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及过程
第一次国共合作名词解释简答
第一次国共合作名词解释简答摘要: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及其历史意义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启示正文: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指中国共产党(简称中共)与国民党(简称国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一次重要政治联盟。
这次合作发生在1924年至1927年,以国民党一大为标志,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20世纪初,中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
民众对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的愤怒情绪日益高涨,国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然而,当时的国民党却未能提出一个明确的革命纲领,以解决国家面临的严重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积极投身于工人、农民运动的领导,推动国家革命的发展。
然而,中共在当时力量尚弱,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治盟友。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正式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在这次合作中,国民党与共产党共同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推动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共同开展军事斗争,推翻北洋政府;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民主政治;实行土地改革,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改善工人待遇,保护劳动者权益等。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及其历史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革命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北洋政府被推翻,民主政治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众觉醒程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同时,中共在合作中不断发展壮大,为今后领导全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可以说,第一次国共合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启示回顾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首先,国共两党有共同的政治目标和民族利益,应当携手共进,共同为国家繁荣富强努力;其次,坚持正确的革命路线和政策,立足于民众,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最后,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是必要的,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及过程
在同一年,孙先生还对美国记者舒尔曼谈 到他联俄的不得已:“中华民国就像是我 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要设法 使他沉不下去。当我们在河中被激流冲走 时,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 上嘲笑我们。这时候飘来苏俄这根稻草, 因为要淹死了,我只好抓住他。英国和美 国在岸上对我们大喊:千万不要抓那根稻 草,但是他们不帮助我。我知道那是一根 稻草,但是总比什么都没有好。”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规定限制田租率的法律; 民权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 建立国民的政府, 革命的 主义 没有 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 土地革命问题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民权 彻底性 国民一律平等 自由及权利。 革命中的中心问题,… ... 平均地权 建立劳工专政的政治,铲出私有财产制 民生 平均地权 没有 最高目标 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的社会 主义 节制资本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3、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数量上还相当弱小, 广州是工人运动的中心,更由于孙中山政 府在南方是唯一的反帝革命政权,中共在 保持思想、政治和组织上独立的情况下, 以个人身份到国民党内部去工作,是一种 有效手段;这可使中共广泛地接近群众, 在极短期间内变成强大的群众性政党,从 而可由这个政党,而不是由资产阶级来领 导组织完善的强大的工农运动。最终,通 过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这一“内部集团” 合作的形式来实现统一战线的口号
3、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陷入了内外交 困的窘境,他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支持力量。 孙中山因陈炯明的背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为民国而奋斗垂三十年,中间出死入生,失败之 数不可偻指,顾失败之残酷未有甚于此役者”。
此时的孙中山陷入了一生中最严重的一场危机: 因为处于北洋军阀时期的孙始终面对着军人当道、 军人势力支配的政治局面。
两次国共合作的形成的过程
两次国共合作的形成的过程中国的国共合作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的合作关系。
这段历史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后来的领导地位和现代中国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国共合作的形成可以分为两次,第一次是1924年至1927年的第一次合作,第二次是1936年至1945年的第二次合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两党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意识到必须团结在一起来抵抗外敌。
具体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万里东征与过渡时期(1924-1926年)国共两党开始接触和合作是在1924年。
当时中国共产党受到苏联共产国际的影响,提出了“统一战线”的思想,即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势力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军阀主义。
国民党领导人孙中山在推动重庆谈判失败之后,意识到必须发展与共产党的关系,并在苏联共产国际的调停下,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共产党也派遣李大钊等人加入国民政府的各种机构,开始了实际上的合作。
在这一阶段,两党的合作还很脆弱,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
