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的心扉
走进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的心扉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立足点,从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出发,分层递进,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学习知识增长智能,提高学生素质势在必行!同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液融化了僵硬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它使师生交往在更加融洽的氛围中互动,打开学生的心窗,走进学生的心扉,感悟学生的真情,使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近几年来我的教育生活就犹如丁香般悄悄绽放。
如果老师够仔细就会发现:学生的心是细腻的。
记得我班的一位王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是您的尊重和鼓励使我扬起了生活的风帆,我非常的爱你,谢谢你!您是我生命的领路人。
我们班的王同学是一个胆儿小,又有些口吃的孩子。
今天的语文课上,该轮到他演讲了,只见他红涨着小脸,低着脑袋磨磨蹭蹭地走上讲台,结结巴巴的声音蚊子一般大小,他越是惊恐,学生们越是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王同学竟然紧张的哭了。
看着他痛苦的样子,我懊悔地自责起来:真不应该让他演讲,让他在众人面前出丑,刺伤他的自尊心,可是如果不让他参与,不是更挫伤他的积极性吗?在这尴尬之际,我倏地灵机一动,捕捉到了瞬间灵感:这名学生不就是不习惯在众人面前说话吗?我微笑地对大家说:“请大家趴在桌子上,只需用耳朵听就可以了。
”学生们立即明白了我的意思,都假装若无其事趴在桌子上。
王同学慢慢地把头抬起来,从他明亮的眼睛里我看到了轻松和自信。
他演讲的声音逐渐地洪亮起来,语句也不在断断续续了,似乎也不结巴了,他越讲越动情,竟然演讲得生情并茂。
此时此刻,就象有一股暖流涌遍了我的全身。
不知在什么时候,同学们早已抬起头聚精会神地听他演讲了。
他早已不在害怕,他镇定自若的和大家的目光对视着,他的演讲获得了圆满成功。
王同学脸上带着灿烂的微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学生们使劲的为他鼓掌,我也拼命地鼓掌,为他闯过难关,赢得自信,更为我自己鼓掌,能在关键时刻如此地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
让教育-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让教育——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听魏书生《班级管理》专题讲座有感公主岭市岭西小学——曹晶教育就是为人和社会全面发展而教,教人做人,让他们追真、向善、求美。
教人做事,让他们知道怎样做事——魏书生一、教师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
育人先要育心,只有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
”老师要善待、关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作人,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多与每一个学生接触,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切实走进学生心灵,做学生最信任的引路人。
十几年的班主任经验,使我逐步探索和感知到,只有用心灵去赢得心灵,用爱去交换爱,用真情赢得真情。
听了魏老师的报告之后让我很受启发,记得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我们老师就应该蹲下来与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老师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
教师不要老是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来威慑学生,以维护自己“神圣”的地位。
教师要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这样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二、教育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班主任老师可以根据学校工作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拟定全班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我们全班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以避免盲目、低效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
教育叙事:让爱的阳光照亮孩子的心灵
教育叙事:让爱的阳光照亮孩子的心灵教育叙事:让爱的阳光照亮孩子的心灵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教育的实质是爱心的传达,教师播下爱的种子,才能收获绚烂的人生。
几十年的教育生涯,我时辰不忘一名教师的初心,一路探究,砥砺前行,把一腔热血都献给了农村的孩子们。
难忘那双迷惑的眼睛教育工作的特别性,决定其过程的复杂性。
它成功的重点在于对教育对象的正确掌握。
教师每日面对的是一群个性存在差别,背景也不尽同样的有思想的孩子;要想激发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热忱,让他们浑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师就应当走进他们的心灵,滋润他们的内心。
家访,就是拉近师生之间距离的有效门路。
它不单让教师更全面的认识学生,更能让教师悟出好多道理。
那次家访,让我历历在目,心里遇到极大的震憾。
他叫张明,一个很一般的学生,家住随县草店镇大石桥村。
一直安分守纪的他,不知什么原由,忽然打算辍学。
带着好多的迷惑,我们决定利用周末前往家访。
到达他家,第一看到两间略显陈腐的平房,一其中年妇女在院子里不断的忙着。
听闻老师来家访,张明的母亲便滔滔不绝的说开了:一会说孩子的父亲在外面不好好的混,一会说孩子不听话……不等我们张口说话,他妈妈的诉苦声愈来愈大,我们根本插不进任何话语,也听不理解她究竟要表达什么。
张明更是泪眼迷惑,一脸的丧气和无奈,向来低头不语。
基于此种状况,我向街坊探询张明家里的状况。
据街坊们反应:张明的父亲常年在外,极少和家里获得联系;他们夫妇感情几乎破碎,张明的母亲所以精神上遇到严重的刺激,见人就数落家庭的不幸,根本不知道如何去管理自己的孩子。
他家里还欠下许多的债务。
认识到这些状况以后,我仿佛打了一个寒噤;好“不测〞的家访,好可怜的孩子!我终于理解他想辍学的原由了:小小年龄的他,心里蒙受如何的重担啊!在校得不到老师应有的理解与关爱,有时还遇到同学们的尖利的讽刺;回到家里,除了“收获〞母亲的絮叨以及心灵的孤寂,哪里感觉获得家的暖和!所以,他对前程非常消极,没有人能理解他心里的苦楚,没有人为他开导。
