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20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3答卷【标准答案】
北语20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doc
1.对西域诸国理解有误的是()A.大宛、大夏、安息属于土著国B.匈奴最强C.大月氏败给了大夏D.汉得乌孙马,称为“天马”,后得到大宛汗血马,改称乌孙马为“西极”。
【参考答案】: C2.有关唐以来四大发明向外传播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造纸术的西传是在高仙芝败于大食兵的8世纪中叶。
B.火药的制作方法由阿拉伯商人带到国外C.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地中海,意大利商船率先采用D.雕版印刷术在8-10世纪传入伊斯兰世界的两河流域和埃及【参考答案】: B3.确定罗布泊是个移动性湖泊,并指出其当时准确位置的考古学家是()。
A.普尔热瓦尔斯基B.李希霍芬C.斯文赫定D.斯坦因【参考答案】: A4.遣唐使的历史贡献不包括()A.引进唐朝律令典章,推动日本社会改革B.吸取盛唐文化,提高日本文化艺术水平C.吸收中国先进物质文明,促进日本经济发展D.提升了日本国民的精神素质【参考答案】: D5.首次用四个字“合敬清寂”概括出茶道的精神的是()。
A.冈仓天心B.千利休C.荣西D.最澄【参考答案】: B6.对大秦国认识有误的是()A.大秦有类中国B.大秦多宝、欲通使于汉C.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建都在君士坦丁堡,在唐、宋中国典籍中,称之为叫“拂菻”D.“拂菻”是从意大利语翻译而来的【参考答案】: D7.对唐朝盛世景象叙说不正确的是()A.唐长安城里外国人在城里都有自己的居住区,享受一定的治外法权B.在唐的侨民以波斯人最多C.唐朝一般让外国人穿自己民族的服饰,以示区别,不与华人混同D.昭武九姓曾经是月氏人【参考答案】: B8.以下不属于弥生飞跃的表现的是()A.生产方式由采集渔猎到农耕水稻B.体貌由单眼皮变为双眼皮C.工具由新石器、金石并用发展到铁器D.人身材变高【参考答案】: B9.写了一本《远东游记》的来华天主教传教士是()。
A.柏朗嘉宾B.罗伯鲁C.马可波罗D.孟高维诺【参考答案】: B10.以下不是前三史对西域记载的特点的是()A.语言准确生动,但所闻与所见没有分开记载B.对西方国家分土著与行国分别加以介绍,分类科学C.这500年来中国人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丰富起来D.介绍其物产经济、城郭属国、军事实力和制度交通等,记述比较详细【参考答案】: A11.对万叶假名阶段的看法有误的是()A.出现“假名”B.最初的假名,是直接借用汉字的音来记录日本语言的发音,即放弃汉字的固有含义,只取其音C.万叶假名看上去全是汉文,但中国人看不懂,现代日本人却可以看懂D.在记录同一个日语发音时,不同时候不同人会用不同的同音汉字12.唐三彩中有很多胡俑,深目高鼻,或抱西域乐器,或牵引驼马,风尘仆仆于沙漠山岭之间,这些都是()商人。
北京语言大学《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2
20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2以下理解有误的是()A:朱士行是中国僧人中第一个到达印度并取得大批佛教经典原本的人B:玄奘译经的基本程序,中国翻译史上称为“汉唐旧法”C:义净印度之游走的是海路,他还著有《梵语千字文》,是一部学习梵语的字书D:法显的《佛国记》有很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正确选项:A鉴真在日本的贡献不包括()。
A:佛教方面首次建立起了严格的戒律制度,使得日本佛教走上了正轨B:建筑方面设计修建了唐招提寺C:留有《伤寒杂病论》一卷,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D:书法方面对日本书道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正确选项:C对唐景教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景教碑是一块黑色的石灰石碑,大体完好B:高10英尺,宽4英尺,厚1英尺,重约2吨C:正面文字32行,每行62字,共1900余汉字D:下方和左右侧面是一些专门的文字,即希腊文正确选项:D对佛教三世佛认识有误的是()A: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B:西方极乐世界的释迦牟尼佛C:过去佛燃灯佛D:未来佛弥勒佛正确选项:B不属于“摩西十戒”的内容的是()。
A:一定要信耶和华B:不能把自己作为神C:不能偷盗、杀戮,不能侵占别人的财产D:于礼拜日谨守安息日正确选项:D有关佛教中国发展,认识有误的是()A:佛教东汉初年已传入中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还看不出影响的迹象B:由于时代的局限,魏晋时代所理解的佛学只能是玄学化的佛学C:印度禅学在中国的变异并发展成禅宗的原因是时代浪潮的影响D: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基本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正确选项:C对中国丝织物的发达认识有误的是()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养蚕织丝的国家B:至迟在殷商时代,中国已发明了提花装置C:两汉时期,已可以织出各种提花的彩色的丝绸D:先秦文献中不同织法的丝绸有不同的名称正确选项:C唯一得到谥号的来华传教士是()。
A:汤若望B:南怀仁C:白晋D:利玛窦正确选项:B写下《读景教碑书后》的中国人是()。
A:李之藻B:钱大昕C:张庚虞D:韩泰华正确选项:A郑和到达各国的第一件事就是()。
北语15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3满分答案(1)