国民党内部存在着保守派和进步派的斗争,同时外部的帝国主义势力也对中国进行干预。
全国革命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1926年北伐战争的发动,使两党的合作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2.北伐战争与合作的发展(1926-1927年)1926年7月,北伐战争正式发动。
国共两党达成了联合抗日、反蒋(冯)的共同纲领,开始了实质性的合作。
共产党在这个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供了军费、军火和战术指导等支持,帮助国民党获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然而,在北伐战争即将成功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开始紧张起来。
国民党内部的保守势力对共产党的影响开始加大,同时孙中山本人的逝世也让两党之间的合作关系出现了裂痕。
1927年春夏之交,国共合作最终破裂,国共两党分道扬镳,进入了第二次分裂时期。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与第一次有着很大的不同。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可真是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像是电视剧一样精彩。
想当年,民国时期的中国,那真是风云变幻,政局动荡,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年代。
大家都知道,那个时候国家的状况糟透了,满目疮痍,老百姓苦不堪言。
外有侵略,内有混乱,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尤其是日本人的侵略,弄得全国人民都不得安宁,国民相关部门那时候也在拼命应对,但感觉就是力不从心。
就在这个时候,国民党和我党这两股力量原本是水火不容的。
国民党一边想着要统一国家,整顿政权,另一个一边则是在搞革命,想要推翻旧的统治,建立新的社会。
可是,你想啊,老百姓的苦日子没办法再过下去了,大家都在想办法改变现状,特别是面对外敌的时候,民族大义自然而然地就被提上了日程。
这时候,国民党和我党就像是两个正在打架的孩子,突然发现身边还有个更大的威胁。
于是,两边心里一想,咱们要是继续打下去,那就真的被外敌给吃掉了。
于是,双方开始试着拉拉关系。
这就像是打游戏的时候,一队敌人出现,原本互相敌对的两个玩家也得暂时联手对付更大的敌人。
国共的合作,真是这么个意思。
说到具体的过程,那个时候的蒋介石和也都不是省油的灯。
蒋介石虽然是一把手,但心里可没完全信任我党。
这就好比你和邻居关系一般般,虽然为了大局可以暂时联手,但心里总有点隔阂。
不过,这边则是觉得,嘿,机会来了,要是能借助国民党的力量,咱们的革命事业或许能更进一步。
就这样,两边开始频繁接触,真的是互相试探,心里想着能不能真心合作。
他们在1924年召开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会议,那个气氛啊,真是微妙。
双方的代表在一起讨论,一边是国民党的老大,另一边是我党的骨干,大家都在心里默念“别打了,别打了”。
会议上,大家一言我一语,想办法把各自的立场说得好听一些,毕竟都是为了“对抗敌人”。
终于达成了共识,决定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真是让人松了一口气。
合作的具体行动也开始展开了,国民党把不少力量分给我党,让他们在农村进行发展。
国共两次合作背景及意义
国共两次合作背景及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背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
过程:二七罢工后,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于是加快了和国民党的合作。
这是因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正的民主派”,而且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他的领导人孙中山也真诚的欢迎中国共产党和他合作。
同时,共产国际也指示中国共产党要和国民党合作。
孙中山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以后,深感国民党内人员过于复杂,应当改组。
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会上确定了合作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主要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
大会同意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第一次国共合作背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国民党急需改革。
第二次国共合作背景:华北事变后,中共意识到中日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共产国际号召反法西斯;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大革命失败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是:①由于当时帝国主义势力和中国的封建军阀、买办、豪绅阶级相勾结,使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②由于当时革命阵营内的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在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支持下背叛了革命,使革命力量顿时遭到极大的损失,敌强我弱的局面更加严重;③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对中国革命的规律懂得不多,特别是北伐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错误在中央领导机关占了统治地位,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在反革命势力向革命势力发动突然进攻的时候,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失败后孙中山 流亡国外 胜利,袁世凯气
急病死 胜利,段祺瑞再度 掌握中失政权
失败 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924—1927)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
1、历史背景:
①国际 ②国内 ③中国共产党 ④孙中山
2、国民党一大
时间: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 会召开
势 图
广西 广东
传
吴佩孚 兵力20万
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政府
兵力约10万
芳
兵力20万
3个北伐对象
汉口 汉阳
╳武昌
黑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贺胜桥 ╳
北
吉
伐
两湖战 江西 场(主) 战场
汀泗桥
╳ 闽浙
战场
辽
北京 直 隶
山东
河
江
郑南县 安安 南苏京
叶挺 上海
战 争 进 军
武湖昌北
徽徽 浙浙江江
示
长湖沙南
南江昌 西 福福建
————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 国
历史背景
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党一大
黄埔军校 目的
北伐战争
经过
结果
“统一”全国
作用:在短时期里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成 为国民革命军的骨干。
贪 革命者来 升
生
官
怕
发
死
财
勿
请
入
往
斯
他
门
处
国民革命歌
•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 除军阀,除军阀! • 努力国民革命, • 努力国民革命! • 齐奋斗,齐奋斗!
