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界田园城市规划纲要

合集下载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图1—4 明代成都城图1—5 清代成都城4.抗日战争爆发后——战时的国家后方基地1937年后,沿海、沿江部分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成都一时成为战时后方基地的一座重要城市,为疏散、战争需要,新建工程增多,一度刺激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发展,至1945年,营造厂社发展到137家,先后建造了军用机场、大学等一批较大工程,此时的空间发展已明显溢出古城,周边用地获得了大量开发,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解放初期至1960年——奠定现代城市格局基本建设不断发展,以“川藏公路,成渝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在东郊工业区兴建了大批工业项目,使成都作为一新兴工业城市在川西初见雏型,随后的一批大型工用建筑项目和居民点的建成,使成都布局逐渐突破现今一环路的用地范围,在东北、东南方向形成较大片的建成区,但在此之后至1978年末,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成都的建设在干扰破坏中历经艰难曲折,百废待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80年代末,拨乱反正,坚持改革开放,治理整顿,城市面貌产生了巨变,但由于城市建设仍以旧城的改造和城区内的填空补缺为主,建设用地虽有不少增加,但布局结构与1960年代初期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一阶段的空间发展,经历了轴向扩展至内向填充的阶段演变。

6.1990年代后——“都市化”的空间演变特征“都市化”是这一阶段城镇群体空间演变的主要特征。

伴随着经济和人口的高速增长,中心城区和周边卫星城用地迅速拓展并联为一体,城市群体呈现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轴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二环路、“五路一桥”、绕城高速相继修通,以府南河及中小河道整治工程、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为标志的旧城更新,不仅使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已经从1970年代的50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的283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近5倍,“环形加放射”以及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格局变得愈发明晰,而且出现了城市发展区域化的特征。