幼儿教师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
幼儿教师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的使命不仅仅是教孩子们知识,更是要走进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心声。
只有真正明白孩子的所思所想,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的情绪,行为和需求都是不同的。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需要耐心倾听每个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烦恼和需要。
很多时候,孩子们会因为太小太幼稚而表达不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意愿。
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被嘲笑或是认为对方不会听懂而选择保持沉默。
这时候,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
首先,我们需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让孩子们觉得在教室里是一个安全的环境。
我们可以在教室中摆放各种温馨的装饰品,让孩子们感到温暖。
当孩子们需要倾诉的时候,我们需要认真聆听,并且给予他们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活动来促进孩子们表达自己。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贴纸活动等形式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是感受。
当孩子们在教室中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之后,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们感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和尊重。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沟通方式来了解孩子们的心声。
我们可以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听取家长的建议和反馈,以便于我们在教学中对孩子进行更加个性化的引导。
我们也可以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了解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和教育经验,以便于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当孩子们表达出自己的心声时,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情感。
我们需要展示出对孩子们的尊重和理解,并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也需要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建议和指导,让他们在成长中获得更多的自信和力量。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我们的教学方式,以便于更好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并且给予他们合适的回馈和支持。
我们更需要将这种教学理念渗透到日常教育中,让孩子们感到我们真正关注他们的成长,让孩子们愿意跟我们分享他们的情感和问题。
要让家长走进孩子心灵 走出教育误区
要让家长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不是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惑呀?有没有?有(家长回答说)孩子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的,怎么办?孩子做作业磨磨蹭蹭,怎么办?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孩子胆小自卑怎么办?孩子暴躁任性怎么办?孩子不吃饭怎么办?孩子老看电视怎么办?太多太多的怎么办!我现在给大家讲个都熟悉的故事:有一天,一个孩子在山坡上放羊,有人问他:你在干什么?我在放羊。
放羊干什么?挣钱!挣钱干什么?盖房子!盖房子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儿子?生儿子干什么?放羊!笑了。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绝大多数人美好的希望都破灭了,转了一圈发现你的孩子依然在放羊!于是,甚至有的家长就说,我们的品种太差,先人没积德,会不会这么说呢?为什么呢?爸爸妈妈都告诉我,现在做父母真累!我问爸爸妈妈们,你们爱不爱自己的孩子?爱!那么,你们知道不知道孩子心目中的爸爸妈妈是什么样的感觉吗?我在西北书城上班,很多孩子都是我的好朋友,他们都会把心里话告诉我,你们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你的痛苦还真的没有开始。
我问过一年级的小学生,爸爸妈妈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走进全国各地,从南到北都一个字,“烦”。
烦谁呀?妈妈!烦妈妈唠唠叨叨,天天不许上网,不许玩游戏,不许出去玩,赶快给我好好学习!那爸爸偷偷的笑了。
可不要高兴的太早了,我们又问孩子,那爸爸怎么样呀?烦!烦什么呀!每天都见不着他,好不容易见了他,还喝了酒。
一进家门就问考了多少分?考不好就得挨打。
等着孩子上了中学了,我们问,还是这个字“烦”。
不过他们烦的是升级版,他们说,爸爸妈妈每天重复着同样的话,他们能不能来点新鲜的。
孩子上了高中了,压力大,动力小,每天疲惫不堪成绩上不去,这时候你问爸爸妈妈怎么样,他们还是这个字,烦!只不过是烦的干脆利索!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有代沟!他们根本不理解我们!爸爸妈妈是不是感到非常的委屈?我们自己亲生的孩子,我们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他拉扯大,容易吗?今天为什么成了我们最亲密的敌人了呢?我们中国的爸爸妈妈真是太爱自己的孩子了,爱的是感天动地,爱的是死去活来呀!在这很多灾难的现场,我们都能听到很多感人至深的母爱故事。
走进学生心灵 关爱学生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的世界。
”因为没有心与心的沟通,就没有爱的琼浆玉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心灵中的种子就会干枯,更不会发芽、茁壮成长。
许多事实告诉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核心是一个“爱”字,情感因素运用得好,可使教育成功。
