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后浇带的设置与施工
关于后浇带的设置、作用、施工与养护
![关于后浇带的设置、作用、施工与养护](https://img.taocdn.com/s3/m/8092272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f.png)
关于后浇带的设置、作用、施工与养护后浇带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混凝土收缩、地基沉降不均等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国家规范要求设置的施工缝。
后浇带的设计、施工质量等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在大型公建项目和高层楼房的建设中,后浇带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标签:后浇带;有害裂缝;补偿收缩混凝土;设置;施工;养护后浇带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混凝土收缩、地基沉降不均等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国家规范要求设置的施工缝。
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沉降后浇带,比如一些高层建筑存在较大的标高差,一些建筑项目带有裙房,但其结构和基础是一个整体,在施工时需要将其暂时断开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后浇带;二是温度后浇带,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混凝土结构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后浇带,三是伸缩后浇带,为防止因建筑项目的建筑面积过大等原因造成混凝土结构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带。
1、后浇带的设置首先,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原则,因为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后浇带,其设置目的都是为了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微膨胀混凝土在国家标准规定的时间内另行浇筑以抗衡残余应力。
其次,留置后浇带时,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是自基础全部断开的,而温度后浇带在基础处不必断开,只需要在地面以上留置即可,因为基础内部几乎不受大气温度的影响,在具体的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针对项目的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后浇带。
在以两个设置原则的基础上,再做好以下几点:1.1后浇带应设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后浇带的间距宜为30米~60米,宽度宜为700mm~1000mm,通常为800mm宽,具体实施时由施工图设计定。
现行工程设计中大多数后浇带设置位置在梁、板跨的三分之一处,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此处结构弯矩、剪力等均为最小。
在此基础上,后浇带设置时宜自上而下在同一位置留设,沉降后浇带宜留置在高度较低的一侧。
后浇带的一些规范要求
![后浇带的一些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746d3ed9d5bbfd0a795673c3.png)
一、后浇带的定义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临时施工缝。
二、后浇带的设置条件1、伸缩后浇带: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
1.1、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1.2、后浇带是避免施工期收缩裂缝的有效措施,设置后浇带可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不能代替伸缩缝。
1.3、在超长结构混凝土施工中,采用留后浇带法施工是防止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之一。
2、沉降后浇带: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
2.1、当筏形与箱形基础的长度超过 40m,不设置永久性的沉降缝和温度收缩缝时。
2.2、当“影响建筑物”的平均沉降大于 40cm时,相邻建筑基础之间的距离应大于 12m,当相邻建筑物较近时。
3、温度后浇带:当筏形与箱形基础的长度超过 40m,不设置永久性的沉降缝和温度收缩缝时。
4、板间后浇带:装配式楼盖(包括屋盖)加强整体性的构造措施。
4.1、对后张楼板为减少约束力,使其与约束柱或墙暂时分开。
后浇带的设置1、伸缩后浇带:每隔30m~40m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墙板。
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
底板及外墙宜增设附加防水层。
1.1 后浇带应从受力影响小的部位通过(如梁、板1/3跨度处,连梁跨中等部位),不必在同一截面上,可曲折而行,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为两段即可。
2、沉降后浇带:后浇带的宽度不宜小于 800mm。
宜在裙房一侧设置用于控制沉降差的后浇带。
当高层建筑基础面积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后浇带宜设在与高层建筑相邻裙房的第一跨内。
当需要满足高层建筑地基承载力、降低高层建筑沉降量,减小高层建筑与裙房间的沉降差而增大高层建筑基础面积时,后浇带可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此时尚应满足下列条件:地基土质应较均匀;裙房结构刚度较好且基础以上的地下室和裙房结构层数不应少于两层;后浇带一侧与主楼连接的裙房基础底板厚度应与高层建筑的基础底板厚度相同。
后浇带的一些规范要求
![后浇带的一些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61c8b35459eef8c75fbfb3f1.png)
一、后浇带的定义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临时施工缝。
