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重点解析
自然辨证法名词解析
1. 内在随机性内在随机性是指,混沌的产生既不是因为系统中存在的随机力或受环境外噪声源的影响,也不是由于无穷多自由度的相互作用,更不是与量子力学不确定性有关,而是来自确定性系统内部的随机性。
它体现了随机性存在于确定性之中,从根本上消除了拉普拉斯决定论的可预测性的幻想。
内在随机性的特点:确定性和随机性(必然性和偶然性)。
2. 自然的祛魅神话自然观、宗教神学自然观、泛灵论自然观主张自然是有魔力的、神性的或者有生命的,是充满了精神和智慧的。
自然的祛魅极力从自然哲学体系中剔除所有带有神秘色彩的内容。
只有通过对世界进行祛魅,批判世界之精神的思想、泛灵论的以及宗教的思想,根除它们的所有影响,并将作为知识和价值中心的上帝赶下台,建构新的认识论才有可能。
3. 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类作为主体、以自然作为客体,它以现代性的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为特征。
其中,主体、客体被看作是完全不同的存在。
主体(人类)就成了一个凌驾于客体(自然)之上的,对客体进行操纵、控制、征服的神性存在。
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是大自然中唯一具有主体性的内在价值的存在物,人类在价值意义上处于自然的中心,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为满足人类利益需要服务的。
进步性在于,唤醒了人类的主体意识,摆脱了自然对人束缚、控制,实现了人自身的独立。
局限性在于,人类中心主义发展到极端,必然破坏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
4.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协调人自然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体现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原则、协调性原则,最终达到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 伪科学伪科学是一种特殊的非科学,它实为非科学,去要伪装成科学,不承认自己的非科学身份。
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一种反科学,它违背科学精神,不遵循公认的科学规范,起着破坏科学的恶劣作用,却还要自称为科学。
伪装是它的基本特征。
6. 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
自然辩证法重点归纳
自然辩证法重点归纳何谓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其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辨证研究;二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的辨证研究;三是自然科学方法论,即对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研究。
第一篇: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两门学科都是以探索自然界物质的运动规律为最终目的,其联系:自然科学是各门以具体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揭示的都是一些特殊规律,以求得具体的科学结论为目的和宗旨;自然辩证法也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它是从总体上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过程,研究各种形态物质的共性或普遍性的东西,以揭示自然界运动的一般规律,最后做出哲学结论,以丰富哲学的一般原理。
二者的关系:⑴自然辩证法必须以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为基础。
因此自然科学发展到什么程度,自然科学才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⑵自然辩证法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方法。
原始自然观:突出特征是“拟人化”,即认为自然界像人类一样具有某种生命力,存在喜怒哀乐。
这种自然观的出现是生产力水平不高,认识水平低下的必然结果。
一、奴隶时期的朴素自然观的特点:A具有明显的唯物倾向:即自然皆由物质构成。
B包含了大量的辩证思想:即自然是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而且促成其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自然界内部的矛盾,对立性。
C幼稚、朴素、臆测性:即由于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还不高,尤其是对事物构成及运动变化的细节缺乏了解,因此,他们的看法只能凭借直觉,从总体上去考察自然界。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它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的自然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古代朴素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万物由某种基本元素构成,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和古希腊的“水、火、土、气”四元素说。
这种自然观直观、朴素,但缺乏科学依据。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则将自然界视为一部机器,按照严格的机械规律运行。
它强调自然的客观性和可还原性,但忽视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整体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自然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这种自然观是对以往自然观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为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科学观科学观是关于科学的本质、特征、结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看法。
科学的本质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反映,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认识形式。
科学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可验证性、创新性等特征。
科学的结构包括知识体系、研究方法和社会建制三个方面。
科学知识体系由概念、定律、原理等组成;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假说、推理等;社会建制包括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科研管理等。
科学发展的模式有多种,如归纳主义的累进模式、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库恩的范式转换模式等。
科学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创新和革命的过程。
三、技术观技术观是对技术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以及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看法。
技术的本质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
技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它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手工技术、近代机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等阶段。
技术的发展受到社会需求、科学进步、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五大知识点总结
一.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一般地说,技术的发明是科学知识和经验知识的物化,使可供应用的理论和知识变成现实。
现代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科学的应用”然而,现代科学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技术,技术的需要往往成为科学研究的目的,而技术出发展又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
在它们之间是一种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可以预见,它们的联系还会更加密切,界限也会变得模糊起来。
但是,科学与技术毕竟是两种性质不尽相同的社会文化.二者的区别也是十分明瓦的。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把握二者的区别:(1)从目的和任务看,科学主要是认识自然,获得关于自然的知识,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讲究要有所发现,要揭示客观过程的规律性和因果性;技术则主要的是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解决实践过程中应当“做什么”和“怎样做”印问题,寻求怎样去制(making)和做(doing)的规则,讲究有所发明.以实现满足主体需要的目的。
(2)从活动过程看,人类认识利实践的循环过程为实践一实践感性一理论理性一理论感性一实践理性一实践感性。
科学乃是对复杂实践感性的理性纯化,技术乃是对理伯理论的综合感性化。
