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2. 掌握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条件。

3. 分析我国不同工业区的案例,认识其差异性和地域性。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2. 新工业区的特点3. 我国不同工业区的案例分析4. 工业区发展的影响因素5. 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形成条件,新工业区的特点,我国不同工业区的案例分析。

2. 难点:工业区发展的影响因素,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工业区的形成、发展、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工业区的案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工业区的概念和分类。

2. 讲解:介绍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特点,新工业区的特点,分析我国不同工业区的案例。

3.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工业区的形成条件、特点、发展影响因素和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练习解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

3. 评价标准:能准确描述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特点,新工业区的特点;能分析我国不同工业区的案例,认识其差异性和地域性;能提出针对工业区发展的解决方案,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

2. 辅助材料:相关工业区的图片、视频、案例分析等。

3.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讲解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特点,新工业区的特点;第二课时分析我国不同工业区的案例,讨论工业区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教案标题: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区别和联系。

3. 分析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和特点:介绍传统工业区的概念、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如以重工业为主、高度集中的产业布局等。

2. 新工业区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新工业区的概念、发展背景和主要特点,如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灵活的产业布局等。

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区别和联系:比较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在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经济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同时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4.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分析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变革的影响,包括就业机会、资源利用、环境污染等方面。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依次介绍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和区别,让学生对两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实际的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和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优缺点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并与他们之前的观点进行比较。

6.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以及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7. 练习与评价: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小组作业,对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或教材章节:用于讲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和区别。

2. 实际案例资料:用于引导学生分析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影响。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对环境的影响。

3.了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趋势。

4.了解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传统工业区的概念及特点。

2.新工业区的概念及特点。

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对环境的影响。

4.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工业区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概念。

2. 活动一:小组讨论- 将课堂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些课前准备的材料,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有哪些不同之处?- 请学生讲述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3. 活动二:小组报告-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传统工业区或新工业区,展示该工业区的特点和对环境的影响。

-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报告内容,受到其他小组的提问,并进行回答和讨论。

4. 活动三:小组讨论- 要求学生讨论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并列举一些案例。

- 一名小组成员代表小组讲述他们的讨论结果。

5. 活动四:制定行动计划- 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如何通过自己的方式和行动参与传统工业区的转型升级和环保事业。

- 小组成员制定行动计划,包括具体的环保项目和实施计划。

- 学生代表向全班做出汇报,得到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6. 作业要求:- 写一份小结,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观点。

- 根据自己的环保兴趣和行动计划,写一份个人在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和环保事业中的作用。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报告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评估学生在制定行动计划和个人作用写作中的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

五、教学延伸:可以安排一次到当地的传统工业区或新工业区实地考察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业区的特点和环保现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人教版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人教版
-认真批改和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在作业中给出具体的点评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作业评价过程中,及时向学生反馈他们的学习效果,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在作业评价过程中,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传统工业区或新工业区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认识和理解。
4.学生互评:
-学生可以相互评价彼此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如了解彼此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彼此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学生可以相互评价彼此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如了解彼此的思考方式和方法,以及彼此的合作效果。
-学生可以相互评价彼此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习惯,如了解彼此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以及彼此的学习效果。
3.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如了解自己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完成以下作业:
a.选择一个传统工业区和一个新工业区,对比分析它们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发展历程等方面的差异,撰写一篇分析报告。
b.结合教材中的案例,思考影响工业布局演变的主要因素,并尝试分析这些因素在我国工业发展中的具体表现。
c.搜集有关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分析其转型升级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对新工业区发展的启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两者的差异。随后,提出引导性问题:“为什么有的工业区被称为传统工业区,而有的被称为新工业区?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教学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直观印象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3.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互动提问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4.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针对工业布局的演变及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教学过程: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为什么有的传统工业区会衰落?新工业区的发展有哪些优势?”等。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作业要求:
a.分析报告需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字数不少于800字。
b.分析影响工业布局演变的主要因素时,要求逻辑清晰,论据充分,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c.案例搜集要求真实可靠,分析要深入浅出,能体现出对工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3.作业提交时间:一周后。
4.作业评价: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新工业区的定义、特征以及与传统工业区的区别。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探究不同工业区类型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传统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a. 工业区的定义b. 传统工业区的形成原因c. 传统工业区的主要特点2. 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a. 我国传统工业区的发展阶段b. 典型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案例3. 新工业区的定义与特征a. 新工业区的概念b. 新工业区的形成条件c. 新工业区的主要特征4. 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的区别a. 产业结构上的差异b. 地域分布上的差异c. 发展模式上的差异5. 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a. 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b. 我国工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c. 我国工业发展的未来展望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以及新工业区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工业区类型。

