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土地利用规划

合集下载

请列举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

请列举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

请列举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基于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因素的考虑,
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分类和分区:根据土地的不同性质、用途和特点,将土
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和区域。

常见的土地分类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工业用地、生态保护用地等。

分区则是在不同的区域内确定不
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和限制条件。

2. 土地利用总体布局:根据综合因素的考虑,确定土地利用的
总体布局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不同类别土地的总量控制、空间布局、功能分区等内容,以引导合理的土地利用。

3. 土地利用指标和政策措施:根据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
需要,制定和完善土地利用指标和政策措施。

土地利用指标可包括
不同类型土地的数量、面积比例等要求。

政策措施则可以涉及土地
利用的优先级、保护措施、激励政策等方面。

4.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和管理:确定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机制和管理方式。

包括组织编制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方案、监督检查等措施,保证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效实施和监管。

总之,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涉及土地的分类、分区、总体布局、指标与政策、实施和管理等方面。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可以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要求

土地利用规划要求

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利用。

其目的是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等特点。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要求科学性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要求。

科学性包括:基于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在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规划编制。

科学性要求规划编制的前提是有准确的数据支持,充分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潜力,综合考虑各种利益诉求和约束条件。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合理性要求合理性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要求。

合理性包括: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安排和规划。

规划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合理利用不同地区的优势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操作性要求可操作性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要求。

可操作性包括:规划要能够具体、明确、可操作,并与其他规划和政策相协调。

规划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措施和时限,能够为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实施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同时,规划还应该考虑到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期准备、中期调整和后期完善,以保证规划的可持续性。

四、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要求可持续性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长远要求。

可持续性包括: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在保护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等方面,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和潜在的风险。

规划要有强大的可调整性和适应性,能够应对未来的变化和挑战。

总结起来,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需要具备可操作性,为实施工作提供明确的目标、任务、措施和时限;具备可持续性,能够应对未来的变化和挑战,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

土地利用规划书

土地利用规划书

土地利用规划书土地利用规划书是指根据国家、地方政府的规定和要求,对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的文件。

它包括了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专项规划等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书的编制对于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书编制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通过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面积、土地利用强度等。

同时,还需要对土地资源的质量、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评估,以及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分析。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书的核心内容,它是对土地利用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方向进行规划。

总体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等因素,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

总体规划需要明确土地利用的功能区划,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农田保护用地、生态保护用地等,以及各个功能区的规模和空间布局。

三、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细化和落实。

在土地利用详细规划中,需要对各个功能区的具体用地范围、用地强度、用地结构等进行详细规划。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合理安排不同功能区之间的空间布局,以及与交通、水资源等基础设施的配套规划。

四、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对特定领域土地利用的规划,如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等。

这些专项规划是在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的规划文件。

专项规划需要根据特定领域的需求和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土地利用政策和措施,以保障该领域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五、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与监督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规划的实施和监督。

规划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推动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土地利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土地利用规划(精选)

土地利用规划(精选)

土地利用规划(精选)土地利用规划一、背景介绍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对于保障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旨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土地的开发和利用,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1.优化土地结构:通过调整和合理布局,使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和优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2.保障粮食安全:确保农田面积稳定,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安排生态保护用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4.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土地,消除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5.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

三、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兼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

2.科学决策原则:依据科学数据和可行性研究,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人民主体地位原则:注重听取群众的意见和需求,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利益和意愿。

4.综合协调原则:充分协调和统筹各类土地的开发利用,在满足各类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5.分类指导原则: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功能和不同用途,采用分类指导的方式推进土地利用规划工作。

四、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1.调查研究阶段:开展土地资源调查,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2.目标确定阶段: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确定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3.规划编制阶段: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包括土地利用总体布局、各类土地用途区的界定和规划要求。

4.评审批准阶段: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进行专家评审和公众参与,最终由相关部门进行批准。

5.实施落地阶段:根据规划方案,组织具体的土地开发和利用活动,并进行监督和管理。

五、土地利用规划的挑战和对策1.城市扩张压力增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需求不断增加,面临着土地资源的有限和保护的压力。

土地利用计划

土地利用计划

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计划是指根据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以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土地利用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对于促进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土地利用计划应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势,科学评估土地的肥力、水分、地形等自然条件,确定土地的适宜利用方式。

在农业生产方面,要合理划分耕地、林地、草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并根据土地的适宜利用方式,制定种植结构和养殖规划,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出。

在生态环境方面,要划定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风景旅游区等特定区域,加强对土地的保护和修复,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其次,土地利用计划应注重统筹兼顾,协调各种利用需求。

