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柯 导学案(学生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神话故事《丹柯的故事》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神话故事《丹柯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分析丹柯的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故事寓意。
(2)学会欣赏神话故事,培养想象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中心思想,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奉献的品质。
(3)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谊。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3. 分析丹柯的形象,理解故事寓意。
三、教学难点:1. 神话故事的特点。
2. 提炼中心思想,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4. 案例分析法:分析丹柯的形象,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神话故事音频,引起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神话故事,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丹柯的形象。
(2)讲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神话故事。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丹柯精神的理解。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丹柯勇敢、坚强、奉献的品质。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一幅丹柯故事的画面。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丹柯》导学案
《丹柯》导学案《丹柯》导学案《丹柯》导学案【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探究小说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归纳——阅读——运用——小结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主人公歌颂的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以及这种精神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1小说主题的认识以及实现的途径。
2小说悲剧色彩的深层解读。
【预习】:一、整理明确字词泥沼(zhǎo)虬(qiú)曲黏(nián)泥篝(gōu)火龌龊(wchu)二、了解高尔基的明确平及作品高尔基(意为最大限度的痛苦) (1868—1936),苏联作家。
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就为生活所迫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工,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社会”大学的课堂。
主要作品有自转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长篇小说《母亲》。
三、认真阅读《新课程报语文导刊》P60《如何把握小说的主旨》一文,归纳提炼小说主旨的方法。
【导学过程】:一、导入《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伊则吉尔老婆子》运用第一人称叙述,借伊则吉尔老婆子之口讲述了三个看似不相关的故事:草原上云影的传说——人与鹰的儿子“腊拉”的故事,伊则吉尔老婆子自己的故事和草原星火的来历——勇士丹柯的故事。
课文是这篇小说的第三部分。
腊拉是个傲慢而自私的人,而伊则吉尔老婆子是个白白挥霍青春的人,那么丹柯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二、探究主题寓言式小说往往有较为明确的主题,那么,小说的主题哪里去找呢?1、人物形象分析:文中塑造了那些人物形象,哪些是主要人物哪些是次要人物,为人物做身份确定(即人物代表的是哪一类人,对于很多现实主义的作品,我们要尤其注意人物的社会身份),分析人物的性格思想,就可以知道文章的主题在弘扬什么,抨击什么)2、情节分析:这些人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分析情节就能让我们知道主题想揭露什么,对社会现象的态度是什么。
3、这些人和这些事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有什么指导意义或者启示提示:关注环境描写,特别是社会环境描写概括小说主题的语言格式文章通过记叙/描写了……,歌颂/弘扬了……揭露/批判了……表达了作者……的愿望。
《丹柯》经典教案
《丹柯》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丹柯这一人物形象,感受其勇敢、无私的精神品质。
2、分析小说中的情节、环境等要素,探讨其对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多元解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丹柯在困境中挺身而出,带领族人走出森林的英勇行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分析小说中的对比手法,如族人的懦弱与丹柯的勇敢、森林的黑暗与丹柯的心光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2、难点(1)探讨小说主题的多元性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中如何传承和发扬丹柯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文学作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英雄人物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古代的岳飞、现代的雷锋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英雄,英雄具有哪些品质。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人公丹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者简介简单介绍高尔基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以及他的作品风格,为学生理解《丹柯》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奠定基础。
