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生态学知识点大全

生态学知识点大全

生态学知识点大全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了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生态学的各个关键知识点。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它包括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个体、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2.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由共同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组成的。

它们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共同维持着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

生物群落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

3. 生态位生态位描述了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职责。

物种的生态位由其对资源的利用方式、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因素决定。

4. 生态位分化生态位分化指的是当一种或多种物种通过进化适应不同的生态位,减少彼此竞争的过程。

这样可以提高物种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5.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某一地区或生态系统内存在的不同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提供生态服务至关重要。

6. 传粉传粉是指植物通过借助外部媒介(如昆虫、鸟类或风)将花粉传递到其他植物上的过程。

传粉对植物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7. 激素调节激素调节是指生物体内激素分泌和代谢的过程,以维持其生长、发育和行为。

植物和动物都依赖激素调节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8. 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的方式流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再被食草动物所摄取,最终流向其他食物链的环节。

9. 共生关系共生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共生关系可以是互利共生、寄生共生或捕食共生。

10. 生态足迹生态足迹表示一个地区或个体对生态系统资源的需求和利用程度。

它衡量了人类对资源的消耗与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之间的平衡。

11. 氮循环氮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氮元素的各种转化过程,包括氮固定、氮释放、氮捕获和氮沉积等。

生态学的知识点

生态学的知识点

生态学的知识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

它关注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生态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生物群落包括所有生物种类的群体,它们在特定地点上共同生活并相互作用。

非生物环境包括土壤、水、气候等因素,它们为生物提供生存条件。

生态系统的组成元素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网络。

二、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的形式流动。

光能被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从而被植物吸收。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化学能转化为生物量,并成为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

这种能量转移在不同层级的食物链中不断进行,直到最终被消耗者利用并释放为热能。

能量流动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过程。

三、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它指的是一个区域或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意味着生态系统更具有抵抗力,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并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

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物种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四、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其所处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

不同物种之间通过利用资源和生存空间的方式来避免直接竞争。

每个物种的生态位是独特的,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位置。

生态位的存在使得生物群落能够共存并维持生态平衡。

总结生态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涵盖了生物学、地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通过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等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为保护和管理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保护地球家园。

生态学重点

生态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生物圈生态学二、了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态学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物种环境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生态因子生境限制因子最小因子定律耐性定律生态幅黄化现象生理有效辐射光周期有效积温Bergman规律Allen规律休眠物候节律土壤肥力内稳态形态建成三基点光补偿点光饱和有效积温法则温周期现象二、重要知识点1、环境概念2、生态因子作用分析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3、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以及生物的适应(1)光强,光质生态作用与生物适应(2)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昼夜节律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3)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适应三基点有效基温(公式)积温曲线在生产中的应用(4)生物对极端高低温的适应从形态,生理,行为三方面分别回答(5)生物对温度变化的重要反应(6)物候节律内源学说(7)休眠概念以及动物休眠的生理变化(8)动物,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9)植物对土壤因子的适应(了解)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种群种群生态因子种群空间格局样方法标志重补法单体生物构件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年龄锥体图性比内禀增长率赤潮种群平衡生态入侵三、重要知识点1、种群动态(重点)标志重捕法(公式)步骤种群结构生命表的编制存活曲线种群增长率(公式,意义)内禀增长率种群增长模型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公式,意义,适当计算)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逻辑斯缔曲线,方程,意义)种群的数量变动(几种类型)2、种群空间格局(重点)三种类型意义3、种群调节(相关概念)四种学说第四章种群生活史一、名词解释生活史生长发育异速生长繁殖扩散繁殖成效繁殖成本繁殖格局繁殖策略性选择四、重要知识点1、生活史生长s型曲线繁殖(意义)扩散(动物,植物扩散的意义,方式)2、繁殖成效繁殖价值(了解)亲本投资3、繁殖格局一次繁殖多次繁殖(两者的比较)列举一次繁殖,多次繁殖,延长繁殖以及提前繁殖在不同条件下的优势。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整理一、生态学概述1.1 生态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生态学的发展历程1.3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二、生态系统2.1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2.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3 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2.4 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三、生物多样性3.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分类3.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3.3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和损失3.4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四、群落生态学4.1 群落的定义和组成4.2 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结构4.3 群落的演替和稳定性4.4 群落的相互作用和竞争关系五、种群生态学5.1 种群的定义和特征5.2 种群的数量动态和增长模型5.3 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生活史特征5.4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六、生态位和资源利用6.1 生态位的概念和类型6.2 生态位的竞争和分化6.3 资源的利用和分配6.4 生态位的演化和适应性七、生态系统的演替7.1 生态系统演替的概念和类型7.2 生态系统演替的驱动因素7.3 生态系统演替的过程和特征7.4 生态系统演替的影响和重建八、生态学与环境保护8.1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8.2 生态学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8.3 生态学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应用8.4 生态学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九、全球变化与生态学9.1 全球变化的概念和影响9.2 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9.3 全球变化对物种适应性和分布的影响9.4 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总结: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它关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适应,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群落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生态位和资源利用、生态系统的演替等内容。

