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4章 经济周期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十四章经济周期理论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经济周期的基本问题

1.经济周期的含义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展和收缩。经济周期是以商业经济为主的国家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波动,一个周期是由很多经济活动的几乎同时扩张,机制已普遍的衰退、收缩与复苏所组成的,而且是重复地出现。

2.经济周期的阶段

(1)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一般认为,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图14-1是一个典型的表示经济周期的曲线图。

图14-1 总产出波动的曲线

图14-1中,横轴代表经济周期,纵轴代表实际支出,正斜率的直线是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线。由于经济在总体上保持着或多或少的增长,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是正斜率的。实际产出不可能沿着一条直线(即趋势线)增长,而是围绕趋势线上下波动式前进。一个经济周期通常分为萧条、复苏、繁荣和衰退等四个阶段。可以看出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即衰退阶段和扩张阶段。

(2)衰退阶段的特征

①通常消费者购买力急剧下降,汽车和其他耐用品的存货会出人意料地增加。

②对劳动的需求下降。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减少,被解雇员工的数量和失业率上升。

③产出下降,导致通货膨胀步伐放慢。对原材料的需求下降,导致其价格跌落。

④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由于预期到这种情况,普通股的价格一般都会下跌。

经济周期扩张阶段的情景是衰退阶段的镜像,上述所有特征正好呈现相反方向的变动。

3.经济周期的类型

(1)长周期

长周期又称长波,是指一个周期长度平均为50年左右,又叫做康德拉耶夫周期。康德拉耶夫根据美国、英国、法国一百多年内的批发物价指数、利息率、工资率、对外贸易量、煤铁产量与消耗量等指标变动特点,发现有一种较长时间的循环,其平均长度大约为50年。他认为,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三次长期波动。

(2)中周期

中周期指一个平均时间长度为8~10年的周期,又名朱格拉周期。朱格拉认为:危机或恐慌并不是一种独立现象,而是经济社会不断面临的三个连续阶段之一。这三个阶段是繁荣、危机、清算,它们依次反复出现便形成周期现象,其周期平均为9~10年。

(3)短周期

短周期指平均时间长度约为40个月的周期,又称基钦周期。基钦根据美国和英国的详细资料研究发现,经济周期实际上有大周期和小周期两种。小周期平均时间长度为40个月,大周期则是若干小周期的总和,一个大周期可能包括两个或三个小周期。大周期相当于前面讨论过的中周期。

4.经济周期的成因分析

在凯恩斯主义形成以前,具有代表性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

(1)消费不足论

消费不足论把萧条产生的原因归结为消费不足。早期代表人物是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和西斯蒙第,近期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J.霍布森。他们认为衰退的原因在于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过多,用于消费的部分不足,以致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供给的增长。这种消费不足的根源主要在于收入分配不均所造成的富人储蓄过度,所以,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均等化。消费不足论认为消费不足是经济衰退和萧条的根源,主张通过各种手段增加社会有效需求,避免经济周期性波动。

(2)投资过度论

投资过度论可以分为货币投资过度论和非货币投资过度论。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货币投资过度论者认为货币金融当局的信用膨胀政策是引起投资过度扩张和经济繁荣,破坏经济体系均衡,最终导致经济危机或萧条的根本原因;非货币投资过度论者着重从生产过程本身解释危机,没有把货币或信用扩张当做引起经济周期波动的最初动因,但是货币信用膨胀是经济扩张的必要条件,货币因素在投资扩张中处于从属的被动地位。

投资过度论认为,新发明、新发现以及新产品市场的开发等因素会引发投资增加,进而导致投资品需求增加和投资品价格上升,刺激生产资料和耐用消费品生产部门的扩张,而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扩张又进一步刺激投资增加,形成经济繁荣的局面。生产消费品的产业得不到重视,资本品生产部门的发展超过了消费品生产部门的发展。这种生产结构的失调最终会引起萧条和经济波动。

(3)纯货币危机论

纯货币危机理论把经济周期看做一种货币现象,认为经济波动是银行货币和信用波动的结果。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代货币主义领袖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信用的扩张或收缩起因于国家不正确的货币政策。现代货币主义者认为,私人经济本来具有某种内在的稳定性。当私人经济受到外来冲击时,不免会暂时偏离平衡状态,出现小幅的波动,但它会自我调节,恢复均衡。“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但没能稳定私人经济,反而推波助澜,使经济波动的幅度更大。

纯货币危机理论认为,经济波动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的增减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唯一的充分的原因。

(4)创新周期论

熊彼特认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的“创新”。企业家之所以创新,是因为看到了赢利的机会。“创新”的结果为其他企业开辟了道路,其他企业相继“模仿”,形成“创新浪潮”,造成厂商对银行信用和生产资料的需求膨胀,于是出现经济高涨和繁荣。当“创新”普遍化以后,赢利机会消失,对信用和生产资料的需求减少,经济就陷入衰退。排除影响经济活动的其他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就是由“繁荣”到“衰退”构成的周而复始的过程。

熊彼特以重大的创新为标志,划分了3个长周期:第一个长周期从18世纪80年代到1842年,是“产业革命时期”;第二个长周期为1842~1897年,是“蒸汽和钢铁时期”;第三个长周期从1897年开始,是“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总之,无论是长周期的经济波动,还是短周期的经济波动,其根源都在于“创新”活动的周期性。

(5)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在于公众心理反应的周期变化,该理论认为,当某种原因刺激了投资活动,引起经济高涨时,资本家对未来的乐观预期一般总会超过理性经济思考下应有的程度,导致过多的投资,形成经济繁荣。当这种过度乐观的情绪所造成的错误被觉察后,又会形成过度悲观的预期,进而导致投资大幅度减少,造成经济萧条。由于人们心理上的乐观预期和悲观预期的交替出现,导致经济的繁荣和萧条周而复始,形成经济周期性波动。在凯恩斯和庇古看来,人们心理因素的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

(6)太阳黑子论

太阳黑子论认为,太阳黑子周期性地造成恶劣的气候,使农业收成不好,影响了工商业,从而使整个经济周期性地出现衰退。现代经济学家认为,太阳黑子对农业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农业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也比较有限。

二、乘数—加速数模型

乘数—加速数模型就是运用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交互作用的机制,分析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理论模型,也被称为“汉森—萨缪尔森模型”。加速原理表明,随着收入的变化,投资将按着一定的加速数发生重大的变化;而乘数论则表明,一项最初的投资增加量将按照一定的投资乘数使国民收入或总产出发生数倍于投资增量的变化。二者结合所发挥的作用,是构成经济发生向下或向上波动的经济周期的根本原因。

1.乘数原理

(1)乘数的含义

乘数是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凯恩斯在消费倾向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乘数原理。乘数原理的经济含义可以归结为,投资变动给国民收入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变动更大,这种变动往往是投资变动的倍数。通过乘数原理,凯恩斯得到了国民收入(Y)与投资量(I)之间的定量关系,将其经济理论导向经济政策,并指导经济实践。

(2)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关系

乘数是指在一定的边际消费倾向条件下,投资的增加(或减少)可导致国民收入和就业量若干倍的增加(或减少)。收入增量与投资增量之比即为投资乘数。以公式表示为:=∆∆。投资乘数的大小与消费倾向有着密切的关系:

k Y I

/

()()()

=∆∆=∆∆-∆=-∆∆=-

//1/1/1/1

k Y I Y Y C C Y MPC 由上式可见,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越大,反之则投资乘数越小。

(3)乘数效应

乘数效应包括正反两个方面。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