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中医外科学疾病的辩证

合集下载

中医外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中医外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中医外科学(全国中医来自行业 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外科

行业
病 外科学
淋巴
专业
中医药
中医
疾病 疾病
类专业
全国
中医
男性
外科
发展
外科学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第七章乳房疾病
第一节乳痈 第二节粉刺性乳痈 第三节乳痨 第四节乳癖 第五节乳疬 第六节乳核 第七节乳岩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瘿
第一节气瘿 第二节肉瘿 第三节瘿痈 第四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第五节石瘿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瘤、岩
第一节血瘤 第二节肉瘤 第三节筋瘤 第四节脂瘤 第五节失荣 第六节肾岩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中医外科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
第一节中医外科范围 第二节疾病命名原则 第三节基本术语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致病因素 第二节发病机理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第一节辨病 第二节阴阳辨证 第三节部位辨证 第四节经络辨证 第五节局部辨证 第六节善恶顺逆辨证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第一节热疮 第二节蛇串疮 第三节疣 第四节黄水疮 第五节癣 第六节虫咬皮炎 第七节疥疮 第八节日晒疮 第九节湿疮
第十一章肛肠疾病
第一节痔 第二节肛痈 第三节肛漏 第四节肛周坏死性筋膜炎 第五节肛裂 第六节脱肛 第七节息肉痔 第八节便秘 第九节锁肛痔
第十二章泌尿男性生殖系疾病
第五章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中医外科学疾病辩证

中医外科学疾病辩证

常见疾病:
头面部疖、痈、疔诸疮; 皮肤病如油风、黄水疮等; 颈项多见痈、有头疽等; 上肢多见外伤染毒,如疖、 疔等。
2.中部辨证
人体中部包括胸、腹、 腰、背,是五脏六腑所 居之处,也是十二经所 过部位,是人体气机升 降出人的枢纽,也是气 血化生、运行、转化的 部位。发于中部的外科 疾病,绝大多数与脏腑 功能失调关系密切。
二、辨肿块、结节
肿块是指体内比较大 ( (
的或体表显而易见的
二一 ))
肿物,如腹腔内肿物
结肿 节块
或体表较大的包块等。
而较小触之可及的称
之为结节,主要见于
皮肤或皮下组织。
(一)肿块
1.大小 5.位置 2.形态 6.界限 3.质地 7.疼痛 4.活动度 8.内容物
1.大小
一般以公分为测量单位,测量其大小可 作为记录肿块变化,观察治疗效果的客 观依据。B超测量可准确提示其有意义 的数值。
常见症状:
中部症状比较复杂,由于影响 脏腑功能,症状表现轻重不一。 概括之主要有:呕恶上逆,胸 胁胀痛,腹胀痞满,纳食不化, 大便秘结或硬而不爽,腹痛肠 鸣,小便短赤,舌红,脉弦数。
常见疾病:
乳房肿物、腋疽、胁疽、 背疽、急腹症、缠腰火丹 以及积聚等。
3.下部辨证
病因特点:
人体下部指臀、 发病特点: 前后阴、腿、 常见症状: 胫、足,其位 常见疾病: 居下,阴偏盛, 阳偏弱,阴邪 常袭。
病因特点:
风邪易袭,温热多侵。风邪 易袭阳位,温热其性趋上, 故病因多为风温、风热。
发病特点:
上部疾病的发生一般来势迅 猛。因风邪侵袭常发于突然 之间,而起病缓慢者风邪为 患则较少。
常见症状:
发热恶风,头痛头晕,面红 目赤,口干咽痛,舌尖红而 苔薄黄,脉浮而数。局部红 肿宜浮,忽起忽消,根脚收 束,肿势高突,疼痛剧烈, 溃疡则脓稠而黄。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辨证的意义
辨证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础,通过对疾病的病因、病理、病位、病性等进行判断 ,为治疗提供依据,同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辨证的思路与方法
辨证的思路
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思路主要包括明确 病因、辨明病理、确定病位、分析病性 等几个方面。在辨证过程中,医生需要 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 象等信息,以得出准确的诊断。
04
CATALOGUE
辨病与辨证的结合
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辨病为纲,辨证为目
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需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其中辨病是基础和前提,而辨证 则是对疾病的性质、证候进行准确判断。
辨病为主,辨证为辅
在中医外科疾病治疗中,辨病是首要任务,通过辨病确定疾病的发展趋势和转 归,而辨证则是在辨病的基础上对疾病的证候进行判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提高临床疗效
通过辨病与辨证的结合,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和证候,为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准确的 治疗方案,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指导临床实践
辨病与辨证的结合可以为中医外科疾病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判断疾病的转 归和预后。
05
CATALOGUE
讨论与总结
讨论与总结
• 请输入您的内容
辨病与辨证的结合方法
望闻问切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收集患者的病情信息,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为辨证提供依 据。
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中医外科疾病治疗中需要将宏观辨证(通过症状和体征判断)与微观辨证(通过实验室检查等判断)相结合,以 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和证候。
辨病与辨证结合在中医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2023-11-10