北语15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3满分答案(1)北语15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3满分答案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 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中写到的中国被叫作“支那”,是外国人对()的翻译。
A. 绮B. 秦C. 羌D. 茶正确答案:B2. 鉴真在日本的贡献不包括()。
中秋节满分作文A. 佛教方面首次建立起了严格的戒律制度,使得日本佛教走上了正轨B. 建筑方面设计修建了唐招提寺C. 留有《伤寒杂病论》一卷,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D. 书法方面对日本书道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正确答案:C3. 有关唐以来四大发明向外传播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造纸术的西传是在高仙芝败于大食兵的8世纪中叶。
B. 火药的制作方法由阿拉伯商人带到国外C. 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地中海,意大利商船率先采用D. 雕版印刷术在8-10世纪传入伊斯兰世界的两河流域和埃及正确答案:B4. 对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阶段性的理解有误的是()。
A. 汉代佛教与中国道术方士思想相结合B.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中国玄学相结合C. 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基本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D. 隋唐时期中国佛教有学派而无宗派正确答案:D5. 不是前三史对西域记载的特点的是()。
A. 记载客观,语言准确生动B. 把所闻与所见分开记载C. 用平等的心态来记载和评论他们的D. 《汉书》按生产生活方式把西域诸国分为土著与行国正确答案:D6. 对唐景教认识有误的是()。
A. 其取名和建碑有关系B. 唐景教碑由一个叫伊斯的人写碑文C. 由一个叫吕秀岩的中国人刻碑D. 叫它景教是因为它的教义实在是太美好了正确答案:B7. 确定罗布泊是个移动性湖泊,并指出其当时准确位置的考古学家是()。
A. 普尔热瓦尔斯基B. 李希霍芬C. 斯文赫定。
北语网院20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2答案
(单选)1:对楼兰女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女尸保存完好
B:距今3380年
C:生前身高1.57米,血型O型
D:眼大窝深,发褐色
正确答案:D
(单选)2:以下理解有误的是()
A:朱士行是中国僧人中第一个到达印度并取得大批佛教经典原本的人
B:玄奘译经的基本程序,中国翻译史上称为“汉唐旧法”
C:义净印度之游走的是海路,他还著有《梵语千字文》,是一部学习梵语的字书
D:法显的《佛国记》有很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正确答案:A
(单选)3:记载:“(日本)无文字,唯刻木、结绳”记事的是()。
A:《汉书》
B:《后汉书》
C:《三国志》
D:《隋书》
正确答案:D
(单选)4:唐三彩中有很多胡俑,深目高鼻,或抱西域乐器,或牵引驼马,风尘仆仆于沙漠山岭之间,这些都是()商人。
A:突厥
B:波斯
C:大食
D:回鹘
正确答案:C
(单选)5:希伯来人原来住在()。
A:巴勒斯坦地区
B:阿拉伯半岛
C:埃及
D:约旦地区
正确答案:B
(单选)6:不是明人文献中最早称呼西班牙的是()。
A:佛郎机
B:大吕宋
C:干系腊
D:西洋吕宋
正确答案:C
(单选)7:秦汉渡来人对日本的贡献不包括()。
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
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作业名称:13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3客观题预算成绩:92 分注意:客观题是指单选题、多选题、是非题等能自动判分的题!详细信息: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为路易十四写了一份报告《康熙帝传》的是()。
A、张诚B、白晋C、南怀仁D、塔夏尔学员答案:B正确性:正确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云南普洱茶属于()。
A、绿茶B、红茶C、青茶D、黑茶学员答案:D正确性:正确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明清耶苏会传教士东来传教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这是通过()这一途径进行的。
A、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B、贸易往来C、宗教传播D、战争与掠夺学员答案:C正确性:正确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确定罗布泊是个移动性湖泊,并指出其当时准确位置的考古学家是()。
A、普尔热瓦尔斯基B、李希霍芬C、斯文赫定D、斯坦因学员答案:A正确性:正确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记载了西域三十六国每个国家有多少户,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兵力,这三个数字都被记载了下来。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左传》学员答案:B正确性:正确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对楼兰古国地形图认识有误的是()。
A、位于东经85度55分12秒B、位于北纬40度30分57秒C、占地略呈300米的方形D、用泥土、芦苇、树枝相间修筑的城墙至今依稀可辨学员答案:C正确性:正确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礼仪之争的内容不包括()。
