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有哪些知识点古代历史知识总结

中国古代史有哪些知识点古代历史知识总结1.原始社会和神话传说: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早阶段,其特点是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和国家。
神话传说是古代人们对世界形成、人类起源和神灵信仰的故事,如《山海经》、《封神演义》等。
2.三皇五帝和夏商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是古代中国的神话人物,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初期发展。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记载的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周朝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朝代之一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涌现出众多思想家和诸子百家。
孔子、孟子、老子等人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秦朝和汉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统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国。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
5.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呈现出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著名的三国演义以此为背景创作而成。
6.隋朝和唐朝: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帝国,统一了北方和南方,但统治时间较短。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有“贞观之治”之称,文化、科技、经济均达到了巅峰。
7.宋朝和元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皇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之一、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五个大一统王朝,是蒙古族人建立的。
8.明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六个大一统王朝,其宗主国是汉族。
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相对稳定、繁荣的时期,执政期间也进行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和政策。
9.清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七个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华夏族以外的民族建立的王朝,其主要族裔是满族。
10.经济和科技:古代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
如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纸张、火药和指南针等四大发明、航海技术的发展等。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并不能穷尽古代历史的全部内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周三代的兴亡及其特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3. 秦统一六国和秦朝的建立4. 汉朝的六个时期及其特点5.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6. 隋朝与唐朝的建立及其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7. 宋朝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8. 辽金夏的兴起与覆灭9. 元朝的建立与统治10. 明朝的兴起、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特点11. 清朝的建立、封建专制统治、对外侵略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任务12.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政治运动(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13.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二、世界史知识点1. 远古史时期的人类起源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主要内容2. 古代文明(如伊尼干、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罗马等)的兴衰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贡献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与教士统治4. 地理大发现及其对于欧洲历史的影响5. 文艺复兴与科学技术革命6. 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7. 英法工业革命及工业化的全球扩散8. 近代帝国主义的兴起与扩张(包括殖民体系的建立与扩张)9.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和影响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和影响11. 冷战与两极格局12. 当代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三、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2.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3. 戊戌变法及其失败4. 辛亥革命及其意义5. 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与北洋政权的统治6. 五四运动及其影响7. 北伐战争及国共合作8.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政权建设9. 抗日战争的爆发、长期战争与人民抗战胜利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及新中国的成立四、世界现代史知识点1. 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建设2. 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革命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战后国际秩序重建4.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与战后秩序的形成6. 冷战与两极格局7. 美国的对外扩张与全球跨国公司的兴起8. 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运动与发展道路9. 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与发展受阻的原因10. 当代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展五、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关系1. 近代中国的开放与世界的联系2.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的相互影响3. 世界历史对中国近代史的启示4. 中国近代史对世界现代史的启示以上是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您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221年)1. 夏朝(约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1600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 传说中的建立者是大禹,实行世袭制。
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青铜器文化达到高峰,有成熟的甲骨文。
- 末代君主帝辛(商纣王)的暴政导致周朝的兴起。
3.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
- 实行分封制,诸侯国逐渐强大,导致中央权力衰弱。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和法律,修筑长城。
2.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中间由新朝短暂中断。
