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阅读和研究地勘报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阅读和研究地勘报告

基坑支护是沿地下室周边布置,是长线设防。而地层条件沿此长线可能变化多端,因此研读地勘报告是支护设计的必须功课,研读时建议注意以下方面问题:

1、注意在垂直坑边方向的土层变化

为基坑设计的勘察孔,往往布设于拟建地下室周边外侧一定距离(一般5m左右),因此在研读报告时,尚应结合主体结构的勘察资料,注意在垂直坑边方向的土层变化,若为顺坡时则应考虑土层界面滑移时对支护的不利影响,并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

2、注意土质的横向变化

地勘报告所提供的土层参数为统计值,而为某一个勘察孔的资料则是该孔所在区的代表值,若该代表值低于统计值时,则该区(处)是基坑沿线设防中的薄弱环节,往往也是安全隐患所在之处。当基坑支护局部出现险情时,再复查地勘资料时,往往是该险情部位的地层参数低于统计值。因此设计时应对土层条件的薄弱处采取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措施。

当基坑需要采取地下水控制设计时,应注意研读地勘报告:

1、注意基坑范围内含水层埋深的变化

地下水降水设计是基坑全面积设防,应查阅基坑范围内承压水层的顶板埋深的变化,并根据其埋深标高及相应部位的开挖深度进行抗突涌验算和确定降水深度,降水井根据含水层标高及基础埋深采取针对性布井,而不宜均匀布井。

2、注意交互层的处理

当基坑侧壁和坑底存在互层土时,用深井降水对互层土的层间水排降不仅滞后而且难以奏效,当基坑开挖深度较大,互层土又较厚时,为防止层间水产生搅渗及渗透性破坏。建议分布情况,加强和加深侧壁止水帷幕,最好能隔封互层土层,降水井则主要用于减少地下水竖向补给和防止突涌。对坑底互层土可采取较大口径的滤水浅井明排,结合盲沟,盲渠明排处理。

关于软土中的基坑支护设计

1、当环境及场地条件允许和开挖深度不大的情况下,采用放缓坡卸载是软土中基坑支护的有效方法,放坡宜采用分阶形式,上下坡向设置一定宽度的平台,在上坡前缘设置2~3排密集木桩等韧性较好的竖向构件,进行构造加固,其下端宜

进入相对较好的土层,确保上坡稳定,下坡前缘设置高度不大于2m的水泥土挡墙,并进行上下坡联合的整体稳定性验算和下坡挡墙的设计。具体构造如下图:2、若坑底以下软土层厚度较大,水泥土挡墙计算中的墙底土体承载力不足时,一般处理是将墙体加深至相对较好土,以满足承载力要求,此时则因挡墙体量大造价高。建议在挡墙计算中如抗滑移、抗倾覆、墙身抗压抗拉及挡墙底整体稳定性已满足规程规定,而仅仅是墙底承载力不足的情况下,可将部分搅拌桩加深至相对较好土层,形成墙底以下的复合地基,以满足承载力要求,如下图示:

3、排桩+挡墙及被动区加固,如图示:

a、当条件允许时,将支护桩边被动区加固上翻,b=2h,此情况下,上翻加固体在满足水泥土刚性角1:2的前提下,可减短支护桩的悬臂高度,桩径可适当减小。

b、排桩可插入较大深度解决深层滑移整体稳定性问题。

c、被动区加固可改善坑底土体,有利于控制位移。

4、关于水泥土搅拌桩增强加固

基坑侧壁和坑底为淤泥,淤泥质土或承载力底的饱和软弱土层,采用放坡坡肩设置水泥土搅拌桩增强抗滑体,或采用水泥土搅拌复合土钉支护方式,往往因安全性不足导致支护失效的事故时有发生。其原因在软土中搅拌桩水泥土强度较低。由于搅拌桩或桩工艺原因,抗滑体水泥土成千层饼结构,抗拉及抗剪强度变低,当受侧向土压力时抗弯先于抗剪破坏,其二土钉在软土中的锚固抗力不可靠,故选用此类支护设计时应慎重,当必须使用时,仅可作为不参与计算的增强措施,弥补抗滑计算中的稍有不足。

5、排桩长短结合。

a、单排桩一长一短间隔布置,计算时全部排桩按短桩计算,基本位移、抗弯承载力、抗倾覆满足设计要求,长桩计算则应满足深层滑移稳定性要求,长桩的净间距不宜大于“桩径+400mm”,净间距过大对软土的隔栅作用降低,不利于抗深层滑移稳定要求。

b、双排桩可按前后1长1短布置,先对双排桩的协同性进行基本计算,而后宜将后排桩加长满足深层抗滑移稳定要求。长桩的净向间距以不宜过大

关于内支撑设计布置

修编规程中提供了内支撑布置的若干模式,但由于基坑的平面形状、规模、深度、周边环境、土层条件等实际情况复杂多变,因此支撑布置应进行多方案计算比较,进一步优化和深化。其过程建议注意如下问题:

(一)支撑平面布置除规程提供的原则和要求外,尚应考虑土方开挖和出土方便,对超高层建筑应考虑主体结构中重型钢构件的吊装和安装空间。

(二)对于复杂的支撑体系,应考虑地层荷载和土方开挖的不对称和不均匀性,支撑可能作为施工栈桥以及拆撑先后实施的可行性,均应对不利工况进行不利组合和磨合计算,避免存在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

1、支撑平面布置应有明确的传力路线,角撑、对顶撑的主要受力杆件应直线拉通,不应过多和过大的弯折、计算中不应出现拉力过大的杆件。

2、圆环支撑主要传力杆件宜指向圆心,边角应设置隐性角撑,薄弱边桁架宜设置现浇板带,以利于控制圆环受力不对称或拆撑时产生失控性漂移变形。

3、角撑、对顶撑与相邻的悬臂桩(含双排桩)连接时,应考虑不同的变形型态的不利影响,予以加强并处理好衔接过渡。

4、对相对窄长的基坑(如地铁站或大型沟槽基坑)采用多层单肢钢管支撑,且随坑内土方呈纵向台阶式开挖,以使支撑随挖随支的工况条件者,其第一道支撑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并施工到位后方可开挖土方。对于下部的钢管支撑,除了应规定支撑到位的时限要求外,尚应每隔20m左右将相邻的二榀单肢支撑组合成几何不变的平面桁架,桁架与其他单支撑间设置水平连系杆,以增加支撑平面刚度和稳定性。

(三)支撑立柱布置,应尽可能利用工程桩位,此类立柱与支撑轴线稍有偏心时,可在支撑杆件上设置牛腿或悬挑梁,对牛腿以及偏心而使杆件产生的扭矩,和悬臂梁均应进行承载力计算和详图设计。上述措施是为了尽量避免支撑杆件轴线过度强调与立柱对齐而产生弯折的本末倒置现象出现。

(四)支撑的竖向布置,对于两层及以上的支撑体系,竖向支撑点的设置高度很有讲究,布置十分重要。一方面要满足土方开挖运输出土方便及方便结构施工,更重要的是应使单元计算中正逆工况的内力和位移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如果正逆工况的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时,应调整支撑点的标高,进一步计算和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