外科总论(4)辨证

外科总论(4)辨证
1.局限性 2.弥漫性 3.全身性
(二) 辨肿的成因
1.热肿 2.寒肿 3.风肿 4.湿肿 5.痰肿
6.气肿 7.瘀血肿 8.脓肿 9.实肿 10.虚肿
(三)辨肿的部位与形色
(四)辨肿块与结节 肿块是指体内比较大的或体表显而易见的肿
物,如腹腔内肿物或体表较大的肿瘤等。而较小 触之可及的称之为结节,主要见于皮肤或皮下组 织。
1.位置2.形态3.大小4.质地 5.界限6.活动度7.疼痛8.内容物
二、辨脓
(一)辨脓的方法 1.按触法 2.透光法 3.点压法 4.穿刺法 5.B超
(二)辨脓的内容 1.辨脓的有无 2.辨脓的部位深浅 3.辨脓的形质、色 泽、气味
(三)辨脓的注意事项
三、辨溃疡
(一)辨溃疡形态 1.阳证溃疡 2.阴证溃疡 3.化脓性溃疡 4.结核性溃疡 5.静脉性溃疡 6.癌性溃疡 7.压迫性溃疡
等脏腑。
3.下部辨证 发病部位:臀、前后阴、腿、胫、足。 病因特点:寒湿、湿热多见, 发病特点:起病慢,常见疾病:臁疮、脱疽、股肿、子痈、子
痰、水疝等. 证型特点:一般初起多表现为阴证,后期虚证 为主,多兼夹余邪,病变涉及脾、肾等脏
二、辨经络 (一)人体各部所属经络 (二)十二经络气血与外科疾病 (三)循经用药

溃后渐消。
• 舌苔脉象 舌红苔黄脉有余
舌淡苔少脉不足
• 预后顺逆 易消、易溃、易敛 多顺 难消、难溃、难敛 多逆
第四节辨肿、脓、溃疡、皮疹、出血
外科疾患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局部病灶的存在, 一般都有着比较明显的外在表现。 主要包括红肿热痛
成脓麻木 溃疡结节 肿块瘙痒 功能障碍 皮肤各种损害
一、辨肿 (一)辨肿的外形
第三节 阴阳辨证

中医外科学总论第四章

中医外科学总论第四章
一般讲,在辨清疾病的表、里、寒、热、 虚、实之后,即可判明是阴证或阳证,或 半阴半阳证。
外科在辨别阴阳属性上还有自己的特点, 即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症状和转归等 各方面的相对性,可直接辨认其为阳证或 阴证。
2.辨阴证阳证
阳证
阴证
发病缓急 急性发作
慢性发作
皮肤颜色 红赤
苍白或紫暗或皮色不变
3 .注重局部
外科疾病的最大特点是 局部症状与体征,不同 的疾病局部表现
重点诊查局部特征是辨 诊查全身和乳房 局部情况外,还应注意区 域浅表淋巴结的变化
腋窝淋巴结有四组,应依次检查。
自腋顶部从上而下扪查中央组淋巴结,然 后将手指掌面转向腋窝前壁,在胸大肌深 面扪查胸肌 组淋巴结; 肩胛下组淋 巴结;最后 锁骨下及锁 骨上淋巴结
2)图像分辨率高,特别是显示空腔脏器较 MRI理想
3)显示急性出血、气体、钙化和结石敏感 4)碘过敏者,不能行增强CT扫描,肝肾
功能不良者,慎作增强扫描
5)具有电离辐射,孕妇和儿童应酌情考虑
MRI
1)有较高的组织对比分辨率,有多种参数的 选择与变化,从而有可能对各种病变的性 质加以判断
2)无损伤和电离辐射,无须注射碘造影剂
3)可以多方位,多平面的成像,对病变的位 置及范围可更准确的加以判断
4)扫描时间相对较长,易受呼吸运动和心脏 血管运动的影响产生伪影
5)带金属异物或金属植入物者,严禁作 MRI检查
6)危重病人不合作,不宜作MRI检查
5.综合分析
现代医学的特点是重在辨病。
中医外科诊疗疾病的特点: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先辨病,后辨证。
螺旋CT扫描是通过X线管经过滑环构造做连 续旋转,检查床继续送进,形成无间断地 体积扫描。与常规扫描的本质区别在于, 前者得到的是三维图像,而后者得到是二 维图像。

