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的一些名方

合集下载

张锡纯医案100例

张锡纯医案100例

张锡纯医案100例张锡纯医案100例1 生石膏佐芍药,可解阳明之热。

石膏性寒而能散,芍药味苦寒,且能通利小便,治腹疼,故石膏佐芍药更宜于治疗热痢。

2 生石膏佐薄荷,治牙痛有内热者。

3 石膏配蝉蜕,用于温病气分有热。

4 石膏、半夏、麦冬并用,能滋阴而不恋邪。

麦冬能滋阴,但又能导致留邪不散。

若与生石膏、半夏合并使用,则无此忌,诚以生石膏能散邪,半夏能化滞也。

5 生石膏、三七、蒲黄并用,治阑尾炎。

6 生石膏、龙骨、山萸肉配伍,可用于伤寒、温病之热实而脉虚、心中怔忡、精神躁扰者。

7 赭石与石膏并用,最善通热结之大便。

且又用治肝气、肝火相并上冲引起胃气上逆之呕吐。

盖用石膏能清阳明大热,用赭石善平上逆之冲气故也。

8 赭石能降胃以止吐衄。

然胃之所以不降,有因热者,宜佐以瓜蒌仁、白芍;其热而兼虚者,可佐以人参;有因凉者,一可佐以干姜、白芍(因凉犹用白芍者,防干姜之热侵肝胆);其凉而兼虚者,可佐以白术;有因下焦虚损,冲气不摄而上冲,胃气不降者,宜以山药、芡实佐之;有因胃气不降,致胃中血管破裂,其证久不愈者,宜以龙骨、牡蛎、三七诸药佐之。

9 人参配赭石,人参可以救气分之脱,但有助气上升之弊,与赭石并用,方能引气归原,更能引人参补益之力下行。

且参、赭并用,不但能纳气归原,设于逆气上干,填塞胸臆,或兼呕吐,其证上盛下虚者,皆可以参、赭并用而治之。

又参、赭并用,其补益之力直达涌泉,能导引肺气归肾。

且能助心气下降。

又人参配赭石,可使人参之补力专于下达,故治吐衄方中凡用参者,必重用赭石以辅之。

二药配伍,又用于火不归原等证。

10 人参、当归得赭石则力能下行,有催生、开交骨之功。

且当归与赭石同用,其滑润之力愈增。

11 赭石、牛膝与黄芪并用,能监制黄芪上升之性,而防止血之上升,用于脑充血证。

12 苁蓉、当归与赭石并用,润便通结甚效。

13 赭石、芒硝并用,能降逆、止吐、通便、下痰涎。

又常用于癫狂。

14 赭石与山药并用,能和胃、降胃,义同于半夏秫米汤而力实优之。

史上最全的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方歌,值得收藏!

史上最全的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方歌,值得收藏!

史上最全的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方歌,值得收藏!一、治阴虚劳热方【资生汤】资生汤是劳热方,白术山药玄牛金;热甚可加生地黄。

【十全育真汤】十全育真参芪山,知玄龙牡丹棱术。

【醴泉饮】醴泉山药与生地,人参玄参及天冬;赭石牛蒡生甘草,妇女血枯虚劳咳。

【一味薯蓣饮】一味薯蓣阴分亏,劳瘵发热喘嗽泻。

【参麦汤】参麦汤治肺传肾,药夏牛蒡苏芍草。

【珠玉二宝粥】珠玉二宝柿山米,肺脾阴亏又劳嗽。

【沃雪汤】沃雪肾不纳气喘,山药牛蒡柿霜饼。

【水晶桃】水晶核桃柿饼蒸,肺肾两虚小儿咳。

【既济汤】既济山药熟地萸,龙牡茯苓芍附子。

【来复汤】来复汤治上脱证,参草龙牡芍萸肉。

【镇摄汤】镇摄参赭与芡实,山萸山药苓半夏;胸膈满闷脉大弦,慎勿当作实证治。

二、治阳虚方【敦复汤】敦复参附补核桃,山萸山药苓内金。

附:硫磺服法三、治大气下陷方【升陷汤】升陷汤用芪升柴,大气下陷知桔梗。

【回阳升陷汤】回阳升陷心肺虚,芪桂干姜草当归。

【理郁升陷汤】理郁升陷用芪柴,乳没当归桂知母。

【醒脾升陷汤】醒脾升陷芪术草,龙牡桑续萆解萸。

交易担保五味菁华知灸者福,善艾者寿。

小程序四、治喘息方【参赭镇气汤】参赭镇气芡龙牡,山萸山药苏白芍。

薯蓣纳气地萸龙,芍草柿霜苏牛蒡。

【滋培汤】滋培白术与山药,陈草牛蒡玄赭芍。

五、治痰饮方【理饮汤】理饮苓桂术甘汤,干姜芍陈痰饮方。

【理痰汤】理痰陈夏苓芍药,黑麻柏子与芡实。

【龙蠔理痰汤】龙豪理痰骈芡实,痰热不宁赭朴硝。

【健脾化痰丸】健脾化痰丸,白术鸡内金。

【期颐饼】期颐气虚痰涎盛,芡实内金面粉糖。

【明矾汤】痰热硼砂与白矾,寒痰二姜与胡椒。

六、治肺病方【黄芪膏】黄芪膏用山茅根,石膏蜂蜜粉甘草。

【清金益气汤】清金益气贝牛蒡,知玄沙参地草芪。

清金解毒益去地,解毒乳没与田七。

【安肺宁嗽丸】安肺宁嗽桑叶草,儿茶硼砂与苏子。

【清凉华盖饮】清凉华盖疗肺痈,草知没药与丹参。

七、治吐衄方【寒降汤】寒降汤用赭半夏,竹茹瓜蒌蒡芍草。

【温降汤】温降汤也赭半夏,二姜芍术山药朴。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名方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名方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名方1.升陷汤【组成】生黄芪18克,知母9克,柴胡4.5克,桔梗4.5克,升麻3克。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用】升提大气。

【主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

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

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

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

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

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

【方解】升陷汤是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加减化裁而来。

黄芪大补元气,又善升阳;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助黄芪举陷升提;知母凉润,制黄芪之温性;桔梗为药中舟楫,可载药上行,直达病所。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升陷之功。

临床如见气虚严重,可重用黄芪,并加人参;有瘀血,加丹参、当归;阴虚不足,加麦门冬、生地黄等。

2.活络效应丹【组成】当归,丹参,生明乳香,生明没药,各15克(五钱)。

【用法】上药全研细末,备用,亦可水泛为丸。

用法用量:上四味,作汤服。

若为散剂,一剂分作4次服,温酒送下。

【主治】气血瘀滞,心腹疼痛,腿臂疼痛,跌打瘀肿,内外疮疡,以及症瘕积聚等。

现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宫外孕、脑血栓形成、坐骨神经痛等属气血瘀滞,经络受阻者。

【方解】方中当归、丹参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兼以养血;配伍乳香、没药以增强活血行气,消肿定痛之效。

四药成方,有活血通络、化瘀止痛之能,是伤骨科活血止痛常用的基础方剂。

【应用】足跟痛用本方加减:当归、丹参、牛膝、威灵仙、鹿角霜、川断、五加皮各15g,乳香、没药、木瓜各10g。

阴虚者加石斛、生地各15g,黄柏12g;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各12-15g。

3.十全育真汤【处方】野台参(四钱)生黄芪(四钱)生山药(四钱)知母(四钱)玄参(四钱)生龙骨(四钱.捣细)生牡蛎(四钱.捣细)丹参(二钱)三棱(钱半)莪术(钱半)【用法与用量】气分虚甚者,去三棱、莪术,加鸡内金三钱;喘者,倍山药、加牛蒡子三钱;汗多者,以白术易黄芪,倍龙骨、牡蛎,加山萸肉、生白芍各六钱。

超好记的张锡纯方歌括,拿走不谢!

