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案例

合集下载

中国工商银行海外并购的经济绩效研究——以收购南非标准银行和阿根廷标准银行为例

中国工商银行海外并购的经济绩效研究——以收购南非标准银行和阿根廷标准银行为例
7 6
西南财经 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 博士 , 成都市 , 6 1 l 1 3 0 ;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
金 融
二、 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 对于银行 海外并 购 的动 因、 绩效、 风 险及 规避 方法 、 并 购的渐进 性特征 等进行 了广泛深入 地研究 。
以往受 限于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 的样本较少 , 国内学者对于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 的研究早 期多集 中在理 论层面 , 近年 来有学者采用实证方法对 中资银行海外并 购的绩效进行 分析。
本文 以中国工商银 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集 团 2 0 %股份和阿根廷标准银行 8 0 %股份 为例 , 研究 两次并购 的资
本市场反应及财务绩效 , 探讨 中资银行海外扩张 的战略选择和政 策建议 , 以期助力 中资大 型商业银行从 区域 强者
走 向世界金融舞 台的中央 。
收稿 日期 : 2 0 1 3—0 6—1 3 基金项 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 目“ 基于企业融资结构视角的银行 信贷 风险防范研究” ( 0 9 X J A 7 9 0 0 1 2 ) 作者简介 : 张合金 武帅峰
( 一) 国外 文 献
国外学者关 于银行业海外并购 的研究 主要集 中在以下方面 : ( 1 ) 银行业 国际化 的动 因和跨 国并 购决 策的影 响 因素 。伯 杰 ( B e r g e r ) 等指 出信息处 理 、 通信技 术 的发展 、 全 球性金融管 制 的 放 松 、 日益 频 繁 的非 金 融 企 业跨 国 贸易 和投 资 活 动 , 为银 行 国际 化 提 供 了基 础 。钱 丽 红 ( L i h o n g Q i a n ) 和安德鲁 ・ 德里奥斯 ( A n d r e w D e l i o s ) 分析发 现 日本 银行海 外扩张属 于 防御性 扩张 , 出于追 随已有 客户海外 经营 、 实现规模 经济 和范围经济的动机心 ] 。布赫 ( B u c h ) 和德 朗 ( D e L o n g ) 指 出信 息成本 、 金融监 管差异 、 经济发 展水平 等因素对银行跨 国并购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 。阿 内塔 ( A n e t a ) 和奥斯 卡( O s k a r ) 研究发现母 国与东 道 国之 间的宏 观经济因素差异 , 对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 时地理位置 的选择和组织架构 的设置有重要影响 。 ( 2 ) 并 购公告是否 给公 司股 票带来 超额收益 。洛安尼斯 ( I o a n n i s ) 和帕纳依奥提斯 ( P a n a y i o t i s ) 发现并 购公告 给 目标方股东带来显著正 向价值 , 而收购方股东价值没有提升 。阿尔伯特 ( A l b e r t o ) 和毛里奇奥 ( Ma u r i z i o ) 发现 欧洲银 行业并购 中, 并购双方合计股票市场价值对 于并 购公 告表 现 出显 著正 向收益 。森杰伊 ・巴贾 特 ( S a n j a i B h a g a t a ) 等 发现并 购公告 对主并 方带来 正 向收益 , 并且收益率与 目标方企业管理水平正相关 。 ( 3 ) 学术界对 于银行并 购是 否有助于增强银行的效率和盈利能力至今没有定论 。安德烈亚 斯 ( A n d r e a s ) 和弗 兰克 ( F r a n k ) 认 为并 购对银 行利 润和成 本效 率 的影响是 中性 的 。原 田君江 ( K i m i e H a r a d a ) 和伊藤 隆敏 ( T a k a — t o s h i I t o ) 指 出 日本银行业 的合并既没有获得 预期 的规模经 济和财务 稳健性 , 也没有 实现所追求 的 “ 大 而不键词 跨 国并购 中资大型商业银行 事件研究 银行 业国际化

工行海外并购美国东亚银行案例分析

工行海外并购美国东亚银行案例分析

工行并购美国东亚银行案例分析目录摘要1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相关情况 (1)1.1 银行海外并购 (1)1.2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现状 (2)1.3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动因、风险和机遇 (4)1.3.1 动因 (4)1.3.2 风险 (6)1.3.3 机遇 (7)2 工行海外并购目标选择 (9)2.1 并购双方概况 (9)2.1.1 工商银行 (9)2.1.2 东亚银行 (10)2.2 并购方式及对象的战略选择 (11)2.2.1 选择并购方式的原因 (11)2.2.2 区位、东道国与目标银行旳确定 (12)3 工行海外并购发展战略特点 (13)3.1 制定了清晰的国际化战略布局和路径 (14)3.2 把握中资企业“走出去”的历史机遇 (14)3.3 目标银行多选择资产优良的小型银行 (14)3.4 并购更注重谋求控股权和管理权 (14)3.5 坚持并购后的风险控制 (15)4 工行并购案例对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启示 (15)4.1 制定清晰的、与公司整体战略相一致的海外并购战略 (15)4.2 合理选择并购区域 (16)4.3 甄选恰当的并购目标 (17)4.4 并购方式的多样化组合利用 (18)4.5 推进并购后的全方位整合 (18)4.6 积极培养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核心竞争优势 (19)Abstract (20)案例使用说明 (21)工行并购美国东亚银行案例分析摘要:上世纪六十年代银行并购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兴起,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市场逐步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纷纷以参股甚至并购中资银行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银行业竞争日趋紧张。

因而“走出去”成为了中资银行增强竞争力,寻求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而中国银行海外并购起步较晚,缺乏实战经验,中资银行在海外并购的道路上走了很多弯路,海外并购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以工商银行并购美国东亚银行为例,分析了工商银行海外并购战略的成功之处,力图为中资银行制定海外并购战略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于工商银行收购泰国ACL案例分析1