中医外科的辨病与辨证ppt医学课件

中医外科的辨病与辨证ppt医学课件

中医外科的发展历程
起源
现代发展
中医外科起源于古代,早在《黄帝内 经》等经典医籍中就有关于外科疾病 的记载。
现代中医外科在继承传统理论和方法 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医学成果, 与中西医结合,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形成
随着中医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中 医外科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 系和治疗方法。
02
辨病
辨病的概念与重要性
辨病的概念
辨病是指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对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在中 医外科中,辨病是首要步骤,通过对疾病的诊断,可以为后续的辨证提供基础 。
辨病的重要性
准确的辨病是治疗疾病的前提,只有明确了疾病的诊断,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治 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辨病的依据与方法
辨病的依据
中医外科的辨病与辨证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中医外科概述 • 辨病 • 辨证 • 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 案例分析
01
中医外科概述
中医外科的肤、肌肉 、骨骼等人体浅在组织疾病的学 科,主要涉及疮疡、肿毒、烫伤 、烧伤等病症。
特点
中医外科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 治,强调内外兼治、标本兼治, 治疗手段包括药物、针灸、推拿 等多种方式。
主要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 家族史、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其中, 症状是最重要的依据,如疼痛、肿胀 、发热等。
辨病的方法
中医外科常用的辨病方法有观察法、 询问法、触诊法、舌诊法等。通过这 些方法,医生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 初步判断。

第十版中医外科学总论后两章

第十版中医外科学总论后两章

辨痛
(二)疼痛类别 卒痛、阵发痛、持续痛
(三)疼痛性质 刺痛:如针刺,多发生在皮肤,如蛇串疮 灼痛:痛而灼热感,多发生在肌肤,如疖、烧伤 裂痛:如撕裂,多发生在皮肤,如肛裂,手足皲裂 钝痛:疼痛滞缓。多发生在骨与关节,如流痰 酸痛:痛有酸楚感,多在关节,如鹤膝痰
辨痛
胀痛:痛而胀满不适,如血肿、癃闭 绞痛:痛如刀绞,发病急骤,多在脏腑,如石淋 啄痛:痛如鸡啄,伴有节律性痛,多在肌肉,常见于阳证疮疡化脓阶段 抽掣痛:痛时扩散,常伴有放射痛,如乳岩
多顺
多逆
• 阴阳辨证注意几点:
1、局部及全身相结合,如乳疽。 2、辨别真假,如流注。 3、消长及转化,如半阴半阳证。
本 节 完
第三节 部位辨证
“盖疡科之证,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 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水性下趋故也;在中部者,多属气郁 火郁,以气火之俱发于中也。”
------清·高秉钧《疡科心得集》
辨肿
湿: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 疱,破流黄水,浸淫皮肤。——股肿,湿疮等。多见于皮 肤病、肛肠病等。
痰: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皮色不变,不红不热。——瘰 疬、脂瘤等。 多见于阴证、肿块性、囊肿性疾病。
气:肿势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不红不热,或随 喜怒消长。——气瘿、乳癖等。 (肿块)
(四)肿痛结合辨 先肿而后痛者——其病浅在肌肤 先痛而后肿者——其病深在筋骨
四、辨痒
风胜: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不致化 腐,多为干性。——牛皮癣、白疕
湿胜: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易沿表皮蚀烂,越腐越痒,多 为湿性。或有传染性。——湿疮
热胜:焮红灼热作痒,或只发于暴露部位,或遍布全身。甚 则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接触性皮炎

4中医外科学讲义 疾病辨证

4中医外科学讲义 疾病辨证

第四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考试重点】阴阳辨证第一节辨病1.辨病的概念所谓辨病,就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现象、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例如均为疔疮,疫疔、手足部疔疮、颜面部疔疮的症状表现、施治方法和预后转归等是不同的。

2.辨病的方法临床辨病须按以下程序进行:详询病史,全面体检,在体检时注重局部,并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新技术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

辨病时运用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取得临床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的完整、全面、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辨病的准确性。

第二节阴阳辨证【考试重点】阴证、阳证临床表现得区别1.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2.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1)局部和全身相结合(2)辨别真假(3)消长与转化:与病位深浅、邪毒盛衰、疾病特性、治疗等因素有关。