师生间纯洁高尚的情感之花必将结出纯洁高尚之果。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建立融洽、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不仅可以加快教育进程,而且能提高教育效果。
一、尊重、信任学生,让每个学生心中都充满阳光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
师生的关系建立在平等的起跑线上,拉近学生、老师的距离,起到更有效的教育效果。
例如:师生谈话不要带有讽刺、挖苦性;语调要亲切,声音不能太高,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谈话气氛;若学生有心事要说,教师要认真倾听,帮助分析事情的对与错,使他们对此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记得我所任教过的班级中有一个同学,他是班里出了名的捣蛋大王。
别人打架他会拍手称好,爱打架骂人,故意损坏公物,同学们都怕他。
有一次他把学校办公楼的玻璃给踢坏了,于是我单独跟他谈话。
他看着我说:“我说了你也不会相信。
”我对他说:“你先说说看,你不说,我怎么相信你呢?”他就把事情的原委都告诉了我,这事还真不能全怪他,于是,我妥善地处理了这件事。
我有空还经常与他谈心,使他意识到老师对他和对其他同学是一样的,老师相信他、尊重他,渐渐地他与同学能和睦相处了,也能经常为班级做好事。
信任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威望。
信任的实质是尊重和宽容。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个学生,欣赏每个学生的存在及其优点,还要宽容每个学生的缺点。
对于老师们来说,欣赏学生的优点很容易,宽容学生的缺点则是很难。
对于一些学习差、表现差的学生,老师总爱板着一副严格的面孔管理学生,不信任他们;对于学生的缺点,常常当面严厉批评,甚至讽刺挖苦,似乎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改正缺点、追求进步。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应该走进学生心灵的,只有走进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应该走进学生心灵的,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所以教育更是心灵交流的艺术。
俗话说,栽树要养根,育人要育心。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门艺术,在了解学生性格特点的同时,更要善于细心观察,找到学生的心结,与他们真诚地沟通,这样才能赢得他们的心。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想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必须学会沟通。
了解学生,理解、尊重学生是与他们沟通的必要条件,只有真心换真心,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才能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
班上一个男孩,我刚接到这个班一两个星期几乎天天有人报告他:骂人,乱拿别人东西,人家跳皮筋他来捣乱……更出现让我意想不到的情况是,很多同学不愿和他一起玩,把他孤立了。
看到他孤单的身影,孤独的眼神,作为班主任的我,该思考采取措施,因为只有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才能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我把他找来谈心,又向班内其他同学了解情况,让同学们设身处地想:“别人把你孤立了,你是什么滋味?希望同学们能伸出援手帮一帮他,要学会理解和宽容。
”接着我也多关注这个孩子,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强化同学们对其优点的认识。
渐渐的,这个男孩脸上露出了笑容,对他不满的报告声也渐渐消失了,他融入了这个班集体。
只有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同学们才能都快乐起来。
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心理,根据沟通对象不同的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种沟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讲究方法。
二、爱心加细心赢得信任,理解与支持。
三、锲而不舍,多种形式沟通,让他们明其理,动其行。
四、以爱为本,“退一步”海阔天空。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是心灵沟通的工作,必须讲求工作的艺术性。
班主任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欣赏学生,真情互动,使教育在学生的心底开花发芽,结出累累的果实。
走进孩子的心灵,去感悟孩子的世界
走进孩子的心灵,去感悟孩子的世界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是呀,每一朵花里都蕴藏着一个不同的世界,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描绘着不同的天堂!孩子常常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不能与孩子实行即时有效的沟通,就不能真正的了解孩子。
有时教师对学生一本正经的说教,远不如与学生同叙家常地聊天来得有效。
我班级的孩子们,性格迥异。
有很独立自强的,有温婉可人的,有特别任性的,还有会大发雷霆,暴躁的。
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孩子,我告诉自己“不懂得关爱学生的人,不配入教育的圣殿。
”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坚持走进孩子的心灵,去感悟孩子的世界。
陪伴他们一同成长。
我们班有这样一位孩子,他属于品行较恶劣的。
以前有过偷窃、辱骂老师,甚至和老师动手的事情发生。
我初次看到这个孩子,的确不是很讨人喜欢的样子,身上有股“邪”劲,看老师的表情是很不屑的,我行我素。
作业不写,找他谈心他根本不理你。
属于比较头疼的人物。
我想孩子会这样,厌恶学习,厌恶老师,肯定有什么原因。
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庭入手,先和他家长谈一次。
结果大大出乎意料。
他父母离异,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不管孩子学习,对孩子也没有任何要求。
家里有一个妹妹。
爷爷、爸爸在家就总是打骂孩子,怨天怨地,对小孩的要求也就是读到小学毕业就能够了。
孩子就是长期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
我由此作为出发点,问孩子到底想不想学习,现在的家庭情况已经这样了,孩子有意愿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吗?逐渐的,孩子的心门被我打开了。
他慢慢和我说起他的困惑和痛苦。
他厌恶这样的家庭,觉得自己总是被别人看不起。
