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电压技术名词解释题

合集下载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答案]高电压技术试题及答案(Word可编辑版)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答案]高电压技术试题及答案(Word可编辑版)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答案]高电压技术试题及答案(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高压电工设备的绝缘应能承受各种高电压的作用,包括交流和直流工作电压、雷电过电压和内部过电压。

以下是由阳光网小编整理关于高电压技术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高电压技术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在末端开路的情况下,波发生反射后,导线上的电压会__提高一倍____。

2、每一雷暴日、每平方公里地面遭受雷击的次极化数称为___空间落雷装订线密度________。

3、极不均匀电场中,屏障的作用是由于其对_空间电荷_______的阻挡作用,造成电场分布的改变。

4、先导放电与其它放电的典型不同点是出现了_梯级先导__________。

5、波阻抗为Z的线路末端接负载电阻R,且R=Z,当入射波U0入侵到末端时,折射系数α=_____1______。

6、Z1、Z2两不同波阻抗的长线相连于A点,行波在A点将发生反射,反射系数β的取值范围为__-1≤β≤1 ______。

7、当导线受到雷击出现冲击电晕以后,它与其它导线间的耦合系数将 _____增大___。

8、衡量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主要指标是雷击跳闸率和_耐雷水平__________。

9、电源容量越小,空载长线的电容效应___越大_____。

10、根据巴申定律,在某一PS值下,击穿电压存在___极小_____值。

二、单项选择题11、流注理论未考虑的现象。

A、碰撞游离B、表面游离C、光游离D、电荷畸变电场12、波在线路上传播,当末端短路时,以下关于反射描述正确的是__A____。

A、电流为0,电压增大一倍B、电压为0,电流增大一倍C、电流不变,电压增大一倍D、电压不变,电流增大一倍13、极化时间最短的是A、电子式极化B、离子式极化C、偶极子极化D、空间电荷极化14、雷电流通过避雷器阀片电阻时,产生的压降称为A、额定电压B、冲击放电电压C、残压D、灭弧电压15、GIS变电所的特点之一是A、绝缘的伏秒特性陡峭B、波阻抗较高C、与避雷器的电气距离较大D、绝缘没有自恢复能力16、保护设备S1的伏秒特性V1t与被保护设备S2的伏秒特性V2t合理的配合是A、V1t始终高于V2tB、V1t始终低于V2tC、V1t先高于V2t,后低于V2tD、V1t先低于V2t,后高于V2t17、介质损耗角正切值测量时,采用移相法可以消除的干扰。

高电压技术名词解释题

高电压技术名词解释题

1.吸收比:指的是电流衰减过程中的两个瞬间测得的两个电流值或两个相应的绝缘电阻值之比。

(或指被试品加压60秒时的绝缘电阻与加压15秒时的绝缘电阻之比。

)2.雷击跳闸率:指每100KM线路每年由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

3.雷暴日:指某地区一年四季中有雷电放电的天数,一天中只要听到一次及以上雷声就是一个雷暴日。

4.伏秒特性:对某一冲击电压波形,间隙的击穿电压和击穿时间的关系称为伏秒特性。

5.气体击穿:气体由绝缘状态变为导电状态的现象称为击穿。

6.耐雷水平:雷击时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

7.自恢复绝缘:发生击穿后,一旦去掉外加电压,能恢复其绝缘性能的绝缘。

8.输电线路耐雷水平:雷击时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

9.进线段保护:进线段保护就是在接近变电所1~2km的一段线路上架设避雷线10.谐振过电压:当系统进行操作或发生故障时,某一回路自振频率与电源频率相等时,将发生谐振现象,导致系统中某些部分(或设备)上出现的过电压。

11.电气距离:避雷器与各个电气设备之间不可避免地要沿连接线分开一定的距离。

12.绝缘配合:就是综合考虑电气设备在系统中可能承受的各种作用电压,合理地确定设备必要的绝缘水平,达到在经济上和安全运行上总体效益最高的目的。

13.自持放电:不需要靠外界电力因数的作用,由放电过程本身就可以不断地供给引起后继电子崩的二次电子。

14.雷电日和雷电小时:雷电日是该地区1年中有雷电的天数。

雷电小时是该地区1年中有雷电的小时数。

15.自恢复绝缘:发生击穿后,一旦去掉外加电压,能恢复其绝缘性能的绝缘。

16.输电线路耐雷水平.雷击时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

17.击杆率.雷击杆塔次数与雷击线路总次数之比。

18.谐振过电压:当系统进行操作或发生故障时,某一回路自振频率与电源频率相等时,将发生谐振现象,导致系统中某些部分(或设备)上出现的过电压。

26.自恢复绝缘:发生击穿后,一旦去掉外加电压,能恢复其绝缘性能的绝缘。

(完整word版)高电压技术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及简答

(完整word版)高电压技术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及简答

1绝缘强度:电解质保证绝缘性能所能蒙受的最高电场强度。

2自由行程:电子发生相邻两次碰撞经过的行程。

3汤逊电子崩理论:特别是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产生碰撞电离,使电荷快速增添的现象。