A、“Deus”是直接译为陡斯、天主,还是中国的天、上帝B、敬孔是偶像崇拜还是祭念先师C、祭祖是祈神佑福还是追忆尽孝D、是否要尊长听君学员答案:D正确性:正确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记载了侵略者大肆屠杀华人事件的是()。
北语 20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1234
20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5道小题, 总分值60分)1.公元前一世纪,古楼兰国改称为()A. 于阗B. 鄯善C. 乌孙D. 月氏答:B 131·9666·29062.约在公元前(),中国已有家蚕丝织成的绢片、丝带、丝线等。
A. 2500B. 2800C. 3000D. 2700答:B3.对西域三十六国认识有误的是()A. 月氏被匈奴打败赶到西边之后地盘变小了,改称小月氏B. 西域三十六国实际是受汉王朝管辖的,两汉设立了西域都护府C.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D. 楼兰也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答:A4.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中写到的中国被叫作“支那”,是外国人对()的翻译。
A. 绮B. 秦C. 羌D. 茶答:B5.以下不是河西四郡的是()A. 武威B. 酒泉C. 张掖D. 吐鲁番答:D6.记载了侵略者大肆屠杀华人事件的是()。
A. 《佛郎机传》B. 《和兰传》C. 《吕宋传》D. 《意大里亚传》答:C7.对日语借用汉字阶段的看法有误的是()A. 日本国使用的最初文字就是汉字B. 汉籍传入日本之始,最早的记载当推百济王仁博士带去的《论语》和《千字文》。
C. 这一阶段出现了用汉文写成的史书及文学作品D. 由于使用汉字,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能够很好地研究中国文化答:D8.不属于西方对“赛里斯”人种形象认识的是()A. 人种矮小,不高B. 长寿,寿逾200岁C. 红头发、蓝眼睛D. 声音嘶哑,不轻易与外人交谈答:A9.和平年代最通常的中外文化交流渠道是()。
A. 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B. 贸易往来C. 宗教传播D. 战争与掠夺答:A10.中国的茶文化、茶的种植、吃茶的好处等,是在()时期真正在日本普及开来的。
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C11.以下不属于弥生飞跃的表现的是()A. 生产方式由采集渔猎到农耕水稻B. 体貌由单眼皮变为双眼皮C. 工具由新石器、金石并用发展到铁器D. 人身材变高12.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被称为日本茶圣的是()。
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与哪个地区的文化交流?A. 欧洲B. 中东C. 非洲D. 南美洲答案:B2.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的遣唐使主要学习了哪些中国文化?A. 农业技术B. 宗教信仰C. 政治制度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期访问了中国,他是哪国人?A. 意大利B. 英国C. 法国D. 德国答案:A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A. 非洲东海岸B. 印度洋C. 太平洋D. 大西洋5. 清朝时期,西方传教士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科技B. 艺术C. 宗教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19世纪末,中国留学生赴日本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学习军事B. 学习法律C. 学习语言D. 学习经济答案:A7. 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谁?A. 鲁迅B. 胡适C. 陈独秀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20世纪中叶,中国与苏联的文化交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经济援助B. 军事合作C. 文化交流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改革开放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主要体现在哪A. 教育B. 科技C. 文化产业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当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主要通过哪些途径?A. 国际会议B. 文化节C. 旅游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A. 丝绸B. 瓷器C. 茶叶D. 香料答案:ABCD2. 清朝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贸易B. 宗教C. 外交D. 军事答案:ABC3. 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A. 倡导民主B. 倡导科学C. 反对封建D. 反对迷信答案:ABCD4. 改革开放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主要体现在哪些领域?A. 经济B. 教育C. 文化D. 政治答案:ABC5. 当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主要通过哪些途径?A. 国际会议B. 文化节C. 旅游D. 媒体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要说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及答案大全一、单项选择题1.