这些知识帮助我们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生态学也需要关注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生态学的基础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针对某一特定主体,相对的意义。

(一)生态因子的概念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二)生态因子的类型1. 按有无生命的特征:(1)生物因子,(2)非生物因子。

2. 按生态因子的性质:(1)气候因子,(2)土壤因子,(3)地形因子,(4)生物因子,(5)人为因子3. 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1)稳定因子,(2)变动因子。

4. 按生态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1)密度制约因子,(2)非密度制约因子。

三、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一)综合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个单因子变化,必起其他因子发生不同程度变化。

(二)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1-2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

(三)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不可替代性: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

补偿性作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加强而得到补偿仍有可能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四)阶段性作用某一生态因子的有益作用常常只限于生物生长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

(五)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繁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一)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其他元素供应充足时,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小量状态物质的量。

(二)限制因子定律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发展的多种因子,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布莱克曼:提出生态因子的最大状态也具有限制性影响。

(三)Shelford耐性定律1.一种生物能够生长与繁殖,要依赖综合环境中全部因子的存在,其中一种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超过了生物的耐受限度,该种生物就会衰退或不能生存。

2.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这个耐受范围的大小。

生态学知识点

生态学知识点

生态学知识点1.物质循环的特点:物质不灭,循环往复;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物质循环的生物富集;生态系统对物质循环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物质循环中的生物作用。

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影响物质循环速率的因素:有机物质腐烂的速率。

人类活动影响。

元素的性质。

生物的生长速率。

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水循环。

4.碳循环:c的存在形式:co2、无机盐、有机碳。

主要循环过程:生物的同化和异化过程。

大气和海洋间的co2交换。

碳酸盐的沉淀作用。

5.温室效应:大气中对长波辐射具有屏蔽作用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较多的辐射能被截留在地球表面而导致气温上升。

温室气体:CO2\CH4\N2O\SF6\CFCs\HFCs。

温室效应影响: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全球气候常发生暴雨或干旱。

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改变。

6.N循环:生物可利用的N的形式:NO3-\NO2-\NH4+。

N循环的主要过程: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固氮作用意义:平衡反硝化作用。

对局部缺氮环境有重要意义。

使N进入生物循环。

氨化作用:由氨化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将有机氮分解成为氨和氨化合物,氨溶水成为NH4+,为植物利用。

硝化作用: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氨化合物被亚硝酸盐细菌和硝酸盐细菌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供植物吸收利用。

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变成氮气,回到大气库中。

7.P循环:典型的沉积循环。

P以不活跃的地壳作为主要的储存库。

v磷的循环过程岩石经土壤风化释放的磷酸盐和农田中施用的磷肥,被植物吸收进入植物体内。

沿食物链传递,并以粪便、残体或直接以枯枝落叶、秸秆归还土壤。

含磷有机化合物经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转变为可溶性的磷酸盐,可再次供给植物吸收利用,这是磷的生物小循环。

