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判定(1)

合集下载

第7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1)

第7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1)

第7课时平行线的判定(1)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理解用三角板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依据.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4、平行公理应用,推导出另外两个判定定理教学重点: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公理应用教学难点:判断两直线平行的说理过程.教学过程:一、根据“直线a、b被直线c所截”这句话,画出图形。

二、在画出的图形当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三、如图所示,∠1与∠2是。

大小关系是:∠1 ∠2。

此时直线b与直线a的关系是:(相交、平行)(1)、如果固定直线a和直线c,要使直线b//a,我们可以以B点为中心,(顺、逆)时针转动直线b,在转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1会逐渐,在∠1>∠2时,直线b与直线a会有一个交点在直线c的方,说明直线a与b ;在∠1=∠2时,直线b与直线a没有交点,说明;在∠1<∠2时,直线b志直线a会有一个交点在直线c的方,说明直线a与b ;(2)、如果固定直线b和直线c,要使直线a//b,我们可以以A点为中心,(顺、逆)时针方向转动直线a,在转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2会逐渐,在∠2<∠1时,直线a与直线b会有一个交点在直线c的方,说明直线a与b ;在∠2=∠1时,直线a与直线b没有交点,说明:;在∠2>∠1时,直线a与直线b会有一个交点在直线c的方,说明:。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知: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写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画平行线时,需要用到两个三角板或一个直尺和一个三角板,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如果只给你一个三角板,你能画吗?通过以上解释,我们可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公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7.4 平行线的判定 课件1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

7.4 平行线的判定 课件1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

4 题。
由此可得:
直线a//b
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做一做
过直线外一点做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并说明 理由。

一、放 二、靠 三、推 四、画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过直线外一点做已知直线的平行 线,这样的直线能画出多少条?

有且只有一条平行线.
议一议
如何判断两条直线平行b 1
b
c
a
3.找出下面点阵图中互相平行的线段,并说明理由. (点阵中相邻的四个点构成正方形)
E A C F P Q M H N D G B

AB∥CD
∵ ∠AMP=∠CPF=45° ∴ AB∥CD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请看下面的推理是否正确
∵ ∠AMP=∠CQH 判断两直线平行—— 一定要借助第三线; ∴ EF∥GH。
( 等量代换 ) ∴ ∠3 =∠1= 75°
∴ AB∥CD.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随堂 练习
2.
1.如图, ∠1=∠2=45º , 直线AB,CD平行吗?说明你的理由. 现有直线PQ, 若∠3+ ∠1=180º , 问PQ, AB平行吗?说明你的理由.
M
3
4
F Q
p A C E 1
2
B
D
2.如图, 木工师傅用角尺在木板上量画两条线,然后锯开, 问直线a与b平行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180
1
2
0
0
G R E A T 。PROTRACTOR
a
48.5°
180
G R E A T 。PROTRACTOR
b
∠1和∠2同位角, 相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a ∥b。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1]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1]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练习(一)重要知识点: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几何符号语言:∵∠3=∠2∴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2∴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2=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请同学们注意书写的顺序以及前因后果,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然后得出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是写角相等,然后写平行。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准确,假设不准确,请给予改正:⑴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定平行线。

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假设它们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相交。

⑶过一点能够且只能够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如图,根据以下条件,能够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并说明判定的根据是什么?2、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 BC DEF1234A BE134几何符号语言: ∵AB ∥CD∴∠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 ∥CD∴∠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 ∥CD∴∠4+∠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如图,直线AB ∥CD ,EF ⊥AB 于E ,EF ⊥CD 于F ,则称线段EF 的长度为两平行线AB 与CD 间的距离。

4、命题:⑴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⑵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命题常写成“假设……,那么……”的形式。

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假设”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假设……,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

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度析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能够将它们改写成“假设……,那么……”的形式。

注意:命题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

第05讲 平行线的判定(1个知识点+5类热点题型讲练+习题巩固)(解析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05讲 平行线的判定(1个知识点+5类热点题型讲练+习题巩固)(解析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05讲平行线的判定课程标准学习目标①平行的判定方法1.掌握同位角相等判定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判定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直线平行,并能够熟练选择判定方法。

2.能够利用平行公理的推论以及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判定两直线平行。

知识点01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①判定内容: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符号语言:若∠NEB=∠NFD,则AB∥CD。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①判定内容: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符号语言:若∠AEM=∠DFN,则AB∥CD。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①判定内容: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②符号语言:若∠BEM+∠DFN=180°,则AB∥CD。