就成都的城市发展阶段来看,基本经历了点状形成、轴向扩展、伸展轴稳定、内向填充、再次轴向伸展五个过程。

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13个市管产业功能区
按重点产业功能划定13个市管产业区
“在总体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发展战略及战略性产业 功能,划定了产业功能区。产业功能区分市管产业功能区 和区(市)县管产业功能区。”市管产业功能区是承载成都 战略性产业功能的主要功能区,按照战略性重点产业功能, 成都共划定了13个市管产业功能区。
成都总体规划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及空间布局、城乡形态是依据正在 实施的“一区两带六走廊”规划提出来的。“一区”主要是指中心城 区,或叫主城区;“两带”指龙门山、龙泉山生态带;“六走廊”则 是串珠式发展的副中心或卫星城,空间布局是走廊式的。这是在成都 城乡一体化既有规划基础上提出来的,不是完全截然与过去划断而提 出的全新的规划。按照田园城市的理念和要求,我们在全域成都的视 野下,进一步将整个成都分为4个总体功能区、13个市级产业功能区 和11条示范线,明确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规划建设导则。 确定为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分别是天府新城包含高新技术产业区, 金融总部商务区,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北部新城现代 商贸综合功能区,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198”生态及 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汽车 产业综合功能区,新能源产业功能区,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石化产业 功能区,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国际铁路物流枢纽功能区。
—— 13个市管产业功能区——
按重点产业功能划定13个市管产业区
1 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 3 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 5 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 功能区 7 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 9 新能源产业功能区 11 石化产业功能区 意图 13 国际铁路物流枢纽功能区
2 金融总部商务区 4 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 6 “198”生态及现代服务业综合 8 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 10 新材料产业功能区 12 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 示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第一章规划概况 (2)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2)二、修编背景 (4)三、指导思想与原则 (5)四、成都概况 (6)五、城市发展历程和历次总规回顾 (9)六、四川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要点 (20)七、规划重点 (22)八、技术路线 (25)九、规划依据、期限和范围 (26)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28)一、发展总目标 (28)二、城市发展分目标 (30)三、城市发展阶段目标 (31)四、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32)第三章城市发展总体策略 (34)一、区域协调策略 (34)二、城乡统筹策略 (35)三、生态优先策略 (35)四、空间优化策略 (36)五、产业转型策略 (36)六、枢纽强化策略 (36)七、文化引领策略 (37)第四章市域城镇化水平与发展战略 (38)一、现状人口规模与发展趋势判断 (38)二、城镇化现状特征分析 (40)三、城镇化目标与战略选择 (42)四、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43)五、城镇土地利用引导 (45)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51)第五章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 (52)一、重要空间要素管制 (52)二、建设限制性分区 (56)第六章城镇体系 (59)一、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59)二、发展策略 (64)三、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5)四、规划建设指引 (71)五、规划措施 (76)第七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78)一、第一产业 (78)二、第二产业 (80)三、第三产业 (87)第八章综合交通与枢纽体系 (100)一、现状概况及主要问题 (100)二、市域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103)三、规划布局 (103)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08)一、现状发展综述 (108)二、发展目标及策略 (109)三、商业设施 (110)四、文化服务设施 (112)五、医疗卫生设施 (116)六、体育设施 (118)七、教育科研设施 (121)八、殡葬设施 (123)九、城市基层治安管理机构设施 (125)十、农贸市场 (125)第十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127)一、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127)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128)三、优秀近现代建筑 (137)四、古树名木保护 (137)五、古建筑群(村落、街区) (138)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40)七、历史文化资源展现结构 (141)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142)一、现状及分析 (142)二、环境保护规划 (145)第十二章公共安全与灾后重建 (154)一、总体要求 (154)二、抗震工程 (154)三、防洪工程 (163)四、消防工程 (169)五、人防工程 (174)六、灾后重建 (178)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180)一、市域水资源利用 (180)二、给水工程 (187)三、排水工程 (195)四、电力工程 (204)五、通信工程 (212)六、燃气工程 (218)七、环境卫生工程 (226)八、能源发展 (232)第十四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241)一、城市性质 (241)二、城市职能 (242)第十五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243)一、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现状及分析 (243)二、规划目标 (251)三、发展策略 (251)四、中心城区布局调整优化 (252)五、城市绿线、黄线、蓝线、紫线控制 (257)六、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259)第十六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 (266)一、现状及问题 (266)二、综合交通发展目标及发展策略 (271)三、对外交通规划 (272)四、道路交通规划 (273)五、公共交通规划 (278)六、停车场规划 (283)第十七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 (286)一、现状概况与问题 (286)二、发展策略 (287)三、级配体系 (288)四、规划布局 (288)第十八章中心城区居住用地 (296)一、现状概况 (296)二、规划目标 (297)三、住房发展策略 (297)四、居住用地规划布局 (299)五、居住区与住房建设指引 (302)第十九章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305)一、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与价值 (305)二、现状保护概况及存在问题 (307)三、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310)四、古城格局保护 (313)五、历史文化街区及优秀近现代建筑群保护 (316)六、文物古迹保护 (320)七、历史文化名城展现体系 (323)八、规划实施措施 (326)第二十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 (328)一、现状概况及问题 (328)二、规划原则与目标 (329)三、绿地系统结构 (331)四、绿地系统规划 (331)第二十一章中心城区景观系统 (333)一、城市景观风貌基本特征 (333)二、现状存在主要问题 (334)三、规划目标和原则 (335)四、中心城区总体景观风貌架构 (336)五、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337)第二十二章中心城区公共安全 (341)一、抗震工程 (341)二、工业危险品安全规划 (354)三、防洪工程 (362)四、消防工程 (368)五、人防工程 (377)第二十三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与市政基础设施 (383)一、环境保护 (383)二、给水工程 (388)三、排水工程 (392)四、电力工程 (401)五、通信工程 (404)六、燃气工程 (411)七、环境卫生设施 (415)第二十四章规划管理措施与建议 (418)一、循序渐进,完善规划研究编制体系 (418)二、明确事权,优化规划管理体系 (418)三、创新管理制度,促进规划管理的跨区域协调 (419)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引导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420)五、完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420)六、完善土地收购储备与使用制度 (421)七、强化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开发 (422)八、创新城乡建设的投融资方式 (422)九、推进规划的“精英参与”与“公众参与” (423)附录:环境影响评价 (424)第一部分总则第一章规划概况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一)项目准备1.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受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成都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梦