二、后浇带的设置条件1、伸缩后浇带: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
1.1、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1.2、后浇带是避免施工期收缩裂缝的有效措施,设置后浇带可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不能代替伸缩缝。
1.3、在超长结构混凝土施工中,采用留后浇带法施工是防止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之一。
2、沉降后浇带: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
2.1、当筏形与箱形基础的长度超过 40m,不设置永久性的沉降缝和温度收缩缝时。
2.2、当“影响建筑物”的平均沉降大于 40cm时,相邻建筑基础之间的距离应大于 12m,当相邻建筑物较近时。
3、温度后浇带:当筏形与箱形基础的长度超过 40m,不设置永久性的沉降缝和温度收缩缝时。
4、板间后浇带:装配式楼盖(包括屋盖)加强整体性的构造措施。
4.1、对后张楼板为减少约束力,使其与约束柱或墙暂时分开。
后浇带的设置1、伸缩后浇带:每隔30m~40m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墙板。
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
底板及外墙宜增设附加防水层。
1.1 后浇带应从受力影响小的部位通过(如梁、板1/3跨度处,连梁跨中等部位),不必在同一截面上,可曲折而行,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为两段即可。
2、沉降后浇带:后浇带的宽度不宜小于 800mm。
宜在裙房一侧设置用于控制沉降差的后浇带。
当高层建筑基础面积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后浇带宜设在与高层建筑相邻裙房的第一跨内。
当需要满足高层建筑地基承载力、降低高层建筑沉降量,减小高层建筑与裙房间的沉降差而增大高层建筑基础面积时,后浇带可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此时尚应满足下列条件:地基土质应较均匀;裙房结构刚度较好且基础以上的地下室和裙房结构层数不应少于两层;后浇带一侧与主楼连接的裙房基础底板厚度应与高层建筑的基础底板厚度相同。
高层建筑施工后浇带的设置与施工
![高层建筑施工后浇带的设置与施工](https://img.taocdn.com/s3/m/25058d3a10661ed9ad51f33d.png)
高层建筑后浇带的设置与施工浙江凯恩房地产有限公司张建雄主题词:后浇带设置施工在高层建筑物中,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从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
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甚至双墙。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因功能需要把主楼与裙房连成整体并不允许设置沉降缝,此时为减少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之间因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或大面积浇筑混凝土引起的温度应力,在不增加造价和加大施工成本的情况下,采用施工后浇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即在主楼与裙房之间用后浇带隔开,使其各自形成独立单体,既能在施工期间各自沉降,把主沉降差所引起的内力释放掉,同时也避免了同一楼层大面积混凝土浇筑引起的温度应力,然后用后浇带连成整体以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施工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伸缩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以及温度应力等问题。
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一、定义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板(包括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
后浇带是既可解决沉降差又可减少收缩应力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
设置后浇带(施工缝)的位置、距离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其宽度考虑施工简便、避免应力集中,常为800~1200mm;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设置后浇带,应考虑止水带构造;设置后浇带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措施内容不同的消耗因素;后浇带部位填充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须比原结构提高一级。
二、作用1. 解决沉降差。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a025b89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71.png)
2、后浇带施工工艺标准
2.1总则
为使建筑工程的后浇带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施 工规范,满足建筑功 能要求,确保结构受力安全和后浇带 处无渗漏现象,避免不可预见因素对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影 响,杜绝后浇带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特制定本工艺标准 。
2、后浇带施工工艺标准
2.1总则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的适用范围为:可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地下室底板、外墙、 内墙、顶板、楼层的楼板、房屋及大型构筑物的基础以及大型设备基础的 后浇带; 不适用于工程竣工后仍有可能存在变形的结构工程。
止水钢板处箍筋做法
2、后浇带施工工艺标准
2.6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
后浇带的留置
3.楼板面后浇带施工 后浇带模板支承(应独立支撑)→楼板钢筋绑扎→焊短钢筋应于板