超好记的张锡纯方歌括,拿走不谢!

超好记的张锡纯方歌括,拿走不谢!张锡纯是清末民初的医学大家,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是20世纪中医学界一部重要的临床著作,被誉为“中医第一可法之书”。

其用药之精,组方之巧,胆大心细,神仙手眼!那么快随小编一起来见识见识吧~1回阳升陷汤歌诀回阳升陷芪当归,干姜甘草桂枝随心肺阳虚气下陷,心冷背寒短气为主治:心肺阳虚,大气又下陷者。

其人心冷、背紧、恶寒,常觉短气。

组成:生黄芪八钱干姜六钱当归身四钱桂枝尖三钱甘草一钱张锡纯认为:周身之热力,借心肺之阳,为之宣通,心肺之阳,尤赖胸中大气,为之保护。

大气一陷,则心肺阳分素虚者,至此而益虚,欲助心肺之阳,不知升下陷之大气,虽日服热药无功也。

喻嘉言《医门法律》最推重心肺之阳,谓心肺阳旺,则阴分之火自然潜伏。

至陈修园推广其说,谓心肺之阳下济,大能温暖脾胃消化痰饮。

皆确论也。

小郎中体会:全方皆为阳药,以黄芪生气补气,锡纯常用此药治疗胸中大气下陷。

配以桂枝,温助黄芪升气。

干姜、甘草二药法仲景甘草干姜汤之意,奏寒因热用之功。

当归性温能通气分。

锡纯医案选读:一童子,年十三四,心身俱觉寒凉,饮食不化,常常短气,无论服何热药,皆分毫不觉热。

其脉微弱而迟,右部兼沉。

知其心肺阳分虚损,大气又下陷也。

为制此汤,服五剂,短气已愈,身心亦不若从前之寒凉。

遂减桂枝之半,又服数剂痊愈。

俾停药,日服生硫黄分许,以善其后。

2镇逆白虎汤歌诀镇逆白虎邪传腑,热炽燎原胃津枯两半知母膏三两,八钱半夏六竹茹主治:伤寒、温病,邪传胃腑,燥渴身热,白虎证俱。

其人胃气上逆,心下满闷者组成:生石膏三两,捣细知母两半清半夏八钱竹茹粉六钱煎服法:用水五盅,煎汁三盅,先温服一盅。

病已愈者,停后服。

若未痊愈者,过两点钟,再温服一盅。

张锡纯认为:《伤寒论》白虎汤,治阳明腑热之圣药也。

盖外邪炽盛,势若燎原,胃中津液,立就枯涸,故用石膏之辛寒以祛外感之邪,知母之凉润以滋内耗之阴。

特是石膏质重(虽煎作汤性亦下坠),知母味苦,苦降与重坠相并,下行之力速,胃腑之热或难尽消。

偏瘫综合4首名方张锡纯创补偏汤其中有一味药尤其重要

偏瘫综合4首名方张锡纯创补偏汤其中有一味药尤其重要

偏瘫综合4首名方张锡纯创补偏汤其中有一味药尤其重要补偏汤治偏枯。

生黄芪一两五钱当归五钱天花粉四钱天冬四钱甘松三钱生明乳香三钱生明没药三钱偏枯之证,因其胸中大气虚损,不能充满于全身。

外感之邪即于其不充满之处袭之经络,闭塞血脉,以成偏枯之证。

病在左者,宜用鹿茸(汤浸兑服)、鹿角(锉细炙服),或鹿角胶(另炖同服)作引;病在右者,宜用虎骨(锉细炙服)或虎骨胶(另炖同服)作引。

初服此汤时,宜加羌活二钱,全蜈蚣一条(焙焦研服),以祛风通络,三四剂后去之。

脉大而弦硬者,宜加山萸肉(核皆去净)、生龙骨、生牡蛎各数钱,至脉见和软后去之。

服之觉闷者,可佐以疏通之品,如丹参、生鸡内金(捣细)、陈皮、白芥之类。

凡破气之药皆不宜用。

觉热者,可将花粉、天冬加重。

热甚者,可加生石膏数钱,或至两许。

试观《金匮》治热瘫痫有风引汤,方中石膏与寒水石并用。

《千金》小续命汤为六经中风之通剂,去附子,加石膏、知母,名白虎续命汤,古法可考也。

觉凉者,宜去花粉、天冬。

凉甚者加附子、肉桂(捣细冲服)。

甘松,西人名拉底克斯瓦洛兰内,东人名缬草,气香、味微酸。

《本经》谓其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

《别录》谓其除浮肿、结热、风痹、不足。

《甄权》谓其治毒风痹、破多年凝血、产后诸病。

《日华》谓其治血气心腹疼、癥结,血动鼻衄、吐血、赤白带下、赤眼障膜、丹毒,排脓补痿。

西人则以为奋兴之品,用治霍乱转筋。

东人谓有镇静神经之效,用治癫狂痫痉。

盖甘松气香能通,故善助心脏之奋兴。

味酸能敛,故善制脑筋之妄行。

其性善化湮瘀、活血脉,故能愈疼消癥,善治一切血证及风痹,痹痿废也。

且能助心脏、调脑筋,尤为痿痹之要着也。

或问:王勋臣谓,偏枯原非中风。

元气全体原有十分,有时损去五分、余五分,虽不能充体,犹可支持全身。

而气虚者经络必虚,有时气从经络虚处透过,并于一边,彼无气之边即成偏枯,故患此证者未有兼发寒热头疼诸证者。

若执王氏之说,则《灵枢经》所谓“虚邪偏客于半身,其入深者内居荣卫,荣卫衰则真气去,邪风独留,发为偏枯”,与《素问》所谓“风中五脏六腑之俞,所中则为偏枯”者,皆不足言欤?答曰:王氏谓偏枯因气虚,诚为卓识。

(20)张锡纯医案(一)

(20)张锡纯医案(一)

一、张锡纯的升陷汤、张锡纯的升陷汤【组成】生箭芪18克,知母9克,柴胡4.5克,桔梗4.5克,升麻3克。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用】升提大气。

【主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

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

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

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

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

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

【加减】气分虚极下陷者,酌加人参,或再加山萸肉(去净核)。

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使升者不至复陷更佳。

若大气下陷过甚,至少腹下坠,或更作疼者,宜将升麻改用4.5克,或倍作6克。

【方论】升陷汤,以黄芪为主者,因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

惟其性稍热,故以知母之凉润者济之。

柴胡为少阳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左上升。

升麻为阳明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右上升。

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故用之为向导也。

至其气分虚极者,酌加人参,所以培气之本也。

或更加萸肉,所以防气之涣也。

至若少腹下坠或更作疼,其人之大气直陷至九渊,必需升麻之大力者,以升提之,故又加升麻1.5克或倍作6克也。

方中之用意如此,至随时活泼加减,尤在临证者之善变通耳。

【验案】有兄弟二人,其兄年近六旬,弟五十余。

冬日畏寒,共处一小室中,炽其煤火,复严其户牖。

至春初,二人皆觉胸中满闷,呼吸短气。

盖因户牖不通外气,屋中氧气全被煤火着尽,胸中大气既乏氧气之助,又兼受碳气之伤,日久必然虚陷,所以呼吸短气也。

因自觉满闷,医者不知病因,竟投以开破之药。

迨开破益觉满闷,转以为药力未到,而益开破之。

数剂之后,其兄因误治,竞至不起。

其弟服药亦增剧,而犹可支持,遂延愚诊视。

其脉微弱而迟,右部尤甚,自言心中发凉,少腹下坠作疼,呼吸甚觉努力。

知其胸中大气下陷已剧,遂投以升陷汤,升麻改用6克,去知母,加干姜9克。

2剂,少腹即不下坠,呼吸亦顺。

将方中升麻、柴胡、桔梗皆改用3克,连服数剂而愈。

一人,年四十八。

张锡纯治疗泻泄方剂总汇

张锡纯治疗泻泄方剂总汇

张锡纯治疗泻泄方剂总汇(1)大便泻泄:脉象虚而无力,身瘦如柴,咳嗽微喘,饮食减少,大便泄泻,或兼白带,午后身热,颧红,确系痨瘵已成。

授以资生汤,生山药(一两)玄参(五钱)于术(三钱)生鸡内金(二钱,捣碎)牛蒡子(三钱,炒,捣),加炒薏仁、茯苓片、生龙骨、生牡蛎各三钱,茵陈、炙甘草各钱半。

(2).熟地四两、茯苓一两,以止下焦不固之滑泻。

(3)一味薯蓣饮:治劳瘵发热,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或因小便不利,致大便滑泻,及一切阴分亏虚之证。