成都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梦

成都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梦作者:李斌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10年第03期2009年12月21日,成都市委工作会议正式确定,今后20到50年间,要把成都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于是,一幅“既拥有现代生活,又置身田园风光”的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画卷,梦境般呈现在人们眼前。

于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这个原本虽不陌生、但却有些遥远的词汇,在一夜之间忽然成为民众公共话题,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人们,为一个共同的全球化视野下的梦想激动着。

▍成都为什么突然想起“霍华德”就在最近,网络上出现这样一句话:在2009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成都忽然想起生活在100多年前的英国人霍华德。

霍华德何许人也?埃比尼泽·霍华德于1850年出生于英国伦敦,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

他于1898年出版《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其提倡的“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田园城市理念被城镇规划者奉为经典。

霍华德当时提出的田园城市构想,正值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

当时,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

一方面使城市变得拥挤和污染,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另一方面,城市人口在享受城市文明之际,不能再享受优美的自然环境;同时,又有一大批农村人口、低收入人群被排挤在城市现代文明之外。

“今天,我们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客观而言,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比霍华德那个时候还要严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主任倪鹏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着这样的表述,他认为,田园城市,不仅是成都的一个现实选择,也是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选择。

其实,从另一个侧面,我们可以更直观了解成都乃至全国各大城市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如今,凡是周末,市区内的居民如同潮水般涌向郊区农村,哪怕是条件很差的“农家乐”,只要有山有水,都是人满为患。

成都试图破解这一难题,早在7年前便已经悄然展开,试水之举便是“统筹城乡发展”。

迈向和谐未来 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解读

迈向和谐未来  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解读

。 退 问题 诊断 家 ” 田园 城市 思 想掀 起了 世 界性 的 田园 会 公正 、城 乡 一体 ” 此外 ,成 都世 界 田园 城市 在体
现 田园城 市”这 两个基 本要 素的 同时 , 城市运动, 除了在英国建设的幕切沃斯 ( e h ot ) 现 “ 代 化”和 “ Lt w rh c 和 韦尔温 ( fy ) We n 外 , w 在奥 地利 、 大利亚 、 国、 澳 法 还 应是 着眼 于全球 定位 的 融^世 界 城市体 系 的充分
o .CUlXu

: 田园城市”规划解读
a m on ou u ur r i sF t e
:gd Panf r Mod r n enaina Gade iy n uS l o ” e nIt r1戚 现 代 目因 城 规 划 目 2 成 群 一 现 代口 目 市 规 自毒 i 目 l
德 国、 美国等 国家 都 建设 了田 园城市 或 与此类 似 的示 国 际化 的大都 市 。 范 性城市 。 。 13 . 世界 现代 田田 城市 :戚 都科 掌发 展的 战略 选择 从 战略 性 规 划 的 逻 辑体 系 来 理解 ,城 乡统 筹 。 3 都“ 成 世界 现代 田田 城市” 规 埘且标 j释 垒 结 合成都 世界 现代 田 园城市 的定位 和 内涵 ,其规
1ABr’e e ・ 5 y d oCe u fhn 2 ma e o C e g u s Mo e I t r a i n l le Oi 4 I g s f h n d ’ d m n e n t a Ga n l o y s P a o t e e g u un 日 n d s i s l nf r h Ch n d f c O  ̄ r t lc
更 多的是 指城 乡结 台 整体观 念指 导下 的实 施路 径和 方 划 的具体 目 可诠 释为 以下 9 标 个方 面 : .布 法 : 田园城 市思 想 则代表 着人 们追 求幸 福生 活的 梦 31 局组团 化 而 想 和境 界 ,是 基于城 乡一体 化 原则 的城 乡结构 形 态 在 目标和 概念 层面 对城 乡统 筹进 一步 提炼 并使 其成 为 完 整的实 践体 系 ,同 时以科 学 发展理 念和 功能 提升 为 要 求进一 步诠 释 口同城 市思 想 是成 都 世界 现代 田 园城 市” 构想 新 的启 发性要 点 。可见 ,世 界现 代 田园 布 局组 团化是 针对 大城 市 、 城 、城镇 的盲 目连 县 片 发展 提 出来 的, 要求 城镇 摒 弃连 片 、“ 大饼 ”的 摊 发展 模 式,按 照组 团模 式发 展,组 团之 间的 区域 就是 田 园, 体现 “ 在 田中 “ 已形 成的 特大 中心 城市 也 城 要通 过绿 地和 生态 系统 建设 形威更 好 的人居 环境 。城