(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提问:故事发生在怎样的背景下?丹柯带领族人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四)精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丹柯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引导学生关注丹柯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分析其性格特点。
例如:“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
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
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起来,我们到林子里去,我们要穿过林子,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这段语言描写表现了丹柯的勇敢和坚定。
(五)探讨环境描写的作用1、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森林环境的语句,思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2、教师总结:森林的黑暗、阴森、恐怖,不仅烘托了紧张的气氛,也象征着族人面临的困境和内心的恐惧,同时与丹柯心中的光明形成鲜明对比。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丹柯》三案导学案无答案
《丹柯》导学案【教学目标】1、梳理小说《丹柯》的情节,找出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并概括环境的特点2、通过梳理小说情节和体会环境特点把握人物丹柯、族人的形象3、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了解小说主旨形成的途径和主旨的多元性【学习重点】把握作品主旨,领会其主旨的多元性【课前预习】1、读课文,正音正字,扫清文字障碍。
2、认真阅读课本p45-48知识短文《话题:主题》的相关内容,了解有关主题的知识预习案【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1、作家简介:高尔基(1868―193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前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
父亲是木匠。
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当过脚夫、锯木工、园丁、面包师等,社会底层成了他的“大学”课堂。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
(《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
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1892年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开始,以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作品。
2、作品高尔基(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
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母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作品。
《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高尔基的早期作品呈现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迥异的风格,浪漫主义作品往往赞美热爱自由、向往光明、渴望战斗的英雄形象;现实主义作品则长于描绘人民的苦难和他们美好品德,表达他们的愤怒和抗议情绪。
2、背景介绍:当时的俄罗斯正处于大革命的准备时期,黎明前夕的黑暗中,正需要一种精神的鼓舞和道路的指引,所以高尔基创造了丹柯这一光辉的勇士形象,希望能照亮人们黑暗中的心灵,鼓舞人们追求胜利、走向光明。
小学六年级语文《丹柯的故事》导学案设计
合作交流
体验快乐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交流、汇报。
2、不同意见可以全班交流。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和语句学习,边读边体会。
丹柯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大家遇到什么危险?
精读点拨
深化理解
1、学生边读课文边体会。
2、教师引导
1.丹柯为拯救族人掏出自己火热的心照亮黑暗的举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找出课文中描写丹柯与族人走出黑暗时时的语言、外貌、神情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丹柯的故事》导学案设计
课题
《丹柯的故事》
课时
1
学科
语文
课型
新课
年级
六年
时间
主备人
执教人
学习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2个生字,主动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感受丹柯为了拯救大家而牺牲自己的爱心的高贵品质。
学习
重点
对人物的思想品质的理解。
学习
难点
对人物的思想品质的理解。
3.在族人不信任丹柯的时候,丹柯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想?达标Fra bibliotek评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交流,
从生活中的那些人物的品质令我们感动?
板书设计
丹柯的故事
教学反思:
学习
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备注
情境导入
预习检测
学生讲述故事。
“同学们,你们知道女娲不天的故事么?今天我们在学习一篇童话故事《丹柯的故事》。
确立目标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标上记号,自己想办法解决。
丹柯导学案
高二语文 YW-10-02-085《丹柯》导学案【知识链接】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是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希可夫。
1868年出生在伏尔加河畔一个木匠家庭。
4岁丧父,10岁起独立谋生,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