一部分磷脱离生物小循环进入地质大循环:•动植物遗体在陆地表面的磷矿化•磷受水的冲蚀进入江河,流入海洋。

8.赤潮:氮和磷的浓度大于0.2和0.02mg/L时,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性变化,促使藻类大量繁殖,在水面上聚集成大片的水华(湖泊)或赤潮(海洋)。

生态学成人高考知识点

生态学成人高考知识点

生态学成人高考知识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

它以生物、环境和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下面就是一些生态学的重要知识点。

1. 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生物群落是具有明显区域性、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相互作用的生物体的集合。

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类型,如森林、湿地、沙漠等。

它们是复杂的动态系统,通过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维持着自身的平衡。

2. 生态位与生态位分化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一个特定生态系统中所占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角色。

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适应性与生态位,通过适应环境中的资源利用或避免竞争,实现物种之间的分工与协作。

而生态位分化则指的是同一生境中的不同物种通过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减少竞争,实现多样性与稳定性的策略。

3.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类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功能维持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多样性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抗病能力、恢复能力和生产力,并能维持循环系统和能量转化的平衡。

4. 生态扰动与生态恢复生态扰动是指环境中发生的突然的或周期性的变化,可以是自然灾害、人类活动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恢复是指恢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使其回归到原有的稳定状态或接近原有状态的过程。

生态恢复可以通过引入物种、改善环境质量和调整人类活动等方法来实现。

5. 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是指一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压力。

它是一种评估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的指标。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生态学提供了诸多方法和理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小生态足迹,实现可持续发展。

6. 生态因素与生物适应生态因素是指影响个体生存和繁殖的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食物等。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总结第二章(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针对某一特定主体,相对的意义。

(一)生态因子的概念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二)生态因子的类型1. 按有无生命的特征:(1)生物因子,(2)非生物因子。

2. 按生态因子的性质:(1)气候因子,(2)土壤因子,(3)地形因子,(4)生物因子,(5)人为因子3. 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1)稳定因子,(2)变动因子。

4. 按生态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1)密度制约因子,(2)非密度制约因子。

三、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一)综合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个单因子变化,必起其他因子发生不同程度变化。

(二)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1-2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

(三)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不可替代性: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

补偿性作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加强而得到补偿仍有可能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四)阶段性作用某一生态因子的有益作用常常只限于生物生长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

(五)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繁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一)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其他元素供应充足时,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小量状态物质的量。

(二)限制因子定律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发展的多种因子,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布莱克曼:提出生态因子的最大状态也具有限制性影响。

(三)Shelford耐性定律1.一种生物能够生长与繁殖,要依赖综合环境中全部因子的存在,其中一种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超过了生物的耐受限度,该种生物就会衰退或不能生存。

2.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这个耐受范围的大小。

生态学知识点梳理

生态学知识点梳理

生态学知识点梳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着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梳理一些生态学的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 生态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态位、生态圈等基本概念。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群落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2.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包括生物群落内的各种生物种类、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3. 能量流动和营养链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的形式流动。

食物链由生物个体之间的捕食关系构成,能量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

营养链则描述了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流动路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 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等。

这些循环是生物体内和生物体间物质转化的关键过程,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5.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体的种类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了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6. 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温度升高、降水模式改变、海平面上升等,这些变化将对生物群落的分布、物种的适应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深远影响。

7.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生态学的研究,可以为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通过对生态学知识点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态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生态学重要学问点归纳总结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2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综合,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物环境:A大环境: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a大气候:离地面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打算。

B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领接环境/b小气候:生物所处的局域地区的气候大环境直接影响小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反作用环境。