【复习自测】下列表现中属于阴证的是:A.皮肤红活欣赤B.肿胀范围局限C.皮色紫暗D.肿势高突E.以上均非[答疑编号111040101]『正确答案』C第三节部位辨证1.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病因特点:风邪易袭,温热多侵。

风邪易袭阳位,温热其性趋上,故病因多风温、风热。

发病特点:上部疾病的发生一般来势迅猛。

因风邪侵袭常发于突然之间,而起病缓慢者风邪为患则较少。

2.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病因特点:七情内伤、五志不畅可致气机郁滞,过极则化热生火;或由于饮食不节、劳伤虚损、气血郁阻、痰湿凝滞而致脏腑功能失和。

多为气郁、火郁。

发病特点:中部疾病的发生常于发病前有情志不畅的刺激史,或素有性格郁闷。

一般发病时常不易察觉,一旦发病,情志变化可影响病情。

3.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病因特点:寒湿、湿热多见,由于湿性趋下,故下部疾病者多夹湿邪。

发病特点:起病缓慢,缠绵难愈,反复发作。

常见症状:患部沉重不爽,二便不利,或肿胀如棉,或红肿流滋,或疮面紫暗、腐肉不脱、新肉不生。

【复习自测】A.风温、风热B.风寒、风湿C.湿热、寒湿D.气滞、血瘀E.气郁、火郁1.发于人体上部的疮疡,其病因多为:[答疑编号111040102]『正确答案』A2.发于人体下部的疮疡,其病因多为:[答疑编号111040103]『正确答案』C第四节经络辨证【考试重点】引经药引经药(1)手太阳经:黄柏、藁本;(2)足太阳经:羌活;(3)手阳明经:升麻、石膏、葛根;(4)足阳明经:白芷、升麻、石膏;(5)手少阳经:柴胡、连翘、地骨皮(上)、青皮(中)、附子(下);(6)足少阳经:柴胡、青皮;(7)手太阴经:桂枝、升麻、白芷、葱白;(8)足太阴经:升麻、苍术、白芍;(9)手厥阴经:柴胡、丹皮;(10)足厥阴经:柴胡、青皮、川芎、吴茱萸;(11)手少阴经:黄连、细辛;(12)足少阴经:独活、知母、细辛。

中医外科辨证3、4课件

中医外科辨证3、4课件

(二)嗅气味
❖ 主要是嗅辨脓液。
溃疡脓液无特殊气味者,容易愈合; 如脓液腥臭难闻,病在深里,则较难愈合。 如肛门直肠周围痈疽溃脓臭秽,则易成瘘管。 儿童头部糜烂结有黄痂,伴有鼠尿臭者是头癣。 小腿部腐烂坏死,有浅棕色混浊稀薄脓液,并有
恶臭气味者,可能是烂疔。 其他如已损骨之指疔、脂瘤等,其脓腋及分泌物
❖ 外科内服药物,一般多用破瘀活血、行气通 络之品,有碍胎气和影响经信,若不加询问 而草率施用,可能造成堕胎和崩漏之弊。
(九)问家族
❖ 如麻风、疥疮、头癣等,可由家人相互传染 而来。
❖ 患乳癖如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容易癌变。 ❖ 白疕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史。
(十)问不洁性交
❖ 梅毒、淋病、尖锐湿疣多由不洁性交引起。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一、望诊
❖ 望诊是通过医生的视觉,观察患者的局部和 全身情况的一种诊察方法,包括望局部病变、 望精神、望形态、望舌等内容。
(一)望局部病变
❖ 外科疾病的症状,首先反映在体表,且有局部病变, 这是外科疾病的特点。
❖ 望好发部位:
如疔疮多发于颜面手足,冻疮好发于暴露部位或四肢末 端,蛇串疮常发于胁肋部,白疕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
❖ 白苔,见于外科疾病兼有表证,或属寒证,或属脾 胃有湿;
❖ 黄苔多为邪热蕴结,疮疡在化脓阶段多见此苔;
❖ 腻苔,多为湿重的征象,白腻为寒湿,黄腻为湿热;
❖ 若苔黄腻不化,舌绛起刺,体温升高,疮疡兼见疮 陷色暗,则为病情恶化或并发内陷、走黄之象;
❖ 黑苔有寒热之分,热者是苔黑而燥,为热极化火, 火过炭黑所致;寒者是苔黑而薄且润,为阳虚寒极, 命门火衰,黑色上泛所致。
陷。 ❖ 舌质淡白,一般多为气血两虚; ❖ 淡白而胖,多属阳虚,常见于疮疡溃后,脓出过多

