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脸》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一组变脸艺术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神秘变脸艺术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过程:
a.教师出示变脸艺术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艺术吗?它有什么独特之处?”
b.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变脸》。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变脸》是九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重要课文,通过学习该课文,学生应该能够:
1.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神秘”、“尴尬”、“江湖”等,并能熟练运用。
2.理解并分析课文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3.领会作者通过对比、讽刺等手法,揭示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的特点。
4.家庭作业: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向他们介绍变脸艺术,并尝试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仿写。
5.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完成回答:
a.课文中的变脸艺术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
b.你认为变脸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怎样的价值?
c.如何将变脸艺术传承和发扬光大?
6.挑战性作业: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个以变脸艺术为主题的短剧,要求剧情紧凑、富有创意。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同学们互相评价、学习。
c.教师简要介绍变脸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讲解、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掌握生词、熟读课文,理解变脸艺术的内涵。
2.教学过程:
a.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词、难句。
b.教师讲解课文,分析变脸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c.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进行分析讲解。
4.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仿写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变脸》,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川剧变脸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重点:1. 理解《变脸》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掌握戏剧文学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1. 分析戏剧语言的特点。
2. 欣赏川剧变脸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变脸》剧本和相关的戏剧文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川剧变脸的历史和艺术特点。
2. 学生分享对川剧变脸的了解和印象。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阅读《变脸》剧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戏剧文学特点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变脸》中的戏剧语言特点,如对白、独白、旁白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四、角色扮演(25分钟)1. 学生分组选择角色,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2.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的配合。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戏剧文学的特点和川剧变脸的艺术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戏剧文学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剧本内容。
在角色扮演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川剧变脸的兴趣和热情。
但在分析戏剧语言特点时,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鼓励。
六、深入学习戏剧结构(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变脸》的戏剧结构,包括开场、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
2.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戏剧结构对于推动情节和塑造人物的重要性。
七、探讨文化内涵(2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变脸》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传统道德观念、社会风俗等。
2.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进行交流互动。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变脸》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课文。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的亲情和友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欣赏。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变脸》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预想。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圈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型。
2.教师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人物形象。
(四)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课堂讲解1.教师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
(三)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展现课文中的场景。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写作题目。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文学鉴赏技巧。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三)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文学创作,可以是诗歌、散文或小说。
2.教师点评学生的创作,指导学生提高文学素养。
1.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2.学生复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准备下一节课的测试。
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优质教案
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变脸》,主要围绕川剧艺术中的变脸技巧展开,详细内容包括:川剧变脸的历史渊源、表演技巧、艺术特色及其在当代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川剧变脸的历史背景、表演技巧和艺术价值,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川剧艺术的兴趣,培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川剧变脸的表演技巧和艺术特色。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川剧变脸的艺术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川剧变脸表演视频、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川剧变脸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
2. 自主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川剧变脸的历史背景、表演技巧和艺术特色。
3.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上台模拟川剧变脸,体验变脸技巧,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关于川剧变脸的描述,讲解相关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分析川剧变脸的艺术特色。
六、板书设计1. 《变脸》2. 内容:川剧变脸的历史背景表演技巧艺术特色传承与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川剧变脸艺术特色的认识。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变脸技巧、表演形式、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川剧变脸艺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看川剧表演,了解其他地方戏曲艺术,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学生对川剧变脸技巧的体验。
2. 例题讲解中关于川剧变脸艺术特色的分析。
变脸教案5篇
变脸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自我介绍、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self introdu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变脸教案5篇教案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一个合理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变脸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
教案目标:1.了解变脸的起源及发展历史;2.掌握变脸表演的技巧和要领;3.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节奏变化的把握;2.手法的熟练应用;3.脸谱的意义及变化。
教学难点:1.变脸表演的细节处理;2.学生对脸谱的了解与理解;3.学生对于变脸表演的情感体验与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语文教材;2.多媒体设备;3.变脸表演视频。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变脸表演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变脸表演的兴趣与好奇心。
然后,引导学生对变脸表演进行初步的观察与描述。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了解变脸的起源及发展历史,简要介绍四川变脸的技法特点,解释其名称的由来。