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和商品的交流,其主要路线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B. 长安—江南—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C.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D.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答案:B2.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文化交流的?A. 郑和B. 马可波罗C. 玄奘D. 鉴真答案:B3. 唐朝时期,以下哪种艺术形式是由外国传入中国的?A. 书法B. 绘画C. 音乐D. 舞蹈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开始?A. 张骞出使西域B. 丝绸之路的开通C. 郑和下西洋D. 鉴真东渡日本答案:A、B、C、D2. 以下哪些作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A. 《马可波罗游记》B. 《大唐西域记》C. 《红楼梦》D. 《一千零一夜》答案:A、B三、判断题1.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对)2. 元朝时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的游记成为西方了解中国的窗口。
(对)3. 明朝时期,中国没有与外国进行文化交流。
(错)四、简答题1. 简述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答案: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商品的贸易,还极大地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通过这条路线,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传到了西方,同时,西方的宗教、艺术、科技等也传入中国,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和相互影响。
2. 描述一下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答案: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海上远航活动,其历史意义重大。
它不仅展示了明朝强大的海上力量,还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国与这些地区的联系,对后世的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论述题1. 论述中外文化交流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中外文化交流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北语19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3
(单选题)1: 真正以传教为目的来元朝的天主教传教士是()。
A: 柏朗嘉宾B: 罗伯鲁C: 马可波罗D: 孟高维诺标准答题:(单选题)2: 以下是通过宗教传播进行文化交流的()A: 13世纪蒙古统治者向西扩张,为中西文化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B: 唐朝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唐朝建筑、雕塑、绘画工艺和医药之学C: 张骞出使西域与外国联谊、交通D: 西域商人通过丝绸之路买卖中国丝绸等商品标准答题:(单选题)3: 对日本文字的看法不正确的是()A: 从历史上看,日本的文字和汉字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血缘关系B: 日本现在使用的文字是“汉字假名混合体”C: 汉语和日语属于同一种语言,即“汉字文化圈”D: 假名是在吸收、改造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发展起来的日本自己独特的字母标准答题:(单选题)4: 在三十六国当中最大的是()。
A: 乌孙B: 月氏C: 于阗D: 车师前国标准答题:(单选题)5: 对日本茶道的相关认识有误的是()A: 茶道有个人服从环境和整体的儒家精神B: 冈仓天心认为明清时的淹茶时期是茶的浪漫主义时期C: 道教为日本茶道奠定了审美理想的基础D: 千利休提出“和、敬、清、寂”四规标准答题:(单选题)6: 对西域三十六国认识有误的是()A: 月氏被匈奴打败赶到西边之后地盘变小了,改称小月氏B: 西域三十六国实际是受汉王朝管辖的,两汉设立了西域都护府C: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D: 楼兰也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标准答题:(单选题)7: 为路易十四写了一份报告《康熙帝传》的是()。
A: 张诚B: 白晋C: 南怀仁D: 塔夏尔标准答题:(单选题)8: 对中国丝织物的发达认识有误的是()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养蚕织丝的国家B: 至迟在殷商时代,中国已发明了提花装置C: 两汉时期,已可以织出各种提花的彩色的丝绸D: 先秦文献中不同织法的丝绸有不同的名称标准答题:(单选题)9: 对鉴真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著有《唐大和上东征传》,流传至今B: 鉴真出生于扬州,俗姓淳于C: 鉴真及其弟子所开创的日本律宗也成为南都六宗之一D: 唐招提寺建筑群,即为鉴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标准答题:(单选题)10: 对日语借用汉字阶段的看法有误的是()A: 日本国使用的最初文字就是汉字B: 汉籍传入日本之始,最早的记载当推百济王仁博士带去的《论语》和《千字文》。
