极性
3)统一秦国度量衡
为经济交流提供便利 利于加强对市场的管理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2、军事方面
材料一: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每斩一个 敌人的首级可赏爵位一级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管理,有效 行使政府权力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 内容固定下来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4、习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改革旧的社会风俗
禁止请客,送礼,走后门, 违者重罚。
习俗 思想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重点优化】 商鞅变法的特点
变法的 核心
农业 法治
1)措施最全面; 2)措施最彻底; 3)历时最久; 4)推行力度最大; 5)成效最明显;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人 民 版 历 史 选修一 专题二 《商鞅 变法》 课件( 共33张 PPT)
3、政治方面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什伍连坐制度
材料二: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 小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 除分封制
消极: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
(2)加重剥削压迫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课件(共29张PPT)
奴隶社会
前475 前221
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的基本特征:
大变革——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大动荡—— 战乱频繁,政局动荡
2020/7/6
2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国别 主 持
内容
影响
齐国 管仲 “相地而衰征”,根 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
春 齐桓
公
秋
鲁国
据土地的多少和好坏 土地的所有权 征收赋税
“公收初田税税、亩私”田规一集定律中不按在废论亩经井公实的济田开质井领是田承域废制认除,了奴确土隶立地社了私会封有,
有利于加强统治
商鞅变法政治方面的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2020/7/6
作用:加强专制统治
16
4、思想: ——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燔诗书,明法令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的 “焚烧诗书”的认识?
从当时来看,他的做法值得肯定。因为要 变法,就必须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1、经济:
2、政治:
3、军事:
4、思想:
2020/7/6
4
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
1、经济: 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
大动要族求的政特治权权—利私—,田进增废多行除,社井奴田会隶制变瓦主革解贵
荡 、
由“礼封乐建、土地征私伐有自制 天子出”
大 变
变为“礼阶级乐关、系:征新伐兴地自主诸阶级侯出”。
性 3、军事: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的改革 (直接动力)
4、思想: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法家学说成为改
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思考2:战国时期秦国又为什么能变法?(变法的可能性) (学生活动)
2020/7/6
6
2020/7/6
人教版选修1第2单元:商鞅变法 (共67张PPT)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焚烧诗书”损失了大 量有价值的文化典籍。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一、变法目的: 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占得优势,以巩固统治
二、变法措施: (一)富国之举: 1、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二)强兵之举: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为什么要把农、战放在首位呢?
社会安定的前提;
保证国家税收和财政收入;
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奠定基础; 时代发展的需要;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 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 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 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 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 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 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 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 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 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会引起上层建筑的改革。因此,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除商鞅变法外,还有哪些国家进行的改革变法影 响比较大?
答案提示: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变革已经开始。著 名的有齐国管仲改革和鲁国的改革。齐国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 策,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公开 承认了土地私有权。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一、变法目的: 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占得优势,以巩固统治
二、变法措施: (一)富国之举: 1、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二)强兵之举: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为什么要把农、战放在首位呢?
社会安定的前提;
保证国家税收和财政收入;
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奠定基础; 时代发展的需要;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 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 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 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 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 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 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 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 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 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会引起上层建筑的改革。因此,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除商鞅变法外,还有哪些国家进行的改革变法影 响比较大?
答案提示: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变革已经开始。著 名的有齐国管仲改革和鲁国的改革。齐国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 策,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公开 承认了土地私有权。
人民版《商鞅变法》PPT实用版1
地的民风; (1)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的改革,加快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①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
思考:商鞅变法为什么带有局限性? 富国强兵的秦国---商鞅变法的影响
增加财政收入
富国强兵的秦国---商鞅变法的影响
小结一、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对秦国:
——富国强兵的秦国
——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直接动力 4、思想文化: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经济 繁荣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空前发展。
表现:百家争鸣 影响: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
1、经济: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
2、政治:新兴地主要改革奴隶制度
性质: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 新兴地主要改革奴隶制度
(5)影响最为深远,不仅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直接动力
战国各国改革: 为新兴地主阶级提高社会地位提供途径
目的:建立、巩固地主阶级专政,完成统一 内容:任用贤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2.建立严密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3.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 4.焚烧诗书,制定秦律 5.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三、变法性质: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化改革 四、变法的特点:
(1)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变法措施 最全面、为期最长久的改革,加快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2)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实行“法治”。 (3)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4)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5)影响最为深远,不仅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而且 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课件(共46张PPT)
项 目 军事
经济
政治 文化
措施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实行什伍制度 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 建立县制 推行什伍连坐制度 轻罪重刑 焚烧诗书
塞私门之请
习俗 强制分家,推行一夫一妻
小家庭政策
意义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提高军队战 斗力
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 提高生产积极性,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 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中央集权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管理和控制,有效行使政府权力 强化人民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 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 1974年3月,秦始皇兵马俑在陕西省临潼县得以重见天 日,一些考古专家提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兵马俑中 的士兵没有一个人戴头盔,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冲在战争 第一线的士兵和将领不戴头盔?秦国能够统一六国,为什 么连头盔都不给士兵配备?
