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 公开课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2)了解《管仲列传》的作者背景、写作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概括其生平事迹和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对比阅读,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人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才的珍贵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管仲的人物形象分析。
2. 《管仲列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价值。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与翻译。
2. 对管仲贡献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剖析管仲的生平事迹。
3. 运用比较阅读法,拓展学生视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
(2)引导学生关注《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引出本课《管仲列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对管仲的描述,概括其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挑选有关管仲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管仲的贡献。
5. 比较阅读(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取其他历史人物传记进行阅读。
(2)下一节课分享阅读心得,进行对比分析。
6. 总结反馈(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评价。
(2)强调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巩固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等。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管仲列传》。
(2)理解《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把握管仲的人物形象和传主精神。
(3)分析《管仲列传》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管仲列传》。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管仲的忠诚、勇敢、智慧等优秀品质。
(2)学习管仲为国家、民族作出的无私奉献精神。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把握管仲的人物形象。
2. 分析《管仲列传》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政治、经济等。
2. 分析管仲的言行举止,认识其人格魅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管仲为例,探讨古代人物形象塑造。
3. 采用比较法,分析《管仲列传》与其他传记文学的异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管仲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传主精神及课文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如古代文化背景、人物形象塑造等。
5. 案例分析:选取其他传记文学进行比较,加深对《管仲列传》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心得体会评估: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管仲品质的思考和感悟。
《管仲列传》公开课教案
《管仲列传》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物,他是管仲,哪怕吃再大的亏都有人愿意跟他做朋友,是谁?鲍叔。
有一个成语就是形容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叫什么?管鲍之交,比喻知心朋友,形容好朋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诸葛亮躬耕南阳时,无比推崇管仲,自比为管仲、乐毅。
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二、感知文本到底管仲有什么样的成就?请同学们课文中话来概括。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三、对话管仲(一)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能找到几个原因。
从这篇传记看,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1、主观因素:卓越的才能(1)执政思想:以民为本,“上下相亲”“顺民心”的施政指导思想;(2)经济、军事:发展经济,富国强兵;(3)外交:“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
(4)执政原则: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2、客观因素:(1)鲍叔的相知、推荐:朋友知己之情。
①重点研读第二段,学生齐读本段,体会管仲对鲍叔的感激之情。
②管仲一连串不易为人原谅的行为,鲍叔却能谅解,而且还向桓公推荐他作相,为什么?——鲍叔能够谅解他,可见鲍叔对管仲才能的深度了解,也表现了鲍叔的大度。
③“知我者鲍子也”,“知”什么?——知其贤能、理想抱负,这里侧面表现管仲的理想、抱负、才能。
鲍叔之所以对管仲这么好,是建立在对管仲才能深度了解的基础上,而且不以个人利益追求作为交友的原则。
自古知己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为什么?真正的知己是不掺入名利二字的,但世间人与人的关系常常建立在名利的基础上,人们很难抛开名利之心去真正发现、欣赏他人的才能或优点。
④知己之情难能可贵,所以管仲由衷地感慨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哪位同学愿意以声传情,让大家能感受到那一份感激之情?⑤教师点评:总体语调太平。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管仲列传》的作者背景、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3. 领会管仲的生平事迹、政治理念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1. 介绍《史记》及《管仲列传》在其中的地位。
2. 分析管仲的出生背景、家族背景及其早年经历。
3. 讲述管仲在齐国的政治改革及其成效。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掌握《管仲列传》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2. 理解管仲的政治理念及其在齐国的实践。
3. 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地位。
2.2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方法。
2. 管仲政治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管仲列传》的作者背景、时代背景、文言文阅读技巧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管仲的生平事迹、政治理念及其在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管仲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地位。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管仲列传》的相关图片、图表、文献等。
2. 网络资源:查询与《管仲列传》相关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准备1. 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阅读《管仲列传》。
2. 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文献等。
4.2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史记》及《管仲列传》的地位。
2. 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学生阅读《管仲列传》。
3. 分析管仲的生平事迹、政治理念及其在中国历史的影响。
4. 组织小组讨论,探讨管仲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地位。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知识掌握程度:测试学生对《管仲列传》的理解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5.2 教学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学习收获。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管仲列传》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帮助学生掌握管仲的生平事迹、政治理念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分析《管仲列传》的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解读重要词汇、句子,翻译文段。
探讨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利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管仲的事迹。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管仲列传》的文言文阅读与翻译。
管仲的生平事迹、政治理念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生僻词汇、句式的理解与翻译。