•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 除军阀,除军阀! • 国民革命成功, • 国民革命成功! • 齐欢唱,齐欢唱!
近现代史论文-国共的两次合作
国共两次合作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有过两次合作,每次合作都创下了很大的成就。
国共合作推动了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步。
国共两次合作虽然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导致所表现出从合作内容到合作形式不尽相同,但是通过国共两次合作汲取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那就是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够更快更稳的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当时的形势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因帝国主义加紧掠夺和军阀连年混战,而陷入日益加深的危机之中。
而要对付帝国主义及其中国代理人即各反动军阀的势力,当时中国各进步政党的单个力量显然是渺小和不足的。
那时的中国共产党刚刚在上海、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及海外等几个分散据点燃起了“星星之火”,到中共三大时,党员不过四百余名。
而中国国民党虽然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力量有所发展,但也不过是一个占据广东建立区域政权的区域性政党。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各进步政党和各社会阶层必须走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道路。
也正如宋庆龄说的那样,“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的是党内合作的方式。
合作后,国民党改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那时,中国共产党还很弱小,甚至主要活动都要在地下展开。
在国共合作过程中,中共主要是开展工农革命,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加紧争夺领导权,破坏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关系彻底破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当时的形势是,一九三一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打响了侵华战争的第一枪;到了一九三七年,日本又发动了“七七”事变,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和过程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和过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和过程》嗨,亲爱的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第一次国共合作那点事儿。
你知道吗,当时的中国那可是乱得一团糟。
帝国主义列强一个劲儿地欺负咱们,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
军阀们呢,整天打来打去,搞得国家乌烟瘴气。
就在这个时候,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意识到,要想改变这个糟糕的局面,就得团结起来,一起干!共产党这边,一直在为工人和农民争取权益,努力唤起大家的觉醒。
国民党呢,也有一群有志之士想要拯救国家。
于是,两边一合计,觉得合作才有出路。
这合作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哟!一开始,大家都在摸索着怎么配合。
共产党派出了好多优秀的同志去帮助国民党,一起搞宣传,发动群众。
国民党也给了共产党一些支持和平台。
不过,这中间也有一些小摩擦和小困难。
但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都在努力克服。
啊,第一次国共合作那可是充满了挑战和希望,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段呢!《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和过程》朋友,来,咱们好好唠唠第一次国共合作。
先说这背景啊,那时候的中国简直就是一个大泥潭。
外国列强把咱们当成肥肉,想怎么割就怎么割。
国内的军阀呢,为了自己的利益,打得不可开交,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共产党刚成立不久,虽然力量还不大,但一心想着为人民谋幸福。
国民党呢,也有不少有抱负的人,想要改变国家的命运。
这不,大家都觉得,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对抗那么多的敌人,不如携手合作。
这合作一开始,两边都很积极。
共产党的同志们热情满满,给国民党出谋划策,帮忙组织各种活动。
国民党也表现得挺不错,提供了不少资源。
你看啊,一起搞的那些活动多热闹!宣传新思想,让更多的人觉醒。
组织北伐战争,想要打倒那些可恶的军阀。
当然啦,合作中也不是一点问题没有。
毕竟两个党派有不同的理念和方法,有时候难免会有分歧。
但好在大家都能坐下来好好商量,尽量找到解决办法。
虽然第一次国共合作因为种种原因没能一直走下去,但它的影响可大了去了,为后来的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国共两党合作的背景
国共两党合作的背景、成果、失败的标志与原因。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1、①工人运动的失败使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合作方针②共产国际的帮助③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2、①列强支持专制卖国混战的北洋军阀政府,②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心声◇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合作方式:“党内合作”二、国共两党合作的标志1、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4年,广州2、政治纲领:包含“联俄、联共、扶植农工”的新三民主义3、政党性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4、地位:革命政权和革命战争的核心骨干力量5、标志:国共合作的形成,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以反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为目标的国民大革命蓬勃开展起来。
三、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1、目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战果:①消灭了吴、孙主力,也使帝国主义者受到沉重打击。
②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
③1927年1月,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成为全国革命重心。
4、影响:①促进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②取得反帝斗争成果:收回两个英租借界③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四、大革命失败1、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1927、4、12上海“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汪)1927、7、15武汉2、失败原因:(1)客观:①帝、封势力联合绞杀②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2)主观:①中共缺乏经验②共产国际错误指示③陈独秀犯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不同: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两场运动的不同,从本质上来看,就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
(1)从领导力量上来看:①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