3.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关于工业区的相关章节。

2. 课件:展示工业区的图片、图表和案例。

3.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工业区的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相关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能力、合作精神等。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工业区的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工业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工业区的变迁和发展。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了解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优势。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新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和发展优势。

3. 我国主要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1. 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优势。

四、教学难点:1.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比较分析。

2. 我国主要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案例分析。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和优势。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主要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案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异同。

4. 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工业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工业区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和新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发展优势。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主要传统工业区(如辽中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如深圳、苏州等)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发展特点。

4. 比较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异同,总结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发展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工业区发展的未来趋势。

七、课堂讨论:1.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 讨论如何促进我国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传统工业区的特点与案例分析1.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与特征讲解传统工业区的概念分析传统工业区的特点: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集中等1.2 传统工业区的案例分析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例,分析其兴衰原因探讨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等传统工业区的特点与发展现状第二章:新工业区的形成与发展2.1 新工业区的定义与特征讲解新工业区的概念分析新工业区的特点:技术密集、轻型产业为主、分散布局等2.2 新工业区的形成与发展条件探讨新工业区形成的条件: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等分析新工业区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第三章:我国主要工业基地概况3.1 沪宁杭工业基地介绍沪宁杭工业基地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与发展优势分析沪宁杭工业基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3.2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介绍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与发展优势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特点与潜力第四章: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4.1 自然资源因素讲解自然资源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分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对工业发展的作用4.2 社会经济因素讲解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分析市场需求、政策支持、交通物流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第五章: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5.1 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讲解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工业发展对环境、资源的影响5.2 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分析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六章: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业区发展6.1 全球化对工业区的影响讲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业发展特点分析全球化对工业区竞争格局的影响6.2 我国工业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策略探讨我国工业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优势与挑战分析我国工业区如何应对全球化的策略: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强国际合作等第七章:高新技术产业与工业区发展7.1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与影响讲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与特点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区发展的影响7.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工业区布局介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分布特点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区布局的影响与启示第八章:服务业与工业区的发展8.1 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对工业区的启示讲解服务业的概念与特点分析服务业发展对工业区的启示:产业链完善、产业融合等8.2 服务业在工业区的发展策略探讨服务业在工业区的发展优势与挑战分析服务业在工业区的发展策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水平等第九章:生态工业区与可持续发展9.1 生态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讲解生态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分析生态工业区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9.2 生态工业区的发展策略探讨生态工业区的发展优势与挑战分析生态工业区的发展策略: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第十章:工业区的转型与升级10.1 工业区转型与升级的必要性讲解工业区转型与升级的必要性分析工业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0.2 工业区转型与升级的路径与案例探讨工业区转型与升级的路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等分析我国工业区转型与升级的成功案例:深圳、苏州等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特点、案例分析、形成与发展、我国主要工业基地概况、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以及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等。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教学目标1.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区别和特点;2.掌握一些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地理位置、产业和发展现状;3.分析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传统工业区1.什么是传统工业区?2.传统工业区的特点;3.中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华中、华南、东北地区。

2. 新工业区1.什么是新工业区?2.新工业区的特点;3.中国著名的新工业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西南地区。

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1.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差异;2.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发展趋势。

4. 工业区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1.工业区的经济效益;2.工业区的社会影响;3.工业区的环境问题。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照片,让学生了解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特点。

