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PPT
黄帝内经两篇P精品PPT课件
有形,不離陰陽。
古代中国设置冀、豫、雍、
天地合氣,別爲九 野,分爲四時,月
扬、兖、徐、梁、青、荆 九个州。
• 月:月份。
有小大,日有短長, • 日:白昼。
萬物並至,不可勝 • 万物并至,不可胜(shēng)
量,虛實呿吟,敢 問其方。”
量:万物全都存在于世界 上,它们的阴阳消长变化 是不能全部予以一一度量
• 制砭石小大:制,磨制。王冰 注:“古者以砭石为针,故不 举九针,但言砭石尔。当制其 小大者,随病所宜而用之。”
• 诊:指诊断方法。马莳注: “盖人之脏腑,在虚有实,其 血气有多有少,吾当平日预知 诊法,凡虚补实泻,出血出气, 恶血恶气之义,无不知之,庶 不至于冥行也。”
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 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 冬应肾而养藏,故以四时之法 成。”
• 众庶:人民大众。百姓。
• 留淫:停留蔓延浸透。此谓停
於骨髓,心私慮之。
留在人体向体内蔓延浸透的病 邪。
余欲鍼除其疾病, • 著:附着。此有“侵入”义。
爲之奈何?”
岐伯對曰:“夫鹽 之味鹹者,其氣令 器津泄;絃絕者, 其音嘶敗;木敷者, 其葉發。病深者, 其聲噦。
• 毒药:泛指各种治病的药物。 • 短针无取:谓针刺不能治疗。
短针:原指小针,此泛各种针 具。 • 绝皮伤肉:谓皮肤肌肉坏伤。 绝:损伤。 • 血气争黑:谓人体恶血与肺气 交争,使肤色晦暗,枯稿无光 泽。王冰注:“病内溃于肺中, 故毒药无治;外不在于经络, 故短针无取。是以绝皮伤肉, 乃可攻之。以恶血与肺气交争, 故当血见而色黑也。”
可勝竭。故鍼有懸 • 不可胜竭:不能全部数尽的意
布天下者五,黔首
思。
共餘食,莫知之也。
• •
黄帝内经PPT课件
下 文
③源于天地之间“人”的社会因素,如喜怒、饮食劳
逸、
㈣《内经》病因三部分类法意义
《内经》病因三部分类法为后世医家认识病因奠定了基础。 ①汉·张仲景按病因的传变概括为三条途径:“千般疢难, 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 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 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②晋·陶弘景《补闕肘后百一方·三因论》提出疾病的发生: “一为内疾,二为外疾,三为他犯”。 ③宋·陈言明确提出“三因学说” :“六淫,天之常气, 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 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 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金疮踒折,疰忤附着,畏压溺 等,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
apply
㈤《内经》病因三部分类法临证指要 “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
“三部之气,所伤异类”,说明邪气不同,所伤人体病位 亦不同,换言之,人体各部位对病邪的易感性不同。故临 床常见风雨之邪伤人大多始于头面部,咽喉部,如风寒头 痛,鼽衄,喉痹,咳嗽等;而久居阴冷潮湿之地,或长期 水中作业,则腰痠骨痹身重肢疼,多见下肢病证;喜怒不 节则或见两胁胀痛,泛酸呕吐,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 或见胸痛心烦,心悸气逆,为心气痹阻;或见神志狂乱, 谵妄昏瞀,为心神惮散等,均为气机逆乱,直接影响五脏 功能所致。
一、病因与病因学说 ⒈病因:指引起疾病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病邪。 ⒉病因学说:研究致病因素的性质、致病特点及其临床表 现的理论。 ⒊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
⑴问诊求因:详细询问发病经过及治疗情况, 直接确定病因。
⑵辨证求因: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进行综合分析, 探求病因的方法。
⒋病因分类 ⑴外感病因:六淫、疠气 外感病因:指来源于自然界,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
黄帝内经---中国式养生ppt
肝胆主木,五行木旺的人要注 意制“怒”。
• “肝胆”在人体中的作用尤如将军武将, 将军当有勇有谋,即有敢怒敢为秉性。 因而人的谋虑出于肝,断于胆。肝胆共 同完成了人的谋虑活动,同时主怒,主 胆识。
心药不苦口,养生有智慧。 治身是表,治心是本,经络可以身心同 调。 百病从“气”生
心火无烟日日烧,足下清静方为 道。 行间:牙痛、腮肿,口腔溃疡、 舌头长泡,等心火过旺。行间是 火穴,肝火过旺,可揉行间穴消 火。 太冲(菊花茶穴)肝经原穴。 作用消气,降火,加强肝的解毒 功能。 太冲穴可消气,使人心态平衡。
• 水主智在天地之间循环,代表预见性、 直觉,灵性,幻想。 • 水自由、扩散,不拘一格。
• “抽刀断水水更流”水代表感情。只能 包容不能强留。
肾为先天之本
肾经上的六味地黄丸:太溪 穴全身第一大补穴。 复溜穴:活血、消肿。 燃谷穴:治疗厌食症。
大道至简,返朴归真。