- 汉武帝时期,对外扩张,开辟丝绸之路,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1. 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魏、蜀、吴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分裂时期。
- 著名的历史事件有赤壁之战、诸葛亮的北伐等。
2. 两晋(公元265年-公元420年)- 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东晋时期出现了“八王之乱”。
3.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分裂时期,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四、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60年)1.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隋文帝和隋炀帝两代,重新统一中国。
- 开凿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2.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高峰。
- 唐太宗和唐玄宗时期,国力强盛,对外开展广泛的文化交流。
五、宋辽金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912年)1.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面临辽、金、西夏的威胁。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汇总中国古代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悠久的历史传承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汇总和归纳,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段历史。
一、源流纷呈的中国古代文明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最早文明的国家之一,其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古代中国的文明包括夏、商、周、秦、汉、隋、唐等朝代。
这些朝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留下了重要的遗产。
二、夏朝——传说中的第一个朝代夏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传说由禹建立。
夏朝时期,实行了世袭制度,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青铜器的制作水平显著提高。
三、商朝——中国最早的真正的国家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古代中国的文字也在这个时期诞生。
商朝的王朝更迭频繁,最后被周朝推翻。
四、周朝——中国古代最长的朝代周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
西周的国君实行封建制度,东周时期国家逐渐削弱,进入春秋和战国时期。
五、秦朝——统一中国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大一统王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例如建立统一的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制度,修建长城等。
六、汉朝——中国古代史上最富有活力的朝代汉朝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富有活力的朝代之一,分为西汉和东汉。
西汉时期,刘邦建立了稳定的政权,实行了许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例如推行科举制度、实行开放政策等。
东汉时期,政权逐渐衰弱,经济发展出现困境。
七、隋朝和唐朝——中国古代史上的强盛朝代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强盛朝代,分别开创了初唐和盛唐两个时期。
隋朝统一全国,修建了大运河;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科技、文化、经济繁荣,如长安城的繁华,科举制度的建立等。
八、总结中国古代史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历程至关重要。
通过对中国古代史的知识点的汇总,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发展脉络,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点大全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点大全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下面将带你了解中国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增加你对中国历史的认识。
一、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
传说中的夏朝是由大禹建立,夏朝的生活主要以农耕为基础。
夏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它不仅发展了农业,还开创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二、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凿史料记载的朝代。
商朝的政治制度分为王、侯、卿、大夫等等,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也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
商朝的最大贡献是发明了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甲骨文。
三、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也被称为封建主义社会的开端。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其中西周是建立者周武王建立,东周则是以周幽王作为末代国君。
周朝的最大特点是分封制度,周王控制整个中国领土,将郡县分封给亲信的诸侯,形成了分封制度。
四、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频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历史名人,如孔子、孟子、墨子、庄子等。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也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期,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学派。
五、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秦始皇嬴政建立。
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和统一行动,其中最著名的是统一文字、度量衡等标准化工作,同时还修筑了万里长城。
然而,秦朝也因为大规模的修建工程和苛刻的统治手法而引发了百姓的不满,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六、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它的开创者为刘邦,汉朝共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汉朝的最大贡献是推行了儒家思想,统一了文字,制定了法律,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使中华文明蓬勃发展。
初中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
1. 先秦时期。
- 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 商朝: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青铜铸造业发达,如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重的青铜器。
- 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 春秋战国时期。
-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
这一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百家争鸣是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表现,儒家(孔子、孟子)主张“仁”“礼”“仁政”等;道家(老子、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法家(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 秦汉时期。
- 秦朝。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统一文字(小篆)、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