生态因子: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CO2 、H2O 、食、天敌……)分类:A性质:1气候因子2土壤因子3地形因子4生物因子5人为因子B有无生命特征:1生物因子2非生物因子C 生态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动作用:1密度制约因子(食物,天地)2非密度制约因子(气候,降水)D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作用特点:1稳定因子(引力,光强)2变动因子{周期性变动因子(四季,潮汐)非周期性变动因子}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阶段性作用4不行代替性和补偿性作用5直接或间接作用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全部生态因子构成生态环境)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地域某种生物余姚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打算该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临近或超过某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妨碍其生存,生长,繁殖或蔓延时之歌因素称为限制因子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临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上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的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光质的生态作用:尽管生物生活在日光全光谱下,但不同的光质对生物的作用是不同的,生物对光质也产生了挑选性适应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只能够利用太阳光谱的一个有限带,即380-710nm 波长的辐能,这个带对应于辐射能流的最大节黄化现象:普通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植物物种间对光照强度表现出的适应性差异,是已进化的两类值物间的差异:1阳地植物2阴地植物动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1昼行动物2夜行动物自然条件下,动物天天开头活动的时光经常是由光照强度打算的,当光照强度达到某一水平常,动物才开头活动,因此不同时节随着日出日落的时光差异,动物活动时光也有变化生物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毛等,是对日照长短的逻辑性变化的反应。

生态学重点知识汇总

生态学重点知识汇总

生态学重点知识汇总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E.Haeckel)提出并定义的。

3.种群生态学是以(种群)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

4.群落生态学以(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

5.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与演替。

6.全球生态学是以(生物圈)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

7.生态学研究对象组织层次可分为分子一基因—(细胞)一(器官)—个体—(种群)一—群落一—生态系统一—景观一—生物圈。

8.按照生态学研究对象组织层次,生态学分化出了分子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等。

9.生态学一般可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10.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Darwin)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对生态学和进化论作出了巨大贡献。

11.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时期)等大致4个阶段。

12.1798年,马尔萨斯(T.Malthus)发表了《人口论》,促进了人口统计学和种群生态学的发展。

13.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植物生态学研究出现了几个著名的学派有:北欧学派、法瑞学派、英美学派和(前苏联学派)。

14.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五大危机是指(人口)、(环境)、(资源)、(粮食)和(全球性变化)。

15.丹麦植物学家瓦尔明的(植物分布学)和波恩大学教授辛柏的(植物地理学)的出版,标志着植物生态学作为一门生物学分支科学的诞生。

16.1949年美国(Allee)和(Emerson)合著的、内容广泛的《动物生态学原理》一书的出版出版,被认为是动物生态学进入成熟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17.国际生物学计划(IBP)、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环境问题的科学委员会SCOPE)、(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是生态学研究的国际化的标志。

生物与环境1.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划分,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生态学复习要点

生态学复习要点

生态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第二章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2.生态因子概念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例如:温度、湿度、食物、O、C O、其他相关生物等3.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4.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最小因子: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最小因子不是绝对的)耐性定律:一直生物能够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一种综合环境的全部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该物种不能生存5.生态幅每一种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主要取决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

6.指示生物例:水藻多→富营养化,桃花水母→水很干净7.植物对光的适应性阳地植物:适应于在阳光地区生活耐阳植物:一般在强光环境下生长,能承受一定弱光阴地植物:适应于在弱光地区生活8.休眠指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生理机制。

9.土壤:它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它是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和无机环境部分相互作用的产物。

第三章1.生物种形态相似个体的集合,可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2.种群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3.单体生物、构件生物单体生物形态结构一致(受精卵)、构件生物(有不同数量的树枝的树,高等植物是构件生物,大多数动物是单体生物)4.种群的年龄锥体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5.存活曲线(斜率表死亡率)I型(凸:人)Ⅱ型(对角线:麻雀)Ⅲ型(凹:海龟)6.种群的增长模型J形与S型7.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的原因环境、时滞或称为延缓的密度制约、过度补偿性密度制约8.种群爆发例:蝗灾、赤潮、地球人9.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气息和繁衍的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发展。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成人高考必背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成人高考必背

生态学基础知识重点成人高考必背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以整体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涉及生物、环境、人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成人高考中,生态学基础知识是必备的,在此将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以便备考。

一、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平衡。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的组织结构。

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通过生长、繁殖等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氧气的含量。

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

3. 生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捕食关系等相互作用影响彼此的生存和繁殖,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组成和非生物组成两部分构成。