• 只有懂得放弃烦杂事物的纠缠,才能获 得真正的快乐,只有学会排出身体的毒 素,人生才能有真正的健康。 • 鱼不需要学习游泳,鸟不需要学飞,贝 多芬四步就会作曲,莎氏比亚不需要别 人教它如何写作。 • 人体有最大的智慧,人体自有大药。
脾胃为“仓癝”之官
胃经大药房:天天培育我们的后 天之本。 胃经如果畅通无阻,不但能让人 吃的香,胃口好,脸色红润,还 能让人返老还童。 人体第一长寿穴:足三里。揉揉 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蛋。 化痰强穴:丰隆穴。气滞则生痰, 丰隆能代谢人体的垃圾。
金:称为“从革”,具有收敛、 清冷、稳重的特性。
• 金对应秋季“秋后斩首”,“秋后算 帐”,金代表正义感,嫉恶如仇,重视 人伦道德。 •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金旺的面对压力往 往放在心里不愿与人分享。独自承担压 力。 • 五行欠金的人,大都不懂得平稳之道, 也欠缺远见,处事欠冷静。
黄帝内经幻灯片课件
23
胃经
24
巳时(上午9-11点) 脾经当令
• 1.脾主运化 • 2.脾主身之肌肉 • 3.脾在志为思,思伤脾 • 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25
脾经
26
午时(上午11-13点) 心经当令
• 黄帝问衰老的原因在时代还是在人 --在于人及其脏腑能否“法于阴 阳、和于术数”
• 人为什么会得病--习性造病(欲,好)
42
上古天真论
•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 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 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黄帝 内经》
1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 1. 《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
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 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 2. 可以认知自我
• 生命活力: 魄力 精神 意志 胆识 聪明 • 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
• 3. 可以培养我们的洞察力
守,病安从来 • 脏腑本性--也是人性所不及
40
上古天真论
•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 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 生命是一个过程
•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 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晙作,精之至也。终 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老子55章)
41
上古天真论
44
上古天真论
•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 •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
《黄帝内经讲座》课件
目录
contents
《黄帝内经》简介《黄帝内经》的生命观《黄帝内经》的疾病观《黄帝内经》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黄帝内经》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01
《黄帝内经》简介
据传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的黄河流域,是古代医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起源
经过多个朝代的增补和修订,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医学经典体系。
总结词: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是《黄帝内经》的重要内容,主张通过调理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来预防疾病,同时提倡采用综合疗法来诊治疾病,包括针灸、药物、按摩等。
04
《黄帝内经》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预防为主,注重养生保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治未病
调理阴阳
扶正祛邪
根据阴阳五行理论,通过调整人体内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详细描述
在《黄帝内经》中,疾病被定义为人体内部阴阳失调所导致的生理或心理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可以表现为各种症状,如疼痛、发热、咳嗽等。根据病因的不同,疾病可以分为外感疾病和内伤疾病两类。外感疾病主要是由外界的六淫邪气所引起,而内伤疾病则主要是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所导致。