就在这样的情绪下,孩子对自己的人生没有目标,也失去了希望。
对于这个孩子,我采用了鼓励的方式。
当着他的面,请他的家长来谈心,和他们说孩子其实很聪明,要对孩子有要求有希望。
孩子现在才二年级,人生还很漫长,是完全能够扭转过来的。
但是如果自己的父母都对自己丧失了希望,他的人生是很悲凉的。
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
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耐心地倾听,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倾听孩子,意味着你开始尊重孩子的判断能力,开始倾听他急于摆脱的紧张和其他情绪。
父母的耐心倾听会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给孩子挑战自我的信心。
然而,儿童良好的天性有时会被不良情绪掩盖,当孩子感到悲伤、惊恐、害羞、孤独或者不被赞赏时,不安的情绪会使孩子的行为“出轨”,甚至出现情绪“海啸”———大哭大闹,乱发脾气。
专家介绍,孩子的不良情绪就好比他们身上多余的负担,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能充分裸露并甩掉它们,就可以重新恢复有爱心的、与人合作的本性。
所以,当孩子有“不正常”的表现时,父母应当通过倾听,给孩子以最好的关注。
作为家长,每一次耐心倾听之后,我们和孩子之间的爱和信任也会加强。
倾听孩子,让我们找到了爱的最佳途径。
倾听哭泣的孩子。
孩子放声大哭总不是无缘无故的,父母要理解孩子对哭的需要。
听到孩子哭时,父母应当停下手边的事情去倾听他,不打断他的哭声,允许孩子畅快地哭,或者轻轻地搂住他,看着孩子的眼睛,和蔼地请孩子把烦恼告诉你。
随着孩子的哭声,他的情绪会随之放松,他在宣泄委屈和悲伤的过程中,能敏锐地感受到你的反应,你温柔的触摸、轻抚他的面颊、把他搂在怀里轻摇,都会把你的关怀直接送入他的心田,他会对你说出自己最糟的感觉,委屈就会渐渐消失。
倾听过孩子充分哭泣之后,你会发现孩子的领悟力、热情、创造力会明显增长。
倾听恐惧的孩子。
当孩子遇到不能理解的事情或受到冷落时,他就容易感到恐惧。
当孩子受到惊吓时,父母要动作轻柔地拥抱他,并表现出确信一切都好的样子,心平气和地允许他挣扎、哭泣和发抖,温和地鼓励他,告诉他你就在他的身边,并随时准备帮助他战胜曾经吓倒过他的某件事物,让孩子知道现在他是安全的。
孩子在排除恐惧时需要父母作为他的可靠的支持。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为了走进学生心灵,我们需要关爱学生成长。
XXX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因此,教师需要奉献纯洁的教育爱,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才能让孩子们爱上自己的课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如何走进学生心灵,以及如何关爱学生的成长的个人认识。
首先,尊重信任学生是育人的前提,也是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要讽刺、责难或体罚学生。
我们应该用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尊重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需要允许孩子出差错,不要轻易地指责批评,要多点宽容,多一些像“没关系,下次加油”,“老师相信你能行”,“你进步了”的安慰。
我们需要多看到孩子的努力,用情感保护孩子敏锐的自尊心。
因此,我在上课时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对他们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给予每位学生参加研究活动的机会。
在课堂上,我经常采用开火车、男女生比赛、小组评比等形式来提问和进行计算练。
同时,我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都有一种成就感,特别是那些后进生。
在他们答对题时,我会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你真棒!”“很好!”然后让全班学生把掌声送给他。
这些赞赏的话语就像一缕春风,温暖着孩子的心灵。
其次,我们需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不歧视后进生,保持公平和公正。
无论在哪方面,我都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当然,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我们需要及时帮助他改正,育人与教学并重。
在我的班里,有一个小女孩,长得特别可爱,但是她上课不爱动脑筋,也没有仔细读题的惯,所以数学成绩特别差。
但我并没有放弃她,我总是很亲切地叫她小乖乖,经常请她起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开始,同学们总是会哄堂大笑,但我制止了他们,并叫他们要尊重她的人。
后来,她只要是会的题目就会积极地举手回答了。
我会及时地表扬她:“回答得很好,你近来比以前用功了,所以进步了,老师相信你还会表现得更好。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爱触动孩子的心灵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爱触动孩子的心灵邵武市洪墩中心小学饶华萍【内容提要】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爱学生。
教师要用真心与诚心,关爱学生,求同存异,宽容学生,“已理服人”,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制定和谐的班级制度【关键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孩子教师、学生、爱、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是啊,作为一名教师,做为一位班主任,我们的言行对学生来说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那就用我们的爱走进孩子的心灵,用我们的爱构建和谐的师生情。
回想去年带的六年级(3)班,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作为班主任压力非常大,不紧承受繁重的教学压力,并且面对学生的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变化。
我们的学生,同样的花样年华,同样的稚气童真,却有不同的心灵色彩。
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们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时,回想自己走过的一年,他们含着泪花,依依不舍得毕业了。
学生毕业了,但我并不失落。
与他们相处的一年,我收获了太多的心灵财富。
我懂得了做一名最好的班主任,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和方法,更重要的是真诚地走进心灵和给予。