在城乡建设方面,要合理规划城镇用地和农村居住用地,控制城市扩张速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在工业用地和交通用地规划上,要科学确定产业布局和交通网络,避免土地浪费和环境破坏。

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要合理规划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等各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最后,土地利用计划应强化规划实施和监督管理。

要建立健全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机制和监督管理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和工作程序,加强对土地利用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内容,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同时,要加强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和整治,保护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计划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工程,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建设和资源利用等方方面面。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公式

土地利用规划公式

土地利用规划公式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科学规划工作,旨在合理安排土地的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要考虑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需求、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

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时,可以采用一些常用的公式来辅助分析和决策。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土地利用规划公式。

1.土地适宜性评价公式土地适宜性评价是综合考虑土地物理、土地化学、土地生物和经济社会条件等因素,判断土地是否适宜其中一特定用途的过程。

常用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公式包括土地适宜性指数法、AHP法等。

-土地适宜性指数法公式:适宜性指数=∑(重要性权重×适宜性评价因子值)根据不同用途,设置一系列评价因子,并为每个因子分配相应的权重。

通过计算各评价因子的适宜性评价值,并与评价因子权重相乘后累加,得到土地适宜性指数。

适宜性指数越高,土地适宜性越好。

2.土地利用强度计算公式土地利用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人类活动的强度和密度,一般以耕地、建设用地和用水量等指标来衡量。

-土地利用强度计算公式:土地利用强度=用地面积/总土地面积通过计算实际用地面积与总土地面积的比值,可以得到土地利用强度。

3.土地利用变化率计算公式土地利用变化率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速度。

-土地利用变化率计算公式:土地利用变化率=(新增土地面积-减少土地面积)/初始土地面积通过计算新增土地面积和减少土地面积的差值,与初始土地面积相除,得到土地利用变化率。

4.生态足迹计算公式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的衡量指标,用来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足迹计算公式:生态足迹=人均资源消耗量×人口数量通过将人均资源消耗量与人口数量相乘,得到生态足迹。

5.土地经济效益评价公式土地经济效益评价是对土地利用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一般以年度产值、税收和就业人口等指标为依据。

-土地经济效益评价公式:土地经济效益=年总产值+税收+就业人口通过计算年度总产值、税收和就业人口的总和,得到土地经济效益。

土地利用与规划教学大纲

土地利用与规划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土地利用与规划课程总学时42课程学分5课程分类专业教育课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先修课程土地资源学、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管理学等课程内容简介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也是土壤学、资源环境管理等专业的重要骨干课程。

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土地利用以及土地规划发展历史、现状、研究实践的进展和发展趋势。

重点讲授土地规划的基础理论;从土地规划思想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土地规划的哲学观以及自然-空间一人类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思想。

分别选取代表性规划内容,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规划模式、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配合课程讲授,安排了大量的实验、实习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讲授部分第一章第一节课程简介第二节什么是土地利用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要做什么第五节如何学习土地利用与规划第二章土地与土地利用*第一节土地及其特征*土地的概念土地的特征*第二节土地利用与控制**土地利用及其发展与土地利用相关的几个概念土地利用控制*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土地利用规划的类型第三章土地利用系统*第一节土地利用系统描述*土地利用系统土地利用系统的特性*第二节土地利用过程生态过程(二)实验、实习部分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类型调查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该实践,学生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区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选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典型样本;总结、描述其用地特征,并拍照。

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到符合下列要求的土地利用类型,描述其特征,拍摄照片,并填写下表。

至少要完成8种类型。

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系统描述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本次实践,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系统。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找出当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资本情况;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劳动情况;总结、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出本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并根据土地利用系统的构成,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