利用同位角、内错角以及同旁内角判定平行时,平行线一定是这些角不公共的边。

4.平行公理的推论判定平行:①判定内容: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②符号语言:若a∥b,a∥c,则b∥c5.垂直判定平行:①判定内容: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②符号语言:a⊥b,a⊥c,则b∥c【即学即练1】1.如图,点E在BC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推断AB∥CD的是()A.∠4=∠3B.∠1=∠2C.∠B=∠5D.∠B+∠BCD=18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A、∵∠3=∠4,∴AD∥BC,无法得出AB∥CD,故本选项错误;B、∵∠1=∠2,∴AB∥CD,故本选项正确;C、∵∠B=∠5,∴AB∥CD,故本选项正确;D、∵∠B+∠BCD=180°,∴AB∥CD,故本选项正确.故选:A.【即学即练2】2.对于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A.若a∥b,b∥c,则a∥c B.若a⊥b,a⊥c,则b⊥cC.若a∥b,a⊥c,则b⊥c D.若a⊥b,a⊥c,则b∥c【分析】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a∥b,b∥c,则a∥c,正确;B.a⊥b,a⊥c,则b∥c,故错误;C.a∥b,a⊥c,则b⊥c,正确;D.a⊥b,a⊥c,则b∥c,正确;故选:B.题型01确定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典例1】如图,能推断AB∥CD的是()A.∠3=∠5B.∠2=∠4C.∠1=∠2+∠3D.∠D+∠4+∠5=18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3=∠5,∴BC∥AD,不能推出AB∥CD,故本选项错误;B、∵∠2=∠4,∴AB∥CD,故本选项正确;C、∵∠1=∠2+∠3,∴∠1=∠BAD,∴BC∥AD,不能推出AB∥DC,故本选项错误;D、∵∠D+∠4+∠5=180°,∴BC∥AD,不能推出AB∥DC,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变式1】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l1∥l2的是()A.∠1=∠3B.∠2+∠4=180°C.∠2=∠3D.∠4+∠5=180°【分析】直接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分别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解:A、∵∠1=∠3,∴直线l1∥l2,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2+∠4=180°,∴直线l1∥l2,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2=∠3,不能得出直线l1∥l2,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2=∠5,∠4+∠5=180°,∴∠4+∠2=180°,∴直线l1∥l2,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变式2】如图,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若∠1=∠2,则AD∥BC B.若∠1=∠2,则AB∥DC C.若∠A=∠3,则AD∥BC D.若∠3=∠4,则AB∥DC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1=∠2不能推出AD∥BC,故本选项错误;B、根据∠1=∠2能推出AB∥DC,故本选项正确;C、根据∠A=∠3不能推出AD∥BC,故本选项错误;D、根据∠3=∠4不能推出AB∥DC,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变式3】如图,点D是△ABC的边BC延长线上一点,射线CE在∠ACD内部,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CE的是()A.∠A=∠ACE B.∠B=∠ACB C.∠A=∠ECD D.∠B=∠ACE【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解.【解答】解:A选项,∠A=∠AC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符合题意;B选项,∠B=∠ACB,不能判定AB∥CE,故不符合题意;C选项,∠A=∠ECD,不能判定AB∥CE,故不符合题意;D选项,∠B=∠ACE,不能判定AB∥CE,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变式4】如图,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1=∠4,∴BC∥ADB.∵∠BCD+∠ADC=180°,∴BC∥ADC.∵∠2=∠3,∴AB∥CDD.∵∠CBA+∠C=180°,∴BC∥AD【分析】结合图形分析相等或互补的两角之间的关系,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断.【解答】解:A、∵∠1=∠4,∴AB∥CD,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BCD+∠ADC=180°,∴AD∥BC,故选项正确,符合题意;C、∵∠2=∠3,∴BC∥AD,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CBA+∠C=180°,∴AB∥CD,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5】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1=∠3;②∠4=∠8;③∠1+∠6=180°;④∠5+∠8=180°.其中能判定a∥b的条件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一判断即可.【解答】解:能判断a∥b的条件是:②∠4=∠8;③∠1+∠6=180°;故选:B.【变式6】若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1=∠2B.如果∠2=30°,则有AC∥DEC.如果∠2=45°,则有∠4=∠DD.如果∠2=50°,则有BC∥AE【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一一判断即可【解答】解:∵∠CAB=∠DAE=90°,∴∠1=∠3,故A错误.∵∠2=30°,∴∠1=∠3=60°∴∠CAE=90°+60°=150°,∴∠E+∠CAE=180°,∴AC∥DE,故B正确,∵∠2=45°,∴∠1=∠2=∠3=45°,∵∠E+∠3=∠B+∠4,∴∠4=30°,∵∠D=60°,∴∠4≠∠D,故C错误,∵∠2=50°,∴∠3=40°,∴∠B≠∠3,∴BC不平行AE,故D错误.故选:B.【变式7】以下四种沿AB折叠的方法中,不一定能判定纸带两条边线a,b互相平行的是()A.如图A,展开后测得∠1=∠2B.如图B,展开后测得∠1=∠2且∠3=∠4C.如图C,测得∠1=∠2D.如图D,测得∠1=∠2【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逐一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答】解:A、∠1=∠2,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进行判定,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1=∠2且∠3=∠4,由图可知∠1+∠2=180°,∠3+∠4=180°,∴∠1=∠2=∠3=∠4=90°,∴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测得∠1=∠2,∵∠1与∠2既不是内错角也不是同位角,∴不一定能判定两直线平行,故错误,符合题意;D、∠1=∠2,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进行判定,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题型02添加判定条件判定平行【典例1】如图,请填写一个条件∠2=∠4,使a∥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填写条件∠2=∠4,理由如下:∵∠2=∠4,∴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2=∠4(答案不唯一).【变式1】如图,要得到AE∥BG的结论,需要添加的条件是∠EDC=∠BCD(答案不唯一).(写出一个正确答案即可)【分析】∠EDC与∠BCD为内错角,可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平行线.【解答】解:要得到AE∥BG的结论,则需要角相等的条件是∠EDC=∠BCD(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EDC=∠BCD(答案不唯一).【变式2】如图:请写出一个条件:∠B=∠BCD,使AB∥CD.理由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可以写一个条件内错角∠B=∠BCD,所以两直线AB∥CD.【解答】解:可以写一个条件:∠B=∠DCE;∵∠B=∠BCD;∴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B=∠BCD.题型03根据判定条件求值【典例1】如图,已知∠1=85°,下列条件能判断AB∥CD的是()A.∠2=75°B.∠3=85°C.∠3=95°D.∠4=95°【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条件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A、∵∠1=85°,∠2=75°,∴∠1≠∠2,∴AB与CD不平行,不符合题意;B、∵∠1=85°,∠3=85°,∴∠1+∠3=170°≠180°,∴AB与CD不平行,不符合题意;C、∵∠1=85°,∠3=95°,∴∠1+∠3=180°,∴AB∥CD,符合题意;D、由∠1=85°,∠4=95°无法证明AB∥CD,不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1】如图是小明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时所用的学具,木条a,b,c在同一平面内,经测量,要使木条a∥b,∠2=110°,要使木条a与b平行,则∠1的度数应为()A.20°B.70°C.110°D.160°【分析】先求出∠2的对顶角的度数,再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解答.【解答】解:如图,∵∠2=110°,∴∠3=∠2=110°,∴要使b与a平行,则∠1+∠3=180°,∴∠1=180°﹣110°=70°.故选:B.【变式2】如图,分别将木条a,b与固定的木条c钉在一起,∠1=50°,∠2=80°,顺时针转动木条a,下列选项能使木条a与b平行的是()A.旋转30°B.旋转50°C.旋转80°D.旋转13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在图中标注出∠3,如图所示:若a∥b,则∠2=∠3,∵∠1=∠3,∴∠1=∠2=50°,故应将木条a顺时针转动30°.故选:A.【变式3】如图,将木条a,b与c钉在一起,∠1=85°,∠2=50°,要使木条a与b平行,木条a旋转的度数至少是()A.15°B.25°C.35°D.50°【分析】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求出旋转后∠2的同位角的度数,然后用∠1减去即可得到木条a 旋转的度数.【解答】解:∵∠AOC=∠2=50°时,OA∥b,∴要使木条a与b平行,木条a旋转的度数至少是85°﹣50°=35°.故选:C.【变式4】如图,直线EF上有两点A、C,分别引两条射线AB、CD,∠DCF=60°,∠EAB=70°,射线AB、CD分别绕A点,C点以1度/秒和4度/秒的速度同时顺时针转动,在射线CD转动一周的时间内,使得CD与AB平行所有满足条件的时间=秒或秒.【分析】分①AB与CD在EF的两侧,分别表示出∠ACD与∠BAC,然后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②CD旋转到与AB都在EF的右侧,分别表示出∠DCF与∠BAC,然后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③CD旋转到与AB都在EF的左侧,分别表示出∠DCF与∠BAC,然后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EAB=70°,∠DCF=60°,∴∠BAC=110°,∠ACD=120°,分三种情况:如图①,AB与CD在EF的两侧时,∠ACD=120°﹣(4t)°,∠BAC=110°﹣t°,要使AB∥CD,则∠ACD=∠BAC,即120°﹣(4t)°=110°﹣t°,解得t=;②CD旋转到与AB都在EF的右侧时,∠DCF=360°﹣(4t)°﹣60°=300°﹣(4t)°,∠BAC=110°﹣t°,要使AB∥CD,则∠DCF=∠BAC,即300°﹣(4t)°=110°﹣t°,解得t=;③CD旋转到与AB都在EF的左侧时,∠DCF=(4t)°﹣(180°﹣60°+180°)=(4t)°﹣300°,∠BAC=t°﹣110°,要使AB∥CD,则∠DCF=∠BAC,即(4t)°﹣300°=t°﹣110°,解得t=﹣,∴此情况不存在.综上所述,当时间t的值为或秒时,CD与AB平行.故答案为:秒或秒.【变式5】如图,已知∠1=(3x+24)°,∠2=(5x+20)°,要使m∥n,那么∠1=75(度).【分析】直接利用邻补角的定义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1+∠3=180°,∵m∥n,∴∠2=∠3,∴∠1+∠2=180°,∴3x+24+5x+20=180°,解得:x=17,则∠1=(3x+24)°=75°.故答案为:75.题型04平行公理的推论以及判定平行【典例1】如果b∥a,c∥a,那么b∥c.【分析】根据平行公理推论求解即可.【解答】解:如果b∥a,c∥a,那么b∥c(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b∥c.【典例2】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a、b、c,若a⊥b,c⊥b,则a与c的关系是:a∥c.【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可知直线a与直线c的关系是平行.【解答】解:∵a⊥b,c⊥b,∴a∥c.故答案为:a∥c.【变式1】若直线a,b,c,d有下列关系,则推理正确的是()A.∵a∥b,b∥c,∴c∥d B.∵a∥c,b∥d,∴c∥dC.∵a∥b,a∥c,∴b∥c D.∵a∥b,c∥d,∴a∥c【分析】根据平行公理及推论,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答】解:A、∵a∥b,b∥c,∴c∥a,故A不符合题意;B、∵a∥c,b∥d,∴c与d不一定平行,故B不符合题意;C、∵a∥b,a∥c,∴b∥c,故C符合题意;D、∵a∥b,c∥d,∴a与c不一定平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2】a、b、c是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b,b∥c,则a∥c B.若a⊥b,b⊥c,则a⊥cC.若a∥b,b⊥c,则b∥c D.若a∥b,b∥c,则a∥c【分析】根据平行公理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判断即可.【解答】解:A、在同一平面内,若a⊥b,b∥c,则a⊥c,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在同一平面内,若a⊥b,b⊥c,则a∥c,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在同一平面内,若a∥b,b⊥c,则a⊥c,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若a∥b,b∥c,则a∥c,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变式3】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直线a、b、c、d,若a∥b,a⊥c,b⊥d,则c、d的位置关系为()A.互相垂直B.互相平行C.相交D.没有确定关系【分析】作出图形,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解答.【解答】解:如图,∵a∥b,a⊥c,∴c⊥b,又∵b⊥d,∴c∥d.故选:B.题型05平行线的判定证明【典例1】如图,一个弯形管道ABCD的拐角∠ABC=120°,∠BCD=60°,这时说管道AB∥CD对吗?为什么?【分析】由已知∠ABC=120°,∠BCD=60°,即∠ABC+∠BCD=120°+60°=180°,可得关于AB ∥CD的判定条件: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解答】解:说管道AB∥CD是对的.理由:∵∠ABC=120°,∠BCD=60°∴∠ABC+∠BCD=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典例2】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1=∠2,直线AB和CD平行吗?为什么?【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1=∠3,再根据∠1=∠2,可推出∠2=∠3,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推出AB∥CD.【解答】解:AB∥CD,理由:∵∠1=∠2,∠1=∠3,∴∠2=∠3,∴AB∥CD.【典例3】如图,∠1=47°,∠2=133°,∠D=47°,那么BC与DE平行吗?AB与CD呢?为什么?【分析】由于∠1=47°,∠2=133°,则∠ABC+∠2=180°,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得到AB∥CD;然后利用平角的定义计算出∠BCD=180°﹣133°=47°,则∠BCD=∠D,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到BC∥DE.【解答】解:BC∥DE,AB∥CD.理由如下:∵∠1=47°,∠2=133°,而∠ABC=∠1=47°,∴∠ABC+∠2=180°,∴AB∥CD;∵∠2=133°,∴∠BCD=180°﹣133°=47°,而∠D=47°,∴∠BCD=∠D,∴BC∥DE.【变式1】如图,GH分别交AB、CD于点E、F,∠AEF=∠EFD.(1)试写出AB∥CD的依据;(2)若ME是∠AEF的平分线,FN是∠EFD的平分线,则EM、FN平行吗?若平行,请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出即可;(2)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MEF=∠NFE,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出即可.【解答】(1)证明:∵∠AEF=∠EFD,∴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EM∥FN,证明:∵ME是∠AEF的平分线,FN是∠EFD的平分线,∴∠MEF=∠AEF,∠NFE=∠EFD,∵∠AEF=∠EFD,∴∠MEF=∠NFE,∴EM∥F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变式2】已知:如图,直线EF分别与直线AB,CD相交于点P,Q,PM垂直于EF,∠1+∠2=90°.求证:AB∥CD.【分析】先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APQ+∠2=90°,再结合∠1+∠2=90°可得∠APQ=∠1,然后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证明结论.【解答】证明:∵PM⊥EF(已知),∴∠APQ+∠2=90°(垂直定义).∵∠1+∠2=90°(已知),∴∠APQ=∠1(同角的余角相等),∴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变式3】已知:如图,∠C=∠1,∠2和∠D互余,BE⊥FD于点G.求证:AB∥CD.【分析】先由BE⊥FD,得∠1和∠D互余,再由已知,∠C=∠1,∠2和∠D互余,所以得∠C=∠2,从而证得AB∥CD.【解答】证明:∵BE⊥FD,∴∠EGD=90°,∴∠1+∠D=90°,又∠2和∠D互余,即∠2+∠D=90°,∴∠1=∠2,又已知∠C=∠1,∴∠C=∠2,∴AB∥CD.1.下列画出的直线a与b不一定平行的是()A.B.C.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解答.【解答】解:A.直线a与b不一定平行,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a∥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可得a∥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如图,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A.∠3=∠4B.∠D+∠ACD=180°C.∠D=∠DCE D.∠1=∠2【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分别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3=∠4可判断DB∥AC,故此选项错误;B、∠D+∠ACD=180°可判断DB∥AC,故此选项错误;C、∠D=∠DCE可判断DB∥AC,故此选项错误;D、∠1=∠2可判断AB∥CD,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3.如图,下列四组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A.∠1=∠2B.∠3=∠4C.∠ABC+∠BCD=180°D.∠BAD+∠ABC=18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一判断即可.【解答】解:∵∠ABC+∠BCD=180°,∴AB∥CD.故选:C.4.蜂房的顶部由三个全等的四边形围成,每个四边形的形状如图所示,其中∠α=109°28′,∠β=70°32′.则这个四边形对边的位置关系为()A.平行B.相等C.垂直D.不能确定【分析】先计算两角的和得180°,再根据平行线判定定理“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出这个四边形对边的位置关系.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解答】解:如图标字母,∵∠BAD=∠α=109°28′,∠ADC=∠β=70°32′∴∠BAD+∠ADC=∠α+∠β=109°28′+70°32′=179°60′=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BAD=∠α=109°28′,∠ABC=∠β=70°32′∴∠BAD+∠ABC=∠α+∠β=109°28′+70°32′=179°60′=180°,∴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故选:A.5.如图所示,由下列条件能判定AB∥CD的是()A.∠BAC=∠DAC B.∠DAC=∠ACBC.∠BAC=∠DCA D.∠D+∠DCB=18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判断求解即可.【解答】解:由∠BAC=∠DAC,不能判定AB∥CD,故A不符合题意;∵∠DAC=∠ACB,∴AD∥BC,故B不符合题意;∵∠BAC=∠DCA,∴AB∥CD,故C符合题意;∵∠D+∠DCB=180°,∴AD∥BC,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如图所示,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A.∠BAD=∠BCD B.∠1=∠2C.∠BAC=∠ACD D.∠3=∠4【分析】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据此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BAD=∠BCD,不能判断AB∥CD;B.根据∠1=∠2,只能判断AD∥BC;C.根据∠BAC=∠ACD,能判断AB∥CD;D.根据∠3=∠4,不能判断AB∥CD;故选:C.7.如图,固定木条b、c,使∠1=80°,旋转木条a,要使得a∥b,则∠2应调整为()A.70°B.80°C.90°D.100°【分析】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求出∠2的度数即可.【解答】解:要使得a∥b,则需满足∠1+∠2=180°,∵∠1=80°,∴∠2=100°,故选:D.8.如图,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A.∵∠1=∠2,∴AB∥CD B.∵∠1=∠2,∴AD∥BCC.∵∠3=∠4,∴AD∥BC D.∵∠4=∠5,∴AB∥C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判断求解即可.【解答】解:∵∠1=∠2,∴AB∥CD,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1=∠2,∴AB∥CD,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3=∠4,∴AD∥BC,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4=∠5,∴AB∥CD,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9.在同一平面内,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板按如图摆放,可以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l1与l2这样画的依据是()A.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分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解答.【解答】解:在同一平面内,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板按如图摆放,可以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l1与l2这样画的依据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选:A.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是直线,若a⊥b,b∥c,则a∥cB.a、b、c是直线,若a⊥b,b⊥c,则a⊥cC.a、b、c是直线,若a∥b,b⊥c,则a∥cD.a、b、c是直线,若a∥b,b∥c,则a∥c【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逐个判断即可.【解答】解:A、∵a⊥b,b∥c,∴a⊥c,故本选项错误;B、在同一平面内,当a⊥b,b⊥c时,a∥c,故本选项错误;C、当a∥b,b⊥c时,a⊥c,故本选项错误;D、当a∥b,b∥c时,a∥c,故选项正确;故选:D.11.如图,点E在AC的延长线上,请添加一个恰当的条件∠1=∠2(答案不唯一),使AB∥CD.【分析】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当∠1=∠2时,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判定AB∥CD;当∠A=∠DCE时,利用同位角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判定AB∥CD;当∠A+∠ACD=180°时,利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判定AB∥CD;当∠ABD+∠D=180°时,利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判定AB∥CD;故答案为:∠1=∠2(答案不唯一).12.三个完全相同的含30°角的三角板如图摆放,可以判断AB与EC平行的理由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答案不唯一).【分析】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求解即可.【解答】解:∵∠ACB=60°,∠ACE=90°,∠ECD=30°,∴∠ACB+∠ACE+∠ECD=180°,∴B、C、D在一条直线上,∵∠B=30°=∠ECD,∴AB∥E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答案不唯一).13.如图,下列条件:①∠1=∠3;②∠2=∠3;③∠4=∠5;④∠2+∠4=180°中,能判断直线l1∥l2的有3个.【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断方法,可以判断出各个小题中的条件是否可以得到直线l1∥l2,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1=∠3,∴l1∥l2,故①符合题意;当∠2=∠3时,无法判断l1∥l2,故②不符合题意;∵∠4=∠5,∴l1∥l2,故③符合题意;∵∠2+∠4=180°,∴l1∥l2,故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3.14.如图,在下列四组条件中:①∠1=∠2,②∠3=∠4,③∠BAD+∠ABC=180°,④∠BAC=∠ACD,能判定AD∥BC的是①②③.【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答】解:①∵∠1=∠2,∴AD∥BC;②∵∠3=∠4,∴AD∥BC;③∵∠BAD+∠ABC=180°,∴AD∥BC;④∵∠BAC=∠ACD,∴AB∥CD;所有,能判定AD∥BC的是①②③,故答案为:①②③.15.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按如图方式叠放在一起(其中∠A=60°,∠D=30°,∠E=∠B=45°),当∠ACE<180°,且点E在直线AC的上方时,满足三角尺BCE有一条边与斜边AD平行,那么此时∠ACE=120或165或3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①当AD∥CE时,∵AD∥CE,∴∠DCE=∠D=30°,∴∠ACE=90°+30°=120°;②当BE∥AD时,过点C作CF∥AD,∵BE∥AD,CF∥AD,∴BE∥AD∥CF,∴∠ECF=∠E=45°,∠DCF=∠D=30°,∴∠DCE=30°+45°=75°∴∠ACE=90°+75°=165°.③如图中,当AD∥BC时.∵AD∥BC,∴∠D=∠BCD=30°,∵∠ACE+∠ECD=∠ECD+∠DCB=90°,∴∠ACE=∠DCB=30°.故答案为:120或165或30.16.如图,点A在射线DE上,点C在射线BF上,∠B+∠BAD=180°,∠1=∠2.求证:AB∥CD.请将下面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证明:∵∠B+∠BAD=180°(已知),∠1+∠BAD=180°,∴∠1=∠B,∵∠1=∠2(已知),∴∠2=∠B(等量代换),∴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得出∠1=∠B,等量代换得出∠2=∠B,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解.【解答】证明:∵∠B+∠BAD=180°(已知),∠1+∠BAD=180°,∴∠1=∠B,∵∠1=∠2(已知),∴∠2=∠B(等量代换),∴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B;∠B;等量代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7.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50°,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可以说明直线a与b平行,并说明理由.【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添加∠4=50°(添加条件不唯一),可以说明直线a与b平行,∵∠1=50°,∠4=50°,∴∠1=∠4,∴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8.如图所示,直线AF,BD相交于点C,过点C作射线CE,使得CD平分∠ECF,连接AB,若∠B=∠ACB,试说明AB∥CE.【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ECD=∠DCF,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ACB=∠DCF,结合已知条件∠B=∠ACB,等量代换得出∠B=∠ECD,然后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证明AB∥CE.【解答】证明:∵CD平分∠ECF,∴∠ECD=∠DCF,∵∠ACB=∠DCF,∠B=∠ACB,∴∠B=∠ECD,∴AB∥CE.19.如图,已知∠A=∠C,∠1与∠2互补,求证:AB∥CD.【分析】首先由∠1、∠2互补,可判定AD、BC平行,即可得∠A、∠ABC互补,通过等量代换,可求得∠ABC、∠C互补,即可判定AB∥CD.【解答】证明:∵∠1与∠2互补,即∠1+∠2=180°,∴AD∥BC,∴∠A+∠ABC=180°,∵∠A=∠C,∴∠C+∠ABC=180°,∴AB∥CD.20.如图,直线EF分别与直线AB,CD相交于点P和点Q,PG平分∠APQ,QH平分∠DQP,并且∠1=∠2,说出图中哪些直线平行,并说明理由.【分析】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1=∠GPQ=APQ,∠2=∠PQH=∠EQD,根据条件∠1=∠2,可得∠GPQ=∠PQH,∠APQ=∠PQD,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证明AB∥CD,PG∥QH.【解答】解:AB∥CD,PG∥QH,理由:∵PG平分∠APQ,QH平分∠DQP,∴∠1=∠GPQ=APQ,∠2=∠PQH=∠EQD,∵∠1=∠2,∴∠GPQ=∠PQH,∠APQ=∠PQD,∴AB∥CD,PG∥QH.。