生物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体,非生物组成包括土壤、水、空气等。

2.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功能。

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能量流动则通过食物链实现。

四、生态平衡与生态恢复1.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平衡的破坏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2. 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指通过人类的干预和修复措施,使破坏的生态系统得以修复和恢复。

生态恢复包括植被的恢复、土壤的修复等多个方面。

五、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

2.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不破坏和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需求。

生态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生态学知识小结

生态学知识小结

绪论1.生态学研究对象:种群: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群体群落:同一地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复合体生态系统:同一地域中,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复合体生物圈:地球上全部生物+一切适合于生物的栖息场所2.生态学基本原理第一章生态系统复习题1.(△)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哪些组成成分, 其结构和和功能有哪些?①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②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部分。

非生物环境包括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源和热量等气候因子、生物生长的基质和媒介、生物生长代谢的材料三方面。

③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两方面的内容。

形态结构指生态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配置、质地与色彩。

营养结构是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和非生物紧密结合起来,构成以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为中心的抽象结构。

④生态系统主要有4个方面的功能,即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生态系统服务。

2.解释食物链、食物网和营养级的含义。

不同类型的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意义?食物链(food chains):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在生态系统内不同生物间传递的关系。

食物网(food web):食物链之间形成的网状结构。

生态系统稳定,生物种类丰富,食物网越复杂。

营养级(trophic level):一个营养级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指某一层次生物与另一层次生物的关系。

3.试列举出常见的初级消费者和二级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

4.(△)请简述生态效率及生态金字塔,并说明在每个较高营养级上生物量为什么减少。

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y):在能量流动中,能量的利用效率,能量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比率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用来形象描述各营养级之间量的关系,包括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

生态学背诵笔记总结

生态学背诵笔记总结

生态学背诵笔记总结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下面是生态学的背诵笔记总结:
1.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体与其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它包括生物群体、生物种群、生物个体、生物化学循环和能量流动。

2. 环境因素
- 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有物种的竞争、合作和捕食关系。

非生物因素有气候、土壤、水分和光照等。

3. 生态位
-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其所处环境中的特定位置和角色。


包括物种的生活方式、生境利用和资源利用等。

4. 群落生态学
- 群落生态学研究不同物种在同一地点共同生活的群落,并研
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关系。

5. 能量流动
- 能量流动是指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它起源
于太阳能的输入,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形式在生物之间流动。

6. 生物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在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
的多样性。

它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7. 生态承载力
- 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生态系统能够容纳和支持的生物种群数
量和物种多样性的最大值。

它受到环境因素和生物种群交互作用的限制。

8. 生态危机
- 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进而影响物种的存活和生活质量。

解决生态危机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以上是生态学的背诵笔记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点

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点

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基本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环境。

本文将介绍一些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这个领域。

第一节: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体、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了各种生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例如森林、海洋、湖泊和草原等。

1.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境和生态因子组成。

生物群落是特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种类的集合,比如一个森林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生境则指生物群落所处的具体场所和条件,比如森林的土壤、水源和气候等。

生态因子是指影响生物群落和生境的环境因素,比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1.2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许多重要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

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循环过程,例如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组织到另一个组织的转移过程,通常是通过食物链进行的。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程度。

第二节: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指在特定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的不同种类的生物。

它们相互作用和依赖,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

2.1 生物群落的种类生态学研究发现,生物群落可以根据生物的类型和数量来进行分类。

其中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根据生物的自养方式,分为光合作用型和化石能源依赖型两大类。

光合作用型生物依赖太阳能进行自养,包括植物、藻类和部分细菌;而化石能源依赖型生物依赖地下化石能源进行自养,包括细菌和真菌等。

2.2 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不同种类的生物在生物群落中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可以是竞争、共生、捕食、腐化等。

竞争是指同一群落内不同种类之间的争夺资源的关系;共生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相互受益;捕食是指一种生物捕食另一种生物获取能量和养分;腐化是指将死亡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过程。

生态学基础知识要点

生态学基础知识要点

生态学基础知识要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的科学。

它探究了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

本文将介绍生态学的基础知识要点,帮助读者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态单元。

它包括生物群落、所在地区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与该地区相互作用的土壤、水、气候等非生物元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在特定地点内生活在一起并相互作用的不同物种的总体。

