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货币银行

存款货币银行
存款货币银行

第六章存款货币银行

一、填空题

1、1845年,中国出现的第一家新式银行是()。答案:丽如银行

2、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答案:中国通商银行

3、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建立起新的银行体系时,中国信用领域占统治地位的金融机构是

)。答案:钱庄和票号

4、银行相互之间的资金融通被称作()。答案:银行同业拆借

5、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现金存款以及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和再贷款叫做()。

答案:原始存款

6、存款货币的创造是在商业银行组织的()的基础上进行的。答案:转帐结算

7、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原则是()、()和()。

答案: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8、商业银行为了保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贷款应是短期和商业性的,这种经营管理理论叫做()。答案:商业贷款理论或者真实票据论

9、()强调的不是贷款能否自偿,也不是担保品能否迅速变现,而是借款人的确有可用于还款的任何预期收入。答案:预期收入理论

10、为了应付提存所需保持的流动性,商业银行可以将其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具备转让条件的证券上,这种理论叫做()。答案:可转换性理论

11、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的属于()

答案:正常类贷款

12、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本息,但是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这类贷款是( )。答案:关注类贷款

13、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这类贷款是()。答案:次级类贷款

14、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这类贷款是()。答案:可疑类贷款

15、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必要的法律程序后,贷款可能也要造成一部分损失,这类贷款是()。答案:损失类贷款

16、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是()的银行体制。答案:大一统

17、银行券是在()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答案:商业票据

18、接受他人委托,代为管理、经营和处理经济事务的行为,叫做()。答案:信托

19、客户把现款交付银行,由银行把款项支付给异地受款人的业务叫做()。答案:汇兑业务

20、银行根据客户的要求,买进客户未到付款期的票据的业务,叫做()。答案:贴现

二、单选题

1、1694年,由私人创办的,最早的股份银行是()

A、英格兰银行

B、汉堡银行

C、纽伦堡银行

D、鹿特丹银行答案:A

2、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成立的()

A、中国银行

B、中国通商银行

C、交通银行

D、招商银行答案:B

3、同早期的银行相比现代商业银行的本质特征()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融通资金

D、信用创造答案:D

4、银行持股公司旨在()最为流行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答案:B

5、巴塞尔协议中对规定银行核心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标准比率目标至少为()

A、8%

B、4%

C、5%

D、10% 答案:B

6、银行买进一张未到期票据,票面额为1万元,年贴现率为10%,票据50天后到期,则银行应向客户支付()

A、9863元

B、9000元

C、10000元

D、9800元答案:A

7、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是指银行()的活动。

A、贷款

B、购买证券

C、投资工业企业

D、投资房地产答案: B

8.就组织形式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实行()

A、单元银行制度

B、总分行制度

C、代理行制度

D、银行控股公司制度答案:B

9普通居民存款属于()

A、活期存款

B、定期存款

C、储蓄存款

D、支票存款答案:C

10、客户以现款交付银行,有银行把款项支付给异地收款人的业务称为()

A、汇兑业务

B、承兑业务

C、代收业务

D、信托业务答案:A

11、一种储蓄帐户,可付息,但可开出可转让支付命令,是()

A、NOW

B、ATS

C、MMDA

D、MMMF 答案:A

12、为了应付提存所需保持的流动性,商业银行可以将其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具备转让条件的证券上,这种理论被称为()

A、商业贷款理论

B、可转换理论

C、逾期收入理论

D、负债管理理论答案:B

13、下列不属于负债管理理论缺陷的是()

A、提高融资成本

B、增加经营风险

C、降低资产流动性

D、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答案:C

14、认为银行只宜发放短期贷款的资产管理理论是()

A、可转换理论

B、逾期收入理论

C、真实票据理论

D、超货币供给理论答案:C

15、按有关规定确已无法收回,需要冲销呆帐准备金的贷款属于()

A、逾期贷款

B、呆滞贷款

C、可疑类贷款

D、呆帐贷款答案:D

三、多选题

1、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包括()

A、库存现金

B、在中央银行中的存款准备金

C、同业存款

D、托收过程中的资金答案:ABCD

2、下列那些属于在商业银行创新中产生的新型存款帐户()

A、ECU

B、NOW

C、ATS

D、MMDA 答案:BCD

3、下列可开立支票的存款是()