总结词:疾病的成因主要包括外感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这些因素通过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导致阴阳失调和正气虚弱,从而引发疾病。详细描述:在《黄帝内经》中,疾病的成因主要包括外感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外感邪气如风、寒、暑、湿、燥、火等,通过侵袭人体的经络和脏腑,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疾病。饮食不节如过饥、过饱、饮食不卫生等,会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影响气血生成和运行,从而引发疾病。情志失调如喜、怒、忧、思、悲、恐等,会导致气机紊乱和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发疾病。这些因素通过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导致阴阳失调和正气虚弱,从而引发疾病。
中医科推荐读本黄帝内经ppt课件-PPT文档
去寒就温,躲避寒冷,保持身体的温暖。冬天阳气都藏在丹田处,四 肢会发冷,要去寒就温。可以吃点味厚的、滋补的东西,要靠饮剂, 如醪糟酒,化掉味厚的东西。日本料理生鱼片配清酒和芥末,清酒化 开,芥末辛散宣开。
无泄皮肤,肺主皮毛,中医称人为倮虫,皮主收敛,毛主宣散。人体 皮多于毛,收敛大于开泄。满面红光,小孩子并不是这样,老人如果 粉粉的满面红光,是一个危险的像,虚阳外越。小孩身上有一层细细 的毛,很润泽地把阳气收在里面,涵在里面。肺有两个特性,一个是 肃降为主,一个是宣发为辅。 人的体表,特别是后背,都为太阳,不要经常开泄。
• 《黄帝内经》还对中医学的致病因素、诊断方法、治法治则、
预防养生、运气学说、脏腑经络、针刺方药等进行了详尽的阐 述,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可谓中医史上一大壮举。《黄帝内经 》是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具体应用和良好的诠释,其中的哲学思 想令世人感到荡气回肠。这部医学著作在很多其他方面都达到 了极高的学术水平,令人叹为观止。
《黄帝内经》讲什么
•1.顺其自然(因天之序) •2.健康长寿靠自己 •3.天人合一
• 因天之序,天的序就是从夏到秋,从秋到冬,从东再到春
。天之序永远不会变,人体也要顺应这个次序。最好的状 态是四象全有,见群龙无首吉。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和状态 。
• 健康长寿靠自己,《黄帝内经》是讲医道的书籍。健康是
书中重要内容节选
•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怒伤肝、喜伤心,大怒可以伤肝,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
节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让它任意泛滥。过喜的话就会伤及 心,喜则气缓。 思伤脾,过思的话就会伤脾胃,吃不好,睡不香。 忧伤肺,过忧的话,就会伤肺气,林黛玉就属于忧伤肺。 恐伤肾,过恐就会伤肾。
黄帝内经PPT课件
*严重者用良性活血药:
赤烧、单参、或鳖甲等调整。女人摆脱了怀孕、 生子、抚养、哺乳的沉重负担、到觉悟高潮期, 开始为自己活了。
.
15
七、“八”是男人这辈子的数
*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葵至、精气溢泻,
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 32岁)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 40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 ( 48岁)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葵竭,精少,
肾藏衰,形体皆极。 ( 56周岁) *八八:则齿发去,无子 ( 64岁)
.
16
*16—24岁是男人发展勇力和智力的黄金年龄, 禁欲会伤神,节欲
*32岁男人最迷人,过30岁,“病”就开始上门 找人皱纹其欲眼角,斑白始于鬓角,全因三 焦经出了问题
A、透支肾精,身体会灾害不断,男人64岁没有精了 B、吃的多,耗的元气越多,应吃坚果硬果
* 春天多风,且风是往上走的 秋天的风具有萧条之气
夏天多暑多热,秋天多燥,冬天多寒
平平淡淡的欲望,心无挂碍
真气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要珍惜
.
9
2、精不内守的表现: 眼神没神,脸色发黑,发暗, 女人早产堕胎(养精蓄锐)
人“汗出如油”的时候最危险. 先补后益才能制止漏精
3、失什么也别失神。 焦虑忧虑会导致人失神。
.
12
* 早熟必早衰
* 21岁到28岁是女性最适合结婚的年龄。 28岁是最美的年龄。
* 黄脸婆:肠胃功能不好。长斑、黑眼圈、 刀疤脸都是胃有问题, 脱发的原因是精血不足
* 42岁时一定要照顾好小肠经、膀胱经以及胆经和 三焦经,60、70岁仍面如桃花。
黄帝内经-阴阳五行 ppt课件
理论阐发
人体与天地相通应 一方面,天地之气入通人体以养脏腑,另一方面,人体的形态结构和 生理、病理又与天地的事物应象. 法天地之理养生治病的意义.