那么,在德育工作中,如何在师爱中快乐地学习,和谐的共处?我总结有以下几点:一、用真心与诚心,关爱学生对于教育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是成功的原动力。
我热爱教育我更挚爱我的学生。
1、用真心换取真情当学生有病时,我问寒问暖,还主动替他们保管药品,亲自看着他们把药服:当孩子学习有困难时,我利用空余时间给他们补课,使其能跟上其他同学;当学生成绩下降时,我主动帮忙找出原因,取得家长的配合,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把学习跟上。
例如:我们班的学习委员余文君,她学习成绩好,品德高尚。
进取心强。
可是在课堂上,她去不喜欢积极主动地举手,而且胆子很小。
因此我总会给她一些机会回答问题,我用我真诚的眼神看着她。
幼儿园教育(心得)之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幼儿园教育论文之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应该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是作为幼儿园老师所要努力的方向。
一、注意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每一个孩子都有需求,不但是物质上的需求、而且心理上也有需求,但是每一个孩子的心理需求往往得不到或者实现不了。
有些孩子心理上需要什么,一般人难以猜测,但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犹如一面多棱镜,基本上可以了解孩子们的心声和想法。
如何对孩子全面的了解和深入地了解呢?第一,我们应该去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孩子的需求往往挂在稚气的脸上,如我园有一个小班的孩子叫邹浩杰,刚来小班时由于语言能力薄弱,性格内向,对事情的表述不清楚。
有一天,我看她一脸愁眉苦脸的样子,双脚不停地摩擦,一副快要哭似的表情,我见了马上问孩子:“是不是要尿尿了”,只见他点点头,原来孩子要尿尿了不会直接告诉老师或者自己不会主动去厕所,心理上带来了恐惧,之所以老师要学会观察。
第二,师幼心连心。
只有老师和孩子的心灵是沟通的或者相互关联的,才能深入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又如小朋友在玩桌面游戏搭积木时,那些胆怯的小朋友往往自己不会动手去拿自己所喜欢的积木玩具,有时候不声不响地双目注视着老师,心里好像在说:“老师我要玩XX玩具等”,因此,我会认真周到地观察孩子们的动静,发现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满足孩子的需求和欲望,孩子的欲望往往在老师的耐心观察中得到实现,从而让孩子接近老师,相信老师。
二、认真倾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幼儿园,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但可以提高倾听能力,学会倾听既是一种良好习惯的培养,教育孩子在倾听他人说话时不插嘴,不说空话等,这也是一种对人尊重的表现。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老师不但要关心孩子的点点滴滴、犹如细碎的小事、繁琐事等,就像“大海捞针”式的,细心聆听,慢慢地去化解孩子的心理行为,特别是幼儿园开展的语言故事活动,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进行讲述和表现,发现孩子们会非常安静地聆听故事,在游戏活动中,老师讲解游戏规则时,孩子们会迫不及待地倾听游戏规则,在音乐欣赏时,孩子们会用心灵倾听美好的音乐节奏,在科学探索中,如让孩子们听听动物的叫声时,孩子们会仔细聆听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青蛙的呱呱声等。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教师只有奉献纯洁的教育爱,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才能使孩子们爱上自己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我就针对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怎样关爱学生的成长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尊重信任学生。
尊重信任学生是育人的前提,是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不讽刺、责难、体罚学生,用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尊重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允许孩子出差错。
不要轻易地指责批评,要多点宽容,多一些像“没关系,下次加油”,“老师相信你能行”,“你进步了”的安慰。
要多看到孩子的努力,用情感保护孩子敏锐的自尊心。
因此,现在我上课时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对他们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给予每位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机会。
课堂上的提问、计算练习经常采用开火车,男女生比赛,小组评比的形式。
针对不同的学生,我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有一种成就感,特别是那些后进生。
在他们答对题时,我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你真棒!”“很好!”然后让全班学生把掌声送给他。
这些赞赏的话语就像一缕春风,温暖着孩子的心灵。
我班里有个小女孩,长得特别可爱,可是她上课不爱动脑筋,又没仔细读题的习惯,所以数学成绩特别差,可是我并没有放弃她。
我总是很亲切的叫她小乖乖,上课时经常请她起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一开始,只要我一喊她的名字,同学们就哄堂大笑,我制止了他们,并叫他们要尊重她人。
后来,她只要是会的题目就会积极的举手回答了,我便及时的表扬她:“回答的很好,你近来比以前用功了,所以进步了,老师相信你还会表现地更好。
”她便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二、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教师爱学生,就要对学生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不歧视后进生。
无论在哪方面,我都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走进童心,倾听童声幼儿园师德演讲稿
走进童心,倾听童声幼儿园师德演讲稿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幼儿园师德的一些心得和感悟。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幼儿相关工作的人,我深知,走进童心,倾听童声,是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一、以爱为源,用心呵护我们都知道,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任务。