第四章-中医外科学疾病的辩证

第四章-中医外科学疾病的辩证

医学课件
32
二是依据所患疾病部位和经络在人 体的循行分布,从局部症状所循经 络了解脏腑的病变,在经络循行的 部位或经气聚集的某些穴位处存有 明显压痛或局部形态的变化,反映 了不同脏腑的病变,亦有助于诊断。 如胆囊炎在右肩脚处压痛,肠痈在 阑尾穴处压痛。
三是经络气血的多少与疾病的性质密切 相关,气血盛衰关系到疾病的发生与转 归,依据疾病所属经络,结合疾病发展 特点、性质等情况,可以明确地指导用 药原则。如《灵枢·官能》篇谓:“察 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 在。”有头疽好发于项部,此乃足太阳 膀胱经循行之处。
经所主。
医学课件
36
2.十二经脉气血之多少
手足十二经脉有气血多少之分,手阳明大肠经、足阳 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 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为多血少气之经;手 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 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为多气少血之经。
凡外疡发于多血少气之经者,血多则凝滞必甚,气少 则外发较缓,故治疗时注重破血,注重补托。发于多 气少血之经者,气多则结必甚,血少则收敛较难,故 治疗时要注重行气,注重滋养。发于多气多血之经者, 病多易溃易敛,实证居多,故治疗时要注重行气活血。 如乳痈所患部位属足阳明胃经,治宜行气通乳;瘰疬 属足少阳胆经,治宜行滞、滋养等等。
医学课件
49
9.实肿
肿势高突,根盘收束,常见于 正盛邪实之疮疡。
医学课件
50
10.虚肿
肿势平坦,根盘散漫,常见 于正虚不能托毒之疮疡。
病因特点: 发病特点: 常见症状: 常见疾病:
医学课件
22
病因特点:
七情内伤、五志不畅可致气 机郁滞,过极则化热生火; 或由于饮食不节、劳伤虚损、 气血郁阻、痰湿凝滞而致脏 腑功能失和。多为气郁、火 郁。

中医外科疾病辩证课件

中医外科疾病辩证课件

(二)触诊
触诊是利用手的感觉触摸病变局部进行诊 断的一种方法。
阳证、实证
明显肿 块,界 限分明, 高肿, 灼热, 轻按即 痛,重 按剧痛 拒按者。
阴证、虚证
无明显肿块, 或界限不清, 平塌漫肿, 不热或微热, 重按隐痛或 不痛,或喜 按者。
岩性肿块
肿块高低 不平,坚 硬如石, 推之不移, 表面与皮 肤粘连, 常见的有 乳岩、失 荣、石瘿 等病。
(六)问旧病
如肛漏、瘰疬、流痰患者曾经患过肺痨病,一般治 疗比较困难。
痈、有头疽、疔疮、疖病等患者以往有过消渴证, 一般症情较重,顽固难愈。
肝肾宿疾而功能不佳者,对砒制剂的外用内服,以 及黄药子、木通等的内服均属禁忌。
(七)问职业
有许多皮肤病,常与职业有关。
如渔民、机器制造工人、染匠,常发生皲裂 疮。
寒者是苔黑而薄且润,为阳虚寒极,命门火衰,
黑色上泛所致。
闻 诊
闻诊
闻诊包括听与嗅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以听觉来辨患者的声音,如语言、呼吸、 呕吐、呃逆等;
二是以嗅觉辨患者分泌物的气味,如脓液、 痰涕等。
(一)听声音
1.语言
谵语狂言:多是疮疡热毒走黄或内陷的证候之一。
呻吟呼号:为疮疡毒势鸱张或溃烂出现剧烈疼痛的表现,
以上所述为临床常见的八种脉象,可以单见,
也可兼见。
如浮数互见属表热证,沉迟互见属里寒证。
浮、数、滑、大为阳脉,多属热、属实、属阳; 沉、迟、涩、小为阴脉,多属寒、属虚、属阴。
一般热、实、阳证易愈; 寒、虚、阴证难治。
脉诊中除首先诊察脉象外,近年来对脉率
也非常重视,它对判断疮疡的转归(发展或向愈)
(一)问寒热
形寒发热是机体与疾病抗争的反应,外科疾病一有寒热, 标志着病邪鸱盛。