管仲在国家治理中的创新举措及其历史意义。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熟悉《管仲列传》的内容,掌握相关背景知识。
准备教学案例、问题及讨论话题。
3.2 学生准备预习《管仲列传》,了解文章大意。
搜集与管仲相关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管仲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认为管仲是一个怎样的人?”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翻译文段,理解文章大意。
针对生僻词汇、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管仲的生平事迹、政治理念。
分析管仲在国家治理中的创新举措及其历史意义。
4.4 案例分析选取管仲治国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让学生分析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管仲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引导学生思考:管仲的成功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5.2 作业布置翻译并背诵《管仲列传》中的经典段落。
六、教学反思6.1 教学效果评价在课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管仲列传》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6.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调整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公开课教案《管仲列传》
公开课教案《管仲列传》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分析管仲的为人、为政。
3.探讨司马迁为管仲作传的原因,了解司马迁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分析管仲的为人、为政。
教学难点:探讨司马迁为管仲作传的原因,了解司马迁的人格魅力。
教学流程:一、导入二、文本疏通(一)学生自由提问,解决预习过程中字词上的疑问。
(二)老师归纳1、以为不以为言把……作为不以我为不肖认为……2、因善因祸而为福凭借因而伐楚/俗之所欲,因而予之趁机因①、介词,介绍动作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等,译为“由于”,“趁着”,“凭借”,“通过”②、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
3、耻不以我为无耻羞耻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以……为耻4、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以……为耻召忽死之为……而死管仲因而信之使……守信用①、使动,使……“春风又绿江南岸”②、意动,认为……,把……当作登泰山而小天下③、为动,为……而世又不能与能死节者比5、被动句三仕三见逐于君吾幽囚受辱管仲囚焉6、倒装句任政于齐状语后置分财利多自与宾语前置岂管仲之谓乎宾语前置三、文本分析1、思考:管仲作为“春秋第一相”,他在齐国做了哪些政绩?(用文中原话回答)“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2、思考:管仲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自身的才能——施政思想施政方法齐桓公抛弃前嫌,任其为相好友鲍叔牙3、管仲相交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经商、谋事、出仕、作战、事君。
4、司马迁对管仲的评价?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知“贤”。
四、延伸拓展陈子龙:“管晏功能甚伟,而太史公载其一二轶事,大要在于结交推贤,意有所寄耳。
”所寄为何?“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管仲列传》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2. 能够把握文章的大意,理解管仲的一生及其对历史的贡献。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和敬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2. 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经历中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和珍惜机遇的意义。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管仲列传》,节选自《史记》。
2.2 教学重点1. 管仲的一生及其成就。
2. 文中使用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2.3 教学难点1. 文中某些古代词语的理解。
2. 管仲人物形象的分析。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管仲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对管仲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文本魅力。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文本,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对历史的贡献。
3.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解答疑问,重点讲解文中难点词语和写作手法。
3.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3.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推荐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练习反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料《史记》、《管仲列传》等相关资料。
5.2 多媒体资源运用多媒体展示管仲的生平事迹,增加课堂趣味性。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更多关于管仲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作品。
5.4 教师参考书《史记》译注、《管仲列传》研究等相关书籍。
管仲列传教案上课
《管仲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翻译重点语句。
2.欣赏管仲的人格魅力,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3.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和客观原因。
4.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教学重点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和客观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二.导入新课美文诵读:仁者知其礼,贤者晓其能。
曾经的贫困书生,而后的一国之相。
不羞小节而齿功名不显于天下是他的誓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他的理念;南伐楚、蔡,北征山戎,是他辉煌的业绩。
感恩鲍叔,辅助桓公,顺应百姓,他使齐国一匡天下,他使桓公九合诸侯。
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他就是——管仲!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管仲列传》三.检查预习1.了解管仲。
管仲(前723年—前645年),名夷吾,字仲,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辅佐齐桓公,齐国的国力大振,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他有“春秋第一相”的美誉。
管仲是继周公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
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2.给划线字注音:管仲颍上鲍叔牙尝与鲍叔贾一匡天下召忽3、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段(1-2):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情。
(管鲍之交)第二段(3-4):管仲任政相齐政绩显著。
(管仲之才)第三段(5):司马迁的赞词。
(人生抉择)3.疏通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及重要的句式,能够翻译重要句子。
实词积累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2、管仲贫困,常欺鲍叔3、鲍叔遂进管仲4、一匡天下5、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6、吾尝三战三走7、与俗同好恶 8、论卑而易行9、故其称曰 10、上服度则六亲固11、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12、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13、知与之者为取 14、而不勉之至王15、将顺其美 16、岂管仲之谓乎词类活用1、齐桓公以霸2、公子纠败,召忽死之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4、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5、管仲既任政相齐6、富国强兵7、贵轻重,慎权衡 8、南袭蔡9、桓公实北征山戎 10、管仲因而信之11、然孔子小之古今异义词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困窘、不得志、走投无路。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管仲列传》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篇章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管仲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
