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论语》看古人的交友之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摘要:《论语》中19 次提到“友”字,含括了孔子及其弟子在交友方面一些问题,如注重交友的益处、如何交友和待友之道等。朋友间可以相互帮助、提高,避免孤独、增加情趣;交友要做到诚实守信,交益友、不交损友;朋友相处应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保持适度的原则等交友观给后世以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论语;交友;益友;损友;诚信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将“友”解释为:“同志曰友,从二又相。二又二人也。善兄弟曰友,亦取二人如左右手也。”东汉郑玄注《大司徒》云:“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同门师兄弟称‘朋’,志同道合的人称‘友’”。《论语》中共有19 次用到“友”字,共三个义项,其中7 次作“朋友”讲,如昔者吾友曾从事于斯矣”;11 次作“交朋友”讲,如“匿怨而友其人”(公冶长);1 次作“敬爱兄弟”讲,如“友于兄弟”(《为政》)。现代汉语词典中大都把“朋友”定义为交情较好的人。可见古人说的“朋友”和现在说的“朋友”不是同一个概念。古时“朋友”是两个概念,“朋”指在同一个老师门下学习的人,即现在的同学,“友”是志同道合的人,即现在的朋友。可见《论语》中的“友”即朋友,“朋友”即同学和朋友。《诗经·小雅·伐木》中说:“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比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声?”从孔圣人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子路》),到鲁迅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有志之士都在不遗余力地寻求朋友,可见朋友之可贵。下面就来谈谈《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一、如何交友

(一)诚实守信

诚信作为处世之本,是孔子对人际交往的要求。的确,信任是架起友谊的桥梁,交友贵在“诚信”。《论语》中有38 次谈到“信”字,其中就有24 次作“诚实不欺”讲,如“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可见“信”是孔子思想中一项重要的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在为人处世、对待工作等方面做到诚实不欺,讲究信用。《论语》中多次强调诚信对于朋友的重要性。孔子问弟子的志向时,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孔子也谈了自己的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如不讲信用是难以立身处世的,就像车子上失去了重要部件不能行动一样。只有言行一致、讲究信用,才能取信于人,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学而》)孟子则将“信”视为处理“五伦”之一———朋友关系的道德准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吕氏春秋·贵信篇》中也提到:“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由此观之,古人都把诚实守信作为交友的重要原则。

(二)交益友不交损友

就朋友的分类而言,《论语》中有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可见,孔子所谓的“益友”,一要“人品”好,二

要“学识”广。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但并不是说无原则地乱交朋友。先人们都很重视择友,隋朝王通在《中说·魏相》中主张“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责”,清代张廷玉在《杂兴》中指出“君子慎所择,休与毒兽伍”,就是说高尚的人在交朋友时要注意选择,不要结交品德不好的人。朋友间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颜氏家训》中所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众所周知孟母三迁的故事充分说明了交“益友”的好处。孔子说“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孔子是一个讲“仁德”的人,对那种“巧言令色”之人他当然视其为“损友”不可交。又说:“无友不如己者。”(《学而》)孔子把不如自己的人视为“损友”。“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孔子认为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十足的恭顺,内心藏着怨恨,表面上却同人交朋友的人实在可耻。由此可见,“损友”在孔子看来是绝不可交的,交了这种人只能使自己道德败坏,屡犯过失而没有好处。选择朋友,建立友谊,不仅是生活的需要,也是事业成功的需要。结交一个挚友,不仅使你感受到友谊的快乐,而且使你得到有益的启示。那么如何对待朋友?

(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严于律己就是在交往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为了自己的快乐和方便影响别人。这是一种文明的、有道德的交往方式,也是人际交往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就是说在与朋友相处时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里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卫灵公》)曾子说:“吾三日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由此观之,孔子及其弟子是时时处处践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俗话说:“让人一尺,人敬一丈”,只有相互宽容,友谊才能长青。曾子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泰伯》)这就体现了曾子的朋友顔渊谦虚的品格和宽阔的胸怀,被人欺辱也不计较,充分说明他待人之宽容大度。孔子还说:“伯夷、叔齐,不念旧恶。”《(公冶长》)这也反映了孔子对伯夷、叔齐宽以待人、为人厚道的胸怀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赞扬。

(四)做到适度中节

人们常说“物极必反”,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要使友谊长存,朋友间应把握行事举止的尺度,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朋友。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季氏》)这里的“躁、隐、瞽”就表明应根据不同情况,择时择人,决定自己的行动。子贡向孔子请教待友之道时,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也就是说朋友相交应做到适可而止,不要自讨没趣。朋友毕竟不是家人,对朋友要求不能过于苛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独立的人格,不探问朋友的隐私便是交往的界限。游子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里仁》)俗话说:“距离产生美”就是这个道理。孔子还说:“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乡党》)就是说朋友之间馈赠礼品不太必讲究烦琐的礼节。若在礼节上应酬过多、过重,不仅会增加彼此的负担,还会使人觉得庸俗,进而淡化朋友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