它由多种生物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会受到环境、资源利用和种群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3. 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是同一物种在相同环境中形成的个体聚集体,即种群。

种群生态学主要关注种群的数量、密度、分布以及种群动态变化的原因。

种群的增长受到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

4. 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以食物链的形式流动。

能量通过光合作用由植物转化为化学能,然后被食草动物、肉食动物以及其他消费者所吸收和利用。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重要因素。

5. 物质循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以循环的方式流动。

例如,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等。

水循环使水从地表蒸发成为水蒸气,再通过降水回到地表。

碳循环涉及到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和能量。

氮循环涉及到大气中的氮气通过生物固氮、植物吸收和动物摄取等过程,最终又返回到大气中。

6.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的空间和资源。

每个物种有其独特的生态位,用来适应特定的环境和资源利用方式。

生态位的不同可以减少资源竞争,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7.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重要指标,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8. 共生与相互关系共生是指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生态学重点知识总结

生态学重点知识总结

环境:环境是特定生物(或群体)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生态幅(生态价):是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

它常与耐受限度一致,耐受限度越宽,生态幅也越大。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生态因子作用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单体生物:每一个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

构件生物:受精卵首先发育成一结构单位,或构件,然后发育成更多的构件,形成分支结构。

年龄锥体: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下到上配置而成的图,横柱的高低位置表示从幼年到老年的不同年龄组,宽度表示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在种群中所占的百分比。

遗传瓶颈:如果一个种群在某一时期由于环境灾难或过捕等原因数量急剧下降,就称其为经过瓶颈,这会伴随着基因频率的变化和总遗传变异下降。

建立者效应:由于取样误差,新隔离的移植种群的基因库不久便会和母种群相分歧,而且由于两者所处地域不同,各有不同的选择压力,使建立者种群与母种群的差异越来越大。

这种现象叫做建立者效应。

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是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

遗传漂变的强度决定于种群大小,用1/N作为遗传漂变的指标。

种群数量越大,遗传漂变越弱。

生活史:指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生活史的关键组分包括身体大小、生长率、繁殖和寿命。

竞争性释放: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扩张其实际生态位的这种现象。

性状替换:竞争产生的生态位收缩导致形态性状发生变化。

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占据的地位和角色。

竞争排斥原理(高斯假说):生态习性相近(食物、利用资源的方式等相同)的两个不同种群不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

即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种群不能永久共存。

协同进化:在进化过程和进化方向上的相互作用。

他感作用也称作异株克生: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综合,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物环境:A大环境: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a大气候:离地面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

B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领接环境/b小气候:生物所处的局域地区的气候大环境直接影响小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反作用环境。

生态因子: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CO2 、H2O 、食、天敌……)分类:A性质:1气候因子 2土壤因子 3地形因子 4生物因子 5人为因子B有无生命特征:1生物因子 2非生物因子C生态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动作用:1密度制约因子(食物,天地) 2非密度制约因子(气候,降水)D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作用特点:1稳定因子(引力,光强)2变动因子{周期性变动因子(四季,潮汐)非周期性变动因子}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3阶段性作用 4不可代替性和补偿性作用 5直接或间接作用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态环境)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地域某种生物余姚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碍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之歌因素称为限制因子@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上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的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光质的生态作用:尽管生物生活在日光全光谱下,但不同的光质对生物的作用是不同的,生物对光质也产生了选择性适应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只能够利用太阳光谱的一个有限带,即380-710nm波长的辐能,这个带对应于辐射能流的最大节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植物物种间对光照强度表现出的适应性差异,是已进化的两类值物间的差异:1阳地植物 2阴地植物动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1昼行动物 2夜行动物自然条件下,动物每天开始活动的时间常常是由光照强度决定的,当光照强度达到某一水平时,动物才开始活动,因此不同季节随着日出日落的时间差异,动物活动时间也有变化$生物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毛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