2.讲解(30分钟)首先讲解什么是传统工业区,包括其区域范围、主要产业以及特点等方面;然后介绍中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丰富资源、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相对成熟的产业链等方面。

接着讲解什么是新工业区,包括其发展背景和特点等方面;然后介绍中国著名的新工业区,让学生了解其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特点以及其发展速度较快等方面。

最后,通过比较这两者的差异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区别和特点。

3.探究(4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座传统工业区或新工业区进行深入探究,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制作一个小报告。

小组在制作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该工业区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影响,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4.总结(20分钟)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结合自身的理解和思考,总结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并尝试分析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小组报告;2.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记录;3.学生的笔记和学习总结;五、教学反思1.由于本次教学涉及到较多的地域知识和经济专业名词,因此讲解需要让学生结合实际来理解和记忆。

人教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2公开课教案-《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人教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2公开课教案-《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教学设计导入在埃森市火车站广场,一组醒目的黑色塑像引人注目:矿工在倾斜和坑道里井挖煤——这是“煤城”的标记。

在塑像的旁边,是一片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强烈的反差简单而明了地反映出这个城市、乃至整个鲁尔工业区的过去和现在。

一、鲁尔区探索探究:十九世纪中叶,德国鲁尔区迅速崛起。

其工业发展是以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和进口的铁矿为基础,那么它主要的工业有哪些?请填写下表。

(表略)(提示:可从下列工业部门中挑选,煤炭、芯片、化工、火电、钢铁、机械、宇航)思考讨论:在鲁尔区迅速崛起的年代,涌入大量的“淘金者”,假设你是其中一员,根据图中信息(图略),分析鲁尔区吸引你投资的因素有哪些?小结:(一)鲁尔区工业的区位优势自然:煤炭丰富、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

讲述:辉煌的鲁尔区鲁尔区以占全国1%多一点的土地面积,二战后工业产值一度约占到全国的30%,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70年代以后,鲁尔区煤炭的生产占全国的80%以上,钢铁生产能力占全国的2/3。

鲁尔区的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据统计,1961年鲁尔区共有93座发电厂和82个炼钢高炉,每年向空气中排放150万吨烟灰及400万吨二氧化硫。

1962年12月,鲁尔区首次遭遇雾霾危机。

当时部分地区空气二氧化硫浓度高达每立方米5000微克(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为小于150微克)。

1985年1月18日,出现最为严重的雾霾三级警报。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煤烟味,能见度极低,鲁尔区多个城市实施车辆禁行措施,并暂停重工业生产。

(二)鲁尔区衰退的原因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单一的工业结构,环境污染严重等成为制约鲁尔区发展的内部原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是导致鲁尔区衰退的外部原因。

思考讨论:上世纪中期鲁尔区出现经济衰退。

请根据因果等逻辑关系,对下列词语进行分析排列,说明衰退的原因。

钢替代品广泛使用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市场缩小技术发展,工业耗煤量降低钢铁生产国增多、竞争激烈小结:1.以重化工业为主,生产结构单一2.煤炭地位下降3.钢铁市场缩小4.环境问题严重讲述:20世纪50年代后,一些煤钢企业纷纷关闭,成千上万的钢铁工人失业,因为没有其他就业选择,只好背井离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第一章:传统工业区的概念与特征1.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1.2 传统工业区的特征1.3 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第二章:传统工业区的优势与挑战2.1 传统工业区的优势2.2 传统工业区面临的挑战2.3 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措施第三章:新工业区的概念与特征3.1 新工业区的定义3.2 新工业区的特征3.3 新工业区的发展趋势第四章:新工业区的优势与挑战4.1 新工业区的优势4.2 新工业区面临的挑战4.3 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措施第五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分析5.1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点5.2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转化与衔接5.3 我国工业区发展的战略选择教学目标:1. 理解传统工业区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历程。

2. 掌握传统工业区的优势与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措施。

3. 理解新工业区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4. 掌握新工业区的优势与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措施。

5. 能够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进行比较分析,并理解我国工业区发展的战略选择。