4自持放电:去掉外界电离要素,仅有电场自己即可保持的放电现象。

5非自持放电:去掉外界电离要素放电立刻停止的放电现象。

6 汤逊第一电离系数:一个电子逆着电场方向前进1cm 均匀发生的电离次数。

7汤逊第三电离系数:一个正离子碰撞阴极表面产生的有效电子数。

8电晕放电:不均匀电场中曲率大的电极四周发生的一种局部放电现象。

9伏秒特征:作用在气隙上的击穿电压最大值与击穿时间的关系。

10U%50击穿电压:冲击电压作用下负气隙击穿的概率为50%的击穿电压。

11爬电比距:电气设施外绝缘的爬电距离与最高工作线电压有效值之比。

12检查性试验:检查绝缘介质某一方面特征,据此间接判隔离缘情况。

13耐压试验:模拟电气设施在运转中收到的各样电压,以此判断耐压能力。

14汲取比:加压后 60s 与 15s 丈量的电阻之比。

15容升效应(电容效应)回路为容性,电容电压在变压器漏抗上的压降使电容电压高于电源电压的现象。

16耦合系数:互波阻与正波阻之比。

17地面落雷密度 ; 每一雷暴日每平方公里地面上受雷击的次数。

18落雷次数:每一百公里线路每年落雷次数。

19工频续流:过电压消逝后,工作电压作用下避雷器空隙持续流过的工频电流。

20残压:雷电流过阀片电阻时在其上产生的最大压降。

21灭弧电压:灭弧前提下润徐加在避雷器上的最高工频电压。

22保护比:残压与灭弧电压之比。

23耐雷水平:雷击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

24雷击跳闸率:每一百公里线路每年由雷击惹起的跳闸次数。

25击杆率:雷击杆塔的次数与雷击线路总次数的比。

(山区大)26绕击率:雷绕击导线的次数与雷击导线总次数的比。

27保护角:避雷线与边相导线的夹角。

28工频过电压:系统运转方式因为操作或故障发生改变时,产生的频次为工频的过电压。

高电压名词解释

高电压名词解释

高电压名词解释第一篇:高电压名词解释热游离:由气体的热状态引起的游离过程。

巴申定律:当气体和电极材料一定时,气息的击穿电压是气体的相对密度和气隙D乘积的函数。

3自持放电:不需要外界游离因素,靠电场本身就能维持的放电。

非自持放电:靠外界因素才能维持的放电。

电晕放电:是极不均匀电场特有的一种自持放电形式.极性效应:对于电极形状不对称的不均匀电场气隙,如棒—板间隙,棒的极性不同时,间隙的起晕电压和击穿电压各不相同,这种现象叫做极性效应。

统计时延:从电压达到Uo的瞬时起到间隙中形成第一个有效电子为止的时间8放电时延:从第一个有效电子的瞬时起到间隙完全被击穿为止的时间。

9伏秒特性:对某一冲击电压波形,间隙的击穿电压和击穿时间的关系为伏秒特性。

50%冲击放电电压:指多次施加某一波形和峰值一定的冲击电压波形时,间隙被击穿的概率为50%。

11累计效应:极不均匀电场中,当作用在固体介质上的电压为幅值较低或作用时间较短的冲击电压时,会在固体介质中形成局部或不完全击穿,这些不完全击穿施加一次击穿电压就向前延伸一步随着加压次数增加介质的击穿电压也随之下降。

12耐压试验:是指在绝缘上施加规定比工作电压高得多的试验电压,直接检验绝缘的耐受情况。

破坏性试验:耐压试验因所加的电压较高,可能是绝缘受到损伤,绝缘存在严重缺陷时还可能使绝缘发生击穿这类试验成为破坏性实验。

13非破坏性试验:绝缘特性试验因所加的电压较低,不会对绝缘造成损伤,故称为非破坏性试验。

14吸收比:是指被试品加压60秒时的绝缘电阻R与加压15秒的绝缘电阻R之比。

15泄漏电流:被试品加较高直流电压时,其上所流过的电流。

16电容效应:因回路电流在漏抗上产生的电压降落后被试品上的电压方向相反,从而使被试品上的电压的大小高于电源电压的大小。

17地面落雷密度:指每个雷暴日每平方公里地面上的平均落雷次数。

18阀式避雷器的灭弧电压:指保证避雷器能够在工频续流第一次过零值时灭弧的条件下,允许加在避雷器上的最高工频电压。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习题与答案.(DOC).doc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习题与答案.(DOC).doc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一、选择题1) 流注理论未考虑 B 的现象。

A .碰撞游离B .表面游离C .光游离D .电荷畸变电场 2) 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 C 的出现为特征。

A .碰撞游离B .表面游离C .热游离D .光游离3) 电晕放电是一种 A 。

4)A .自持放电B .非自持放电C .电弧放电D .均匀场中放电C 。

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A. 碰撞游离 B.光游离 C.热游离 D.表面游离5) ___ B ___型绝缘子具有损坏后“自爆”的特性。

A. 电工陶瓷B.钢化玻璃C.硅橡胶D.乙丙橡胶6) 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 DA. 大雾B.毛毛雨C.凝露D.大雨7) 污秽等级 II 的污湿特征:大气中等污染地区,轻盐碱和炉烟污秽地区, 离海岸盐场 3km~10km地区,在污闪季节中潮湿多雾但雨量较少,其线路盐密为 Cmg / cm 2。

A. ≤0.03B.>0.03~0.06C.>0.06~0.10D.>0.10~0.258)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 AA. 硅橡胶B.电瓷C. 玻璃 D 金属二、填空题9)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 辉光放电 、 电晕放电 、 刷状放电 、 火花放电 、 电弧放电 。

10)根据巴申定律,在某一 PS 值下,击穿电压存在 极小(最低) 值。

11)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气湿度增加,空气间隙击穿电压 提高 。

12) 流注理论认为,碰撞游离和 光电离是形成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

13) 工程实际中,常用棒-板或 棒-棒电极结构研究极不均匀电场下的击穿特性。

14) 气体中带电质子的消失有 扩散 、复合、附着效应等几种形式15)对支持绝缘子,加均压环能提高闪络电压的原因是 改善 (电极附近 )电场分布 。

16)沿面放电就是沿着 固体介质 表面气体中发生的放电。

17)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为:温度 t 020 C,压力 b 0101.3 kPa ,绝对湿度h 011g / m 318)越易吸湿的固体,沿面闪络电压就越 __低____19)等值盐密法是把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密度按照其导电性转化为单位面积上 ____ NaCl______含量的一种方法20)常规的防污闪措施有: 增加 爬距,加强清扫,采用硅油、地蜡等涂料三、计算问答题21)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名词解释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名词解释

1.电子崩:电子按照几何级数不断增多,类似雪崩似地发展,这种急剧增大的空间电子流被称为电子崩。

2. 自持放电:当场强大于某个临界值Ecr时,电子崩可以仅由电场的作用而自行维持和发展,不再依赖外界电离的因素,这种性质的放电称为自持放电。

(去掉外界电离因素,仅有电场自身即可维持的放电现象。

)3.非自持放电:依靠外电离因素来维持的放电,称为非自持放电。

4.流注:电离强度和发展速度远大于初始电子崩的新放电区(二次电子崩)以及它们不断汇入初崩通道的过程称为流注。

5.极性效应:无论是长气隙还是短气隙,击穿的发展过程都随着电压极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即存在极性效应。

6.伏秒特性:同一波形,不同冲击电压峰值下,间隙上出现的最高电压和放电时间的关系曲线,称为伏-秒特性。

7.50%冲击击穿电压(U50% ):指某气隙被击穿的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峰值。