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

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需求量预测与供需形势分析
土地需求量预测是在收集、分析、研究、调整政 府各部门提供的资料的基础上,在规划区内, 预测一定规划期间的各业用地规模及其动态 变化所做的测算。 人口预测是从现有的人口状况出发,综合分析影 响人口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运用科学的方 法来推算规划期间的人口状况和发展趋势,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是在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 预测和估算的基础上,依据两者之间的数量 比较借以评价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和供需平 衡状态的过程。
农用地供需平衡分析
农用地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如下: 农用地供需平衡盈余量=农用地可供给量-农用地需 求量 其中:农用地可供给量=现有农用地面积+土地开 发整理复垦可补充农用地面积 农用地需求量=生产需要农用地面积+农用地被占 用面积 农用地被占用面积=建设占用耕地+农业结构调整 面积+灾毁耕地(+退耕还林规划的任务:
1.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2.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3.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统筹调整和优化 各业用地结构; 4.科学制定实施规划的对策和措施。
总体规划编制流程
准备 工作 组成领导小组及工作班子 制定工作计划及工作方案→业务培训 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补充调查 调查 专题研究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研究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潜力分析 土地供给预测 分析 土地需求预测等 找出土地利用问题,明确规划目标、方针和对策 土地利用初步规划方案 编 结构调整 布局调整 用途分区 制 供选方案论证、领导小组审议 规 编制规划报告、规划图 划 政府审议规划 形成送审稿 规划(送审稿)报上级政府审核 报批、 规划批准后公布、实施 实施情况的反馈 实施 规划的修订
方案编制-用地布局与分区 根据适宜性评价和各部门用地规划进行用地布局 土地利用分区是指依据土地的适宜性和利用现状, 依据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上级总 体规划下达的规划指标和布局要求划分出的土 地主要规划用途相对一致的区域。 其主要任务是:划分各种用地区,规定各种用地 区的土地基本(主导)用途、土地利用原则、 限制条件和管理措施,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图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第13章-土地利用现状分类8-7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第13章-土地利用现状分类8-7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认定城市的认定下列土地确认为城市用地国家行政建制设立市建成区的土地(包括建成区内的城中村)与城市建成区连片的区政府、县政府、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土地与城市建成区不连片市辖区政府所在地建成区的土地与城市建成区不连片,且属于城市、非农业人口集聚的成片建设用地。

如卫星城、大学城或学校、居住社区等与城市建成区不连片,且属于城市的成片建设用地。

如工业用地、开发区、仓储用地、休闲娱乐场所等城市的认定下列土地不能确认为城市用地城市用地以外,修建铁路、公路等的土地城市用地以外,用于军事设施、使领馆、监教场所、宗教、殡葬等特殊用地,采矿用地及风景名胜设施用地的土地非城市所属的建设用地城市建成区内大片的耕地、园地等农用地,水域(大型的江、河、湖泊)建制镇的认定下列土地确认为建制镇用地国家行政建制设立镇建成区的土地(包括建成区内的村庄)与建制镇建成区连片乡政府所在地的土地与建制镇建成区不相连,且属于建制镇、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的建设用地。

如居住社区、学校等与建制镇建成区不相连,且所属建制镇用于非农业生产的土地。

如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休闲娱乐场所等建制镇的认定下列土地不能确认为建制镇用地与建制镇不相连,且非建制镇所属的建设用地贯穿建制镇铁路、公路、河流、干渠的用地建制镇用地以外,用于军事设施、使领馆、监教场所、宗教、殡葬等特殊用地,采矿用地及风景名胜设施用地的土地村庄的认定下列土地确认为村庄用地用于农村居民点建设、农业人口集聚居住的土地与农村居民点不相连,且属于村庄的非农业生产的土地。

如居住、工业、商服、仓储、学校等村庄的认定下列土地不能确认为村庄用地与农村居民点不相连,且非其所属的建设用地贯穿农村居民点铁路、公路、河流、干渠的用地村庄以外,用于军事设施、使领馆、监教场所、宗教、殡葬等特殊用地,采矿用地及风景名胜设施用地的土地采矿用地的认定下列土地确认为采矿用地用于直接开采自然资源和存放开采物的土地。

如用于露天煤矿采煤、山体表面开采矿石等在地表面开采矿藏的土地;石油抽油机、山体内部采矿出入口、地下采矿出入口等非地表面开采矿藏的地面用地生产砖瓦的土地,包括烧制砖瓦的窑址、制作和存放砖瓦坯子、取土等的土地用于固定采砂(沙)场的土地用于堆放各种尾矿的土地与采矿用地相连,用于对开采物进行简单处理、粗加工的土地用于盐田的土地。

土地利用规划导则

土地利用规划导则

土地利用规划导则1. 简介本文档旨在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一套导则和指南,帮助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进行规划工作。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旨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

2. 规划目标-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多功能利用。

- 促进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 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浪费和过度开发。

3. 规划原则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规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规划应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平衡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

- 综合规划: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因素,确保规划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 严格规划管控:加强规划的落实和执行,合理控制土地利用,防止过度开发和乱建乱占。

- 公众参与:鼓励市民参与规划过程,听取各方意见,增强规划的公正性和民主性。

4. 规划内容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导则,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用地结构:合理划分不同区域的土地用途,包括居住、商业、工业、公共设施等。

- 土地保护和开发:制定土地保护政策,保护耕地、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

- 城市空间布局:控制城市扩张,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降低城市生态环境压力。

-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供水、供电等,提供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服务。

- 社会公共设施:合理规划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等,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

