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看一看(一)》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看一看一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看一看一教学反思看一看(一)。
(教材第13~14页)1.知道站在不同的位置,最多只能看到同一物体的三个面;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可以得到不同的图形,并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学习利用事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重点:会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个物体得到不同的图形。
难点:比较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
捐款箱、玩具熊、课件。
师:谁来把这首诗朗诵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题西林壁》诗画图片)指名学生朗诵古诗,其余学生倾听。
师:下列照片中有什么?说说从照片中看到的结果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一组照片)让学生说出是从不同位置拍到的照片。
师:这些照片中的物体的形状是一样的吗?为什么?生:形状不一样,因为拍照片时所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师: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也可以在小组里观察一番,然后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第一幅情境图) 学生可以在小组里观察,可以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第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因为淘气是低着头从箱子的上面看,所以箱子上面的图片应该是淘气看到的。
生2:第二幅图应该是笑笑看到的,因为笑笑站在箱子的左边,应该看到了箱子的左侧面;而且笑笑的眼睛在箱子的上方,所以笑笑也看到了箱子的上面,这样笑笑看到的就是箱子的左侧面和上面这两个面。
生3:第三幅图应该是妙想看到的,因为妙想所站的位置不仅能看到箱子的上面,还能看到箱子的正面和一个侧面,这样她看到了箱子的三个面。
师:说得有理有据,很好。
那么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呢?先想一想,再亲自看一看。
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
师:站在不同的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呢?生: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 看一看(一)教案与反思金品

第1课时看一看(一)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形状。
(教材第13页)二、教学目标1.知道站在不同的位置,最多只能看到同一物体的三个面;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可以得到不同的图形。
2.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三、重点难点重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
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熊玩具、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体纸箱、小熊玩具。
一、情境引入师:小朋友们都喜欢拍照片吧!想一想,为什么在公园玩的时候爸爸和妈妈同时给我们拍的照片呈现出来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
二、学习新课1.教学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上面情境图)(1)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师:笑笑、淘气和妙想在看什么?(一个纸箱)师:观察他们站的位置,他们分别站在桌子的哪个方向呢?(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获得图中的信息,明确三个人站的方向不同。
师: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也可以在小组里观察一番,然后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第1问)组织学生小组观察,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学生汇报:第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因为淘气是低着头从箱子的上面看,所以箱子上面的图片应该是淘气看到的。
第二幅图是笑笑看到的,因为笑笑站在箱子的左边,应该看到了箱子的左侧面;而且笑笑的眼睛在箱子的上方,所以笑笑也看到了箱子的上面,这样笑笑看到的就是箱子的左侧面和上面这两个面。
第三幅图是妙想看到的,因为妙想所站的位置不仅能看到箱子的上面,还能看到箱子的正面和一个侧面,这样她看到了箱子的三个面。
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课件演示连线。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在观察物体中有什么收获?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自由回答。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三年级古会玲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教学设计与反思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3、14页的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授课教师】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中心小学古会玲【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观察物体”中的内容,主要是在一年级下册初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简单物体的基础上,拓展到观察一个物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最少一个面,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相反的面。
进一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直观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图形与几何”打好基础。
教材通过三个小朋友观察投票箱的情境,从中引出一系列的关于观察位置与看到的面之间的问题。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观察”中。
通过实际观察、操作和比较提炼出知识点,培养学生对观察事物的兴趣,体验观察的乐趣,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思想活跃,正处于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的重要时期。
学生在学习“几何图形、空间想象这类程序性比较弱的内容”个体差异大,而发展学生想象力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想,引导学生亲自去观察,验证结果。
在本课的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以问题引领,创设情境,充分利用三年级学生已具备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通过想象、推理、模拟、验证等不同层次的活动过程,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感悟有序思考、空间想象和推理的思想方法,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通过实际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且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过程与方法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组织学生对物体经行充分的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看一看(一)(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看一看(一)(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教材为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
本册共分五个部分,分别为:1.三位数的认识与比较2.三位数的加减法3.乘法初步4.乘法的进一步认识5.分数初步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教材内容主要为第一部分。
2. 学情分析本节课所教学生为三年级学生,年龄在8-9岁之间。
在学过前两部分内容后,学生已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两位数数的认识、比较及加减法。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三位数的认识与比较。
3. 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数的读法与写法。
2.掌握三位数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三位数的认识与比较解决问题。
二、教学过程1. 导入1.(板书)三位数由几个数位组成?各个数位代表的意义是什么?2.请同学们大声读出以下三位数:536、876、408。
3.老师请几位同学上来,分别朗读这三个数。
4.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2. 讲解1.通过同学们的思考与回答,引出三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即比较百位数、十位数、个位数的大小。
2.通过多组三位数的对比,帮助学生掌握大小比较方法。
3.讲解三位数的读法与写法,重点讲解三位数的拼读方法,如:257读作“二百五十七”。
4.通过多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三位数的读法与写法。
3. 练习1.出示一些三位数,让学生根据比较方法快速排出大小顺序。
2.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三位数的认识与比较来解决问题。
示例:小明和小红有一堆糖果,小明有328颗,小红有415颗,他们一起拿出一半糖果分给一群孩子,每人能分到几颗糖果?4.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相关练习。
3.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以三位数的认识与比较为切入点,通过多组实例与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了三位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大小比较方法,并且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思维灵活,出现的问题也得到了及时解答。
但在练习环节,应该加强时间控制,防止学生无所适从。
《看一看》教学反思(7篇)