植物的光周期现象:1 长日照植物:日照超过某一数值或黑夜小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2 短日照植物:日照小于某一数值或黑夜长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3 中日照植物:昼夜长度接近相等才能开花的植物 4 日中性植物:开花不受日照长度影响的植物动物的光周期现象:A繁殖的光周期1 长日照动物 2 短日照动物 B昆虫滞育的光周期现象C换卖鱼换羽毛的光周期现象 D动物迁徙的光周期现象生物的昼夜节律和光周期现象是受光周期控制的,是因为日照长短的变化,与其他生态因子的变化相比,是地球上最具有稳定性和规律性的变化,通过长期进化,生物最终选择了光周期作为生物节律的信号。

温度与动物类型:1 常温动物 2变温动物根据动物热能的主要来源划分 3 外温动物 4内温动物:通过自己体内的氧化代谢产热来调节体温。

春化:很多植物在发芽之前都需要一个寒冷期或冰冻期,这种由低温引导的开花称为春化。

发育阀温度(生物学零度):显示了发育生长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

~总积温:外温动物与植物的发育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还需要时间和温度的结合,即需要一定的总热量。

有效积温法则:K=(T-C) T=C+K/N=C+KV K生物发育所需的总热量 N发育所需的天数 T环境平均温度 C发育阀温度 V发育厉期的倒数,发育速率物候:是指物候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

称为物候现象周期性变温:由于太阳辐射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产生了温度的昼夜变化与季节变化(周期性温度变化成为了生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极端低温对生物的伤害:1 冻伤:当温度低于-1度时,由于细胞内冰晶形成的损伤效应,是原生质膜发生破裂,蛋白质失活或变性。

2 冷害:喜温生物在0度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伤或死亡,这可能是通过降低了生物的生理活动及破坏生理平衡造成的。

贝格曼定律:形态上,来自寒冷气候的内温动物,往往比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个体更大,导致相对体面积变小,使单位体重的热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

阿伦定律:冷地区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却又变小变短的趋势。

;变温动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1 耐受冻结:少数动物能够受一定程度的身体冻结,而避免冻害的现象。

2 超冷现象:动物昆虫体液温度下降到冰点以下,而不结冰的现象生理上,生物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如下:1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增加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质以降低植物的冰点。

2 动物通常是依靠增加基础代谢产热和非颤抖性产热,而颤抖性产热只在急性冷暴露中起重要作用。

植物对高温的适应:形态上的改变1有绒毛,鳞片,过滤阳光 2体色呈现白色银色或浅色,叶片反光 3叶片的垂直主轴排列,叶片对折。

树干根茎有厚的木栓层,绝热保护生理上1 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或盐的浓度,有利于减慢代谢速率,增加原生质的抗凝结能力,靠旺盛的蒸腾作用避免植物体过热。

表达分泌热休克蛋白动物对高温的适应:内温动物对高温的适应较难,大型兽高温时,毛皮颜色浅,有光泽,反射光,可减少辐射热吸收,再就是利用热窗散热。

生理上,适当放松恒温性,使体温有较大幅度的波动,高温时储温,升高提问,低温时释放热量。

行为上,夜出加穴居,动物夏眠或夏季滞育。

陆生植物的生态适应类型:1湿生植物 2中生植物 3旱生植物旱生植物的生态适应机理:根据形态分为少浆植物和多浆植物 A少浆植物:1叶面积缩小…2 发展了发达的根系3 根茎叶薄壁组织逐渐变为储水组织,称为肉质性器官水生植物的生态适应机理和类型:通过渗透作用从水环境进入植物体内。

1盐度耐受盐度高因为细胞质有高浓度适宜物质 2对于缺氧环境的适应,使根茎叶内形成一套互相连接的通气系统,另一类有封闭式的通气组织系统 3长期生长在淹水的沼泽地地下侧根向地面上长出出水通气根。