面筋和 底筋上→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钢丝网放置在先浇砼一侧 →后浇带两侧 砼浇筑→后浇带处砼余浆清理→后浇带两侧砼养护→后浇 带盖模板保护钢筋。
侧先用短钢筋头(钢筋间距 400)与板筋点焊→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 钢丝 网放置在先浇砼一侧→钢板止水带安置→钢板止水带上侧短钢筋头点 焊及绑 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后浇带两侧砼施工→后浇带处砼余浆清 理→后浇 带两侧砼养护→后浇带盖模板保护钢筋。 注:若采用止水条时,模板采用木模支撑侧模,保证砼侧面平整、密实, 以使止水条与砼表面粘贴牢固,更好发挥止水条的止水效果。
1、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1.2后浇带设置的若干要求:
1、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 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设置后浇缝的目的就 是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 衡残余应力。 2、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在施工 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 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 可。 3、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 为 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 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 700 ~1000mm 为宜。
高层建筑后浇带设计和施工探究
![高层建筑后浇带设计和施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05105101581b6bd97e19ea06.png)
大、 不易 保证 接缝 质 量等 缺点 。
水 剂 一般必 须 控制其 减水 率, 常以 1 %左右 为宜 , 通 5
2高层 建 筑后 浇 带 的 设 计
高层 建 筑 施 工 过 程 中是 否 需要 设 置 后 浇 带 受
间 . 要 设 置 临 时性 的很 宽 的变 形 缝 . 之 为 后 浇 需 称
与裙 房之 间设 置后 浇带 时, 后浇带 宜处 于裙 房一 侧 , 且在 结 构设计 上 . 注 意加 强 高层 建筑 与裙 房 相连 应 部 位 的 构造 。 高 纵 向钢 筋 配 筋率 , 以抵 抗 后 浇 提 用 带封 闭后 由剩余 差 异沉 降差所 引起 的结 构 内力 。为 减小 后 浇带 封 闭 后 由剩 余 差 异 沉 降 差 所 引起 的结
措施 保证 高层 建筑 与裙 房之 间不 发生倾 斜 。
施 工 后 浇 带 的设 置 位 与 基 础 和 上 部 结 构 布 置
的具 体情 况 有关 , 能 随意 确定 。后浇 带 宜设 置在 不 结构 受力 较 小 的地 方 。一般 来 讲 , 与板跨 度 内的 梁
三 分 之一 处 结 构 的 剪 力 和弯 矩 均 较 小 , 因此 。 浇 后 带一 般 设 于此 处 , 间距 为 3 0m。在高 层 建筑 且 0 5
之 间必 须 满足 以下 要求 :即 高层建 筑基 础埋 深一 裙 房 基础 埋 深 32m, 不能 满 足该 要求 , 必 须对 建 若 则 筑稳 定 性 进行 专 门计 算 , 另外 还 需采 取 一 系列 有 效
浇带 而无 需设 置永 久 变形 缝, 以提高 建筑 的整 体性 。
减小 施 工难 度及 施 工 费用 , 短施 工 周期 。在 采用 缩 天然 地基 的情况 下 , 置永 久 变形 缝 将 高层 建 筑 主 设
2024年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注意事项(三篇)
![2024年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注意事项(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8f5e36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2.png)
2024年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注意事项后浇带作为超长建筑不留温度伸缩缝及高层建筑高层部分与裙房之间不留沉降缝的技术措施,已经普遍使用。
但如在施工过程中有些环节注意不到,往往会使后浇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可能给施工带来不便,给结构造成隐患。
结合我们近十年来施工高层建筑工程后浇带的做法,就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谈几点体会。
1.模板支撑系统要独立作为温度后浇带,一般要求砼浇注的间隔时间不少于60天;沉降后浇带要求高层部分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再浇注砼,间隔时间可能要几个月甚至十几个月。
在这期间,后续工程还要往上施工,已施工过的后浇带两侧面的梁板结构就变成了悬挑构件,且要承受上部其他结构层的自重和施工荷载,单靠正常施工的模板支撑系统远远不够。
因此,后浇带下及其两侧各1m范围内的模板及支撑必须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经过计算独立设置,确保受力和稳定。
否则,可能会造成梁板上部裂缝或后浇带部位下挠,顶板面不平下沉等质量事故。
这部分支撑尽量采用上下可调支撑,待结构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逐根卸荷随即再旋紧撑牢,以避免原支撑层层满负荷往下传力,致使最下层无支撑结构受力和挠度过大的不合理情况。
1.1后浇带两侧保留受荷支撑不少于两排,排距不大于1m(包括梁板支撑均应保留)。
该部分模板支撑系统要相对独立,以便于其他模板及支撑的正常拆除和周转。
1.2被后浇带断开而形成悬臂的结构梁,要留有早拆支撑,以备其他支撑拆除后留作受荷支撑(其他支撑的拆除时间以该梁砼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00%和上一层梁砼强度≥75%设计值为准)。
早拆支撑的间距应以计算确定,计算时可考虑扣除该悬挑梁所能承担的荷重,其他荷载(包括本层结构部分荷载和上一层结构施工荷载)由早拆支撑承担。
如果一般φ48壁厚3mm普通钢管受力不够(或间距过密时),应换撑120×120或150×150方木。
1.3后浇带保留的支撑,水平方向应可靠拉结,以防失稳。