生怀山药(四两,切片)煮汁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之。

(4)既济汤:治大病后阴阳不相维系。

阳欲上脱,或喘逆,或自汗,或目睛上窜,或心中摇摇如悬旌;阴欲下脱,或失精,或小便不禁,或大便滑泻。

一切阴阳两虚,上热下凉之证。

大熟地(一两)萸肉(去净核,一两)生山药(六钱)生龙骨(捣细,六钱)生牡蛎(捣细,六钱)茯苓(三钱)生杭芍(三钱)乌附子(一钱)。

(5)敦复汤:治下焦元气虚惫,相火衰微,致肾弱不能作强(《内经》云肾者作强之官),脾弱不能健运,或腰膝酸疼,或黎明泄泻,一切虚寒诸证。

野台参(四钱)乌附子(三钱)生山药(五钱)补骨脂(四钱,炒捣)核桃仁(三钱)萸肉(四钱,去净核)茯苓(钱半)生鸡内金(钱半,捣细)。

(6)一孺子三岁失乳。

频频滑泻,米谷不化,瘦弱异常。

俾嚼服生硫黄如绿豆粒大两块,当日滑泻即愈,又服数日,饮食加多,肌肉顿长。

后服数月,严冬在外嬉戏,面有红光,亦不畏寒。

(7)一妇人,年四十许。

上焦满闷烦躁,思食凉物,而偶食之,则满闷益甚。

且又黎明泄泻,日久不愈,满闷益甚,将成臌胀。

屡次延医服药,多投以半补半破之剂,或佐以清凉,或佐以收涩,皆分毫无效。

后愚诊视,脉象弦细而迟。

知系寒饮结胸,阻塞气化。

欲投以理饮汤,病家闻而迟疑,似不敢服。

亦俾先煎干姜数钱服之,胸中烦躁顿除。

为其黎明泄泻,遂将理饮汤去浓朴、白芍,加生鸡内金钱半,补骨脂三钱,连服十余剂,诸病皆愈。

(8)治一五岁幼童,先治以逐寒荡惊汤,可进饮食矣,而滑泻殊甚。

张锡纯的一些名方

张锡纯的一些名方

(1)--山药(2010-02-24)功效:山药白色,入手太阴肺经,补肺,入补足太阴脾经,补脾,只要是肺和脾这两种虚,张锡纯认为可以服山药。

可平喘止咳,其液还可补肾。

医疗案例:在33岁的时候,张锡纯到天津去参加科举,到了天津,张锡纯闹肚子了,张锡纯自己分析他的泻肚子没有什么外邪,而是脾胃不和,张锡纯想起了山药,他想山药有补脾止泻固涩的作用,于是就去买来四两山药,把山药切片,捣碎,放点大米熬粥,然后喝这个粥。

结果喝了两天这个腹泻就好了。

这是张锡纯的一个方子,叫一味薯玉粥。

就单用这一味山药就可以治病。

张锡纯认为,一切阴虚虚弱,或者咳喘,或者大便腹泻,脾胃虚弱。

一味薯玉粥也可以治疗。

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腹泻经常与脾和大肠有关,脾不足,大肠也不能固涩,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所有营养都要靠脾胃吸收过来,把脾胃之气补足了,这个人就有生机了。

脾气不足,体内水湿重,可用山药配上莲子肉、薏米、芡实,这三者分量都是1 00克,主要的药是山药,把它们碾成磨,然后每天熬膏。

现在小孩的很多病症都是因为脾气不足引起。

如果小孩确实是脾气不足,面色非常黄瘦,吃饭不好,不长个儿,容易泻肚子,有的是肺系统经常有问题,比如咳嗽哮喘,山药是一味非常好的食疗的药物。

如果想养生的话,每天少量服用,配以薏米和芡实,再加点莲子肉,磨成粉,每天一勺就够了。

对于重病患者,他大病之后身体虚弱,正气不足,尤其是胃口不好,或者是大便总是不成形,可以用山药熬水给他喝,或者熬粥,用山药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大便干燥的人不要吃,因为它有固摄的作用,越吃大便越干燥,若一定要吃,可在用山药的时候配点杏仁,因为杏仁有通便和开肺气的作用,配一点就没这毛病了,所以山药吃也很讲究。

挑选山药时,如果是要药用的山药,就到药店买怀山药。

若日常食用,到菜市场买就可以了。

选山药要选形状非常规整的,圆圆的,这样的山药比较好,比较好的品质的山药,是种非常细的铁棍山药,这种山药的力道更大一些。

中医知识:张锡纯的一些名方(下)

中医知识:张锡纯的一些名方(下)

中医知识:张锡纯的一些名方(下)继“张锡纯的一些名方(上)”,罗大伦老师继续结合张锡纯的医疗案例,为您讲述张锡纯的一些名方。

(4)石膏张锡纯的长子,七岁的时候,患了感冒风寒。

四五天之内,身上大热,舌苔黄而带黑,这是热盛的缘故。

因为小孩子小,不愿意服药,逼着他服药,他很快就呕吐不止。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张锡纯想来想去,怎么办呢?看此时的症候,应该使用生石膏,但是历来医家都说这个生石膏是大寒之药,小孩子用上能行吗?想来想去,张锡纯觉得有是证则用是药,于是就用了生石膏一两煎汤,趁着温热,给孩子分三次慢慢服用了下去,结果病情就开始好转了。

张锡纯一看,有门!于是,又用了生石膏二两,熬汤,还是慢慢地喝下去,结果病情开始继续好转。

张锡纯这回胆子就大了,于是,这次他用了生石膏三两,熬汤,给孩子喝了下去,结果,这个病立刻就痊愈了(病遂痊愈)。

那么,一个小孩子,一天之内,用了生石膏六两,这个量可够大的了,孩子的身体被凉到了吗?张锡纯体会,这次病好以后,孩子的饮食有加,没有任何脾胃受寒之象。

难道这个生石膏是大寒之药吗?为什么孩子没有被寒到呢?张锡纯再翻看《神农本草经》,里面说石膏“微寒”,张锡纯于是恍然大悟,原来生石膏不是大寒之药啊。

张锡纯自己说:“此系愚初次重用石膏也。

故第一次只用一两,且分三次服下,犹未确知石膏之性也。

”张锡纯最有心得的一味药,就是这个生石膏了,他在本草中写的最多的就是这味药,但是一般人不知道,他对生石膏的体会,还是从自己儿子身上获得的。

张锡纯本草心悟:生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

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

治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

并治一切感冒初得,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

◎方子:生石膏、粳米1916年,各地纷纷爆发了护国运动。

在这一年的年底,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讨袁。

各地反袁浪潮风起云涌,袁世凯陷入孤立的境地,被迫在1916年退位。

但是他还是企图留在大总统的位置上,但是各方政治势力都予以拒绝,孙中山有发表了《第二次讨袁宣言》,各地纷纷响应,最后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这出复辟闹剧就此收场。

