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两首
3 古 诗 两 首——《山行》
3 古诗两首——《山行》执教人:朱金花教学要求: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课前准备:课件、学生书写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学生齐读)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欣赏。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互评,教师巡视。
3、指名读诗,教师引导,相机评价。
重点指导“斜”。
4、齐读全诗。
5、简介诗人。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思考: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①指名说一说,指出“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
[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理解、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学生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b、指名说,教师引导: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c、师生齐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第3课《古诗两首》1课时教学设计(2)课件出示句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对诗句的明白得。
课件出示说明。
童子:小孩,那个地点指隐者的弟子。
言:回答说。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松树下,我询问了年少的童子(“你的师父去了哪里?”)。
他回答说:“师父差不多去山中采药了。
”(3)课件出示句子“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童子)还对我说,(他的师父)就在这座大山中,可山中云雾充满,不明白师父到底在什么地点。
师问:依照对诗句的明白得,你能想象出诗人和童子的对话吗?我们来表演一下。
话的意思。
引导学生依照字词的说明,翻译整个句子。
引导学生依照动物特点,回答问题。
翻译全诗的含义,再回答问题。
生举手回答自己明白的有关描写孩童趣事的古诗。
思的能力。
引导学生明白蝉是夏天的动物。
锤炼学生从诗的翻译中去提炼要紧内容。
考查同学们平常对古诗的积存。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2)课件出示句子“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课件出示说明欲:想要。
捕:捉。
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
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对诗句的明白得。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突然想要捕捉正在鸣叫的知了,就闭住嘴,静静地站住了。
3.分析古诗课件出示问题: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引导学生从蝉这种动物身上找到答案)生举手回答:夏季。
从哪里能够看出来?从“意欲捕鸣蝉”这句诗能够看出来。
有“鸣蝉”,说明蝉的叫声专门大专门响,只有夏天的时首诗都活了起来。
即学即测。
课堂练习说明下列词语。
振:振荡。
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
云深:山上云雾缭绕的地点。
作业布置 1.背诵这两首古诗。
课后巩固。
2.明白得这两首古诗的诗意,并默写。
板书设计古诗两首说板书设计。
3.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背诵《望洞庭》。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游玩时愉快的心情。
【活动方案】活动一:读诗文1.自由朗读《望洞庭》,将“螺”这个生字读准,记住字形。
2.组内轮流读古诗,正音。
3.用本组喜欢的方式展示,比比哪个组读得准确又响亮。
活动二:明诗意1.默读《望洞庭》,在图中找出“青螺”的位置。
结合插图和下面关键字的意思想想诗的大意:Array①“和”:和谐,融为一体②“镜”③“未”:没有④“遥”:远23.展示质疑。
活动三:悟诗情1.读资料,并联系诗句想想《望洞庭》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刘禹锡,唐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他给后人留下了《乌衣巷》、《西塞山怀古》、《望洞庭》等著名诗篇和《陋室铭》等经典散文。
他的山水诗朴素优美、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情趣,表达了对秀丽山水的热爱和自己游玩时愉快的心情。
2.全班交流,朗读、背诵全诗。
【检测反馈】1.解释带点的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未:句意:2.这首诗中前两句把比作。
后两句诗人把比作,比作。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峨眉山月歌》。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李白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活动方案】活动一:读诗文1.自由朗读《峨眉山月歌》,读准生字,记住字形。
2.组内轮流读古诗,正音,注意朗读节奏。
3.用本组喜欢的方式展示朗读。
活动二:明诗意1.默读《峨眉山月歌》,结合下面关键字的意思和插图想想诗的大意。
①“发”:出发②“君”:指人的尊称,这里指友人③“下”:顺江而下2.组内先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相互纠正、补充。
3.展示质疑。
活动三:悟诗情1.想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李白怎样的情感?你从哪个字体会到诗人的这种情感?3【检测反馈】1.默写《峨眉山月歌》,将字写正确、美观。
峨眉山月歌,。
,。
2.解释带点的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 3、古诗两首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 师父去哪里采药了?)