2.讲解变脸表演中的手法与技巧,包括使用手帕、掌心等道具,灵活运用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的手法,以及眼神配合、声音变化等表演手法。
3.解读脸谱的意义和变化,教学脸谱的基本分类及其象征意义,包括红色代表忠诚、黑色代表正直、青色代表忧郁等。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学生作为表演者,其他同学作为观众和评委。
2.表演者根据所学技巧和手法,使用脸谱及道具进行变脸表演,要求表演者掌握节奏和手势的变化,注意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角色。
3.观众和评委对每位表演者的表演进行评价,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予建议和改进的意见。
四、艺术鉴赏(15分钟)1.通过观看变脸表演视频,深入了解变脸表演的技巧和魅力,启发学生对变脸表演的理解和体验。
2.分享学生的观后感和感受,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五、小结与拓展(10分钟)1.整理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感悟,进行小结。
2.提供相关的拓展阅读和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变脸表演。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变脸表演的基本技巧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实践操作感受到了表演的魅力。
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脸谱的理解和变化的掌握还不够深入,以后可以增加更多的案例和讲解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变脸》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戏剧文学,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进行戏剧表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川剧变脸的独特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热爱戏剧、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3)欣赏戏剧文学,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
(2)理解川剧变脸的艺术特点,感受其魅力。
三、教学过程:(1)教师简要介绍川剧变脸的艺术特点。
(2)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大意。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理解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小组内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4. 欣赏与实践:(1)教师播放川剧变脸的视频,学生欣赏。
(2)学生尝试进行戏剧表演,体会戏剧乐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川剧变脸的短文。
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川剧变脸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欣赏与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了川剧变脸的艺术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使他们在戏剧表演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六、教学内容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将《变脸》与其他戏剧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如《红楼梦》、《哈姆雷特》等。
(2)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不同戏剧文学的特点及魅力。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5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5篇Lesson 14 "face changing" teaching plan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5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变脸范文(标准版)2、篇章2:变脸模板标准版3、篇章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4、篇章4: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5、篇章5: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篇章1:变脸范文(标准版)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重点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屏导入:观看川剧变脸片断(1)根据你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川剧变脸艺术(2)师媒体展示:川剧变脸艺术的特点及发展历史导语:芦花丛中,渔夫唱晚。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变脸》,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文本内容,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学习戏剧表演的基本知识,理解变脸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了解变脸艺术的背景和特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变脸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变脸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进行讲解。
3. 分析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阅读理解题目,进行讲解分析,指导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变脸艺术的独特魅力,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变脸》2. 人物关系图:展示文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3. 变脸艺术特点:列出变脸艺术的特点,如:迅速、神秘、表现力强等。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其他中国传统艺术,如京剧、昆曲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2. 变脸艺术的独特魅力及其在课文中的体现。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1. 陈士争在第一次登台表演时,紧张得手心冒汗,但仍然勇敢地完成了表演。
这表现出他勇敢面对挑战的性格特点。
2. 在陈士争拜师学艺的过程中,他虚心求教,刻苦钻研,克服了种种困难。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变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川剧中的脸谱艺术,掌握基本的脸谱形式和颜色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川剧脸谱艺术,掌握基本的脸谱形式和颜色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 运用川剧片段或图片展示,引入“变脸”这个话题,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川剧中的“变脸”是什么意思吗?它有什么特点?Step 2 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阅读课文《变脸》,并回答问题:课文讲了什么?川剧脸谱是如何变化的?2. 引导学生分析文字表达的意义:通过哪些描述,使读者了解了川剧脸谱的魔力?有哪些生动形象的描写?Step 3 学习脸谱形式和颜色的意义(10分钟)1. 展示川剧脸谱的形式和颜色,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不同的脸谱形式和颜色代表的意义。
2. 学生根据给出的脸谱形式和颜色的意义,合作讨论后进行展示,并加以解释。
Step 4 进阶拓展(15分钟)1. 分组进行小组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脸谱形式和颜色,设计一个角色扮演场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示川剧脸谱的艺术魅力。
2. 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Step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分析自己在本课中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
2. 老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川剧脸谱的特点和艺术价值,并展示一些川剧脸谱的经典形象。
四、教学资源:川剧脸谱图片、川剧脸谱介绍等多媒体资料。
五、板书设计:川剧脸谱的形式和意义- 形式:白、红、黑、蓝、黄、绿、紫等- 意义:善、恶、忠、信、奸、勇等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川剧和川剧脸谱艺术的历史和发展。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变脸》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人物塑造技巧。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分析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品味语言魅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变脸》2.教学课件或黑板3.学生作业本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学生分享对课文《变脸》的理解和联想。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人物形象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四、品味语言魅力1.教师挑选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深入分析课文主题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主题思想。
三、写作技巧探讨1.教师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2.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写作。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阅读任务。
2.教师批改作业,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课文背景:课文选自现代作家贾平凹的短篇小说集《废都》中的一篇名为《变脸》的小说。
作者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变脸的故事,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
2.学生分享对课文《变脸》的理解和联想。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王三的人,他为了生存,不得不在脸上戴上一副假面具,以适应不同的社会角色。