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课件

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课件
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教学难点】
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
复习回顾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学习过以下知识: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情景导入
平行、相交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
没有公共点的
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_____两条直线的是平行线.
请你在下面的括号中填上理由:
因为 a∥b,b∥c,
所以∠1 =∠2, ∠2 =∠3,
因此∠1 =∠3.
从而 a∥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A,B,C. 如
巩固练习
1. 从∠5 =∠ ABC ,可以推出 AB∥CD,
理由是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A
4
1
B
D
3
5
2
C
巩固练习
2. 如图,已知∠1=∠2, AB∥CD 吗?为什么?
行吗?为什么?
D
A
C
B
E
解析:根据 AB∥DC 及∠D=125°,可求出∠A 的度数,从而说明
∠A=∠CBE. 再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 AD∥BC.
典例精析
解:AD∥BC.
理由如下:因为 AB∥DC (已知),
所以∠A+∠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因为∠D=125°(已知),
因为AE是∠DAC的平分线,
所以∠DAC=2∠1,
所以∠B=∠1,
所以 AE∥BC.
课堂小结
由同位角的关系判定两直线平行的三个步骤:
1. 判断两个同位角是否相等;

1平行线的判定课件(1)

1平行线的判定课件(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吗?为什么?
解:将∠1的邻补角记作∠3 ,则 ∠1 +∠3 = 180°( 邻补角的意义 )
因为∠1=110°( 已知 )
所以∠3 = 180°- ∠1 = 180°- 110°=70°(等式性质)
因为∠2=70°( 已知 )
得∠2 = ∠3 ( 等量代换 ) C
A
所以AB∥CD(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70°2
E
110°

D
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2 如图,直线 与 且∠1=∠2=∠3 .
l直线
a、b、c分别相交,
l
⑴ 从∠1=∠2可以得出哪两
a
1
条直线平行?为什么?
2
b
3
c
解 ⑴因为 1 2( 已知),
a b 所以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⑵ 从∠1=∠3可以得出那两条直线 平行?为什么?
又 ∵∠2=40°,
l2
∴∠ABC=50°,
∵∠1= 50°
∴∠1=∠ABC
∴l1∥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知识回顾
(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重合)的位置关系: 相交或平行
(2)什么是平行线:
同一平面,不相交
(3)平行线的表示方法:
如AB//CD
(4)平行线的画法: (5)平行线的性质:
一放,二靠,三推,四画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 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画法:
一、放 二、靠 三、推 四、画
F
D5 1
C
(2)3 A;

7年级数学 平行线判定及性质 (1)

7年级数学 平行线判定及性质 (1)