科学主要地是从实践到理论,从物质到精神,扬弃经验以跃升到玛性,其研究过程探索性强,相对不确定,选题的自由度大.活动有较明显的个体性;技术贝主要地是从理论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经验因素常常是不可缺少的或是必要的补充,其研究过程计划性强,相对较确定,选题的约束度大些,活动有较明显的协作性。
(3)从形态上看,科学主要地表现为一元件的知识,它要把纷繁复杂的现象统一于某一种本质,力求从众多的假说中筛析出某一种定论,主导性的认识走向是从复杂到纯化,从多样到单一;相对来说,技术则是从单一到多样.使提纯了的东西复杂化,它要把某一种科学认识转化为多种工艺方法,从相同的原理去做出多种类狭的设计方案,造成种类繁多的人工创造物或多样性的物质手段。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研究生)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与意义1. 概念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的理论体系。
它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探讨自然界的本质、规律、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联系,旨在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趋势。
2. 意义自然辩证法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这种联系和作用表现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等多种形式。
2. 自然界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实现的。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在自然界中,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相互促进,推动自然界不断向前发展。
3. 自然界的发展是矛盾和统一的统一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矛盾和统一的统一。
矛盾是自然界发展的根本动力,统一是自然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矛盾和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推动自然界的发展。
4. 自然界的发展是渐进和飞跃的统一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渐进和飞跃的统一。
渐进是自然界发展的基本形式,飞跃是自然界发展的质变阶段。
渐进和飞跃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共同推动自然界的发展。
三、自然辩证法的具体应用1. 自然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方法论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指导科学家从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研究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
例如,在生物学研究中,自然辩证法指导科学家从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联系去研究生物的发展规律。
2. 科学技术发展自然辩证法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它强调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是矛盾和统一的统一,要求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创新和突破。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1)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2)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3)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科技社会论;中国科技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具体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和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科技发展而改变形式;它的发展历程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思想渊源: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主要特征: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
作用: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2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缺陷:1受原始宗教和神话影响,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
2受当时自然哲学限制,不能在细节上科学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缺乏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
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都是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自然辩证法重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第一讲:自然辩证法纵横谈一、何谓“自然辩证法”2、辩证法:(1)辩证法的存在方式:通常是作出如下的分类:其一是区分为“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其二是区分为“自然辩证法”、“社会(历史)辩证法”和“认识(思维)辩证法”,其三是区分为“自发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
(4)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是在肯定矛盾的基础上关于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给唯物辩证法下了科学的定义:唯物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3、自然辩证法:主要是由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所开创的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
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就自然辩证法这个语词的原意说,它是指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就它是一门学科说,它的基本内容由三部分组成,(1)研究揭示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界的辩证法,(2)研究揭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3)研究认识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论,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
三、自然辩证法与哲学的关系:2、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然辩证法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
它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展开对自然界、科学技术及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规律的探讨。
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又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是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之间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学科。
与最高层次的哲学相比较,可把它归属为亚层次。
自然辩证法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纽带。
3、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哲学的关系:所谓“科学哲学”,即关于科学的哲学理论,是哲学对科学这一现象的研究或反思,这里所说的“科学”指的当然是自然科学。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它既关注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也探讨科学技术的方法论和社会影响。
以下将为您呈现自然辩证法的一些核心知识点。
一、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自然界并非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从微观的粒子世界到宏观的宇宙天体,一切都在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演化。
1、物质的永恒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例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等。