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而且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②五四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
初三历史国共合作的过程及结果
初三历史国共合作的过程及结果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1924年至1927年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展开的一系列合作行动,旨在推翻北洋政府,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共合作的过程以及其最终的结果。
一、背景和合作初期1. 辛亥革命后的局势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了混乱和分裂的时期。
北洋政府的建立未能实现国家统一和民主政治,各地军阀割据,社会动荡。
2. 孙中山与共产党的接触孙中山作为国民党的创始人,曾表达过推翻北洋政府、建立统一的中国的目标。
共产党则积极寻求革命合作的机会,并与国民党接触。
3. 国共合作的开始1924年,孙中山发起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旨在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推翻北洋政府。
共产党积极响应,组织军队参与北伐。
二、国共合作的发展和挫折1. 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合作的第一次高潮发生在1924年至1925年期间。
共产党积极参与北伐,与国民党合作,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战略胜利。
2. 两党矛盾的产生随着北伐的深入,国共两党之间也产生了一些矛盾。
主要原因包括政治立场和军事指挥上的分歧,以及国共两党内部的派系斗争。
3. 第二次国共合作1926年,国共两党在对内对外的形势压力下重启了合作。
这一次合作更加紧密,双方在指挥结构上进行了改革,形成了共同行动的战略安排。
4. 国共矛盾的激化尽管国共两党通过第二次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但矛盾与冲突逐渐激化。
其中,1927年的北伐战争失败是矛盾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国共合作的结果1. 政治效果国共合作推动了北洋政府的瓦解,加速了国家主权的恢复。
同时也让共产党赢得了更多的社会声望,为后来的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2. 军事效果国共合作在军事上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共产党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支持国民党掌握了大量的军队,对北洋政府斩首战略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国共合作的短暂破裂1927年,国共合作在北伐战争失败后短暂破裂。
国民党发动了一场针对共产党的大规模清洗,逼迫共产党转入地下斗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
背景:①大背景:国内的北洋军阀统治与日本侵略;②共产党方面:认识到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胜利;③国民党方面: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努力失败,意识到党内混乱,认为应该注入新鲜血液;④共产国际要求建立统一战线。
1922.6月,中共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主张。
标志:1924.1月,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辅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增加反帝和反节制资本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中,具有双重身份,权利在国民党手中)。
最大影响:出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
又叫做(第一次国民革命战争‹1924-1927›∕大革命‹规模大›)“国民革命兴起”:兴起:1924。
目的:反帝、反军阀。
经过:①五卅运动导火线:1925.5月,上海日商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代表共产党员顾正红;②共产党人组织领导省港大罢工,沉重打击了英帝国主义。
(时间最长,16个月);③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④编建国民革命军→北洋军阀:⑤1926.7月,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目标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奉系军阀张作霖。
张作霖被迫退守东北。
⑥为配合北伐战争,1926.10——1927.3,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起义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取得胜利,起义工人占领了上海,革命势力扩展整个长江流域。
同时也开展了农民运动,湖南比较明显。
倾向反对与共党合作国共两党在农民运动等问题上意见相左,矛盾激化。
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加紧反共,汪精卫控制下的武汉国民政府也日益右倾→逐渐走向反共。
陈独秀右倾,(妥协、退让)(由于北伐的顺利进行,国民党广州政府迁到武汉)。
⑦1927年,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屠杀共党人,合作破裂。
⑧1927.4——7.15日,屠杀共党和人民群众,国共合作完全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背景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间: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
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
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
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
三、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
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
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
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
高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知识点总结
高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知识点总结自清朝末年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历了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困境,社会秩序几乎崩溃,人民生活困苦。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近代中国史上第一次联合起来,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被称为国共合作。
本文将总结高一学生在学习国共合作时需要了解的知识点。
一、背景与原因中国国共两党的合作源于一系列复杂的国内和国际原因。
首先,中国社会在清朝末年面临了内外压力的双重困扰,一方面是日寇的侵略,另一方面是内忧外患。
这种情况使得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各自领域内都遭遇到了很大困境。
尤其是共产党,一度被清朝和国民党均视为叛徒和左派,遭受到了严重的迫害。
因此,两党合作是出于共同的困境和对外来压力的共同恐惧。
二、背道而驰的理想国民党和共产党本质上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政治理念和社会目标。
国民党主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达到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为目标。
共产党则是无产阶级政党,主张无产阶级革命,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为目标。