临证指要
李×× ,女,10岁.病孩由其父抱持而来,合眼哆口伏在肩 上 , 四肢不自主地下垂软瘫 , 如无知觉状 . 其父代诉 : 病 已三日,每到中午午时和半夜子时左右 ,即出现上述症 状 , 呼之不应 , 但过一时许 , 即醒起如常人 . 岳见病状及 聆听病情亦感茫然,讶为奇症.乃深加思考,得出子时是 一阳生之际,午时是一阴生之际.子午两时正是阴阳交 替之候,而出现痴迷及四肢不收之病状 ,则治疗应于此 着眼,但苦无方剂,展转思维,想到小柴胡汤是调和阴阳 之方剂,故投以二帖试治.不意其父隔日来告服药二剂, 已霍然如常人,即拟上学读书云. (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
名词解释
1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食 ”音义均同饲。有供给、饲养 的意思。“五气”,即风、火、湿、燥、寒。
2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争修明,音声能彰:“五 色”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修明”,原义是 整治洁明。《韩诗外传》:“礼仪修明,则君子怀之。” 此处引申为明润。“彰”,即显著。指声音洪亮、清晰。 湿疹怎么治疗 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气和”,谓五脏之气 协调正常。“生”,指生化机能。“气和而生”,谓五脏 获得天气与水谷精微的营养,脏气趋于协调正常,因而能 保持旺盛的生化机能。“津液”,此处泛指精、血、津液 等有形物质,是产生一切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津液相 成”,说明人体生化机能得到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 资助,于是“神乃自生”。“神”这里指生命活动,它是 依附于形体而存在有功能表现。
临证指要
饮食生冷,而致吐泻,此脾胃虚寒所致无疑.而患者又有心烦,口苦,脉 数等热象.心烦,口苦表现为上,泄泻,呕吐病变在中下,一寒一热,一上一 下,错综复杂,刘老清上温下,选用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治,干姜以温中 ,芩,连以清上,辛开苦降,寒热并用,升降相因.
黄帝内经ppt课件
心包经
36
亥时(晚上21-23点) 三焦经当令
1.“三焦”解 2.“亥”字解 3.做爱最佳时机
37
“亥”字解
38
三焦经
39
《黄帝内经》第一篇讲什么(上)
生命是一个过程 黄帝问生死--生死在于人及其脏腑能否法
于阴阳、和于术数 人为什么会得病--习性造病(欲,好) 大道总纲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
18
寅时(夜里3-5点) 肺经当令
1.经脉为什么从肺经开始 相傅之官 2.老人早醒意味着什么 3.心脏病患者死于凌晨三四点的原因
19
肺经
20
卯时(早晨5-7点) 大肠经当令
1.天门与地户 2.肺与大肠相表里 3. 便秘与拉稀(主津所生病)
21
大肠经
22
辰时(上午7-9点) 胃经当令
31
膀胱经
32
酉时(下午17-19点) 肾经当令
1. 肾主藏精 2. 肾神为志 3.酉“鸡”的内涵 4. 酉时发低烧是肾气大伤 5.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补肾
33
肾经
34
戌时(晚上19-21点) 心包经当令
1. “心包”解 2. 阴气正盛,阳气将尽 3. 膻中者,喜乐出焉 4.敲打“心包经”的好处
11
《黄帝内经》讲什么
1. 顺其自然(因天之序) 2.健康长寿靠自己 3.天人合一
12
“因天之序” —人体生命日节律 (一天当中,人的养生法则)
人为什么会失眠 几点醒来最危险 为什么必须吃早饭 子午觉意味着什么 什么时候做事效率最高 几点做爱最理想
13
子时(夜里11-1点) 胆经当令
《黄帝内经》论睡眠障碍PPT课件
半夏汤治疗严重失眠20例
6、气血虚衰 《灵枢·脉度》:“气并相还,则为濡目, 气不荣则目不合。”
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血证论》亦曰:“寐者,神返舍,息归
根之谓也。”
《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 。 《素问·五脏生成》 “人卧则血归于肝”。 《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
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二、睡眠障碍 失眠 嗜睡 多梦 打鼾 梦游
客于膀胱,则梦游行。 客于胃,则梦饮食。 客于大肠,则梦田野。 客于小肠,则梦聚邑冲衢。 客于胆,则梦斗讼自刳。
客于阴器,则梦接内。 客于项,则梦斩首。 客于胫,则梦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
窌苑中。 客于股肱,则梦礼节拜起。 客于胞月直,则梦溲便。 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补之立已也。
嗜睡小结:
阳气不足 湿邪内困 邪留上焦 气血虚衰 髓海不足
实证 卫气运行失常 阳久留于阴
虚证
(三)多梦
《灵枢·淫邪发梦》“正邪从外袭内, 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 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 不得安而喜梦。”
黄帝曰:有余不足有形乎? 岐伯曰: 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
病案
3.水气上逆 《素问·逆调论》:“诸水病者,故不得 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夫不得卧, 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 而流也,肾者水藏,主津液,主卧与喘 也。”
《素问集注》“夫津液者,水谷之所生。 肾者胃之关也。胃之水液从关而下,入于 肾者,顺也。如阳明逆,不得从其道而下 入于肾,则肾之水气反循液之道路,而上 乘于胃矣。”
黄帝内经ppt课件