2、自然界的普遍联系自然界中的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广泛而复杂的联系。
比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一个物种的变化可能会引发整个生态链的连锁反应。
3、自然界的发展是进化与退化的统一进化是指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退化则是指事物从复杂到简单、从高级到低级的变化。
自然界的发展往往是进化与退化相互交织的,在某些方面进化的同时,可能在另一些方面出现退化。
二、科学技术的本质与方法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了解其本质和方法对于推动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1、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是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获取的关于自然界的客观真理。
科学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可验证性等特征。
2、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对自然进行的改造和控制。
技术具有实践性、功利性、综合性等特点。
3、科学研究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归纳、演绎、类比等。
观察是获取感性材料的基础,实验则是对自然现象的人工干预和控制,以更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归纳和演绎是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类比则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
4、技术创新的过程通常包括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三个阶段。
技术发明是创造出新的技术成果,技术创新是将技术发明应用于实际生产并产生经济效益,技术扩散则是技术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和应用。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一、自然辩证法的概述1.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哲学方法。
它强调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并且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
2. 自然辩证法的特点(1)整体性: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发展性: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发展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3)矛盾性: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 联系规律联系规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形式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 发展规律发展规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
发展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3. 矛盾规律矛盾规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 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的质和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突变性。
5. 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两次否定,达到更高阶段的肯定。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螺旋上升式的过程。
三、自然辩证法的具体应用1. 自然科学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等。
它指导科学家们从联系、发展、矛盾等角度去研究自然界,揭示自然界的规律。
2. 社会科学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在社会科学中也有重要应用,如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
它帮助人们从联系、发展、矛盾等角度去研究社会现象,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
以下是对自然辩证法具体内容的详细阐述:1. 联系规律(1)普遍联系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自然辩证法》的那些事儿。
先说说啥是自然辩证法吧。
简单来说,它就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这可不像听起来那么玄乎,其实跟咱的日常生活、跟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拿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来说吧。
咱都知道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这可不是随便变的,有它自个儿的一套规律。
春天来了,大地复苏,小草从土里探出脑袋,花儿争奇斗艳地开放。
为啥呢?因为温度升高了,雨水也多了,这条件适合植物生长啊。
到了夏天,天气炎热,阳光那叫一个强烈,好多动物都找阴凉地儿躲着,人也热得不行,天天盼着能吹点凉风。
秋天一到,树叶变黄掉落,果实成熟,这是因为气候逐渐变凉,为了保存能量,树木得“轻装上阵”。
冬天呢,寒风刺骨,好多动物都冬眠了,人也裹得严严实实的。
这四季的变化,就是自然界的规律在起作用,谁也改变不了。
再说说科学技术的发展。
以前咱出门靠两条腿走,后来有了自行车,再后来摩托车、汽车、火车、飞机,这出行方式的变化可太大了。
就说手机吧,从最早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大块头”,到现在能上网、拍照、玩游戏的智能手机,这技术进步多快啊!这背后都是科学技术在推动,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突破。
还有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
比如说,农民种地,以前就是靠天吃饭,现在懂得了用科学的方法选种、施肥、灌溉,产量大大提高。
科学家研究气候变化,为了应对全球变暖,提出各种节能减排的方案,这都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让自然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在自然界中,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生物的适应性。
比如说北极熊,它身上那厚厚的白毛和皮下的脂肪,就是为了在极寒的环境中保暖。
它的爪子宽大,便于在冰面上行走和捕食。
还有沙漠中的仙人掌,为了储存水分,它的叶子变成了刺,茎变得肥厚多汁。
这些生物为了适应环境,不断地进化和改变自己,真是太神奇了!说到这,想起我有一次去爬山的经历。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2014-4-15)1.自然辩证法包含: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技观;马克思主义科技社会论。
2.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三个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3.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错误,承认了相对静止,但夸大了绝对运动。
“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错误,仅承认绝对运动,但否认相对静止。
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优缺点优点:①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近代机械论自然观在中世纪神学自然统治长达千年之久,重新恢复了唯物主义的王位;②它首次把哲学自然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观性和猜测性;③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缺点:①机械性;②形而上学性;③不彻底性;6.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①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为什么);(质的突破,吸取了其他自然观的优点,克服了其他自然观的缺点;加进了自然的特点;贯彻到了人类历史)②为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科技方法论以及科技社会论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③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7.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包括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系统的存在(静态)和演化(动态)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8.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①自然界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②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征;③自然界的演化是由“不可逆的、开放的、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机制;④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9.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是哲学和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