这两种理念在本质上是相互对立的,但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由于共同的敌人和互相的需要,双方不得不暂时抛弃这些分歧,建立了合作关系。
三、联俄、联共与三大政策在国共合作初期,中国共产党提倡的“联共”思想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保持着紧密联系,并从中汲取了许多革命经验和思想。
联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行动,也为两党的合作提供了动力。
另外,国共两党还制定了三大政策,即“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耕者有其田”。
这三个政策的制定旨在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也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基石。
四、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的巅峰1924年至1928年,国共两党的合作达到了巅峰,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是北伐战争。
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战争之一。
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战争中紧密合作,最终推翻了北洋政府,统一了中国。
在北伐战争中,共产党派出了自己的红军参加战斗,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共两党合作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国共两党合作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中国近现代史的长河中,国共两党的合作是一个重要的篇章。
它不仅对中国的革命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例题与知识点。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当时,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革命形势严峻。
1、合作的背景北洋军阀统治黑暗,民不聊生。
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多次革命斗争中遭遇挫折,认识到需要新鲜力量的加入。
同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投身工人运动,但也意识到要联合其他革命力量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2、合作的基础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3、合作的成果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1926 年,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例题: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答:国共两党的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为北伐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北伐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二、国共第二次合作国共第二次合作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
1、合作的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灭亡中国。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国共两党也摒弃前嫌,再度合作。
2、合作的形式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击日军。
3、合作的成果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等都是国共合作抗战的重要成果。
例题: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答:“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旗帜;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创造了前提;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第一次国共合作名词解释简答
第一次国共合作名词解释简答
摘要: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与意义
二、国共合作的具体内容与成果
三、国共合作的破裂及其影响
四、结论
正文: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与意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发生于1924 年至1927 年,是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机加深、国内外敌人压迫加剧的背景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一次历史性合作。
这次合作对于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共合作的具体内容与成果
国共合作期间,双方在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展开了广泛合作。
具体内容包括:
1.建立黄埔军校:在苏联的帮助下,国共合作创立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后续的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
2.打响北伐战争:1926 年,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成功推翻了北洋政府,结束了中国封建军阀割据的历史。
3.推动工农运动: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内积极开展工农运动,推动社会进步,增强民众对国共合作的支持。
三、国共合作的破裂及其影响
然而,由于国共双方在政治理念、阶级基础等方面的根本差异,国共合作逐渐出现裂痕。
1927 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最终破裂,导致大规模的国民党对共产党的迫害。
国共合作的破裂使得中国革命形势陷入低谷,但共产党在艰苦斗争中逐渐发展壮大,为民族解放事业继续奋斗。
四、结论
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体现了民族危机下,国共双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共同努力的精神。
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容
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容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指的是1924年至1927年间,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进行的一次政治合作。
这次合作的背景是当时中国面临着国内政治混乱和外国列强的侵略,国民党和共产党意识到了需要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内外敌人,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
在这次合作中,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口号,这表明他希望通过与苏联和共产党的合作,来推动中国的革命事业。
国共两党在这一口号的指引下,开始了一系列合作行动,包括北伐战争和国共合作政府的建立等。
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在这场战争中,国民党和共产党联合起来,共同推翻了北洋政府,推动了国家的统一进程。
这场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国共两党的合作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除了军事合作,国共两党还在政治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合作。
1927年,国共两党成立了国共合作政府,共同执政。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国共两党共同执政的政府,显示了两党在政治上的合作努力。
