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第二章测试题(教科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达标测试卷(时间:70分钟满分:90分姓名:________)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物理概念的形成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下列各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植物的生长B.激动的心情C.飞奔的猎豹D.跳动的音符2.成宜高速铁路已正式开通运营。

高铁列车缓缓进站过程中,若认为列车是静止的,则其所选的参照物是()A.站台B.车窗C.地面D.铁轨3.物质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形式,并且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三峡水电站发电时,其能量的形式转化是()A.内能转化为电能B.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光能转化为电能D.机械能转化为电能4.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小明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

小明的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进行实验、收集证据C.猜想与假设D.交流、评估和反思5.在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下列做法不能减小误差的是()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B.使用分度值更大的测量工具C.改进和优化测量方法D.使用分度值更小的测量工具6.甲、乙、丙三物体运动速度不变,大小分别是v甲=750 m/min,v乙=15 m/s ,v丙=36 km/h ,则它们速度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v甲>v乙>v丙B.v乙>v丙>v甲C.v丙>v甲>v乙D.v乙>v甲>v丙7.如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

根据该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A.不应超过10 minB.不应超过6 minC.不应短于10 minD.不应短于6 min8.某同学用饮料瓶和自制刻度尺制作了一个简易量雨器,并用该量雨器测得某暴雨日一小时的降雨量为27.8 m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测量结果不存在误差B.测量记录结果中的“8”是准确值C.该结果是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的D.使用刻度尺测量记录结果时,估读的位数越多越精确9.关于刻度尺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了测量物理作业本的宽度,应该选择量程较大的卷尺B.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一端,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不能歪斜C.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注意区分大格及小格的数目D.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10.如图是研究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对于长度和时间的估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通常情况下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mB.教室里的课桌高度大约是75 dmC.中学生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约为1 sD.一只普通的圆珠笔长度大约在40~50 cm之间2.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认为”这个步骤是科学探究中的哪个步骤( B)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分析论证D.进行实验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 A)A.春天柳絮飞扬B.酒香不怕巷子深C.长期堆放的煤会渗透进地板D.将糖放入水中,水会变甜4.某天小强坐爸爸的小车去上学,在某路口等红灯时,小强感觉自己坐的车在往前进,但注意一看还是红灯亮着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以红灯为参照物,小车是运动的B.以小车为参照物,小强是运动的C.以旁边向后退的另一小车为参照物,小强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小强是运动的5.如图是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的情形,所记录的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 C )A.4.3 cm B.4.25 cmC.3.25 cm D.3.3 cm6.下列例子中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D )A.冬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人感到暖烘烘的B.用酒精灯给水加热C.冬天里喝一杯热水,马上感到暖和D.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7.★小明用一刻度尺对某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如下:36.3 cm,36.4 cm,38.3 cm,36.3 cm,此物体长度应记作( A )A.36.3 cm B.36.33 cmC.36.4 cm D.36.8 cm8.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4 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6 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B )A.4 m/s B.4.8 m/sC.5 m/s D.6 m/s9.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自西向东行驶时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前2 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B.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6 m/sC.乙车在做减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4 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10.★(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像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1.如图所示,在以下的测量仪器中,属于电学测量仪器的是()2.元旦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

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

“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收集证据D.交流与合作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时,测量工具越精密,测量越准确越好B.用分度值不同的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相同的C.测量长度的准确值只与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关,与刻度尺的长短无关D.测量长度要估读数字,估计的数字越多越好4.一次课堂计算比赛中,四位同学的计算过程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7.2 mm=7.2 mm×10-3=7.2×10-3 mB.15 m=15×106=1.5×107 μmC.2.5 km=2.5 km×104 cm=2.5×104 cmD.3.0×106 cm=3.0×106×10-2m=3.0×104 m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认真测量可以消除误差B.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C.测量时应避免产生错误D.测量中错误和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6.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护旗队员每一步行进的距离是()A.75 mm B.75 cm C.75 dm D.75 m7.物理学中“长度、时间”是基本物理量,同学们应该对常见物品的长度、常见运动的时间能做出大致的估计。