研究对象: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学科体系分三部分:自然观、方法论、科技与社会。
1、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1一、结构决定功能。
对于一个自然系统来说,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根据,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
这种决定关系并不是单值的,一种结构可以有多种功能。
二、功能对结构的反作用。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不仅不是单值的,而且也不是单向的。
自然系统的功能和其结构相比,功能是相对活跃的因素,由于系统和环境总是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因而功能的变化总是不断发生的。
于此相比,结构则是显得相对稳定的因素。
在环境诸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功能变化,反过来会影响结构,要求或促使系统的结构相应的发生变化,以适应客观环境对功能的新要求。
3、什么是系统、系统的本质特征运动变化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确定功能的整体谓之系统。
本质特征:一、整体性。
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二、开放性。
系统的开放性指的是物质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动态性。
自然系统的动态性是指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实质上是按空间划分的物质系统随时间变化而铺展的性质。
四、层次性。
自然系统的层次性是指系统处于物质的一定层次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必定存在一定层次关系〔或层次大小相互包含,或处于同级、不同级的不相包含的层次)的性质。
4、演化的方向:进化、退化所谓进化是指物质系统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趋势和过程。
退化是指物质系统演化中由有序到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趋势和过程。
进化与退化都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基本形式,它们既对立又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1.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科学。
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科学概括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引发的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的概括、总结和展望。
研究对象:自然界,自然的一般本质和规律、科学技术的本质和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研究内容:自然观、科技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以及科技观与创新型国家。
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1)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
(2)人类劳动的重要性。
(3)近代科学的革命,与英国的工业革命一道,展示了在此之前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科学技术的力量,把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推向了工业社会。
(科学技术的革命性)。
(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5)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独享了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成果。
(6)科学社会主义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协调,是科学与人文、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社会。
3.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第一阶段:学术界通常把古代自然哲学的诞生到19世纪40年代初自然辩证法的萌芽。
第二阶段:自然科学与神学分庭抗礼,与哲学分道扬镳,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第三阶段:自然科学通过自身发展,又开始回到与哲学相结合的轨道上。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自然辩证法创立者,恩格斯是主要的创立者。
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去世之后,列宁发展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理论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进入20世纪,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两大理论成果,革新了人们的自然观和科学理论发展观。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自然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是用哲学范畴和科学规律表达的自然图景。
自然观由自然科学的水平所决定;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重点
自然辩证法重点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辨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在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结石科学的发展模式和技术的发展动力,进而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轮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吸收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基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探讨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的普遍规律。
包括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观、科学技术异化观、科学技术伦理观、科学技术社会运行观、科学技术文化观等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概括和总结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科学技术思想,包括科学技术的功能观、战略观、人才观、和谐观和创新观等基本内容,体现出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自主性、人本性等特征。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自然辩证法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发展和演变规律,揭示了自然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以下是《自然辩证法》的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1.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2.自然界中存在的矛盾类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3.矛盾的普遍性: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4.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体现在不同事物矛盾性质的差异,例如质量矛盾和运动矛盾;5.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和事物发展的辩证逻辑;6.矛盾的结构:包括对立面和统一面,对立面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统一面是对立面的共性;7.矛盾的斗争和发展: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发展表现为量变和质变;8.事物的辩证运动规律:包括质量互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打破旧事物、实现新事物等。
二、自然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1.矛盾的基本类型:包括对立统一矛盾、相对统一矛盾、同一性矛盾和异同性矛盾;2.矛盾的揭示方法:包括分析对立面、发现根本矛盾、区分主次矛盾和把握矛盾特殊性等;3.矛盾的解决方法:包括克服消极因素、增强积极因素、统一对立面和实现事物的平衡等。