学会欣赏古代传记文学的语言美和人物描写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管仲的忠诚、智慧、勇敢和爱国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管仲列传》原文阅读与解析。
相关古代注释、评论和研究成果的引入。
2.2 教学重点:管仲的生平事迹、政治理念和军事才能。
文中表现管仲人物形象的语言描写和动作刻画。
2.3 教学难点:古代汉语词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对管仲人物形象和传主思想内涵的深入剖析。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管仲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管仲列传》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管仲在中华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理解文意,体会语言美。
教师提供学习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篇章结构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欣赏古代传记文学的语言特点和人物描写技巧。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文中词语、句子和篇章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4.3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练习和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管仲列传》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管仲列传》原文及相关注释、评论和研究成果。
5.2 辅助材料:与《管仲列传》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古代汉语词典、语法参考书等学习工具。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掌握管仲的一生及其对齐国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提升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生平事迹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理解管仲的一生。
2. 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对齐国的贡献。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管仲列传》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
2. 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生平事迹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以案例分析为主,结合历史背景,深入剖析管仲的生平事迹。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内容:1. 导学:介绍《史记》及《管仲列传》的位置,引导学生了解管仲的生平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了解管仲的一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管仲的人物形象,分析其对齐国的贡献。
4. 案例分析:深入剖析管仲的政治改革、军事才能及人际关系等。
5. 价值观引导:从管仲的生平事迹中汲取智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管仲列传》中的重要内容,包括管仲的政治改革、军事才能、人际关系等。
3. 案例分析:分析管仲的成功与失败,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4.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管仲的人物形象及其对齐国的贡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5. 总结本节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管仲的重要性和影响。
七、课堂练习:1. 根据《管仲列传》的内容,概括管仲的一生及其对齐国的贡献。
2. 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谈谈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八、课后作业:1. 熟读《管仲列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贡献。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3、体会司马迁对管仲的评价和情感态度。
4、引导学生从管仲的经历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解管仲的治国策略和成功原因。
2、难点(1)分析司马迁的写人艺术和叙事技巧。
(2)探讨管仲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文意。
2、讲解法:讲解文言字词、句式,疏通文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管仲的人物形象和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点拨法: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句千古名言大家都耳熟能详,它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之口。
管仲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他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管仲列传》,了解管仲的传奇一生。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司马迁司马迁(约前 145 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 3000 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齐国在管仲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力大增,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的治国思想和策略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司马迁在《史记》中为管仲立传,高度赞扬了他的功绩。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2、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3、学生听读,标注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文言知识讲解1、实词(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交往(2)鲍叔终善遇之遇:对待(3)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占便宜(4)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已而:不久(5)管仲囚焉囚:被囚禁(6)鲍叔遂进管仲进:推荐(7)九合诸侯合:会盟(8)一匡天下匡:纠正2、虚词(1)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尝:曾经(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于:被(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而:表转折(4)管仲既用既:已经3、句式(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动句(2)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判断句(3)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判断句(五)文本分析1、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1)提问: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中,哪些事情体现了鲍叔牙对管仲的理解和支持?(2)学生思考并回答。
《管仲列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管仲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管仲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管仲列传》教案教学设计《管仲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管仲的故事。
此文从管仲的成长、从政到辅佐君王,再到被贬出京城,以及最后再次被招回为国家建设立功,全面而深刻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利用这篇故事来教育、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情感素质,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探讨如何通过教案教学设计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教学目标1.了解《管仲列传》的基本情节、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历史观念和文化素养。
2.激发学生对国家、社会、个人责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和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思维敏锐性。