然而,第一次国共合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合作的过程中,国共两党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分歧。
1927年的“四一二”事变,国民党对共产党进行了残酷的清洗,导致了合作的破裂。
这一事件使得国共两党的关系陷入了冰点,合作关系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尽管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次合作对中国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后来的国共合作打下了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同时,国共两党在这次合作中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合作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总的来说,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展现了国共两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也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虽然合作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的意义和价值却是不容忽视的。
中国近代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中国近代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和影响近代中国,政权更替频繁,各大政治势力之间互相竞争,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是两个有着截然不同政治主张的政治势力。
然而,在20世纪初期,国共两党曾经展开了合作,这被称为“第一次国共合作”。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合作主要内容以及影响三个方面来阐述这段历史。
历史背景在20世纪初期,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混乱不堪。
这时,革命潮流和思想影响远播国内,新文化运动迅速兴起,逐渐有了以知识分子为主导的国内民主力量。
胡适、陶潜、蔡元培等人参与月报社、敬事房会议、同文书局、为民实业等自立自办的活动,开创了白话文运动、新文艺运动和新教育运动,倡导说白话、写白话,反对文言文,提倡推广汉文化、维护民族尊严。
同时,国外红心名人的著作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更是对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促成了新时代下的中国思想启蒙。
而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晚清政府奄奄一息、中华民族濒临危亡的特殊历史时期。
鸦片战争后,列强陆续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并以各种手段控制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同时,国内封建统治的剥削压迫也极为严重,民众生活贫困,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新的民主主义思想开始兴起,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自由、民主、平等、富强的目标,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期间通过了决议书,组成了一个根据马列主义原则统一管理下的联合政府,解放了大部分地区,并割去了外部的殖民化区域。
合作主要内容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方面。
合作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共同反帝反封建斗争。
在政治上,两党联合,共同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压迫,为了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实现国家的和平、富强。
而在经济上,则是共同反对外来资本,争取中国人自主经济发展和独立理论体系的建立。
2. 联合创办教育和文化机构。
国共两党均重视民众的文化教育,因此,他们在文化、教育事业上展开了长期的合作。
比如,创办各类报刊杂志、书籍出版单位和大学等等。
国共两次合作背景及意义
国共两次合作背景及意义国共两次合作是指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大政治力量在中国历史上两次达成合作共识的事件。
第一次合作发生在1922年至1927年,第二次合作则发生在1936年至1947年。
这两次合作背景各有不同,但对于中国的革命和国家统一进程都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是中国陷入政治动荡和社会危机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国家统一和独立受到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威胁,社会经济也面临着严重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意识到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够实现国内的和平统一和国家的独立解放。
在这次合作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入国民党,成为国共合作的一部分,为国家的解放事业贡献了力量。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意义在于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这次合作中,两党共同成立了“黄埔军校”,加强了军队建设,为后来的北伐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这次合作中,共产党向农民和工人发动了革命,并推行了一系列的农村政策,为革命事业提供了广大的社会基础。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走向破裂。
这便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927年,国民党发动了对共产党的全面清剿,中国共产党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在这个时期,共产党进行了艰苦的斗争,这段时期被称为“土地革命时期”。
然而,这次合作的失败也让共产党对于国家统一和革命事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以后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则是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国内战争和外部威胁。
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后,中国面临着日本的侵略和威胁。
为了抵御日本侵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再次达成了合作共识。
在这个合作中,两党共同组建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保卫国家的独立。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在于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通过共同抵御外敌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这次合作中形成了一种共同的抗日理念,团结了全国人民。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并且在革命军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国共两次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
四、结果:
维持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因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独裁统治。 1947年,国共关系完全破裂。
五、功绩:
第二次国共合作不仅促成抗日战争的胜利,为谋取民主 革命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
讨论: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点?