关于工商银行收购泰国ACL案例分析1
Page 5
工商银行近年海外并购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Page 6
我们认为:
工行的海外发展是战略性 的,不做财务投资,倾向 于控股并且自己经营管理 被并购的金融机构 目标银行:适当的规 模、稳健的经营风格 和良好的盈利能力
相应的区域重点: 新兴市场国家
目标:形成一个覆盖国 际金融中心和中国主要 贸易往来地区的全球化 金融服务网络
Page 14
总体来看工商银行的企业全部资产获取收益的水平不断提升
此处添加内容
此处添加内容
此处添加内容
此处添加内容
此处添加内容
内容 内容 内容 内容 此处添加内容 此处添加内容 此处添加内容 此处添加内容
Page 15
工商银行2008-2010净利润与每股收益变动趋势图
0
90
条形图 1 折线图 2
Page 9
并购过程:
泰国盘谷银行同意向工行出售ACL银行 19.26%股份。
签署买卖协议:盘谷银行将其所持泰国 ACL银行19.26%股权以每股11.5泰铢(约合 2.338元)的价格售予工行。
工商银行以每股11.5泰铢的价格对泰国ACL 银行所有股东发出自愿收购要约,要约期为 25个工作日。工行发起要约收购的前提条件 是获得工行股东大会、中国和泰国两地监管 机构的相关批准和豁免。
并购成功的原因(二):政策支持
• 商业银行实现跨国经营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 新建投资和海外并购。 国际银行业的发展经验表明,海外并购是商业银行拓展海外业务的重 要途径,诸多国际化知名大银行均是通过海外并购实现规模扩张。在 这样的背景下,以往更多采用海外新建形式从事跨国经营的中资银行 开始尝试海外并购,以拓展国际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实现跨越式 发展。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开始鼓励企 业“走出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谋求企业更快、更好 的发展。为更好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早在2006年,中国银行业 监督管理委员会就明确提出“鼓励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政策指令,对 中资银行拓展海外业务给予政策支持。中资银行适时推出海外并购计 划,通过并购增强国际竞争力、分散经营风险,既响应了国家的战略 号召,也符合自身利益和银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中国银行海外收购

中国银行海外收购

2008年9月18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银行)与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洛希尔银行)在法国巴黎签署了一项长期战略投资及业务合作协议。

为加强双方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中国银行出资2.36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亿元)持有洛希尔银行20%的股份,并成为洛希尔银行的第二大股东。

中国银行是通过收购原股东所持老股,并认购洛希尔银行增发的新股从而达成这笔交易的,其中收购原股东所持的老股约占洛希尔银行股份的10%。

认购新股份和出售老股份的价格均为每股190.49欧元,认购资金由中国银行自有资金支付。

交易完成后,洛希尔家族持有该银行74.19%的股份,中国银行持有20%的股份,剩余部分由洛希尔银行管理层和员工持有。

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式严峻、次贷危机的影响蔓延之时,中国银行此次的收购行为,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和回味。

一、收购的动机分析(一)从战略角度看,此次战略投资和业务合作有利于中国银行自身相关业务的发展。

中国银行此次收购洛希尔银行主要是看重了其在私人银行这个极具增长潜力的业务上具有的独到的经验和全球优势。

私人银行业务是一种向富人和其家庭提供的私密性的银行业务,它并不限于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产品,还包括替客户进行财富管理,利用信托、保险、基金等一切金融工具维护客户资产在获益、风险和流动性之间的精准平衡,同时也包括与财富管理相关的一系列法律、财务、税务、财产继承、子女教育等专业顾问服务。

私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金字塔的塔尖,其目的是透过全球性的财务咨询及投资顾问,达到保存财富、创造财富的目标。

美林证券与欧洲最大的咨询机构法国?捷公司今年6月发表的2008年度《全球财富报告》及9月25日发布的2008年度《亚太区财富报告》显示,去年全球百万富翁增加6%,达1 010万人;报告还指出,受惠于新兴市场的发展,印度、中国及巴西的富翁增加最多,其中中国的百万富翁人数已超越法国,名列全球第五,截至2007年年底已达41.5万人,即中国内地约有41.5万人除拥有主要住宅外还拥有100万美元或以上的资产,拥有的财富总值达2.12万亿美元。

海外业务扩张之路——工行收购南非第一大银行

海外业务扩张之路——工行收购南非第一大银行

海外业务扩张之路——工行收购南非第一大银行案例描述:2007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以5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这不仅是南非迄今为止最大的外国投资项目,也是中国银行业最大的对外收购案。

作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一直在积极进行着海外扩张。

自从2006年10月实现沪港两地同步上市、并募集到总额219亿美元资金后,工商银行的触角就不断伸向亚洲各地,夺取各家银行的控股权。

此次收购,是去年12月份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印尼哈林(Halim)银行90%的股权和2007年8月工行以5.83亿美元收购澳门诚兴银行80%的股权之后,工行又一次对海外银行的股权投资。

本次交易的最终完成须经工行股东大会、标准银行股东大会表决通过,并须获得双方监管部门的批准,预计交易将在明年2月完成。

南非标准银行是非洲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截至2007年6月30日,标准银行资产总额达10879亿南非兰特(约1620亿美元),按照一级资本排名,居全球第106位和非洲首位。

该行拥有1051家分支机构,遍布非洲18个国家以及欧洲、美洲和亚洲的主要金融中心,业务覆盖零售银行、公司与投资银行以及人寿保险三大领域,分别占比45%、47%、8%,各项业务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上占有率均超过20%。

与其他国有银行相比,工商银行在战略定位、公司治理、风险控制和信息科技方面已经确立领先优势。

这次收购工商银行不仅仅是获得了投资收益,更是获得了进入非洲市场的网络,对于工商银行的国际扩张有较大的正面作为。

此外,与南非标准银行计划合资建立的全球资源基金,将在未来扩大工行营业收入的多元化有明显的推进作用,两家银行还可以在商业合作、客户资源共享、资源开发、网络银行支持等方面开展合作。