他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园丁……1884年流落到喀山,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次漫游俄国各地,广泛了解民情;其间因参加秘密革命组织于1889年被捕,获释后行动仍受宪警监视高尔基只上过两年学,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他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24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刊登在《高加索日报》上。
小说反映了吉卜赛人的生活,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
报纸编辑见到这篇来稿十分满意,于是通知作者到报馆去。
当编辑见到高尔基时大为惊异,他没想到,写出这样出色作品的人竟是个衣着褴褛的流浪汉。
编辑对高尔基说:“我们决定发表你的小说,但稿子应当署个名才行。
”高尔基沉思了一下说道:“那就这样署名吧:马克西姆·高尔基。
”在俄语里,“马克西姆”的意思是“最大的”,“高尔基”的意思是“痛苦”。
从此,他就以“最大的痛苦”作为笔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
1906年,高尔基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母亲》完成。
它描绘了无产阶级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工人党员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
这部小说极大地鼓舞了工人群众,使沙俄统治者十分惊恐。
《母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作品。
高尔基是列宁的好朋友。
列宁不断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关怀、帮助高尔基。
在列宁的建议、鼓励之下,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直到生命垂危的时候,列宁嘴里还念叨着高尔基。
【学习过程】一“有价值的”——丹柯形象分析1、思考讨论:丹柯是怎样的一个人。
丹柯导学案
《丹柯》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音辨形,掌握拼音生字;2、作家作品(关于高尔基);2、能概述小说情节,把握小说主题;3、能概述丹柯的人物形象。
自学案一、课前预习1、高尔基是()著名作家,()文学的奠基人。
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
2、字音辨识虬曲()篝火()拘泥()泥古不化()泥淖()泥沼()沼气()迢迢()号召()昭示()疙瘩()()轧轧()轧钢()倾轧()轧账()龌龊()()黏泥()合拢()合龙()恶臭()铜臭()乳臭未干()3、字形辨识寒xuān()蜻tínɡ() zhàng()篷付zhàng()威xiã() xiã()助 lâi()骨安xiáng()慈xiáng()发xiáng地()4、词语辨析1)警戒•警醒辨析:“警戒”是指:告戒人使改正错误;军队为防备敌人的侦察和突然袭击采取的保障措施。
“警醒”是指:警戒醒悟;睡眠时易醒、睡不熟;使警戒醒悟2)宿愿•宿怨辨析:“宿愿”是指一向怀着的愿望,也作夙愿。
“宿怨”是指旧有的怨恨,也作夙怨。
课文探究【小说的主题】◆小说主题从哪里寻?1.从塑造的人物形象看主题小说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段,都是为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人物形象是作者生活经验的结晶,也是作家的生活态度的形象体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的形象,《红岩》中的许云峰与江竹筠的形象,等等,无不体现着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态度——他认为生活是这样的,人应当这样地去生活。
当然,在这里,我们不难从作品对人物的刻画中,琢磨到作家打算让我们体会到的东西;这里,也正是我们理解小说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2.从情节发展看主题小说写人不能离开人物活动的形式——情节,而情节又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来完成的。
当然,故事的中心必须以某些矛盾为内容,矛盾怎样发展、怎样解决,无不体现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学案1:第5课 丹柯
丹柯学习目标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2.了解小说的主题、主题形成的途径和主题的实现效果。
3.分析小说内容和主题的关系、不同艺术手法(浪漫主义、寓言、象征)对主题的作用。
4.认识小说主题的选择与开掘以及主题观的演变。
重点难点1.运用不同艺术手法表现主题的途径。
2.浪漫主义、寓言、象征等手法的赏析。
学习过程一、情境创设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高尔基笔下的海燕,这只与暴风雨搏击的海燕鼓舞了无数的人,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他笔下的另一位英雄——丹柯。
二、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
父亲是木匠。
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
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
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
《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2.高尔基名言(1)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2)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丹柯导学案
《丹柯》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2、理解“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的表现主题作用3、把握丹柯这一人物形象二、导学引领(一)、导入还记得“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句话吗?这是高尔基笔下的海燕,这只与暴风雨搏击的海燕鼓舞了无数的人,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他笔下的另一个英雄——丹柯。
(二)、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前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
父亲是木匠。