1.4对地下室较厚底板、大梁等属大体积砼的后浇带,两侧必须设置专用模板和支撑,以防止砼漏浆而使后浇带底部断不开。
高层建筑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高层建筑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https://img.taocdn.com/s3/m/58453c2e58fb770bf78a5513.png)
高层建筑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摘要:本文从设计及施工方面分析了后浇带的应用。
关键词:后浇带;设计;施工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ouring belt of applications.keywords:back strip; design; 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物超过规范规定的长度要设置伸缩缝,建筑物超过规定的高差,或地基不均匀产生沉降差,要设置沉降缝,结合抗震要求,还要设置防震缝。
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
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施工也麻烦,为使结构简化,加快施工进度,并使建筑功能合理,后浇带应运而生。
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即后浇带是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即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1. 后浇带设计1.1后浇带有其适用条件,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
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例如高层建筑基础做在基岩层或卵石层上,或采用桩基时,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量较小,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或地下室)连成整体。
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较高,且厚度较大,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高差悬殊较大,高层建筑荷载较大,则由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下,还是以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彻底脱开为好。
高层住宅施工缝后浇带设置施工方法
![高层住宅施工缝后浇带设置施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f7fb266b9f3f90f77c61b37.png)
高层住宅施工缝后浇带设置施工方法
高层住宅施工缝及后浇带的设置施工方法
1本工程地下室施工需设置施工缝。
施工缝设置部位:地下室外墙的施工缝在地下室二层底板和地下室一层底板面以上500mm处各设置一道,外墙板中埋3×400钢板止水带,埋设位置在板中心线处;柱的施工缝留置在地下室二层底板和地下室一层底板面上。
水箱和水池施工缝参照设置。
施工缝处理:砼充分凝固后,应立即使用硬质刷将施工缝表面打毛,露出大粒径骨料,不得将骨料刷松。
在第二次浇筑时,应清除所有松散材料并用水进行冲洗表面直到完全清理,之后,还应清除所有的积水,并用同标号水泥砂浆接浆5厘米厚。
2本工程地下室在轴线~之间设有一条800mm后浇带。
后浇带的钢筋按设计要求进行绑扎,外墙上后浇带要设置3mm厚的镀锌钢板止水带。
后浇带砼在地下室结构施工完2个月后浇筑,后浇带采用强度等级比相应部分构件提高一级的无收缩水泥配制的砼浇筑,浇筑砼前要将砼表面凿毛,将表面浮浆、石块等清除干净,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无收缩水泥配制的砼浇筑后表面水分蒸发速度快,所以砼浇筑后要加强养护,养护至少15天。
感谢您的阅读!。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3ca5249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3.png)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1. 引言后浇带是指在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成后进行补充施工的一种措施。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浇筑过程中因为振捣、温度、湿度等因素造成的混凝土收缩、龟裂等问题,确保混凝土构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
2. 规范依据后浇带的设置需遵循以下规范依据:2.1 国家标准根据《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67) 的规定,后浇带应符合以下标准: - 后浇带的宽度和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保持一致; - 后浇带材料的选择应符合相应标准,并经过质量检测; - 后浇带设置的位置和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2 工程设计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中应包含后浇带的具体要求,包括其宽度、厚度、材料、位置等。
此外,工程设计文件还应包含有关后浇带施工工艺的要求,以保证构件的质量和安全性。
2.3 技术规范和经验总结根据施工经验,可以参考一些行业内的技术规范和经验总结,例如《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总结》等,以获取关于后浇带设置的一些建议和经验。
3. 施工工艺3.1 前期准备在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 - 对后浇带的位置进行确认,并在施工现场进行标示; - 按照设计要求,准备好后浇带所需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等; - 确保施工现场的清洁和安全。
3.2 后浇带的施工过程后浇带的施工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衬垫层的施工:在正式施工前,需要先进行衬垫层的施工。
衬垫层一般采用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平整的工作面,便于后续施工操作。