第六章:全球视角下的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6.1 传统工业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6.2 新工业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兴起与发展6.3 全球化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影响第七章:我国传统工业区的转型升级案例分析7.1 我国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背景与意义7.2 成功转型升级的传统工业区案例解析7.3 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第八章:我国新工业区的培育与发展策略8.1 我国新工业区的现状与特点8.2 新工业区的培育与发展条件8.3 我国新工业区的政策与发展策略第九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协同发展9.1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协同发展意义9.2 协同发展的模式与机制9.3 推动协同发展的政策与措施第十章:未来工业区发展的趋势与展望10.1 数字化与智能化对工业区的影响10.2 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工业区的重要性10.3 工业区发展的新兴领域与未来方向教学目标:6. 了解全球视角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全球化对其的影响。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了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差异与联系探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策略1.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1.3 教学内容介绍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定义与背景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特征与差异探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相互影响与联系第二章:传统工业区的发展与转型2.1 课程目标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与特点分析传统工业区的面临问题与挑战探讨传统工业区的转型发展与创新策略2.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2.3 教学内容介绍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与特点分析传统工业区的面临问题与挑战探讨传统工业区的转型发展与创新策略第三章:新工业区的特点与优势3.1 课程目标了解新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分析新工业区的优势与潜力探讨新工业区的创新发展与战略布局3.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3.3 教学内容介绍新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分析新工业区的优势与潜力探讨新工业区的创新发展与战略布局第四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分析4.1 课程目标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差异与联系探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优劣势思考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协同发展策略4.2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分析、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4.3 教学内容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差异与联系探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优劣势思考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协同发展策略第五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策略5.1 课程目标探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策略与建议5.2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5.3 教学内容探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策略与建议第六章:传统工业区的环境问题与治理6.1 课程目标了解传统工业区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影响分析传统工业区环境治理的挑战与对策探讨传统工业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型工业的发展6.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讲座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6.3 教学内容分析传统工业区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影响探讨传统工业区环境治理的挑战与对策介绍传统工业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型工业的发展案例第七章:新工业区的产业链与产业集群7.1 课程目标了解新工业区的产业链结构与特点分析新工业区内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影响探讨新工业区产业链优化与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7.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7.3 教学内容分析新工业区的产业链结构与特点探讨新工业区内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影响介绍新工业区产业链优化与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第八章:新工业区的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8.1 课程目标了解新工业区的技术创新特点与需求分析新工业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挑战探讨新工业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策略8.2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8.3 教学内容分析新工业区的技术创新特点与需求探讨新工业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挑战介绍新工业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策略第九章:新工业区的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9.1 课程目标了解新工业区的政策环境与支持措施分析新工业区产业发展趋势与机遇探讨新工业区政策制定与产业发展的关系9.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9.3 教学内容分析新工业区的政策环境与支持措施探讨新工业区产业发展趋势与机遇介绍新工业区政策制定与产业发展的关系10.1 课程目标展望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研究的兴趣10.2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10.3 教学内容展望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前景提出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研究的方向与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理解两个概念的定义及其区别是理解后续章节的基础。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秀教案范文3篇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秀教案范文3篇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秀教案范文3篇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秀教案范文3篇一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

2.掌握传统的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能力目标1.读图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因地制宜。

2.联系实际,了解当地传统工业发展状况,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应有哪些改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中国已经“入世”,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传统工业今后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难点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

3. 教学用具把课本中的相关图形可制作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搜集一些有关传统工业发展的新闻报道资料及景观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前面几节课分别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一些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

从本节开始,我们利用两节课时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我们以前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的发展。

本节课,我们学习第八节,传统工业区。

[新课教学]传统工业区(板书)本节内容主要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了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整治过程,我们学习时应推而广之,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传统工业基地有一正确认识,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概念(板书)传统工业区,如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介绍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课程中关于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内容。