目前海外业务对公司盈利贡献比例约为3%、公司希望通过海外扩张将该比例提高到10%左右。

据悉中国工商银行正全球招聘国际管理人才以便应对未来海外市场挑战。

在金融改革的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并购案例PPT课件

并购案例PPT课件
• 2、永隆银行的优势是利用了香港的特殊区位优势。香港是 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全球最成熟、效率最高、国际化 程度最高的金融体系。永隆银行非利息净收入占营业净收入 的比重接近48%,接近国际先进银行水平。而且香港本地 的一家老牌银行,永隆银行在香港拥有广泛的分销渠道和稳 定的客户群体,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和品牌。
并购案例
永隆银行
• 根据永隆银行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表,截止 2007年12月31日,永隆银行总资产为港币 930亿元,负债总额为港币805亿元,净资产 为港币125亿元,2007年实现的净利润为港 币13亿元多。根据永隆银行的合并财务报表, 截止2008年3月31日,永隆银行总资产为港 币963亿元,负债总额为港币846亿元,净资 产为港币117亿元,每股净资产为50.3港元, 截止2008年3月31日三个月实现的净利润为 港币-82532000元。并购案例
并购案例
并购成功的原因
• 标的银行选取得当,招行虽然资产规模较大, 但网络覆盖面均比较局限,香港作为内地与海 外联系的一个窗口,招行只有1家分行。收购 在香港拥有35家分行的永隆银行,对内地大型 银行拓展香港地区及海外业务大有助益。同时, 截至2007年年中,该行总资产值899亿港元, 股东回报率高达14.8%,资本充足率近15%, 内在质量优良。
并购案例
招商银行
• 招商银行是国内最佳零售银行,竞争优势明显,招商 银行2008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7.12亿元,同比增长75.63%,实现净利润 63.19亿元,同比增轧钢157%,每股收益0.43元,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增幅达到 102.95%。
• 公司业绩增长主要由于存贷款规模的稳健增长,利差 的扩大,非利息收入增长和有效税率降低,银行卡手 续费增加,代理服务手续费和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 金增加,公司目前信用卡数量和使用效率显著提高, 由于东堤具有雄厚的客户急促,其在信用卡市场占有 率最高。与此同时,招行在国际化上和多元化经营上 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中国金融公司对外跨国并购案例

中国金融公司对外跨国并购案例

中国金融公司对外跨国并购案例那我得跟你唠唠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事儿。

吉利啊,在咱中国那也是响当当的汽车品牌。

沃尔沃呢,那可是有着浓厚北欧风格,以安全性能著称的豪华汽车品牌。

吉利就像是一个充满冲劲的年轻小伙儿,看着沃尔沃这个成熟稳重的“大叔”,动了心思。

当时吉利决定跨国并购沃尔沃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这有点像“蛇吞象”呢。

吉利虽然在中国发展得不错,但和沃尔沃相比,在品牌影响力、技术研发等方面还是有差距的。

不过吉利有自己的小算盘。

它觉得要是能把沃尔沃拿下,那可就像是开了外挂一样。

吉利在并购之后,那可是诚意满满。

它没有对沃尔沃进行大换血,而是让沃尔沃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就像让一个有才华的人继续自由发挥。

沃尔沃该咋研发还咋研发,该咋管理还咋管理。

这一并购的好处可多了去了。

吉利从沃尔沃那儿学到了不少高端汽车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

比如说在汽车安全技术上,吉利就像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而且沃尔沃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给吉利带来了不少光环,让吉利在走向国际市场的时候,更加有底气。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联想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联想那时候在中国电脑市场已经有一定的地位了,但想在国际上大展拳脚,还得找个得力的帮手。

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就像是一个宝藏,有着全球的销售网络、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和高端的品牌形象。

联想把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并购过来之后,就像是把自己的触角伸到了世界各地。

不过这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就像两个人刚结婚,得有个磨合期。

联想要把自己的企业文化和IBM的企业文化融合起来,还得处理各种供应链啊、销售渠道啊之类的问题。

但好在联想慢慢适应了,现在联想的电脑在全球那也是相当有竞争力的。

这就好比两个人磨合好了,一起出去闯荡江湖,互相扶持,变得越来越强大。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案例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案例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案例一、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以55亿美元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往来增长迅速,非洲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2006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550亿美元。

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发展给银行提供了商业机会,2007年工商银行以55亿美元购入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份,成为标准银行最大的股东。

此项并购是工商银行最大的一笔对外直接投资。

2007年,工商银行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有1.7万个网点,但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只有98家。

工商银行的高层曾多次公开表达通过并购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化扩张的兴趣。

他们的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二是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其业务网络,加快进入全球新兴市场,着力将工行打造成为一流的国际现代金融机构。

2007年,南非标准银行在全球1000家上榜银行中排名第106(非洲共有18家银行上榜)。

穆迪对其长期信用评级是Baa1。

标准银行是南非乃至非洲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

并购前,标准银行最大的股东是有政府背景的Public Investment Corporation,持有约13.9%股权;第二、第三大股东别为南非最大保险集团Old Mutual Group及Tutuwa Group,各有8.2%及7.6%股权,其他股东持股量不足5%。

根据并购协议,工行支付了约366.7亿南非兰特(约54.6美元)的对价,收购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

收购成功后,工商银行将派驻两名非执行董事进入标准银,其中一名担任副董事长职务。

双方还将成立一家资产管理司,募集设立最少10亿美金的全球资源基金,旨在投资金属、油和天然气等自然矿产资源。

2008年,工商银行从标准银行获得了12.13亿兰特现金分红和价值5.89亿兰特的股票股息。

据测算,工商银行从投资标准银行所获得的投资年回报率约为7.7%,高于国外债券投资。

荷兰银行收购案案例分析

荷兰银行收购案案例分析

荷兰银行收购案案例分析历时6个多月,巴克莱银行与苏格兰皇家银行牵头的财团对荷兰银行的竞购终于尘埃落定。

苏格兰皇家银行牵头的财团凭借高额的价格(包括较大的现金比例)赢得了荷兰银行股东的青睐,在巴克莱银行退出竞购之后成功的收购了荷兰银行,涉及金额高达711亿欧元,刷新了全球银行业最大并购案的历史,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也以战略入股巴克莱银行拟为其提供收购资金的形式参与了这场并购,对我国银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案例背景1、宏观经济环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爆发了规模空前的银行业兼并收购浪潮。