A、定期存款

B、活期存款

C、储蓄存款

D、货币市场存款帐户答案:AD

第五讲:商业银行的贷款制度

第五讲 商业银行的贷款制度 洪艳蓉 内容提要 一、贷款概述与调整规范 二、贷款合同与金融监管制度 三、常见贷款合同保护性条款分析 一、贷款概述与调整规范 知识点:我国信贷政策的演变 1、1953-1978年:1953年建立集中统一的综合信贷计划管理体制,实行“统存统贷”的管理 方法,银行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为经济建设进行全面的金融监督和服务。 2、1979-年-1984年:实行信贷“差额包干”的办法。 3、1985-1995年:根据1984年《信贷资金管理试行办法》规定的“统一计划、划分资金、 实贷实存、相互融通”,从1985年实行的新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将央行与专业银行的资金分开,二者形成借贷关系。 4、1994年:央行对商业银行实行贷款限额控制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体现于1995年《商 业银行法》中。(1993.12《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商业银行市场地位) 5、1998年:央行对商业银行取消贷款规模控制,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 间接调控”新管理体制,并逐步过渡到审慎性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巴塞尔资本协议)。 1、贷款:贷款人对借款人提供的,并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 2、贷款类型: ——信用贷款与担保贷款 ——自营贷款与委托贷款 ——短期贷款与中期贷款、长期贷款 ——对公贷款与对私贷款(个人贷款) ——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贷款) 3、调整规范: ——《商业银行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等 ——《贷款通则》(1996年)等 ——各种贷款规则:《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银团贷款业务指引》等 ——目前的《放贷人条例》(草案)

货币银行学知识框架及复习重点

货币银行学知识框架及复习重点 一、货币银行学框架 货币银行学这门学科按字面的意思分为货币和银行两部分。现代的经济是货币经济,也就是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必须依靠货币来进行。货币是基于人们对货币发行当局的信任而存在的,货币的出现为复杂的资源分配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机制,即价格机制,通过价格决定每个人应该得到什么,应该生产什么,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这样一来经济的运行便对货币产生了依赖,货币不断的发展进化产生了金融市场,货币从一种依附于实体经济的工具转变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价值运动形式,有自己的市场,有自己的交易规则,甚至反过来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例如,社会中有足够的资源供厂商进行投资,但是如果货币的供给量不足,由于缺乏支付的媒介,这些资源就不能被厂商用来投资。尽管从实体经济方面看投资是有利可图的,但货币市场却限制了这一行为。正如麦金农所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们研究货币理论,讨论货币供给量对经济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要研究货币理论,必须了解货币市场中最重要的两种机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是货币发行者和货币政策制定者,为经济体提供基础货币,商业银行通过其转账结算制度和部分准备金制度创造存款,发放贷款,引导资金流动,进而引导社会资源流动。 二、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 把握好货币的本质是学好货币银行学的关键,要明确货币运动的背后是社会资源所有权的转移,货币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通过对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而进行的。学习中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可以按照上述思路思考,也许会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货币银行学的重点是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政策。其中货币供给乘数模型是历年命计算题的重点,请读者熟练掌握其中各个参数的意义。货币需求与货币政策一般会结合当年经济实事命论述题,请读者记住各个学派的观点,复习时多联系实际。 家庭与个人,从不同来源取得货币收入:工人、公务人员、文艺卫生体育工作者或有货币工资收入,奖金、酬金、津贴收入和各种创作的货币收入;农民有农产品销售的货币收入;个体经营者通过推销产品、提供服务取得货币收入;享受社会保障者有离休金、退休金和各种福利金、救济金的货币收入,等等。这种货币收入,保证每个家庭及其成员维持和改善生活的需要。他们的衣、食、住、行所需,是商品的,需要用货币去购买;需要旁人提供服务的,则要用货币去支付。过去的农民,有相当大部分的生活需要,可由自己的产品满足,不需要货币的参与;现在,自给自足的这一部分已日益缩小。 这本教材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5年)和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 目前这本书已被列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 内容简介 80年代末,当时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用于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教材,货币银行学是其中的一本。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教研室受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委托承接编写这本教材的任务。各章初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题型及答案

名词解释: 1.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主要是针对辅币而言的。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货币制度: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其构成是货币制度和货币制度类型。 2.直接融资:是指资金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双方通过金融机构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3.收益资本化: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B=P*R(B:收益P:本金R:利率) 4.消费信用:指由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购买消费品的信用。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方式:赊销和预付。 国家信用:以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主要工具是国家债券。 5. 远期合约:合约双方约定未来某个时间以约定的价格和方式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 期货合约: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期权合约:是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期间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 6.基础货币:也叫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它通常指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与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通货两者之和。 B=R+C B表示基础货币,C表示流通中的通货,R=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 货币乘数:是指中央银行投放或收回一单位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使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即m=△Ms/△B, m表示货币乘数, △Ms表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值,△B表示基础货币的变化值。 7. 法定准备金率: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的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上缴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称为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该比例称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业务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短期债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再贴现: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8.原始存款:一般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现金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