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但秦朝的暴政(繁重的徭役、赋税,严酷的刑法等)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秦朝灭亡。
- 汉朝。
- 西汉初期,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汉武帝时,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专卖等;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开通,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西域,到达中亚、西亚,最远到达欧洲。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汇总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传说中夏朝由大禹建立,是一个以华夏族为中心的统一政权。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实物证据的王朝。
商朝的国都是殷墟,商王是贵族阶级的统治者。
3.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约公元前771年):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封建制为基础的王朝。
周朝的国家组织形式是封建制,以分封诸侯的方式维持统一4.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相对动荡的时期。
在此期间,诸侯国争霸,思想家和军事家纷纷涌现。
著名的兵家和儒家学派也在此时期形成。
5.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由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朝统一了货币制度、文字和法律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阶段。
汉朝的统治者倡导儒家思想,注重农业发展和文化繁荣。
7.三国时期(220年-280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分为魏、蜀和吴三国。
三国时期标志着中央集权统治的崩溃,各种战争不断。
8.隋朝(581年-618年):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但重要的王朝。
隋朝由杨坚建立,统一了北方和南方,恢复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9.唐朝(618年-907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王朝,被誉为“开元盛世”。
唐朝时期的中国经济、文化和科技都达到了巅峰,对后代有深远的影响。
10.宋朝(960年-1279年):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
北宋时期中国文化繁荣,科技发达,但也面临外族侵略的威胁。
南宋时期面临金朝的入侵,最终灭亡。
11.元朝(1271年-1368年):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王朝,是蒙古族建立的。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常考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常考###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中国古代史1. 文明起源:了解中国文明的起源,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早期文化。
2. 夏商周:掌握夏朝的建立和夏文化,商朝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周朝的分封制和礼乐文化。
3. 春秋战国: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兴起,以及法家、道家等学派的产生。
4. 秦汉: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中央集权制度,汉初的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的开疆拓土。
5.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晋朝的兴衰,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6. 隋唐五代:隋朝的短暂统一,唐朝的盛世,五代十国的动荡。
7. 宋元明清:宋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元朝的民族政策,明朝的海禁政策,清朝的康乾盛世。
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的兴起、发展和失败。
3.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和失败原因。
4. 辛亥革命:孙中山的革命思想,辛亥革命的过程和意义。
5.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6.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7.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的过程和新中国的成立。
三、世界古代史1.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金字塔的建造和法老制度。
2. 古希腊文明:雅典和斯巴达的城邦制度,希腊哲学和艺术。
3. 古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兴衰,罗马法的产生。
4.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十字军东征,文艺复兴的兴起。
四、世界近现代史1. 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2. 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4. 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5. 冷战时期:冷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束。
五、重要历史人物1.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2.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皇帝,推行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古代史十大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十大知识点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涵盖了数千年的时间跨度。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和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史的十大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
一、夏朝的传说与考古发现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虽然有着传说色彩,但是考古发现证实了夏朝的存在。
夏朝的建立者是禹,他治理洪水,奠定了中国古代王朝的基础。
二、商朝的兴衰和青铜文化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它的兴衰与商代青铜文化密不可分。
商朝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技术达到了高度发展,成为当时社会等级和贸易交流的象征。
三、周朝的分封制度和春秋战国时期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它的分封制度使得封建社会得以建立。
周朝后期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国力竞争,文化和思想也达到了巅峰。
四、秦始皇统一六国和修筑长城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式封建帝国。
同时,他还修筑了万里长城,加强了北方边防防御。
五、汉朝的文化繁荣和丝绸之路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朝代,它的文化繁荣对后世影响深远。
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和文化传承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蜀、魏、吴三国相互争斗。
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如刘备、曹操和孙权。
同时,三国时期也是文化传承的关键时期,出现了《三国演义》等经典作品。
七、唐朝的盛世和丝绸之路的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被誉为“盛世”。
唐朝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达到了顶峰,外国文化和商品不断涌入中国,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八、宋朝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成为其特点。