D EEF1 23 A CO知识精讲7 年级数学下: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模块一: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例题解析【例 1】如图,AC //DB , ∠DBC = 56 ,则∠ACB = . 【答案】124 度.【解析】因为 AC //DB (已知), 所以∠DBC + ∠ACB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DBC = 56 (已知),所以∠ACB = 180︒ - 56︒ = 124︒ (等式性质)D B【例 2】(1)如图,已知 DE //BC ,∠A = ∠C ,则与∠AED 相等的角(不包含∠AED )有 个;(2)如图,若 AB //FD ,则∠B = ,若 AC //ED ,则∠DFC = .AAB C 【答案】(1)2 个;(2) ∠3 ;∠2.B D 【解析】(1)因为 DE //BC (已知), 所以∠AED =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因为∠A = ∠C (已知),所以∠A = ∠C = ∠AED (等量代换);(2)∠B =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FC = ∠2. 【例 3】如图,直线 a / /b ,则 x - y 的值等于( ) aA .20B .80C .120D .180 b【答案】A【解析】因为 a / /b ,所以 x = 30又因为3y + x = 180 ,解得 y = 50 ,故 x - y = 30 - 50 = 20︒ .【例 4】如图,直线 a / /b ,点 B 在直线b 上,且 AB ⊥ BC , ∠1 =A . 35B . 45C . 55D .125【答案】A 【解析】因为 AB ⊥ BC (已知),所以∠ABC = 90︒ (垂直的意义)因为 a / /b (已知), 所以 ∠1 = ∠CB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因为∠1 = 55 (已知), 所以∠CBD = 55 (等量代换)因为∠2 + ∠ABC + ∠CBD = 180 (平角的意义)所以∠2 = 180︒ - 55︒ - 90︒ = 35︒ (等式性质)B【例5】如图,直线a / /b ,c ⊥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1)∠2 +∠4 = 90 ;(2)∠1 +∠4 = 90 ;(3)∠1 =∠3 ;(4)∠3 +∠4 = 90 .A.1 个B.2 个C.3 个D.4 个【答案】B【解析】(1)正确:因为a / /b ,所以∠2 与∠3 互为同位角,d又因为c ⊥d ,所以∠3 +∠4 = 90︒,所以∠2 +∠4 = 90︒;(2)错误:∠1 =∠4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错误∠1 +∠3 = 90︒;(4)正确.所以本题选B【例6】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A.相等或互补B.互补C.相等D.相等且互余【答案】A【解析】分为同侧相等和异侧互补两种情况,故选A.【例7】如图,已知AB / /CD ,∠x 等于()A.75 B.80 C.85 D.95 【答案】C【解析】如图可过的顶点作平行线,那么被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与角B 互补;下半部分与角D 互为内错角;所以易知∠x = (180︒-120︒) + 25︒= 85︒.A B120°xD 25°C【例8】如图,AB / /CD,MP / / AB,MN 平分∠AMD,∠A = 40 ,∠D = 30 ,则∠NMP 等于()A.10 B.15 C.5 D.7.5 【答案】C【解析】因为AB / /MP (已知)所以∠A =∠AMP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AB / /CD (已知),所以MP / /CD (平行的传递性)所以∠D =∠DMP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 MCAN PD因为∠AMD =∠AMP +∠DMP (角的和差),∠A = 40 ,∠D = 30 (已知)所以∠AMD = 30 + 40 = 70 (等式性质)因为MN平分∠AMD (已知),所以∠AMN =∠NMD = 35 (角平分线的意义)所以∠NMP = 40︒- 35︒= 5︒(等式性质)E【例9】如图,AB / /CD ,∠1 = (2x + 20) ,∠2 = (8x - 40) ,求∠1 及∠2 的度数.【答案】∠1 = 40︒,∠2 = 40︒. A1 B【解析】因为AB / /CD (已知),所以∠1 =∠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 即(2x + 20) = (8x - 40) C DF 解得:x = 10所以∠1 = 40︒,∠2 = 40︒(等式性质)H 2G1C F D3 1 24【例 10】如图,已知∠1 = 40 ,∠2 = 140 ,∠3 = 40 ,能推断出 AB / /CD / / EF 吗?为什么?【答案】能;见解析. 【解析】由题意,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可知:∠2 + ∠1 = 180︒,∠2 + ∠3 = 180︒ 所以 AB //CD ,CD //EF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所以 AB //EF ,即 AB //CD //EF ,即证.N【例 11】已若∠A 的两边与∠B 的两边分别平行,且∠A 是∠B 的 2 倍少 30°,求∠A 与∠B 的度数.【答案】∠B = 30︒,∠A = 30︒ 或∠B = 70︒ ,∠A = 110︒ .【解析】由题意可知, ∠A = ∠B 或∠A + ∠B = 180︒ ,又因为∠A 是∠B 的 2 倍少 30°,所以∠A = 2∠B - 30︒ ,即∠B = 30︒,∠A = 30︒ 或∠B = 70︒ ,∠A = 110︒【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两个角的两边平行时的两种情况的讨论.【例 12】已知:如图, ∠1 = ∠2 ,∠3 = ∠B ,AC / / DE ,且 B 、C 、D 在一条直线上.试说明 AE / / BD .AE【答案】见解析. 【解析】因为 AC / / DE (已知), 所以∠2 = ∠4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1 = ∠2 (已知),所以∠1 = ∠(4 等量代换)所以 AB / /C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B = ∠EC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 因为∠3 = ∠B (已知),所以∠3 = ∠ECD (等量代换)所以 AE / / B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 13】已知:如图,E 、F 分别是 AB 和 CD 上的点,DE 、AF 分别交 BC 于 G 、H ,∠ A = ∠ D , ∠ 1= ∠ 2,试说明: ∠ B = ∠ C .E 【答案】见解析 A B【解析】因为∠1 = ∠(2 已知),∠1 = ∠AHB (对顶角相等)所以∠2 = ∠AHB (等量代换), 所以 AF / / E 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D = ∠AF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因为∠A = ∠D (已知), 所以∠A = ∠AFC (等量代换)所以 AB /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B = ∠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例 14】如图,直线 GC 截两条直线 AB 、CD ,AE 是∠GAB 的平分线,CF 是∠ACD 的平 分线,且 AE / /CF ,那么 AB ∥CD 吗?为什么?【答案】见解析 【解析】因为 AE 是∠GAB 的平分线,CF 是∠ACD 的平分线(已知)所以∠GAE = ∠EAB ,∠ACF = ∠FCD (角平分线的性质)因为 AE / /CF (已知),所以∠GAE = ∠ACF (两直线平行, 3A1 E2 D同位角相等)所以∠EAB =∠FCD(等量代换)所以AB / /CD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15】如图∠1 =∠2 ,DC / /OA ,AB / /OD ,那么∠C =∠B【答案】见解析【解析】因为DC / /OA (已知),所以∠COA =∠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COB +∠1 =∠C因为AB / /OD (已知),所以∠DOB =∠B即∠2 +∠COB =∠B ,又因为∠1 =∠2 (已知),所以∠B =∠C (等量代换)【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运用.【例16】如图,已知AD 平分∠BAC ,∠1 =∠2 ,试说明∠1 =∠F 的理由.【答案】见解析F【解析】因为AD 平分∠BAC (已知),所以∠2 =∠BAD (角平分线的意义)因为∠1 =∠2 (已知),所以∠1 =∠BAD (等量代换)所以EF / / A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F =∠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 C 所以∠1 =∠F (等量代换)【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例17】已知:如图,∠AGH =∠B,∠CGH =∠BEF ,EF⊥AB 于F,试说明CG⊥AB.【答案】见解析【解析】因为∠AGH =∠B (已知)C所以HG / /C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CGH =∠BCG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 因为∠CGH =∠BEF (已知),H所以∠BEF =∠BCG (等量代换)A B所以EF / /CG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G F因为EF⊥AB(已知),所以CG⊥AB.【例18】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 cm ,求三角形EBC 的面积.D【答案】8 平方厘米. A E 【解析】由题意可知:三角形EBC 与正方形同底BC,且其高即是正方形的边DC,故三角形面积为正方形面积的一半:4 ⨯ 4 ÷ 2 = 8cm2C【例19】如图,AD//BC,BC =5AD ,求三角形ABC 与三角形ACD 的面积之比.2A D【答案】5: 2 .4B CBD EA GD【解析】因为 AD / /BC (已知)所以三角形 ABC 与三角形 ACD 的高相等(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所以 S ∆ABC : S ∆ACD = BC : AD = 5:2 (两三角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底之比)【例 20】如图, AB / /GE , CD / / FG ,BE =EF =FC ,三角形 AEG 的面积等于 7,求四边形 AEFD 的面积. 【答案】21 【解析】联结 BG 、CG . 因为 AB / /GE(已知)所以 S∆BEG B = S ∆AEG (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E F C因为 BE =EF (已知), 所以 S ∆BEG = S ∆GEF (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所以 S ∆AEG = S ∆GEF =7(等量代换), 同理 S ∆GEF = S ∆DFG = 7 .所以 S 四边形AEFD = S ∆AEG + S ∆GEF + S ∆DFG = 7 + 7 + 7 = 21.【例 21】已知 E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边 BC 上一点,DE 延长线交 AB 延长线于 F ,试说明CS ∆ABE 与S ∆CEF 相等的理由. 【答案】见解析 1A1 F【解析】因为 S △ADE = S △DCF = 2 S 四边形ABCD ,所以 S △CEF = S ∆DCF - S ∆DCE = 2S 四边形ABCD - S ∆DCE , 所以 S = S - S - S = S - 1 S - S = 1 S - S∆ABE 四边形ABCD ∆ADE ∆DCE 四边形ABCD 2 四边形ABCD ∆DCE 2 四边形ABCD ∆DCE所以 S ∆ABE = S ∆CEF模块二:辅助线的添加例题解析 【例 1】如图,已知 AB ∥ED ,试说明:∠B +∠D =∠C . 【答案】见解析 【解析】过点 C 作 AB 的平行线 CF , 因为 AB ∥ED (已知) 所以 AB / /CF / / ED (平行的传递性)A BC F 所以∠B = ∠BCF ,∠D = ∠DC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B + ∠D = ∠BCF + ∠DCF = ∠BCD (等式性质) E D【例 2】如图所示,已知, ∠A +∠B +∠C = 360︒ ,试说明 AE ∥CD . 5F E【答案】见解析A E【解析】过点 B 向右作 BF //AE , 所以∠A + ∠ABF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A +∠B +∠C = 360︒ (已知)B F所以∠FBC + ∠C = 180︒ (等式性质) C D所以 BF /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所以 AE / /CD (平行的传递性)【例 3】如图,已知:AB //CD ,试说明: ∠ B + ∠ D + ∠ BED = 360︒ (至少用三种方法).【答案】见解析 A【解析】方法一:连接 BD则∠EBD +∠EDB +∠E =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因为 AB //CD (已知),所以∠ABD +∠BDC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 所以∠ABD +∠EBD +∠EDB +∠BDC +∠E =360°,即∠B +∠D +∠BED =360°方法二:过点 E 作 EF //CD ,因为 AB / /CD (已知), 所以 EF / / AB (平行的传递性)所以∠B +∠BEF =180°,∠D +∠DEF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所以∠B +∠BEF +∠D +∠DEF =360°(等式性质)即∠B +∠D +∠BED =360°;方法三:过点 E 作 EF / / BA因为 AB / /CD (已知), 所以 EF / / AB (平行的传递性)所以∠ABE + ∠BEF = 180︒ ,∠FED + ∠EDC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所以∠ B + ∠ D + ∠ BED = 360︒ (等式性质);方法四:过点 E 作 EF ⊥CD 的延长线与 F ,EG 垂直于 AB 的延长线于 G ,则有:∠B =∠BGE +∠GEB ,∠D =∠EDF +∠DFE ,所以∠B +∠D +∠BED =∠BGE +∠DFE +∠GED =180+180=360°.【例4】如图所示,在六边形 ABCDEF 中,AF ∥CD ,∠A =∠D ,∠B=∠E ,试说明 BC ∥EF 的理由.【答案】见解析 A F【解析】连接 AD 、BEB因为 AF ∥CD (已知) E所以∠FAD = ∠AD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 D因为∠BAF = ∠CDE (已知), 所以∠BAD = ∠ADE (等式性质)所以 AB ∥D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ABE = ∠BE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ABC = ∠FED (已知), 所以∠EBC = ∠BEF (等式性质)所以 BC ∥E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 5】如图已知,AB //CD ,∠ABF = 2 ∠ABE ,∠CDF = 2 ∠CDE ,求∠E 和∠F 的关系.3 3【答案】∠E : ∠F = 3:2 . C【解析】过点 E 、点 F 分别作 AB 的平行线 EG 、FH . 