然而,当他遇到一个真诚善良的女孩时,他开始思考自己的真实身份和人生价值。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谁能概括一下故事的大意?课文中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三、分析人物形象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王三是一个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戴上假面具的人,他既是一个受害者,也是一个施害者。
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教案
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变脸》,主要围绕川剧艺术中的变脸技巧展开,详细内容包括:川剧变脸的历史渊源、表演技巧、艺术特色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23章《民间艺术的奇葩》的第1节《变脸的艺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川剧变脸的历史渊源、表演技巧和艺术特色。
2. 领悟变脸艺术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
3.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川剧变脸的表演技巧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变脸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川剧变脸表演视频、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川剧变脸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变脸艺术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川剧变脸的历史渊源、表演技巧和艺术特色,让学生对变脸艺术有全面的认识。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川剧变脸演员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亲身感受变脸的魅力。
4. 例题讲解:分析变脸表演中的一个经典剧目,引导学生从文化、技巧、审美等方面进行赏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川剧变脸的动作,亲身体验变脸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板书设计1. 《变脸》2. 内容:(1)川剧变脸的历史渊源(2)川剧变脸的表演技巧(3)川剧变脸的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川剧变脸的认识和感悟。
2. 答案示例:川剧变脸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独特的表演技巧和艺术特色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通过学习变脸艺术,我深刻体会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更加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川剧变脸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看川剧变脸表演,深入了解变脸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脸》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九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需提高对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挖掘。本节课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导入课文《变脸》的学习,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生词、短语和特殊句式的学习,并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2.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包括生词、短语、句式和课文结构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如变脸的技巧、川剧脸谱的象征意义等,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作练习:请学生结合《变脸》这一课文内容,以“我眼中的川剧变脸”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手法和技巧,表达自己对川剧变脸的认识和感悟。
2.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川剧变脸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探讨变脸的历史起源、艺术价值、传承现状等,形成一份研究报告。报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不少于800字。
4.学生能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变脸》这一课文作为九年级下册的一部分,既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在学情分析方面,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变脸》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变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人物形象,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所传递的正能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课文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题。
2.难点:领会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脸色变化,从而引入课题《变脸》。
2.板书课题,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边读边标注生字词,理解词义。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变脸”有哪些含义?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四、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父亲、儿子等。
2.学生通过阅读,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并进行品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题。
2.提问:课文中的“变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脸谱”的象征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讨论象征手法的运用。
三、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创作一篇短文。
2.学生当堂完成,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文所学。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变脸”的感悟。
2.搜集有关“变脸”的资料,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课题:《变脸》1.人物形象:父亲、儿子等2.主题:勇敢面对困境,用爱心化解矛盾3.象征手法:“脸谱”的象征意义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课文《变脸》,让学生理解了课文主题,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正能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变脸》,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变脸艺术的文化内涵,探讨作者通过对变脸艺术描述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变脸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文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变脸艺术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课文阅读理解,变脸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变脸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变脸艺术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变脸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
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关键句子,讲解作者如何通过对变脸艺术的描述传达思想感情。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其他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探讨变脸艺术的文化内涵。
六、板书设计1. 变脸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2. 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3. 变脸艺术的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变脸艺术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查找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变脸艺术的拓展资料,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学素养。
【】代表需要填写具体日期,此处省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变脸》,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词句解析、文本分析以及课后讨论。
具体涉及章节为第五单元第一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变脸这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内涵。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提炼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变脸文化的深入剖析。
重点: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了解变脸的艺术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变脸表演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变脸艺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变脸的基本知识。
3. 讲解:对课文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变脸艺术的文化内涵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变脸的定义与分类2. 变脸的艺术特点3. 变脸的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变脸艺术的认识。