通过分析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影响以及新工业区的崛起,使学生了解不同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和影响;(2)了解新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和崛起原因;(3)分析不同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掌握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地理问题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影响;(2)新工业区的特点、崛起原因;(3)不同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2. 教学难点:(1)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的比较;(2)不同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工业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区的特点和差异,激发学生对工业区地理现象的兴趣。

2. 传统工业区:(1)介绍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2)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影响;(3)案例分析: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例,分析其兴衰原因。

3. 新工业区:(1)介绍新工业区的定义、特点;(2)分析新工业区崛起的原因;(3)案例分析:以珠三角为例,分析其发展新兴产业的优势和挑战。

4. 比较与讨论:(1)分组比较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2)开展小组讨论,探讨不同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3)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其他典型工业区的特点和影响;3.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新工业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

六、教学评价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和影响;2. 新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和崛起原因;3. 不同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4. 案例分析能力和合作讨论能力;5. 关注社会发展和地理问题的责任感。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案主题: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b. 让学生了解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c.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 教学重点:a. 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b. 新工业区的特点。

c.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

3. 教学难点:a.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区别和联系。

b. 如何分析和评价不同类型的工业区。

二、教学内容: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新工业区的定义和发展趋势。

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工业区的概念和发展。

2. 讲解:详细讲解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 比较: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工业区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价其发展特点和优劣势。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工业区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特点、异同。

2. 选取一个具体的工业区案例,分析其发展特点和优劣势。

六、教案主题:传统工业区的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某个具体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b.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工业区发展的能力。

2. 教学重点:a. 某个具体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b. 该工业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教学难点:a. 如何分析和评价工业区的发展。

七、教学内容:1. 选取某个具体的传统工业区作为案例。

2. 分析该工业区的特点、发展历程和现状。

3. 评价该工业区的发展优势和面临的问题。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案例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掌握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崛起原因;(3)学会分析工业区的转型和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认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差异;(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兴趣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1)传统工业区的定义;(2)传统工业区的主要特点;(3)我国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

2. 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崛起原因(1)新工业区的定义;(2)新工业区的主要特点;(3)新工业区崛起的原因。

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1)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差异;(2)案例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转型发展。

4. 我国典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转型案例(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2)珠江三角洲新兴工业区的崛起。

5. 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1)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3)案例分析: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崛起原因;(3)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2. 教学难点:(1)新工业区崛起的原因分析;(2)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特点、发展历程和转型策略;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典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转型案例;3. 小组讨论法:讨论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章节的教学内容;2. 案例资料:收集我国典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转型案例;3. 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资料和教学内容。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教学设计人教版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教学设计人教版
强调工业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工业区的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工业区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相关知识,提供以下拓展阅读材料:
-《中国工业地理》一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地域差异和特点,包括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形成、发展及影响因素。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区域认知、地理实践、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
1.区域认知:通过分析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差异,提高学生对地理区域的认识。
2.地理实践:引导学生运用地图、案例等资源,观察、分析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此外,本节课还将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地图、新闻报道等,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工业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工业区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教学设计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教学设计。本节课通过学习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特点,让学生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地域差异,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特点及代表地区;二是新工业区的特点及代表地区。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本内容为基础,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

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第一课时)印江民族中学高一地理组集体备课教案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综合整治措施3.了解新兴工业区的兴起和分布,了解意大利工业区的特点、条件4.掌握美国的“硅谷”兴起的主要原因及区位条件过程与方法:联系本地实际,以本地工厂为例进行案例教学,并让学生通过分析了解工业区位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树立科教兴国的观念,激发学生发奋读书的热情;2.联系家乡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念和决心二、教学重点1.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2.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区的特点3.分析美国“硅谷”的区位因素三、教学难点1.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2.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区的特点3.分析美国“硅谷”的区位因素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3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这是世界上两种不同工业区的景观图,有的工业区内浓烟滚滚,有的工业区内清新雅致。

今天我们一起走入这两种工业区内,欣赏他们的景观,了解他们的特点,分享他们的喜悲。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新课教学板书: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一、请学生读“世界工业分布图”找出世界工业的分布地区学生读图回答(培养学生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1)亚洲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2)欧洲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3)北美洲的工业主要集中哪一个国家?教师小结:第一次和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的世界工业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西部、东亚的日本、中国、南亚的印度等地区。