• 材料一:
• 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 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 得的爵位就越高。
•
3000多年前,周王朝在镐京统治着中国。在王国的西
北边陲,生活着一个专门为国君养马的部落,他们就是最
早的秦人。这是一个传奇般的部落,它最早的居住地在哪
儿,什么时候迁移到西北高原,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
公元前771年,来自于西方的游牧部落攻陷了都城镐
京,周王朝被迫迁都。在周天子向东迁移的时候,养马的
秦人出兵护送。为了感激秦人的忠诚,周天子封秦人的首
强化人民法律意识, 保证变法彻底执行
• 4、思想
• “燔诗书而明法令”——焚毁儒家著作,制定 秦律
加强思想控制,但钳 制了思想,摧残了文 化
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课件(共56张PPT)
瓦解血缘宗法制度,巩固新 兴地主阶级统治,加强中央 集权 法律严酷 强化对人民统治
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增加税收,改变民风
渭水尽赤,号哭之声动于天地,蓄怨积 仇比于丘山。
——刘向《新序》
商鞅变法的局限性
• 轻视教化、轻罪重罚、法律严苛 • 加重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 保留一些旧的制度和风俗习惯
领域 经济 军事
军事
政治
法律 文化 习俗
商鞅变法的措施和作用
主要内容
废除井田制,法律确认土地私有,重 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废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废分封制,推行县制 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制订秦律,轻罪重刑
燔诗书而明法令 禁父子兄弟同居;一夫一妻小家庭
作用
井田制
相地而衰(cuī)征 ——齐国
——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秦国变法的有利条件
• 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
公元前361年,21岁的秦孝公继位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 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记》
变法强国
崇尚霸道
秦国变法的有利条件
• 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 • 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 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 弟,若禽兽耳。
法律 文化 习俗
制订秦律,轻罪重刑
燔诗书而明法令 禁父子兄弟同居;一夫一妻小家庭
商鞅方升,秦孝公十八年制作的标准器
领域 经济 军事
政治
法律 文化 习俗
商鞅变法的措施和作用
主要内容
作用
废除井田制,法律确认土地私有,重 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激发生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课件(共61张PPT)
匈
奴
战 国
燕
时 期
黄
河
赵
齐
、 长
江
秦
魏
中
下
韩
游 地
区
楚
图
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公元前770到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群 雄纷争,强者为王,变法图强的潮流在各国激荡。 地处西部一隅的秦国,在“欲兴秦、图天下”的 秦孝公继位后,重用胸怀大志的商鞅实施变法。 商鞅力排变法阻力,循历史潮流而动,行“富国 强兵、殷民图霸”之法。其“身虽死”而“法卒 行”,为“秦王扫六合”建千秋伟业而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 阶级属性。
成败依据和成败因素
依据: 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 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
成败因素: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 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
认识和启示
认识:改革具有必要性;多样性;复杂曲折性;
进步性;局限性。
吴起(约前440-前381年)战国初期卫国人,曾在鲁国担任将 领。后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便到了魏国。魏文侯以吴起作为将帅, 攻打秦国,拔下秦国五座城池。文侯死后吴起遭谋害,便离开魏国, 投奔楚国。楚国便拜他为相国。等到楚悼王死后,楚国旧贵族作乱, 围攻吴起,吴起最后被乱箭射杀。
商鞅(约前390-前338)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为了富国强 兵,下令求贤。商鞅携带李悝《法经》入秦,取得秦孝公信任,被 任为左庶长,主持秦国变法长达21年,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秦 孝公死后,被旧贵族诬陷,车裂而死。
——《国语》
祭祀宗庙——农耕
由公田到私田
过程:铁器使用、牛耕的推广
奴
战 国
燕
时 期
黄
河
赵
齐
、 长
江
秦
魏
中
下
韩
游 地
区
楚
图
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公元前770到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群 雄纷争,强者为王,变法图强的潮流在各国激荡。 地处西部一隅的秦国,在“欲兴秦、图天下”的 秦孝公继位后,重用胸怀大志的商鞅实施变法。 商鞅力排变法阻力,循历史潮流而动,行“富国 强兵、殷民图霸”之法。其“身虽死”而“法卒 行”,为“秦王扫六合”建千秋伟业而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 阶级属性。
成败依据和成败因素
依据: 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 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