6A BD2 1 因为 EG / / AB ,FH / / AB所以 AB / / EG / FH / /CD (等量代换)所以∠ABF = ∠BFH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CDF = ∠DFH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BFD = ∠DFH + ∠BFH = ∠CDF + ∠ABF (等量代换)同理: ∠BED = ∠DEG + ∠BEG = ∠ABE + ∠CDE (等量代换)因为∠ABF = 2 ∠ABE ,∠CDF = 2 ∠CDE3 3所以∠BFD = ∠DFH + ∠BFH = ∠CDF + ∠ABF = 2 (∠ABE + ∠CDE ) = 2∠BED3 3 所以∠E : ∠F = 3:2【例 6】如图,已知:AC //BD ,联结 AB ,则 AC 、BD 及线段 AB 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部分,当点 P 落在某个部分时,联结 PA 、PB ,构成 ∠ PAC 、∠ APB 、∠ PBD 三个角(提示:有公共角断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 0 °角)(1) 当点 P 落在第①部分时,试说明: ∠ PAC + ∠ PBD = ∠ APB ;(2) 当点 P 落在第②部分时,试说明: ∠ PAC + ∠ PBD = ∠ APB 是否成立?(3)当点 P 落在第③部分时,全面探究∠ PAC 、 ∠ APB 、 ∠ PBD 之间的关系是 ,并写出动点 P 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选择其中一种加以证明.A 3 A 3C C C A 3 C2 1B 4 D B 4 D B 4 B 4 D【解析】(1)过点 P 作 PE // AC .因为 AC / / BD ,所以 AC / / PE / / BD (平行的传递性)所以∠PAC = ∠APE ,∠BPE = ∠PB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APB = ∠APE + ∠BPE (角的和差)所以∠APB = ∠PAC + ∠PBD (等量代换)(2)不成立,过点 P 作 AC 的平行线即可证明.(3)分类讨论如下:①当动点 P 在射线 BA 的右侧时,结论是∠PBD = ∠PAC + ∠APB ;②当动点 P 在射线 BA 上时,结论是∠PBD = ∠PAC + ∠APB 或∠PAC = ∠PBD + ∠APB 或∠APB = 0︒,∠PAC = ∠PBD (任写一个即可) ③当动点 P 在射线 BA 的左侧时,结论是∠PBD = ∠PAC + ∠APB .2 P 1 A3 2 1随堂练习【习题1】 填空:(1) 如图(1),AB //CD ,CE 平分∠ACD , ∠A = 120 ,则∠ECD ;(2) 如图(2),已知 AB //CD , ∠B = 100 ,EF 平分∠BEC , EG ⊥ EF ,则∠DEG = .【难度】★G B AFC 【答案】(1)30°; (2)50°.E图(2) C【解析】(1)因为 AB ∥CD (已知),所以∠A + ∠ACD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A = 120 (已知), 所以∠ACD = 180 -120 = 60 (等式性质)又因为 CE 平分∠ACD (已知), 所以∠ECD =30°(角平分线的意义)(2)因为 AB ∥CD (已知), 所以∠B + ∠BEC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B = 100 (已知), 所以∠BEC = 180 -100 = 80 (等式性质)又因为 EF 平分∠BEC (已知), 所以∠BEF =40°(角平分线的意义)因为 EG ⊥EF (已知), 所以∠GEF = 90 (垂直的意义)因为∠DEG + ∠GEF + ∠CEF = 180 (平角的意义)所以∠DEG = 180 - 90 - 40 = 50 (等式性质)【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的运用.【习题2】 填空:(1)如图,直线 a / /b ,三角形 ABC 的面积是 42 cm 2 ,AB =6 cm ,则 a 、b 间的距离为 ;(2)如图,在三角形 ABC 中,点 D 是 AB 的中点,则三角形 ACD 和三角形 ABC 的面 积之比为 .【难度】★ 【答案】(1)14 厘米 ;(2) 1 .2 AD【解析】(1)三角形 ABC 的高为: 42 ⨯ 2 ÷离B 为 14 厘米; C(2)因为三角形 ACD 和三角形 ABC 高相等,所以面积之比等于底之比,即 S ∆ACD = S ∆ABC AD =1AB 2【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间距离及同高等底的三角形面积的之比.A B E 图(1) D D .【习题3】 如图,已知 FC //AB //DE , ∠α : ∠D : ∠B = 2 : 3 : 4 ,则∠α 、∠D 、∠B 的度数分别为 .【难度】★ 【答案】∠α = 72︒ , ∠D = 108︒ , ∠B = 144︒ . 【解析】因为 FC //AB //DE (已知),A 所以∠B + ∠CFB = 180 (∠D = ∠CF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设∠α = 2x ,∠D = 3x ,∠B = 4x ,则可列方程:180 - 4x + 2x = 3x ,解得: x = 36︒则∠α = 72︒ , ∠D = 108︒ , ∠B = 144︒ .【习题4】 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 3 倍多 12°,则这两个角是( ).A .42°和 138°B .都是 10°C .42°和 138°或都是 10°D .以上都不对【难度】★★【答案】A【解析】由题意假设这两个角分别为 A 、B ,则有: ∠A = ∠B 或∠A + ∠B = 180︒ ,又因为∠A 是∠B 的 3 倍多 12°,则有: ∠A = 3∠B + 12︒ ,即180︒- ∠B = 3∠B + 12︒,解得:∠B = 42︒,∠A = 138︒ .【总结】本题考查两角位置关系的可能性,注意两种情况的讨论.【习题5】 如图,已知 QR 平分∠PQN ,NR 平分∠QNM ,∠1+∠2=90°,那么直线 PQ 、MN的位置关系.P Q【难度】★★ 【答案】见解析. 1【解析】因为 QR 平分∠PQN ,NR 平分∠QNM (已知) R所以∠PQN = 2∠1 , ∠MNQ = 2∠2 (角平分线的意义)因为∠1+∠2=90°(因为),所以∠PQN +∠MNQ =180°(等式性质) 2 所以 PQ ∥MN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M N【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及角平分线意义的综合运用.【习题6】 如图,已知:AB ∥CD ,EF 和 AB 、CD 相交于 G 、H 两点,MG 平分∠BGH ,NH平分∠DHF ,试说明:GM ∥NH .【难度】★★ 【答案】略. 【解析】 AB / /CD (已知) ∴∠BGH = ∠DHF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MG 平分∠BGH ,NH 平分∠DHF ∴∠1 = 1 ∠BGH , ∠2 = 1 ∠DHF 2 2 ∴∠1 = ∠(2 等量代换) ∴GM / / H N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A B 12 OC BC M1【习题7】 如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C =90°,AC =3,BC =4,AB =5,三角形内一点 O 到各边的距离相等,求这个距离是多少.【难度】★★【答案】1. 【解析】设这个距离是 x ,则有:S ∆ABC = 6 = 1( AC + BC + AB ) ⨯ x = 6x , 解得: x = 1 . 2 【总结】本题可以用面积法求解比较简单.【习题8】 如图,已知 AB ,CD 分别垂直 EF 于 B ,D ,且∠DCF =60°,∠1=30°.试说明: BM / / AF .A【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因为 CD ⊥EF , 所以∠CDF = 90 (垂直的意义) 因为∠DCF =60°(已知), 所以∠F =30°(三角形的内角F 和等于 1D 80°) B E 因为∠1=30°(已知), 所以∠1=∠F (等量代换)所以 BM ∥A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及垂直的意义的综合运用.【习题9】 如图,已知直线l 1 / /l 2 ;(1)若∠1 = (x + 2 y ) , ∠2 = x , ∠4 = ( y + 30) 求∠1 , ∠2 , ∠4 的度数;(2)若∠2 = x , ∠3 = y , ∠4 = [2(2x - y )] ,求 x 、 y 的值. 1 2 3 l【难度】★★ 【答案】见解析 4l 2【解析】(1)因为∠1+∠2=180°(平角的意义),所以 x + 2 y + x 180︒ ,即 x +y =90°因为l 1∥l 2 (已知), 所以∠2=∠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 x = y +30, 解得:x =60°,y =30°,所以∠1=120°,∠2=60°,∠4=60°;(2)因为∠3+∠2=180°(平角的意义), 所以 x +y =180°,因为l 1∥l 2 (已知), 所以∠2=∠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 x = 4x - 2 y , 解得:x =72°,y =108°.【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度的简单计算.【习题10】 如图, ∠ ADC =∠ABC , ∠ 1+ ∠ FDB =180°,AD 是∠FDB 的平分线,试说明 BC 为∠DBE 的平分线.【难度】★★★ E【答案】见解析. 【解析】因为∠ 1+ ∠ FDB =180°(已知), 又因为∠1 = ∠ABD (对顶角相等) 所以∠ABD + ∠BDF = 180 (等量代换)所以 AB / / F 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F D CA E C所以∠ABD =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ADC = ∠ABC (已知), 所以∠ADB = ∠CBD (等式性质)因为 AE / / FC (已证), 所以∠EBD = ∠FDB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ADB + ∠ADF = ∠CBD + ∠CBE (角的和差)因为 AD 是∠FDB 平分线, 所以∠ADB = ∠ADF = ∠CBD = ∠EBC (角平分线的意义) 即 BC 为∠DBE 的平分线【总结】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综合运用.【习题11】 如图,已知∠ABC =∠ACB ,AE 是∠CAD 的平分线,问:△ABC 与△EBC 的面积是否相等?为什么? D【难度】★★★【答案】相等,证明见解析. F【解析】因为∠DAE + ∠EAC + ∠BAC = 180 (平角的意义)又∠ABC + ∠ACB + ∠BAC = 180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所以∠DAE + ∠EAC = ∠ABC + ∠ACB (等式性质) B 因为∠ABC =∠ACB ,AE 是∠CAD 的平分线(已知)所以∠ABC = ∠ACB = ∠DAE = ∠CAE所以 AE / / B 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 AE 与 BC 间的距离相等(夹在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所以△ABC 与△EBC 的面积相等(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总结】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的综合运用,同时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问题.课后作业【作业1】 如图,AB //CD ,直线l 分别交 AB 、CD 于 E 、F ,EG 平分∠BEF ,若∠EFG = 40 ,则∠EGF 的度数是( )A . 60B . 70C . 80D . 90【难度】★【答案】B 【解析】因为 AB //CD (已知),所以∠BEF + ∠EFG = 180 因为∠EFG = 40 (已知), 所以∠BEF =140°(等式性质) 因为 EG 平分∠BEF (已知),所以∠BEG = 1∠BEF = 70 (角平分线的意义)2 因为 AB //CD (已知), 所以∠BEG = ∠EG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EGF =70°(等量代换)【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意义的运用.【作业2】 如图,AB //CD ,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A . ∠1 + ∠2 + ∠3 = 180B . ∠1 + ∠2 - ∠3 = 90C . ∠2 + ∠3 - ∠1 = 180D . ∠2 + ∠3 - ∠1 = 90【难度】★【答案】C A B C D2D 1 2E 3 【解析】由题意可得: (180︒- ∠3) + (180︒- ∠2) + ∠1 = 180︒ ,解得: ∠2 + ∠3 - ∠1 = 180︒【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作业3】 若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1)一对同位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2)一对内错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3)一对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4)一对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A .3 个B .2 个C .1 个D .0 个【难度】★【答案】D【解析】(1)同位角不一定相等,×;(2)内错角不一定相等,×;(3)×; (4)只有当这对同旁内角互补时才成立,×【总结】本题考查三线八角的基本运用.【作业4】 直线 a ∥c ,且直线 a 到直线c 的距离是 3;直线b / /c ,直线b 到直线c 的距离为5,则直线 a 到直线b 的距离为( )A .2B .3C .8D .2 或 8【难度】★★【答案】D【解析】当直线 a 和直线 b 在直线 c 的两侧时,距离为 8;当直线 a 和直线 b 在直线 c 的同一侧时,距离为 2.【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注意分类讨论.【作业5】 已知:如图 5,∠1=∠2=∠B ,EF ∥AB .试说明∠3=∠C . A【难度】★★【答案】略.【解析】因为∠1 = ∠B (已知) 所以 DE / / B 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2 =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因为 EF / / AB (已知), 所以∠3 = ∠B 所以∠3 = ∠C (等量代换)B F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的综合运用.【作业6】 已知:∠1=60o ,∠2=60o , AB //CD .试说明:CD //EF .【难度】★★ l【答案】略. 