宋朝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如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
同时,文化繁荣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和文学作品。
九、明朝的海上贸易和郑和下西洋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海上贸易和郑和下西洋的活动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史必备考点总结大全

中国古代史必备考点总结大全中国古代史必备考点总结一、隋唐科举制度:北:P20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二、武则天北:P13-15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统治时期,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
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断续发。
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北:P15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四、唐与吐蕃的交往:P28吐蕃是今藏族祖先。
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
五、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一)遣唐使北:P32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文化交流的使团;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鉴真东渡北:P33鉴真到达日本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斩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识图P34鉴真东渡示意图)(三)玄奘西行北:P35玄奘是唐朝的高僧,为了求取佛经精义,他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
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玄奘西行示意图)六、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略[考试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北:P64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
两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北:P75-76 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一、先秦时期1. 夏朝(约前2070-前1600年)- 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第一个王朝,由大禹建立。
- 夏朝的政治制度以宗法制为主,实行世袭制。
2. 商朝(约前1600-前1046年)- 以殷墟(今河南安阳)为中心的奴隶制国家。
- 商王实行中央集权,通过卜辞和祭祀与神灵沟通。
3. 西周(前1046-前771年)- 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实行分封制。
- 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周代的礼乐文化。
4.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 春秋时期,诸侯割据,争霸不断。
-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各国变法图强,如秦国的商鞅变法。
二、秦汉时期1. 秦朝(前221-前206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 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
2. 西汉(前206-8年)- 刘邦建立汉朝,推行郡国并行制。
-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外开辟丝绸之路。
3. 新朝(8-23年)- 王莽篡汉自立,进行一系列改革,但最终失败。
4. 东汉(25-220年)- 刘秀建立,恢复汉室,但后期宦官专权,导致朝政腐败。
三、魏晋南北朝1. 三国(220-280年)- 魏、蜀、吴三国鼎立,各自为政。
2. 晋朝(265-420年)- 西晋统一短暂,八王之乱后分裂为东晋和十六国。
3. 南北朝(420-589年)- 南朝宋、齐、梁、陈相继更迭,北朝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四、隋唐五代1. 隋朝(581-618年)- 隋文帝、隋炀帝两代,统一南北,开凿大运河。
2. 唐朝(618-907年)- 李渊建立,唐太宗、唐玄宗时期国力强盛。
-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化繁荣,与外国交流频繁。
3. 五代十国(907-979年)- 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五代更替,地方割据。
五、宋辽金夏元1. 宋朝(960-1279年)- 北宋时期,经济、文化、科技发展迅速。
- 南宋时期,面临金朝和蒙古的威胁,最终被元朝取代。
2. 辽朝(907-1125年)- 契丹族建立,统治中国东北和北方部分地区。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详尽汇总及解读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详尽汇总及解读中国古代史是一门广阔且深奥的学科,涵盖了丰富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
在本文中,我将汇总并解读一些中国古代史的核心知识点,旨在帮助读者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起始阶段,主要涵盖了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1. 春秋时期(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的时期。
它以列国争霸和战争频繁为特点。
著名的春秋时期史书《春秋左传》和《春秋繁露》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思想。
2.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共有七个大国争霸。
在这个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开始兴起,包括孔子的儒学、荀子的法家、老子的道家等。
同时,战国时期也是兵器、军事和策略发展的重要时期。
二、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天下的王朝,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国家的开端。
在秦朝期间,始皇帝嬴政采取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措施,统一度量衡、文字,修筑万里长城等重要工程。
不过,秦朝的统治也因高压政策和暴政引发了很多社会动荡。
三、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西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历时400多年。
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包括:1. 刘邦的建立刘邦是西汉王朝的创立者,他在秦朝灭亡后率领起义军推翻暴政,并最终建立了西汉王朝。
刘邦采取了很多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如平定了英布之乱,废除秦朝的苛政等。
2. 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是西汉时期的一位重要皇帝,他推行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如实行科举制度、内外联防防御匈奴、专断权力等。
四、东汉时期(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东汉时期延续了西汉的统治体制,但政治腐败和内外压力的增加导致了东汉末年的动荡。
重要的历史事件包括:1. 群雄割据东汉末年,各地方割据势力纷起,同时还有外族入侵,使得东汉政权逐渐瓦解。
历史小高考知识点总结

历史小高考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史
1. 中国古代史
(1)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兴衰更替;
(2)中华文明的发展,包括文字的产生以及发展,中华文明的特点,以及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
(3)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和特点。
2. 世界古代史