成败因素: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 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
认识和启示
认识:改革具有必要性;多样性;复杂曲折性;
进步性;局限性。
吴起(约前440-前381年)战国初期卫国人,曾在鲁国担任将 领。后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便到了魏国。魏文侯以吴起作为将帅, 攻打秦国,拔下秦国五座城池。文侯死后吴起遭谋害,便离开魏国, 投奔楚国。楚国便拜他为相国。等到楚悼王死后,楚国旧贵族作乱, 围攻吴起,吴起最后被乱箭射杀。
商鞅(约前390-前338)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为了富国强 兵,下令求贤。商鞅携带李悝《法经》入秦,取得秦孝公信任,被 任为左庶长,主持秦国变法长达21年,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秦 孝公死后,被旧贵族诬陷,车裂而死。
——《国语》
祭祀宗庙——农耕
由公田到私田
过程:铁器使用、牛耕的推广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 ppt课件
富国 地主阶级进行 强兵 的改革
答案
历史比较
管仲改革与李悝变法的主要不同点 管仲改革: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目的是维护奴隶制。 李悝变法:改革既包含经济基础,又包含上层建筑,目的是维护并巩固 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特别提示
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战国时期的变法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 对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进行改革,比春秋时期的改革更加全面,影响也更 加深刻。春秋时期的改革只是动摇了旧的制度,而战国时期的改革在摧毁 旧制度的同时也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基本上完成了社会的转型。
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2)政治上
①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② 世卿世禄、封邑制局
面被打破。
(3)军事上:战争更加频繁,春秋以争霸战争为主,战国以 兼并战争为主。
(4)文化上
①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
② 法家学说 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材料三
图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思考
图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牛尊
归纳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并指出材料三与材料一、
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
答案 (1)时代特征: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诸侯不尊天子,周天子失去 “天下共主”的地位;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铁农具、牛耕使用,生产力 水平显著提高。
12345
反馈·训练区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
变化是( C )
A.社会经济的变化
B.统治方式的变化
C.社会性质的变化
D.思想文化的变化
解析 A、B、D项只是社会性质变化的具体表现,C项是具有决定性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主持变法。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 法”、制定《法经》。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吴起在楚国的 变法影响也较大。主张限制和削弱贵族势力、整顿吏治和改良社会风气。 楚国经过改革,成为了战国中的强国。
知识结构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变法的内容)
改革变法风潮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变法的背景)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
1、农业生产的发展:铁农具、牛耕、兴修水利
2、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决 定
3、商业日趋活跃:
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生产关系改革
1、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新的阶级力量产生:新兴地主、自耕农
匈奴
犬戎
赵富国强兵 齐
魏
韩
氐
楚
“诸侯战卑国秦时,期丑形莫势大图焉”
“为秦开帝旁业大就白王要:”:学你开习—要始古治的—代理两圣天次商人下会鞅,见 变法
为什么 秦
(why)
? 尧时、世舜、强禹国的仁义 求贤若渴
之道。
商鞅 法家代表 热心政治 怀才不遇
【学思之窗】
思想是现实的反映。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 特点,“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战国 时期,各诸侯国为了战胜对方,都十分重视发 展农业和奖励军功。法家是地方阶级的改革派。 法家思想直接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变法活动。而 兵家思想来源于战争实践,是在战争实践基础 上的理论升华。进步思想为社会变革提供思想 基础,指导社会变革的进程。
会引起上层建筑的改革。因此,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除商鞅变法外,还有哪些国家进行的改革变法影 响比较大?