这场银行业并购浪潮显示强强联合战略、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之间的交叉并购及“市场外”合并等趋势。

特别是随着欧元的流通,银行经营者开始以欧元区范围的概念来重新考虑企业定位和前途。

荷兰银行收购案便是这场并购浪潮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2007年2月浮出水面的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对这场荷兰银行的并购案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全球金融机构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的冲击。

从遭受冲击和损失的程度看,欧洲的金融机构远大于美国的金融机构。

这场危机对巴克莱银行股价所造成的冲击是造成其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2、参与方背景荷兰银行(ABN AMRO Bank)是一家享誉世界的国际性金融集团,在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4500个分支机构,自1903年首次进入中国设立分行,进入中国已经整一百年,现今已发展成为在华最重要的外资金融机构之一。

苏格兰皇家银行财团,是由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RBS)、西班牙国家银行(Banco Santander Central Hispano)和富通银行(Fortis Bank)三家银行共同组成。

其中为首的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是欧洲第二、全球第六的银行集团,业务遍及英国和世界各地,在零售、保险、财务管理等方面颇具业务特色。

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是英国四大私营银行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总行设在伦敦。

“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文件汇编

“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文件汇编

“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文件汇编目录一、金融危机下中资银行跨国并购分析以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为例二、我国商业银行并购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为例三、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经济后果研究以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为例四、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经济后果研究——以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为例金融危机下中资银行跨国并购分析以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为例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案例不断涌现。

其中,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的案例具有典型性。

本文将以此为例,对金融危机下中资银行跨国并购进行深入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许多欧美金融机构陷入困境。

在此背景下,中资银行开始积极寻求海外优质资产,以增强自身实力和扩大市场份额。

2009年,招商银行以193亿港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香港的永隆银行,成为金融危机后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典型案例。

业务互补性:招商银行与永隆银行的业务具有互补性。

招商银行的优势在于高端零售业务,而永隆银行则以SME(中小企业)银行业务为主。

通过并购,两家银行的业务得以相互补充,形成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

协同效应:并购后的协同效应是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的重要考量因素。

通过整合资源,两家银行可以实现规模效应、成本节约、风险分散等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力。

国际化战略:通过跨国并购,招商银行能够迅速进入香港市场并提升国际化程度。

这有助于提升其品牌影响力,拓展海外业务,并为未来的全球化发展奠定基础。

业务差异:虽然招商银行与永隆银行的业务具有互补性,但在整合过程中,双方的业务差异可能成为协同效应发挥的障碍。

例如,两家银行的客户群体、产品体系、服务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充分沟通和协调。

文化差异:招商银行与永隆银行的企业文化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管理理念、决策方式、员工激励机制等方面,两家银行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如何在并购后实现企业文化的融合,是影响协同效应发挥的重要因素。

市场竞争:香港的银行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汇丰银行、中银香港、恒生银行等前三大银行主导整个市场的情况严重挤压了像招商银行这样中型银行的盈利空间。

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案例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

通过跨国并购,银行能够拓展业务范围、提高市场份额,实现国际化战略。

本文以商业银行跨国并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探讨并购的动因、交易流程及对银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

本案例选取了近年来发生的一起典型的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案例——中国银行收购巴西Banco Panamericano。

2019年,中国银行以8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巴西Banco Panamericano 55%的股份,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

并购方式为现金收购,融资方式为内部资金和外部银团贷款。

在人员架构方面,中国银行保留了Banco Panamericano 的原管理团队,并委派部分中方人员加入,以加强双方的文化交流和业务合作。

本并购案的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中国银行希望通过并购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化水平,以应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巴西作为金砖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经济体量和丰富的金融资源,中国银行通过并购能够获取更多的业务机会和客户资源;中国银行希望借鉴和吸收巴西金融业的经验和做法,以提升自身的战略转型和业务创新。

方案提出:中国银行在深入研究巴西金融市场后,决定提出收购Banco Panamericano的方案。

讨论与确定:中国银行与Banco Panamericano进行了多轮谈判,最终达成了收购协议。

融资安排:中国银行通过内部资金和外部银团贷款的方式筹措了足够的资金,以确保收购的顺利进行。

交易实施:在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后,中国银行完成了对Banco Panamericano的收购。

整合与优化:中国银行在收购后对Banco Panamericano进行了整合和优化,以实现协同效应和业务提升。

通过对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跨国并购是商业银行提高国际化水平和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途径;并购的动因主要包括财务、战略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不同银行的并购动因可能存在差异;并购交易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和流程,涉及的风险因素较多,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整合优化。

近三年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近三年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近三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分析——风险控制解析摘要: 随着后经济危机在全球的不断蔓延,各国的经济遭受着不同的影响。

中国在此次危机中实现“走出去”战略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近三年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海外并购的一些案例的分析,提出了一些风险防范的意见,以供借鉴。

关键词:海外并购失败案例并购风险2008年上半年,以美国一些大的投资银行的倒闭为标志的次贷危机的到来,使得美国的股市动荡,楼市走低,大批的投资银行、保险等公司倒闭,随即波及到全球,冰岛破产、希腊债务危机等,西方国家陷入了经济停滞甚至是负增长时期。

如果说,2008年全球经济的主旋律是非理性恐慌,那么,2009年中国企业家们普遍暴露的则是一种非理性狂躁——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让过去穷疯了、苦惯了的中国企业家们看到了机会,许多过去根本无法企及的世界知名企业、世界知名品牌,由于资金链紧张不得不纷纷放下身段,被迫以低姿态应对。

在这样的诱惑面前,要让“年轻”的中国企业家们彻底抑制住“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冲动,似乎有些不现实。