货币银行学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货币银行学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2、有限法偿:即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接受。 3、无限法偿:指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即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接受。 4、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的职能。价格标度。 5、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6、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价值状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7、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的职能。 8、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双本位制下,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被熔化成金块或银块,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货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的现象。 9、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10、银行信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1、泡沫经济:泡沫经济是伴随着信用的发展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在泡沫经济中,依靠信用制度造成虚假需求,虚假需求又推动了经济虚假繁荣,导致经济过度扩张。当信用扩张到已无法再支撑经济虚假繁荣时,泡沫就会破灭,并由此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甚至导致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 12、利息:利息是借贷关系中由借入人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信用的基础。 13、利息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资本额的比率。 14、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货币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是指资金供求双方运用各种金融工具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的全部金融性交易活动。狭义限定在以有价证券为金融工具的交易活动。 15、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主要工具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16、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双方分别与金融机构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17、金融工具: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它对于债权债务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均具有法律效力。 18、金融资产:单位或个人所拥有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金融工具对持有者来说是金融资产。 19、现货交易:成交约定在2-3天内实现钱货两清的交易方式。 20、期货交易:双方达成交易后,按照约定的价格、数量,经一定时期后才进行交割的交易形式。 21、商业票据:由企业签发的以商品交易为基础的短期无担保债务凭证。是商业信用的一种传统金融工具。 22、证券交易所:二级市场的组织形式之一,是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买卖集中交易的场所。 23、证券行市: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的价格。 24、股票价格指数:是指反映股票行市变动的价格平均数。 25、证券收益率:购买证券所能带来的收益额与本金之间的比率。

第三篇金融学习题

第三篇金融学习题 判断题: 1、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定期存款对货币存款的比率上升将使货币乘数减小。() 3、现金的增发是以存款准备不断得到补充实现的。() 4、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资产。() 5、只有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才可能有存款货币的创造。() 6、在流动性陷阱发生的情况下,货币供给弹性会变得无限大。() 7、现贴现政策是通过增减商业银行资本金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 8、存款准备金率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借款成本来调控基础货币的。() 9、现实流通的货币与现实不流通的货币之间是难以转化的() 10、我国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三平理论追求的目标就是市场的总供需均衡。() 11、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一般会引起本国货币汇率下浮。() 12、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绝对,平衡是相对的。() 13、外汇储备越多越好。() 14、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有利于债权人,而不利于债务人。() 15、通货膨胀得以实现的前提是现代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16、隐蔽型通货膨胀没有物价的上涨,因此无法用指标来称量。() 17、凯恩斯学派赞同需求拉上说,而货币学派则主张成本推进说。() 18、信用膨胀必将直接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多,信用膨胀实质上就是通货膨胀的同义语。() 19、现贴现是中央银行与商业企业之间办理的票据贴现业务。() 20、发行国债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扩张。() 21、运用需求管理政策调节市场需求就是调节货币供给。() 22、稳定货币包括两方面,物价稳定和稳定外汇汇率。() 23、米德冲突考虑了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不同情形。() 24、《巴塞尔资本协议》关于资本的规定是为了消除各国银行之间的竞争。()

四川大学货币银行学2018年第一次作业

川大网络教育本科2018春《货币银行学》第一次作业答案^X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40.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 A. MI=流通中现金 B. 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企业定期存款 C. 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 D. 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V 2. 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纸制的货币符号,货币所有者无论是手持现钞,还是把它 存入银行,都发挥了()的作用。 A. 储藏手段 B. 价值尺度 C. 世界货币 D. 积累或储蓄手段V 3. 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是()。 A. 银行信用 B. 国家信用 C. 商业信用V D. 消费信用 4. ()是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命令他在一定期间内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支 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须经付款人承兑后方为有效票据。 A. 期票 B. 汇票V C. 本票 D. 支票 5. 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的大小成()关系,与单位货币即价格标准的含金量 成()关系。 A. 反比正比 B. 反比反比 C. 正比反比V