答案提示: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变革已经开始。著
名的有齐国管仲改革和鲁国的改革。齐国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 策,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公开 承认了土地私有权。
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由公田到私田)
过程:铁器使用、牛耕的推广 私田的大
量的出现 改变剥削方式(交地租) 平民和逃亡奴隶 自耕农
角色转换 贵族、商人 地主
影响:小农经济形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春秋战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1、铁制农具的使用,生产技术的改善 2、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3、统治者的重视 4、民族间的交流
各诸侯国只有通过改革变法,发展封建的经 济,才能够富国强兵。只有实现富国强兵,才 能够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战胜对方的目的。
二、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
一、春秋时期:
1、齐国管仲的改革: “相地而衰征” ——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2、鲁国的改革: 公元前594年“初税亩” ——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决 定
三、上层建筑的改革:
1、目的: 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2、途经: 变法
上层建筑改革
四、改革变法的动力:
1、春秋: 争霸战争 2、战国: 兼并战争 3、直接动力: 富国强兵
五、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1、背景: 经济发展、社会大变革、宽松的文化氛围 2、“百家争鸣”:“儒、道、墨、法”
3、诸侯国变法的思想武器: “法家”
战国变法是在春秋的基础上进行的,且更加彻底。春 秋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未触及到上层建筑;战国 变法则瓦解了宗法贵族政治,确立了封建制。政治上,改 革旧的世卿世禄制度,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经济上,破 坏了井田制,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法经》维护了社会秩 序、稳定了政局;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3、改革成效的不断深化: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施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思路引领: 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 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改革。
答案提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 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 附关系,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出现。新兴的地主 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而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
春秋:前770----前476
春秋战国
战国:前475----前221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特征
大动荡:战争频繁,争霸兼并, 民族融合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井田 私田
国有
产品要向周王进贡
奴隶主私人占有
不用进贡
井田制的瓦解
私田越来越多
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 建立在井田制之上的,两者都是奴隶制 存在的重要条件。两者的瓦解预示着奴 隶制的消亡。
二、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前)
1、经济基础: 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2、阶级基础: 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3、内在动力: “富国强兵”
2、著名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战国时期的改革——魏文侯变法(P20)
1、内容
李悝
政治
选贤任能,赏罚分明 强调法治,制定《法经》
经济 “尽地力”的农业政策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为什么 秦
时代:大动荡、大变革
(why)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
决 定
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生产关系改革
三、各国纷纷进行改革
决
定
上层建筑改革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为什么 秦
时世
(why)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三、各国纷纷进行改革
四、战争频繁,争霸兼并
春秋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战国变法使新兴 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 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匈奴
犬戎
赵富国强兵 齐
魏
韩
氐
楚
“诸侯战卑国秦时,期丑形莫势大图焉”
小结:秦国处在十字路口
客观原因:穆公称霸西戎,但仍落后中原 必要条件:献公改革,无根本改观; 有利条件:权力集中、法家学说、尚武精神; 历史机遇:三家分晋、“士人要求” 主观原因:秦孝公变法图强,重用商鞅
楚国吴起改革(P20)
1、内容 2、作用
魏楚等国改革的影响:
1)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 相关国家迅速崛起;
2)对其他诸侯国:起了示范作用,开启了 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
3)对历史进程: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春秋、战国改革变法的评价与比较
1、背景、目的的相似性: 背景: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目的:为了富国强兵,在战争中求得生存,进而成为霸主。 2、改革内容的不断深化:
知识结构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变法的内容)
改革变法风潮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变法的背景)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
1、农业生产的发展:铁农具、牛耕、兴修水利
2、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决 定
3、商业日趋活跃:
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生产关系改革
1、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新的阶级力量产生:新兴地主、自耕农
匈奴
犬戎
赵富国强兵 齐
魏
韩
氐
楚
“诸侯战卑国秦时,期丑形莫势大图焉”
“为秦开帝旁业大就白王要:”:学你开习—要始古治的—代理两圣天次商人下会鞅,见 变法
为什么 秦
(why)
? 尧时、世舜、强禹国的仁义 求贤若渴
之道。
商鞅 法家代表 热心政治 怀才不遇
【学思之窗】
思想是现实的反映。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 特点,“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战国 时期,各诸侯国为了战胜对方,都十分重视发 展农业和奖励军功。法家是地方阶级的改革派。 法家思想直接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变法活动。而 兵家思想来源于战争实践,是在战争实践基础 上的理论升华。进步思想为社会变革提供思想 基础,指导社会变革的进程。
会引起上层建筑的改革。因此,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除商鞅变法外,还有哪些国家进行的改革变法影 响比较大?