4.通过探究历史人物的生命价值和人生境遇,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拓展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情感智慧。
二、教学流程一、导入环节引导学生了解《管仲列传》的背景、作者、史料渊源、文化内涵,进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管仲的经历。
它是出自《史记》这部巨著,大家知道《史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编年体通史,它记录了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
”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有一个基本了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
二、核心环节1. 让学生分组,对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事件、文化内涵进行分析、讨论,并做出汇报。
“我们现在读到的这个故事中有很多人物和事件,我们可以按照小组分工的方式,将这些人物和事件分开来研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在此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对书中人物、事件、文化内涵的讨论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通过问题解析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故事背后蕴含的价值理念。
“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主题,那就是关于人生的追求和价值。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管仲列传》的相关内容;(2)理解《管仲列传》的历史背景、作者司马迁以及管仲的生平事迹;(3)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管仲列传》;(2)学会分析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管仲的改革精神和为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2)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认识到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管仲列传》的内容梗概和文学特点;2. 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3. 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结构。
三、教学难点1. 管仲的改革精神和为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2. 正确评价管仲的历史地位和影响;3.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管仲列传》的文本、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管仲的生平事迹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管仲列传》,了解其内容梗概,搜集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和《管仲列传》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管仲列传》,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划出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评价管仲的历史地位和影响;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管仲列传》的重点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5. 情感教育:讲解管仲的改革精神和为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6. 课堂练习:让学生翻译《管仲列传》中的重要句子,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7.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继续深入学习。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查阅其他史书或文学作品中对管仲的评价,与《史记》中的《管仲列传》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不同观点的差异和原因;2. 相关人物介绍:介绍与管仲期的其他历史人物,如齐桓公、鲍叔牙等,分析他们的特点和与管仲的关系;3. 现实意义:讨论管仲的改革精神和为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在今天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有用之才。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管仲列传》中的经典语句;(2)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历史背景及作者司马迁的评价;(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代人物传记的文学魅力,提升文学素养;(3)学会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管仲的才华、胆识与忠诚,学习他的精神品质;(2)了解我国古代史实,增强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1. 管仲的生平事迹及其历史地位;2. 文中经典语句的解读与背诵;3.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与理解;2. 管仲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3. 文言文阅读速度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管仲的人物形象;3. 采用合作讨论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 运用情境教学法,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管仲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分析管仲的人物形象;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翻译课文;5. 课堂练习:挑选课后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激发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兴趣。
六、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管仲列传》中的经典语句;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管仲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4. 完成课后练习题。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3. 课堂练习:分析学生课堂练习的答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共同进步。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管仲列传》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能够分析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经济才能;(3)能够理解管仲改革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管仲列传》;(2)通过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探讨管仲改革的成功之道;(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助互爱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改革措施;(2)管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经济才能;(3)管仲改革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管仲改革背后的思想和理念;(2)管仲改革的成功因素及其借鉴意义;(3)如何评价管仲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管仲的生平背景;(2)引发学生对管仲改革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了解基本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管仲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措施。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管仲改革的成功因素;(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选取管仲改革中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2)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管仲的改革智慧和成功之道。
5. 角色扮演:(1)让学生分组扮演管仲及其相关人物;(2)进行情景模拟,增强学生对管仲改革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思维、团队协作等;4. 角色扮演评价:评价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包括口头表达、表演能力、对改革措施的理解等。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