【解析】设∠2 的对顶角为∠3, 因为∠1=∠2 = 60o (已知),所以∠1=∠3(等量代换) 所以 AB ∥E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 1 BC D 又因为 AB ∥CD (已知) 所以 CD ∥EF (平行的传递性) E 2 F【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D ′ C′ F【作业7】 如图,已知∠4=∠B ,∠1=∠3,试说明:AC 平分∠BAD .【难度】★★【答案】略. 【解析】因为∠4=∠B (已知)所以 CD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3=∠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因为∠1=∠3(已知), 所以∠1=∠2(等量代换),A B所以 AC 平分∠BAD (角平分线的意义)【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的综合运用.【作业8】 如图, AD / / BC ,BD 平分∠ABC ,且∠A : ∠ABC = 2 :1 ,求∠DBC 的度数.【难度】★★A D 【答案】30°.【解析】因为 AD ∥BC (已知)所以∠A +∠ABC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 C又因为∠A :∠ABC =2:1(已知), 所以∠A =120°,∠ABC =60°(等式性质)又因为 BD 平分∠ABC (已知), 所以∠DBC =30°(角平分线的意义)【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综合运用【作业9】 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 EF 折叠后,点 D 、C 分别落在 D ′、C ′的位置.若∠AED ′=65°,则∠C 'FB 的度数为 . A E D 【难度】★★【答案】65°【解析】因为翻折, 所以∠D 'EF = ∠DEF (翻折的性质) B 因为∠AED ' + ∠D 'EF + ∠DEF = 180 (平角的意义) 又∠AED ′=65°(已知), 所以∠D 'EF = ∠DEF = 180 - ∠AED '= 57.5 (等式性质)2 因为 AD / / BC (已知), 所以∠DEF + ∠EFC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EFB = ∠DE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EFB = 57.5 , ∠EFC = 180 - 57.5 = 122.5 (等式性质)因为∠EFC ' = ∠EFC (翻折的性质) 所以∠C 'FB = ∠EFC ' - ∠EFB = 65︒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翻折的性质的综合运用.【作业10】 如图,已知 AD //BC ,AB //EF ,DC //EG ,EH 平分∠FEG , ∠A = ∠D = 110 ,试说明线段 EH 的长是 AD 、BC 间的距离. AE D 【难度】★★【答案】见解析.【解析】因为 AD //BC (已知)所以∠A + ∠B = 180 , ∠C + ∠D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A = ∠D = 110 (已知), 所以∠B =∠C =70°(等式性质)B F H G因为 AB //EF ,DC //EG (已知),D4 3 C 1 2所以∠EFG=∠B,∠EGF=∠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EFG = ∠EGF = 70°(等量代换),所以∠FEG=40°因为EH 平分∠FEG (已知),所以∠FEH=1∠FEG=20 (角平分线的意义)2所以∠FHE = 180 -∠FEH =∠EFH = 90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即EH 的长是AD、BC 间的距离.【总结】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平行线间的距离.【作业11】如图,AB ⊥l ,CD ⊥l (点B、D 是垂足),直线EF 分别交AB、CD 于点G、H.如果∠EGB =m ,∠FGB =n ,且∠EHD = (3m -n ) ,试求出∠EGB 、∠BGF 、∠EHD的度数.【难度】★★★【答案】∠EGB = 60︒,∠BGF = 120︒,∠EHD = 60︒.【解析】因为AB ⊥l ,CD ⊥l (已知)所以AB / /CD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所以∠FGB +∠EHD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EGB =∠EH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n + 3m -n = 180 ,m = 3m -n ,解得:m = 60︒,n = 120︒.所以∠EGB = 60︒,∠BGF = 120︒,∠EHD = 60︒.【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的运用.【作业12】如图,已知AB / /CD ,EG、FH 分别平分∠AEF 、∠DFN ,那么∠GEF +∠DFH = 90 ,试说明理由.【难度】★★【答案】见解析.【解析】因为AB / /CD (已知)所以∠AEF =∠CFN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因为∠CFN +∠DFN = 180︒(平角的性质)又因为EG、FH 分别平分∠AEF 、∠DFN (已知)所以∠AEG +∠GEF +∠DFH +∠NFH = 180︒(角的和差)即2∠GEF +∠DFH = 180︒,所以∠GEF +∠DFH = 90 .【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性质的综合应用.【作业13】如图,已知AB∥EF,∠B=45°,∠C=x°,∠D=y°,∠E=z°,试说明x、y、z 之间的关系.【难度】★★★【答案】见解析.【解析】由题意,过C、D 两点分别作AB 的平行线CM、DN 因为AB∥EF(已知)所以AB / /CM / / DN / / EF (平行的传递性)N所以∠B =∠BCM ,∠MCD =∠CDN ,∠EDN =∠E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B=45°,∠C=x°,∠D=y°,∠E=z°(已知)所以x - 45 =y -z (等式性质)即x -y +z = 45 .【总结】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辅助线的添加,注意观察角度间的关系.。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课时练第7章《3 平行线的判定》(含答案解析)(1)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课时练第7章《3 平行线的判定》(含答案解析)(1)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课时练第7单元平行线的证明3平行线的判定一、选择题1.如图,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其依据是()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l1∥l2的是()A.∠1=∠3B.∠2=∠3C.∠4=∠5D.∠2+∠4=180°3.如图,能判定EB∥AC的条件是()A.∠C=∠ABEB.∠A=∠EBDC.∠C=∠ABCD.∠A=∠ABE4.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定DE∥AC的是()A.∠EDC=∠EFCB.∠AFE=∠ACDC.∠3=∠4D.∠1=∠25.如图,不能作为判断AB∥CD的条件是()A.∠FEB=∠ECDB.∠AEC=∠ECDC.∠BEC+∠ECD=180°D.∠AEG=∠DCH6.如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如果∠2=∠4,那么AB∥CDB.如果∠1=∠3,那么AB∥CDC.如果∠BAD+∠D=180°,那么AB∥CDD.如果∠BAD+∠B=180,那么AD∥CD7.如图,下列条件不能判断直线l1∥l2的是()A.∠1=∠3B.∠1=∠4C.∠2+∠3=180°D.∠3=∠58.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定DE∥AC的是()A.∠EDC=∠EFCB.∠AFE=∠ACDC.∠3=∠4D.∠1=∠29.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满足a⊥b,b⊥c,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A.a∥cB.b⊥aC.a⊥cD.b∥c10.如图,已知∠1=∠B,∠2=∠C,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A.∠2+∠B=180°B.AD∥BCC.AB=BCD.AB∥CD二、填空题11.如图,已知AB与CF相交于点E,∠AEF=80°,要使AB∥CD,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12.如图,利用直尺和三角尺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这种画法依据的是.13.如图:已知:∠1=105°,∠2=105°,则_____∥_____.14.如图,若∠1=∠2,则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若∠3=∠4,则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15.如图,∠B=∠D=∠E,那么图形中的平行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如图,下列条件中:①∠B+∠BCD=180°;②∠1=∠2;③∠3=∠4;④∠B=∠5;则一定能判定AB∥CD 的条件有_____(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17.如图,直线a,b 与直线c相交.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3=∠6;③∠4+∠7=180°;④∠5+∠3=180°.其中能判断a∥b 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18.如图,AC、BC 分别平分∠DAB、∠ABE,且∠1与∠2互余,则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G21ED C BA三、解答题19.如图,已知∠1=∠2,∠3+∠4=180°.求证:AB∥EF.20.如图,∠B=∠C,B、A、D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DAC=∠B+∠C,AE 是∠DAC 的平分线,求征:AE∥BC.21.如图,已知∠1与∠3互余,∠2与∠3的余角互补,问直线l1,l2平行吗?为什么?22.如图,已知CD⊥DA,DA⊥AB,∠1=∠2,问直线DE与AF是否平行?为什么?23.如图,∠ABC=∠ADC、DE是∠ABC、∠ADC的角平分线,∠1=∠2.求征DC∥AB.24.如图,已知∠ADE=46°,DF平分∠ADE,∠1=23°.求证:DF∥BE.请你根据已知条件补充推理过程,并在相应括号内注明理由.证明:∵DF平分∠ADE(已知)∴=12∠ADE()又∵∠ADE=46°(已知),∴∠=23°,而∠1=23°(已知).∴∥()参考答案1.A2.B3.D4.C5.D6.B7.A8.C9.A10.C11.答案为:∠C=100°.12.答案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3.答案为:a,b14.答案为: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5.答案为:CD∥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6.答案为:①③④17.答案为:①③④18.答案为:GD;HE;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9.证明:∵∠1=∠2,∴AB∥CD.∵∠3+∠4=180°,∴CD∥EF.∴AB∥EF.20.证明:∵∠B=∠C,∠DAC=∠B+∠C,∴∠DAC=2∠B.∵AE是∠DAC的平分线,∴∠1=∠2,∠DAC=2∠1,∴∠1=∠B,∴AE∥BC.21.解:平行证明:∵∠1+∠3=90°,∠2+(90°-∠3)=180°∴∠3=90°-∠1,∠2+90°-90°+∠1=180°∴∠2+∠1=180°∴l1∥l222.解:DE∥AF,理由如下:∵CD⊥DA,DA⊥AB,∴∠CDA=∠DAB=90°,∴CD∥AB,∵∠1=∠2,∴∠CDA﹣∠1=∠DAB﹣∠2,∴∠3=∠4,∴DE∥AF.23.证明:∵BF、DE分别是∠ABC、∠ADC的角平分线∴∠2=12∠ABC,∠3=12∠ADC∵∠ABC=∠ADC∴∠2=∠3∵∠1=∠2∴∠1=∠3∴DC∥AB24.答案为:∠FDE;角平分线定义;∠FDE;DF;B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新湘教版七下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新湘教版七下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4.4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1.掌握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重点、难点)2.会用三角板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一、情境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果已知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如图,直线AB、CD分别与EF相交于点G、H,若∠1=70°,∠2=70°,试说明:AB∥CD.解析:要说明AB∥CD,可转化为说明∠1与其同位角相等,∠1的同位角又是∠2的对顶角.解:因为∠2=∠EHD(对顶角相等),∠2=70°,所以∠EHD=70°.因为∠1=70°,所以∠EHD=∠1,所以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要说明两条直线平行,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主要有两种方法:①同位角相等;②平行线的基本事实或推论.探究点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与性质的综合运用如图,已知AB∥DC,∠D=125°,∠CBE=55°,AD与BC平行吗?为什么?解析:根据AB∥DC及∠D=125°,可求出∠A的度数,从而说明∠A=∠CBE.再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D∥BC.解:AD∥BC.理由如下:因为AB∥DC(已知),所以∠A+∠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D=125°(已知),所以∠A=180°-∠D=180°-125°=55°.因为∠CBE=55°(已知),所以∠A=∠CBE,所以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本题综合运用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旁内角互补(这是平行线的性质),从而说明同位角相等,得到两直线平行(这是平行线的判定).解题时不可混淆了性质和判定.三、板书设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几何题时,重在分析,应结合图形分析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本节课的易错点是学生容易混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应着重强调.由角之间的关系得到平行,这是平行线的判定;由平行得到角之间的关系,这是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优质课件数学1人教版