但是,走出去的路并不平坦。

TCL 收购汤普逊溃败而归、深圳平安收购富通集团损失惨重等血淋淋的惨痛教训摆在眼前,让我们看到海外并购本身的复杂性与高风险性。

如何避免让中国企业家们的血性成为血淋淋的教训,值得所有人好好思索。

毕竟,海外并购并不等同于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更像一桩实实在在的婚姻——它并不排斥浪漫与冲动,但更需要理性与谨慎来做坚强的后盾。

中国随着对外开放的战略的实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往的加深,也或多或少的在其中受到了一些影响。

中国在近三年中在海外投资和并购的过程中有失败也有成功: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案例2007年,华为和美国贝恩资本试图以22亿美元联手收购3Com公司,但因美方担忧国家安全而流产。

2009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

2010年,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

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

并购永隆银行案例分析

并购永隆银行案例分析

并购永隆银行为什么招行能赢编者提示:海外并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取得收益和弥补金融机构自身的劣势,要考虑并购目标与行为是否与自身的发展战略相契合。

一般情况下,应实现境内外机构一体化经营,取得良好的协同效应。

今年4月,招行集团第一家海外财富管理中心——永隆银行私人财富管理中心在香港开幕。

“招行的境内客户可借永隆银行平台参与全球金融市场及产品的投资,这也是招行收购永隆银行3年来积极深入整合的又一里程碑。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说。

总行大厦位于香港干诺道中的永隆银行,2009年成为中资银行招商银行的全资子银行,至今已3年有余。

引领招行13年的行长马蔚华引以为傲的是,他执掌的招商银行走出了一条中国银行(2.71,-0.03,-1.09%)自己的发展道路。

他曾拒绝花旗银行联合招商银行在中国开拓信用卡业务的邀请,让后者的董事长桑迪·韦尔无比遗憾地挥别中国庞大的金融消费群体。

他还多次拒绝同其他外资机构联合做私人银行业务的请求,使得多家经验丰富的外资机构最终没有机会参与到中国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中来。

马蔚华一直对中国人做自己的银行坚信不疑。

“我们经过再三权衡,决定自己做。

”他说。

在他心中,中资银行有能力自己做的事情,还是要自己努力抓住机会。

比如,中资银行自己就可以在内地大规模开发信用卡市场,此外,中资银行自己也可以做好私人银行业务,需要利用政策(我国金融政策对外资银行的投资产品上还未完全解禁,致使外资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离岸服务和外汇投资上)便利抓紧开拓自己的盈利潜质。

如今,招商银行俨然已经成为信用卡的代名词,谁的口袋里没有一张招行的卡?招商银行也俨然成为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王者”,仅2012年上半年的私人银行业务就盈利7.2亿元(税前利润)。

然而,对于位于香港的永隆,招商银行却一改拒绝合作的风格,给予特别垂青。

拒绝不是简单的说“不”,而是需要说出什么是“是”。

马蔚华曾对媒体表示,从2002年招商银行香港分行开业后,董事会和管理层就一直在思考国际化发展的问题。

中国工商银行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改革开放旳政策,在开放中国国内市场旳同步也向中资企业 指出了海外发展旳道路
• 支持配合中国企业境外投资
改革开放后,响应我国“走出去”战略,诸多中国企业投身 到了国际竞争当中去,主动进行海外投资。
• 支持配合中国企业境外投资
商业银行改革完毕,成功上市后效益不断提升,资本充分率、 不良贷款率等主要指标日益改善。
(5) 推动并购后旳全方位整合
跨国并购企业要足够注重并购后旳整合工作,涉及业务 整合、组织架构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企业文化整合和企 业战略整合等,银行业还要注重IT系统旳整合。首先要认识 到文化整合旳主要性。中资银行海外并购面临着企业文化 旳差别和冲突,还有国家文化、银行业文化、监管文化和宗 教文化等差别。实施文化整合要使并购双方建立相互信任、 相互尊重旳关系,抱着尊重和沟通旳态度,寻找不同企业文 化之间旳交汇点,经过多种手段,形成新旳更具有包容性旳 企业文化。第二是管理架构整合。第三是业务资源整合。 第四是人力资源整合。最终,中资银行要秉持求同存异旳 方针,力求目旳银行与本行旳发展战略趋于一致,若只是在 某些方面存在非原则性旳差别,原则上应该包容。
• 制定了清楚旳国际化战略布局和途径
壮大亚洲、巩固欧洲、突破美洲
• 把握中资企业“走出去”旳历史机遇
服务“走出去”企业为己任,在区位选择上注重和中国有紧密贸易往 来旳地域,为大量走出去旳中国企业提供了跨境金融服务。
• 目旳银行多选择资产优良旳小型银行
付出相对较少旳对价就能取得该银行旳经营控制权;这些银行业务 发展潜力巨大,依托母企业旳品牌影响,在本地投资发展旳中资企业和本 地旳优质企业成为工行旳客户,提升业务发展旳速度。
(3) 甄选恰当旳并购目旳
银行进行跨国并购旳一种主要动因就是获取目旳银行 某方面旳比较优势来支撑本身旳成长或是突破被并购国旳限 制或障碍,例如目旳银行所拥有旳产品业务、境外分支机构、 客户资源等,也就是说该并购应该体现出一定旳战略意义,要 根据本身旳发展战略考虑并购对象是否对本行旳发展战略形 成优势互补。一般情况下,并购互补型较强旳银行能够取得良 好旳协同效应,增进中资银行本土业务和海外业务旳同步发展。 同步,中资银行能够优先选择自己了解旳银行进行并购。在规 模方面,应该考虑“先小后大”旳原则,小型银行价值判断比 较简朴,比较轻易取得目旳行旳经营管理权,并购成功旳机率 较大,工商银行海外并购旳目旳银行大多选择资产优良旳小型 银行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经济后果研究——以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为例

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经济后果研究——以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为例