动物对水的适应:水生动物保持体内的水平衡是依赖于水的渗透调节作用,陆生动物则依靠水分的摄入与排出的动态平衡,从而形成了生理的,组织形态的及行为上的适应植物对土壤的生态类型:A根据土壤酸碱度 1酸性植物2中性植物 3碱性植物 B根据钙质关系 1钙质植物 2嫌钙质植物 C生活在盐碱土和风沙质中 1盐碱植物 2沙生植物|盐土植物的类型及适应机理:1 聚盐性植物:原生质抗盐性很强,细胞液浓度高,根部细胞渗透压很高,能够吸收高浓度土壤溶液中的水。

2泌盐性植物:能把根吸入的多余盐,通过茎,叶表面密布的盐腺排出来,再经风吹和雨露淋洗掉 3不透盐性植物:根细胞对盐类的透过性非常小,它们几乎不吸收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类。

沙生植物的适应机理:当被沙流埋没时,在埋没的茎上能长出不定芽和不定根,甚至在风蚀露根时,从暴露的根系上也能生在出不定芽。

根系生长迅速,比地上部分生长的快得多。

根上有根套。

其余和旱生植物特点一样。

有的在特别干旱时期,进入休眠,待有有雨时再回复生长。

三种群: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种群的基本特征:①空间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②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上的个体数量是变动的。

③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

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即:①有多少(数量和密度)。

②哪里多哪里少(分布)。

③怎样变动(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

④为什么这样变动(种群调节)。

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单位体积或单位生境中个体的数目。

/单体生物:每一个个体都是由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各部分的数目在整个生活周期的各阶段保持不变,刑天上保持高度稳定。

构件生物:是由合子发育而来的基株之上形成的每一个与生死过程相关的可重复的结构单位,通常可脱离母体直接生长。

种群的空间结构:定义: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类型:均匀的、随机的、成群的。

判断:方差/平均数的比率,即S²/m。

种群统计特征三大类:①种群密度,它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

②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出生率:泛指任何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能力。

最大出生率:是理想条件(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下种群内后代个体的出生率。

实际出生率:是一段时间内种群每个雌体实际的成功繁殖量。

)死亡率:是一定时间段内死亡的个体数量除以该时间段内种群的平均大小。

最低死亡率:种群在最适环境下由于生理寿命而死亡造成的死亡率。

生态死亡率:种群在特定环境下的实际死亡率。

迁入和迁出:迁入是个体由别的种群进入领地,迁出是种群内个体离开种群的领地。

年龄结构:把每一年龄群个体的数量描述为一个年龄群对整个种群的比率。

划分:特定分类群,如年龄和月龄;生活史期,如卵、幼虫、蛹和龄期。

年龄金字塔: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下到上配置而成的图,从下至上位置表示从幼年到老年的不同年龄组,宽度表示各年龄组个体数或各年龄组在种群中所占数量的百分比。

类型及其特点:①典型金字塔形锥体,基部宽,顶部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很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代表增长型种群。

②钟形锥体,锥体形状和老中幼个体比例介于①型和③型种群之间,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平衡,年龄结构和种群大小都保持不变,代表稳定型种群。

③壶形锥体,锥体基部比较狭窄,顶部较宽,表示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老年个体占很高比例,种群处于衰老阶段,代表下降型种群。

生命表:是用来描述种群死亡过程的工具。

%存活曲线的类型及特点:①I型:曲线凸型,表示幼体存活率高,老年死亡率高,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

②II型:曲线呈对角线型,表示在整个生活期中有一个较稳定的死亡率。

③III 型:曲线凹型,表示幼体死亡率很高。

自然增长率(r ):种群的实际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减来计算出。

內禀增长率():在实验室不受限制的“最理想的”条件下观察种群的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及內禀增长率在控制人口的应用:①降低世代净增殖率,限制每对夫妇的子女数。

②增大世代时间,通过推迟首次生殖时间或晚婚来达到。

逻辑斯蒂方程:假设:①有一个环境容纳量(K ),t N =K 时,种群零增长。

②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是按比例的。

公式:)/1(/K N rN dt dN -=。

生物学意义:①是许多两个互相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

②是渔业、牧业、林业等领域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

③模型中的两个参数r 和K ,已经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逻辑斯蒂方程的五个时期及特点:①开始期,种群个体数量很少,密度增长缓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