(1)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以及巴比伦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文明等古代文明的兴衰;
(2)古代文明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和特点。
二、中世纪史
1. 中国中世纪史
(1)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成就和特点,包括唐代的疆域扩张、科举制度、盛唐文化等,宋代的科技文化、商业繁荣、政治制度等;
(2)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成就和特点,包括元代的政治制度、文化融合、明代的海外贸易、科学发展、清代的政治制度、科技成就、文化发展等。
2. 世界中世纪史
(1)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教会的统治、阶级斗争等;
(2)十字军东征、蒙古大军西征以及欧洲的骑士文化、文艺复兴等。
三、近现代史
1. 中国近现代史
(1)明清时期朝贡体系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土地兼并和民族反抗运动;
(2)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3)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2. 世界近现代史
(1)欧洲的工业革命以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其影响;
(3)冷战的发生、发展和结束。
以上就是历史小高考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历史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学考研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及其演变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组织以王室为中心,宗法制度为基础,地方政权相对稳定,社会生产力逐渐提高。
春秋时期政治进入分封割据阶段,社会经济剧变,农业生产、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商业兴起。
2. 战国时期的纷争与思想学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间的战国时期,统一的封建国家分裂为七个小国,故有七雄之称。
而思想家列子、墨子、韩非子、孙子等都在这一时期活跃。
3.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及其变化包括秦朝的统一、汉初政治制度的建立、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兴起、科举制度的开端等。
汉武帝时期出现过“封建武装”、“封建地主的崩溃”、“丞相权力的转移”等多个新政策,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
25-220年的东汉时期,京师洛阳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富庶,农业、手工业繁荣。
东汉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形成政治动荡的深层原因。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及其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政治上表现为封建专制统治,宗族权贵对政权的控制更加牢固;在经济上则是农业生产不断下降,手工业却有一定发展,商业也有所扩展,特别是南朝的城镇商业和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
二、中国近代史1. 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清朝政治上实行的是在清朝的政治制度的一些非常重要的变化,包括了清代政治上实行的新政治制度、改革开放、改革法律体系等等2.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抗争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抗争是指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中所发生的社会变革和抗争,包括了农民战争、武装抗争、官办企业的创设、侨民等等3. 近代中国的文化思潮与社会运动近代中国的文化思潮与社会运动是指中外文化交流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等等。
三、中国现代史1. 辛亥革命及各政治军事集团的斗争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革命,其伴随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政治军事集团的斗争,不同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等等。
2. 新文化运动及其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很重要的一个现象,这次运动改变了中国的文化,创造了新的文化形式,使得中国的文化氛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总结总结知识点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方法,特别是对于历史知识,同学们更是要总结,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总结一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二章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夏、商、西周的兴亡3、如何正确计算周年和两个历史事件的时间间隔周年=现在的时间减去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两个历史事件的间隔:(1)两个历史事件同在公元前或同在公元后,则用大数减去小数即可;如计算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和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两个时间的间隔,则是221-207=14(年)。
(2)两个历史事件一个处于公元前,另一个处于公元后,则需要两个数相加,再减去一年。
如计算公元841年到1949年之间多少年,正确的计算方法是841+1949-1=2789(年)可以把这种算法归纳成一个简单公式“前后相加再减一”(二)春秋战国的纷争1、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2、战国七雄(1)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2)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
(3)战国七雄:战国时期,形成了齐、楚、燕、赵、韩、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4)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战国兼并战争的实质:封建地主之间的兼并战争。
(三)大变革时代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
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牛耕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革命。
(3)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2、商鞅变法(1)背景:①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的田地变为私产并出租。
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②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2)开始: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中国古代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必背知识点总结1、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使用打制粗糙的石器,会使用天然火。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生活在长江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住着干栏式房屋。
3、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居民,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4、黄帝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5、黄帝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发明舟车。
6、夏朝建立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形成。
7、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农民、奴隶。