中外文化交流史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外文化交流史》模拟试卷一注意: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属于文化的精神层面的是()。
[A] 住房[B] 典章制度[C] 生产方式[D] 音乐2、明清时期的《三国演义》在泰国走俏.使得商船往返时.文学艺术类书籍也成为大宗货物之一。
这是通过文化交流途径是()。
[A] 官方派遣使节[B] 贸易要求[C] 战争与掠夺[D] 宗教传播3、在西域三十六国当中.最大的是()。
[A] 大月氏[B] 安息[C] 乌孙[D] 大夏4、不是《希腊志》对中国丝绸生产的记载的是()。
[A] 产丝的小动物叫“赛儿”.比最大的甲壳虫还要大两倍[B] 赛里斯人为畜养这种昆虫而建造冬暖夏凉、四季咸宜的房屋(蚕房)[C] 在第四年之前.赛里斯人一直用绿芦苇喂养它们[D] 大部分丝线就是在这种小动物死后的尸体内部找到的5、法显将自己西行求法所经历的情况编撰成书.取名()。
[A]《佛国记》[B]《大唐西域记》[C]《西域志》[D]《外国传》6、中国禅宗有三个特点.其中不包括()。
[A] 有一个“梵我合一”的世界观理论[B] 有一套自心觉悟的解脱方式[C] 有一套“以心传心”的直观认识方法[D] 提倡苦行、禁欲、禅定等长期的磨练7、751年.唐朝将军高仙芝西征中亚怛罗斯被大食所败.俘虏中有杜环在巴格达住了11年.著有()。
[A]《通典》[B]《经行记》[C]《游行外国传》[D]《行记》8、中国最早记载日本的文献资料是()。
[A]《史记》[B]《汉书》[C]《三国志》[D]《后汉书》9、用日文假名写成的散文集是()。
北语网院20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4答案
(单选)1:利玛窦把他与中国士大夫关于《天主实义》的争论结成了一本书,叫做()。
A:《利玛窦札记》
B:《畸人十篇》
C:《西国记法》
D:《同文算旨》
正确答案:B
(单选)2:楼兰女尸属于哪一种人种()
A:蒙古人种
B:高加索人种
C:尼格罗人种
D:不确定
正确答案:B
(单选)3:“三山夹两盆”首先是由()在地图上勾画出来的。
A:李希霍芬
B:斯文赫定
C:普尔热瓦尔斯基
D:斯坦因
正确答案:C
(单选)4:礼仪之争的内容不包括()。
A:“Deus”是直接译为陡斯、天主,还是中国的天、上帝
B:敬孔是偶像崇拜还是祭念先师
C:祭祖是祈神佑福还是追忆尽孝
D:是否要尊长听君
正确答案:D
(单选)5:不是镇江四所景教寺的是()。
A:大兴国寺
B:云山寺
C:甘泉寺
D:大普兴寺
正确答案:D
(单选)6:贸易往来属于文化的那个层面()。
A:物质层面
B:制度层面
C:精神层面
D: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
正确答案:B
(单选)7:对照现代地理知识,《万国全图》缺失()。
A:美洲。
北京语言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网课测试题答案4
北京语言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对唐景教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景教碑是一块黑色的石灰石碑,大体完好B.高10英尺,宽4英尺,厚1英尺,重约2吨C.正面文字32行,每行62字,共1900余汉字D.下方和左右侧面是一些专门的文字,即希腊文2.《史记·外国传》中称:“天下有三众:中国人众,大秦宝众,月氏马众。
”()A.错误B.正确3.南怀仁去世之后,康熙皇帝为他举行隆重葬礼,并赐谥号“勤敏”。
()A.错误B.正确4.以下理解有误的是()。
A.朱士行是中国僧人中一个到达印度并取得大批佛教经典原本的人B.玄奘译经的基本程序,中国翻译史上称为“汉唐旧法”C.义净印度之游走的是海路,他还著有《梵语千字文》,是一部学习梵语的字书D.法显的《佛国记》有很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5.乾隆以后,传教士就很少来中国了,直到1939年,罗马教廷承认中国礼仪,利玛窦规矩完全恢复,天主教也从此得以在中国立足。
()A.错误B.正确6.“也里可温”是蒙古语中对基督教徒的称呼。
()A.错误B.正确7.对唐景教认识有误的是()。
A.其取名和建碑有关系B.唐景教碑由一个叫伊斯的人写碑文C.由一个叫吕秀岩的中国人刻碑D.叫它景教是因为它的教义实在是太美好了8.绮在商代就有了,到春秋战国时更为普遍,输出域外的丝绸,主要以绮为主。
()A.错误B.正确9.郑和到达各国的一件事就是()。
A.宣传朱棣的皇帝诏书B.赠送礼物C.进行贸易活动D.武力征服10.十九世界中叶以来,国际学术界曾先后给“文化”这一个概念下过百十多种定义。
()A.错误B.正确11.以下理解有误的是()。
A.朱士行是中国僧人中第一个到达印度并取得大批佛教经典原本的人B.玄奘译经的基本程序,中国翻译史上称为“汉唐旧法”C.义净印度之游走的是海路,他还著有《梵语千字文》,是一部学习梵语的字书D.法显的《佛国记》有很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12.利玛窦把他与中国士大夫关于《天主实义》的争论结成了一本书,叫做()。
《中外文化交流史》题型及答案
【题型】简答题【题干】古楼兰国消亡原因的假设有哪些,请作简要分析?【答案】①消失于战争,一场大的战争把这个小王国给灭亡了;②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
楼兰文明的发达使得其赖以生存的地方变成了盐碱泛滥,流沙纵横的地方;③毁灭于瘟疫。
当时沙漠里流传一种叫“热窝子”的急性传染病,也许在三四世纪的时候,楼兰国一带也染上了这种可怕的传染病;④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政治、经济中心转移,沙漠丝路古道故国废弃;⑤与罗布泊的南北游移有关,楼兰古国缺水干旱,难以生存。
【题型】简答题【题干】请简述利玛窦在整个传教过程当中的文化贡献。
【答案】首先,利玛窦确实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奠基者。
他是第一个来到北京的传教士,建立了中国内地的第一所教堂,死后还获得了一块以后传教士都可以埋葬的墓地。
他还用中文尝试性的写了一些像《天主实义》的宣传著作;其次,在传教理论上,他走了一条“适应主义”的传教路线。