张锡纯的经典名方:镇肝熄风汤,滋阴潜阳,可治阴虚阳亢型高血压

张锡纯的经典名方:镇肝熄风汤,滋阴潜阳,可治阴虚阳亢型高血压

张锡纯的经典名方:镇肝熄风汤,滋阴潜阳,可治阴虚阳亢型高血压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大家聊一聊张锡纯的经典名方:镇肝熄风汤。

原方:白芍、天冬、玄参、龟板各15,代赭石30、茵陈10、龙骨30、牡蛎30、麦芽10、怀牛膝30、川楝子6、炙甘草6。

镇肝熄风汤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方子,它来自张锡纯先生的《医学衷中参西录》。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作者这个人很坦荡,很无私,他跟其他的医家不一样,他写的东西直击临床,随手拈来使用效果都很好。

先看下原文是怎么写的:“治内中风证(亦名类中风,即西人所谓脑充血证),其脉弦长有力(即西医所谓血压过高),或上盛下虚,且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

”舌红少苔,脉弦长而有力。

“心中热甚者,加生石膏,痰多者,加胆星,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黄八钱、净萸肉、大便不实者。

去龟板、赭石,加赤石脂(喻嘉言谓石脂可代赭石)。

”适合镇肝熄风汤的人的体质往往“外强中干”,不知道什么时候内风就呼得起来了,血压也会高,脸红,脉率快且有力气。

肝为将军之官,大将军性子脾气火爆,已经发脾气了,还不来镇压,想让它造反于君主?所以用代赭石,碾细。

代赭石是红色的矿物质药材,入肝经血分,质重能引血下行,滋补肝肾之阴,走肝经镇肝之气。

怀牛膝,质地也比较重,你用手颠一颠感觉就很敦实,能引血下行补肾,还降经络脏腑之气血。

川牛膝比较轻,活血化瘀能力强。

肝气旺盛,阳气跟随它一起上升,但上升太过了的话就越级了,所以用五钱龙骨和五钱牡蛎来镇压并收摄往上跑太过的阳气以及镇压肝风。

龙骨降身体气血的左路,牡蛎降身体气血的右路,左右逢源来使气血畅通。

再用龟板来滋阴,大补真阴和降冲脉之气。

其实应该只用河里乌龟的底板才可以,腹为阴嘛。

然而现在药材比较缺乏,有的也用龟甲。

现代分析龟板和龟甲成分差不多所以就都选用了。

屡试屡效方----张锡纯

屡试屡效方----张锡纯

屡试屡效方----张锡纯(一)治阴虚劳热方1.资生汤2.十全育真汤3.醴泉饮4.一味薯蓣饮5.参麦汤6.珠玉二宝粥7.沃雪汤8.水晶桃9.既济汤10.来复汤11.镇摄汤(二)治阳虚方.敦复汤(三)治大气下陷方1.升陷汤2.回阳升陷汤3.理郁升陷汤4.醒脾升陷汤(四)治喘息方1.参赭镇气汤2.薯蓣纳气汤3.滋培汤(五)治痰饮方1.理饮汤2.理痰汤3.龙理痰汤4.健脾化痰丸5.期颐饼6.治痰点天突穴法(六)治肺病方1.黄膏2.清金益气汤3.清金解毒汤4.安肺宁嗽丸5.清凉华盖饮(七)治吐衄方1.寒降汤2.温降汤3.清降汤4.保元寒降汤5.保元清降汤6.秘红丹7.二鲜饮8.三鲜饮9.化血丹1 0.补络补管汤11.化瘀理膈丹(八)治心病方1.定心汤2.安魂汤(九)治癫狂方1.荡痰汤2.荡痰加甘遂汤3.调气养神汤(十)治痫风方1.加味磁朱丸2.通变黑锡丹3.一味铁养汤(十一)治小儿风证方1.定风丹2.镇风汤3.加味理中地黄汤(十二)治内外中风方1.搜风汤2.逐风汤3.加味黄五物汤4.加味玉屏风散5.镇肝熄风汤6.加味补血汤(十三)治肢体痿废方1.振颓汤2.振颓丸3.姜胶膏(十四)治膈食方参赭培气汤(十五)治呕吐方1.镇逆汤2.薯蓣半夏粥(十六)治霍乱方1.急救回生丹2.卫生防疫宝丹3.急救回阳汤(十七)治泄泻方1.益脾饼2.扶中汤3.薯蓣粥4.薯蓣鸡子黄粥5.薯蓣苜汤6.加味天水散7.加味四神丸(十八)治痢方1.化滞汤2.燮理汤3.解毒生化丹4.天水涤肠汤5.通变白头翁汤6.三宝粥7.通变白虎加人参汤(十九)治燥结方1.硝菔通结汤2.赭遂攻结汤3.通结用葱白熨法附∶(1)猪胆汁导法附∶(2)葱白炙法(二十)治消渴方1.玉液汤2.滋饮(二十一)治癃闭方1.宣阳汤2.济阴汤3.白茅根汤4.温通汤5.加味苓桂术甘汤6.寒通汤7.升麻黄汤【附方】8.鸡汤9.鸡茅根汤(二十二)治淋浊方1.理血汤2.膏淋汤3.气淋汤4.劳淋汤5.砂淋丸6.寒淋汤7.秘真丹8.毒淋汤9.清毒二仙丹10.鲜小蓟根汤11.澄化汤12.清肾汤13.舒和汤(二十三)治伤寒方1.麻黄加知母汤2.加味桂枝代粥汤3.从龙汤4.馏水石膏饮5.通变大柴胡汤6.加味越婢加半夏汤(二十四)治温病方1.清解汤2.凉解汤3.寒解汤4.石膏阿斯匹林汤5.和解汤6.宣解汤7.滋阴宣解汤8.滋阴清燥汤9.滋阴固下汤10.犹龙汤(二十五)治伤寒温病同用方1.仙露汤2.石膏粳米汤3.镇逆白虎汤4.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5.宁嗽定喘饮6.荡胸汤7.一味莱菔子汤8.镇逆承气汤(二十六)治瘟疫瘟疹方1.青盂汤2.护心至宝丹3.清疹汤(二十七)治疟疾方加味小柴胡汤(二十八)治气血郁滞肢体疼痛方1.升降汤2.培脾舒肝汤3.金铃泻肝汤4.活络效灵丹5.活络祛寒汤6.健运汤7.振中汤8.曲直汤(二十九)治女科方1.玉烛汤2.理冲汤3.理冲丸4.安冲汤5.固冲汤6.温冲汤7.清带汤8.加味麦门冬汤9.寿胎丸10.安胃饮11.大顺汤12.和血熄风汤13.滋阴清胃汤14.滋乳汤15.消乳汤16.升肝舒郁汤17.资生通脉汤(三十)治眼科方1.蒲公英汤2.磨翳水3.磨翳散4.明目蓬硝水5.清脑黄连膏6.益瞳丸7.羊肝猪胆丸(三十一)治咽喉方咀华清喉丹(三十二)治牙疳方1.古方马乳饮2.牙疳散3.牙疳敷藤黄法(三十三)治疮科方1.消瘰丸2.消瘰膏3.化腐生肌散4.内托生肌散5.洗髓丹(一)治阴虚劳热方1.资生汤治劳瘵羸弱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者。