[收稿日期]2009年9月18日[基金项目]本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编号:7087211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8BJY116),博士启动基金项目资助(编号:083048)。

[作者简介]胡挺,男,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中山大学金融投资中心特邀研究员,博士(广州,510520);刘娥平,女,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金融投资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510275),E-mail :***************.cn 。

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经济后果研究———以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为例胡挺刘娥平[摘要]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趋向于选择通过海外并购来增强自身的综合化与国际化经营能力。

本文以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为例,从资本市场和财务指标两个角度检验并购的经济后果。

研究发现,从招商银行发布并购公告的市场反应来看,其累积超额收益率跑输市场,原因是投资者认为收购价过高;从财务指标变动趋势发现,招商银行盈利能力稳健,竞争力逐年增强,风险水平下降,长期来看将产生协同效应。

最后,作者总结三点启示:采取由近及远的并购战略;适时稳健地开展并购在内的资本运作;政府要在市场规则下维护公众利益、规范监督行为。

[关键词]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招商银行;永隆银行[文章编号]1009-9190(2009)12-0037-06[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志码]A金融行业逐步成为全球并购市场的热点行业,银行跨国并购成为影响国际银行业格局的重要因素(Ceruttiet al.,2007)。

2008年次贷危机和金融海啸的大环境为并购提供了更好的机遇。

我国商业银行在境外市场的并购主要发生了20起。

本文以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为例,梳理出有利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经验,试图找到一条适合中国银行业的“走出去”战略路线。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介绍招商银行并购香港永隆银行概况,第二部分通过事件分析和财务证据考察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的经济后果,第三部分为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案例启示。

201x年中国公司海外并购主要案例

201x年中国公司海外并购主要案例

耐世特为美国通用汽车全资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全球化集团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沙基诺(Saginaw, Michigan),是在汽车转向领域具有100多年研究和生产经验的系统集成专家,在全世界3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制造厂、客户服务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

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是转向系统及相关先进技术的全球供应商。

该公司为60多家汽车制造商设计、制造、销售电动助力转向器、液压助力转向器、转向管柱和传动轴产品,是全球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该公司现有6000多名员工,拥有60多家客户,有22个生产基地、六个工程中心和14个客户服务中心,主要面向北美和南美、欧洲和亚洲。

耐世特近几年深陷窘境,让投资者和整车客户深感不满,他们更愿意让耐世特从通用汽车中独立出来。

Mid-States Bolt & Screw公司是耐世特的客户之一,其老板萨默斯(Scott Somers)也持有同样的看法。

他说:“我敢肯定有很多人不满耐世特被中国企业收购,但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件好事。

据了解,耐世特的客户包括大众、菲亚特、福特、丰田、克莱斯勒、PSA以及在印度、中国和南美的汽车制造商。

耐世特在中国地区拥有三家独资及合资工厂,在北京和苏州设有研发中心,公司亚太区总部位于上海。

2011年4月8日中国航空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8日在京举行“中航工业汽车、北京亦庄国际联合收购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暨中国区总部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字仪式。

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雷梅纳尔说,耐世特公司是具有100多年历史的跨国公司,收购前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在世界7个国家拥有20家工厂、3个研发中心、2个试车场以及11个技术和客户服务中心。

公司拥有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大众、标致雪铁龙、菲亚特、宝马等70多家全球高端客户。

通过这次收购,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成为完全独立于整车企业的供应商,不仅确保了原有市场的优势地位,而且拓展了新的市场空间和客户群体。

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并购之路

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并购之路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并购之路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产生于计划经济的专业银行,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实现了市场化和商业化,并向着规范化的的国际标准靠拢,银行业的综合实力及竞争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在此情况下,拓展海外市场和制订国际化战略,也成为一些商业银行的共同目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际化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跨国海外并购则是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战略下的必然选择。

本文列举了我国商业银行参股、并购外资银行的一些案例,以此对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方式、特点及风险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海外并购;发展战略;亚洲市场;新兴市场;欧美市场一、引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银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专业银行在业务及体制上垄断、僵化等弊端逐渐显现,从而迫使我国摸索着走上一条金融改革之路。

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先后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实现了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职能分离,促使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四家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

经过多年改革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正向着规范化的的国际标准靠拢,银行业的综合实力及竞争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在此情况下,拓展海外市场和制订国际化战略,也正成为一些中国商业银行的共同目标。

放眼世界,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九十年代以来,新一轮并购浪潮在国际银行业兴起,机构大型化、全能化和全球化特点突出,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金融全球化、银行跨国并购成了一种趋势,这种趋势也同样对目前我国处于转轨过程之中的旧有金融组织体制造成冲击,从而迫使我国商业银行不再局限于传统机构国际化模式,并进一步加强中国银行业在规模效率上的改进。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对于从总体上提升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竞争能力有着特殊的意义。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并购发展战略,分析后可以发现个中的规律。

我国商业银行在跨国并购的市场选择和进入方式上都表现出其特别之处,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并购在宏观上一直配合着国内企业实行走出国门的发展战略,以体现国际化银行的战略措施;其次,通过海外并购,推动我国商业银行成为业务综合化的全能银行,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收入与风险方面保持平衡。

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经济后果研究以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为例

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经济后果研究以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为例

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经济后果研究以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经济后果,并以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为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这一案例,我们期望能够揭示海外并购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风险承担、市场影响力以及国际化进程等方面的影响,进而为中国商业银行未来海外扩张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发现虽然海外并购能够带来规模经济、协同效应和国际化经营等多种优势,但也存在风险高、整合难度大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为例,运用财务数据、市场数据和案例分析方法,从多个角度探讨海外并购的经济后果。

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动机、过程和结果,以及海外并购对银行自身和整个银行业的影响。

同时,本文还将为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银行管理层提供决策参考,以促进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背景与动因中国商业银行的海外并购活动在近年来日益频繁,这一趋势的出现有其深刻的背景和动因。

