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区试验和统计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复Ⅰ
重复Ⅱ
重复Ⅲ
A1
A2
A3
A3
A2
A1
A1
A3
A2
B2
37
B1
29
B3
15
B2
31
B4
13
B3
13
B1
27
B3
14
B4
12
B3
13
B2
32
B3
14
B4
15
B3
17
B2
31
B4
13
B1
25
B2
29
B3
18
B4
17
B4
16
B1
30
B1
28
B2
31
B4
15
B2
28
B2
28
B1
29
B4
16
B1
28
B2
31
Tm
92
84
81
257
Tr
278
256
252
T=786
表12-4图12-2资料A和B的两向表
B1
B2
B3
B4
TA
A1
89
100
49
48
286
A2
82
88
36
37
243
A3
83
90
40
44
257
TB
254
278
125
129
T=786
2.平方和及自由度的分解
根据表12-3计算各变异来源的平方和及自由度。平方和计算如下:
3.F测验
列小麦裂区试验方差分析表12-5。在表12-5中, 是主区误差方差,用于测验区组间和主处理A间方差的显著性;而 是副区误差方差,用于测验副处理B间和A×B互作间方差的显著性。
表12-5小麦裂区试验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DF
SS
MS
F
F0.05
F0.01
主区部分
区组
A
误差(e1)
2
2
4
32.67
裂区试验设计是先将每一区组按第一因素设置各个处理(主处理)的小区,称为主区(或整区),在主区里随机安排主处理;然后在主区内引进第二因素的各个处理(副处理),也就是在主处理小区内分设与副处理数目相等的更小小区,这样的小区称为副区(或裂区)。
在裂区试验设计里,如果从第二个因素来讲,每个主区就是一个区组;但是如果从整个试验所有处理组合来讲,每个主区只是一个不完全的区组。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将主区分裂为副区,因此这种设计方法被称为裂区设计。
第十二章
知识目标
●掌握裂区试验设计方法;
●掌握裂区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
●学会裂区试验设计;
●学会裂区试验结果统计分析。

一、裂区试验设计
裂区试验设计(split plot design)是复因素试验的一种设计方法。在复因素试验中,如处理组合数较少,而各个因素的效应同等重要,我们多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如处理组合数太多,而又有些特殊的要求,我们往往采用裂区设计。
A B
副区误差(e2)
总变异
由表12-1可见,裂区试验与其他复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在分析上的不同,仅在于裂区试验在变异来源上有主区与副区之分,因而有主区误差(e1)和副区误差(e2),分别用于测验主区处理、副区处理和主×副互作的差异显著性。表12-2列出了裂区试验多重比较时所用的 与s2的计算公式11-8,以及查SSR值表时所用的自由度。
80.17
9.16
16.34
40.09
2.29
7.14*
17.51*
6.94
6.94
18.00
18.00
主区总变异
8
122
副区部分
BLeabharlann Baidu
A×B
误差(e2)
3
6
18
2179.67
7.16
46.17
726.56
1.19
2.57
282.71**
<1
3.16
5.09
总变异
35
2355
F测验结果表明:区组间、A因素水平间、B因素水平间均有显著差异,但A×B互作不显著。由此说明:①本试验的区组在控制土壤肥力上有显著效果,从而显著地减少了误差;②不同的中耕次数间有显著差异;③不同的施肥量间有极显著差异;④中耕的效应不因施肥量多少而异,施肥量的效应也不因中耕次数多少而异。
设有A和B两个试验因素,A因素为主处理,具有 个水平,B因素为副处理,具有个 个水平,重复 次,则该裂区试验共有 个观察值,其各项变异来源相应的自由度和平方和分解公式列于表12-1。
表12-1裂区设计(二裂式)自由度与平方和分解
变异来源
DF
SS
主区部分
区组
A因素
主区误差(e1)
主区总变异
副区部分
B因素
裂区试验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如图12-1。
(1)根据随机区组的设计原理,将试验地按重复次数划分区组。
(2)按第一因素的水平数,将每个区组划分为主区,随机排列各个处理。
(3)按第二因素的水平数,将每个主区划分为副区,随机排列各个处理。
第二节
裂区试验是复因素试验中的一种,它有二裂区、再裂区等形式,这里重点介绍二裂区试验结果分析方法。
表12-2裂区试验多重比较时所用标准误
比较类别
SE
DF
主处理(A)
副处理(B)
水平组合(A B)
[例12.1]设有一小麦中耕次数和施肥量二因素试验,中耕次数为主处理(A),分A1、A2、A33三个水平,施肥量为副处理(B),分B1、B2、B3、B44个水平,裂区设计,三次重复,副区计产面积为33m2,其田间排列和产量(kg)见图12-2,试作分析。

A1
B1
B2
B3
B4
29
37
18
17
28
32
14
16
32
31
17
15
89
100
49
48
Tm
101
90
95
286
A2
B1
B2
B3
B4
28
31
13
13
29
28
13
12
25
29
10
12
82
88
36
37
Tm
85
82
76
243
A3
B1
B2
B3
B4
30
31
15
16
27
28
14
15
26
31
11
13
83
90
40
44
(2)在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的主效更为重要,而要求更精确的试验时,或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比其主效重要时,宜采用裂区设计。将要求精度更高的因素作为副处理,另一因素则作为主处理。
(3)根据以往研究,已知一些因素效应比另一些因素的效应更大时,宜采用裂区设计。将可能表现出较大差异的因素作为主处理。
(4)试验设计中,如需再加入一个试验因素发生临时改动时,可在原来已设计的小区(主区)中再划分小区(副区)。因此,增加了一个试验因素,就成了裂区设计。值得注意的是:试验设计强调事先的周密设计,这种临时改变设计做法仅是一种在可能情况下的补救,而不能作为常规设计。
B1
32
B1
26
B3
11
B3
10
B4
12
图12-2小麦中耕次数和施肥量裂区试验的田间排列和产量(kg/33m2)
1.结果整理
将图12-2资料按区组和处理作两向分类整理成表12-3,再按A因素和B因素作两向分类整理成表12-4。
表12-3图12-2资料区组和处理两向表
主处理A
副处理B
区组
TAB
TA


裂区设计如果需引进第三因素,可以将裂区设计做成进一步的再裂区,即在裂区内再划分更小单位的小区,称为再裂区(split-splitplot),然后将第三个因素的各个处理(称为副副处理)随机排列于再裂区内,这种设计称为再裂区设计。
二、裂区试验设计应用
裂区试验设计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应用:
(1)在一个因素各处理比另一个因素各处理需要更大试验面积时,为了实施和管理上的方便,多应用裂区设计。将要求面积较大的因素,作为主处理,设在主区;要求面积较小的因素,则设置为副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