张锡纯医方精要

张锡纯医方精要

一、张锡纯的升陷汤张锡纯的升陷汤今用二、张锡纯活络效灵丹张锡纯的活络效灵丹今用三、张锡纯的理冲汤张锡纯的理冲汤今用四.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今用五、张锡纯的玉液汤六、张锡纯的调气养神汤七、张锡纯的调气养神汤今用八、张锡纯的补络补管汤九、张锡纯的寿胎丸十、张锡纯的寒降汤十一、张锡纯的寒解汤十二、张锡纯的参赭培气汤十三、张锡纯的温冲汤十四、张锡纯的培脾舒肝汤十五、张锡纯的固冲汤十六、张锡纯的秘红丹十七、张锡纯的清带汤十八、张锡纯的镇逆白虎汤十九、张锡纯参赭镇气汤二十、张锡纯的济阴汤二十一、张锡纯的内托生肌散二十二、张锡纯的燮理汤二十三、张锡纯的寒通汤二十四、张锡纯的醒脾升陷汤二十五、张锡纯的滋阴清燥汤二十六、张锡纯的升肝舒郁汤二十七、张锡纯的化血丹二十八、张锡纯的理饮汤二十九、张锡纯的清肾汤三十.张锡纯的十全育真汤三十一、张锡纯的健运汤三十二、张锡纯的白根汤三十三、张锡纯的来复汤三十四、张锡纯的加味苓桂术甘汤三十五、张锡纯的荡痰汤三十六、张锡纯的加味黄芪五物汤三十七、张锡纯的益脾饼三十八、张锡纯的毒淋汤三十九、张锡纯的薯蓣鸡子黄粥四十、张锡纯的定心汤四十一、张锡纯的安魂汤四十二、张锡纯的宣解汤四十三、张锡纯的安冲汤四十四、张锡纯的安胃饮四十五、张锡纯的镇逆汤四十六、张锡纯的升麻黄芪汤四十七、张锡纯的加味四神丸四十八、张锡纯的滋乳汤四十九、张锡纯的定风丹五十、张锡纯的振颓丸五十一、张锡纯的和血熄风汤五十二、张锡纯的咀华清喉丹五十三、张锡纯的扶中汤59.张锡纯经验医方辑录第三部分1-30方剂60.张锡纯经验医方辑录第三部分31-60方剂 1.张锡纯经验医方辑录第三部分61-85方剂 62.张锡纯经验医方辑录第三部分86-99方剂 63.锡纯经验医方辑录第三部分99-110方剂。

老师用的张锡纯方治胆囊炎等

老师用的张锡纯方治胆囊炎等

老师用的张锡纯方治胆囊炎等张锡纯的几个方2021年05月13日· 来自专栏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学习资料整理当年抄方记录,挑出老师常用的几个张锡纯的方子,稍作总结。

1. 金铃泻肝汤原文:治胁下掀疼。

川楝子五钱,捣;生明乳香四钱;生明没药四钱;三棱三钱;莪术三钱;甘草一钱本方常用于:(1)胁痛。

用量:川楝子15白芍20制乳没各12三棱15莪术15炙草10。

可加郁金胆囊炎加茵陈30公英30消炎利胆。

我曾以此方治一胆结石疼痛属气滞血郁者,配合针灸,服后痛暂止。

当时种种原因,我用量减了一半。

但她次日生气后又发作疼痛,还是手术了(2)口疮。

这位老师诊务繁忙,因此常对一病出一方,或是简单分成几种类型,相应处方。

治疗反复发作的口疮,大都用此方。

认为反复发作口疮,责之于肝。

2. 健运汤原文:治腿疼、臂疼因气虚者。

亦治腰疼。

生黄芪六钱;野台参三钱;当归三钱;寸麦冬三钱,带心;知母三钱;生明乳香三钱;生明没药三钱;莪术一钱;三棱一钱。

此方减麦冬、知母三分之一,合数剂为一剂,轧细炼蜜为丸,名健运丸,治同前证。

从来治腿疼臂疼者,多责之风寒湿痹,或血瘀、气滞、痰涎凝滞。

不知人身之气化壮旺流行,而周身痹者、瘀者、滞者,不治自愈,即偶有不愈,治之亦易为功也。

愚临证体验以来,知元气素盛之人,得此病者极少。

故凡遇腿疼、臂疼,历久调治不愈者,补其元气以流通之,数载沉疴,亦可随手奏效也。

老师治腰痛,大部分都以此方加减。

基本用量:生芪30党参10当归10知母10麦冬10制乳没各10三棱15莪术15。

可酌情选加川断、寄生、炒杜仲、灵仙,狗脊、五加皮等。

3. 升陷汤这是每天必用到的方之一,呵呵,另一张每天都用到的是血府逐瘀汤。

本方基本用量:生芪20~60,升麻3,柴胡3,桔梗6,知母根据情况用或不用。

老师非常重视气血,认为人身最重要是辨气血,再辨虚实。

几乎各种病都有用到的机会。

比如对于肥胖的病人,老人,虚人,都先把生芪加进去。

再多说两句血府,此方可治冠心病、梅核气、食道裂孔疝……能引血下行,对高血压也有好处。

张锡纯的升降汤医案

张锡纯的升降汤医案

张锡纯的升降汤医案引言张锡纯是中国明代著名医学家,他在医学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

其中,他创制的升降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被广泛用于治疗一些特定疾病。

本文将介绍张锡纯的升降汤医案,包括方剂组成、功效、应用范围以及配伍禁忌等内容。

方剂组成张锡纯的升降汤由以下草药组成:•升麻:具有舒肝阳、解郁散结的作用。

•甘草:具有补脾益气、和中止痛的作用。

•枳实:具有行气消食、化湿止泻的作用。

•大黄:具有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的作用。

功效与应用范围张锡纯的升降汤主要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和脾胃湿滞引起的头晕目眩、胸闷胁痛等症状。

具体功效如下:1.升提神:升麻具有舒肝阳的作用,能够缓解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等症状。

2.降清热:大黄具有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降低肝火上炎引起的胸闷、胁痛等不适。

3.健脾和中:甘草能够补脾益气、和中止痛,对于脾胃湿滞引起的胸闷、胁痛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行气消食:枳实有行气消食、化湿止泻的功效,可以改善消化不良引起的胸闷、腹胀等问题。

张锡纯的升降汤适用于以下情况:•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脾胃湿滞引起的胸闷胁痛;•消化不良引起的胸闷腹胀。

用法与用量张锡纯的升降汤一般采用水煎服。

具体用法如下:1.取升麻10克,甘草6克,枳实10克,大黄6克;2.将草药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3.先用大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煎煮30分钟左右;4.煎煮完成后,滤出草药渣,取汁液备用;5.汁液分两次服用,一般每次口服半杯(约100毫升),早晚各一次。

需要注意的是:•本方剂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配伍禁忌张锡纯的升降汤具有一定的配伍禁忌。

以下情况不宜使用该方剂:1.脾胃虚寒:由于本方剂具有泻下通便的作用,脾胃虚寒者容易引起腹泻等不适。

2.湿阻中焦:湿阻中焦者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

3.胃肠溃疡:由于本方剂具有泻下通便的作用,胃肠溃疡患者应避免使用。

结论张锡纯的升降汤是他在明代医学领域的重要贡献之一。

张锡纯常用方剂

张锡纯常用方剂

张锡纯常用方剂理饮汤:心肺阳虚,脾湿不开,胃郁不降,饮食不化【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组成】于术12克干姜15克桂枝尖6克炙甘草6克茯苓片6克生杭芍6克橘红4.5克川厚朴4.5克【用法】水煎服。