(在这山里的什么地方?)
三番问答,被诗人精简成二十字,使用了以答句包含 问句的方法,这种“推敲”就不只在一字一句之间了。
• 诗人心境的变化
满怀希望
|
失望
| 一线希望 | 彻底失望
• 小结
诗歌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却没 有遇到这件事,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 和诗人对他的仰慕。 和同桌互相进行场景模拟,注意补充 诗人省略掉的内容,并表现出心境的 变化。
所见
(清)袁枚
考考你:
季节?(夏天) 理由? (意欲捕鸣蝉)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所见
(清)袁枚
考考你:
心情?(愉快) 理由? (歌声振林樾)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3.诗文详解
• 松下问童子
松下: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也是隐者的隐居之地, 远离尘俗,显示隐者的高洁品格。 童子:儿童,诗中指隐者的徒弟。 Q:诗中涉及的人物有哪些? Q:问的是童子,透露了诗题中的哪件事? Q:问的什么内容没写,可能是?
诗人、童子、隐者
不遇 你师父在吗?
• 言师采药去
言:说。 Q:这句话省略了说话的人,是谁?
《所见》
解题:
所见, 所看到的。
Q: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 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诗人介绍
• 袁枚 (1716-1797)清代诗人、散 文家。字子才,晚年自号随园 主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 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 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 下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 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 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 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当世所称“南袁北纪”,就是 指袁枚和时任大学士的纪昀。
3.古诗两首
1.预展:小组进行展示汇报准备。(各负其责) 2.小组主动上台展示,其他小组补充。 3.自由上台背诵古诗。
提升智慧拓展学
你还知道李白的哪些诗?或再找几首李白的诗写在采集本上,背一背。
激发智慧展示学
1.预展:小组进行展示汇报准备(各负其责) 2.班级大展示。 ① 1—3组展示第一题。 ② 4—6组展示第二题。 ③ 自由展示第三题。
提升智慧拓展学
画一幅美丽的草原图或查找有关草原的美景和音乐。。
3 《古诗两首》智慧导学案
第2课时
姓名
智慧学习目标
班级 教师智慧导学栏 学生智慧笔记栏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望庐山瀑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诗意。 2.学习诗中生字,会认字:炉、疑、银。会写字:尺、似、挂、 流、烟。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字认一认,注上拼时,同桌互相检 查,书空会写字“川、首”。 2.再读古诗,敕勒川大草原给你留下了哪些美好的景色? (学习提示:①划出重点词句。②可以用书上的语句回答,也可 以用自己的话回答。③你感受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读背这首古诗。 学法提示:① 独学:独立完成以上学习内容,(写批注) ② 对学:对子之间交流互助。(质疑问难) ③ 群学:小组内讨论交流。(深入探究)
启迪智慧激趣学
课件展示庐山瀑布的美景图。
发挥智慧自主学
1.读古诗,画记生字,给会认字注音,认一认,书空会写字,分 析字形。 2.大声朗读古诗,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美丽而壮观的景色? 3.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学法提示:① 独学:独立完成以上学习内容,(写批注) ② 对学:对子之间交流互助。(质疑问难) ③ 群学:小组内讨论交流。(深入探究)
3 《古诗两首》智慧导学案
3 古诗两首
合浦县实验小学 吴红梅
shǎo
部首:小
chù
部首:夂
máng
部首:忄
少
cūn
(多少) (少数) (少见)
处
(处处) (到处) (住处)
忙
(很忙) (连忙) (急忙)
独体字结构
半包围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木 fàng部首:攵
chūn部首:日
部首:子 xué
村
(乡村) (村子) (村庄)
放
(放心) (放学) (放下)
春
(春天) (春风) (春雨)
学
(学习) (学生) (上学)
左右结构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下结构
到处
春晓 春眠:春天睡觉。 不觉晓:不知不觉地 春眠不觉晓, 到了早晨。 处处闻啼鸟。 闻:听。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晓:春天的早晨。
..
..