答案提示: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变革已经开始。著
名的有齐国管仲改革和鲁国的改革。齐国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 策,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公开 承认了土地私有权。
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由公田到私田)
过程:铁器使用、牛耕的推广 私田的大
量的出现 改变剥削方式(交地租) 平民和逃亡奴隶 自耕农
角色转换 贵族、商人 地主
影响:小农经济形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春秋战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1、铁制农具的使用,生产技术的改善 2、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3、统治者的重视 4、民族间的交流
各诸侯国只有通过改革变法,发展封建的经 济,才能够富国强兵。只有实现富国强兵,才 能够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战胜对方的目的。
二、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
一、春秋时期:
1、齐国管仲的改革: “相地而衰征” ——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2、鲁国的改革: 公元前594年“初税亩” ——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决 定
三、上层建筑的改革:
1、目的: 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2、途经: 变法
上层建筑改革
四、改革变法的动力:
1、春秋: 争霸战争 2、战国: 兼并战争 3、直接动力: 富国强兵
五、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1、背景: 经济发展、社会大变革、宽松的文化氛围 2、“百家争鸣”:“儒、道、墨、法”
3、诸侯国变法的思想武器: “法家”
战国变法是在春秋的基础上进行的,且更加彻底。春 秋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未触及到上层建筑;战国 变法则瓦解了宗法贵族政治,确立了封建制。政治上,改 革旧的世卿世禄制度,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经济上,破 坏了井田制,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法经》维护了社会秩 序、稳定了政局;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3、改革成效的不断深化: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施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思路引领: 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 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改革。
答案提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 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 附关系,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出现。新兴的地主 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而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
春秋:前770----前476
春秋战国
战国:前475----前221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特征
大动荡:战争频繁,争霸兼并, 民族融合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井田 私田
国有
产品要向周王进贡
奴隶主私人占有
不用进贡
井田制的瓦解
私田越来越多
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 建立在井田制之上的,两者都是奴隶制 存在的重要条件。两者的瓦解预示着奴 隶制的消亡。
二、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前)
1、经济基础: 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2、阶级基础: 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3、内在动力: “富国强兵”
2、著名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战国时期的改革——魏文侯变法(P20)
1、内容
李悝
政治
选贤任能,赏罚分明 强调法治,制定《法经》
经济 “尽地力”的农业政策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为什么 秦
时代:大动荡、大变革
(why)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
决 定
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生产关系改革
三、各国纷纷进行改革
决
定
上层建筑改革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为什么 秦
时世
(why)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三、各国纷纷进行改革
四、战争频繁,争霸兼并
春秋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战国变法使新兴 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 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匈奴
犬戎
赵富国强兵 齐
魏
韩
氐
楚
“诸侯战卑国秦时,期丑形莫势大图焉”
小结:秦国处在十字路口
客观原因:穆公称霸西戎,但仍落后中原 必要条件:献公改革,无根本改观; 有利条件:权力集中、法家学说、尚武精神; 历史机遇:三家分晋、“士人要求” 主观原因:秦孝公变法图强,重用商鞅
楚国吴起改革(P20)
1、内容 2、作用
魏楚等国改革的影响:
1)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 相关国家迅速崛起;
2)对其他诸侯国:起了示范作用,开启了 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
3)对历史进程: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春秋、战国改革变法的评价与比较
1、背景、目的的相似性: 背景: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目的:为了富国强兵,在战争中求得生存,进而成为霸主。 2、改革内容的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