【主治】心肺阳虚,脾湿不开,胃郁不降,饮食不化,变为饮邪。

脘腹满闷,短气喘促,咳吐粘涎,脉弦迟细弱。

【方论】方中桂枝,干姜以助心肺之阳;白术、茯苓、甘草理脾胃之湿;厚朴通胃中阳气;橘红助白术、茯苓、甘草以利痰饮;白芍酸敛,可防热药之上窜,制虚火之浮游,且药之热者,宜于脾胃,恐不宜于肝胆,又取其凉润之性,善滋肝旭之阴,即预防肝胆之热也。

理冲汤:治疗腹中结块,【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组成】生黄耆9克;党参6克;于术6克;生山药15克;天花粉12克;知母12克;三棱9克;莪术9克;生鸡内金9克(黄者)。

【用法】用水600毫升,煎至将成,加好醋少许,滚数沸服。

【主治】益气行血,调经祛瘀。

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症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室女月闭血枯,男子劳瘵,脏腑症瘕积聚,气郁脾弱,满闷痞胀,不能饮食。

温降汤:【处方】白术9克、清半夏9克、生山药18克、干姜9克、生赭石(轧细)18克、生杭芍6克、川厚朴4.5克、生姜6克。

【原方】白术(三钱)清半夏(三钱)生山药(六钱)干姜(三钱)生赭石(六钱,轧细)生杭芍(二钱)川厚朴(钱半)生姜(二钱)【功用】温胃降逆。

珠玉二宝粥:【组成】生山药、生薏苡仁各60克。

【功效】补肺健脾养胃。

【主治】脾肺阴分亏损,饮食懒进,虚热劳嗽,并一切阴虚之证。

【制法】上先将山药、薏米捣成粗渣,煮至烂熟。

【用法】随意服之。

十全育真汤方源:《医学衷中参西录》组成:党参15克,黄芪15克,山药12克,知母12克,玄参12克,龙骨12克(生),牡蛎 12克(生),丹参 9克,三棱 6克,莪术 6克用法:水煎服。

功效与作用,补气养阴,活血,固涩。

主治气阴两虚,兼有血瘀证。

张锡纯医案(四)

张锡纯医案(四)

张锡纯医案(四)59.张锡纯经验医方辑录第三部分1-30方剂一、醴泉饮【组成】生山药30克,大生地15克,人参12克,玄参12克,生赭石12克(轧细),牛蒡子9克(炒捣),天门冬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功用】养阴益气,降逆止嗽。

【主治】虚劳发热,或喘或嗽,脉数而弱。

【加减】若其人胸中素觉短气,或大便易滑泻者,又当预防其大气下陷。

用醴泉饮时,宜减赭石、牛蒡子,并一切苏子、瓜蒌仁、紫菀、杏仁,治咳喘套药皆不宜用。

【方论】阴虚之甚者,其周身血脉津液,皆就枯涸。

必用汁浆最多之药,滋脏腑之阴,即以溉周身之液,若方中之山药、地黄是也。

然脉之数者,固系阴虚,亦系气分虚弱,有不能支持之象,犹人之任重而体颤也。

故用人参以补助气分,与玄参、天门冬之凉润者并用,又能补助阴分。

且虑其升补之性,与咳嗽上逆者不宜,故又佐以赭石之压力最胜者,可使人参补益之力下行直至涌泉,而上焦之逆气浮火,皆随之顺流而下;更可使下焦真元之气,得人参之峻补而顿旺,自能吸引上焦之逆气浮火下行也。

至于牛蒡子与山药并用最善止嗽,甘草与天门冬并用最善润肺,此又屡试屡效也。

二、一味薯蓣饮【组成】生怀山药120克(切片)。

【用法】上味煮汁2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之。

【功用】补脾益肾,滋阴收涩,润燥祛湿。

【主治】劳瘵发热,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或因小便不利,致大便滑泻,及一切阴分亏损之证。

【方论】山药之性,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滋润又能收涩。

是以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

且其含蛋白质最多,在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特性甚和平,宜多服常服耳。

三、参麦汤【组成】人参9克,麦门冬12克,生山药18克,清半夏6克,牛蒡子9克(炒捣),苏子6克(炒捣),生白芍9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功用】补肺降逆,化痰平喘。

【主治】阴分亏损已久,渐至肺虚有痰,咳嗽劳喘,或兼肺有结核者。

【方论】人参为补肺之主药,而有肺热还伤肺之虞,有麦冬以佐之,则转能退热。

张锡纯药物解

张锡纯药物解
52.竹茹解 38
53.沙参解 39
54.连翘解 39
55.川楝子解 39
56.薄荷解 39
57.茯苓、茯神解 40
58.木通解 41
59.蒲黄解 41
60.三棱、莪术解 42
61.乳香、没药解 42
62.常山解 42
63.山楂解 42
64.石榴解 43
65.龙眼肉解 43
【附案】
子××,七岁时,感冒风寒,四五日间,身大热,舌苔黄而带黑。孺子苦服药,强与之即呕吐不止。遂单用生石膏两许,煎取清汤,分三次温饮下,病稍愈。又煎生石膏二两,亦徐徐温饮下,病又见愈。又煎生石膏三两,徐徐饮下如前,病遂全愈。夫以七岁孺子,约一昼夜间,共享生石膏六两,病愈后饮食有加,毫无寒中之弊,则石膏果大寒乎?抑微寒乎?此系愚初次重用石膏也。故第一次只用一两,且分三次服下,犹未确知石膏之性也。世之不敢重用石膏者,何妨若愚之试验加多以尽石膏之能力乎?同邑友人赵××之妻,年近六旬得温病,脉数而洪实,舌苔黄而干,闻药气即呕吐。俾单用生石膏细末六两,以作饭小锅(不用药甑,恐有药味复呕吐)煎取清汤一大碗,恐其呕吐,一次只温饮一口,药下咽后,觉烦躁异常,病家疑药不对证。愚曰∶“非也,病重药轻故也”,饮至三次,遂不烦躁,阅四点钟尽剂而愈。同邑友人毛××之三子××,年三十二岁,素有痰饮,得伤寒证,服药调治而愈。后因饮食过度而复,服药又愈。后数日又因饮食过度而复,医治无效。四五日间,延愚诊视,其脉洪长有力,而舌苔淡白,亦不燥渴,食梨一口即觉凉甚,食石榴子一粒,心亦觉凉。愚舍证从脉,为开大剂白虎汤方,因其素有痰饮,加清半夏数钱,其表兄高××在座,邑中之宿医也,疑而问曰∶“此证心中不渴不热,而畏食寒凉如此,以余视之虽清解药亦不宜用,子何所据而用生石膏数两乎?”答曰∶“此脉之洪实,原是阳明实热之证,