[唐]孟浩然
处处闻啼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春天夜里睡 得很熟,天亮了还不知道。醒来 以后,听到到处都是鸟儿的叫声。
纸鸢就是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小孩子放学 回来还很早,赶紧趁着这徐徐东 风的好天气放起了风筝。
花落知多少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想起夜里的那 阵阵风雨声,不知道又有多少花儿 被打落了。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农历二月, 村子前后青草长高了,黄莺飞 来飞去。堤岸的杨柳披着长长 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这 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3古诗两首
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思君不见下渝州。
渝州: 渝州:今重庆市
诗句解释: 诗句解释: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 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 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 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
诗句翻译:
3、古诗两首 、
学习《峨眉山月歌》 学习《峨眉山月歌》,能理解 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 诗的意境,会背诵、默写。 诗的意境,会背诵、默写。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影:月影 平羌: 平羌:青衣江 流:流动 夜发: 夜发:夜间出发 清溪:地方名 清溪: 向:驶向 思:思念 君:友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 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 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 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 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 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 面就像没有被磨拭的铜镜一样。 面就像没有被磨拭的铜镜一样。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远远望去, 远远望去,那在月亮光映照下的洞庭湖 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 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那湖中青翠的 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 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
zhé mó 折 磨 sān xiá 三 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3课《古诗两首-所见》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 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 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 整个树林都被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 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 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 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 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 儿捉到手呢!
( 动)态
骑黄牛 从哪里可以看出牧童
意 欲 捕 鸣 蝉 , 忽 然 闭 口 立 。
( 静 )态
从哪里看出牧童想抓住蝉的决心?闭口立 前一句不是诗人的所见,而是诗人的______。
猜想 后一句体现了牧童 __________的变化
3、古诗两首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一天,清代诗人 袁枚在郊外散步, 走着走着,他停 下了脚步,他看 到了什么呢?
一、知诗人
袁枚,清代诗人,字子才,号简斋。乾隆四
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是乾隆、嘉 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 “乾隆三大家”。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
(今江苏南京市),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改名
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从此不再出仕。从事诗文 著述,广交四方文士。晚年自号仓山居士。著有 《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等。
清代——袁枚
` yue
bǔ chán
二、解诗题
“所见”,即诗人 偶然看到的一幅生 活画面。
所 见
放牛的儿童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你来想一想、说一说?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
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 读者自己去想象。把这些编成一个 故事,讲给大家听。
3 古诗两首_生字词学习
笔 顺
词 语
句 子
sh2o
小部
独体结构
多少 你的体重是多少? 少量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笔 顺
词 语
句 子
ch&
折文
半包围结构
处处 到处
清晨,到处都听到鸟儿清脆 的叫声。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笔 顺
词 语
句 子
m1ng
竖心旁
左右结构
忙碌 赶忙
爸爸妈妈平时上班都很 忙。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笔 顺
词 语
句 子
第三课
会认字: 拼 音
古诗两首
lu7 y`n
落 少
t5ng
sh2o
居 忙
j$
m1ng
杨 趁
c$n
柳
ch-n
yáng
烟
zh@
li^
童 散
s2n
纸
f3ng
会写字: 拼 音
sh2o ch$n
少
处 忙 村 放 春 学
ch& xu9
m1ng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lu7
落下 降落
秋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
拼 音
词 语
c$n
木字旁
左右结构
村庄 村民
第二天我们来到一个小村庄。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笔 顺
词 语
句 子
f3ng
反文旁
左右结构
放心 放大镜
让孩子一个人出去,我放心 不下。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笔 顺
词 语
句 子
ch$n
3、古诗两首(一年级下册)
chù
独体结构 部首:
má nɡ
上下结构
忄
竖心旁
忄
竖心旁
cūn
左右结构 部首:
fà nɡ
左右结构
攵
反文旁
chūn
上下结构
பைடு நூலகம்ué
上下结构
(多少) (不少) (到处) (处处) (很忙) (不忙) (山村) (农村)
(放学) (放下)
(春天) (春风)
(学校) (学生)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
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sà n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散学:放学。 纸鸢:风筝。
意思: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
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纸鸢 (风筝)
村 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景 人
写了春天的 哪些景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
高鼎(清朝诗人)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把诗句补充完整
( 草长 )莺飞( 二月天 ), )。
拂堤( 杨柳 )醉( 春烟 ( 儿童 )散学(
归来早 ),
忙趁( 东风 )放( 纸鸢 )。
风 少 忙
雨
知
多
来 早 东 风
shà o
独体结构 部首:
春天 古代的诗人也喜欢春天。
3.古 诗 两 首
我会读
luò yān shǎo jū yánɡ liǔ
落
tónɡ
少
sàn
居 杨
mánɡ chèn
柳 烟
zhǐ
三年级(上)第3课《古诗两首》一二课时
学程预设
导航策略
一、启:枫桥钟声越千年 (5 分钟)
一、启:枫桥钟声越千年
1.课前欣赏《涛声依旧》。 1.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
《涛声依旧》,大家听过吗?好听吗?