8、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都城阳城,最后一个暴君桀。
9、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亳,盘庚迁殷,最后一个暴君纣。
10、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都城镐京,最后一个暴君周幽王。
11、春秋时期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12、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原因:(1)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2)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3)改革军制,组建军队。
(4)口号:以“尊王攘夷”为口号。
13、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14、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15、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
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16、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17、商鞅变法内容:①国家承认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18、商鞅变法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19、夏朝就有夏历;商朝一年分12个月。
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20、春秋战国之际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中国古代史部分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部分知识点总结1.三皇五帝:传说中中国最早的统治者,分别是伏羲、神农氏、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传说由禹所建立,迄于公元前17世纪。
3.商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书记载的王朝,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以商纣王的暴虐著称。
4.周朝: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56年,分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建都镐京,东周建都洛邑。
5.春秋战国:春秋时期是指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的时期,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时间段。
6.秦朝:由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修筑万里长城。
7.汉朝: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分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汉武帝时期达到疆域最大。
8.三国时期:公元184年至280年,分为魏、蜀、吴三个国家的统治时期。
9.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由杨坚所建立,统一北方,恢复大都城建设,结束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10.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和强盛的时期,统治者以李姓为主,推动了文化艺术和科技的发展。
11.宋朝:公元960年至1279年,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北宋首都开封,南宋首都临安。
12.元朝:由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所建立的蒙古帝国辖下的王朝,统治统一了中国,首都大都(现今北京)。
13.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由朱洪武所建,开国皇帝朱元璋,推行文治主义,实行科举制度。
14.清朝:公元1644年至1912年,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满族人建立的,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5.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之间的中英战争,以中国对英国非法贩卖鸦片进行抵制为由,引爆了中国近代史的变革。
这些仅仅是中国古代史的一部分知识点总结,其中还有很多王朝的兴衰、名人的事迹、文化艺术的发展等重要内容。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史前时代一、旧石器时代(300万年前-1万年前)直立人:云南元谋人(最早的人类)、陕西蓝田人、北京周口和北京山顶洞人.特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使用天然火,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群居生活。
二、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基本要素:磨制石器、制陶术、农业、畜牧业母系氏族:黄河流域:陕西半坡和河南仰韶文化。
半坡居民已种栗等农作物,饲养猪、狗等家畜。
此外,去打猎,捕鱼。
已经开始有彩陶了。
使用的工具有骨耜,石铲,石斧等。
河南仰韶种植水稻。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
河姆渡文化的社会经济是以稻作农业为主,兼营畜牧、采集和渔猎。
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制造陶器、定居村落。
父系氏族:山东大汶口文化,开始出现了私有制,有了贫富之分三、古史传说三皇伏羲、神农、轩辕黄帝五帝:黄帝、颛顼(高阳氏,绝地天通改革)、帝喾(高辛氏)、尧、舜(有虞氏)第二章、夏商西周口诀: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夏,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070年禹的儿子启建立,从此,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商朝的王盘庚曾迁都到殷,史称“盘庚迁殷”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周武王牧野之战杀商纣王,灭商,国号周西周:周朝实行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
分封制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国的封国制度。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礼乐制指的是庙宇和祭祀。
二里头文化:典型遗址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于1959。
第三章、春秋战国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那位)被杀,次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历史生平王东迁前为西周,后为东周,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五霸)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有一说法:最后两位是吴王和越王勾践。
齐桓公始霸:齐桓公继位后任用管仲为相,改革。
利用周王“尊王攘夷”,在诸侯中威望大增。
最早的霸主。
晋文公:城濮之战:632年,楚北上围宋,宋向晋告急,晋文公救宋。
晋军为避开楚军北进锋芒,未战之前主动退军三舍至城濮。
晋文公会晋宋齐秦等军大破楚军。
楚军北上受打击。
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勾践:卧薪尝胆和谋臣范蠡使用美人计,勾践灭吴成为霸主。
秦孝公:非霸主,启用商鞅进行变法,其主要内容有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奖励耕战,废除特权;(触及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现在的县市行政区划最早来源于此)等[使秦国日益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
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
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
孙膑却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
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马陵之战: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