D. 正比正比 6. ()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产生的象征。 A. 德意志银行 B. 法兰西银行

C.英格兰银行V D.日本银行 7.()是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事业的创始。 V A.中国通商银行 B.中国交通银行 C.户部银行 D.中国实业银行 8.()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A.信用创造 B.支付中介 V C.信用中介 D.金融服务 9.下列()不属于存款型金融机构。 A.商业银行 B.储蓄银行 C.信用社 V D.投资基金 下列()不属于政策性银行。 10. V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进出口银行 C.中国农业银行 D.国家开发银行 11.存款准备率越高,则货币乘数()。 A.越大 V B.越小 C.不变 D.不一定 12.下列()不属于M1? A.通货 B.企业活期存款 V C.个人活期储蓄存款 D.NOW帐户 13.下列()说法明显是错的。 A.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实际利率的上升,投资项目的吸引力下降 B.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不断提高,从而消费者会增加消费, 减少储蓄V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考点大汇总习题带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物货币是指() A.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 B.不易携带C. 专指贵金属货币 D.有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 2.支付税金是货币是货币在发挥() A.流通手段 B. 价值尺度 C.世界货币 D. 支付手段 3.狭义货币指() A. M0 B. M2 C. M1 D.M3 4.劣币是指实际价值()的货币。 A. 等于零 B. 等于名义价值 C. 高于名义价值 D. 低于名义价值 5.本位货币是() A. 是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 B. 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 C. 有限法偿 D. 可以与黄金兑换的货币 6.纸币本位制是以()的货币制度。 A. 银行券为本位货币 B. 可以自由兑换黄金的本位货币 C. 信用货币为本位货币 D. 纸币为本位货币 7.典型的金本位制是() A. 金块本位制 B. 金汇兑本位制 C. 虚金本位制 D. 金币本位制 8.本位货币在商品流通和债务支付中具有()的特点。 A. 无限法偿 B. 有限法偿 C. 债权人可以选择是否接受 D. 债务人必须支付 9.欧元具有以下特点: A. 欧元是欧洲某一主权国家发行的货币; B. 欧元仍然是一种信用货币; C. 欧元是可以和黄金自由兑换的货币; D. 欧元是一种虚拟货币,它背后所代表的是欧盟国家各国的货币。 10.活期存款由如下特点: A. 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流动性是完全相同的; B. 活期存款在支付时需要先转化为现金; C. 每个家庭和企事业单位都可以持有活期存款; D. 活期存款是通过支票进行支付和流通的。 (二)多项选择题 1.相对于银本位制,金银两本位制有如下优点:()。 A. 有利于金银币币值的稳定 B. 货币的发行准备更充分 C. 货币币材更为充分 D. 可根据不同交易数额选择支付,便于交易 E. 可节约金币的使用 2.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A. 使商品交易双方的价值的相向运动有一个时间间隔 B. 加剧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爆发危机的可能性 C. 使进入流通的商品增加时,流通所需的货币可能不会增加 D. 克服了现款交易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限制 E 使商品买卖变成了两个独立的行为 3.世界货币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的货币。 A. 价值尺度 B. 外汇储备 C. 支付手段 D. 价值储藏 E. 流通手段 4.纸币可以是:()。 A. 信用货币 B. 代用货币 C. 国家纸币 D. 铸币 E. 基础货币 5.现代信用货币可以是()等形式. A. 钞票 B. 定期存款 C. 信用卡 D. 支票存款 E. 电子货币 6.货币制度的内容包括:()。 A. 确定本位货币和辅币的材料 B. 确定本位货币的单位 C. 确定不同种类的货币的铸造、发行和

货币银行学计算题

一、货币乘数 1、商业银行吸收的原始存款为1000万元,法定存款准备率为5%,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试计算该商业银行系统的最大派生存款。 最大派生存款19000 1000%5110001=-?=-?=P r P (万元) 2、假设A 银行从某客户手中获得一笔支票存款,金额为1000万元,此时银行的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率为8%。(1)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这将在银行体系中创造出多少存款?(2)又假设该客户将其中的50%转存为定期,银行的现金漏出率

为10%,各银行基本上都保有5%的超额准备金,请问在考虑了以上几个因素之后,将在银行创造出多少存款?(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4%) 存款=1000/0.08=12500 d=1/(0.08+0.1+0.05+0.5×0.04)=4 m=4×1000=4000万元 3、某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100万元的贴现贷款,且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那么在简单存款创造条件下,银行体系最终将创造出多少存款?如果每家银行都须持有5%的超额准备金,情形又将如何? 1、银行体系最终创造的存款

=100/10%=1000(万元) 2、在增加5%的超额准备金后,银行体系最终创造的存款=100/(10%+5%)=666.67(万元) 4、假设央行向某银行购买了100万元的国库券,法定准备率为10%,如果这一行动导致存款扩张了800万元,此银行系统是否均衡?为什么? 未达均衡状态。因为央行购买了100万元国库券,等于向商业银行系统注入了100万元基础货币,在准备率为10%的条件下,这100万元基础货币可以支持1000万元(100万/10%)的信贷规模,而现在存款仅扩张了800