在教室里学习是我们最熟悉的生活内容,胳膊肘不小心将文具从课桌上挤落到地上是常有的事。

文具从桌面落到地面的时间最接近于()A.1 min B.4 s C.2 s D.0.5 s8.小明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以下是他所记录的数据:17.86 cm,17.88 cm,17.87 cm,18.8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是()A.17.86 cm B.17.87 cm C.18.85 cm D.18.115 cm9.测得某同学的身高是1.650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用尺的分度值是1 mm B.测量结果准确到厘米C.0.650 m是估计值D.末位数字零可以省去不写10.在考试中,婉彤同学对考场内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试卷纸的厚度是0.005 mm B.课桌的高度约1.4 mC.教室门的高度约2 m D.2B铅笔的长约30 cm11.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12.如图所示为用A、B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A、B的读数分别为() A.刻度尺A:3.80 cm,刻度尺B:3.80 cmB.刻度尺A:3.80 cm,刻度尺B:2.8 cmC.刻度尺A:2.80 cm,刻度尺B:2.80 cmD.刻度尺A:2.80 cm,刻度尺B:2.8 cm13.有下列器材:a.白纸条;b.钟;c.大头针;d.刻度尺;e.重锤;f.圆柱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测试题及答案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正确说法是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为了减少噪声污染,不可行的措施是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

3.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改变的是琴弦的音调。

4.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则此时播放的声音和他原来的声音相比较响度变大。

5.雷声绵绵不绝的原因是雷声的声波经地面、云层多次反射。

6.利用熔化吸热的现象的是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的温度变低。

7.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熔化现象。

8.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9.氯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

10.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汽化。

三、简答题(6*5分)1.什么是声音?声音是什么产生的?答: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到人耳中,人耳感知到的就是声音。

2.什么是共振?举一个共振的例子。

答:共振是指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另一个物体因为具有相同的振动频率而共同振动的现象。

例如,当在钢琴上弹奏某个特定的音符时,与这个音符频率相同的琴弦会共振,发出相同的声音。

3.什么是热传导?举一个热传导的例子。

答:热传导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例如,当我们在热锅上煮饭时,锅底的热量会通过热传导传递到水中,使水温升高。

4.什么是热辐射?举一个热辐射的例子。

答: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热能的过程。

例如,太阳辐射的热能就是一种热辐射。

5.什么是热对流?举一个热对流的例子。

答:热对流是指流体(如气体或液体)中因温度差异而产生的对流现象。

例如,我们在热水中泡澡时,水底部的热水因为密度较小而上浮,同时较冷的水则下沉,形成了热对流。

6.什么是物态变化?举一个物态变化的例子。

答: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从一个物态转变为另一个物态的过程。

例如,将冰放在室温下,它会逐渐融化成水,这就是一个物态变化的过程。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对于长度和时间的估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通常情况下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mB.教室里的课桌高度大约是75 dmC.中学生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约为1 sD.一只普通的圆珠笔长度大约在40~50 cm之间2.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认为”这个步骤是科学探究中的哪个步骤( B)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分析论证D.进行实验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 A)A.春天柳絮飞扬B.酒香不怕巷子深C.长期堆放的煤会渗透进地板D.将糖放入水中,水会变甜4.某天小强坐爸爸的小车去上学,在某路口等红灯时,小强感觉自己坐的车在往前进,但注意一看还是红灯亮着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以红灯为参照物,小车是运动的B.以小车为参照物,小强是运动的C.以旁边向后退的另一小车为参照物,小强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小强是运动的5.如图是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的情形,所记录的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 C )A.4.3 cm B.4.25 cmC.3.25 cm D.3.3 cm6.下列例子中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D )A.冬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人感到暖烘烘的B.用酒精灯给水加热C.冬天里喝一杯热水,马上感到暖和D.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7.★小明用一刻度尺对某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如下:36.3 cm,36.4 cm,38.3 cm,36.3 cm,此物体长度应记作( A )A.36.3 cm B.36.33 cmC.36.4 cm D.36.8 cm8.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4 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6 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B )A.4 m/s B.4.8 m/sC.5 m/s D.6 m/s9.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自西向东行驶时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前2 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B.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6 m/sC.乙车在做减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4 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10.★(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像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第一、二章综合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C )A.一江春水向东流B.海浪奔腾C.心潮澎湃D.流星似箭2.王迪同学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B )A.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 B.茶杯的高度是10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3.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 )A.2.36 cm B.2.357 cm C.2.35 cm D.2.4 cm4.某车站并排停着两列待发的列车甲和乙。

一段时间后,甲车内一个人看见车外树木向西移动,乙车内的人通过车窗看到甲车没动,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是( D )A.甲列车向东运动,乙列车静止不动B.甲列车向东运动,乙列车向西运动C.乙列车向东运动,甲列车不动D.甲、乙两列车同时同速向东运动5.如图所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C )6.如图所示为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7.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大致物理模型图。