D.不需要外国任何帮助
20世纪20——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有何变化? 概括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 响。谈谈你对国共两党关系的认识。
变化: 合作到分裂;分裂到再次合作;合作到再次分裂。 原因: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
国共关系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作用相同
作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首倡者。
共产国际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国际不仅提出了具体策略,还派代表直接帮助。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起到了指导作用,但在具
体行动方案上则体现了中共的独立自主。
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 都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不同点
革命任务
合作方式
政治基础
合作结果
中共成熟 状况和采 取方针
第一次
打倒列强、除军阀
第二次
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党内 新三民主义
党外 反日帝侵略
中途破裂
维持到抗战胜利
幼年,缺乏理论修养、 成熟,坚持以斗争 斗争经验,党 中央 求团结的方针 放弃领导权
国共合作相同点
背景相同:都发生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
中国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分析
两次国共合作的分析比较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与人民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条件:必要性:1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共同愿望。
2中共在二七惨案中的认识。
可能性:3国民党是革命民主派与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4共产国际的帮助。
经过:1中共三大确定“党内合作方式”的方针。
2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合作正式实现。
结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途破裂。
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的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为革命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
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之后,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条件:1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使民族矛盾激化。
2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3民族利益成为合作基础。
经过:1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体制内战一致抗日。
2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合作正式开始。
5七七事变次日,中共发表抗日通电。
6蒋介石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日方针。
7八一三事变次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8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9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合作正式实现。
结果:维持到抗日战争的胜利,后因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独裁统治,1947年国共关系破裂。
意义:第二次国共合作不仅促成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取得革命力量不断壮大和党的建设成效,为谋取民主革命最后胜利打下基础。
通过分析对比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两次合作的异同所在:相同之处:1背景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共同的民族利益是内在基础;3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作用相同;4合作与矛盾并存,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5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中共的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 制定关于工人农民以及妇女的法律:
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更广泛的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 民族 没有 改良工人待遇:(甲)废除包工制; 人民性 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 主义 (乙)八小时工作制; 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 的第一次合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 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 三年半。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 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改组后的国民 党由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变成工人、 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 级的革命联盟。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 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 命的新局面。
2、孙中山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以后,深 感国民党内人员过于复杂,应当改组。大 革命前国民党内部也因此纠纷不断,呈现 出派系分裂的局面。中共党人作为“五四” 之后成长起来的一支新生政治力量,其蓬 勃向上的活力正是老大的国民党所缺乏的, 而中共又是共产国际的下属支部,吸纳共 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亦可间接汲取俄国布 尔什维克的革命经验和治党办法。
合作期间共产党的发展
1. 中共帮助国民党组建省、市地方党部。许多共产党员担任国 民党省市级党部负责人。 在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上选举出来的中央执委会委员和候补委员 中,共产党人占四分之一,在后来组建的国民党中央党部7个部中, 有两个部的部长是共产党人,这说明国民党确实将一定权力授予 共产党人。 2.1924年,建立了黄埔军校,在大革命期间培养了大批军事 人才。 3.1924年,国共合作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领导下,创 办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骨干,广东等省 的农民运动逐渐发展起来。 4. 工农运动得到大力开展。中共领导了广州沙面罢工和海陆 丰农民运动,并且帮助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了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5.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开,首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 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中共四大以后,全国掀起国民会议运动、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把革命推向高潮。
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 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 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 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香港海员 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 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 “二七惨案”。
苏联有一个更长远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 援助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将中国的 国民革命运动引上苏维埃的道路,最大可 能地让中共掌握国民的领导权,从而实现 其“东方路线”的战略构想。