中医外科学笔记之疾病辨证

中医外科学笔记之疾病辨证

中医外科学笔记之疾病辨证中医外科疾病辨证▲1外科疾病的最大特点是局部症状与体征*阴阳辨证阳证阴证发病缓急急性发作慢性发作皮肤颜色红赤苍白或紫暗或皮色不变皮肤温度焮热凉或不热肿胀形势高肿突起平塌下陷肿胀范围根盘收束根盘散漫肿块硬度软硬适度坚硬如石或柔软如棉疼痛感觉疼痛剧烈、拒按疼痛和缓、隐痛或不痛或酸麻病位深浅皮肤、肌肉血脉、筋骨脓液质量脓质稠厚脓质稀薄溃疡形色肉芽红活润泽肉芽苍白或紫暗病程长短病程较短病程较长全身症状初期常伴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渐消初期无明显症状,或伴虚寒症状,酿脓时,有虚热症状,溃后虚相更甚。

舌苔脉象舌红苔黄脉有余舌淡苔少脉不足预后顺逆易消、易溃、易敛,多顺难消、难溃、难敛,多逆*局部辨证一、辨肿:肿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的体表症状。

(一)辨肿的外形1.局限性:红肿高突,根围收束,不甚平坦,多为实证、阳证。

2.弥漫性:肿势平坦,散漫不聚,边界不清,阳证见之,为邪甚毒势不聚;阴证见之,为气血不充。

3.全身性:疮疡溃后而见头面、手足虚浮,为脓出过多,病久气血大耗,脾阳不振所致。

(二)辨肿的成因1.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掀热疼痛,肿势急剧。

2.寒肿: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

3.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

4.湿肿: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水亮如水疱,搔破流黄水,浸淫皮肤。

5.痰肿:肿势或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生,不红不热,皮色不变。

6.气肿: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似皮下藏气,富有弹性,不红不热,常随喜怒消长。

7.瘀血肿: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消退。

8.脓肿:肿势高突,皮肤光亮,焮红灼热,剧烈跳痛,按之应指。

9.实肿:肿势高突,根盘收束,常见于正盛邪实之疮疡。

10虚肿:肿势平坦,根盘散漫,常见于正虚不能托毒之疮疡。

第四章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第四章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一是探求局部病变与脏腑器官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了解疾病传 变规律。体表病变在多数情况下是脏腑病变的反映,可谓“有诸 内必形诸外”,如肝病见少腹痛,胃火见牙痛等。据此,通过经 络辨证,从体表局部症状测知脏腑功能盛衰。
二是依据所患疾病部位和经络在人体的循行分布,从局部症状 所循经络了解脏腑的病变,在经络循行的部位或经气聚集的某些 穴位处存在明显压痛或局部形态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脏腑的病变, 亦有助于诊断。如胆囊炎在右肩胛处压痛,肠痈在阑尾穴处压痛。
辨病
所谓辨病,就是辨识具体的疾病,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临床特 点,其发生、发展及转归、预后也有一定的规律。辨病的目的在 于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与之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例 如均为疔疮,但疫疔、手足疔疮、颜面疔疮的症状表现、施治方 法和预后转归等是不同的。因此,中医外科学的辨证特点首先强 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先辨病后辨证。
局部和全身相结合
虽然阴阳辨证以局部症状为主,但不能孤立地以局部症状为依 据,还要从整体出发,全面地了解、分析、判断。以乳疽为例, 由于病位深在,初期时表现多似阴证,实属阳证。
辨别真假
不能只从局部着眼,要深入分析,抓住疾病的实质,才不会被 假象所迷惑。如流注,初期多为局部色白、漫肿、隐痛,到了化 脓时才微红微热,容易误作阴证;其实流注病灶深在肌肉,红热 虽不显露,但化脓很快,脓质稠厚,溃后也易收口,同时伴有急 性热病的全身症状。
二、辨阴证阳证
(一)局部症状分阴阳
1.发病缓急 急性发作的病属阳;慢性发作的病属阴。 2.病位深浅 病发于皮肉的属阳;发于筋骨的属阴。 3.皮肤颜色 红活域赤的属阳;紫暗或皮色不变的属阴。 4.皮肤温度 灼热的属阳;不热或微热的属阴。 5.肿形高度 肿胀形势高起的属阳;平坦下陷的属阴。

中医外科学疾病的辩证1

中医外科学疾病的辩证1

中医外科学疾病的辩证【目的要求】熟悉外科疾病的辨病程序,提高临床辨病水平。

掌握外科疾病阴证阳证的辩证方法。

掌握外科疾病上、中、下三部的辩证方法。

了解十二经络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掌握肿、痛、痒、脓、麻木以及肿块、结节、溃疡、出血的辨证特点。