《看一看》教学反思(优秀7篇)《看一看》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1、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或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习)我○(情境,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情感,并紧紧围绕数学与生活这一主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2、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重视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
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儿童年龄特征,自始至终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3、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北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并以游戏的形式为各层次学生创设了充分展示自己,表述自己见解的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看一看”(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教材要求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探索和交流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继学习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本节所学内容是在一年级学习“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教材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纸箱后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现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最多能看到3个面,从而不断培养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看一看(一)》教学反思

《看一看(一)》教学反思《看一看(一)》这节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上完这节课,我就在反思,应该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方式提升空间观念。
首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
想象就如同空间观念发展的土壤,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才能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所以教学活动中在进行教材中的三个问题串时,第一步都让学生先独立想一想。
想象之后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积累活动经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想象—观察”这样的对比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因此,在想象后,为学生提供了三次观察活动,让学生充分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课后发现,学生后测的正确率很高,达到95%。
但在访谈中,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欠缺。
在抽取了部分全对的孩子,让他们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大部分孩子可以表述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但有极个别的孩子处于会做题,但不会表达的状态。
这是我们日后教学中应该更注重的小细节。
《看一看(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看一看(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正确数出个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内容1. 教科书第30页“看一看”。
2. 教科书第31页“练一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正确数出个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
2.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科书、PPT课件。
2. 学具:各种平面图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练习: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31页“练一练”,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31页“做一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三角形: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
4. 圆:由一条曲线组成,曲线上的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31页“做一做”。
2.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2. 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调整?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改进?4.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5.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6.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7. 如何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能力?8.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看一看(一)》教学反思体会_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看一看(一)》教学反思体会_教学设计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家一定记得这首古诗,描写的就是在庐山的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不同美景。
本课的教学就是从这首诗描绘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浏览“庐山美景”,让学生在美景、佳句的欣赏中真实感受,因为我们的观察位置不同,所以看到了如此不同的美景,这便自然引出了“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研究主题。
在此通过网络这一信息技术平台,方便快捷地将教师需要的信息、情境,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而且这样的创设过程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所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2.让学生亲自观察,使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愉快、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真正地落实了新课改的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看一看(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看一看(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看一看(一)》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教室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位置,从而引出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描述物体的位置,如“我的铅笔在桌子上的第二行第三列”。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归纳总结出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熟练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述、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熟练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教室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引导学生发现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出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规则。
4.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5.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看一看(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看一看(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看一看(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观察物体”中的内容,主要是在一年级下册初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简单物体的基础上,拓展到观察一个物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和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为下一节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打基础,进一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直观经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获得观察物体的一些经验,能根据照片或者直观图辨认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本节课要继续发展观察物体的经验,教材以三个问题串呈现:问题1能根据照片或者直观图辨认从多个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为什么观察到的不同?);问题2体验从不同位置(角度)观察长方体,每次最多只能看到几个面?(为什么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有助于空间思维的培养);问题3辨认从4个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玩具,初步感知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相反的。
(能说明思考的过程,培养空间思维,发展空间观念)教学目标:1.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在实物观察、空间想象和推理等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3.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的活动过程,教学难点:明晰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相反的。
学具:长方体纸盒、毛绒玩具小熊教学方法:引导法、观察法、操作法、小组合作等教学过程:一、观察与表述,创设情景猜想并质疑师:同学们,我的朋友出去旅游拍了一些照片,你知道他们一行几个人吗?我给大家提供一些信息,看看你们能不能判断出来。
(出示侧面照1)生1:1人。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看一看(一)》教学案例及反思(经典、值得收藏)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看一看(一)》教学案例及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课本13页)【教学设想】为彰显“观察”的本质,我在教学中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力图构建“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师生互动,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提升能力——引申拓展,了解应用”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1、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在实物观察、空间想象和推理等活动中,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3、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教学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投票箱玩具熊学生准备:长方体实物玩具熊【教学方法】引导法、观察法、操作法、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逐一出示班上同学的正面照和背面照。
2、猜一猜,这些照片上的人分别是谁?为什么有的认不出来?3、师:这是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问题,观察物体时有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学习根据直观图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一)活动一:观察投票箱——感知从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面是不同的。
1、第一次观察:看一看——建立表象。
(1)出示投票箱。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投票箱,我们一起来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这个投票箱。
(课件出示观察要求)(2)生独立观察,想象判断。
(3)集体交流。
请坐在左、中、右各个方位的学生来回答,并请一位同学走到他的位置上观察验证。
2、第二次观察:拍一拍——明确观察位置。
(1)师:愿意当小摄影师,把你刚才看到的拍下来吗?出示拍摄要求:(2)小组内活动“拍”图片。
《看一看(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看一看(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引言本文介绍一个三年级数学教学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并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该教学课程基于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编写。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1.能够举出生活中具有数量意义的事物和物品;2.了解数字的前后关系和倍数关系;3.通过实验猜想,并得到相应的数学规律;4.学习数码制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包括:1.数字的前后关系;2.倍数关系;3.数码制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为了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课前热身:为提高教学效果,我设计了一个课前热身环节,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数字和物品的数量关系;2.课堂授课:通过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猜想,并掌握数码制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教学准备课程名称:《看一看(一)》时间:2021年8月25日晚上7:30-8:30地点:3年三班教学目标:1.能够举出生活中具有数量意义的事物和物品;2.了解数字的前后关系和倍数关系;3.通过实验猜想,并得到相应的数学规律;4.学习数码制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教学方式:1.课前热身;2.课堂授课;3.小组讨论。
教学资源:1.课件;2.讲义;3.黑板;4.白板笔。
教学过程1.课前热身(5分钟)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数字和物品的数量关系。
我准备了一些卡片,上面印有图片或数字,让同学们分组,根据卡片内容进行比较,发现数字和物品的数量关系。
2.课堂授课(45分钟)接下来,我通过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猜想,并掌握数码制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开始上课后,我首先讲解数字的前后关系和倍数关系。
在介绍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以后,我引导同学们进行实验和猜想。
比如,我给出一个数字“18”,然后问学生“如果你给它加上2,会是多少?”这时,同学们通过心算和各种方式猜想答案,并相互较量,最后得到正确答案。
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 看一看(一)教案与反思