《管仲列传》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管仲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名篇,记述了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成就。
本课程通过学习《管仲列传》,使学生了解管仲的一生,理解其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2 课程目标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理解管仲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思想分析管仲改革对齐国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献阅读能力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步骤2.1 教学内容管仲的生平事迹管仲的政治改革管仲的军事改革管仲的经济改革管仲的思想观念2.2 教学步骤导言:介绍管仲的历史背景和成就,激发学生兴趣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理解文意讲解:教师讲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改革思想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管仲改革的影响和意义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改革思想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案例分析法:分析管仲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影响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改革成果文献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管仲列传》,理解文意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学生视野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考察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论文,让学生深入思考管仲改革的影响和意义4.3 课程考核:期末考试中关于管仲和《管仲列传》的试题,考察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史记》、《管仲列传》等相关文献5.2 参考书目: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5.3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报道、视频等资源,可供学生拓展阅读和思考。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管仲列传》,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改革内容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管仲的历史背景和影响6.2 课后活动组织课外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管仲改革的思想观念,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收获第七章:教学注意事项7.1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适中,避免过于复杂和难以理解7.2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7.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7.4 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信息第八章:教学反思与改进8.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提高教学效果8.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第九章:教学计划与安排9.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和任务9.2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9.3 制定课后学习任务和时间表,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10.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史记》其他篇目,拓展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10.3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进一步了解管仲的思想观念和历史影响10.4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学术活动和研究项目,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活动设计:课前活动的设计需要确保学生对《管仲列传》有充分的预习,这是理解后续教学内容的基础。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管仲列传》中的经典语句;(2)了解管仲的生平事迹,把握人物形象;(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评价管仲的一生;(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迁移性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管仲的仁义道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2)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和珍惜人才的意义;(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管仲的生平事迹及其成就;2. 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经典语句的翻译;3. 对比分析管仲与齐桓公的关系,探讨人才与国家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阅读理解,特别是生僻词语的解释;2. 对管仲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理解其仁义道德;3. 迁移性学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文言文阅读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管仲的一生;3.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管仲为例,探讨人才与国家的发展关系;4.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管仲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感知人物形象;3. 讲解重点: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解释生僻字词;4. 对比分析:对比管仲与齐桓公的关系,探讨人才与国家的发展;5. 深入剖析:讨论管仲的仁义道德,总结其一就;6. 迁移性学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阅读其他文言文;7. 课堂小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课内教学:讲解《管仲列传》中的经典语句,分析管仲的仁义道德;2. 课外拓展:推荐阅读《史记》其他篇目,如《孔子世家》、《孟子荀卿列传》等;3. 对比分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管仲的一生,如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等;4.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管仲当年的情景,增强体验感。
《管仲列传》公开课教学案
《管仲列传》公开课教学案獐沟中学教学案高二语文组《管仲列传》导学提纲主备人:李彩霞【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通过朗读、分析,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学习重点】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学习难点】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课前准备】完成预习题【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预习题:一、了解作者搜集有关管仲的故事。
二、对照注解,了解文章的大意。
(一)实词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之。
(1)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鲍叔不以我为不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理本文中词类活用现象 1、尝与鲍叔贾 2、孔子小之3、公子纠败,召忽死之4、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5、通货积财,富国强兵1獐沟中学教学案高二语文组6、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三)整理本文中特殊句式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2、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4、齐桓公以霸5、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6、岂管仲之谓乎? (四)虚词积累,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而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仲列传》 公开课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武进区礼嘉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2014、11、30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分析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探究司马迁在本传中寄托的情感。