三、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基于辩证法,研究自然规律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2.抽象和具体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抽象是具体的依据,具体是抽象的实现;3.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和总结,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和检验;4.科学和艺术的辩证关系:科学是艺术的基础,艺术是科学的升华和人类情感的表达;5.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系:个别是一般的延伸,一般是个别的概括;6.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原因是结果的根源,结果是原因的体现;8.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必然是偶然的必然性,偶然是必然的偶然性。
四、自然辩证法的应用1.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事物的内部矛盾,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指导科学实践;2.自然辩证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指导生产过程的组织和调节,提高生产效率;3.自然辩证法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揭示环境问题的本质矛盾,提出环境治理的对策方法;4.自然辩证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一、简答题1、自然辩证法含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的一般发展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基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它的研究内容有: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科学的说明。
(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反映了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汲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根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
(4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探讨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的普遍规律。
自然辩证法的四部分内容,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主要观点、特征(1基本思想:①唯物论与辨证法的统一②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③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④人与自然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2主要观点:①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②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③用辩证的思维认识世界(3特征:实践性、历史性、辩证性、批判性4、系统自然观的特征系统性、复杂性、演化性、广义性5、人工自然观的特征主体性、能动性、价值性6、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重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高考自然辩证法知识点
高考自然辩证法知识点自然辩证法是一种探索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哲学思想体系,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方法。
在高考中,自然辩证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多个学科。
本文将就高考自然辩证法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展开探讨,帮助考生有效备考。
一、量和质的转化量和质的转化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之一。
在化学中,物质的量的增加或减少会引起物质的质的变化。
举个例子,当一滴水蒸发后,其体积减少,质量减轻,形成气态的水蒸气,质量和质的属性都发生了变化。
另外一个例子是燃烧,燃烧是物质的质的变化,燃烧物质的质量减小,但生成物的质量增加。
这些转化关系在高考中常常被考察,考生需要理解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肯定、否定和否定的否定肯定、否定和否定的否定是自然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范畴,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肯定是指肯定事物存在的内容和特点,否定是指否定事物存在的内容和特点,否定的否定是指肯定否定事物的否定,从而再次肯定事物的内容和特点。
这种思维方式在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
科学家通常在试验和实践中不断肯定和否定,直至得出一个能够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的理论。
三、矛盾和统一矛盾和统一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规律。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包含着矛盾和统一的。
矛盾是相对的对立面,在相互斗争中推动事物的发展;而统一是矛盾的解决,是相对对立面的统一和融合。
在生物学中,生命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于生物体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引起了一系列的矛盾和统一。
在物理学中,力学、电磁学等学科中的众多规律和定律都是通过矛盾和统一的关系得出的。
四、因果和运动发展因果和运动发展是自然界的两个基本规律。
因果关系是指一个物体或现象的出现和发展是由于特定的原因和条件所引起的,不存在偶然性。
运动发展是指事物由一个特定状态向另一个特定状态的转变,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来实现。
在生物学中,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都是因为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在物理学中,所有物质都在不停的运动发展,比如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原子和分子的振动等等。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研究生学位课《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第一讲绪论学习重点:自然辨证法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1、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科地位: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联接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纽带。
二、1、研究对象: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辨证法的主题)生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自然界是怎样发展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怎样的?)、改造(人类是怎样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保护(人类运用什么方法认识和改造自然界?)。
自然辩证法是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对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人与自然是一种对象性关系: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自然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作为人的实践对象的那部分自然界也由于人的活动而改变了面貌。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主要表现为实践关系。
作为主体的人能动的探索和改造作为客体的自然界。
作为主体的人必然受到客体的制约;人依赖于自然。
2、内容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之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3、学科特点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反思性的特点。
三、1、自然辩证法是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它从自然向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渗透,视野广阔,富有启发性。