第五章 货币与银行系统

第五章货币与银行系统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货币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哪些职能; 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及货币层次的划分; 关于美国联邦储蓄系统和商业银行系统的简要介绍; 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机制与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及其工具。 一、教学内容: 6.1货币的职能 6.2 货币的供给 所谓货币供给量就是一国经济流通中的货币量,亦称货币流通量。西方经济学家把货币供给量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部分。狭义与广义的划分主要以货币的流动性为标准。本节将介绍货币供给的决定及货币层次的划分。 6.2.1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在某一时点的货币供给量,系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大众的行为相互作用所决定的。中央银行可以影响,但却无法单独决定货币供给量。 一、大众 大众行为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货存款率,即所得收入用于存款的 比率,通货存款率越高,大众行为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越小。 二、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存款储备金率,即银行吸收存款中没有用于放款的比率。存款储备金率越高,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越低,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也就越小。 三、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表现在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基础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超额储备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系统的负债总额三部分,是银行系统创造货币的基础。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量的增减变化,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多少。 6.2.2 货币层次的划分 所谓货币层次的划分,就是把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按照流动性的大小进行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式。一般来说,货币可划分为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 一、狭义货币 狭义货币被定义为同时具有货币三大职能的货币。由于狭义货币具有货币的交 换媒介或支付手段,它也被称作交易货币,简称为M1。 二、广义货币 广义货币,用M2表示,就是交易货币和资产性货币之和。 具体地说,M2中的准货币包括:你在银行储蓄账户上的存款(即定期存款);由你的证券交易经纪人负责经营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账户;由商业银行经营的货币市场存款账户中的存款等等。 6.4.1 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 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有两个基本前提条件。第一,部分储备金制度。商业银行的储备有法定储备和超额储备之分。所谓法定储备是指商业银行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储备金率”对其所接受的存款按一定比例必须保有的储备额称为法定储备,法定储备一般表现在中央银行的负债方的项目;超额储备指商业银行持有的超过法定储备金的储备部分,也称过度储备金。第二,非现金结算制度。在非现金结算制度下,所有经济(支付)往来均通过开出银行支票的形式,或转账的办法进行结算。只要在商业银行开立活期存款账户(可开支票的),则所有支付结算业务由银行来完成,因此人们对现金的需要转而成为对存款的需要,银行才具备创造存款这一能力。 6.4.2 存款创造的过程 所谓存款创造,是指商业银行的存款可以创造出货币来。为说明存款的创造过程。 6.4.3 简单的存款创造乘数

第九章-存款货币银行-习题与答案

第九章存款货币银行 第一部分本章内容结构 存款货币银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金融中介体系中能够创造存环货币的金融中介机构的总称,其名称和业务经营项目在各国有着很多不同。本章介绍了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及其主要业务,并详细分析了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金融创新、不良债权及存款保险制度等相关内容。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表外业务及银行卡业务构成了银行的主要业务。在其业务经营过程中,伴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银行往往形成大量的不良债权。怎样处理这些不良债权,实现银行流动性、盈利性与安全性的统一是银行经营中的重中之重。这就引出了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及负债管理理论等相关问题,并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概念和银行内部控制的有关框架。 对于存款保险制度,赞成者与反对者各执己见,或认为是保持银行体系稳定的关键性制度,或认为是道德风险的根源。然而从时间的角度看,有些障碍能否逾越具有更为关键的意义。这一制度引入我国对于提高公众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信心到底有多大的紧迫性还需要取得进一步论证。 第二部分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主要业务类型、经营原则及经营理论 理解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背景与趋势问题 理解村狂货币英汉面临的主要风险 难点、 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 不良债权及债权质量分类法 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机这一制度引入我国的问题 第三部分同步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票据发行便利 2 金融创新 3 存款保险制度 4 负债业务 5 资产业务 6 中间业务 7表外业务 二填空题 1 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包括( ),( )和( ). 2 我国商业银行属于( )组织形式。 3(),()和()是当今全球范围内金融体系的三大支柱。 4 巴塞尔协议规定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复习——名词解释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其货币价值,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求之内。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的排列,分成若干个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手段。 铸币: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本位币: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货币。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 金银复本位制: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推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反而会充斥市场。 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消费信用:是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 出口信贷:是一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出国,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而对本国出口企业给予利息补贴和提供信用担保的信用形式。 补偿贸易:是指外国企业向进口企业提供机器设备、专利技术、员工培训等,等项目投产后进口企业以该项目的产品或按合同规定收入分配比例清偿债务的信用方式。 信用工具:亦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商业票据:以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债权能够实现,所掌握的一种书面凭证。 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给投资者的入股凭证。 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行的,承诺在指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有价证券。 直接融资: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融通资金的方式。需要融入资金的单位与融出资金单位双方通过直接协议后进行货币资金的转移。 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和派生出来的,以杠杆和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 单利:是指不论期限长短,只按本金计算利息,利息不再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 复利:是指计算利息时按照一定的期限,将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算,俗称“利滚利”。 基准利率:是指在市场存在多种利率的条件下起基础作用的利率,当它发生变动时,将会影响到其他利率的变化。