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见桂陵之战),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
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
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
合纵连横:战国后期变为:六国联合抗秦为合纵,六国分别投靠秦国为连横。
战国七雄: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长平之战:秦将白起打败赵括。
从此其他国家再也没有能力和秦抗衡。
(赵括纸上谈兵典故的由来)二、春秋战国的农业初税亩:鲁宣公推行。
以亩积为单位征收耕地税的制度,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税率为产量的四分之一。
实际承认了土地私有。
三、春秋战国文化1、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孔子在教育上创办私学,要求学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注重因材施教等。
他的言论被整理在了《论语》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2、春秋战国时期,有识之士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形成“百家争鸣”(各学派的思想主张见课本48页)的局面。
这是我国古代思想空前解放的一段时期。
公孙龙:白马非马《春秋》最早的编年史《甘石星经》:。
孟子,儒家代表,主张仁政,行善论荀子,儒家代表,性恶论,主张节俭墨子,墨家代表第四章、秦汉一、秦朝统一及其历史影响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灭掉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秦始皇为了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是:政治方面,实行中央集权制,(此思想来源于法家思想)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在经济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后来出现了隶书)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在军事上,修建万里长城抵御匈奴的进攻;在思想上,焚书坑儒。
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结束了长期以来战乱的局面,使人民生活安定,使经济文化得到了发展。
A.中央集权的形成1.皇帝制:至高无上的权力,更改名号及有关用语,任免官吏,废除谥号,五德始终说;2.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秦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互不统属。
B.秦朝经济政策1.土地私有制。
颁发“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进行全国性土地登记,在于承认现实土地的占有状况,以稳定赋税收入;2.统一货币、度量衡与车轨。
C.秦朝文化政策、经略边疆焚书坑儒整理文字,制定小篆。
发明隶书。
开凿灵渠。
派蒙恬夺回“河南地”,重设九原郡。
铸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后期有陈胜吴广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二、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楚汉之争(206-202bc)项羽在巨鹿之战打败秦军刘邦与项羽争天下,刘邦在垓下之战击溃项羽,项羽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自刎而死。
西汉初期,文景两地实行“无为而治”。
休养生息,使得汉朝的经济迅速强大。
七国之乱: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同姓王叛乱,导火线是景帝和晁错欲削他的会稽和豫章两郡。
刘濞乘机串通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诸侯王。
154bc,七国以“诸晁错,清君侧”为借口叛乱。
周亚夫破叛军。
刘濞逃亡东越被杀,其余六王自杀,七国被废除。
景帝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权力,免除诸侯王行政权,削减王国官吏。
三、汉武帝的统治A.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促进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采取的措施是:在政治上,削弱封国势力;在经济上,盐铁专营权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钱,兴修水利;在思想文化上,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在军事上,派卫青和霍去病多次发动对匈奴的攻击。
民族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通西域:影响: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古罗马)。
作用: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察举制:董仲舒提出察举制,建议列侯、二千石郡守每年从地主阶级中推举茂才、孝廉各一人。
《推恩令》:诸侯王除了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定名号。
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
五铢钱:为了解决私人铸劣钱盈利造成的货币紊乱问题,武帝决定从统一货币种类、统一货币发行权入手。
这次新铸的五铢钱(上林钱或三官钱)重如其文,质量高,成唯一合法货币。
四、两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昭宣中兴:昭帝和宣帝前期霍光辅政,继续武帝晚年政策,减少徭役和赋税;放弃酒榷政策,改归民营;广置常平仓控制物价;“假民公田”,将国有土地租给贫苦农民耕种,不收租税。
王莽改制:8年,王莽代汉称帝。
1.王田、奴婢政策根据《周礼》的井田制度,规定更名天下田为“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男丁八口以下占田超过一井者,分其田与宗族邻里乡党;原无田者,按制度授田,即一夫一妇授田百亩;废除奴婢制度,改奴婢之名为“私属”,即家众、家丁。
2.五均六筦五均:在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五均官。
长安分东、西市,各市有长,令、长皆兼“五均司市师”,下设交易丞、钱府丞。
任务是管理物价,收工商业税。
赊贷:政府办理贷款,规定贫民丧葬、祭祀、经营工商业而无资金的可向钱府丞贷款,丧葬三个月归还,祭祀十天归还,无利息工商贷款每年交1/10利息。
六筦:官府专营盐、铁、酒、铸钱、征收渔猎樵采之税、五均、赊贷六事。
3. 五物、六名、二十八品由附会周景王铸大钱引起的,铸刀币作为大钱。
后第二次改革,废刀币和五铢钱,另造28种货币:黄金一品、银货二品、龟宝四品、贝货五品、钱货六品、布货十品。
钱和布为同一物,即铜制,所以总称“五物、六名、二十八品”。
4.统一度量衡王莽铜斛5.更易名号附会西周官制,在中央设四辅(太师、太傅、国师、国将)、三公(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四将(更始将军、卫将军、立国将军、前将军),改郡太守称卒正、连率、大尹等,县令、长称宰。
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及首领称号,如改高句骊王为下句骊侯,改匈奴单于为降奴单于。
五、东汉的政治25,刘秀称帝。
都洛阳。
退功臣进文吏:封侯褒扬;奉朝请,不任吏职;征召天下俊贤。
光武中兴:释放官私奴婢、禁止残害奴婢,废除王莽时的苛捐杂税,有时发救济粮;提倡节俭,整顿吏治,打击贪污。
黄巾起义:张角提出“苍天已死……”口号。
由于叛徒唐周告密,决定提前在二月起义。
起义军以黄巾包头黄巾军最后失败。
特点:1.有计划、有纲领、有组织、有准备;2.利用宗教。
八、秦汉民族关系33bc,昭君出塞。
东汉对北匈奴的战争:明帝永平十六年(73),窦固、耿忠击败呼衍王,置宜乐都尉。
次年重置西域都护,切断北匈奴和西域的联系。
和帝永元元年(89),窦宪、耿秉得南匈奴之助打败北匈奴。
西域:狭义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了工艺包括葱岭以西。
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布36小国,大部分在天山南部。
前2世纪初,冒顿单于政府西域,设僮仆都尉。
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是建元三年(138bc),为了联合大月氏;第二次是元狩四年(119bc),为了联合乌孙。
西域都护:宣帝神爵二年(60bc),汉又控制西域北道,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自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地区成为西汉疆域。
归西域都护统辖。
丝绸之路: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有两条道路:1.出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
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