目次辨病阴阳辨证部位辨证经络辨证局部辨证辨病熟悉外科疾病的辨病程序,提高临床辨病水平。

高锦庭在《疡科心得集•疡证总论》中说:凡治痈肿,先辨虚实阴阳(辨证)。

经曰:诸痛为实,诸痒为虚,诸痈为阳,诸疽为阴。

又当辨其是疖、是痈、是疽、是发、是疔等证(辨病)。

”所谓辨病,就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现象、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如何准确地进行辨病呢?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

详细、全面、认真地诊察是辨病的关键。

还要虚心学习,不断积累临床经验。

具备西医学及相关检查知识也是准确辨病的重要条件临床辨病须按以下程序进行1 .详询病史2 .全面体检3 .注重局部4 .选用新技术和必要的辅助检查5 .综合分析准确辨病是一种能力,是受医学知识、临床经验、思维方法影响和制约的第二节阴阳辫证1:阴阳是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6 .辨阴证阳证掌握外科疾病阴证阳证的辩证方法。

1:阴阳是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疡医大全•论阴阳法》则曰:“凡诊视痈疽,施治,必需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

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7 .辨阴证阳证阴证阳证对照阴阳辨证要注意以下几点:阴证阳证对照阴阳辨证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局部和全身相结合:⑵辨别真假:⑶消长转化⑴局部和全身相结合:虽然阴阳辨证以局部症状为主,但不能孤立地以局部症状为依据,还要从整体出发,全面地了解、分析、判断。