货币银行学 交大 第一次作业

货币银行学第一次作业 一、解释下列词汇 1、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货币制度包括以下构成要素: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等。 2、无限法偿 是指法律规定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无论是在哪种交易活动之中,无论交易的数额是多少,交易的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3、外汇 外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广义的外汇是包括以下几类:(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4)特别提款权;(5)其他外汇资产。 4、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的外国货币为标准,用折算成若干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 5、固定汇率 固定汇率是指政府用行政或法律手段选择一个基本参照物,并确定、公布和维持本国货币与该单位参照物的固定比价。 6、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是指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为媒介、以货币为对象向其他经济个体提供的信用。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 1.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铸币。 (× ) 2.货币具有降低产品交换成本,提高了交换效率的作用。 (√) 3.在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市场上的实际汇率则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但其波动的幅度不超过黄金输送点。 (√ )

4.银行信用在信用领域居于主导地位。 (√ ) 三、单选题 1、美元与黄金内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 C )的特点。 A.国际金本位制 B.牙买加体系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国际金块本位制 2、在汇率制度改革中,目前我国实现了( B )。 A.资本账户下人民币自由兑换 B.经常账户下人民币自由兑换 C.资本账户下人民币完全可兑换 D.经常账户下人民币完全可兑换3、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C )。 A.平等的价值交换 B.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C.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D.无偿的赠予或援助 4、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是(A)。 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D.消费信用 5、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A ) A.实物货币 B.代用货币 C.信用货币 D.电子货币 四、多选题 1、在我国货币层次中,狭义货币量包括( AE )。 A.银行活期存款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居民储蓄存款 D.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 E.现金 2、我国货币层次中准货币是指( BCDE )。 A.银行活期存款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居民储蓄存款 D.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 E.其它存款3、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ABE )。 A.各国无法通过变动汇率调节国际收支 B.要保证美元信用就会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C.缺乏统一稳定的货币标准 D.浮动汇率为主加大了外汇风险

第五章 商业银行作业_1

第五章商业银行 (一)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 2.表外业务---- 3. 中间业务-—— 4.总分行制—— (二)单项选择 1. 1694年,英国商人们建立(),标志着现代银行业的兴起和高利贷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A.英格兰银行 B.丽如银行 C.汇丰银行 D.渣打银行 2.开发银行多属于一个国家的政策性银行,其宗旨是通过融通长期性资金以促进本国经济建设和发展,这种银行在业务经营上的特点是()。 A.不以盈利为经营目标 B.以盈利为经营目标 C.为投资者获取利润 D.为国家创造财政收入 3. 在商业银行总分行制的外部组织形式中,()是指总部负责管理下属分支机构的业务活动,自身并不经营具体的银行对外业务。 A.总行制 B. 单一制 C.连锁制 D. 管理处制 4. 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置分为所有权机构和经营权机构。所有权机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是常设经营决策机关。 A.股东大会 B. 董事会 C.监事会 D. 执行机构 5. 在职能分工型的经营模式下,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只有()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A.储蓄银行 B.商人银行 C.商业银行 D.信用合作社 6.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体系,目前采用的是()模式。 A.全能型 B.混业经营 C.单元型 D.职能分工 7. 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且其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A.资产业务 B.负债业务 C.表外业务 D.中间业务 8. 银行在对借款客户信用状况的评价基础上与客户达成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约定按照双方商定的金额、利率,银行将在承诺期内随时准备应客户需要提供信贷便利的业务被称做()。 A.回购协议 B.信贷承诺 C.票据发行便利 D.单一银行贷款 9.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演变的过程中,把管理的重点主要放在资产流动性上的是()理论。 A.资产管理 B.负债管理 C.资产负债管理 D.全方位管理 10. 下列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中,强调银行应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的理论是()。 A.风险价值法 B.信贷矩阵系统 C.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法 D.资产组合调整法 11.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比率应达到() A.8% B.9% C.7% D.10% 12.商业银行“三性”原则是指盈利性、流动性和() A.投资性 B.投机性 C.安全性 D.风险性 13.下列哪些是中间业务() A.咨询业务 B.承诺业务 C.担保业务 D.衍生业务 14.1998年,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实行() A.资产管理 B.负债管理 C.资本管理 D.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15.现代银行业的鼻祖是() A.中国银行 B.花旗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汇丰银行 16.下列哪些是有风险的表外业务() A.代理业务 B.汇兑业务 C.结算业务 D.担保业务 17.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包括: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 A.抵押贷款 B.质押贷款 C.贴现贷款 D.损失贷款 18.代理业务是商业银行什么业务() A. 有风险表外业务 B. 中间业务 C.资产业务 D.负债业务 19.承诺业务是商业银行什么业务() A. 有风险表外业务 B. 无风险表外业务 C.资产业务 D.负债业务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简答题