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
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
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小说采用了故事套故事的方式:有一天,伊则吉尔老婆子向过路人“我”讲了三个故事。
1.草原上云影的传说——人与鹰的儿子“腊拉”的故事;2.伊则吉尔老婆子自己的故事;3.草原星火的来历——勇士“丹柯”的故事。
2、高尔基名言:•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超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扑在书上好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青春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满着艰苦的磨炼。
(三)、文本研习1、字音泥沼( ) 泥淖( ) 喧响( ) 渲染( ) 黏泥( ) 篝火( ) 宿愿( ) 星宿( ) 虬曲( )( ) 夙愿( ) 恶臭( ) 乳臭未干( )眩晕( ) 胆怯( ) 望而却步( )颤抖( ) 寒颤/颤栗( ) 龌龊( )( ) 着魔( ) 着想( ) 祈祷( ) 笑靥( )2、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让我们齐读第一段,丹柯面前有哪些困境?3、文章一开头没有马上写丹柯,而是先写一群生活在草原上的人被赶到不宜生存的林子深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族人胆小、犹豫、退缩,甚至一度放弃自由,可是在文章开头却写这是一群快乐的、强壮的、勇敢的人?5、要把这样的族人带出森林是一帆风顺吗?找出相关的句子并用一两个词语归纳概括明确:族人丹柯6、丹柯燃烧的心照亮了族人前进的道路,他得到理解了吗?7总结丹柯及族人的形象特征。
语文系列《外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三单元《丹柯》1含答案
《丹柯》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领会《丹柯》的内容和主旨。
2.了解小说的主题、主题形成的途径和主题的实现效果。
3.考察小说主题与内容的关系、不同艺术手法(浪漫主义、寓言、象征)对主题呈现的意义。
4.认识小说主题的选择与开掘以及主题观的演变。
二、基本要求1.领会《丹柯》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悲壮情感。
2.了解《丹柯》中“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三、话题:主题五个方面:1、小说的灵魂——主题2、主题的形成3、主题的实现4、主题的选择与开掘5、主题观的演变四、资料链接1.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出生于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当过学徒,做过脚夫、锯木工、园丁、面包师等,底层社会成了他“大学”的课堂。
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于19世纪90年代开始创作,20世纪初投身俄国革命的工人运动。
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高尔基的早期作品呈现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迥异的风格,后期他则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母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作品.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不仅描写了作家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走向革命道路,同时也反映了俄国的一代劳动者在黑暗中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艰难曲折历程,堪称是高尔基最优秀的小说。
五、课堂练习(一)基础演练1.下列各项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泥沼/号召虬曲/曲调宿愿/宿舍B.喧响/宣泄合拢/笼罩警戒/告诫C.颤抖/战栗渺小/缥缈恶臭/恶心D.疲倦/证券叫嚷/嘟囔轰隆/隆重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可是他还在他们前面走着,他快乐而安祥。
丹柯导学案学生版
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1. 了解作者高尔基的相关情况。
2. 概述小说情节,认识丹柯人物形象,探究 小说的主题。
3. 体会扬此抑彼的写法,体会情节的一波三 折对主题表现的作用,体会浪漫主义笔法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4.感悟《丹柯》的多元化主题 【自主预习】一、 导入新课:有人说:“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 ”为什么小说有如此大的作用? 主要是因为伟大的小说有着博大深邃的思想内涵、深刻的主题,它能丰富我们的思想情感,提 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思想丰富、主题深刻的小说,它就是高尔基先生的《丹柯》,本 单元学习的话题是“小说的主题”。
二、 文学常识高尔基(1868—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被列宁誉为“无产阶级 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当过脚夫、 锯木工、园丁、 面包师等,社会底层成了他的“大学”课堂。
对社会底层痛苦生活的体验成为他创作中的源泉。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散 文诗《海燕》。
高尔基的早期作品呈现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迥异的风格,浪漫主义作品往往赞美热 爱自由、向往光明、渴望战斗的英雄形象;现实主义作品则描绘人民的苦难和美好品德,表达 他们的愤怒和反抗。
《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
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伊则吉尔老婆子》小说米用了故事套故事的方式: 有一天,伊则吉尔老婆子向过路人 讲了三个故事。
草原上云影的传说一一人与鹰的儿子“腊拉”的故事;伊则吉尔老婆子自己的 故事;草原星火的来历一一勇士“丹柯”的故事 三、基础知识积累1、“测评卷”第 页“基础巩固”2、文学常识填空。
四、掌握话题知识1. 是不是所有小说都有主题?2. 概括小说主题有哪些基本答题术语?学习时间 周第节 教案编号学习内容丹柯 主笔人 审核人学习目标 方法 指津 合作探究“我”五、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六年级语文下册神话故事《丹柯的故事》教案