第1课时看一看(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教学目标】1、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2、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一)预习检测观察教师1、师正面对着学生,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说说看到了老师的什么?2、师侧面对着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看到的与刚才比有什么不同?3、师背对着学生,再次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小结: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观察物体中的数学问题《看一看(一)》。
示标导向(课件出示目标,学生学习目标)(三)自学自悟1、问题串一明确观察位置师: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出示课件),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分别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呢?生:笑笑站在箱子的左边观察、淘气站在后面的椅子上观察,妙想站在右前方对着盒子的一个角观察。
独立想象判断师:他们三个人分别能看到什么呢?也就是说淘气能看到什么?笑笑能看到什么?妙想能看到什么呢?先想一想,然后把答案记在心里。
生答:师:老师把他们看到的拍下来了,下面这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谁愿意来说一说?生答:模拟观察师:到底他们说的对不对,下面我们就进行模拟观察,那么我们观察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生:小组的同学要模拟笑笑、淘气、妙想观察的位置去观察。
(回忆观察的位置)生:要安静。
生:把盒子放好。
生:轮流看,每个人都应该观察。
师:下面就让我们去验证刚才的同学说的对不对?请大家拿出手中的A4纸,你站在谁的位置,在你所看到的图的下面打“√”。
(生观察、教师巡视,分别指导学生所站的位置)组织集体交流。
师:提问:这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你是怎样判断的?生:我是站在笑笑的位置,从左面观察,看到2个面。
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看一看(一)》实录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看一看(一)》实录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
本节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在第一册学过“位置与顺序”,已经知道长方体有前后、上下、左右6个面;在第二册的“观察物体”中,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不一样”也有所体验。
在这个认知基础上,本节课要在观察长方体的活动中,体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个面,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会辨认长方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为今后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一所市重点实验小学,教学设备比较先进,有多媒体教室。
本班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城区。
孩子们活泼好动,思维活跃,说话有条有理。
这节课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类课。
学生已经学会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本课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所提供的情境,让全体学生参与观察和探索。
〖课堂实录〗片段一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
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习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
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片段二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
(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北师大版第三册《看一看(一)》实录反思