而要做好这份工作,首要条件就是拥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
以爱为源,用心呵护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温馨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记得有一次,小班的一个孩子因为想妈妈而哭闹不止。
我蹲下身,轻轻抱住他,用温暖的手抚摸着他的背,告诉他:“妈妈一会儿就来了,老师陪你一起等妈妈。
”那一刻,孩子感受到了关爱,渐渐地停止了哭泣。
我想,这就是我们幼儿教师应该做的,用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二、倾听童声,尊重个性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他们的想法和表达方式往往充满童趣。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学会倾听童声,尊重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在表达中找到自信。
有一次,中班的一个孩子在绘画课上画了一个“四不像”的动物。
我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动物呀?”孩子骄傲地说:“这是我的想象动物,它有翅膀,能飞;有脚,能跑;还有尾巴,能摇摆。
”我表扬了他,鼓励他继续保持这种想象力。
我想,这就是我们幼儿教师应该做的,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他们在想象中成长。
三、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有一次,大班的一个孩子捡到了一枚硬币,他高兴地拿给我看。
我告诉他:“这是一枚硬币,我们可以把它交给警察叔叔,让警察叔叔帮助找到失主。
”孩子点点头,跟着我一起去了附近的警察局。
我想,这就是我们幼儿教师应该做的,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
四、用心沟通,搭建家园桥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用心沟通,搭建家园桥梁,让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亲爱的同事们,让我们携手走进童心,倾听童声,用爱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用心去教育每一个孩子。
用心倾听,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
用心倾听,走进学生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摘要:教育是雕塑心灵的艺术,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
本文阐述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必须学会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让灵魂和灵魂激荡,才会收到最佳教育效果的现代教育理念。
关键词:教育倾听尊重和关怀2008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师爱是师德的核心。
一、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黄月霞指出,倾听是有效沟通所必备的元素,它是一种接纳的心底语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
教育是雕塑心灵的艺术,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
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
教师在学生面前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生们就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
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你,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
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
在我所教的2008届学生中,有一个性格比较古怪的男生,他学习勤奋,争胜心强,家长对他的期望值很高,从高一开始,他的心理压力就很大。
高一开学一个月后,学校组织第一次月考,他忘我地复习,甚至在学校开秋季运动会时,他也在班里复习功课,国庆节放假期间,他也在家里认真学习,基本不出门,在月考成绩出来后,他的成绩居全班第一名。
一开始,我并没有过多地注意他,因为刚开学一个月,对他的了解还不够深。
以后通过与他的家长接触逐步了解到,他的家人过于看重成绩,而且仅仅看重考试成绩,常常给他讲考试不好没脸见人,这样无形中给学生施加了比较大的心理压力。
走进学生心灵,关注学生成长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心,必须要关爱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尤其是正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的孩子,离开了爱,他们的身心健康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作为教师只有向学生倾注所有的爱,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
我认为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把微笑送给学生很多人在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
其实,“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我决定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我会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感到失落时,我会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学生犯错时,我会用微笑送去宽容。
我想说: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助学生们茁壮成长。