名医张锡纯名方

名医张锡纯名方

汗出
• 用肾气丸治汗出,书中也没有给你明说,倒是虚劳篇有这么多一 段话,“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善盗汗也。”这一条只给了 脉,也没有给方,但是这里也是用肾气丸的指征,有人就要问了, 你怎么知道要用肾气丸,仲景书中还讲了,“夫男子平人,脉大 为劳,极虚亦为劳。”这里给出了虚劳的脉,脉大,或者极虚, 也正是肾气丸的脉,临床上就是这样,肾气丸的脉呢,或者脉弦 滑而大,或者虚弱细微。所以根据“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 善盗汗也。”这条,就可以用肾气丸。临床上就治过不少这样的 病号,出汗多的厉害,动不动就出汗,面色还黧黑,脉摸上去细 微的,这些都是可以用肾气丸的指征。
国医张锡纯医用名方
张锡纯先辈的气淋汤
气淋之证,少腹常常下坠作疼,小便频数,淋涩疼痛。因其人下焦本虚,素 蕴内热,而上焦之气化又复下陷,郁而生热,则虚热与湿热,互相结于太阳 之腑,滞其升降之机,而气淋之证成,故以升补气化之药为主,而以滋阴利 便通气化之药佐之。
附此方:生黄芪15克、知母12克、生杭芍9克、柴胡6克、生明乳香3克、生 明没药3克。
水肿
• 《内经·水热穴论》中讲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 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 也。”这里的胃之关也,应该是谓之关,“胃”通“谓”。主要 讲的肾是司开阖的,关门不利就是这个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后就 出现溢于皮肤的水肿了。那么这个时候呢,我们就可以从肾的开 阖入手。肾气丸就是非常符合这个病机,所以临床上见到的下肢 水肿,或全身水肿的,同时还见有小便不利,或者口渴的,都可 以用到这个方。
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 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手足烦热
• 手足烦热这个也是肾气丸的证,不光书上有讲,临床也就是这么 回事。妇人杂病篇讲“烦热不得卧”,这个烦热多是手足烦热, 病人表现为手足心似火烧一样。这个见的也多,都是可以用肾气 丸的,还有遇到一些口腔溃疡的,把肾气丸里面的桂枝换成肉桂, 来引这个虚火,用起来效果也很好。

『名医名方』张锡纯治疗高血压

『名医名方』张锡纯治疗高血压

『名医名方』张锡纯治疗高血压名医名方张锡纯镇肝熄风汤治疗高血压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

河北盐山人。

少时广涉浓猎经史子集,读书之暇随父习医。

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弟。

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

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遂潜心于医学。

1900年前后十余年的读书、应诊过程,使他的学术思想趋于成熟。

1909年,完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初稿,此时他年近50,医名渐着于国内。

1912年,德州驻军统领聘张氏为军医正,从此他开始了专业行医的生涯。

1918年,奉天设近代中国第一家中医院——立达医院,聘张氏为院长。

1928年春,张氏携眷至天津,援徒并开业行医。

组织中西汇通医社,传播学术。

张锡纯主张衷中参西,汇通中西医学。

而他在临床医学上有很深的造诣,疗效卓绝,屡起沉疴危证。

张锡纯与张山雷、张生甫“三张”,为医界公认的名医。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正常人动脉收缩压≤18.6千帕,舒张压≤12千帕;成人高血压标准:收缩压≥21.3千帕和(或)舒张压≥12.6千帕。

在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病因不明,称为原发性。

在约5%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可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等症。

高血压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遗传、膳食因素、肥胖有关。

诊断依据应在不同时间测量3次血压,必要时可做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来明确原发性或继发性。

高血压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有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之分,本病发生以阴虚阳亢者居多。

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其主要治法。

镇肝熄风汤适用于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这一类型。

镇肝熄风汤加减:生.龙骨15克(先煎),生牡蛎15克(先煎),生龟板15克(先煎),石决明15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怀牛膝30克,白芍12克,玄参10克,杜仲10克,生麦芽10克,茵陈10克,夏枯草10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效:山药白色,入手太阴肺经,补肺,入补足太阴脾经,补脾,只要是肺和脾这两种虚,张锡纯认为可以服山药。

可平喘止咳,其液还可补肾。

医疗案例:在33岁的时候,张锡纯到天津去参加科举,到了天津,张锡纯闹肚子了,张锡纯自己分析他的泻肚子没有什么外邪,而是脾胃不和,张锡纯想起了山药,他想山药有补脾止泻固涩的作用,于是就去买来四两山药,把山药切片,捣碎,放点大米熬粥,然后喝这个粥。

结果喝了两天这个腹泻就好了。

这是张锡纯的一个方子,叫一味薯玉粥。

就单用这一味山药就可以治病。

张锡纯认为,一切阴虚虚弱,或者咳喘,或者大便腹泻,脾胃虚弱。

一味薯玉粥也可以治疗。

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腹泻经常与脾和大肠有关,脾不足,大肠也不能固涩,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所有营养都要靠脾胃吸收过来,把脾胃之气补足了,这个人就有生机了。

脾气不足,体内水湿重,可用山药配上莲子肉、薏米、芡实,这三者分量都是1 00克,主要的药是山药,把它们碾成磨,然后每天熬膏。

现在小孩的很多病症都是因为脾气不足引起。

如果小孩确实是脾气不足,面色非常黄瘦,吃饭不好,不长个儿,容易泻肚子,有的是肺系统经常有问题,比如咳嗽哮喘,山药是一味非常好的食疗的药物。

如果想养生的话,每天少量服用,配以薏米和芡实,再加点莲子肉,磨成粉,每天一勺就够了。

对于重病患者,他大病之后身体虚弱,正气不足,尤其是胃口不好,或者是大便总是不成形,可以用山药熬水给他喝,或者熬粥,用山药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大便干燥的人不要吃,因为它有固摄的作用,越吃大便越干燥,若一定要吃,可在用山药的时候配点杏仁,因为杏仁有通便和开肺气的作用,配一点就没这毛病了,所以山药吃也很讲究。

挑选山药时,如果是要药用的山药,就到药店买怀山药。

若日常食用,到菜市场买就可以了。

选山药要选形状非常规整的,圆圆的,这样的山药比较好,比较好的品质的山药,是种非常细的铁棍山药,这种山药的力道更大一些。

(2)--三七(2010-02-24)功效1:活血化瘀如果用于活血化瘀,就把三七碾成粉末,用水冲服就可以。

瘀血的产生有四种原因:第一种原因就是由跌打损伤,各种磕碰引起。

第二种原因是气滞导致。

正常人体内气推动血液走,如果一旦气滞,就会产生瘀血,比如平时很多人生完气后,会感到周身疼痛,情智不舒往往会造成淤血,产生瘀血就感到疼痛。

第三是阴虚致淤。

舌相上瘀相越多,比如有黑斑,紫斑,舌下静脉粗,这些都是淤血的表现,年龄越大,瘀血情况越多,这是因为正气不足就会有瘀血,所以瘀血是年龄增大,人体衰老的一个表现,活血化淤是延缓衰老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第四种是因寒热而导致瘀血,天冷胳膊变青,就是因为冷而导致的瘀,因为寒主收引,寒的时候血液流通就缓慢从而有淤血,热了也会有淤血,体内热像旺盛,血流浓稠,流到末端的时候就容易瘀滞。

方子:三七鸡骨汤。

如果有跌打损伤,尤其是骨头受伤骨折,就可用这个方子。

【材料】取三七粉10克,鸡腿骨带肉20根。

【做法】把鸡腿肉剔掉,取骨头,用刀背把骨头砸碎,然后用这骨头碎和三七粉熬汤。

每天喝这个汤,骨骼愈合的速度会加快,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功效2:止血。

三七有止血的作用,它有双向调节的功能,能够活血止血,很多内脏出血用三七就能够止血。

如果碰到突然的大量出血,又来不及上议院,如果有三七粉,可以用它延缓为治疗争取更多时间。

效3:消肿化瘀。

人体遇到气血不流通的时候,会形成肿块或者疼痛,结就是气血结聚,有的时候会肿,会有各种炎症出现,这个时候通常治疗是用解毒的方法,但是三七这味药非常好,它能够把经络通开,把经络通开以后实际我们的身体自己有修复的能力,经络道路一通畅以后,我们自己就会把这个块给散开,把这个地方给修复了。