2、自然辩证法是培育有深厚理论基础、有战略眼光、具备文理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的必修课。
第二讲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观点。
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学习重点:1、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主要问题。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
解读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强调 了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他指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 意识的基础;而意识则是物质的 反映和表现形式。意识和物质之 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 人类对自然界认知的复杂过程
解读《自然辩证法》
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关系。他认为,人类应当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和污染不仅会破坏自然环境, 也会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人类需要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保 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之,《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对自然科学和哲学思考的重要著作,它揭示了自然界的辩 证发展规律,阐述了科学方法、科学的社会功能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等重要问题 。这部著作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人类智慧的宝贵财富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观紧张的科学 活动中大量阅读各种科学文献的 过程中写成的,虽然它像一本流 水账笔记一样,记录了恩格斯在 各个时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观察 和思考,但其中每一篇札记都像 是一篇相对独立的论文。它从自 然观、科学观、科学方法、科学 发展以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等方 面,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 发展规律
-
1 自然界的辩证性质 3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5 宇宙的无限性与有限性 7 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2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方法 4 科学的社会功能 6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解读《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18731882年撰写的一部未完成的手稿, 由论文、札记和资料构成,共10 篇。其中第1-4篇和第6-9篇已由 人民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第5 篇和第10篇则部分地保存在《恩 格斯全集》第2卷和第4卷的注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三种形态: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的内容和特征内容:(1)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2)系统中的若干要素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辩证统一。
(3)自然界是循环演化的自然界,演化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理论以科学的方式揭示了自然界的演化具有不可逆性。
(4)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特征:(1)系统性。
系统作为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凸显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等特征。
(2)复杂性。
复杂性是指系统或事物具有复杂的性质或性状。
(3)演化性。
系统自然观强调自然界在本质上是非稳定的、演化的。
(4)广义性。
系统自然观研究了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存在和演化的规律,并由此而形成了广义意义上的系统自然观。
2. 人工自然观的内容和特征内容:(1)人工自然界是系统的自然界。
(2)自然界可划分为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
(3)人工自然界是演化的自然界。
特征:(1))主体性。
人工自然观凸显了人和自然界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2)能动性。
人工自然观强调了人类作为具有自然力和生命力的“能动的自然存在物”(3)价值性。
人工自然观不仅承认天然自然界对人工自然界的价值贡献,强调人类对自然界的价值诉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容和特征。
3. 生态自然观的内容和特征内容:(1)自然界以生态系统的形式存在。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2)生态自然观体现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特征。
生态系统既然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是这个共同体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
特征:(1)生态自然观具有批判性。
它从生态的角度对于迄今人类的理念及其指导下的行为及后果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2)生态自然观具有和谐性。
强调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强调人与其它生物的生态位共性。
2、试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科学发展是内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生产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另一方面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1)生产实践触发科学技术的产生,不断向科学技术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2)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丰富的事实材料。
(3)为科学技术的研究提供物质保证(4)是检验科学认识的真理性与先进成果可靠性的最终标准。
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表现在科学实验水平的提高引发了科学内部科学理论本身的争论以及与科学实验发展的不平衡,从而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科学理论。
推动科学不断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
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3、试分析科学技术有哪些社会功能?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或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科学技术的认识功能。
凭借着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人们不仅能认识自然状态下显露的事实,也能认识超出感官功能的微生物、基本粒子、红外线等;不仅能捕捉、搜寻到现象,也能揭示出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认识当下的现有事物,也能追溯过去和预测未来。
第二,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科学技术一方面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要素中,通过物化为新的劳动资料,特别是其中的生产工具;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生产技能,通过扩大劳动对象;开辟新的产业部门来实现其生产力功能。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还渗透到生产力的非实体要素(如生产管理、决策、教育等)当中,通过加强这些要素的功能,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变革的功能。
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能够改变整个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及劳动者的生产能力,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新水平。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以至整个社会制度的变革。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革命或社会改革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物质生产力上,也体现在它的革命的精神力量上。