它们在本国乃至世界工业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板书:(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1.德国的鲁尔区2.英国中部工业区▲世界传统工业的分布 3.美国的东北部工业区4.中国的辽中南工业区二传统工业区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65页第一自然段,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和特点“一”一个核心:大型企业“二”两个区位条件:煤、铁总结:传统工业“三”三个问题:原料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四”四个典型地区“五”五个工业部门德国鲁尔区:指导学生阅读案例3 “德国鲁尔工业区”,思考下列问题:(1)在图中找出鲁尔区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帮助学生形成心理地图)(2)分析鲁尔区有哪几方面的优越的区位条件?(从资源、交通、市场分析)(3)鲁尔区工业集聚带来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对鲁尔区的经济带来什么的影响?师生探讨:①结合课文和图4.9说一说鲁尔区的主要矿产是什么?②鲁尔区没有铁矿,它邻近的其它国家有没有铁矿?③找出流经鲁尔区和其附近的河流,有没有运河?这能说明什么问题?鲁尔区的水上交通便利,陆上交通如何?④鲁尔工业区分布欧洲的哪一部分?这里的经济状况如何?对鲁尔区的工业产品销售有何影响?总结板书: 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较近鲁尔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充沛的水源便利的水运广阔的市场2、分析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师生探讨:“读鲁尔区煤炭产量的变化图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图”思考回答:①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②煤炭工业衰退对钢铁工业有什么影响?钢铁工业衰落还有其它什么原因?③鲁尔区的工业集聚会产生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对当地的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原因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3、鲁尔区综合整治的采取了哪些措施?师生探讨: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对症下药开始了综合整治。

高一地理教案: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高一地理教案: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高一地理教案: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及分布。

2.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分析不同类型工业区的形成原因。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及分布。

2.教学难点: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不同类型工业区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工业区位因素,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工业区有不同的特点?2.引导学生思考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及分布。

三、课堂讲解1.传统工业区a.概念:传统工业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某一主导产业为核心,形成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工业企业集群。

b.特点:规模较大,产业链完整,企业之间联系紧密,以重工业为主。

c.分布: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

2.新兴工业区a.概念:新兴工业区是指在新技术、新产业、新市场的推动下,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的工业企业集群。

b.特点:规模较小,以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企业之间联系相对松散。

c.分布: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

四、案例分析1.以我国某传统工业区为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2.以我国某新兴工业区为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发展优势及未来趋势。

第二课时一、课堂讲解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a.自然因素:地理位置、资源、气候等。

b.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劳动力、技术等。

c.政策因素: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

2.不同类型工业区的形成原因a.传统工业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劳动力充足、产业链完整。

b.新兴工业区: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产业升级。

二、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思考:如何促进传统工业区的发展与转型升级?三、课堂小结2.强调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不同类型工业区的形成原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工业区教学设计
范志国
导入
在埃森市火车站广场,一组醒目的黑色塑像引人注目:矿工在倾斜和坑道里井挖煤——这是“煤城”的标记。

在塑像的旁边,是一片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强烈的反差简单而明了地反映出这个城市、乃至整个鲁尔工业区的过去和现在。

一、鲁尔区探索
探究:
十九世纪中叶,德国鲁尔区迅速崛起。

其工业发展是以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
和进口的铁矿为基础,那么它主要的工业有哪些?请填写下表。

(表略)
(提示:可从下列工业部门中挑选,煤炭、芯片、化工、火电、钢铁、机械、宇航)
思考讨论:
在鲁尔区迅速崛起的年代,涌入大量的“淘金者”,假设你是其中一员,根
据图中信息(图略),分析鲁尔区吸引你投资的因素有哪些?
小结:
(一)鲁尔区工业的区位优势
自然:煤炭丰富、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