苏俄最终目的是在东方推行苏维埃革命, 帮助中共建立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并成为 其拟议中的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 盟的一部分。 作为共产国际支部的中共成为了苏俄“东 方战略”在华的推行者,“容共”后的孙 中山国民党无形中也开始为其服务。
1923年1月12日,共产国际作出了《共产国际执行 委员会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 决议,指出“中国唯一重大的民族革命集团是国 民党”,中国工人阶级“尚未完全形成为独立的 社会力量,所以国共合作是必要的”。 1923年6月12-20日,中共三大召开,会议作出了 与共产国际的“一· 一二决议”有着相同精神的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正式 决定中共全体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至此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接受“党内合作”方 式是勉强的,是迫于共产国际的压力。
国共合作的原因初探
1、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 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 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 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2、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只有国 民党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 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孙中 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 的。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 3、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在同一年,孙先生还对美国记者舒尔曼谈 到他联俄的不得已:“中华民国就像是我 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要设法 使他沉不下去。当我们在河中被激流冲走 时,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 上嘲笑我们。这时候飘来苏俄这根稻草, 因为要淹死了,我只好抓住他。英国和美 国在岸上对我们大喊:千万不要抓那根稻 草,但是他们不帮助我。我知道那是一根 稻草,但是总比什么都没有好。”
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革 帮助国民党改组,使之改造 1921 1922 1923.7. 命 建统 成为革命阶级的联盟。 立 一 摘自中共三大决议 战
中共一大 二大 中共三大 线
新三民主义与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五)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 若干基本原则的一致是 孙接受 国民党 共产国际和 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特别会议 中共的帮助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规定限制田租率的法律; 民权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 建立国民的政府, 革命的 主义 没有 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 土地革命问题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民权 彻底性 国民一律平等 自由及权利。 革命中的中心问题,… ... 平均地权 建立劳工专政的政治,铲出私有财产制 民生 平均地权 没有 最高目标 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的社会 主义 节制资本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1923年3月,孙中山对美国友人布罗克曼讲: “对于来自美国、法国、或者其他强国的 援助,我们已经绝望了,……以某些迹象 表示了帮助我们南方政府的惟一国家,就 是俄国的苏维埃政府。”布问曰:“您认 为苏维埃是民主的吗”?孙毫不犹豫地答 曰:“苏维埃是什么,我并不介意,只要 他能够帮助我反对北京,也就行了。”
苏俄的对华策略有着明显的双重性,即在 推动中国国民革命的同时,力图改善中俄 关系,打破外交困境和缓解国家安全压力, 以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根据近年来 大量前苏联档案解密以及相关研究成果表 明,1920年代苏俄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包 括援助中国革命均有其自身利益的优先考 量。
3、容共 “联俄”与“容共”虽是在1920年代先后发生的 两件事,但却实为一体。因为联俄容共政策的确 立是为孙中山与苏俄追求不同目的的一种利益结 合。孙中山为了苏俄的军事财政援助做出了两难 的抉择:“联俄”亦“容共”;苏俄为了苏维埃 革命在东方的实现,以“共产主义不能在中国” 而“联孙”的同时,推出了“斯内夫利特战略”, 将其对华的双重策略以国共合作的形式巧妙地结 合。
苏联与共产国际方面的原因
1、20世纪20年代初期,苏俄政府为了打破 帝国主义封锁和包围,迫切需要在东方特 别是在与苏俄毗邻的中国寻找支持力量。 在列宁有关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的指导 下,关注中国政局、在中国寻找可以联合 的政治盟友,成为这一时期共产国际对华 工作的重点。
2、而苏联通过与孙的结盟,以及得到孙中 山在中东铁路和外蒙古问题上对其立场的 认可,不仅给北京政府施加了强大的压力, 减少了以后在谈判上的阻力,更重要的是 使苏联有可能插足中国南方,培养亲苏、 反帝的革命力量,推动东方革命运动的开 展。要努力造成一个反对帝国主义的亲苏 俄政权 。
中国共产党方面的原因
1、联俄的初期,孙中山、苏俄、共产国际 和中共围绕国共合作问题,特别是在合作 的具体形式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最 终,由共产国际推出的国共合作却是由苏 俄与孙中山支配,中共则成为双方交易的 “筹码”,处在被忽略和被支配的弱势地 位。 但是,实力小,经验少,也需要尊重 共产国际的意见。
1922
1923
1924
不与其他 党派建立 任何关系
2、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 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 潮。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 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 和京汉铁路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 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 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 “二七惨案”。此后,中国共产党意识到, 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 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于是加快了 和国民党的合作。
国共合作背景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 治;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内容包括袁世 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建立,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其失败。 ·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内容 包括北洋军阀的分裂,段祺瑞把持北京中央政权,直皖战 争皖系战败。 ·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内容 包括第一、二次直奉战争和冯玉祥北京政变等。 ·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内 容包括张、段、冯的短暂联合,直奉联合反对国民军,北 伐成功,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回东北。
3、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陷入了内外交 困的窘境,他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支持力量。 孙中山因陈炯明的背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为民国而奋斗垂三十年,中间出死入生,失败之 数不可偻指,顾失败之残酷未有甚于此役者”。
此时的孙中山陷入了一生中最严重的一场危机: 因为处于北洋军阀时期的孙始终面对着军人当道、 军人势力支配的政治局面。
国民党方面的原因
1、需要外交援助 作为革命领袖的孙中山自始认为外交是革命成功 的因素之一,因为他需要款项来支援革命,同时 也希望外国能承认他所成立的反对满清王朝以及 北京政府的政权。但从总体说,一直到苏俄的援 助到来之时,孙所进行的谋取外国援助的努力事 实是不成功的。 十月革命发生后,孙中山致电列宁对其革命成功 表示贺忱,标志着孙开始主动与信仰共产主义的 苏俄联络。而在孙对西方国家彻底绝望时,苏俄 外交大使加拉罕于1919年7月、1920年9月两度发 表对华宣言,自动提议放弃沙俄从满清政府取得 的各项在华利权。这一举动更引起了孙对俄国的 注意,由此拉开了“联俄容共”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