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一,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着整个人类物质生产的迅猛发展;第二,作为强大精神力量的科学技术,能够促进人类思想的解放,在产业革命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变革,对社会生产关系产生有力影响;第三,作为人类最终走向自由、解放的杠杆的科学技术,能够增进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总之,现代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推动力。
当前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促进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变革,科学技术是贯穿生产过程、提高生产力综合水平的关键因素,是提高生产力提高的最基本动力。
4、请结合当前有关学术腐败的一些现象,谈谈你对科研诚信的认识。
科学为社会发展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学术失信、科研越轨行为的现象会长期陆续发生。
站在经济利益的角度看问题,学术失信也有失信成本低、风险小的原因,也有失信氛围浓、失信治理机制不健全的原因。
这些方面也是导致我国现阶段科研诚信危机的直接社会原因,科研软环境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评价活动过于频繁且科研活动中利益的冲突。
2、部分科技资源并不能完全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以及公信。
3、我国大部分的科技资源并不能得到共享。
4、不够和谐的学术交流环境。
5、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机制并不完善,还有待提高。
流于形式的、不科学的管理和评审机制是科研软环境中的不和谐因素,这样的软环境不仅不会促进真正的学术进步,而且具有负面导向与“示范”作用。
学术腐败危害:1、破坏了学术氛围中应该拥有的诚信,从而也会导致利益和资源的不平等的分配,在科研研究的平日的工作中产生种种的问题。
这些不端行为浪费公众资金,损害公众利益。
不端行为对学术研究的纯洁性也是一种伤害。
“有些东西的缺乏,如对待科学严肃态度、严谨的要求、合格的方法,都会违反了科学道德规范,必然走向不科学、反科学甚至伪科学”。
2、损害国家在国际科研界的声誉,面对科学技术的全球化趋势,中国科学研究必须加强与国际学术的交流,而科学不端行为损害着我国的国际学术形象,延缓了中国学术界与国际学术界的接轨进程。
3、破坏公众对科学的信任,阻碍社会进步,科学诚信问题使学术走向了异化,其长期的和全方位的侵蚀必将对我国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带来负面影响,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消蚀、破坏作用。
4、对科研资源合理分配的破坏,科研不端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程度是很容易想到的,它能使有些科学家们陷入没有希望的科研死胡同,最后造成了科研经费与资源的大量浪费,进而影响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健康有力的发展。
科研诚信主要指科技人员在科技活动中弘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崇尚创新、开放协作为核心的科学精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恪守科学道德标准,遵循科学共同公认的行为规范。
为推动科研诚信建设,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保障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本文建议提出如下举措:(一)充分认识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正确认识科研诚信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三)建立科研诚信教育制度(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诚信教育活动(五)建立健全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制度(六)完善防范科研不端行为的监督机制(七)加强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惩戒(八)完善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与完善适当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全国性的科研诚信建设工作网络。
(九)推动科研诚信文化环境建设5、请结合你自己的专业性质,谈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负责任的科技工作者。
5、请结合你自己的专业性质,谈谈如何成为一名负责任的科技工作者本人专业是机械电子工程,想要成为一名负责人的科技工作者需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科学道德,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
具体做法如下:1)恪守行为规范,要尊重科学发现的首创权、尊重他人的研究结果,杜绝种种学术不端行为等等。
2)参与科技创新。
3)坚持学术交流,开展科技合作。
学术交流能相互启发,激发科学思维,促进有共同兴趣、共同理想的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合作。
4)把握研究方向。
强化行为后果预测能力,防止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在研究过程中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5)重视科技普及、弘扬科学精神。
开展科技普及,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让公众了解科学技,参与科学技术决策,这是作为科学知识的创造者的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的职责。
科研本身就是一件严肃以及认真的事情。
对于研究生而言,学术固然重要,道德却更不容忽视。
学术道德是治学的起码要求,是学者的学术良心,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
我们研究生应清醒地认识到:科研诚信是科学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我们应当掌握科研工作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为一名机械专业的学生,在从事科技活动时,我们应当做到以下:①在确定机械科研选题和进行机械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研究本身做出伦理评价,要对其研究行为负责,如果估计到机械产品会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那么我们应当尽快停止研究与设计活动。
②在机械设计或实验中,应当坚持科学精神,按照严格的科学方法获得实验结果,不造假,不剽窃,保证原创性,避免任何形式的虚假。
③应该按照机械行业普遍的行为规范,处理科技活动中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④应该坚持真理,勇于改正,对伪科学和反科学的不良社会现象自觉加以抵制批判。
⑤应该无私地为机械行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出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努力拼搏的精神。
6、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对社会之间的影响不仅仅是用简单的“好”、“坏”能够的回答的,这早已为我们所知,现代世界及其未来需要的不是仅停留在概念上的转向,更需要的是可操作的对策,即使只是最前线的尝试,因此,将不仅关注科学、技术内在发展机制,而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关注焦点的新的研究领域被作为现实的人类关切推上了学术舞台。
技术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有其造福人们的一面. 技术越来越多的环保技术已经运用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当人类变得理性时,技术之剑所开辟的将是一条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科学技术只要人类加以合理利用必然会惠及后代! 科学技术同样会危害我们.从两面看科学技术,比只从一面看肯定看得全面、清楚些.列宁有一个重要观点.他说, 假象也是本质的反映.既然假象也是本质的反映,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并非假象。
我倾向于是.如同任何事物无不具有两面性一样, 科学技术也有其两面性. 我们不可能期望没有任何负面效应的科学技术.只能努力减少和减轻,却难以完全根除. 而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出发考虑,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科学技术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自然也有它的利端和弊端.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即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造福人类,同时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的后果,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