2.钢筋加工和布置: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的加工和布置。
钢筋的设置需要保持一定的间距和深度,以确保后浇带与原混凝土结构的粘结牢固。
3.浇筑混凝土: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
在浇筑过程中,需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同时要避免空隙和缺陷的产生。
4.养护:浇筑完成后,对后浇带进行养护。
高层住宅施工缝后浇带设置施工方法完整版
![高层住宅施工缝后浇带设置施工方法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e2abea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73.png)
高层住宅施工缝后浇带设置施工方法完整版在高层住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缝和后浇带的设置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们对于保证建筑物的结构整体性、减少裂缝的产生以及提高施工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将为您详细介绍高层住宅施工缝后浇带设置的施工方法。
一、施工缝的设置施工缝是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或施工组织等原因,不能连续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形成的接缝。
1、施工缝位置的选择柱:宜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 20 30mm 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 1/3 的范围内。
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2、施工缝的处理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二、后浇带的设置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
1、后浇带的类型沉降后浇带: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问题。
收缩后浇带:用于解决混凝土收缩变形问题。
温度后浇带:用于解决混凝土因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问题。
2、后浇带的位置后浇带通常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如梁、板的反弯点附近。
应避开剪力墙、框架柱等重要的受力构件。
3、后浇带的宽度后浇带的宽度一般为 700 1000mm。
4、后浇带的钢筋处理后浇带内的钢筋应贯通,不得断开。
若设计要求在后浇带处钢筋断开,则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并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将断开的钢筋进行焊接或搭接连接。
混凝土现浇结构中后浇带的设置及施工
![混凝土现浇结构中后浇带的设置及施工](https://img.taocdn.com/s3/m/0b344541fe4733687e21aa3f.png)
混凝土现浇结构中后浇带的设置及施工摘要:混凝土现浇结构中的后浇带施工是通过设置后浇带,大体积混凝土可以分块施工,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工期。
本文从后浇带的设置、施工工艺、施工注意事项及措施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现浇混凝土施工中浇带的施工,论证了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的实用性。
关键词:后浇带设置施工工艺处理措施1 后浇带的设置(1)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
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
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侥筑混凝土,这时估计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
施工时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
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
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
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
后浇带的宽度应冬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mm~1000mm为宜。
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避久留直缝。
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后浇带设置与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后浇带设置与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6723601763231126edb11c0.png)
( ) 工程 采用钢丝 网模板 进行施工初 凝 时( 用手压 混凝土 表面能 出现指 纹 )用 压力水 冲 , 洗( 水应 呈雾状 )清 除浮浆 、 片并使 冲洗部位 露 出骨 料 , , 碎 同时将 钢丝网片冲洗干净 。 混凝土终凝后将钢丝 网拆 除, 立 即用 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 。
tc no o y a e s a l e t sf t e h l g nd r aon b e sti orpos—po e m p,t a e s e t nt ̄t uaiy oft epos—pou e ti n ng ur d s o m k ur he e i i ve q lt t h r d srp i h i t ehgh—rs idng. iebu li
定, 再施工裙房 。使前后期沉 降基 本相近 。
( ) 标高差 。 3调 经沉降计算 , 把主楼标高定得稍 高 , 裙房 标 高定得稍低 , 留两者沉 降差 , 预 使最后 实际标高相一致 。
12 减 小 温 度 收 缩 影 响 .