★2、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1)信用货币制度,是以不兑现的纸币或银行券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二战后,逐步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1970年代初,美国宣布停止向各国中央银行兑换黄金,加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积极推行黄金非货币化政策,纸币与黄金脱钩,从此世界各国普遍实行了不兑现的货币信用制度。 (2)在这种货币制度下,纸币由政府授权中央银行发行,由法律赋予无限法偿能力,具有强制流通的性质。政府只是规定各种纸币的面值,不规定对金银的比价。由于纸币不与一定的金银保持等价关系,所以不能要求兑现。货币的发行一般由中央银行控制,不再受金银的约束。 (3)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意味着货币供应量不受金银的控制,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作适当的调节;纸币不育定量的金银相联系,其外汇汇率也不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但是,由于人类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差距,以及国家采取扩张性经济政策,也使得通货膨胀问题常常困扰着各国政府和人们的生活。 ★7、影响利率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1)决定利率的基本因素:平均利润率。(2)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3)经济周期。(4)物价水平。(5)经济政策。(6)其他影响因素:国际市场利率水平、银行经营成本、利率管理体制、传统习惯、法律规定和国际协定等。 ★8、关于利率的期限结构,有哪几种理论解释? (1)预期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长期债券的收益率应该等于现行短期利率和未来短期利率的几何平均值。 (2)市场分割理论认为,不用期限的债券市场是完全独立和分割开来的,因此各种期限的债券的利率完全由该种债券的供求关系决定,并不受其他期限债券的收益率的影响。 (3)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理论综合了上述两种理论,认为长期债券利率等于这种债券到期前预期短期利率的平均值加上这种债券随供求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期限升水。

金融专硕MF冲刺练习题:存款货币银行

考点存款货币银行 知识点点睛: 1、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 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有自己的经营管理理论。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银行自身业务的发展,其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演变过程。 (1)资产管理理论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商业贷款理论(真实票据论)。 第二阶段,可转换性理论。 第三阶段,预期收入理论。 (2)负债管理理论是在金融创新中发展起来的理论。负债管理理论的核心是,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加强资产管理获得,向外借款也可提供流动性,只要借款领域扩大,流动性就有保证。而且,负债管理有效,则无须经常保有大量流动性资产,并可将资金投入到更有利可图的资产上,银行收益将提高。负债管理存在的缺陷在与经营成本的提高可能给银行增加压力。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将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加以对照以及作对应分析,围绕所谓缺口或差距,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双方在一些特征上的差异,达到合理搭配。 2、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迅速发展的一种趋向。其内容是突破金融业多年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均进行了明显的创新、变革。 (1)避免风险的创新。如针对利率风险,创造可变利率的债务债券工具,发展金融期货交易、期权市场等; (2)技术的创新,主要反映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高度发展给银行业带来的巨大影响,如银行卡的发展以及银行服务的电子化; (3)规避行政管理的创新,如美国为规避不准对活期存款付息的自动转帐制度(ATS)、为规避不准储蓄帐户使用支票的可转让支付命令(NOW)以及为规避定期存款的利率有最高限制的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MMF) 相关习题解析: 一、填空题 1、1845年,中国出现的第一家新式银行是()。答案:丽如银行 2、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答案:中国通商银行 3、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建立起新的银行体系时,中国信用领域占统治地位的金融机构是 ( )。答案:钱庄和票号 4、银行相互之间的资金融通被称作()。答案:银行同业拆借 5、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现金存款以及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和再贷款叫做()。 答案:原始存款 6、存款货币的创造是在商业银行组织的()的基础上进行的。 答案:转帐结算 7、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原则是()、()和()。 答案: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8、商业银行为了保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贷款应是短期和商业性的,这种经营管理理论叫做 ()。答案:商业贷款理论或者真实票据论 9、()强调的不是贷款能否自偿,也不是担保品能否迅速变现,而是借款人的确有可用于还款的任何预期收入。答案:预期收入理论