2.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变脸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变脸艺术的历史发展、流派等,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传统文化活动,亲身感受变脸艺术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的详细要求。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应放在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上,特别是对变脸艺术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精品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脸》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变脸》,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词句解析、文本分析以及课后习题。
具体章节为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变脸艺术的魅力。
2. 掌握文本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变脸艺术的内涵,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词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变脸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课题。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阅读效果,梳理课文大意。
3. 词语解析: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让学生做好笔记。
4.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变脸艺术的魅力。
5. 例题讲解:分析课后习题,指导学生答题技巧。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学生现场完成,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变脸》2. 人物形象分析:主人公:变脸技艺:高超性格特点:正直、善良、敬业3. 重点词语、短语和句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变脸艺术的了解和认识。
分析课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结合具体事例说明。
2. 答案:变脸艺术是我国传统戏曲表演中的一种独特技艺,通过瞬间变换面具,展现不同的角色形象,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主人公是一位正直、善良、敬业的艺人。
例如,他为了传承变脸技艺,不畏艰辛,悉心教导徒弟;在面对恶势力时,他勇敢站出来维护正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提高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观看其他关于变脸艺术的表演视频,了解变脸艺术在各地的表现形式,拓宽知识视野。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范文大全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优秀范文大全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变脸》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分析小说的叙述手法和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小说《变脸》的情节梗概与主要人物关系。
分析《变脸》中的叙述手法,如悬念、转折和象征等。
探讨《变脸》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心理。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情节和人物分析,深入理解作品。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变脸》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提供小说原文和相关评论文章,供学生参考阅读。
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与《变脸》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化内涵。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活动3.1 教学安排课时:本章节计划用2课时完成教学。
教学顺序:先进行情节和人物分析,进行叙述手法探讨。
3.2 教学活动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小说《变脸》,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变脸》的情节梗概和人物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叙述手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变脸》中的悬念和转折,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变脸》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创新思维表现。
4.2 教学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作业,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促进师生互动和共同学习。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邀请戏剧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川剧变脸的艺术形式和技巧。
组织学生参观川剧表演,亲身体验变脸艺术的风采。
5.2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如川剧剧本或相关小说。
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尝试写一篇以变脸为题材的故事或短篇小说。
第六章:教学案例与分析6.1 教学案例选择《变脸》中的一个典型情节,如“水上漂”的出场或主人公狗娃的经历,进行详细分析。
语文《变脸》教案范文
语文《变脸》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变脸》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川剧变脸艺术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感受川剧变脸艺术的魅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川剧变脸艺术的特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川剧变脸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
4.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川剧变脸艺术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课堂作业请学生谈谈对川剧变脸艺术的看法,以及对自己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
5.2 课后作业布置一篇关于川剧变脸的作文,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进行创作。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课堂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情况和理解程度,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6.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7.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7.3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八章:拓展活动8.1 活动目的通过拓展活动,加深学生对川剧变脸艺术的理解和喜爱。
8.2 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参观川剧表演或者变脸艺术展览,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川剧变脸的魅力。
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教案
九年级语文《变脸》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变脸》的主题思想和深刻内涵。
2.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和语言特色。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现象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形象描写,体会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主题,感悟作者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previous学习过的课文,如《背影》、《我的叔叔于勒》等,让学生谈谈对这些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简介《变脸》的作者,让学生对作者有所了解。
2.自主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
(2)学生边阅读边勾画出生词、难句,做好笔记。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如课文中的“变脸”是什么意思?(2)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如作者对“变脸”的描写、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等。
(3)讨论课文中的语言特色,如幽默、讽刺等。
4.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难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现象。
(3)讲解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某一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精彩段落。
(2)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感悟文章。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对课文主题有了深刻的感悟。
2.课堂讨论气氛热烈,学生参与度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课后作业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如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今后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2.相关背景资料。
3.网络资源,如课文朗读、视频讲解等。
六、教学建议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脸》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2、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3、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
突。
4、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2009 春节晚会小品一等奖《不差钱》大家看过吧?谁知道它的剧作者是谁?简介魏明伦其人。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积累词语。
糍粑(c i b a )打鼾(h a n)阴霾(mài) 鹭鸶
(Iù s i)
怡然自得(yí) 睡眼惺忪(x i ng s o ng)蹑手蹑
脚(niè)
2、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这部戏曲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
3、这出剧本有哪些显著特点?