・
6 ・ 7
一 施 工 技 术
翘 更 建 甜
22 0血 1
并加 大埋深 , 减少 附加压力 ; 低层部 分采用现 浇的十字交叉 梁基 础 , 增加 土压力 , 使高低层沉 降接近。 () 2 调时问差 。 先施 工主楼 , 待其基本建成 , 沉降基本稳
建筑物 的后浇带 是通过施 工过程 中的措施 ,来 解决设
计 中考虑沉降或 伸缩 的调整办 法。 除设计 规定外 , 在施工期 间必 须根据规 范及工程 实际情 况合理设 置后浇带 ,并采取 相应 的施工技 术措施 才能确保 后浇带 的质量 。木 文介绍 了 钢筋 混凝 土后 浇带 的功能 ,并 主要就钢 筋混凝 土后 浇带 的 合 理设置及 主要施工 技术措施 进行 了探 讨 ,以最终保证后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修订)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8b7ba582fd0a79563c1e72f4.png)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有:一是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 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
可沿基础长度每隔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 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
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 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
二是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 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
6.6.3 条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
三是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 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四是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 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 2 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五是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1 条规定,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60m,宽度宜为700~1 000mm.5.2.2 条规定,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 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
5.2.4 条对后浇带的施工规定如下: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 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 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1 、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
高层建筑中结构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高层建筑中结构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https://img.taocdn.com/s3/m/e37ba9d2d15abe23492f4d00.png)
好 地 控 制 工 程 裂缝 。
3 后浇 带在设计 中应 明确 的问题 1 施工后浇带 的功 能
施 工 后 浇 带 分 为 后 浇 沉 降 带 、 浇 收 后
后 浇 带 缝 宽 , 论 上 后 浇 带 宽 度 只 须 理
重 影 响 了工 程 质 量 。 浇 带 跨 内 的 梁 反 在 后 后 浇 带 混 凝 土 浇 注 前 , 侧 结 构 长 期 处 于 两
中图 分 类号 : U T 75 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6 2 7 12 1)5c一 0 l 0 1 7—3 9 (0 oo () 0 8 一 1
需 要 , 往 把 高 层 主 楼 与 低 层 裙 房 连 在 一 应 比先 浇 混 凝 土 高 一 个 强 度 等 级 。 往 后浇 带后浇 部分混 凝土 的浇灌 时 间 , 起 , 房 包 围 了主 楼 的 大 部 分 。 传 统 的 结 裙 从
建 筑 科 学
SIO &TCNLe C NE EH00Y 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层 建 筑 中结 构 后 浇 带 的 设 计 与施 工
王 晓 ( 州市建 筑设计 院 广 东茂名 5 5 O 化 21 ) 0 摘 要 : 高层建筑 中, 了防止 离层主楱 与周 围裙房之 间沉降 差异 , 在 为 以及混凝 土收缩 开裂及 温度 变化拉裂 等缝 隙出现 , 用结 构施 工 后 采 浇蒂的 方 法。 出根据 后 浇带 不 同的功 用设 计施 工 中就注 意的 问题 及提 高 后浇 带技 质量 的措施 。 提 关 键 词 : 构 后 浇 带 设 计 施 工 结
在 高 层 建 筑 物 中 , 于 功 能 和 造 型 的 配 制 , 矿 渣 水 泥 。 由 如 配制 的混 凝土 强 度 等级 凝 土 不 凿 毛 就 浇 注 后 浇 带 内混 凝 土 , 新 使 老 混 凝 土 的 粘 结 强 度 难 以 保 证 , 理 不 好 处
高层住宅楼后浇带施工措施
![高层住宅楼后浇带施工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035295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1.png)
高层住宅楼后浇带施工措施一、后浇带的作用和设置1、作用解决沉降差。
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
减小温度收缩影响。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
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头 1~2 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
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
在施工中留设后浇带,将结构分成若干段,可有效地减少温度收缩应力。
2、设置后浇带的位置应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虽弯矩大,但剪力很小。
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 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 700~1000mm 为宜。
后浇带在未浇注混凝土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二、后浇带的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施工前应认真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后浇带的位置、宽度、长度、类型等设计要求,并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明确后浇带的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注意事项。