二、把真情送给学生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条件较差的,不论他是否犯过错误,班主任都要一视如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见,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平等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学习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所,这样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班主任工作是快乐的,幸福的,这种快乐幸福源于孩子的成长,进步;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琐碎的,这种辛苦琐碎会消失在学生的成长,进步中。
选择了老师就是选择了爱,选择了班主任就是选择了奉献。
教师无法选择学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教育方式。
把平凡的事务转化为精彩,把烦恼的事情转化为快乐。
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就会取得成功。
我觉得班主任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尊重、相信和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有两层涵义:一是指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绝不能伤害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二是指教师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相信学生主要有三层涵义:其一是指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和力量;其二是指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愿意接受美好的东西,都愿做一个好学生;其三是指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和集体的关怀教育下,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拥有心对心的尊重,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
这两句话无疑给了我们莫大的力量,也教给我们教育的成功方法。
周围总有些极端的例子,或许是因为离得太远,我们从不关心。
这样一个网络页面“高考自杀”,许多极端的案例触目惊心,我们却不曾知晓。
直到有一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了我们周围,我们才恍然醒悟。
2012年6月7日,孝义市五中门口,人们熙熙攘攘。
夹杂着考生们的焦灼忧虑,父母们的殷切希望,气氛显得热烈而紧张。
孩子们经过了紧张的考试由校门涌涌而出,有哭的,也有乐的,不管怎样,又结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大多数人还是轻松的。
突然,一阵慌乱,只见一个考生握着刺向胸口的刀倒在了血泊中。
“自杀”一个恐怖的词汇瞬间穿透在场所有人的心灵,顿时,空间凝固了,每个人的心都被一股寒冷的冰霜冻结了,可怕啊!人们赶紧拨通120、110,现场一阵紧张而一片混乱……然而,随着警笛的声声悲鸣,一个花季少年就这么离世而去了。
本来他的人生道路有万千种选择,本来他有很多机会出人头地,现在,他却一无所有了。
看着那血淋淋的照片,我想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反思。
这难道这仅仅是这个孩子一个人的问题吗?这件事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就都了结了吗?不,不是,这绝对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这是错误教育方式在一个脆弱心灵上的谋杀,这是错误思想观念对人类的又一次摧残,我们的工作也绝不能就此了结。
我们真正该结束这种摧残人性的应试教育,让我们的教育真正回到“教育人”的本质上来,让教育真正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
让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充满智慧能够化险为夷的教育。
就让我们分析一下,怎样让我们的教育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首先,应该强化认识,改变教育观念。
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很难,应试教育是我们经过多年的实战经验,一次又一次精简,改变,训练形成的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改变岂能是一朝一夕。
然而,应试教育又是可怕的,没有情感的教育根本不能教育出心灵健康,全面发展的人。
如果一直推行应试教育而不改变,我们将面临教学的失败,教育的失败。
十八大以来,中央在教育方面的改革不小,其中最为重要的,我们看出来,这次是要从根本上对应试教育做彻底的改造,以高考位代表的考试制度会在短期内发生巨大的改变,这也是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这要求我们教师赶快加快步伐走真正教育人的路子,只有扎扎实实做出符合孩子们心灵需要的教育,我们才能真正的成功,我们才能与孩子共同成长。
有人说: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最后一句话说的真好,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其次,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
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就是不断的观察、研究。
任何学校的教育都是在本校学生情况了解基础上的,没有一个老师能够在不了解孩子的情况下把孩子教好的。
我们不能再把孩子们看作是单纯学习的机器,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复杂的人,只有这样才真正符合人的本性。
有句话这样说: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心。
自古以来,人心难测。
这要我们不仅有深入了解学生的耐心,而且要有发掘学生心理的智慧,即使发现孩子们身上出现的问题,即使察觉学生心里上的各种情况,不仅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做到及时准确地对孩子有个正确的了解。
前一段时间,高一年级,就有一个孩子看着长的很壮,却经常请病假回家,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了解到,这个孩子并没有身体上的病变,多次检查也未曾发现有慢性的疾病,可每次都是拉肚子等问题,眼看就是大汗淋漓,不得不让他回家休息,眼看成绩下降,却毫无办法。
我发现后,与这个孩子做了细致的交流,并通过他初中班主任侧面了解到,这个孩子在初中学习上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由于中考失误,没有进入他想去的学校,父母未曾经得其同意,便将其送到我们学校。
孩子到我们学校后明明知道该去认真学习,却怎么也提不起精神,学习成绩也离别的同学越来越远。
针对这种情况,我请教了相关的专家。