讲述:
辉煌的鲁尔区
鲁尔区以占全国1%多一点的土地面积,二战后工业产值一度约占到全国的30%,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70年代以后,鲁尔区煤炭的生产占全国的80%以上,钢铁生产能力占全国的
2/3。

鲁尔区的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据统计,1961年鲁尔区共有93座发电厂和82个炼钢高炉,每年向空气中排放150万吨烟灰及
400万吨二氧化硫。

1962年12月,鲁尔区首次遭遇雾霾危机。

当时部分地区空气二氧化硫浓度
高达每立方米5000微克
(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为小于150微克)。

1985年1月18日,出现最为严重的雾霾三级警报。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煤烟味,能见度极低,鲁尔区多个城市实施车辆禁行措施,并暂停重工业生产。

(二)鲁尔区衰退的原因
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单一的工业结构,环境污染严重等成为制约鲁尔区发展的
内部原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是导致鲁尔区衰退的外部原因。

思考讨论:
上世纪中期鲁尔区出现经济衰退。

请根据因果等逻辑关系,对下列词语进行分析排列,说明衰退的原因。

钢替代品广泛使用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市场缩小
技术发展,工业耗煤量降低
钢铁生产国增多、竞争激烈
小结:
1.以重化工业为主,生产结构单一
2.煤炭地位下降
3.钢铁市场缩小
4.环境问题严重
讲述:
20世纪50年代后,一些煤钢企业纷纷关闭,成千上万的钢铁工人失业,因为没有其他就业选择,只好背井离乡。

据统计,1957年,鲁尔区有141个煤矿,49万煤矿工人;到1995年,仅剩
13个矿井,煤矿工人不足7万。

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工业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鲁尔区开始衰落。

(三)鲁尔区振兴措施
探究:
给鲁尔区经济把脉,提出综合整治意见。

角色任选其一:工人、企业主、民间环保人士、官员、民众、经济学家。

提示:针对鲁尔区衰落的原因进行分析。

探究:鲁尔区炼铁厂“都去哪儿啦”?
资料:
1.鲁尔区铁矿石靠进口,一般多用巨型轮船运抵荷兰鹿特丹港,然后分装于多艘内河船舶转运至鲁尔区冶炼。

2.一般2吨铁矿石能炼出1吨铁。

3.鲁尔区、鹿特丹等区域图(略)
小结:
1.改造传统产业,深加工、高附加值。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和第三产业。

3.调整工业布局。

4.防治污染,美化环境。

讲述:
1964年,莱茵和鲁尔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约为每立方米206微克,而在2007年下降到每立方米8微克,降幅达97%。

至2012年,鲁尔区的PM2.5含量最高只有每立方米21微克。

2010年鲁尔区,获选为欧洲文化首都,这是首次由一个地区而非一个城市获得此项称号。

视频:鲁尔区将工业设施改造为休闲、展览、科教等场所的视频。

鲁尔区的改造获得巨大成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该地区产业中的很大部分仍然依赖传统产业部门。

2.维持经济稳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这主要由德国政府承担。

3.鲁尔地区建立起来的高等教育机构和研发机构,在工业转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地产业无法全部吸纳这些人才。

讲述:
投影有关地图,讲述世界上传统工业区的分布。

思考:
下列语句是用来说明传统工业的特点,请纠正其中错误的条目。

1、企业的规模小
2、以铁矿、石油资源为基础
3、原料、能源消耗量大
4、污染严重
5、发展的历史短
6、钢铁、纺织、电子是主要工业
小结:
二、传统工业区概述
(一)分布:鲁尔区、英国中部、美国东北部、辽中南工业区
(二)特点
1、多以煤铁资源为基础,发展的历史较久。

2、主要工业有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

3、以大型企业为核心。

(三)问题:原料、能源消耗大,污染重。

交通拥挤,用地紧张。

三、分析区域工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的一般思路
区域位置
区域特征
区域问题
应对措施
拓展训练
探究:
1、据图(芝加哥区域位置、矿产、水系等信息图,略)中信息,浅析芝加哥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2、简述芝加哥工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