2、材料准备后浇带所用的混凝土应采用比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膨胀剂的掺量应根据试验确定。
准备好后浇带施工所需的模板、钢筋、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等材料,并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3、现场准备清理后浇带内的杂物、积水和松散混凝土,确保后浇带内干净整洁。
在后浇带两侧设置挡水坎和排水设施,防止施工过程中雨水和施工用水流入后浇带内。
三、后浇带的模板施工1、模板支设后浇带的模板应单独支设,不得与相邻的模板连成一体。
模板支设应牢固可靠,能够承受混凝土的侧压力和施工荷载。
对于梁、板后浇带,可采用钢丝网模板或快易收口网模板,其安装应牢固,防止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漏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后浇带的设置与施工浙江凯恩房地产有限公司张建雄主题词:后浇带设置施工在高层建筑物中,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从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
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甚至双墙。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因功能需要把主楼与裙房连成整体并不允许设置沉降缝,此时为减少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之间因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或大面积浇筑混凝土引起的温度应力,在不增加造价和加大施工成本的情况下,采用施工后浇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即在主楼与裙房之间用后浇带隔开,使其各自形成独立单体,既能在施工期间各自沉降,把主沉降差所引起的内力释放掉,同时也避免了同一楼层大面积混凝土浇筑引起的温度应力,然后用后浇带连成整体以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施工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伸缩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以及温度应力等问题。
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一、定义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板(包括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
后浇带是既可解决沉降差又可减少收缩应力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
设置后浇带(施工缝)的位置、距离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其宽度考虑施工简便、避免应力集中,常为800~1200mm;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设置后浇带,应考虑止水带构造;设置后浇带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措施内容不同的消耗因素;后浇带部位填充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须比原结构提高一级。
二、作用1. 解决沉降差。
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
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强度校核。
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
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
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措施:(1)调压力差。
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
(2)调时间差。
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
(3)调标高差。
经沉降计算,把主楼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相一致。
2. 减小温度收缩影响。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
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头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
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
在施工中设后浇带,是在过长的建筑物中,每隔30~40米设宽度为700~1000毫米的缝,缝内钢筋采用搭接或直通加弯做法。
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后浇带保留时间一般不少于一个月,在此期间,收缩变形可完成30%~40%。
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但应为正温度)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
三、设置依据和原则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
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
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封闭混凝土前焊接好。
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通常增加30%。
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800—1000mm 为宜。
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避免留直缝。
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或斜缝。
一般情况下带裙房的高层建筑设置在裙房靠主楼的一侧,即连接跨间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
这样对主楼和裙房各自的主体施工不受影响,同时裙房的基础通常比主楼基础埋置浅,便于后浇带基础部位的施工。
后浇带在基础部位留置的宽度不宜小于800mm,也不宜过大,应以能进行施工操作的空间为限度,一般情况下为1米宽。
基础后浇带的配筋除按常规配置外,对后浇带两侧的基础还应按倒悬挑结构进行配筋验算,主要是考虑到不同的沉降应力作用。