2010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在成都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长葛红林(2011年3月30日)各位代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0年工作回顾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起步之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奋力推进三次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扎实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全面落实“扩大开放年”各项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部署。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51.3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6.9亿元,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4255.4亿元,扣除灾后重建同比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7.6亿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05元,分别增长11.7%、15.1%。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受到国家充分肯定。

公共文明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分别列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第三名和第一名。

一、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一是三次产业加快发展。

工业快速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40.1亿元,增长23.6%,新增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3户,完成工业投资130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684亿元。

一汽丰田、神钢挖掘机等182个项目竣工投产;彭州石化、一汽大众二期等143个项目加快建设;富士康、重汽王牌等95个项目开工建设。

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00亿元。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成都经开区列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民营工业增加值1100亿元,增长25.2%。

服务业持续提升。

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概念总体规划

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概念总体规划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概念总体规划图副市长刘仆接受记者专访,详解成都建设2010年4月9日成都商报电子版规划呈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美丽蓝图未来成都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现在有了令人激动的答案。

眼前的概念规划图就是为成都未来拍了一张彩色照片,十分美丽、打动人心、令人向往。

记者专访副市长刘仆,请他详解概念规划图,畅谈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方方面面。

记者:未来成都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现在有了令人激动的答案。

眼前的概念规划图就是为成都未来拍了一张彩色照片,十分美丽、打动人心、令人向往。

请问,这份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刘仆:去年底,市委确定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编制了一系列的规划。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及空间布局、城乡形态是依据正在实施的“一区两带六走廊”规划提出来的。

“一区”主要是指中心城区,或叫主城区;“两带”指龙门山、龙泉山生态带;“六个走廊”则是串珠式发展的副中心或卫星城,空间布局是走廊式的。

这是在成都城乡一体化既有规划基础上提出来的,不是完全截然与过去划断而提出的全新的规划。

按照田园城市的理念和要求,我们在全域成都的视野下,进一步将整个成都分为四个总体功能区、13个市级产业功能区和11条示范线,明确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规划建设导则。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功能区记者:从规划图上看,成都被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发展区域,请问这是什么意思?刘仆:我先介绍四大总体功能区。

第一个,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就是龙门山生态带和龙泉山生态带。

龙门山、龙泉山是成都市的生态屏障,也是旅游产业的重点发展区。

范围包括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蒲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和金堂的山区。

要求充分保护和尊重生态本底,建成成都的生态保护屏障,同时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发展区域。