8.气隙沿面放电:沿着气体与固体(或液体)介质的分界面上发展的放电现象。

9.闪络:当沿面放电发展到两极击穿时,称为闪络。

10.反击:是指受雷击的避雷针对受其保护设备的放电闪络。

11.污闪:由于污秽导致产生的闪络。

12.极化:介质在电场的作用下,其束缚电荷相应于电场方向产生了弹性位移或偶极子转向,对外显示出极性。

13.累积效应:一系列不完全击穿的积累,可以导致完全的击穿。

14.老化:绝缘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学的变化,致使其电气、机械和其他性能逐步劣化的现象。

15.热老化的8 ℃规则:对于A级绝缘材料,如果它们的工作温度超过规定值(105℃)8 ℃时,寿命约缩短一半。

16.绝缘电阻:电介质在加压无穷长时间测得的电阻称为绝缘电阻。

17.吸收比:绝缘体在加电压60s与15s时分别所测得的绝缘电阻值的比值,称为吸收比。

K=R60/R15.18.暂时过电压:由电力系统的操作或故障引起,持续的时间较长,具有电源或其谐波的频率,不衰减或弱衰减的过电压。

19.操作过电压:电力系统在操作或发生事故时,因状态发生突然变化引起电感和电容回路的振荡产生过电压,称为操作过电压。

442005高电压技术天津大学机考题库答案

442005高电压技术天津大学机考题库答案

高电压技术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光电离答:当光子能量大于气体分子电离能时,发生光电离。

2、沿面闪络答:沿固体介质表面的贯穿两极的气体放电现象。

3、雷道波阻抗答:雷电传播的通道较长,通常采用分布参数进行分析计算,故等效成一波阻抗为Z。

的长线。

Z。

通常取300欧姆。

4、自持放电和非自持放电答:必须借助外力因素才能维持的放电称为非自持放电。

不需其他任何加外电离因素而仅由电场的作用就能自行维持的放电称为自持放电。

5、电子崩答:自由电子发生碰撞电离后,其数目成几何级数规律积聚增大。

6、热电离答:热作用下自由电子动能增大,发生的碰撞电离。

7、介质损失角正切答:电流与电压的夹角是功率因数角,令功率因数角的余角为6,显然是中的有功分量,其越大,说明介质损耗越大,因此6角的大小可以反映介质损耗的大小。

于是把6角定义为介质损耗角。

8、碰撞电离答:自由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积累动能,与中性气体分子碰撞,发生电离。

9、平均自由行程答:在电场作用下,电子沿电场方向行进1cm距离内发生碰撞次数的倒数。

10、雷暴日答:指某地区一年四季中有雷电放电的天数,一天中只要听到一次及以上雷声就是一个雷暴日。

11、伏秒特性答:对某一冲击电压波形,间隙的击穿电压和击穿时间的关系称为伏秒特性。

12、气体击穿答:气体由绝缘状态变为导电状态的现象称为击穿。

13、局部放电答:未贯穿电极的放电现象。

14、保护角答:保护角是指避雷线与所保护的外侧导线之间的连线与经过避雷线的铅垂线之间的夹角。

15、吸收比答:指的是电流衰减过程中的两个瞬间测得的两个电流值或两个相应的绝缘电阻值之比。

(或指被试品加压60秒时的绝缘电阻与加压15秒时的绝缘电阻之比。

) 16、冲击接地电阻答:流过冲击大电流时,接地体呈现的电阻值。

17、介质损耗答: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中发生的有功损耗。

18、起始放电电压答:从非自持放电向自持放电转变过程中对应的电压值。

19、雷击跳闸率:指每100KM线路每年由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

高电压技术 名词解释题

高电压技术 名词解释题

绝缘配合:综合考虑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过电压、保护装置特性及设备的绝缘特性,确定设备的绝缘水平及其使用,从而使设备绝缘故障率或停电事故率降低到经济上和运行上可以接受的水平。

吸收比:指被试品加压60秒时的绝缘电阻与加压15秒时的绝缘电阻之比。

雷击跳闸率:指每100KM线路每年由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

雷暴日:指某地区一年四季中有雷电放电的天数,一天中只要听到一次及以上雷声就是一个雷暴日。

伏秒特性:对某一冲击电压波形,间隙的击穿电压和击穿时间的关系称为伏秒特性。

气体击穿:气体由绝缘状态变为导电状态的现象称为击穿。

耐雷水平:雷击时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

自恢复绝缘:发生击穿后,一旦去掉外加电压,能恢复其绝缘性能的绝缘。

输电线路耐雷水平:雷击时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

进线段保护:进线段保护就是在接近变电所1~2km的一段线路上架设避雷线谐振过电压:当系统进行操作或发生故障时,某一回路自振频率与电源频率相等时,将发生谐振现象,导致系统中某些部分(或设备)上出现的过电压。

电气距离:避雷器与各个电气设备之间不可避免地要沿连接线分开一定的距离。

绝缘配合:就是综合考虑电气设备在系统中可能承受的各种作用电压,合理地确定设备必要的绝缘水平,达到在经济上和安全运行上总体效益最高的目的。

自持放电:不需要靠外界电力因数的作用,由放电过程本身就可以不断地供给引起后继电子崩的二次电子。

雷电日和雷电小时:雷电日是该地区1年中有雷电的天数。

雷电小时是该地区1年中有雷电的小时数。

击杆率.雷击杆塔次数与雷击线路总次数之比。

50%冲击放电电压U50% :放电概率为50%时的冲击放电电压避雷线的保护角指避雷线和外侧导线的连线与避雷线的垂线之间的夹角,用来表示避雷线对导线的保护程度。

保护角愈小,避雷线就愈可靠地保护导线免遭雷击。

接地电阻接地装置对地电位u与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电流i的比值称为接地电阻。

电介质的极化: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束缚电荷的弹性位移和偶极子的转向位移现象。

高电压技术的名词解释

高电压技术的名词解释

高电压技术的名词解释引言高电压技术是一门研究高电压现象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学科。

高电压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电力传输、电子设备以及科学研究领域等。

本文将解释相关术语,并探讨高电压技术的重要性与应用。

一、高电压高电压是指电压超过本地区电力网络标准值或者设备规定的额定电压的电压。

高电压的特点是能量大、电场强、电流小。

高电压的电荷迁移效应引起了很多重要的物理和电气现象。

1.1 高压电场高压电场是指在高电压作用下的电场。

电场是空间中由电荷引起的力场。

高压电场的存在使得带电粒子受到巨大的力,并且可能引发电介质击穿现象。

1.2 电压等级电压等级表示了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大小,并用来决定电力设备的额定工作电压。