所谓“适应主义”,就是指主动接近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和中国的官僚士大夫交往,从穿和尚袍改为穿儒服,这些都是他在努力走一条“适应主义”路线的表现;再次,利玛窦为了传播宗教带来了西方的世俗文化,有科学的、心理学的、人伦方面的知识,也有地图、钟表、西洋琴等西方器物;最后,利玛窦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开启了传教士汉学。
这一点是和前面一点相对应的,一个是向中国介绍西方,一个是向西方介绍中国。
【题型】简答题【题干】请简述遣唐使在华的主要活动。
【答案】(一)有关地方州府安排馆舍、食宿,并派专员护送获准进京的使团主要成员前往长安,路途一切费用均由中国政府负担;(二)抵长安后,有唐廷内使引兵出迎,奉酒肉慰劳。
随后导入京城,住进四方馆;(三)遣唐使呈上贡物,唐皇下诏嘉奖,授爵赐宴;(四)遣唐使在长安和内地一般要逗留一年左右,参观访问国子监,拜识经师,买书购物,充分领略唐朝风土人情。
【题型】简答题【题干】请简述明季对欧洲认识的特点与意义。
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目和答案
中外文化交流史一. 什么是文化?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1.什么事文化: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乂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惜、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2.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长期受到人们尊崇并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的思想观念和固有传统,从理论思维的高度审视,所谓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广义地讲,就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粹思想,是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
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的精神;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它渗透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之中。
由于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表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含着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
现在“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
二. 中国文化史如何分期?各阶段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雏形期(炎黄一夏、商、周时代):中国文化在韵事社会(即新石器时代)开始萌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宗教(图腾崇拜)、原始艺术和原始的哲学思维不断演进。
在早期的神话传说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史影,盘古开天,女娱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神农尝白草,伏羲画八卦……这些美丽动人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先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和取得的业绩,以及对周围世界的思考。
从黃帝逐鹿中原到夏、商、周三代,中国文化在自身的生命运动中迈出了巨大的步伐。
在商代,脊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成熟阶段;殷末周初,哲学思想乂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出现了阴阳、五行观念;《周易》古经大约也于此时期形成,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八卦学说,从而使中国文化逐渐具备了雏形。
2.形成时期(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使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期。
北语网院20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4答案
北语网院20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4答案
(单选)1:利玛窦把他与中国士大夫关于《天主实义》的争论结成了一本书,叫做()。
A:《利玛窦札记》
B:《畸人十篇》
C:《西国记法》
D:《同文算旨》
正确答案:B
(单选)2:楼兰女尸属于哪一种人种()
A:蒙古人种
B:高加索人种
C:尼格罗人种
D:不确定
正确答案:B
(单选)3:“三山夹两盆”首先是由()在地图上勾画出来的。
A:李希霍芬
B:斯文赫定
C:普尔热瓦尔斯基
D:斯坦因
正确答案:C
(单选)4:礼仪之争的内容不包括()。
A:“Deus”是直接译为陡斯、天主,还是中国的天、上帝
B:敬孔是偶像崇拜还是祭念先师
C:祭祖是祈神佑福还是追忆尽孝
D:是否要尊长听君
正确答案:D
(单选)5:不是镇江四所景教寺的是()。
A:大兴国寺
B:云山寺
C:甘泉寺
D:大普兴寺
正确答案:D
(单选)6:贸易往来属于文化的那个层面()。
A:物质层面
B:制度层面
C:精神层面
D: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
正确答案:B
(单选)7:对照现代地理知识,《万国全图》缺失()。
A:美洲。