从最近的情况、灾后重建的情况来看,龙门山脉地区实际上是受地震影响最大的地区,也是成都的旅游经济区。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目录总则 (1)第一部分城市性质、目标与规模 (3)第一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3)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3)第三章城市发展总体策略 (4)第四章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 (5)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6)第五章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 (6)第一节重要空间要素管制 (6)第二节建设限制性分区 (7)第六章城镇体系 (8)第一节总体功能区划 (8)第二节体系结构 (8)第三节建设指引 (11)第七章产业发展 (12)第八章综合交通与枢纽体系 (13)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5)第十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17)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18)第十二章公共安全与灾后重建 (20)第一节公共安全 (20)第二节灾后重建 (22)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22)第一节水资源利用 (22)第二节给水工程 (23)第三节排水工程 (23)第四节电力工程 (24)第五节通信工程 (25)第六节燃气工程 (25)第七节环卫工程 (26)第八节能源发展 (27)第三部分中心城区规划 (28)第十四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28)第十五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系统 (30)第十六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 (33)第十七章中心城区住房发展与居住用地 (35)第十八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36)第十九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 (38)第二十章中心城区景观系统 (39)第二十一章中心城区公共安全 (40)第二十二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与市政基础设施 (42)第一节环境保护 (42)第二节给水工程 (43)第三节排水工程 (43)第四节电力工程 (44)第五节通信工程 (44)第六节燃气工程 (45)第七节环卫工程 (45)第二十三章规划实施措施 (46)附则 (47)附表 (48)附表1: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48)附表2: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表 (49)附表3: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表 (49)附表4:城市总体规划现状用地汇总表 (50)附表5:中心城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汇总表 (50)附表6:城市总体规划规划用地汇总表(2020年) (50)附表7: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20年) (51)附表8:中心城区高、快速路一览表 (51)附表9:中心城区结构性主干路一览表 (52)附表10: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及优秀近现代建筑群一览表 (53)总则第1条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成都投资环境比较优势和发展新机遇

成都投资环境比较优势和发展新机遇

成都投资环境比较优势和发展新机遇附件二:成都投资环境比较优势和发展新机遇成都是中国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美誉。

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50万~流动人口250万。

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世界500强企业有193家落户成都~美国、德国、法国、泰国、新加坡、韩国、巴基斯坦等9个国家在成都设立领事馆~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最佳商务城市等称号~分别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和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世界美食之都”~在盖洛普咨询公司进行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主观调查中排名第三~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2011年被《财富》杂志评为15座全球最佳新兴商务城市之一。

近年来~成都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国际化水平日益提升~社会文明和谐有序~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初步成为西部大开发引擎城市和引领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51.3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6.9亿元~同口径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4255.4亿元~扣除灾后重建同比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7.6亿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05元~分别增长11.7%、15.1%。

这些数据在中国同类城市中均位居前列~也基本可以看出成都经济整体规模和良好发展态势。

一、成都投资环境比较优势相比国内同类其他城市~作为致力于建设中国中西部创业环境1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成都投资环境还具有以下比较优势:一是人居环境比较优良。

成都境内水系发达~年平均气温17.2摄氏度~年总降水量998毫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森林覆盖率36.8%~距离成都主城区不到50公里就有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

成都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二篇 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成都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二篇 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第二篇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以统筹兼顾为原则,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灾区振兴发展,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努力建设城乡繁荣、产业发达、居民幸福、环境优美、文化多样、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实现综合竞争力中西部领先。

第一章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形态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坚持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九化”导则,深化完善全域成都规划,规范空间开发,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推进繁华城镇和优美田园有机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

第一节优化市域空间布局以市域生态本底及现实条件为依据,在充分保护和尊重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将市域划分为提升型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四大总体功能区。

第二节构建田园城市生态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节地节能、完善功能、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强基本农田、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县城、重点镇为节点,以城乡一体的交通、通信、公共服务和生态绿道等体系为依托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空间结构和多层次、多功能“显山、亮水、露田”生态体系。