教案编辑专员:六年级语文下册神话故事《丹柯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丹柯的故事》这篇课文。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和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
2. 课文理解: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3. 词语解释: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丹柯”、“森林”、“心”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和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对神话故事的特点和魅力的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神话故事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
3. 课文理解: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4. 词语解释: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丹柯”、“森林”、“心”等。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引导学生思考神话故事的特点和魅力,并进行相关的拓展活动。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的训练。
2. 让学生选择一个神话故事,进行阅读和理解,下次课堂上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课文朗读评价: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包括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
《丹柯》导学案
《丹柯》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高尔基及其作品,积累文学常识。
2、分析丹柯的形象,体会丹柯的勇敢和自我牺牲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一波三折的情节和浪漫主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丹柯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2)掌握文中一波三折的情节。
2、难点体会浪漫主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
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 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
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
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作品有《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2、作品背景《丹柯》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作品。
当时俄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准备时期,人民渴望自由解放,追求美好未来。
作者通过这篇小说,歌颂了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的英雄形象,鼓舞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四、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泥沼()虬曲()龌龊()篝火()(2)解释下列词语。
无足轻重:筋疲力尽:2、再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五、合作探究1、丹柯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进行分析。
2、小说中多次描写族人的态度和行为,有什么作用?3、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有什么效果?六、拓展延伸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丹柯这样的英雄人物,请举例并谈谈他们的精神对你的启示。
七、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丹柯的形象特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等。
八、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写一篇关于丹柯的读后感,不少于 500 字。
在小说《丹柯》中,高尔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自我牺牲的英雄形象——丹柯。
故事发生在一个阴暗的森林里,一群生活在草原上的族人被敌人赶进了森林。
这里阴暗潮湿,到处是沼泽和荆棘,人们迷失了方向,恐惧和绝望笼罩着他们。
丹柯站了出来,他自告奋勇地带领族人走出森林。
《丹柯》教案
《丹柯》导学案【学习目标】 1. 领会《丹柯》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悲壮情感。
2. 能从多角度理解作品主题,注意体会主题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3. 理解丹柯的英雄之举和英雄的孤独感。
【教学重难点】 能从多角度理解作品主题,注意体会主题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研读课文,认识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1.丹柯出场前,族人们遇到了什么困境? 2.在路上,丹柯遭遇了哪些困境? 3.丹柯如何应对他遭遇的困境?.归纳一下丹柯的闪光点: 4. 英雄的结局 当所有人都浸在雨水洗干净了的新鲜空气和阳光的海洋里,充满了希望和快乐时,英雄丹柯死了,可他的心还在尸首旁燃烧……此时此刻,族人们是怎样对待丹柯的呢? 朗读最后两段。
对于丹柯的死,你有什么感想? 5. 小说结尾:在雷雨到来之前,出现在草原上的蓝色火星就是这样来的!这个蓝色火星有什么象征意义?6.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呢? 四、主题拓展 马克西姆·高尔基是作者的笔名,它的意思是是“最大的痛苦”,有人说从《丹柯》中能读出高尔基的痛苦,你认为这种“最大的痛苦”指什么? 五、写作尝试 从丹柯想到自己: 我若遇到像他一样的困境? 从族人想到自己: 应该如何对待丹柯那样的人? 请大家从以上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写自己读了这篇小说的感悟。