北师大版第三册《看一看(一)》实录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
本节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在第一册学过“位置与顺序”,已经知道长方体有前后、上下、左右6个面;在第二册的“观察物体”中,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不一样”也有所体验。
在这个认知基础上,本节课要在观察长方体的活动中,体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个面,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会辨认长方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为今后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一所市重点实验小学,教学设备比较先进,有多媒体教室。
本班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城区。
孩子们活泼好动,思维活跃,说话有条有理。
这节课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类课。
学生已经学会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本课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所提供的情境,让全体学生参与观察和探索。
〖课堂实录〗片段一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
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习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
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片段二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
(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侧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2024年北师大版数学《看一看》教学反思

2024年北师大版数学《看一看》教学反思北师大版数学《看一看》教学反思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
在上课之前我反复的研究教材和已有的多媒体课件,总觉得有些欠缺,后来我发现不管如何直观都没有具体的实物直观。
于是我跳出了课件和课堂的局限,决定把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排列座位,整节课堂以活动为主,以实物观察和动手实践为主。
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四个不同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并把自己观察到的形状讲给大家听,这样就产生了分歧,让无法理解的进行换位观察,通过实物观察,学生自己发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并积累了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经验。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把数学课商城活动课,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让学生在质疑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的形状不同。
发挥的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站在物体不同位置的人看的物体形状,然后进行观察图形的判断。
通过本课教学,再一次给了学生与伙伴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看一看》教学反思2昨天进行了观察用正方体搭建的图形,学生情绪很高,还没上完就下课了。
课后和晋老师讨论了一下上这一课的感受。
认为除了会观察外,还可以增加一个内容,也就是拔高的内容:教师说一个图形从各个方向看到的情况,学生根据信息搭建图形。
今天接着上。
早晨起得很早,就思考该怎样上才能将这一部分的知识上得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呢。
我吸收了晋老师提问的风格。
首先常规训练过后,我提出:让我们来观察。
4.看一看(一)教学反思(附教案)

4.看一看(一)教学反思(附教案)第一篇:4.看一看(一)教学反思(附教案)看一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小正方体、小黑板、课件、小正方体。
教法:引导法。
学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二、探索新知(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3、学生同桌间游戏,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4、学生交流。
(三)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示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学习检测:课件出示。
(教师自编图完成下面各题)1、搭一搭,看一看。
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
3、搭一搭,填一填。
填图号。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2 看一看(一)教案与反思精品

2.1 看一看(一)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
1.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面可能()。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个面。
3.他们看到了什么?请连线。
小华小杰小亮小明
4.连一连。
5.连一连。
小亮小红小芳小明答案:1. 不一样。
2. 三
3.
4.
5.
【素材积累】
不要叹人生苦短,若把人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长的路;若把人一生的光阴装订起来,也是一本厚厚的书。
开拓一条怎样的路,装订一本怎样的书,这是一个人生命价值与内涵的体现。
有的人的足迹云烟一样消散无痕,有的人却是一本耐读的厚书,被历史的清风轻轻翻动着,给一代又一代的人以深情的启迪与深刻的昭示。
看一看(一)教学反思

【提示】我的教学是否很好地应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
如果重新再来,我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将作何改进?
本课教学注重发挥教具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取得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我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抽象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教学策略是否恰当
【提示】我是否组合了方法、手段、组织形式、活动步骤等来突破重难点?
我如果重新设计这个教学,我将在那些方面加以改进?
本课教学注重发挥教具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取得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我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抽象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检测评价是否恰当
【提示】我用的测验题或作业题可以检测到学生是否突破了重难点?
如果重新设计测验题或作业题,我要做哪些修改?
小学一年级学生,特别对新事物感到很好奇。本课运用很多的玩具促进他们学习,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的玩具中学习数学,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观察的过程中体验到观察多样性。同时,这节课抓住教材的难点让学生思考,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其他
【提示】我还有哪些方面的反思?
在较难懂的空间概念中,虽然我在教学中多次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有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创新意识,但是感觉这节还是要多让学生自己动脑想、动手做,在实践中找出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结果,使问题得到解决。使学生的思维在这种带有开放性的活动中被激活,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丰富了对数学学习的体验学生自己动脑想、动手做,在实践中更能找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有着哪些常用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年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学期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家一定记得这首古诗,描写的就是在庐山的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不同美景。
本课的教学就是从这首诗描绘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浏览“庐山美景”,让学生在美景、佳句的欣赏中真实感受,因为我们的观察位置不同,所以看到了如此不同的美景,这便自然引出了“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研究主题。
在此通过网络这一信息技术平台,方便快捷地将教师需要的信息、情境,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而且这样的创设过程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所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2.让学生亲自观察,使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愉快、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真正地落实了新课改的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