2.读《涛声依旧》部分歌
2.看来,这首在上个世纪末非常流行的
词。
歌曲,至今还能受到大家的欢迎。这首歌,不
但曲子好听,歌词也写得相当出色。大家看, 这是其中的两句——谁来读一读?
感受。
来看一看吧。(播放枫树林的画面)
预设答案:多美的枫林呀, 看着这个幅幅美丽的枫树林画面,你
怎能不让人喜爱呢?
想说些什么?
10.思考:诗人为什么停
10.第三句中的一个“爱”字,
下来了?
把诗人的情感表露无疑。现在你知道
预设答案:因为诗人喜爱 诗人为什么停下来了吗?
这被秋霜打过的红火的枫叶。
11.思考:“坐”是什么
面。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0 分钟)
1.小组内根据学习单合作 探究。
学程单 2: 1.小小组里按顺序说说 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 2.小组里互相补充,派 一名代表交流。 3.时间:5 分钟。
1.欣赏过了美丽的枫树林,现 在我们一起来品味诗句。
小组讨论: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 方写得好,让你非常喜欢呢?
人家。
2.思考:看到的白云什么
2.看到的白云什么样?哪个字
样?
告诉我们的?
预设答案:看到的白云持
续地从山背后飘出来。“生”这
个字告诉我们的。
3.思考:第二句是什么意
3.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思?
预设答案:在山林深处白
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诗两首》1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荷语无声- 荷语无声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3.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描写了诗人夜晚停船在枫桥岸边的所见 所闻,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抒发了诗人 离家在外的哀愁。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背诵这两首诗。
说说后两行诗的意思?
在这充满寒意
的夜里,只有 城外寒山寺的 钟声在空中回 荡,一直传到 客船上来。
寒山寺夜景
寒山寺钟楼夜景
寒山寺钟
听钟楼
枫桥夜泊之客船
枫桥镇一景
再读诗,说说作者把船停 靠在岸边看到了什么,听 到了什么?