《丹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领会《丹柯》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悲壮情感。
2能从多角度理解作品主题,注意体会主题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3理解丹柯的英雄之举和英雄的孤独感。
【教学重难点】能从多角度理解作品主题,注意体会主题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各位同学,多灾多难的2008年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是2008年留给我们的启示却依然历历在目:人类生活的世界,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
或者是由于天灾,或者是由于人祸,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些困境。
《丹柯》导学案
《丹柯》导学案编制人:艾老师审核人:张艳学习目标1.通过对照重新认识丹柯这一人物形象,探究小说的主题,体会文中蕴涵的凄美情感。
2.学习课文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和浪漫主义手法来实现主题的方法。
3.学习主人公勇于担当,不计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感悟这种精神的时代意义。
重点难点1.认识丹柯这一人物形象,探究小说的主题。
2.运用不同艺术手法表现主题的途径。
自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精心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一、科学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高尔基(1868―1936),就是俄国著名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
代表作存有《母亲》,1901年创作了知名的散文诗《海燕》,受列宁的热情赞扬。
,父亲就是木匠。
早年丧父,借住在经营大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已经开始单一制经商,其童年和少年时代就是在旧社会的底层渡过的。
高尔基早年的不能理想的经历在他知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并作了生动的记载。
人间的苦痛,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艰巨劳动之余,刻苦自学汹涌。
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2.明晰本单元话题内容二、自主学习1.累积字词泥沼()泥淖()黏泥()星宿()....铜臭()宿愿()夙愿()着魔()....争权()喊叫()寒颤()Incubus()....婉mǐn()枝yā()阔shù()胆qiè()wòchuò()()gōu()火qiú()曲12.用自己的话归纳丹柯的事迹三、合作探究1.小说中对丹柯这位人物的称谓存有哪些?最重要的就是哪一个?)2.讨论:为什么要称他为骄傲的勇士?3.从众人和丹柯两个角度抓起,用一个词语归纳各情节,例如开篇写下众人的“厄运”。
众人:丹柯:4.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可以说道没困境就没英雄,英雄丹柯遭遇了哪几个方面的困难?5.丹柯带领族人走出密林奔向草原的过程,既遭受恶劣自然环境的威胁,更遭遇了族人的巨大的阻力。
丹柯学生导学案
《丹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认识丹柯这一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2、学习课文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和浪漫主义手法来实现主题的方法。
体会小说蕴含的悲壮情感。
3、学习主人公歌颂的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以及这种精神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学习重难点】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对主题表现的作用。
一、整体感知
学生读课文,概述小说故事情节。
二、小说主题探讨,讨论下列问题:
1、结合全文,第一段中“这是一些快乐的、强壮的、勇敢的人”,既然是这样一群人却为什么生活在黑暗与困境中?
2、文章一开头并没有马上写丹柯,而是先写一群生活在草原上的人被赶到不宜生存的林子深处的情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英雄遭遇了怎样的困境?面对困境有怎样的表现?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面对困境时的异乎常人。
小说的看点、看小说的乐趣全在反常之处,咀嚼这些地方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4、英雄的归途如何?你有何感想?(分析丹柯所处的困境,应从文章一波三折的情节来分析。
)
5、高尔基借丹柯的形象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英雄形象显示主题)
6、族人的表现如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7、本篇小说的主题如何展现?
8、作者为什么不把主题直接说出来,而要编这样一个故事,让我们费神来解读?请同学用知识短文的相关知识来回答。
三、阅读延伸
课外阅读《药》,比较丹柯与夏瑜。
高二语文丹柯教案新人教版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语文丹柯教案新人教版I、教材分析本课是属于选修课程,关于选修课的设计与教学《新课程标准》上明确: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
至于《外国小说欣赏》是以"广泛欣赏外国小说,初知小说艺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为目标”。
而本课所在的第三单元教学目标主要在于“了解小说主题、主题形成的途径和主题的实现效果,考察小说主题与内容的关系、不同艺术手法对主题呈现的意义”。
《丹柯》这篇小说高尔基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敢于实践、勇于献身的悲剧英雄形象。
II、学情分析作为高中学生对于小说已经比较熟悉,同时必修教材上也有很多的小说,所以关于小说的基本知识只需在预习或者课堂上一笔带过即可,学生在鉴赏外国小说时,由于时代背景的陌生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于主题的复杂性的理解上会有所困难,需要教师通过问题的设计加以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合作精神,在共同合作中解决问题。