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建设。

结合城乡统筹综合示范、土地综合整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战略功能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片区建设、场镇改造等,努力将北新干道示范线、蜀龙大道-成青金快速路-唐巴路示范线等11条示范线,温江区、都江堰市、郫县、新津县4个整县推进示范县和龙泉驿区同安镇、青白江区城厢镇等24个整镇推进示范镇(乡、街道),打造成产业及形态上体现差异化、多样性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现实样板。

专栏7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规划线路1.北新干道示范线,建成北部现代商贸及现代农业综合示范线。

2.蜀龙大道-成青金快速路-唐巴路示范线,建成国际物流及现代制造业示范线。

3.成龙路-东二路-成洛路示范线,建成现代汽车产业及休闲旅游综合示范线。

2011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在成都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长葛红林(2011年3月30日)各位代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0年工作回顾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起步之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奋力推进三次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扎实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全面落实“扩大开放年”各项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部署。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51.3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6.9亿元,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4255.4亿元,扣除灾后重建同比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7.6亿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05元,分别增长11.7%、15.1%。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受到国家充分肯定。

公共文明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分别列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第三名和第一名。

一、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一是三次产业加快发展。

工业快速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40.1亿元,增长23.6%,新增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3户,完成工业投资130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684亿元。

一汽丰田、神钢挖掘机等182个项目竣工投产;彭州石化、一汽大众二期等143个项目加快建设;富士康、重汽王牌等95个项目开工建设。

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00亿元。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成都经开区列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民营工业增加值1100亿元,增长25.2%。

服务业持续提升。

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路径选择

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路径选择

但是 , 华德 的 田园城 市理 论毕 竟带有 浓厚 的乌托 邦 霍 式 的理 想主义 色彩 。发达 国家的大城 市进入逆城 市化 的新
中图分类 号 : 2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 8 5 4(00( 0 2 — 2 G13 A 10 — 9 72 1 )卜 0 9 0 ) )
新城 , 改建 旧城 , 以至大城 市向城 郊疏散扩展 的过程产 生 了 重 要影响。综 合发达 国家新城 建设经验 , 城市 发展 的 自然
构既 符 人类 居的 性, 人 过共 的 会生 — .= 要 合 聚 天 便于 们 同 社 活,— . = =
烟尘的城市群” 。霍华德认为, 新城应该是一种新型城市 ,
即一种把城 市生活 的优 点 同乡村 的美好环 境和谐地 结合起 来 的 田园城 市 。这种 城 市 的增 长 要遵循 有助 于城 市 的发 展、 美化 和方便 。当城市人 口增长达 到一定 规模时 , 要建 就
四大新城 的建设 力度 , 要通过从 全域成都 的角度 对新城建 设进行统筹 的规 划布局 , 要明确各新城 的职 能定 位、 发展 方 向和重点 , 促进城 市群 落化发展整 体效 益的提高 。: m新 lb i 城要成 为商贸城 , 大力推 动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发展 , 要 建
区域的城市群落, 群落内按城市功能分工进行产业与人
来》 一书 中对 “ 有机疏散 ” 论作了系统阐述。他认为城市结一
感受到城市的脉搏 , 而又不脱离自然。有机疏散的城市发
展 方式能使人们 居住在一 个兼具城 乡优 点 的环境 中。沙里 宁认 为 , 应该按 照城市 的功能要 求 , 把城市 的人 口和 就业 岗 位 分散 到可供 合理 发展 的离开 中心的地 域。有机 疏散 ” “ 论

成都确立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发展目标和定位

成都确立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发展目标和定位

成都确立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发展目标和定位近日,我市召开市委工作会议正式确立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发展目标。

这一消息立即在成都市各界引起了热烈反响,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市民群众,纷纷热议成都未来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生活。

那么究竟什么是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构想能够为一座城市带来什么呢?昨日,我们采访了中国社科院的权威专家倪鹏飞教授。

倪鹏飞教授长期致力于城市区域发展的研究,在该领域颇有建树,他所主编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影响了很多城市的发展构想。