在电力传输和配电系统中,常见的电压等级包括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等。

二、高压设备高压设备是用于产生、传输或检测高电压的设备。

高压设备通常包括电力变压器、电容器、隔离开关、绝缘子等。

这些设备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1 绝缘子绝缘子是用于支持和固定高压设备的绝缘材料。

绝缘子的主要功能是隔离设备和环境,防止电流通过绝缘子流向地面。

2.2 高压变压器高压变压器是将电压从一个电压等级转换到另一个电压等级的设备。

它通常由两个或多个线圈和一个磁铁芯构成。

高压变压器广泛应用于电力传输和配电系统,将高电压输送到用户所需的低电压。

三、高压测试与绝缘高压测试用于评估设备的绝缘性能和耐电压能力。

通过施加高电压并监测绝缘材料或系统的表现,可以检测到潜在的绝缘故障。

3.1 绝缘材料绝缘材料是能够阻止电流通过的材料,减少电能损失。

常见的绝缘材料包括橡胶、聚氨酯、聚乙烯等。

绝缘材料的选择取决于所需的电压等级和环境条件。

3.2 绝缘测试绝缘测试是评估绝缘材料或系统的绝缘性能的过程。

常见的绝缘测试方法包括绝缘电阻测量、绝缘损耗测试和击穿电压测试等。

四、高压应用高电压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4.1 电力传输与配电高压输电系统是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从远处输送到用户的系统。

高电压技术名词解释

高电压技术名词解释

1.绝缘电阻:加直流电压于电介质,1min后极化过程结束,仅存在电导过程后,测得的电阻值。

2.电晕放电:极不均匀场中,在间隙击穿前,大曲率电极表面附近产生蓝色晕光的局部自持放电现象。

3.流注放电:在强电场作用下发生碰撞电离,伴随着空间电荷引起的电场畸变和光电离,由初崩辐射出的光子,在崩头崩尾外围空间的局部场强中衍生出二次电子崩并汇合到主崩通道中来,使主崩通道不断高速向前后延伸的放电过程。

流注:由初崩辐射出的光子,在崩头崩尾外围空间的局部场强中衍生出二次电子崩并汇合到主崩通道中来,使主崩通道不断高速向前后延伸的过程称为流注流注:大量正负带电质点构成的等离子体。

4.容升效应:工频高压试验变压器上接容性试品,由于试验变压器漏抗,试品电压高于按变比变压器高压侧应输出的电压值的现象。

5.耐雷水平:雷击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6.自由行程:电子发生相邻两次碰撞经过的路程.7.沿面放电:沿着固体(液体)与气体交界面发生的放电现象。

8.闪络:沿面放电发展成贯通两级的放电现象。

9.污闪:绝缘子由于表面积污受潮,沿面绝缘性能大幅下降,在运行电压下发生的沿面闪络。

10.自持放电:去掉外界电离因素,仅由电场自身即可维持的放电现象。

11.极性效应:由于高场强电极极性不同,空间电荷极性也不同,对放电发展的影响也不同,造成起晕电压和击穿电压也不同。

12.绝缘强度:电介质保持其绝缘性能所能承受的最高电场强度。

13.伏秒特性:作用在气隙上的击穿电压出现的最大值和击穿时间的关系曲线14.U50%击穿电压:在该电压下击穿概率为50%15.波前时间:0.9 半波时间:0.516.击穿时延:以下三者时间和升压时间:电压从零升到击穿电压时间统计时延:从升到击穿电压到第一个有效电子时间形成时延:形成第一个有效电子到气隙击穿时间17.冲击系数:U50%与静态击穿电压之比18.吸收比:加压60s时的绝缘电阻与加压15s时的电阻之比(越大越好)19.极化指数:加压10min的绝缘电阻与加压1min的绝缘电阻之比。

全国自学考试高电压技术历年真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全国自学考试高电压技术历年真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全国自学考试高电压技术历年真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2012年4月21. 热游离:当具有足够动能的中性质点相互碰撞时,将被游离而形成电子和正离子,这种现象称为热游离。

P322. 绝缘吸收比K:通常用兆欧表在15秒与60秒的绝缘电阻之比值来进行(这就是吸收比,用K值来表示。

P5523. 地面落雷率:每一雷暴日、每平方公里地面遭受的雷击次数。

P11924. 直配电机:指不经变压器而直接与架空线相连接的旋转电机(发电机或高压电动机)。

P16225.简述介质损失角值tgδ测量的意义:表示电介质在交流电压下的有功损耗和无功损耗之比,值越大,介质损耗越大,它反映了电介质在交流电压下的损耗性能。

P4326. 为什么要定期对电气设备绝缘进行预防性试验:它是判断设备能否投入运行,预防设备绝缘损坏及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P5228. 避雷针的保护原理是:能使雷云电场发生突变,使雷电流先导的发展沿着避雷针的方向发展,直击于其上,雷电流通过避雷针及接地装置泄入大地而防止避雷针周围设备受到雷击。

P12029. 作用在直配电机上的大气过电压有哪两类?一是与电机相连的架空线路上的感应雷电过电压;另一类是由雷直击于与电机相连的架空线路而侵入的过电压。

P16330. 简述限制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的措施。

1)采用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

2)消除或削弱线路残余电压。

3)同步合闸。

4)安装避雷器。

2011年4月21.电离:中性原子由外界获得足够的能量,以致使原子中的一个或几个电子完全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和正离子的过程。

P222.夹层式极化:使夹层介质分界面上出现电荷积能过程。

P3823.变压器的入口电容:变压器对于变电所中波过程的影响可用一集中电容C来T代替,这个C就叫做变压器的入口电容。

P111T24.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空载线路从一种稳态到另一种稳态的暂态过程表现为振荡型的过度过程,而过电压就产生与此过程。

P18525.简述湿度对均匀和极不均匀电场击穿电压的影响特点。

高电压技术名词解释

高电压技术名词解释

平均自由行程:单位行程中的碰撞次数Z的倒数λ迁移率:带电离子在电场力的驱动下,仍将沿着电场方向漂移,其速度u与场强E其比例系数k=u/E扩散:在热运动的过程中,粒子会从浓度较大的区域运动到浓度较小的区域,从而使每种粒子的浓度分布均匀化,该物理过程。