5. 实施策略为了有效实施土地利用规划,我们提出以下策略:- 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支持和投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政策支持。

- 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管和管理。

- 技术支持: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包括GIS、遥感等技术手段,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宣传教育:加强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和参与度。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07 管道运输用地
15
1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11 河流水面; 112 湖泊水面; 113 水库水面;
114 坑塘水面; 115 沿海滩涂
116 内陆滩涂;
117 沟渠;
118 水工建筑用地; 119 冰川及永久积雪
12 其它土地:
121 空闲地;
122 设施农用地; 123 田坎;
124 盐碱地;
➢ 《土地管理法》明确了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指导性和行政控制性 的属性; ➢ 土地总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 土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 ➢ 土地总规是各级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国家的土地利用政策的重要手段,是 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龙头”。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征
综合性、长期性、战略性、指导性、动态性、强制性(控制性)
01 耕地: 011 水田; 012 水浇地; 013 旱地
02 园地: 021 果园; 022 茶园; 023 其他园地
03 林地: 031 有林地; 032 灌木林地; 033 其他林地
04 牧草地: 041 天然牧草地; 042 人工牧草地; 043 其他草地
建设用地
05 商服用地:
051 批发零售用地; 052 住宿餐饮用地;
各级土地利用总规及其相互关系
➢ 上级规划是下级规划的依据和指导 ➢ 下级规划是上一级规划的基础和落实 ➢ 上下级规划应衔接一致
11
第3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4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3.4.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现状分析的基础
概念 依据一定的土地分类标准,运用测绘、遥感等技术查清各类现状用地的
第3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

8土地规划和估价模型

8土地规划和估价模型
73
在多目标规划问题的求解中,非劣解可以用图说明。在图中, 就方案①和②来说,①的目标值 2 f 比②大,但其目标值 1f 比②小,因此无法确定这两个方案的优与劣。在各个方案之 间,显然:③比②好,④比① 好,⑦比③好,⑤比④好。而 对于方案⑤、⑥、⑦,它们之间无法确定优劣,而且又没有 比它们更好的其他方案,所以它们就被称之为多目标规划问 题的非劣解或有效解,其余方案都称为劣解。所有非劣解构 成的集合称为非劣解集。
59
60
(2)约束条件 本模型共有 15个约束条件:总耕地面积限制; 水田面积限制;水地面积限制;旱地面积限 制;水地玉米播种面积约束;旱地玉米播种 面积约束;水地高梁播种面积约束;旱地高 梁播种面积约束;杂粮播种面积约束;水地 复种面积约束;旱地复种面积约束;棉花需 求量约束;油料播种面积约束;大麻播种面 积约束;经济收入要求。
61
(3)目标函数。 使全区种植业总产值达到最大值(以 1980 年 不变价格计算)。 (4)模型参数的白化。 运用灰色预测方法,建立了 GM(1,1)预 测模型群,对各类耕地面积以及主要农作物 的单位面积产量作了预测,由此确定了模型 中有关灰色参数的白化值。
62
63
64
65
66
67
68
74
75
76
77
78
79
80
(4)约束模型 约束模型的理论依据是:如果规划问题的某一目标 可以给出一个可供选择的范围,则该目标就可以作 为约束条件而被排除出目标组,进入约束条件组中。 假如,除了第一个目标外,其余目标都可以提出一 个可供选择的范围,则按上述思路,该多目标规划 就可以转化为单目标规划问题。
(1)一元回归方程更新模型 运用多层次、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法求取影 响土地级别的因素综合分值, 并与地价建立 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y=ax+b 或指数模型 y=(1+x) r 求取各级别(或各均值地域用规划模型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总结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总结

1、土地利用:是指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是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换言之,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根据自身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土地资源的特点,对土地进行利用和改造的社会经济活动。

2、规划:是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

3、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4、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指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相互交错且相互联系的系统。

5、土地的功能有:生产(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

1、何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如何理解这一概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规划区域内和时段内,政府从长远利益出发,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对这一概念的理解:1)主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2)客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客体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及全部土地使用者。

3)实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

(土地资源配置:对土地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部门之间(用途之间)数量、质量、区位的分布状态。

时间、空间、用途和数量是土地资源配置的四要素。

)4)核心——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确定土地利用布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哪些特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和控制性的特点。

1)整体性——主要表现在规划对象、任务、内容、效果等方面都具有整体(总体)的特性;2)长期性——主要表现在规划的时限具有长期性,规划的影响具有长期性,规划的实施具有长期性;3)战略性——主要在研究问题具有战略意义,对土地利用的战略调节控制,以及其宏观指导性;4)控制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纵向讲上级规划对下级规划的指导和控制;横向讲是总体规划对区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的宏观控制作用。