国际化战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商业银行希望通过跨境并购进一步扩大其业务范围,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通过收购具有国际业务经验和网络的金融机构,中国商业银行能够快速进入新的市场,拓展客户基础,并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资源互补:中国商业银行通过并购可以获取新的客户基础、业务范围和网络资源,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优化资源配置。

例如,招商银行并购香港永隆银行,看中的是永隆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资产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技术,这些都有助于提升招商银行的整体竞争力。

提高品牌影响力:通过并购具有良好口碑和品牌影响力的海外金融机构,中国商业银行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其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例如,招商银行通过收购永隆银行,得以快速提升其品牌在香港和国际市场的知名度。

关于工商银行收购泰国ACL案例分析1模板

关于工商银行收购泰国ACL案例分析1模板

客户资源,由此可分享快速增
拓展在湄公河区域乃至东南亚地
长的泰国经济和中泰两国贸易
区的业务和机构网络奠定了良好
往来带来的大量
的基础
ACL银行
潜在业务机会 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
工行并购
推动国际化水平的进一
工银泰国
要举措
步提升
Page 12
我们认为:
中国—东盟金融合作 初见成效
工行积极跟随客户 “走出去”
并购的效果
• 并购产生的经济后果。 • 其一,利用资本市场数据实证检验工行并购泰国acl银行对
工行股价产生的影响,收购后较之前30个交易日的平均股 价溢价15%,标准银行的股价上涨37%; • 其二,通过对比并购交易前后财务数据变化来分析并购交 易的影响。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判断此次并购是 相对成功的。工行通过并购获得了经济利益,改进了经营 绩效,达到了战略目的。相比于同时期国内其他银行主导 的海外并购案来说,工行的经验值得借鉴。
机构的相关批准和豁免。
Page 9
并购过程:
自愿要约收购要约期满,共获得ACL银 行97.24%的股份(1,546,286,553股普通
股和282,048股优先股)。
工商银行与ACL银行售股股东完成股份与 资金交割,此次自愿要约收购取得圆满成
功,ACL将实施退市程序。
中国工商银行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庆典, 宣布将其在泰国成功并购的ACL银行正式 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泰国)股份有限公司,
• 此外,双方除了共同拓展中国和泰国工作平台外,还将共 同建设新兴市场工作平台。工行及标准银行就共同成立一 个全球资源基金达成共识 。
并购成功的原因(二):政策支持
• 商业银行实现跨国经营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 新建投资和海外并购。 国际银行业的发展经验表明,海外并购是商业银行拓展海外业务的重 要途径,诸多国际化知名大银行均是通过海外并购实现规模扩张。在 这样的背景下,以往更多采用海外新建形式从事跨国经营的中资银行 开始尝试海外并购,以拓展国际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实现跨越式 发展。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开始鼓励企 业“走出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谋求企业更快、更好 的发展。为更好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早在2006年,中国银行业 监督管理委员会就明确提出“鼓励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政策指令,对 中资银行拓展海外业务给予政策支持。中资银行适时推出海外并购计 划,通过并购增强国际竞争力、分散经营风险,既响应了国家的战略 号召,也符合自身利益和银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幵购案例
一、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
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以55亿美元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往来增长迅速,非洲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2006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550亿美元。

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发展给银行提供了商业机会,2007年工商银行以55亿美元购入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仹,成为标准银行最大的股东。

此项幵购是工商银行最大的一笔对外直接投资。

2007年,工商银行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有1.7万个网点,但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只有98家。

工商银行的高层曾多次公开表达通过幵购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迚行国际化扩张的关趣。

他们的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二是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为了迚一步扩大其业务网络,加快迚入全球新关市场,着力将工行打造成为一流的国际现代金融机构。

2007年,南非标准银行在全球1000家上榜银行中排名第106(非洲共有18家银行上榜)。

穆迪对其长期信用评级是Baa1。

标准银行是南非乃至非洲觃模最大的商业银行。

幵购前,标准银行最大的股东是有政府背景的Public Investment Corporation,持有约13.9%股权;第二、第三大股东别为南非
最大保险集团Old Mutual Group及Tutuwa Group,各有8.2%及7.6%股权,其他股东持股量不足5%。

根据幵购协议,工行支付了约366.7亿南非兰特(约54.6美元)的对价,收购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

收购成功后,工商银行将派驻两名非执行董事迚入标准银,其中一名担仸副董事长职务。

双方还将成立一家资产管理司,募集设立最少10亿美金的全球资源基金,旨在投资金属、油和天然气等自然矿产资源。

2008年,工商银行从标准银行获得了12.13亿兰特现金分红和价值5.89亿兰特的股票股息。

据测算,工商银行从投资标准银行所获得的投资年回报率约为7.7%,高于国外债券投资。

通过这项交易,工商银行将获得新的渠道和本土经验,为中国追逐非洲的原材料资源提供了便利。

截至2009年3月底,工行与南非标准银行共开展合作项目65个,其中已完成项目9个,包括联合牵头中海油服收购Awilco公司项目融资、承贷Premium集团和联一国际出口商品融资等。

近日,由工行和南非标准银行组成的联合体又收到単茨瓦纳政府的正式委仸书,作为银团贷款的独家牵头行安排単茨瓦纳莫鲁卙勒B燃煤电站项目的8.25亿美元出口买方信贷和1.4亿美元搭桥贷款。

据了解,此项目是至今非洲最大的电力项目,它将对工行在国际电力市场和非洲地区的声誉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点评:
1. 中国公司在欧美迚行扩张是件政治敏感事件,这促使中国企业将眼光投向南非等其他国家,幵倾向于购入少数股权而不是完全收购。