电离:产生带电粒子的过程。

复合:气体中带异号电荷的粒子相遇时,可能发生电荷的传递与中和,这种现象。

激励:当电子获得外加能量时,由低能轨道转移到离核较远的高能轨道上去,这种现象。

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表示一个电子沿电场方向运动1cm的行程中所产生的自由电子数。

正离子表面电离系数γ表示一个正离子撞击到阴极表面时产生出来的二次电子数。

极性效应:曲率半径较小的电极的电位符号不同时,气隙的击穿电压和起晕电压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沿电放电:沿气体和固体绝缘表面发生的气体放电现象叫沿面闪络。

洁净的瓷表面被雨水淋湿时的沿面放电,相应的电压称为湿闪电压。

绝缘子表面有湿污层时的闪落电压称为污闪电压。

等值盐密:每平方厘米表面所沉积的等效NACL毫克数。

爬电比距λ指外绝缘相—地之间的爬电距离与系统最高工作电压之比。

50%冲击击穿电压:指某气隙被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峰值。

冲击系数β:U50%与静态击穿电压US之比耐受电压:能确保耐受而不被击穿的电压。

确保击穿电压:击穿概率很高的电压(避雷器与间隙)老化:电气设备的绝缘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变化(如固体介质软化或熔解,低分子化合物及增塑剂的挥发)和化学变化(如氧化,电解,电离,生成新物质),致使其电气,机械及其他性能逐渐劣化。

过电压:指电力系统中出现的对绝缘有危险的电压升高和电位升高。

雷暴日(小时)一年中有雷电的日数(小时数)地面落雷密度每一雷暴日每平方千米地面遭受雷击的次数输电线路落雷次数每100KM输电线路每年遭受雷击的次数避雷器的分类保护间隙,管式避雷器,阀型避雷器,氧化锌避雷器直击雷过电压:雷电直接击中杆塔、避雷器或导线引起的线路过电压。

高电压技术的名词解释_技术内容_试验方法

高电压技术的名词解释_技术内容_试验方法

高电压技术的名词解释_技术内容_试验方法高电压技术的名词解释高压电技术应用于电力传输中,采用高压电技术是因为在同输电功率的情况下,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这样高压输电就能减少输电时的电流从而降低因电流产生的热损耗和降低远距离输电的材料成本。

研究电介质在各种作用电压下的绝缘特性、介电强度和放电机理,以便合理解决电工设备的绝缘结构问题是高电压技术的重要内容。

高电压技术的技术内容系统限制研究电力系统中各种过电压,以便合理确定其绝缘水平是高电压技术的重要内容。

电力系统的过电压包括雷电过电压(又称大气过电压、外部过电压)和内部过电压。

其中雷电过电压由雷云直接或间接对变电所或输电线路(避雷线、杆塔或导线)放电造成。

一般雷电过电压幅值较高,超过系统的额定工作电压,但作用时间较短,波头时间大多数为1.5~2微秒,平均波长时间为30微秒,大于50微秒的很少。

雷击除了会威胁输电线路和电工设备的绝缘外,还会危害高建筑物、通信线路、天线、飞机、船舶、油库等设备的安全。

因此,这些方面的防雷也属于高电压技术的研究对象。

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是因正常操作或故障等原因使电磁状态发生变化,引起电磁能量振荡而产生的。

其中衰减较快、持续时间较短的称为操作过电压;无阻尼或弱阻尼、持续时间长的称为暂态过电压。

对110~220千伏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水平一般取3倍最大工作电压;对330~500千伏电力系统,需要采取一些限制措施,取2~2.5倍。

对特高压电力系统,进一步限制内部过电压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从前景来看限制到1.5~1.8倍最大工作电压是完全可能的。

特性研究雷电过电压和内部过电压对输电线路和电工设备的绝缘是个严重的威胁。

因此,研究各种气体、液体和固体绝缘材料在不同电压下的放电特性是高电压技术的重要课题。

其中气体包括大气条件下的空气、压缩空气、六氟化硫气体及高真空等常用作输电线路和电工设备绝缘及其他用途的材料。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气体绝缘的放电电压,研究影响气体放电的各种因素,如间隙大小、电极形状、作用电压的极性和类型、气体的压力、温度、湿度和杂质等,对确保电工设备的经济合理和安全运行有重要意义。

高电压技术-名词解释题

高电压技术-名词解释题

高电压技术-名词解释题绝缘配合:综合考虑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过电压、保护装置特性及设备的绝缘特性,确定设备的绝缘水平及其使用,从而使设备绝缘故障率或停电事故率降低到经济上和运行上可以接受的水平。

吸收比:指被试品加压60秒时的绝缘电阻与加压15秒时的绝缘电阻之比。

雷击跳闸率:指每100KM线路每年由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

雷暴日:指某地区一年四季中有雷电放电的天数,一天中只要听到一次及以上雷声就是一个雷暴日。

伏秒特性:对某一冲击电压波形,间隙的击穿电压和击穿时间的关系称为伏秒特性。

气体击穿:气体由绝缘状态变为导电状态的现象称为击穿。

耐雷水平:雷击时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

自恢复绝缘:发生击穿后,一旦去掉外加电压,能恢复其绝缘性能的绝缘。

输电线路耐雷水平:雷击时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

进线段保护:进线段保护就是在接近变电所1~2km的一段线路上架设避雷线谐振过电压:当系统进行操作或发生故障时,某一回路自振频率与电源频率相等时,将发生谐振现象,导致系统中某些部分(或设备)上出现的过电压。

电气距离:避雷器与各个电气设备之间不可避免地要沿连接线分开一定的距离。

绝缘配合:就是综合考虑电气设备在系统中可能承受的各种作用电压,合理地确定设备必要的绝缘水平,达到在经济上和安全运行上总体效益最高的目的。

自持放电:不需要靠外界电力因数的作用,由放电过程本身就可以不断地供给引起后继电子崩的二次电子。

雷电日和雷电小时:雷电日是该地区1年中有雷电的天数。

雷电小时是该地区1年中有雷电的小时数。

击杆率.雷击杆塔次数与雷击线路总次数之比。

50%冲击放电电压U50% :放电概率为50%时的冲击放电电压避雷线的保护角指避雷线和外侧导线的连线与避雷线的垂线之间的夹角,用来表示避雷线对导线的保护程度。

保护角愈小,避雷线就愈可靠地保护导线免遭雷击。

接地电阻接地装置对地电位u与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电流i的比值称为接地电阻。

高电压(名词解释、问答题)教案资料

高电压(名词解释、问答题)教案资料

高电压(名词解释、问答题)1、电晕放电:在极不均匀场中,随着间隙上所加电压的升高,在大曲率电极附近很小范围的电场足以使空气发生游离,而间隙中大部分曲域电场仍然很小。