【北语网院】18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3(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18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3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明清耶苏会传教士东来传教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这是通过()这一途径进行的。
A、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B、贸易往来C、宗教传播D、战争与掠夺正确答案:第2题,对楼兰古国地形图认识有误的是()。
A、位于东经85度55分12秒B、位于北纬40度30分57秒C、占地略呈300米的方形D、用泥土、芦苇、树枝相间修筑的城墙至今依稀可辨正确答案:第3题,对大秦国认识有误的是()A、大秦有类中国B、大秦多宝、欲通使于汉C、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建都在君士坦丁堡,在唐、宋中国典籍中,称之为叫“拂菻”D、“拂菻”是从意大利语翻译而来的正确答案:第4题,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中写到的中国被叫作“支那”,是外国人对()的翻译。
A、绮B、秦C、羌D、茶正确答案:第5题,唐太宗之子李治,即高宗,仿效父亲,也写了一篇《述圣记》,推崇佛教、推崇()。
A、法显B、玄奘C、朱士行D、义净正确答案:第6题,中国的茶文化、茶的种植、吃茶的好处等,是在()时期真正在日本普及开来的。
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正确答案:第7题,“三山夹两盆”首先是由()在地图上勾画出来的。
A、李希霍芬B、斯文赫定C、普尔热瓦尔斯基D、斯坦因正确答案:第8题,()是满二十岁的出家男子,俗称和尚。
A、沙弥B、比丘C、沙门D、比丘尼正确答案:第9题,对日文假名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片假名只取用了汉字的一部分B、手写草了就是平假名C、《源氏物语》是用日文假名写成的文学作品D、日语假名发明后日本文字的书写体系就不用汉字了正确答案:第10题,对日语借用汉字阶段的看法有误的是()A、日本国使用的最初文字就是汉字B、汉籍传入日本之始,最早的记载当推百济王仁博士带去的《论语》和《千字文》。
<br/>C、这一阶段出现了用汉文写成的史书及文学作品D、由于使用汉字,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能够很好地研究中国文化正确答案:第11题,不是前三史对西域记载的特点的是()。
北语20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3正确答案
(单选题)1: 葡萄牙人东进第一站是()。
A: 马六甲B: 印度果阿C: 澳门D: 日本正确答案: B(单选题)2: 对汉籍和训认识有误的是()A: 训读是把汉字的意思用对应的日语发音发出来B: 起源于平安时代,14世纪中叶基本定型成系统C: “桂庵和训”使得汉籍和训成型通行开来D: 所有人都必须借助送假名才能阅读汉籍原文正确答案: D(单选题)3: 对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阶段性的理解有误的是()。
A: 汉代佛教与中国道术方士思想相结合B: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中国玄学相结合C: 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基本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D: 隋唐时期中国佛教有学派而无宗派正确答案: D(单选题)4: 鉴真在日本的贡献不包括()。
A: 佛教方面首次建立起了严格的戒律制度,使得日本佛教走上了正轨B: 建筑方面设计修建了唐招提寺C: 留有《伤寒杂病论》一卷,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D: 书法方面对日本书道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正确答案: C(单选题)5: 以下不是前三史对西域记载的特点的是()A: 语言准确生动,但所闻与所见没有分开记载B: 对西方国家分土著与行国分别加以介绍,分类科学C: 这500年来中国人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丰富起来D: 介绍其物产经济、城郭属国、军事实力和制度交通等,记述比较详细正确答案: A(单选题)6: 《明史?欧洲四国传》中提到了五大洲的是()。
A: 《佛郎机传》B: 《吕宋传》C: 《和兰传》D: 《意大里亚传》正确答案: D(单选题)7: 对日文假名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片假名只取用了汉字的一部分。
北语20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3答案
北语20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3答案
1
利玛窦把他与中国士大夫关于《天主实义》的争论结成了一本书,叫做()。
A 《利玛窦札记》
B 《畸人十篇》
C 《西国记法》
D 《同文算旨》
答案:B
2
有关汤若望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第一位外国人钦天监正
B 明末1620年,汤若望随法国传教士金尼阁来华
C 主持《崇祯历书》的修订工作
D 大胆排斥中国传统的旧历——大统、回回、东局三家历法
答案:C
3
对西域三十六国认识有误的是()
A 月氏被匈奴打败赶到西边之后地盘变小了,改称小月氏
B 西域三十六国实际是受汉王朝管辖的,两汉设立了西域都护府
C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D 楼兰也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答案:A
4 白晋在其写的帝传中,这样描写一位皇帝:“思想敏捷,明智,记忆力强,有惊人的天才,他有经得起各种
事变考验的坚强意志。