《黄帝内经》总结了战国以前的 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 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整 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 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 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都为 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深 远影响。
将“ 形 宙 看 物 《 人与 成 万 作 的 黄 与日 的 物 整 气 帝 自月 。 皆 个 一 内 然相 在 是 物 元 经 紧应 “ 由 质 论 》 密” 人 其 世 的 接 地的 与 原 界 哲 受 联观 天 初 的 学 了 系念 地 物 一 思 我 在指 相 质 部 想 国 一导 参 “ 分 , 古 起下 ” 气 , 将 代 。, 、 ” 宇 人 唯
《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 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 学、地理学、心理学、社 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 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 开的百科全书。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 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 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 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 “脉象学说”“藏象学说”、 “经络学说”、“病因学 说”“病机学说”、“病症”、 “诊法”、论治及“养生学”、 “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 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 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 代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内经
传说中的黄帝
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 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 盟首领。黄帝是少典之子,本 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 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 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 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 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 黄帝。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 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 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 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 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 学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 先祖。传说中远古时代中华民 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黄帝内经_收藏版 PPT课件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第二单元阴阳应象阴阳应象,语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本单元主要论述了《内经》中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并列举了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篇解]阴阳:是对事物对立统一双方的概括。
应:即对应、相应。
象:即表象、现象、征象。
例如人体的藏象、病象、自然界的物象等。
本篇论述了人体脏腑阴阳与四时五行阴阳,其象相应,所以篇名“阴阳应象”。
大,广也。
由于本篇所论内容非常丰富、广博,所以称之为“大论”。
[学习要求]掌握阴阳的含义和主要内容掌握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具体运用掌握阴阳的可分性理解阴阳运动变化的特点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原文]201 一级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注释]1、天地之道:即阴阳是自然界的法则与规律。
天地,泛指自然界。
道,法则、规律。
2、万物之纲纪:即阴阳是统括万物的纲领。
纲纪,即纲领。
3、变化之父母:即阴阳是事物变化的根源。
父母,本原、根本的意思。
4、生杀之本始:阴阳是事物产生和消亡的根本。
生,新生。
杀,消亡。
本始,即本原和起点。
5、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府,居舍、藏物的场所。
6、治病必求于本:即诊治疾病时一定要推求阴阳的盛衰。
本,指阴阳。
求,推求。
7、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即轻清的物质向上升腾,积聚为天;重浊的物质向下沉降,凝聚为地。
积,汇聚。
阴、阳,此指轻清、重浊两种不同属性的物质状态。
黄帝内经-大学生课上PPT讲解PPT课件
选C 肾 水
生姜泻心汤 散痞气之结:半夏,生姜 温补中气:人参,大枣,甘草 降胃气之逆:黄连,黄芩
半夏:辛开(调脾气升) 黄连: 苦寒(使胃气降)
脾胃的病机病理变化:
1饮食不节 (过饱或饮食无常) 《内经》”阴之所生,本