在大曲率电极附近很薄的一层空气中将具有自持放电条件,而放电仅局限在大曲率电极周围很小范围内,整个间隙沿未被击穿。

这种放电现象称为电晕放电。

2、伏秒特性:表示该气隙上出现的电压最大值与放电时间的关系来表征气隙在冲击电压下的击穿特性,称为气隙的伏秒特性。

3、沿面放电:沿着固体介质表面发展的气体放电现象。

多发生在绝缘子、套管与空气的分界面上。

4、耐压试验:模拟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实际可能碰到的危险的过电压状况,对绝缘加上与之等价的高电压来进行试验,从而考核绝缘的耐电强度。

5、局部放电: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内部总是存在一些缺陷,如气泡空隙、杂质等。

由于这些异物的电导和介电常数不同于绝缘物,故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这些异物附近将具有比周围更高的场强,有可能引起该处物质产生电离放电现象,称为局部放电。

6、彼德逊法则:要计算节点A的电流电压,可把线路1等值成一个电压源,其电动势是入射电压的2倍2u1q(t),其波形不限,电源内阻抗是Z1。

这就是计算折射波的等值电路法则,即彼德法则。

7、雷电日T d:该地区一年内有雷电放电的平均天数。

与该地区所在纬度、当地气象条件、地形地貌有关。

8、落雷密度:每一雷电日每平方公里地面遭受雷击的次数。

9、残压:放电电流通过避雷器时,两端之间出现的电压峰值。

10、灭弧电压:保证能够在工频续流第一次经过零值时灭弧的条件下允许加在避雷器上的最高工频电压。

11、保护接地:为了保证人身安全,无论在发、配电还是用电系统中都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以保证金属外壳固定为地电位。

12、工作接地:工作接地是根据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方式的需要而设置的接地,如中性点接地。

13、防雷接地:针对防雷保护的需要而设置的,目的是减小雷电流通过接地装置的地电位升高。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高电压技术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流注理论未考虑 B 的现象。

A.碰撞游离 B.表面游离 C.光游离 D.电荷畸变电场(2)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 C 的出现为特征。

A.碰撞游离 B.表面游离 C.热游离 D.光游离。

(3) 电晕放电是一种 A 。

A.自持放电 B.非自持放电 C.电弧放电 D.均匀场中放电(4) 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C 。

A.碰撞游离B.光游离C. 热游离D. 表面游离(5) 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 D 。

A. 大雾B. 毛毛雨C. 凝露D.大雨(6) SF6气体具有较高绝缘强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D 。

A.无色无味性 B.不燃性 C.无腐蚀性 D.电负性(7) 冲击系数是 B 放电电压与静态放电电压之比。

A.25% B.50% C.75% D.100%(8) 在高气压下,气隙的击穿电压和电极表面 A 有很大关系A.粗糙度 B.面积 C.电场分布 D.形状(9)雷电流具有冲击波形的特点:___C__。

A.缓慢上升,平缓下降 B.缓慢上升,快速下降 C.迅速上升,平缓下降 D.迅速上升,快速下降(10)在极不均匀电场中,正极性击穿电压比负极性击穿电压___A__。

A.小 B.大 C.相等 D.不确定(11) 下面的选项中,非破坏性试验包括_ADEG__,破坏性实验包括__BCFH__。

A.绝缘电阻试验B.交流耐压试验C.直流耐压试验D.局部放电试验E.绝缘油的气相色谱分析F.操作冲击耐压试验G.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H. 雷电冲击耐压试验(12)用铜球间隙测量高电压,需满足那些条件才能保证国家标准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ABCDA 铜球距离与铜球直径之比不大于0.5 B结构和使用条件必须符合IEC的规定 C需进行气压和温度的校正 D 应去除灰尘和纤维的影响(13) 交流峰值电压表的类型有: ABC 。

A 电容电流整流测量电压峰值 B整流的充电电压测量电压峰值C有源数字式峰值电压表 D无源数字式峰值电压表(14) 关于以下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说法正确的是:A。

高电压技术习题

高电压技术习题

高电压绝缘习题一、名词解释气体击穿、闪络、放电、电离能、逸出功、自由行程、碰撞游离系数α、极性效应、电晕、伏秒特性、50%冲击放电电压、极化、绝缘电阻二、选择题1)流注理论未考虑的现象。

A.碰撞游离B.表面游离C.光游离D.电荷畸变电场2)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的出现为特征。

A.碰撞游离B.表面游离C.热游离D.光游离3)电晕放电是一种。

A.自持放电B.非自持放电C.电弧放电D.均匀场中放电4)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A.碰撞游离B.光游离C.热游离D.表面游离5)下列各项中最与电晕放电无关的是。

A.均匀电场B.自持放电C.无线电干扰D.电能损耗6)在极不均匀电场中,与极性效应有关的是______。

A..温度B.气压C.空间电荷D.金属电极逸出功7)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A. 硅橡胶B.电瓷C. 玻璃D金属8)冲击系数是______放电电压与静态放电电压之比。

A.25%B.50%C.75%D.100%9)在高气压下,气隙的击穿电压和电极表面______有很大关系A.粗糙度B.面积C.电场分布D.形状10)在极不均匀电场中,正极性击穿电压比负极性击穿电压______。

A..小B.大C.相等D.不确定11)电介质按极性强弱分类,在下面的介质中,弱极性电介质有______,中性电介质有______,强极性电介质有______。

A.H2B.N2C.O2D.CO2E.CH4F.空气G.水H.酒精I.变压器油J.蓖麻油12)对固体电介质,施加下列电压,其中击穿电压最低的是A.直流电压B.工频交流电压C.高频交流电压D.雷电冲击电压三、填空题1)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2)根据巴申定律,在某一pd值下,击穿电压存在值。