他长期关注成都城乡一体化发展,并多次到我市考察调研。

去年5月初,他被聘为成都市科技顾问团成员时就曾提出:成都作为内陆城市,应选择区域条件约束力较小的产业来发展,今后可以考虑将建设“现代化田园城市”作为发展目标,走全球化道路,提升国际竞争力,争取更多的市场,实现更大的发展。

对于成都提出的“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奋力推进三次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努力奋斗”,倪鹏飞教授表示,成都市委高瞻远瞩率先提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这个目标,对于全国甚至全世界而言,都是开辟了一条通向人与自然和谐科学发展道路的有益尝试。

期待成都创造出更加美好、辉煌的未来,期待成都为全国、全世界的城市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成都所提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与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埃比尼泽·霍华德所提出的“田园城市”有着联系也有着区别。

联系在于思想内核是一致的,而区别在于,如今的具体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问:自从19世纪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这一思想后,“田园城市”这一城市发展的经典就成为世界城市规划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我们该如何看待“田园城市”这一思想?答:田园城市(Garden City)作为一个专业概念源自西方,是对城市化理想模式的一种经典表达范式之一,在国际学术界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但同时,田园城市所蕴含的意象,也是东西方历代普通民众的向往和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基础和条件
1、生态本底;
2、文化底蕴;
3、经济基础;
4、区域中心;
5、城乡统筹基础;
6、全球化与中国崛起;
第二部分核心内容
1、内涵;
2、与霍华德“田园城市”的比较;
3、“三步走”战略;
第三部分总体功能分区
1、全域成都规划:“一区两带六走廊”;
2、总体功能分区;
(1)、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
(2)、优化型发展区;
(3)、提升型发展区;
(4)、扩展型发展区;
3、区域合作;
4、城乡形态和空间布局;
第四部分市级战略功能区
1、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
2、金融总部商务区;
3、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
4、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
5、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
6、“198”生态及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
7、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
8、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
9、新能源产业功能区;
10、新材料产业功能区;
11、石化产业功能区;
12、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
13、国际铁路物流枢纽功能区;
第五部分区(市)县战略功能区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
一、布局组团化
二、产业高端化
三、建设集约化
四、功能复合化
五、空间人性化
六、环境田园化
七、风貌多样化
八、交通网络化
九、配套标准化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规划
※>> 资料整理当中...
一、示范线建设基本要求:
■ 综合示范:综合体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内涵,全面展示现代城市、现代农村、现代产业、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展示新型城乡形态,体现产业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

■ 统筹集成:与城乡统筹综合示范、土地综合整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四大新城建设、战略功能区建设、现代农业示
范片建设、场镇改造等相结合。

■ 突出特色:在产业及形态上体现差异化、多样性。

■ 远近结合:立足现实基础,结合长远目标,尽快
形成示范效果。

二、示范线规划线路
1.北新干道示范线
2.蜀龙大道-成青金快速路-唐巴路示范线
3.成龙路-东二路-成洛路示范线
4.天府大道-东山快速路-双黄路示范线
5.大件路示范线
6.邛崃示范线
7.光华大道-成温邛高速-大双路示环线
8.龙门山沿线示范线
9.成青快速通道示范线
10.沙西线示范线
11.彭白路示范线
一、生态本底: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生态本底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李晓江:
“千年传承的山水田林是成都构建“现代田园”的本底基础。

世界城市都有承载自身历史传统和独特人文特征的空间载体,而成都的载体是都江堰及平原灌区系统,是成都平原独特生活和生产方式的缔造者,世界水利发展史的重要遗存。


“山、水、田、林”四大要素构成独特的生态本底
“山”即龙门山、龙泉山
“水”即岷江水系和沱江水系
“田”即都江堰精华灌区
■现代农业承载基础■城乡生态环境
“林”即林盘
■传统居住方式■生产生活环境■城乡生态系统