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2湿·热致脾为病 《内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暴注
黄帝内经-大学生课上PPT讲 解
№提示:
张仲景:今有人过于饱食,或病胀满者,卧必不安,
此皆胃气不和之故。 《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
心火
“治病必求于本。”“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思路:失眠
本:脾胃 (中焦斡wo旋上下之作用)
脾胃
标: 心肾(水火相济)
脾胃不和使水火相济之功受阻→阴阳不
交 ,阳不入阴→失眠多梦
3>少阳脾胃病——和解
有“胸满胁痛而呕”或“潮热”者,均主用小柴胡汤
4>太阴脾胃病——理中
太阴主寒湿之化,治疗以温中为主,立方如理中汤.(丸)、 甘草干姜汤之类。 1“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 ,宜理中丸”此乃脾虚中寒不能摄液所致.方用理中丸温中 缓 图,属正治之法。 2太阳与太阴并病,“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 桂枝人参汤主之” 以人参汤温中寒.加桂枝以解表散寒,自是表里双解之法
发展
《伤寒杂病论》发展了六经病机,发挥 了脏腑、经络、气血、痰饮病机。
《诸病源候论》为最早的中医病因病机 专著。
《小儿药证直诀》奠定了儿科病机理论 基础,阐明了儿科病机特点。
刘完素认为“六气皆从火化”。
李东垣确立“阴火”的病机概念。 朱震亨倡“相火论”,提出“阳有 余、阴不足”及阐发“六郁”病机。 温病学派阐发了卫、气、营、血病 机传变规律与三焦传变机理 《医林改错》丰富了瘀血病机理论。 《血证论》对血证与脏腑病机作出
精读《黄帝内经》精品PPT课件
❖ 《内经》是学习中医必读之书。其内容 至精、广搏、深奥,文字简迭,用心学 习,精益求精,收益无穷,应用甚广。
❖ 《素问》王冰序文中说:“其文简,其 意博,其理奥,其趣深。”
❖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至道在微, 变化无穷,孰知其原”
❖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 之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 要略》、《温病条辨》),也是第一部冠以 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 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 籍。
❖ 通过这些不同注解的分折,不仅可以了 解到各注家的学术思想,而且还能培养 我们分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学习《内经》不在于文理,而重在于 医理
❖ 通过文理知识来通读原文,关键是要掌握 《内经》的理论体系及其学术思想,理论观 点。在学习时,就不应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 或受到某些译文的影响你对《内经》本意理 解。必须善于发挥独立思考和分折问题的能 力,透过现象去探求其本质。如果只局限在 文字表面上的理解,或只是为了某些场合的 寻章摘句,这就失去了学习《内经》的意义。
❖ 例如“能”字,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俛仰, 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 能(耐)冬不能(耐)夏。阴胜则身寒, 汗出身常清,数慄而寒,寒则厥,厥则 腹满,死,能(耐)夏不能(耐)冬。 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态)也。”
❖ 工具书,包括的种类很多,例如解决疑 难字、词的字典、辞典,查找陌生书名 的目录书,了解学术动态的论文索引之 类的书籍等。此外还有研究文字产生、 演变和字形结构与字义之间的关系等的 《说文解字》以及训诂学方面的书等。
❖ (二)参阅历代的注释及有关资料
❖ 由于《内经》文字古奥,旨义深精,初 学者很不易理解《内经》原文的蕴义, 特别是理论原则和学术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 第一部养生宝典 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 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 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 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 气虚,故目不瞑矣。 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藉“ 论托 非 以黄 家轩 自 说帝 联辕 一 明” 合黄 书之 创帝 人 中名 作名 之 所, 。, 手 言意 之为 : 非在 所医 虚溯 以家 。源 冠、 崇 以医 本 学 , 理
的上 文成 非 战古 献书 一 国医 大于 时 以学 约春 前的 有秋 之 医第 战 作 学一 余国 : 的次 种时 集总 ,期 大结 是, 成, 对所 之是 中引 作仅 国的 。存 古
脉象学说
脉象,脉动应指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充盈度、通畅的情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 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关 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 系密切,故不同的脉象可反映出脏腑气血的生理及病理变化。
听。别气者,心主之气也。
藏象学说
50
著治 。疗 原 则 和 药 物 学 的 医 学 巨
诊 断 学研 、究 人 的 生 理 学 、 病 理 学 、
益 寿 、 延养 年生 。、 摄 生 、
不 治 已 病 , 而 治 未 病 。
整体观念 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学说
藏象经络——脉象学说、藏象学说
病因病机 诊法治则 预防养生 运气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