3)流注理论认为,碰撞游离和是形成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

4)工程实际中,常用棒-板或电极结构研究极不均匀电场下的击穿特性。

5)气体中带电质子的消失有、复合、附着效应等几种形式6)SF6气体广泛用于电气工程中是由于其具有优异的、。

高电压技术试题及答案

高电压技术试题及答案

高电压技术试题及答案第一节选择题1. 高电压技术的定义是:a) 将电压提高至一定水平的技术b) 运用高电压进行实验和应用的技术c) 电压高于1000V的技术d) 运用电压进行设备维护的技术答案:a) 将电压提高至一定水平的技术2. 高电压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是:a) 电力系统b) 无线通信c) 医疗器械d) 石油开采答案:a) 电力系统3. 高电压技术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电击b) 火灾c) 电磁辐射d) 过电压答案:a) 电击、b) 火灾、d) 过电压4. 以下哪个是高电压技术中常见的保护措施:a) 绝缘材料的选择b) 接地保护c) 过压保护d) 电弧隔离装置答案:a) 绝缘材料的选择、b) 接地保护、c) 过压保护、d) 电弧隔离装置5. 高电压技术中常用的测试仪器有:a) 高压发生器b) 绝缘电阻测试仪c) 电子束加速器d) 高频电磁辐射测试仪答案:a) 高压发生器、b) 绝缘电阻测试仪、d) 高频电磁辐射测试仪第二节-填空题1. 高电压系统中,______是为了保证设备安全而必不可少的装置。

答案:绝缘材料2. 高电压系统中,______是为了保护人身安全而必不可少的措施。

答案:接地保护3. 高电压线路中,______是为了防止设备过载而设置的装置。

答案:过压保护第三节-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高电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并列举一个具体例子。

答案:高电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广泛,其中主要包括输电线路、变电站和绝缘设备。

以输电线路为例,高电压可以减少电流的损耗,使得电能的传输更加高效。

此外,通过采用高电压技术,可以使得输电线路的长度得到延长,减少线路的数量和建设成本。

一个具体例子是交流输电系统中的超高压输电。

通过提高输电线路的电压,可以减少输电线路损耗,并且可以减少电流的大小,从而减少线路所需的导线横截面积。

这样一来,可以大幅降低输电线路的建设成本,并提高电能传输的效率。

2. 高电压技术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什么?请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缘配合:综合考虑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过电压、保护装置特性及设备的绝缘特性,确定设备的绝缘水平及其使用,从而使设备绝缘故障率或停电事故率降低到经济上和运行上可以接受的水平。

吸收比:指被试品加压60秒时的绝缘电阻与加压15秒时的绝缘电阻之比。

雷击跳闸率:指每100KM线路每年由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

雷暴日:指某地区一年四季中有雷电放电的天数,一天中只要听到一次及以上雷声就是一个雷暴日。

伏秒特性:对某一冲击电压波形,间隙的击穿电压和击穿时间的关系称为伏秒特性。

气体击穿:气体由绝缘状态变为导电状态的现象称为击穿。

耐雷水平:雷击时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

自恢复绝缘:发生击穿后,一旦去掉外加电压,能恢复其绝缘性能的绝缘。

输电线路耐雷水平:雷击时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

进线段保护:进线段保护就是在接近变电所1~2km的一段线路上架设避雷线谐振过电压:当系统进行操作或发生故障时,某一回路自振频率与电源频率相等时,将发生谐振现象,导致系统中某些部分(或设备)上出现的过电压。

电气距离:避雷器与各个电气设备之间不可避免地要沿连接线分开一定的距离。

绝缘配合:就是综合考虑电气设备在系统中可能承受的各种作用电压,合理地确定设备必要的绝缘水平,达到在经济上和安全运行上总体效益最高的目的。

自持放电:不需要靠外界电力因数的作用,由放电过程本身就可以不断地供给引起后继电子崩的二次电子。

雷电日和雷电小时:雷电日是该地区1年中有雷电的天数。

雷电小时是该地区1年中有雷电的小时数。

击杆率.雷击杆塔次数与雷击线路总次数之比。

50%冲击放电电压U50%:放电概率为50%时的冲击放电电压避雷线的保护角指避雷线和外侧导线的连线与避雷线的垂线之间的夹角,用来表示避雷线对导线的保护程度。

保护角愈小,避雷线就愈可靠地保护导线免遭雷击。

接地电阻接地装置对地电位u与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电流i的比值称为接地电阻。

电介质的极化: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束缚电荷的弹性位移和偶极子的转向位移现象。

电子位移极化:当外加电场后,电场力将使荷正电的原子核向电场方向位移,荷负电的电子云中心向电场反方向位移,但原子核对电子云的引力又使两者倾向于重合,当这两种作用力达到平衡时,感应电矩也达稳定,这个过程称为电子位移极化。

离子位移极化:在由离子结合成的介质内,外电场的作用除了促使各个离子内部产生电子位移极化外,还产生正、负离子相对位移而形成的极化。

转向极化:当有外电场时,每个分子的固有偶极矩就有转向电场方向的趋势,顺电场方向作定向排列。

但是由于受分子热运动的干扰,这种转向定向的排列,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不能完全。

随场强和温度的不同,这种转向排列在不同的程度上达到平衡,对外呈现出宏观电矩,这就是极性分子的转向极化。

空间电荷极化: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点质点在电介质中移动时,可能被晶体捕捉,或在两层介质的界面上堆积,造成电荷在介质空间中新的分布,从而产生电矩。

电子崩:外界电离因子在阴极附近产生一个初始电子如果空间的电场强度足够大,该电子在向阳极运动时就会引起碰撞电离,产生出一个新电子,初始电子和新电子继续向阳极运动,又会引起新的碰撞电离,产生出更多的电子。

依次类推,电子数将按几何级数不断增多,像雪崩似的发展,这种急剧增大的空间电流被称为电子崩。

巴申定律:在均匀的电场中,击穿电压Ub与气体的相对密度δ、极间距离S的积有函数关系,只要δ与S的乘积不变,Ub也就不变。

介质的损耗:在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由于电导引起的损耗和有损极化(如偶极子极化、夹层极化等)引起的损耗。

介质损耗角δ:为功率因数角φ的余角,其正切tgδ又可称为介质损耗因数,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介质损耗因数(tgδ):是表征绝缘在交变电压作用下比损耗大小的特征参数,它与绝缘体的形状和尺寸无关,它是绝缘性能的基本指标之一。

吸收曲线:在直流电压作用下,流过绝缘的总电流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称为吸收曲线。