3、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从中感悟友谊的真谛。
二、教学重点:1、分析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原因。
三、教学难点:1、探究司马迁在本传中寄托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乐曲《高山流水》,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导入,引岀管鲍之交,导入课文。
二、明确目标三、检查预习(见《学案》)1、学生质疑。
2、检测重点文言词汇、句式掌握情况。
(见投影)四、研读探究(一)分析讨论1、读第3到4段,思考、分析:管仲作为一国之相,取得了哪些政绩?明确:(1)内政方面: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2)外交方面:使诸侯“归齐”,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2、分析讨论:管仲能取得这些政绩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从主客观两方面来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主观原因:管仲有卓越的才能【1)“顺民心”的执政理念;2)有“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智慧。
】客观原因是:【1)鲍叔牙的知贤荐贤。
2)齐桓公的不计前嫌,任人唯贤。
】(二)品读分析:品读课文第2段,分析本段从哪几方面具体写了管鲍之交?五个“知”字突出了鲍叔牙怎样的美德和管仲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管仲怎样的情感?明确:经商、谋事、出仕、作战、事君;突出了鲍叔牙的宽容无私的美德和管仲抱负远大,坚韧不拔,不忘本的特点。
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牙由衷的感激赞美之情。
(三)合作探究:请结合第5段、参考资料和作者的人生经历,探究在《管仲列传》中寄托着司马迁怎样的感情?(参考资料:清代李晚芳《读史管见》中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
多鲍叔之知人,情见乎辞矣。
”)明确:司马迁详叙管仲与鲍叔的交游情谊、点染鲍叔对管仲能知能用,以此礼赞友朋相知的知己之情和鲍叔牙宽容无私的美德;表达了无人知己的寂寞,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伤;对于齐桓公这样任人唯贤明君的神往;对管仲为了青史留名而历经坎坷终于成就伟大功业的敬佩。
《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管仲列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总结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体会管仲“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的做人原则。
3、品味作者对管仲的赞美和褒扬。
(二)过程与方法: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梳理本文的文言字词句。
2、质疑、讨论、评析作者对管仲的赞美和褒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学情谊,使学生懂得同学、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真诚,互相理解。
【课文简析】管仲的政绩历来为人称道,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影响深远;他与鲍叔牙之间的友情也历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司马迁在文中更是饱含推崇和赞美之情。
学习本文,把握他的为政之道,体会他与鲍叔牙之间的可贵友情,对于现代学生建立和谐的同学友谊有所启迪。
【教学设想】本文篇幅较短,疑难字词较少,因此大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言”的部分,分组合作交流,立足于在实践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一些问题,着眼于建构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所蕴藏的人文内涵对于今天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请学生提前预习并尝试翻译文句。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梳理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一、导入新课: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渐富强,国力大振。
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孔子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读《管仲列传》,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胜的政治家风范。
二、默读全文,学生整体感知全文。
三、结合课前预习,学生提出疑难词句,并尝试解决,教师点拨。
(一)研习第一段: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判断句2、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3、管仲贫困,常欺鲍叔占便宜4、不以(之)为言省略句,这些事5、管仲囚焉被动句6、鲍叔遂进管仲推荐7、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仲列传》教案
武进区礼嘉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2014、11、30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分析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探究司马迁在本传中寄托的情感。
3、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从中感悟友谊的真谛。
二、教学重点:
1、分析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原因。
三、教学难点:
1、探究司马迁在本传中寄托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乐曲《高山流水》,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导入,引岀管鲍之交,
导入课文。
二、明确目标
三、检查预习(见《学案》)
1、学生质疑。
2、检测重点文言词汇、句式掌握情况。
(见投影)
四、研读探究
(一)分析讨论
1、读第3到4段,思考、分析:管仲作为一国之相,取得了哪些政绩?
明确:(1)内政方面: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2)外交方面:使诸侯“归齐”,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2、分析讨论:管仲能取得这些政绩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从主客观两方面来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主观原因:管仲有卓越的才能【1)“顺民心”的执政理念;2)有“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智慧。
】
客观原因是:【1)鲍叔牙的知贤荐贤。
2)齐桓公的不计前嫌,任人唯贤。
】(二)品读分析:品读课文第2段,分析本段从哪几方面具体写了管鲍之交?五个“知”字突出了鲍叔牙怎样的美德和管仲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管仲怎样的情感?
明确:经商、谋事、出仕、作战、事君;突出了鲍叔牙的宽容无私的美德和管仲抱负远大,坚韧不拔,不忘本的特点。
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牙由衷的感激赞美之情。
(三)合作探究:请结合第5段、参考资料和作者的人生经历,探究在《管仲列传》中寄托着司马迁怎样的感情?(参考资料:清代李晚芳《读史管见》中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
多鲍叔之知人,情见乎辞矣。
”)
明确:司马迁详叙管仲与鲍叔的交游情谊、点染鲍叔对管仲能知能用,以此礼赞友朋相知的知己之情和鲍叔牙宽容无私的美德;表达了无人知己的寂寞,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伤;对于齐桓公这样任人唯贤明君的神往;对管仲为了青史留名而历经坎坷终于成就伟大功业的敬佩。
(四)拓展延伸:你认为鲍叔牙与管仲为什么会成为至交好友?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与人相处才能得到真正的友谊?
明确:友谊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是无私的关怀,宝贵的信任;是正直的忠告,热情的鼓励。
友谊是对理想的共同追求,是前进征途上的精诚合作,是困难关头的相互支持,是人生道路上的相互欣赏。
像鲍叔牙那样,无条件地欣赏别人,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无私地关怀、信任、鼓励、支持别人,就会成为别人最好的朋友。
若再努力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增强自己的能力,就会得到鲍叔牙那样的好朋友的欣赏和支持,给自己的成长发展提供更好的人际环境,取得更大的成绩。
五、总结: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无私宽容播种友谊的鲍叔牙,或成为抱负远大坚韧不拔,才能卓越念旧感恩,收获友谊终成大器的管仲。
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顺畅,越走越宽阔。
六、作业:完成《创新课时》第72页的“拓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