根据新课程"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而的目标,进一步让学生熟悉小说艺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主人公的性格的分析培养髙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
皿、教学目标通过掌握本篇小说中所岀现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理解髙尔基及其创作情况以及在苏联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理解小说主题与内容的关系,体味象征手法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小说主人公勇于实践、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培养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英雄观。
IV、教学重难点:1小说主题的认识以及实现的途径。
2通过改写小小说具体实践如何更好地通过选材、塑造人物等途径来表现主题。
V、教学流程一、导入大家还记得''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句话吗?这是髙尔基笔下的海燕,这只与眾风雨搏击的海燕鼓舞了无数的人,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他笔下的具备“海燕”精神另一位英雄一一丹柯。
高中语文《丹柯》导学案
第5课 丹柯作品导读 《丹柯》是一篇以人物为主的小说,选自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作《伊则吉尔老婆子》。
一群族人受到外敌入侵,被迫逃离自己的家园。
他们来到了森林,却陷入了绝境——后有敌人的追杀,前是巨木的挡道,两者都有死亡的威胁。
在这样的生死险境中,英雄丹柯挺身而出,自觉带领族人走出了森林,找到了幸福。
它紧紧围绕美男子丹柯展开故事,歌颂了以自己燃烧的心为人们照亮前进道路的勇士。
课前自主学习1.记字音(1)泥沼.(zhǎo ) (2)丫.枝(yā) (3)虬.曲(qiú) (4)黏.泥(nián) (5)篝.火(gōu ) (6)胆怯.(qiè) (7)龌龊..(wò_chuò) (8)疙瘩..(gē_d ɑ) (9)浸.入(jìn) 2.识字形(1)⎩⎨⎧ shāo (稍)微树shāo (梢)shāo (艄)公 (2)⎩⎨⎧ 蜻tíng (蜓)tǐng (挺)身朝tíng (廷)(3)⎩⎨⎧ mián (绵)羊jǐn (锦)绣 (4)⎩⎨⎧ sī(撕)碎sī(厮)杀(5)⎩⎨⎧ 付zhàng (账)zhàng (帐)篷为虎作chāng (伥)(6)⎩⎨⎧ 威xié(胁)xié(协)助lèi (肋)骨3.辨词语(1)抱怨 抱冤①美国最伟大、最受尊崇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说:这个世界值得 的事情太多了,遭逢天灾、背叛、致命疾病、裁员、贫富差距、精神焦虑、安全感缺失……②经过这件事,她懂得了与其无端地 而死,还不如找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2)颤动 颤抖①她忽然掉过脸求助似的望着琴,声音略带 地问。
②他的脚步很重,每走一步,他的脸上的肉就一下。
辨析:(1)抱怨:指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埋怨。
抱冤:指感到冤枉。
(结合语境辨识)(2)颤动:指振动频繁,有自身发出的振动,也有外界的影响;可指人,也可指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学习时间第周第节年月日教案编号
学习内容丹柯
主笔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方法指津
1.了解作者高尔基的相关情况。
2. 概述小说情节,认识丹柯人物形象,探究
小说的主题。
合作探究
3. 体会扬此抑彼的写法,体会情节的一波三
折对主题表现的作用,体会浪漫主义笔法对表
现主题的作用。
4.感悟《丹柯》的多元化主题
【自主预习】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为什么小说有如此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伟大的小说有着博大深邃的思想内涵、深刻的主题,它能丰富我们的思想情感,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思想丰富、主题深刻的小说,它就是高尔基先生的《丹柯》,本单元学习的话题是“小说的主题”。
二、文学常识
高尔基(1868―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被列宁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当过脚夫、锯木工、园丁、面包师等,社会底层成了他的“大学”课堂。
对社会底层痛苦生活的体验成为他创作中的源泉。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散文诗《海燕》。
高尔基的早期作品呈现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迥异的风格,浪漫主义作品往往赞美热爱自由、向往光明、渴望战斗的英雄形象;现实主义作品则描绘人民的苦难和美好品德,表达他们的愤怒和反抗。
《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
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伊则吉尔老婆子》小说采用了故事套故事的方式:有一天,伊则吉尔老婆子向过路人“我”讲了三个故事。
草原上云影的传说——人与鹰的儿子“腊拉”的故事;伊则吉尔老婆子自己的故事;草原星火的来历——勇士“丹柯”的故事。
三、基础知识积累
1、“测评卷”第页“基础巩固”
2、文学常识填空。
四、掌握话题知识
1.是不是所有小说都有主题?
2.概括小说主题有哪些基本答题术语?
五、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丹柯》的主题涉及的母题是什么?
2.小说的主题到哪里去寻找?
3.抓住故事要点,试着复述故事情节。
【合作探究】
一、探讨课文主题
1. 族人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2. 丹柯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3. 面对困境他们各有怎样的表现?
4.主题总是隐藏在情节、环境、人物形象之中。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分析思考:
(1)文章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2)作者借丹柯这一人物形象赞美了什么,又表达了什么?
(3)小说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表现主题的?