2014金融学(原货币银行学)第一次形考

第1次任务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0 论述题 一、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得分:98 1. 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相关数据分析汇率的作用 考核目的:这是一道综合思考题,同时与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方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同学们不仅要从人民币汇率最近的变动数据入手去探讨问题,而 且要深刻认识货币理论发展、货币制度变革同汇率变动之间的理论和实践渊源,以及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在把理论同实践紧密结 合起来的同时,提高同学们利用实例来综合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我国经济和金融改革政策的理解。 要求: (1)认真审题并重点研读教材第1~3章,尤其是有关汇率的决 定与影响因素、汇率制度的演进等内容,清楚货币制度发展演变同汇率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2)认真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 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并据以进行相关的文献调研。 (3)举例说明时视域尽可能开阔,同题目紧密联系即可。 (4)论述过程不必面面俱到,但要有自己的观点。 (5)字数不低于800字。 解题思路: (1)汇率制度是货币制度尤其是国际货币制度发展的结果,国际货币制度是解决汇率问题的根源; (2)我国目前实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状况为基础的; (3)目前人民币的汇价趋势是不断升值,这种趋势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4)我国人民币汇率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示:答题框内不能输入超过2000个字符。如果超过2000字符,请使用附件上传功能。 汇率制度是货币制度尤其是国际货币制度发展的结果,国际货币制度是解决汇率问题的根源。 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1880-1914年的35年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 各自的含金量之比决定。由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参战国纷纷禁止黄金输出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国际金本位制受到严重削弱,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冲击下国际金本位制终于瓦解,随后,国际货币制度一片混乱,直至1944年重建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布雷 顿森林体系下确立的是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过积极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 国外汇收支逆差大量出现,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导致美元危机不断发生。1971年8月15日美国公开放弃金本位,同年12月美国又宣布美元对黄金贬值,1972年6月到1973年初,美元又爆发两次危机,同年3月12日美国政府再次将美元贬值。1974年4月1日起,国际协定上正式排除货币与黄金 的固定关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牙买加体系,在牙买加体系下,汇率制度呈现出多样性,主要可以归结为三大类:

金融学商业银行重点汇总()带答案)

(一)1、货币制度建立的目的和要素 (1)建立货币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的发挥各种职能,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在现代社会,建立有效的货币制度日益成为建立宏观调控系统的重要内容,以便有效地利用货币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2)当今世界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六大要素: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 2、 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1)规定纸币发行有国家垄断,国家授权中 央银行发行。(2)规定央行发行的货币是法定货币,在一国范围内无限法偿。(3)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银行放款投入到流通领域中的。(4)信用货币不能兑换黄金,也不规定含金量,不与任何金属货币保持等价关系,货币发行不以金银做准备,不受金银数量的约束;(5)国家对通货的管理成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3、货币的职能: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 所固有的功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四大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 4、我国货币供给量划分的标准及层次:划分的标准: 金融资产的流动 性 划分的层次: M0 = 流通中现金 M1 = M0 + 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 M2 = M1 + 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 (二)1、简述信用的含义及特点 含义:在经济学中,信用是指建立在信任基础上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特点:1、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信用关系即债权债务关系2、以还本付息为条件3、信用是价值单方面的转移,不是对等转移,所以它是

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2、 比较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含义: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业票据为工具提供的信用。典型的形式是赊销。特点:以商品买卖为基础,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 银行信用:含义:是银行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特点:▲以银行作为信用中介,是一种间接信用; ▲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无对象的局限;▲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局限;▲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3、 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的优势:☆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加强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筹集的资金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等特点。局限性☆所需门槛高,不适合中小企业和个人☆投资者要具备专业知识☆资金供给者的风险没有金融机构缓冲,风险较高。 间接融资的优势:☆降低交易成本;☆突破资金融通在数量、期限等方面的限制;☆融资风险有金融机构缓冲,安全性较高。局限性☆隔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4、 消费信用的功能和作用:功能:是企业、银行或其他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直接用于消费的信用.作用1、扩大即期消费,促进商品销售; 2、提高消费者的总效用 5、金融资产的特征 (三)1、利率及其分类概念: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本金的比率。分类:按照利率是否剔除了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按照借贷期内是否调整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按照按利率不同的决定方式分为官定利率、市场利率与公定利率;按照利率的不同作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