以乳疽为例,由于病位深在,初期时表现多似阴证,实属阳证。

8 2辨)别真假:不能只从局部着眼,要深入分析,抓住疾病的实质,才不会被假象所迷惑。

如流注,初期多为局部色白、漫肿、隐痛,到了化脓时才微红微热,容易误作阴证;其实流注病灶深在肌肉,红热虽不显露,但化脓很快,脓质稠厚,溃后也易收口,同时伴有急性热病的全身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目次
辨病 阴阳辨证 部位辨证 经络辨证 局部辨证
医学课件
3
辨病
高锦庭在《疡科心得集·疡证总论》
中说:“凡治痈肿,先辨虚实阴
提熟
阳(辨证)。经曰:诸痛为实,
高悉
诸痒为虚,诸痈为阳,诸疽为阴。
临外 床科
又当辨其是疖、是痈、是疽、是
辨疾
发、是疔等证(辨病)。”
病病 水的
所谓辨病,就是认识和掌握疾 病的现象、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医学课件
12
(2)辨别真假:
不能只从局部着眼,要深入分析,抓 住疾病的实质,才不会被假象所迷惑。 如流注,初期多为局部色白、漫肿、 隐痛,到了化脓时才微红微热,容易 误作阴证;其实流注病灶深在肌肉, 红热虽不显露,但化脓很快,脓质稠 厚,溃后也易收口,同时伴有急性热 病的全身症状。
医学课件
13
消长转化
医学课件
17
病因特点:
风邪易袭,温热多侵。风邪 易袭阳位,温热其性趋上, 故病因多为风温、风热。
医学课件
18
发病特点:
上部疾病的发生一般来势迅 猛。因风邪侵袭常发于突然 之间,而起病缓慢者风邪为 患则较少。
医学课件
19
常见症状:
发热恶风,头痛头晕,面红 目赤,口干咽痛,舌尖红而 苔薄黄,脉浮而数。局部红 肿宜浮,忽起忽消,根脚收 束,肿势高突,疼痛剧烈, 溃疡则脓稠而黄。
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阴证和阳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 化的,这是由于阴阳与病位之深浅、邪毒之盛衰有关; 或是疾病的自身转化,如寒化为热、阴转为阳的瘰疬; 脑疽之实证阳证转化为虚证阴证;或是治疗后的转化, 如本属阳证,若临床上给服大量苦寒泻火之剂,外敷 清凉消肿解毒之药(或者使用大量抗生素后),红热 疼痛等急性症状消失,炎症局限,逐渐形成一个稍红 微热隐痛的木硬肿块,消之不散,亦不作脓,这是阳 证转为半阴半阳证的表现。但是,阳证由于失治或误 治而转化为阴证或半阴半阳证,是应极力避免发生的。 临证中凡不属典型阴证或阳证的,即界于两者之间表 现者,称之为半阴半阳证。
清代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云:“盖疡科之证, 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在 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水性下趋故也;在中 部者,多属气郁火郁、以气火之俱发于中也。 其中间有互变,十证中不过一二。”
医学课件
16
上部辨证
人体上部包括头面、颈项以及 病因特点: 上肢,按照经络运行图分析, 发病特点: 生理状态的人体应为上肢上举, 常见症状: 而非下垂,故归入上部。从三 常见疾病: 焦功能看,“上焦如雾”,而 人体上部生理特点是属于阳位, 阳气有余,阴精不足,卫阳固 护,营阴内守,营卫互相为用, 始自上焦,宜达布散于全身。
医学课件
8
2.辨阴证阳证
阴证阳证对照 阴阳辨证要注意以下几点:
医学课件
9
阴证阳证对照
10
阴阳辨证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局部和全身相结合: ⑵辨别真假: ⑶消长转化
医学课件
11
⑴局部和全身相结合:
虽然阴阳辨证以局部症状为主, 但不能孤立地以局部症状为依 据,还要从整体出发,全面地 了解、分析、判断。以乳疽为 例,由于病位深在,初期时表 现多似阴证,实属阳证。
病因特点:
人体下部指臀、 发病特点: 前后阴、腿、 常见症状: 胫、足,其位 常见疾病: 居下,阴偏盛, 阳偏弱,阴邪 常袭。
医学课件
24
常见症状:
中部症状比较复杂,由于影响 脏腑功能,症状表现轻重不一。 概括之主要有:呕恶上逆,胸 胁胀痛,腹胀痞满,纳食不化, 大便秘结或硬而不爽,腹痛肠 鸣,小便短赤,舌红,脉弦数。
医学课件
25
常见疾病:
乳房肿物、腋疽、胁疽、 背疽、急腹症、缠腰火丹 以及积聚等。
医学课件
26
3.下部辨证
中医外科学疾病的辩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熊 燕
医学课件
1
【目的要求】
熟悉外科疾病的辨病程序,提高临床辨病水平。 掌握外科疾病阴证阳证的辩证方法。 掌握外科疾病上、中、下三部的辩证方法。 了解十二经络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掌握肿、痛、痒、脓、麻木以及肿块、结节、溃
疡、出血的辨证特点。
医学课件
病因特点: 发病特点: 常见症状: 常见疾病:
医学课件
22
病因特点:
七情内伤、五志不畅可致气 机郁滞,过极则化热生火; 或由于饮食不节、劳伤虚损、 气血郁阻、痰湿凝滞而致脏 腑功能失和。多为气郁、火 郁。
医学课件
23
发病特点:
中部疾病的发生,常于发病 前有情志不畅的刺激史,或 素有性格郁闷。一般发病时 常不易察觉,一旦发病,情 志变化可影响病情。
医学课件
14
第三节 部位辫证
*掌握外科疾病上、 中、下三部的辩证方 法。
文献 上部辨证
所谓部位辨证,是指 中部辩证
按外科疾病发生的上、 下部辨证
中、下部位进行辨证
的方法,又称“外科
三焦辨证”。
医学课件
15
文献
《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灵枢·百病始生篇》 “风雨则伤上,清湿 则伤下。”“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 虚,则病起于上。”
平辨 。病



医学课件
4
如何准确地进行辨病呢?
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 详细、全面、认真地诊察是辨病的
关键。 还要虚心学习,不断积累临床经验。 具备西医学及相关检查知识也是准
确辨病的重要条件
医学课件
5
临床辨病须按以下程序进行
1.详询病史 2.全面体检 3.注重局部 4.选用新技术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5.综合分析 准确辨病是一种能力,是受医学知识、
临床经验、思维方法影响和制约的
医学课件

6
第二节阴阳辫证
1:阴阳是外
掌握外科疾病阴 证阳证的辩证方
科疾病辨证 法。
的总纲
2.辨阴证阳 证
医学课件
7
1:阴阳是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
《疡医大全·论阴阳法》则曰: “凡诊视痈疽,施治,必需 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 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 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 曰阴阳而已。”
医学课件
20
常见疾病:
头面部疖、痈、疔诸疮; 皮肤病如油风、黄水疮等; 颈项多见痈、有头疽等; 上肢多见外伤染毒,如疖、 疔等。
医学课件
21
2.中部辨证
人体中部包括胸、腹、 腰、背,是五脏六腑所 居之处,也是十二经所 过部位,是人体气机升 降出人的枢纽,也是气 血化生、运行、转化的 部位。发于中部的外科 疾病,绝大多数与脏腑 功能失调关系密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