、文化底蕴
■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最佳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环保模范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
周边有5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数量仅次于北京
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谐相融
三、经济基础
世界500强企业有139家入驻成都
四、区域中心
成渝经济区
成都经济区
航空
铁路
五、城乡统筹基础
六、全球化与中国崛起
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
因此,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我市立足现实基础、把握历史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凸显城市特色所选择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一、内涵
一个核心思想:“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
四大基本要素:世界级、现代化、超大型、田园城市
六个具体特征:
■ 田园式的态
■ 国际性的城市功能
■ 形成市域现代产业体系
■ 社会和谐
■ 人与自然和谐
■ 基础设施现代化、智能化,城乡贯通、配置均衡、功能完善。

二、与霍华德“田园城市”的比较
成都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与霍华德时期的“田园城市”在思想内核上是一致的,均体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核心思想。

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概念,源自于英国工业革命背景下的社会理想。

成都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取田园城市的“意”,借鉴霍
华德“田园城市”的核心思想,并立足于成都现实基础的历史定位与长远目标,形成世界级国际化城市,中西部地区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城乡一体的田园城市,是我市城乡统筹道路的深化与提升,是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三、“三步走”战略
1近期目标:用5-8年将成都建成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成为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的示范区和高端产业集聚、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

2中期目标:用 20 年左右初步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争取进入世界三级城市行列(按照目前一般的划分标准,阿姆斯特丹、西雅图、休斯顿等 40 个左右城市为世界三级城市)。

3远期目标:用 30 到 50 年时间最终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争取成为世界二级城市(目前巴黎、法兰克福、香港、新加坡等约 20 个城市为世界二级城市)。

世界一级城市
一、全域成都规划:“一区两带六走廊”
“一区”为中心城区,是城市化主要发展区和产业高端化
的主要集聚区。

“两带”为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发展带,既是自然生态保护带,也是山区旅游发展带,是成都市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的主要承载区。

“六走廊”指成青、成灌、成温邛、成新、南部、成龙走廊。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并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对原有全域成都规划的深化和提升。

2003年以来,全域成都规划确立的“一区两带六走廊”的城乡空间发展格局依然符合成都的发展实际。

二、总体功能分区
在充分保护和尊重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将全市域划分为四大总体功能分区,确定产业和城镇布局。

1、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
龙门山和龙泉山是成都市的生态屏障,也是旅游产业的重点发展区。

2、优化型发展区:
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

该区域是我市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和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城镇布局应注重显山露水,充分体现“城在田中”。

3、提升型发展区:
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

重点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形成“园在城中”的城市格局。

4、扩展型发展区:
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

城镇布局要在保护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形成“城田相融”的格局。

三、区域合作
在成都经济区范围内,规划了成德绵、成资遂、成眉乐、成雅和成阿5个区域产业合作区。

■成德绵合作区:
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合作为主;
■成资遂绵合作区:
以汽车制造和旅游产业合作为主;
■成眉乐合作区:
以新材料和石化下游产业合作为主;
■成雅、成阿合作区:
以旅游产业和现代农业合作为主。

四、城乡形态和空间布局
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乡空间布局和人性化、生活化的城市空间结构,既有优美的田园风光,也有强大的现代化功能,并体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全域成都”继而在成都经济区范围内形成“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新型城乡形态。

市域城镇体系
■ 1个特大中心城市
■ 14个中等城市
■ 34个小城市
■ 150余个小城镇■数千个农村新型社区
基于总体功能分区,按照“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标准,在市域范围内规划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作为我市实现总体发展战略
的重要空间载体。

1、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
2、金融总部商务区
3、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
4、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
5、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
6、“198”生态及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
7、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
8、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9、新能源产业功能区
10、新材料产业功能区
11、石化产业功能区
12、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
13、国际铁路物流枢纽功能区
在我市工业集中发展区“一区一主业”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按照我市重点产业功能布局,共确定了48个区(市)县级战略功能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