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当今社会,加快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因此,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如何进行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1. 了解土地资源农村土地资源包括农田、山地、水域等。

首先要了解各种土地资源的特点,进行详细调查和测量,绘制土地资源分布图。

2. 制定规划目标根据土地资源的情况和农村发展的需求,确定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

3. 制定规划方案在确定规划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方案,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农田配置、水资源利用等。

4. 完善基础设施要着重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水利、供电等设施,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良好的条件。

5. 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引导农民选择科学合理的种植和养殖业,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6. 加强生态保护在开发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的过程中,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土地资源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7. 开展农村人才培训为了更好地实施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需要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推动规划的顺利实施。

8. 促进农村就业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实施,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9. 引导农民参与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参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使农民成为土地资源开发的主体。

10. 加强监督和评估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开发利用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困难,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11. 推动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推进,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12. 总结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加强规划制定和实施,才能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标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标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标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利用规划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指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标准,包括规划原则、划分标准和管理要求。

1. 规划原则1.1 生态环保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以生态环保为基础,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推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追求生态优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1.2 社会公平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当兼顾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促进社会公平。

通过确定不同功能区的划分,满足城市发展的多元化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划定保护用地、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等不同功能区,确保城市发展各方面的平衡。

1.3 经济可行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当考虑经济可行性,提高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通过合理划分产业用地,促进城市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规划适宜的商业中心、产业园区和科技创新区,吸引企业投资和创新人才。

2. 划分标准2.1 保护用地保护用地包括生态保护区、文化遗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

生态保护区用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限制人类活动。

文化遗产保护区用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

自然保护区用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2.2 农业用地农业用地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

划定农田保护区,保护农田资源,提高粮食和农产品产量。

划定农村居住区,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2.3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用于工业生产和企业发展。

根据城市产业结构的需求,划定不同类型的工业用地,包括工业园区、科技创新中心、制造业基地等。

2.4 商业用地商业用地用于商业和服务业发展。

规划商业中心、购物中心、旅游区等商业用地,提供便利的购物和娱乐场所,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土地利用专项整治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整治规划

土地开发规划
土地开发收集的资料
荒地资源的开发、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 荒地资源的开发、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闲散地 资源的开发、中低产田开发、 资源的开发、中低产田开发、城市新区的开发及旧城 改造、农村空心村改造和农村居民点的开发等相关面 改造、 积
土地开发规划的任务
确定土地开发的目标和方向、制定土地开发规划 确定土地开发的目标和方向、 方案,提出土地开发的具体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 方案,提出土地开发的具体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 高土地生产力、通过规划, 高土地生产力、通过规划,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资料收集
规划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对农作物分布及耕地分布和利用方式 规划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的调查、对农业生产水平,不同区域、不同地块耕地状况及生产能力的调查。 的调查、对农业生产水平,不同区域、不同地块耕地状况及生产能力的调查。
成果资料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文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文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 规划说明和技术总结
复垦工艺及复垦措施设计
矿区平面布置 、表土与底土剥离 、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弃石、尾矿直接回填 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弃石、 采空区到一定高度,根据要求进行压实、平整、底土与表土的铺覆、 采空区到一定高度,根据要求进行压实、平整、底土与表土的铺覆、复垦后利 复垦工程概预算、 用、复垦工程概预算、编制土地复垦规划的实施计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分类:土地开发、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分类:土地开发、 土地保护、土地复垦、 土地保护、土地复垦、土地治理和土地整 理
土地开发规划
土地开发规划是通过对地区内具有一定开发潜力 和开发价值的土地进行自然、社会、经济评价, 和开发价值的土地进行自然、社会、经济评价,确定 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目标、方向和方式, 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目标、方向和方式,确定土地开 发规模,制定实现开发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和途径。 发规模,制定实现开发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和途径。如 宜农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规划,沼泽地、 宜农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规划,沼泽地、滩涂的开发规 划。

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与方法

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与方法

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与方法引言: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1.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土地功能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 保障生态环境: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控制城市扩张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3. 保障人民生活: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和覆盖范围,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4. 实现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可以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1.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对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掌握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为制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规划目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土地利用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

3. 土地评价与分类: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价,划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功能区,确保各类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4. 空间规划布局:根据规划目标和土地利用需求,通过制定空间规划布局,确定各类土地利用区域、用地比例和空间位置。

5. 法规制度制定: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明确土地利用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规范土地开发和利用行为。

6. 规划实施与管理: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后,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进行实施,并进行规划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

结论: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只有为土地利用规划赋予更高的重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