辉光放电:放电光辉充满整个电极空间,电流密度在1-5A/cm2之间,整个间隙呈绝缘状态。

电晕放电:高场强电极附近出现发光的薄层,伴随着咝咝的声音和臭氧的气味,整个间隙呈绝缘状态。

刷状放电: 由电晕电极伸出的明亮而细的断续的放电通道,电流增大,间隙仍未被击穿。

火花放电:贯通两电极的明亮而细的断续的放电通道,火花放电间歇地击穿间隙。

电弧放电: 持续贯通放电通道,间隙被完全击穿。

气隙沿面放电:沿着气体与固体(或液体)介质的分界面上发展的放电现象。

闪络:沿面放电发展到贯穿两极,使整个气隙沿面击穿。

气隙击穿时间:静态击穿电压U0——长时间作用在间隙上能使间隙击穿的最低电压。

击穿时间tb——从开始加压的瞬时起到气隙完全击穿为止总的时间称为击穿时间。

50%冲击击穿电压(U50% )——指某气隙被击穿的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峰值。

冲击系数β——U50% 与静态击穿电压Us 之比称为冲击系数β。

均匀和稍不均匀电场下冲击击穿电压的分散性很小,冲击系数β≈1。

极不均匀电场中由于放电时延较长,冲击系数β均大于1。

小桥理论(热击穿):液体中所含的杂质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电力线排列形成杂质“小桥”。

由于组成此“小桥”的纤维及水分等的电导较大,使泄漏电流增大,发热增加,最终造成液体的击穿。

绝缘电阻——电介质在加压无穷长时间测得的电阻称为绝缘电阻。

吸收比K——绝缘体在加电压60s与15s时分别所测得的绝缘电阻值的比值,称为吸收比。

极化指数P——绝缘体在加电压后10min和1min分别所测得的绝缘电阻值的比值。

雷电流:雷击于接地阻抗为零的物体时流经接地体的电流。

国际规定接地体阻抗小于30Ω。

雷暴日:一年中有雷电流活动的日数。

凡是有雷电活动的一天,不管雷电次数多少都记为1。

雷暴小时:一年中有雷电的小时数。

一个小时中有听到雷声就为一个雷暴小时。

地面落雷密度:每一雷暴日每平方千米地面遭受雷击的次数,以γ表示。

耐雷水平:雷击线路时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的幅值,以kA为单位。

雷击跳闸率:每100km线路每年由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称为“雷击跳闸串”,这是衡量线路防雷性能的综合指标。

电晕:伴随着游离而存在的复合和反激励,发出大量的光辐射,使在黑暗中可以看到在该电极附近空间发出蓝色的晕光。

极性效应:无论是长气隙还是短气隙,击穿的发展过程都随着电压极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即存在极性效应。

湿闪电压:洁净的瓷表面被雨水淋湿时的沿面放电,相应的电压称为湿闪电压。

污闪电压:绝缘子表面有湿污层时的闪络电压称为污闪电压等值附盐密度”(简称“等值盐密”)来表征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度,它指的是每平方厘米表面所沉积的等效氯化钠(NaCl)毫克数。

爬电比距λ指外绝缘“相—地”之间的爬电距离(cm) 与系统最高工作(线)电压(kv,有效值)之比。

电击穿:类似于气体电介质那样,由于电场的作用使电介质中的某些带电质点积聚的数量和移动的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使电介质失去了绝缘的性能,形成导电通道,这样的击穿称为电击穿热击穿:在电场的作用下,由于电介质损耗和泄漏等原因而使固体电介质内发出的热量大于散失的热量,使介质温度不断上升,最终造成介质本身的破坏,转化成导电通道,这样的击穿称为热击穿。

老化——电气设备的绝缘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变化(如固体介质软化或熔解,低分子化合物及增塑剂的挥发)和化学变化(如氧化、电解、电离、生成新物质),致使其电气、机械及其他性能逐渐劣化。

电老化:电介质在电场的长时间作用下,会逐渐发生某些物理化学变电老化:电介质在电场的长时间作用下,会逐渐发生某些物理化学变化(例如电解、电离、氧化等),形成新的物质,逐渐使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能发生不可逆的劣化,最终寻致被击穿,这个过程称为电老化。

局部放电:指在一定外施电压作用下,电气设备内部绝缘弱点处发生的局部重复击穿和熄灭现象。

“容升”现象:容性负荷电流经变压器的漏抗产生压升,使变压器高压侧的输出电压比按空载变比所预期的值还高,即所谓“容升”现象。

变压器的入口电容:t=0瞬间,绕组相当于一电容链,此电容链可等值为一集中电容,称为变压器的入口电容。

耐雷水平:雷击线路时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的幅值,以kA为单位。

雷击跳闸率:每100km线路每年由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称为“雷击跳闸串”,这是衡量线路防雷性能的综合指标。

介电常数基本概念: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会产生感应电荷而削弱电场,原外加电场(真空中)与最终介质中电场比值即为介电常数。

平均自由程:是指两次碰撞之间一个分子平均所走的距离。

激励:在常态下,电子受外界因素影响由低能量级轨道上跃迁到高能量级轨道的现象电离:产生带电离子的物理过程迁移率:带电离子虽然不可避免地要与气体分子不断地发生碰撞,但在电场力的驱动下,仍将沿着电场方向漂移,其速度u与场强E其比例系数k=u/E。

扩散:在热运动的过程中,粒子会从浓度较大的区域运动到浓度较小的区域,从而使每种粒子的浓度分布均匀化。

逸出功: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需要一定的能量附着:当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时,可能会发生电子与中性分子相结合而形成负离子的情况。

易于产生负离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

气体放电: 将气体中流通电流的各种形式称作气体放电。

击穿与闪络:当气体间隙上的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电流突然剧增,使气体失去绝缘性能。

气体由绝缘状态突变为良导电状态的过程,称为击穿。

当击穿过程发生在气体与液体或气体与固体的交界面上时,称为沿面闪络。

正流注:电子崩先从阴极到阳极,在阳极附近形成正、负带电质点构成的等离子体,然后再从阳极贯穿阴极,整个间隙击穿。

负流注:电子崩尚未贯穿间隙即形成流注,流注再贯穿气隙。

操作过电压:电力系统存在电感和电容,在操作过程或发生事故时会引起振荡过程,造成很高的过电压。

相对电气强度:在压力和距离相同的条件下,气体的电气强度和空气的电气强度之比。

局部放电:发生在电极之间,但并未贯通的放电。

这种放电可以在导体附近发生,也可以不在导体附近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