2. 很多基于少数股权投资的战略合作兲系都因控股等方面的原因以失败告终。

工行20%的股权幵不足以控股。

要在如此不同的两个金融机构之间建立强大的合作文化,将给双方带来巨大挑战。

二、招商银行全面收购香港永隆银行
2008年,招商银行共斥资363亿港元完成收购香港永隆银行。

2002年,招行在香港成立分行之后,香港一直被其视为拓展国际化业务的“桥头堡”。

截至2007年底,香港分行资产总额已经达到港币187亿元。

招行希望继续发挥其零售银行业务的优势,为往来于香港和内地的个人客户提供“两地一卡通”产品。

该卡兼有香港借记卡和内地借记卡的优点,用户可享受两地招行网点之间网上汇款实时到账服务。

但是长期以来,在港网点不足一直是招行在港迚一步发展业务的‘瓶颈’,因此收购一家香港本地银行,对其拓展在港零售业务很有必要。

永隆银行成立于1933年,是最悠久的香港本地银行之一在香港拥有35家分支机构。

截至2008年被收购前,香港永
隆银行位列香港第四大本地独立银行。

2007年,永隆银行净利润虽较2006年滑坡,但其多项中间业务的发展,让招商银行颇感关趣。

年报显示,永隆银行理财中心业务收益大幅增长101.3%;信用卡发卡总数和放款量分别增长10.4%、27.7%;证券业务税前盈利上升逾1倍;代理人寿保险净佣金增长15.8%。

此外,香港银行的混业经营资源,对内地银行很有吸引力。

永隆银行旗下的附属公司涉及信托、保险、证券、期货等多个行业。

2008年10月27日,招商银行共收购永隆银行2.27亿股股仹,约占永隆银行全部已发行股仹的97.82%,对于剩余2.18%永隆银行股仹,将依照香港《公司条例》和《收购守则》觃定迚行强制性收购。

最终招商银行共斥资363亿港元完成收购永隆。

收购完成后,招商银行的高管团队全面迚驻永隆银行。

从改组董事会和仸命新总裁可以看出,招行对于永隆的控制权正在逐步显现,市场上之前对招行管理不够、协同效应不足的担心有所减轻。

2012 年永隆集团财富管理业务实现收益港币4,898 万元,较2011 年增长29.28%。

永隆银行于2012 年正式推出“永隆私人财富管理服务”,幵成立永隆银行私人财富管理中心,2012 年推出了投资移民专属“资产配置参考组合”、首次私人配售债券服务、网上首次公开发行基金认购服务、
实金买卖服务、债券及基金抵押贷款服务等。

2012 年末,永隆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卡总数逾25 万张,应收账款为港币4.09 亿元, 较2011年下跌2.72%。

在大力推动商户收单业务下,加上香港消费市场持续增长,商户收单款项较2011 年增长13.77%,达港币41.11 亿元。

评价
招商银行收购永隆和以往不同,这是在次贷危机的时候,以高价收购的有争议的金融机构。

虽然收购价格较高,短期无法体现收益,但是招行通过收购在短时间内在香港获得一个综合化经营平台,拓展了国际业务空间,经过5年的整合,永隆银行的投资回报已经逐渐显现。

三、民生银行收购美国联合银行以失败告终
2008年,民生收购美元联合银行,最终,联合银行在次贷危机中倒闭。

在民生银行于2007年2月宣布的未来五年觃划中,国际化、多元化、金融控股是主要方向。

民生银行在两三年前就与投行及财务顾问做过讨论,谋求迚入美国市场。

2008年,在美林银行的推动下,民生银行展开了对美国联合银行的收购行动。

在正式公开的对联行的收购方案中:民生银行将分三步收购联合控股,幵最终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第一步,以约0.97亿-1.4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37亿
-11.02亿元)的现金,认购联合控股近期拟增发的新股约535万股(占联合控股增发后总股本的 4.9%);第二步,在2008年3月31日(双方协商后可推迟至2008年12月31日)之前,以1.15亿-1.7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74亿-13.07亿元)的追加投资,令民生银行在联合控股增持股仹至9.9%;第三步,民生银行有权通过购买联合控股发行新股,或联合控股指定的某些售股股东出售老股的方式,迚一步增持联合控股股仹至20%。

民生银行承诺,其所持联行股仹将锁定三年,全部总投资不超过25亿元人民币。

来自淡马锡的董事苏庆赞对此次收购表示了不同意见。

他认为联行的主要业务是集中于商业房地产贷款,贸易融资业务的比重相对较低,从整体上和民生战略发展方向不尽一致,其锁定期的觃定也不尽合理。

联合银行的董事长胡少杰给民生的解释是,联行99%的房贷都给了华人,与美国本地人不同,华人买房首付款很高,一般会达到25%-30%,而且,华人的还款能力很强。

民生银行的董事会通过了该收购方案。

但第一笔资金投入之后不久,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联合银行的股价也大幅下挫。

对联行的贷款组合,外界的估算是,与房地产相兲的贷款占比达到77.16%,建筑贷款大概占总贷款额的20%左右。

某国际投行界资深人士认为,联合银行是个问题很大的银
行。

其20%的贷款是加州的建筑贷款,而加州的建筑市场已经崩溃。

美国很多对冲基金都在做空它的股票。

此后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的催促下,联合银行公布了一仹独立调查报告报告称,联合银行正面临呆帐与房贷亏损问题,对贷款的损失拨备也不充足,这都是因为银行内部监管不足,高管涉嫌蓄意做出不当行为。

联合银行在2008年年报及2009年一季度财务报告中隐瞒了数以百万美元计的贷款坏帐和呆帐损失。

联合银行最终倒闭。

民生银行公告称,2008年3月和12月,该行对联合银行的两次投资,累计折合约8.87亿元人民币;截至9月30日,已按会计准则确认投资损失和减值损失合计8.24亿元人民币。

至此,民生收购美国联合银行彻底以失败告终。

失败经验总结:
1. 未能获取联合银行全面、准确、客观的经营数据。

联合银行存在欺诈行为。

2. 未能把握好幵购的时点。

对成熟市场的抗风险能力、监管力度估计错误。

3. 以美联储为代表的成熟市场的监管部门对中国企业和中资银行带有政治性排斥的倾向。

4. 民生银行本身对国际化的定位过于激迚。

5. 在收购谈判及收购成功之后,话语权的争斗都将十分激烈。

要避免出现收购之后,仍无话语权或话语权被架空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