原来这个孩子是因为家庭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压力,出现的一种疑病性心里逆反反应。
完全属于心理问题。
后来,我多次与该学生家长,班主任交流,并与其面对面交流,通过改变他对于自己、学校和个人前途的认知,并多次鼓励他的学习行为。
在家长老师的配合下,他有很大的长进,并且以后很少出现出现这种因病请假的情况。
通过这么一件事情,我们发现,有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及时沟通,就能够解决一个看起来是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了解孩子是相当重要的,了解他的长处和弱点,理解他的思想和内心感受,小心翼翼地去接触他的心灵。
了解孩子――这是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的最主要的接合点,是对学校集体进行教育领导的各条线索的集结点。
全体教师在领导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行动上的一致,使教师形成一个统一体的那些教育信念――所有这一切,只有当全体教师都努力去了解孩子时,才可能实现。
再次,大胆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懂得孩子们的内心活动,这是不可能通过什么特殊方法学到的。
只有依赖于教育家高度的道德情感和修养才有可能做到。
不管孩子痛苦的根源是什么,其中总有某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在忧郁、悲哀的眼里令人惊讶地流露出不是孩子应有的沉思、冷漠、苦闷和孤独。
正经受不幸的孩子,不会注意到同伴的娱乐和消遣,没有什么能诱使他摆脱痛苦的思想。
对孩子的最细心和善意的帮助,就是既分担他的痛苦,又不去触及他内心的隐痛。
粗暴的干预会引起怨恨,而劝其不要灰心、不要绝望、要克制自己这一类的话,如果缺乏真正的感情,就会使孩子觉得是不切实际的废话……真心诚意地体会他们的最细微的思想、愿望和忧虑,并对之作出反应,只有当孩子成为你的朋友,你才能够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善于听学生们说话,是一件了不起的教育艺术。
没有这种艺术,就不可能有自我教育。
你要使学生乐意接近你,并向你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要保守别人信任你而向你透露的秘密,这是教育学的一条基本规则,它关系到教育和自我教育两个方面。
要懂得,别人在向你敞开心扉时,可能说出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
你可能得知不体面的行为,听到关于学生之间看来立即需要成年人加以干预的相互关系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有耐心,要善于用理智克制一时的情绪冲动,同时又要使自己的明智思想充满火热的感情。
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好教师,必须经受这种情感的锻炼,也就是说,要在很长的时期内用心灵来认识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
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的一种最细腻的东西。
如果你掌握了它,你就会成为真正的能手。
然后,学会在心灵上关怀和引导学生。
不论怎么说,孩子始终是成长中的半成品,如果你把孩子当成小孩子,这是你的幼稚,然而,把孩子当成大人,那就是你的无知了。
如果有人对孩子们的自尊感不够尊重,孩子就会用执拗甚至粗暴来回答他。
生活中没有比这种矛盾行为更坏的了,这样的教育不仅不能把孩子们教好,反而越教越坏,有时候甚至能到了一种不可收拾的地步。
如果你不能好好保护孩子们幼小又脆弱的自尊心,你对孩子任何的说教,在孩子看来都会变成讽刺和挖苦,最终毁掉我们的教育成果。
处于成长中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渐渐有了属于他们的隐私。
保护少年精神世界的隐秘并使它不受侵犯,是教育者的最重要任务之一。
如果有一位教师,无意中发现一个孩子内心深处私密的事情,公之于众,粗暴地冷酷无情地干预这个孩子已经决定的事。
不管他想了如何形形色色的办法,教育结果都不会如他所期待的,这种做法是无知的。
不得不承认,孩子们始终是意识观念中的弱势群体,本身有着很多的未知,也非常容易受到强权的影响,父母,同学,老师都会是他们压力的来源。
只有在孩子们脆弱的心灵中支撑,保护,孩子们的心才能不断向你靠拢,要做孩子们心灵的避风港,这真正是孩子们所需要的。
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给予他鼓励,加强他的信心,体会他的难处,与他共同面对,在心灵上关怀。
引导孩子们渐渐形成一种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沟通方式。
一个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不断发现那些心里缺乏力量,然后去不断引导,不断加强孩子的自信心,意志力,和高尚的品格。
只有心灵上不断强大的学生才会成为一流的学生,只有在心灵上能够不断教育孩子们的老师,才会是一个真正的心灵的工程师。
身教胜于言传,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智慧、我们的信念、我们的情感修养,使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变得高尚起来。
为了真正引导孩子的心灵,需要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
如果没有这种财富,教育将会变成庸俗的欺骗。
最后,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不断激起孩子们的求知欲。
当代科学的发展如此迅猛,知识运用于人们的生产活动的速度如此之快,无论学校多么有远见,它也不可能授予学生足够的知识。
科学、生产和文化发展的要求是,一个人不仅要在学校学到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
而且要在完成学业后终生保持对知识的渴求,视读书为其最重要的精神需要之一。
如果一个孩子上学出来了,却失去了对学习的渴望,这个学校注定是失败的。
这个孩子的老师也注定是失败的。
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激发学生对于语言,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知识的热爱,只有在教师善于激发孩子们对自己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孩子们的能力和爱好才有可能充分开发出来,才有可能培养出天才的数学家、生物学家、历史学家。
一个人的兴趣、能力、爱好乃至整个人生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些能在学生时期就对他们施加了影响的人们。
所以说,一个教师如何能教出一个真正积极活泼快乐进取的人,这里是最最关键,也是最最宝贵的。
教师,作为一个充满智慧和挑战的职业,需要我们对于孩子和我们,以及我们的教育事业有一个不断的了解,作为十八大改革后的教师,我们还需要在心灵教育上下功夫,不断改进我们的教育方式、方法,真正成为孩子们心灵的天使,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