月落乌啼霜满天, 渔火 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故苏城外寒山寺, 听到了:乌啼 钟声 夜半钟声到客船。
第二课时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枫桥:在苏州阊门外。
夜泊:夜里船停泊在岸边。
泊:船停靠岸边。
作者简介:
张继,
唐朝襄州人 (今湖北省襄樊), 公元七五三年考上进士, 做过监城 判官和祠部员外郎等官职。他所写 的诗不事雕饰, 富有自然美, 以 “枫桥夜泊” 一诗闻名中外。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秋天夜晚的江边,月亮渐渐沉下 去了,乌鸦啼叫起来,寒霜满天。 2满怀乡愁一个人在客船里,面对 江边火红的枫树,点点的渔船上的 灯火,难眠。3﹒4姑苏州城外有座 寒山寺,夜半时分传来悠扬的钟声, 一直传到客船上。
秋夜江边,残月西沉,乌鸦啼叫, 清霜满天。 满怀乡愁孤卧客船,只有火红的江 枫,明灭的渔火相伴。 夜深难眠,又听到从苏州城西寒山 寺传来的悠扬的钟声,幽静得更令 人难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性格古怪,她愁了就爱哭,她愁了还去葬花
7.康熙愁了就去微服私访。
8.姜太公愁了就去钓鱼,有个歇后语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钓,他不是真的去钓鱼,而是为了散心消愁。
9.画家朱耷愁了就画画,他画的画也带着愁意,他画了呆滞的小鸟,萧条的村庄。
10.凡高愁了画过《向日葵》。
3.感悟秋天,发现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难点:背诵诗歌,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
资源
1.古人咏叹秋天的诗:
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5.收集两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进古诗
1.按老师指定的诗题背诵古诗分组进行赛诗,相互进行背诵,积累古诗
2.说说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
●预习作业1
1.齐读诗题
2.简单了解杜牧和他一些作品
●预习作业2
1.朗读诗歌
2.展示交流。
第三板块:学习《山行》
11.德国有个皇后叫德拉库尔,她为看不到自己的样子而愁,叫了很多能工巧匠,想了很多办法,后来发明了镜子。
12.爱因斯坦愁的时候睡不着觉,他想,如果人以光的速度奔跑,结果会怎么样,后来就发明了狭义相对论。
13.李白愁了就喝酒作诗。
预习
设计
1.收集作者杜牧的资料,了解杜牧。
2.读准生字,记住字形,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描一个,写一个。
(2)有感情地读出诗歌的美。
自由读,读出个性美。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6.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2.收集描写秋天的诗句,背一背。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人:吴赛花施教时期2012年9月日
教学内容
3.古诗两首——《枫桥夜泊》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古诗《枫桥夜泊》。
2.学会本诗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1.理解题目的意思
2.【学程单一】
(1)自由练习朗读诗歌。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在小组内交流下列词语的意思: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
3.预设:理解诗句(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2.展示交流。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3.小组内两两过关。
第三板块:学习《枫桥夜泊》
1.自由读诗句。
理解题目的意思。
2.【学程单一】
(1)自由练习朗读诗歌。
(2)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色,请用“——”划出来。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
3.展示交流:
(1)这首诗28个字写了月亮,乌鸦,秋霜,江枫,渔火,钟声,描绘了一副非常清幽的情景,令人神往。
先自由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再同桌交流
个别说,集体评议
5.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练习朗读和背诵
第四板块: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径、霜
2.指导书写
“径”的双人旁上撇短,下撇长一些;右部的上面不能不能写成“又”。
“霜”上部要写得宽一些,注意上下写得紧凑。
●预习作业1
1.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3.向学生简介“李杜”和“小李杜”。
●预习作业2
1.指名朗读诗歌
2.选择两个学生展示交流。
默写:径、霜。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3.小组内两两过关。
第三板块:学习《山行》
1.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3.自主练习朗读诗歌,试着背诵,并想想诗句的意思。
4.针对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做上记号。
5.收集两首抒发使人发愁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复习诗歌
1.个别、分组、集体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
●预习作业1
交流张继的故事。
●预习作业2
1.朗读诗歌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预习
设计
1.收集作者杜牧的资料,了解杜牧。
2.读准生字:径、霜;记住字形,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描一个,写一个。思。
4.针对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做上记号。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难点:背诵诗歌,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
资源
1.古今中外的名人愁了都做些什么:
2.李贺为怀才不遇而愁,写下了《马》,
3.陆游为国家战乱而愁,写下了《示儿》给自己的孩子。
4.闻一多为祖国不能统一而愁,写下了《七子之歌》。
2.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3.任务驱动,出示学程单。
4.导学:指导理解词、句的意思,
说说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指导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第四板块:学习生字
1.认读
2.书上描红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
作业
设计
1.《一课一练》中的一、二、三、《山行》的有关题目。
3.完成《习字册》上的生字书写。
第四板块:明确作业并完成。
第一板块:激趣引入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教师出题或学生之间分组出题,练习背诵,积累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人:吴赛花施教时期2012年9月日
教学内容
3.古诗两首——《山行》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2.以比较、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来体会诗歌的情感。学会本诗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句中“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