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扣人心弦; 人物形象鲜明,让人过目难忘; 戏曲语言清新质朴,通俗浅显,富有情味; 刻画人物手法高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颇为成功。
4、剧本中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为他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与狗娃身为女孩的矛盾。
5、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
狗娃是一个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的苦命的女孩。
( 勤劳能干——“比男娃子更勤快,能干粗活能挑抬,下河帮你洗铺盖。
煮饭帮你劈干柴。
” 乖巧可爱——给老人捶背、抠痒,“不贪嘴,不挑菜,学本事,听安排。
” 知恩图报——“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爷爷出现笑颜开。
把我当作人看待,亲亲热热贴胸怀。
舍不得这份情啊! 割不断这般爱! 天上雁鹅排对
排,扯烂衣裳不分开! ”)
水上漂是一个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
有义的老江湖,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的老艺人。
( 心地善良——“看,青一块,紫一块,对畜生也不能这样下死手打呀! 小苦瓜啊,你被那些黑心萝卜整得好惨啊! ”。
率豪爽“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
望你给我传宗接代。
”重男轻女——“呸,女人家,扫把星,滚她妈的三十三! ”“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格老子要宝不要草。
”。
有情有义一一“我不会卖你,可也不会留你…… 这是盘缠,这是干粮,送给你,自谋生路去吧。
”“老汉心并非铁石块,是留是丢几徘徊……”)
6、水上漂变脸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冲突吗?
水上漂对狗娃的态度,表现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
念。
但是往深处想,他们之间的冲突反映的是我国传统社会极其恶
劣的生存环境与底层人民艰难求生的矛盾。
所以说水上漂的变脸不
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冲突,而是二人之间的命运冲突。
二、品味语言
《变脸》是非常有名的川剧作品,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
手法美,美不胜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请同学们两人一组,讨论
欣赏。
指定几位同学发言。
教师总结。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枣儿》。
相关资料:
魏明伦,男,1941 年生于四川内江,现居成都。
童年
失学,九岁唱戏。
当代著名戏剧家、辞赋作家,与蜀中才子陈恩
田(大清康熙帝师陈廷敬后人)并称巴蜀双杰。
1950 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著名川剧作家,被誉为“巴蜀鬼才”,14 岁即开始发表习作,16 岁即被“反右”株连,尽经坎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脱颖而出,以“一戏一招”的创新精神先后写作《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图兰朵》《变脸》《巴山秀才》(合作)、《岁岁重阳》(合作)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戏曲文学剧本。
“连中三元”,剧坛罕见:《易胆大》与《潘金莲》破例双双荣获1981 年全国优秀剧本奖。
《巴山秀才》再获1983 年全国优秀剧本奖; 《巴山秀才》剧英译本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学报发表,后收入王季思主编的《中国当代十大悲剧集》。
80 年代末期开始写杂文,以其内涵与形式双重特殊引起文坛和社会反响,乃致出现“魏明伦是戏剧第一还是杂文第一”之说。
1987 年新华社《半月谈》公布魏明伦为中国当代九大剧作家之一;1988 年被天津《艺术家》评选为中国艺术界十大神秘人物之一;1993 年在武汉举行的中国现代戏曲研究会上,被湖北省艺术研究院等学术机构联合推选为新时期中国戏剧界四大怪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