功效4:把热毒拖到体表外,便于治疗。

经常有人会觉得骨头缝里疼痛,疼的位置非常深,不方便治疗,甚至疼得行动不便。

这种情况有可能是里面有瘀血。

也可用三七粉治疗。

三七粉用水冲服,可以把体内深处的热毒往外拖。

有的时候身体这种肿毒未必在体表,用三七就可以起到作用,把它往外拖,拖到体表来以后就好治疗了。

平时养生,三七最好的方法是少量而持续用。

若活血化瘀,一天用5克就可以了。

但是用时要有淤血的指正,淤血的指正有,首先是身体有地方疼痛,这个疼痛地方固定不移,往往是夜里疼得更重,这是淤血疼痛的特点。

然后有淤斑,嘴唇发紫,舌边上有一块块淤斑,舌头往上翘,舌下那两根静脉很粗。

皮肤粗糙的像戴上鳞甲一样,善忘,记忆力不好,喉咙发干又不想喝水,这是瘀血的表现。

(3)--黄芪(上)(2010-02-25)黄芪能补气,兼能生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解释一下。

黄芪分为生黄芪和炙黄芪。

颜色浅的生黄芪,颜色深的就叫炙黄芪,它是用蜜,蜂蜜炙的,这个生黄芪和炙黄芪有什么区别呢,它的两个作用是不一样的,大家记住了这个看中医药方的时候,一定看写的哪个黄芪,因为各地药店是不一样的,你就单写一个黄芪,在各地给的不一样,有的地方给您生黄芪,有的地方就给您抓的炙黄芪了,这个各地药店规矩不同,所以这个中医开方子的时候一定要标清楚,是生黄芪,还是炙黄芪。

生黄芪呢,它是补气的作用比较强,但是它走表,它固表气,它往外走,比如说人们有这个疮壅的时候,刚才像张锡纯讲那个外科的病症,那么这个生黄芪呢它就走表,它就有把这个毒往外顶的作用,所以生黄芪往往用于什么呢,用于有这个很长时间的这个疮,外科病,这个疮口不愈合的,就是表气不固的,往往用生黄芪。

那么蜜炙黄芪有什么作用呢,蜜炙黄芪它这个温热之性就稍微增加了一点,那么它是温脾胃,补脾胃中气的,它这个作用集中在中焦。

张锡春本草心语:黄芪性温、味微甘。

能不气、兼能升气。

善治胸中大气下陷。

张锡纯说《神农本草经》里边,说这个黄芪主大风,这个后世很多医家不知道,黄芪补气的怎么会主大风呢,他通过这个实践认识到就是主大风,这个风邪进入体内了,黄芪就有这个作用,他说如果与发表爱同用,就是与解表要同用,能够去外风,能够把外风给驱出去,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在今天呢,实际我们也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比如说我们受到风邪了,比如天特别冷,刮大风,有的人受到风邪了会发现自己的肢体哪边被吹到了哪边疼,这就是风湿的开始,比如说风湿,有的叫,比如说鹤膝蜂,有的人风湿非常重,这个膝盖都变形了,叫鹤膝蜂,中医里边有一个经验,就是治疗鹤膝蜂一味主要的药就是这个生黄芪,这是我们古代医家的经验,在清代的时候傅青主就曾经用过这样的方子,用生黄芪他是用四两来治的鹤膝蜂,那么为什么这个生黄芪能够治疗我们这种风湿的这种情况呢,是这样的,因为是经络不通,风邪进来了,和这个寒湿结合在一起,这不是有热症的情况,是寒湿的情况,它阻碍了经络的通畅,血液凝滞,这个时候您单用活血药,效果一般,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活血药它只能通,但是它的力道未必那么足,用了黄芪以后,再加上补气,能够推动这个药性的行走,中医有句话叫什么呢,叫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率。

俗话说叫十男九痔,痔疮非常的多,给大家介绍一个小方子:痔疮方。

【组成】用生黄芪9克—12克,地龙(干蚯蚓)6克。

药店就卖。

【用法】地龙碾成粉末,用黄芪煎汤服蚯蚓的粉末。

一天服一次就可以。

【主治】内痔、外痔地龙有通络作用,黄芪有补气的作用,那这个痔疮是怎么得的呢,痔疮就是气血运行不好,然后在局部淤住,然后静脉开始往外膨大,形成了这个痔疮,一般内痔,外痔都会出现。

一般的动物它趴着走,它没有痔疮,动物是没有痔疮的,为什么呢,因为血液循环很通畅。

为什么人有呢,因为人直立行走了,所以血液循环到肛肠这儿回流受阻,所以压力大,它形成局部的淤阻,那么这个地龙能够把它这个血给活开,然后黄芪补气能够加速它把这个血活开,所以这两个配在一起效果是不错的,大家可以尝试一下,这个方子很平和,因为对地龙也很平和的,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对于这个内痔,外痔,膨出的,这效果是不错的,尤其是气虚型的效果很好。

黄芪如果是气虚的人,可以在食疗的时候用一点,比如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药膳叫黄芪老鸭汤。

【食材】老鸭一只,黄芪10-15克。

【用法】煲汤【功效】滋阴、补气、促进术后创面愈合。

老鸭它是滋阴的,老鸭是滋阴的,那么黄芪是补气的,大家在熬这个老鸭的时候,稍微往里放一点生黄芪。

10克,15克都行,这个就是起一点补气的作用,它是一个药膳,我们不把它当药来吃,是一个调理的,如果气阴两虚的人,比如说手术之后,这个人身体很弱,创口愈合很慢,那么这个时候用这个黄芪老鸭汤,然后吃这个鸭肉,喝这个汤,能够促进他机体的恢复,能够更好的促进他创面的愈合,所以这个黄芪老鸭汤是一个非常好的药膳。

(4)--黄芪(下)(2010-02-25)大气下陷是张锡纯对中医的贡献,在张锡纯之前基本上没有人认识这个病,是张锡纯把它给单独提出来,并且大力的宣传这个大气下陷这个病症,从此以后大家就知道这个病该怎么治了。

《养生堂》曾经讲过,比如说胃下垂,或者什么样的脏腑的一些下垂往往跟大气下陷有关,那么张锡纯怎么治这病呢,他开了自己独创的一个方子,叫升陷汤。

【组成】生黄芪(18克)知母(9克)柴胡(克)桔梗(克)升麻(3克)【功用】益气升陷。

【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

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仲,或神昏健忘,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

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

【用法】水煎服。

【加减】气分虚极下陷者,酌加人参数钱,或再加山萸肉(去净核)数钱,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使升者不至复陷更佳;若大气下陷过甚,至少腹下坠,或更作疼者,宜将升麻改用钱半,或倍作2钱。

大气下陷是张锡纯的一个突出的贡献,张锡纯他在起初看病的时候,他也琢磨这么一个事,琢磨什么事呢,就是我们人体是推动我们这个气血运行的,大家想一想,我们脏腑自己跟那儿天天的运转,什么推动它呢,比如说脏腑都在这个,我们这个内脏的这个空腔里边,它各司其位,运转正常,它为什么不往下掉呢,什么推动它来运行,运行的很正常,是什么呢,张锡纯也琢磨这个问题,他天天琢磨,他看的古书,古书我们有各种论述,有中气,人体有很多气,中气,胃气,所以是气在推动它运行,但是到底是什么气呢,他就不断地在这个书在翻。

他后来他看到张仲景也写了这个《金贵要列》里边,他说这个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他说这个是不是叫大气呢,然后后来又看到有位医家叫于家言,于家言是明末的时候的一个医家,明末清初的,于家言就论述,他说有大气在胸中推动五脏六腑这个气血运行,然后张锡纯明白了,他说这个气一定叫大气,所以他就给这个气命名叫大气,这个大气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胸中之气,这个气是我们身体的元气,结合了呼吸吸收进来的这个精微物质,然后和饮食收入的精微物质结合,形成的这么一股气,它在我们身体里推动这个气血运行,它一出毛病了,我们身体的四肢百骸全都出问题,因为气血供应不畅了,尤其容易出现的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它无力固实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