《平行线的判定》优质课件数学1人教版

1.如图,直线 a , b 被直线 l 所截.
(1)若 1750,2750,则 a 与 b 平行吗?根据什么?
(2)若 2750, 31050,则 a 与 b 平行吗?根据什么?
ab1Biblioteka 32l想一想 判定两直线平行有哪些方法?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 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α
推理过程: 如果
, 能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a
如图,哪两个角相等能判定直线AB∥CD?
∵∠α = ∠ β(已知) ∴ AB∥CD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a ∥ 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β
b
一般地,判断两直线平行有下面的方法:
那么直线a、b就平行. ( √ )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两种:
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平行公理 如果两条直线同平行于一条直线, 的 推 论 那么两条直线平行.
同学们可以想一想?
除应用以上两种方法以外,是否还有其 它方法呢?
试一试 猜一猜
如图,三根木条相交成 ∠1, ∠2,固定木条b、c,转
E
3
C
2
D
1
A
B
F
一般地,判断两直线平行有下面的方法: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 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 说,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如图,哪两个角相等 能判定直线AB∥CD?
A
3
B
12
4
C
D
∠3=∠4或∠1=∠4
如果∠∠∠345===∠∠∠256 , 能判 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一)评课

《平行线的判定》(一)评课

《平行线的判断》(一)评课
平行线的判断评课
本节课的教课内容主假如平行线的三个判断方法。

因为学生还没有接触公
义、定理等观点,因此本节的教课怎样办理好公义的表现和定理的得出就成了教
课的一个难点。

教者在本节教课中采纳了从实质问题出发,创建问题情境,从木工在木板上画线到平行线的画法,让学生发现两者的同样之处,确认画出的是平行线,并发现保证平行的条件,进而瓜熟蒂落地引入了平行线的第一种判断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学生对公义的认同过程正是公义的形成过程,这类耳濡目染的办理在本节显得特别适当。

学生主动的探究是知识构造形成的必经之路,教者在获得第一种判断方法
后,不失机机地经过“小明的画板”问题,指引学生经过“简单说理”得出判断
2、3,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逻辑轨道,经过发问、追问、设问,使说理更为
谨慎。

本节教者经过指引 ----操作法、察看法、多媒体电化教课法相联合,很好地
达成了本节的教课任务。

特别是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向学生浸透详细到抽象、转变等数学思想,展现了数学研究的一个形成过程,使学生对判断方法理解更为正确。

本节对“转变”的数学思想及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都做得特别好,整节都
表现了“做数学”的一种学习意识,教者对学生掌握几何语言的训练也特别重视,表现了谨慎治学的态度。

学生在本节课上充足着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讲堂氛围和睦,活动充足,不失为一节新课程下的优良数学课。

1。

SX-7-006第五章5.2.2平行线的判定(1)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SX-7-006第五章5.2.2平行线的判定(1)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5、提高训练:
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e,且∠1=∠2,∠3+∠4=180°,则a与c平行吗? 为-什么?





学习本节课前我们前面已经接触了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有了这些“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我们本节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新的知识,使学生会识别三种角,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它是本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重点内容,学习它以后会对后面我们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同时,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探讨等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探索精神、表达能力、推理能力具有良好的作用.
4、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垂直于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 )毛
A.∠BAD=∠BCDB.∠1=∠2; C.∠3=∠4 D.∠BAC=∠ACD
(1) (2) (3) (4)
2.如图2所示,如果∠D=∠EFC,那么( )
(二)填空题:
1.如图3,如果∠3=∠7,或_____,那么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如果∠5=∠3,或______,那么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如果∠2+∠5=____ 或者_____,那么a∥b,理由是________.
2.如图4,若∠2=∠6,则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如果∠9=____,那么AD∥BC;如果∠9=___,那么AB∥CD.
。∵∠1=∠2(已知)

数学七年级下学期第2讲 平行线的判定(1)

数学七年级下学期第2讲 平行线的判定(1)

第2讲平行线的判定(核心考点讲与练)一、平行公理及推论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要点诠释:(1)平行公理特别强调“经过直线外一点”,而非直线上的点,要区别于垂线的第一性质.(2)公理中“有”说明存在;“只有”说明唯一.(3)“平行公理的推论”也叫平行线的传递性.二、直线平行的判定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3=∠2∴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1=∠2∴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4+∠2=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要点诠释: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或互补,得出平行,即由数推形.考点一:平行公理及推论【例题1】(2019春•余姚市期末)已知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不同的直线a,b,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a∥b,a⊥c,那么b⊥c B.如果b∥a,c∥a,那么b∥c C.如果b⊥a,c⊥a,那么b⊥c D.如果b⊥a,c⊥a,那么b∥c【变式训练1】(2018春•杭州期中)下列说法:①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③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④若a⊥b,c⊥b,则a与c的关系是平行;⑤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直线;其中正确的是.【变式训练2】(2020春•椒江区期末)如图,AB∥CD,AB∥GE,∠B=110°,∠C=100°.∠BFC等于多少度?为什么?考点二:平行线的判定【例题2】(2021秋•平阳县期中)如图,下列条件中①∠1=∠2;②∠3=∠4;③∠2+∠5=∠6;④∠DAB+∠2+∠3=180°,能判断AD∥BC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变式训练1】(2021秋•余姚市期中)木条a、b、c如图用螺丝固定在木板α上且∠ABM =50°,∠DEM=70°,将木条a、木条b、木条c看作是在同一平面α内的三条直线AC、DF、MN,若使直线AC、直线DF达到平行的位置关系,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木条b、c固定不动,木条a绕点B顺时针旋转20°B.木条b、c固定不动,木条a绕点B逆时针旋转160°C.木条a、c固定不动,木条b绕点E逆时针旋转20°D.木条a、c固定不动,木条b绕点E顺时针旋转110°【变式训练2】(2021春•拱墅区期末)如图,已知∠F+∠FGD=90°(其中∠F>∠FGD),添加一个以下条件:①∠F+∠FEA=180°;②∠F+∠FGC=180°;③∠FEB+2∠FGD=90°;④∠FGC﹣∠F=90°.能证明AB ∥CD的是()A.①B.②C.③D.④【变式训练3】(2021春•萧山区期末)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D∥BC的是()①∠1=∠2;②∠3=∠4;③∠2+∠5=∠6;④∠DAB+∠2+∠3=180°.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变式训练4】(2021春•怀安县期末)如图所示,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A.∠3=∠A B.∠1=∠2C.∠D=∠DCE D.∠D+∠ACD=180°【变式训练5】(2021•下城区一模)如图,直角三角形ABC的顶点A在直线m上,分别度量:①∠1,∠2,∠C;②∠2,∠3,∠B;③∠3,∠4,∠C;④∠1,∠2,∠3.可判断直线m与直线n是否平行的是()A.①B.②C.③D.④【例题3】(2021春•椒江区期末)如图,∠A=70°,O是AB上一点,直线OD与AB的夹角∠BOD为75°,要使OD∥AC,直线OD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至少旋转度.【变式训练1】(2021春•鄞州区期中)如图,下列条件中:①∠BAD+∠ABC=180°;②∠1=∠2;③∠3=∠4;④∠BAD=∠BCD,能判定AD∥BC的是.【变式训练2】(2020秋•婺城区校级期末)如图,点E是BA延长线上一点,在下列条件中:①∠1=∠3;②∠5=∠B;③∠1=∠4且AC平分∠DAB;④∠B+∠BCD=180°,能判定AB∥CD的有.(填序号)【变式训练3】(2021春•奉化区校级期末)如图,点E在AD的延长线上,下列四个条件:①∠1=∠2;②∠C+∠ABC=180°;③∠C=∠CDE;④∠3=∠4,能判断AB∥CD的是(填序号).【变式训练4】(2021•柳南区校级模拟)如图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b上,若∠1=40°,则当∠2=度时,a∥b.【例题4】(2021春•槐荫区期末)点B,E分别在AC,DF上,BD,CE分别交AF于点G,H,∠AGB=∠EHF,∠C=∠D.求证:AC∥DF.【变式训练1】(2021春•乾安县期末)已知:如图,直线l分别与直线AB,CD相交于点P,Q,PM垂直于l,∠1+∠2=90°.求证:AB∥CD.【变式训练2】(2020春•岱岳区期末)将一副三角尺拼图,并标点描线如图所示,然后过点C作CF平分∠DCE,交DE于点F.(1)求证:CF∥AB;(2)求∠EFC的度数.【变式训练3】(2020春•麻城市校级月考)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填空:如图,直线AB,CD被EF所截,若已知∠1=∠2,说明AB∥CD的理由.解:根据得∠2=∠3又因为∠1=∠2,所以∠=∠,根据得:∥.【变式训练4】(2020秋•温州月考)已知:如图,∠ACD=2∠B,CE平分∠ACD.求证:CE∥AB.【变式训练5】(2019春•秀洲区期中)如图,如果∠1+∠3=180°,那么AB与CD平行吗,请说明理由.类型一、平行公理及推论【例题5】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公开课】—《平行线的判定1》集体评议

【公开课】—《平行线的判定1》集体评议

《平行线的判定1》—德化第五中学数学组集体评议听了罗老师执教的《平行线的判定1》这节课,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受益匪浅,这节课给我们开创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具体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课堂气氛活跃。

这是一节经过精心设计的课,罗老师从生活问题出发,学生自导自演的小品引出了平行线的判定主题,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制作了幻灯片,师生互动,层层深入探究,从而揭示各判定方法之间的联系。

采用了回想探究、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罗老师教态亲切,循循善诱,与学生配合相当默契。

通过提问、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观点触发出一个个激烈的碰撞,迫使学生去参与学习与思考,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特别是两个小老师的上台的发挥,把学习气氛带到了极点。

2、教学方法独特。

罗老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同时基于七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从别出心裁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观察、发现、探究、归纳等一系列过程,再现了知识的发生、发现及发展的过程。

在新知识学习的教学中,罗老师始终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并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适当的启发。

3、教学效果高效。

罗老师能很好完成三个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很好完成这节课。

让学生合作、探究,主动发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会根据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并能写出简单的说理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程度适当。