二、主题的多元解读与个体化感悟
1.作者为什么不把主题直接说出来,而要编这样一个故事,让我们费神来解读?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46页的“主题的实现”。
运用知识短文的相关知识来回答。
2.作品主题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刚刚我们仅仅是从丹柯的品格精神的角度解读的。
作品主题是多元的!我们应当再进一步深入,从多元的角度和个性化感悟的角度来欣赏领悟。
(1)有人说,丹柯在处理自己和族人的关系上也有问题,族人抱怨丹柯,可见他没有作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和光明,从而理解自己,齐心协力把大家带出森林。
小说末尾,人们走出黑暗后,忘记了他们的先驱者和带领者,请同学们朗读倒数第二段,说说这又说明了什么?
(2)我们从族人身上来看,作品又传达出了怎样的思想呢?比如:如何对待英雄?如何保持人的尊严?
三、拓展延伸
多元化解读固然有意思,但是仅仅停留在分析理解上,还不是我们读小说的目的,读小说,探寻小说主题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个体化的感悟,这样才能使我们在阅读小说中获得有益的人生营养。
生活阅历、价值观念的不同,每个人感悟到的东西也会不同,这就是小说主题的个性化感悟。
巴金说,我仰慕高尔基的英雄“勇士丹柯”,他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我把这幅图画作为写作的最高境界。
这就是一个作家的感悟。
下面大家从下面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谈谈你读了小说的感悟:
1、从丹柯想到自己:我若遇到像他一样的困境该怎么办?
2、从族人想到自己:应该如何对待丹柯那样的人?
四、精美语句、语段赏读。
(1)如何理解“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在文中的含义?
(2)“树林忽然在他们前面分开了,分开了,等到他们走过以后,它又合拢起来,还是又密又静的;丹柯和所有的人都浸在雨水洗干净了的新鲜空气和阳光的海洋里。
在那边,在他们的后面,在林子的上空,还有雷雨,可是在这儿,太阳发出了灿烂的光辉,草原一起一伏,好像
在呼吸一样,草叶带着一颗一颗钻石一样的雨珠在闪亮,河面上泛着金光……”如何理解这段景物描写的特点、意义和作用?
(3)骄傲的勇士丹柯望着横在自己面前的广大的草原——他快乐地望着这自由的土地,骄傲地笑起来。
随后他倒下来——死了。
五、总结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郁达夫论鲁迅
六、巩固练习。
“测评卷”第19页“二、课文精读”
附:“精美语句、语段赏读”参考答案。
(1)如何理解“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在文中的含义?
“林子”,特指困难,可以理解为人生旅途中的一次挫折,也可以理解成整个民族遭遇的灾难何困境。
而“尽头”是“有限”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困难何挫折都是有限的,并非无穷无尽的,只要我们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够走出乌云,走出困境,取得胜利。
这句话还可以理解成除困难外的其他东西,比如安逸享乐等都不可能是无穷尽的,需要人们时刻去争取,而并非一劳永逸。
(2)“树林忽然在他们前面分开了,分开了,等到他们走过以后,它又合拢起来,还是又密又静的;丹柯和所有的人都浸在雨水洗干净了的新鲜空气和阳光的海洋里。
在那边,在他们的后面,在林子的上空,还有雷雨,可是在这儿,太阳发出了灿烂的光辉,草原一起一伏,好像在呼吸一样,草叶带着一颗一颗钻石一样的雨珠在闪亮,河面上泛着金光……”如何理解这段景物描写的特点、意义和作用?
这段景物描写,以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想象,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丹柯的英雄壮举所产生的强烈的震撼效果及其胜利带领族人抵达草原后的那种安宁、自由、和平与美好的景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英雄及其英雄精神、英雄业绩的热情讴歌和真诚赞美。
(3)骄傲的勇士丹柯望着横在自己面前的广大的草原——他快乐地望着这自由的土地,骄傲地笑起来。
随后他倒下来——死了。
“骄傲的勇士”“望着”“快乐地望着”“骄傲地笑起来”,简练而传神的细节描写,寥寥数语,就将英雄人物那光辉的形象勾勒出来,更将英雄人物那崇高的境界和壮美的神韵展现出来。
“随后他倒下来——死了。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生得伟大,死得其所;无怨无悔,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