JGJ6-2011《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2.14 条设置施工缝和后浇带的相关规定。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1.3 条规定对下列情况,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8.1.1 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1 采用低收缩混凝土材料,采取分仓浇筑、后浇带、控制缝等施工方法,并加强施工养护;2 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或增配构造钢筋的措施;3 采取减小混凝土收缩或温度变化的措施。
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20 条规定,带裙房的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
地面以下沉降缝的缝隙应用粗砂填实(图8.4.20a);2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用于控制沉降差的后浇带,当沉降实测值和计算确定的后期沉降差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当高层建筑基础面积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后浇带宜设在与高层建筑相邻裙房的第一跨内。
当需要满足高层建筑地基承载力、降低高层建筑沉降量,减小高层建筑与裙房间的沉降差而增大高层建筑基础面积时,后浇带可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此时应满足以下条件:1)地基土质较均匀;2)裙房结构刚度较好且基础以上的地下室和裙房结构层数不少于两层;3)后浇带一侧与主楼连接的裙房基础底板厚度与高层建筑的基础底板厚度相同3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沉降缝和后浇带时,高层建筑及与其紧邻一跨裙房的筏板应采用相同厚度,裙房筏板的厚度宜从第二跨裙房开始逐渐变化,应同时满足主、裙楼基础整体性和基础板的变形要求;应进行地基变形和基础内力的验算,验算时应分析地基与结构间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产生有不利影响的差异沉降。
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4 条规定,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和位置按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宽度宜为700~1 000mm。
及5.2.5条至5.2.14条的相关规定。
一般原则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
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要求预留施工后浇带。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再用同等强度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将它封闭起来,使两侧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了,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完全可以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承担。
对于施工伸缩后浇带,宜在后浇带相邻主体结构最后完成混凝土浇注的结构施工完45天至两个月后再封闭,这时估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
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
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设置后浇缝的目的就是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应力。
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在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 ~1000mm为宜。
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钢筋必须贯通,不许断开。
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
后浇带在未浇注混凝土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该位置虽弯矩大,但剪力很小。
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注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应避免留直缝。
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
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浇筑结构混凝土后垂直施工缝的处理对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当混凝土达到初凝时,用压力水冲洗,清除浮浆、碎片并使冲洗部位露出骨料,同时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
混凝土终凝后将钢丝网拆除,立即用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清理表面。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伸缩后浇带视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一般为施工后60d;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
在一些工程中,设计单位对后浇带的保留时间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可采用膨胀水泥配制,也可采用添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和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的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其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
板支撑对地下室较厚底板、大梁等属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浇带,两侧必须设置专用模板和支撑以防止混凝土漏浆而使后浇带断不开,对地下室有防水抗渗要求的还应留设止水带或作企口模板,以防后浇带处渗水。
后浇带保留的支撑,应保留至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且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逐层拆除。
四、施工缝和后浇带的一般施工方法1、外墙及内墙迎水面有止水钢板的水平施工缝做法图示如下:2、沉降后浇带及伸缩后浇带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沿后浇带通长及竖向高度两侧设置钢筋铁丝网隔离网带,具体做法图示如下:3,后浇带迎水面沿后浇带通长及竖向高度止水钢板做法图示如下:五、成品保护基础后浇带的施工缝处理和保护是一关键施工工序,必须精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