罗老师重点突出。

难点是学生说理叙述,他们的学生能够熟练完成,说明她平时教育有方,能使学生能够很好掌握平行线三个判定,使课堂达到“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活”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语言科学正确、通俗易懂、简练明快,富有感染力,因此说罗老师这节课是一节非常成功的示范课。

德化第五中学数学组。

4平行线及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4平行线及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平行线及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一、知识归纳1、平行:如果两条直线a与b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平行公理和垂线的性质比较共同点:都是“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表明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存在并且是唯一的.不同点:平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外,垂线性质中对“一点”没有限制,可在直线上,也可在直线外.3、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即如果a//b,b//c,那么a//c.4、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同的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2种,就是相交和平行.二、例题讲解例1、(1)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A.1个B.2个C.3个D.4个(2)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①在平面内的两条线段,如果没有公共点,那么这两条线段平行;②如果两条射线平行,那么这两条射线没有公共点;③如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④在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则一定平行A.②③④B.②③C.①②D.②④提示: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答案:(1)B (2)D例2、(1)如图,若∠1=∠2,则_________//_________;若∠2=∠3,则____∥_____;若∠3=_________,则l3//l4;若∠4=_________,则l1//l2.(2)已知l1、l2、l3被l4所截,若要使l1//l3,则添加的一个条件是()A.∠1=∠2 B.∠2=∠3C.∠1=∠3 D.∠1=∠4(3)如图,直线MN分别交AB、CD于E、F,∠MFD=50°,EG平分∠MEB,则当∠MEG=_________时,AB//CD.答案:(1)l3 l4;l1 l2;∠4;∠1(2)C(3)25°提示:当∠MEB=∠MFD时,AB∥CD,即∠1=∠2+∠3.又EG平分∠MEB,∴∠2=∠3,∴2∠2=∠1=50°,∴∠2=25°.例3、(1)如图,∠2=3∠1,且∠1+∠3=90°,试说明AB//CD.∵∠1+∠2=180°,且∠2=3∠1,∴∠1+3∠1=180°,∴∠1=45°又∠1+∠3=90°,∴∠3=45°∴∠1=∠3,∴AB//CD.(2)如图,已知∠1=∠2,AF平分∠EAQ,BC平分∠ABN,怎样说明PQ//MN.解:∵AF平分∠EAQ,BC平分∠ABN,∴∠EAQ=2∠1,∠EBN=2∠2,又∠1=∠2,∴∠EAQ=∠EBN∴PQ∥MN(3)如图,已知直线a、b、c被直线d、e所截,∠1=∠2,∠3=∠4,那么直线a与直线c平行吗?为什么?解:直线a与直线c平行.理由如下:∵∠1=∠2,∴a∥b又∠3=∠4,∴b∥c∴a∥c(平行公理推论)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B.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C.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D.若线段AB和线段CD无交点,则它们一定平行2、已知直线l外点A,过点A作直线与l平行,那么这样的直线()A.有两条B.不存在C.有且只有一条D.有一条或不存在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因为a∥d,b∥c,所以c//dB.因为a∥c,b//d,所以c∥dC.因为a∥b,a∥c,所以b//cD.因为a∥b,c//d,所以a∥c4、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与b相交,直线c与b相交,则a,c的位置关系是()A.一定相交B.一定平行C.也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D.上述都不对5、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条不相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③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6、如图所示立方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AA1∥BB1;②AA1∥CC1;③AA1∥DD1;④AA1∥A1B1.A.0个 B.1个C.2个 D.3个7、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若其中两条平行但与第三条直线不平行,则它们的交点的个数为()A.0个 B.1个C.2个 D.3个8、如图所示,如果∠D=∠EFC,那么()A.AD//BC B.EF//BCC.AB//DC D.AD//EF9、如图所示,P是直线l外一点,直线l1,l2都过点P,如果l1//l,那么l2与l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10、如图所示,在∠AOB的内部有一点P,已知∠AOB=60°.(1)过点P作PC∥OA,PD∥OB;(2)量出∠CPD的度数,说出它与∠AOB的关系.11、若直线a∥b,b∥c,c∥d,那么a∥d吗?为什么?对于n条直线l1,l2,l3,…,l n,若l1∥l2,l2∥l3,…,l n-1∥l n,则又可得出什么结论?答案:1-5 BCCCC 6-8 DCD 9、相交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10、(1)略(2)∠CPD=60°,∠CPD与∠AOB相等或互补.11、解:∵a∥b,b∥c,∴a∥c,又c∥d,∴a∥d.同理l1∥l2∥l3∥…∥l n-1∥l n.探索与发现:(1)若直线a1⊥a2,a2∥a3,则直线a1与a3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2)若直线a1⊥a2,a2∥a3,a3⊥a4,则直线a1与a4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直接填结论,不需要证明)(3)现在有2011条直线a1,a2,a3,…,a2011,且有a1⊥a2,a2∥a3,a3⊥a4,a4∥a5…,请你探索直线a1与a2011的位置关系.分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相等的角,再根据垂直的定义解答;(2)根据(1)中结论即可判定垂直;(3)根据规律发现,直线a1与脚码是偶数的直线互相平行,与脚码是奇数的直线互相垂直,根据此规律即可判断.解:(1)a1⊥a3.理由如下:如图1,∵a1⊥a2,∴∠1=90°,∵a2∥a3,∴∠2=∠1=90°,∴a1⊥a3;(2)同(1)的解法,如图2,直线a1与a4的位置关系是:a1∥a4;(3)直线a1与a3的位置关系是:a1⊥a3,直线a1与a4的位置关系是:a1∥a4,以此类推,直线a1与a2011的位置关系是:a1⊥a2011.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的应用,作出图形更有利于规律的发现以及规律的推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课题:浙教版八年级上1.2平行线的判定(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平行线的判定(1)这节课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平行线第2节的第1课时内容,它是继“同位角、内错角、同象同角”即三线八角内容之后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知识,它是继续学习平行线的其它判定的奠基知识,更是今后学习与平行线有关的几何知识的基础。

因此这节内容在七~九年级这一学段的数学知识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通过结合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鼓励学生思考、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2.教材的重点、难点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例1的说理过程要求有条理地表示,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1、从“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活动过程中发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会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两直线平行,会简单的推理和表述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播放一段皮划艇比赛的视频。

请同学边欣赏边在视频中找到三个问题的答案。

问1:这是一项什么体育运动?(生答皮划艇静水项目,师解释皮划艇有皮艇与划艇之分)
问2:你观察到每只皮艇的航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生答平行,师解释这是由皮划艇的比赛规则决定的,每个航道只有9米,要求运动员必须在航道中间航行,稍一偏离,
当相邻两只皮划艇之间的距离小到5米时,更靠近航线边缘的那只皮华艇就会被取消比赛的资格,所以你想顺利地进行完比赛,就必须保证自己的航向是不变的,因此你的航线与旁边运动员的航线是互相平行的)
问3:你观察到皮艇每次过白色标志线或冲向终点线的时候,皮划艇的航线与标志线或终点线有什么位置关系?(生答垂直,师解释这样做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保证航线互相平行)
问4:为什么保持垂直就可以保证平行了呢?(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不知道,因为这就涉及到如何判定两直线平行的问题,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求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学完今天的内容,这个问题你一定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探求新知
根据刚才了解到的信息,以及以前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

(幻灯片显示:若你是一位皮划艇运动员,你现在位于点P的位置,已知你旁边运动员的皮划艇的航线为L1,你能画出你自己的航线L2吗?)
学生画好后,师利用动画演示一遍,一放二靠三移四画。

根据画法,思考下列问题(1)若把尺边记为L3,那么在画图过程中,哪一对角始终是保持相等的?(让学生指一指)
(2)若把L1与L2看成被L3所截,那么这一对是什么角?
(3)由此你能发现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了吗?
(生归纳,师补充,得出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三)巩固新知
问1:现在要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关键要找什么条件成立?(生答同位角相等)
问2:那么同位角在怎样的几何图形中才会出现?(生答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三线八角”)
1、练习:马上找一找!
如图所示,(1)要说明AB∥CD,需找哪两个角相等?
A B
C
D
E
F
(2)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挂物架, 我们为了验证AB ∥CD,你只要验证哪两个角是否相等即可?
(学生回答出角相等后,特别强调是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形成的同位角) 通过练习归纳:判定两直线平行的关键步骤是找到需说明平行的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

2、玩中学
做一做手指游戏:利用你的拇指与食指,在同一平面内,你能根据今天学过的判定方法构造平行线吗?(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后,分别展示摆出的手型,一生摆出手型,另一生协助说明,所摆的手型是保证了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而形成的同位角相等,并说明是哪两条直线平行)
从摆手型中归纳出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数学符号语言 ∵∠1=∠2 ∴1l ∥2l
3、范例讲解(马上考考你,能书写吗?)
用多媒体展示例题:已知直线1l 、2l 被3l 所截。

(如图)∠1=45。

,∠2=135。

,判断1l 与2l 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A
B
2
1
L 1
L 2
分析:⑴猜测1l 与2l 与平行吗?(平行)
⑵要说明1l 与2l 平行关键要得出什么?(∠1=∠3)
⑶现∠1=45。

,那么能得出∠3=450
吗?(能,∠2与∠3互补) (一生讲,其他补充,师书写)
变式:已知直线 AB 、CD 被EF 所截(如图) , 判断 AB 与CD 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师生一起总结出:说明两直线平行的一般步骤:一找同位角,二说明同位角相等 (四)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问1:课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每只皮划艇都沿着垂直于终点线的方向行驶,就能保证
航线互相平行?转化为数学问题画出几何图形即为:
已知 AB ⊥EF ,CD ⊥EF 则,你如何得到 AB ∥ CD ? (生答∠ABD=∠CDF=900
所以AB ∥ CD 。

理由是同 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从问题的解决中师生一起归纳出:

(再请学生用这种判定方法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线:黑板的边缘, 马路边的路灯杆等等)
问2:在比赛过程中,一皮划艇在前进过程中,不慎向右偏 转50
,为了与原来的方向保持一致,该运动员应如何调整 航向?
(皮划艇用一个点来表示,师动画演示其运动过程。


分析:要使后来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一致,那么后来的航向与原来的航向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生答平行)让一学生画出后来的航向,并回答只要保证哪一对角相等?从而可求解。

(师总结: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又解决了这两个实际问题,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我们学习的是有用的数学)
l 3l 1
l 2
1
2
3
E
A B
C
D
F
12180∠+∠=︒
(五)归纳小结、
(分享与体会,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困惑吗?你有什么经验与收获和大家共享呢?)学生归纳,教师补充如下:
(1)判定两直线平行的两种方法
(2)判定两直线平行的关键步骤:一找同位角,二说明同位角相等
(3)注意说理过程的严密性
(4)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用数学的思想
(六)延伸提高,挑战自我
甲,乙两船只分别从A、B两个港口出发,甲沿北偏东30
,乙沿南偏西30
为什么?(没有AE、BD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形成同位角,通过
添辅助线,构造三线八角,如:延长BD交AC于一点即可,
有很多种添法)
(七)作业布置
(1)作业本(A、B、C组必做)
(2)延伸提高中选一种方法(B、C组)
(3)用今天所学的判定方法去检验一组生活中的平行线(A、B、C组必做)
A
B
D
C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