”这位皇帝是
A 顺治
B 雍正
C 康熙
D 乾隆
答案:C
5
对张骞出使认识有误的是()
A 张骞的西行之前,中国人还没到那么远过,眼光也没那么广
B 张骞两次出师西域,第二次被匈奴俘虏了
C 初次出使西域达13年之久,生还者共两人
D 初次出使西域后,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安息、天竺等国家
答案:B
6
礼仪之争的内容不包括()。
A “Deus”是直接译为陡斯、天主,还是中国的天、上帝
B 敬孔是偶像崇拜还是祭念先师
C 祭祖是祈神佑福还是追忆尽孝
D 是否要尊长听君
答案:D。
北语20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2【标准答案】
(单选题)1: 《茶经》对茶文化的改进没有()
A: 减少添加物
B: 讲求饮茶器具
C: 讲究水质
D: 讲究煮水的技巧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2: 对佛教三世佛认识有误的是()
A: 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
B: 西方极乐世界的释迦牟尼佛
C: 过去佛燃灯佛
D: 未来佛弥勒佛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3: 对唐景教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景教碑是一块黑色的石灰石碑,大体完好
B: 高10英尺,宽4英尺,厚1英尺,重约2吨
C: 正面文字32行,每行62字,共1900余汉字
D: 下方和左右侧面是一些专门的文字,即希腊文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4: 对唐朝盛世景象叙说不正确的是()
A: 唐长安城里外国人在城里都有自己的居住区,享受一定的治外法权B: 在唐的侨民以波斯人最多
C: 唐朝一般让外国人穿自己民族的服饰,以示区别,不与华人混同D: 昭武九姓曾经是月氏人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5: 对照现代地理知识,《万国全图》缺失()。
A: 美洲
B: 亚洲
C: 非洲
D: 南极洲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6: 对张骞出使认识有误的是()
A: 张骞的西行之前,中国人还没到那么远过,眼光也没那么广
B: 张骞两次出师西域,第二次被匈奴俘虏了
C: 初次出使西域达13年之久,生还者共两人
D: 初次出使西域后,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安息、天竺等国家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7: 对日本茶道的相关认识有误的是()
A: 茶道有个人服从环境和整体的儒家精神。
北语网院20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3答案
(单选)1:素色提花为()。
A:纹
B:绮
C:绫
D:锦
正确答案:B
(单选)2:()所设计的火炮有三种被选入清代国家典籍——《钦定大清会典》。
A:汤若望
B:南怀仁
C:张诚
D:白晋
正确答案:B
(单选)3:利玛窦认为中国人也应该更多的建立一种平等、博爱的关系,因而写了()。
A:《西国记法》
B:《交友论》
C:《畸人十篇》
D:《天主实义》
正确答案:B
(单选)4:唯一得到谥号的来华传教士是()。
A:汤若望
B:南怀仁
C:白晋
D:利玛窦
正确答案:B
(单选)5:不是《魏志倭人传》中对日本的描述的是()。
A: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
B:男子无大小皆黥面纹身
C:倭地温暖,冬夏食生菜
D:邪马台国支配30多个小国,皇帝曰卑弥呼
正确答案:D
(单选)6:不属于赛里斯形象的意义的是()
A:是主体对客体关注的产物,是异域形象
B:分析赛里斯形象,只需要看它是否符合客体
C:其形象描写有一部分是真实的,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D:对赛里斯的形象的认识,折射了主体自身的文明程度
正确答案:B
(单选)7:对佛教三世佛认识有误的是()
A: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葡萄牙人东进第一站是()。
A.马六甲
B.澳门
C.日本
D.印度果阿
答案:D
2.对汉籍和训认识有误的是()
A.起源于平安时代,14世纪中叶基本定型成系统
B.训读是把汉字的意思用对应的日语发音发出来
C.“桂庵和训”使得汉籍和训成型通行开来
D.所有人都必须借助送假名才能阅读汉籍原文
答案:D
3.对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阶段性的理解有误的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中国玄学相结合
B.隋唐时期中国佛教有学派而无宗派
C.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基本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D.汉代佛教与中国道术方士思想相结合
答案:B
4.鉴真在日本的贡献不包括()。
A.留有《伤寒杂病论》一卷,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
B.建筑方面设计修建了唐招提寺
C.佛教方面首次建立起了严格的戒律制度,使得日本佛教走上了正轨
D.书法方面对日本书道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答案:A
5.以下不是前三史对西域记载的特点的是()
A.这500年来中国人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丰富起来
B.语言准确生动,但所闻与所见没有分开记载
C.对西方国家分土著与行国分别加以介绍,分类科学
D.介绍其物产经济、城郭属国、军事实力和制度交通等,记述比较详细答案:B
6.《明史?欧洲四国传》中提到了五大洲的是()。
A.《意大里亚传》
B.《和兰传》
C.《吕宋传》
D.《佛郎机传》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