下列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的描述可能正确的是( B )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D.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8.运动会百米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9.“神舟十号”运载火箭长58 m。

分别从视频中截取火箭发射前和发射后第10 s的位置图像,如图所示,则火箭发射后10 s内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B )A.5 m/s B.9 m/s C.12 m/s D.15 m/s错误!错误!,第10题图)10.如图所示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 m B.0~30 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的运动速度为10 m/s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8分)11.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的直径是__1.10__cm。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1.如图所示,在以下的测量仪器中,属于电学测量仪器的是()2.元旦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

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

“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收集证据D.交流与合作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时,测量工具越精密,测量越准确越好B.用分度值不同的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相同的C.测量长度的准确值只与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关,与刻度尺的长短无关D.测量长度要估读数字,估计的数字越多越好4.一次课堂计算比赛中,四位同学的计算过程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7.2 mm=7.2 mm×10-3=7.2×10-3 mB.15 m=15×106=1.5×107 μmC.2.5 km=2.5 km×104 cm=2.5×104 cmD.3.0×106 cm=3.0×106×10-2m=3.0×104 m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认真测量可以消除误差B.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C.测量时应避免产生错误D.测量中错误和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6.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护旗队员每一步行进的距离是()A.75 mm B.75 cm C.75 dm D.75 m7.物理学中“长度、时间”是基本物理量,同学们应该对常见物品的长度、常见运动的时间能做出大致的估计。

在教室里学习是我们最熟悉的生活内容,胳膊肘不小心将文具从课桌上挤落到地上是常有的事。

文具从桌面落到地面的时间最接近于()A.1 min B.4 s C.2 s D.0.5 s8.小明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以下是他所记录的数据:17.86 cm,17.88 cm,17.87 cm,18.8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是()A.17.86 cm B.17.87 cm C.18.85 cm D.18.115 cm9.测得某同学的身高是1.650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用尺的分度值是1 mm B.测量结果准确到厘米C.0.650 m是估计值D.末位数字零可以省去不写10.在考试中,婉彤同学对考场内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试卷纸的厚度是0.005 mm B.课桌的高度约1.4 mC.教室门的高度约2 m D.2B铅笔的长约30 cm11.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12.如图所示为用A、B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A、B的读数分别为() A.刻度尺A:3.80 cm,刻度尺B:3.80 cmB.刻度尺A:3.80 cm,刻度尺B:2.8 cmC.刻度尺A:2.80 cm,刻度尺B:2.80 cmD.刻度尺A:2.80 cm,刻度尺B:2.8 cm13.有下列器材:a.白纸条;b.钟;c.大头针;d.刻度尺;e.重锤;f.圆柱体。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综合测试题和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综合测试题和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15•宜昌)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2.(2015•营口)物理世界璀璨纷纭,自然奇观、生活奥秘、现代科技,无一不展现出物理学的神奇与魅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3.(2015•自贡)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人亡的原因是()4.(2015•淮安)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5.(2015•大连)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通过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D6.(2015•衡阳)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7.(2015•株洲)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8.(2015•黄石)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9.(2015•无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错误的是()10.(2015•宜昌)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11.(2015•大连)“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12.(2014•揭阳)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3.(2015•兰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14.(2014•江西)阳光明媚的春天,王爷爷带着三人驾着小汽车一起去春游,行驶途中,同一时刻四人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指针式速度表,观察到的数据如下,此时车的实际行驶速度应该是()15.(2014•大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二.填空题(共5小题)16.(2015•丽水)“阳光动力2号”是全球最先进的太阳能飞机,它在航行时无需燃油,其动力装置由机翼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机等组成,太阳能电池板将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飞机以7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飞行了1.5小时,通过的路程为千米.17.(2015•湖北)“襄樊大道”是襄阳市为纪念襄樊这个曾经的历史名称而命名的又一条景观大道,全长约6千米,如果公交汽车在“襄樊大道”上平均的行驶速度是30千米/小时,那么公交汽车跑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是min.18.(2015•昆明)小萌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是.若小萌以5m/s的速度从家里骑车10min到达学校,小萌家距学校m.19.(2015•莘县一模)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20.(2014•贺州)小贺听到优美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悠扬的琴声传得很远是通过传播的,琴声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三.解答题(共5小题)21.(2015•泰安)(1)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22.(2014•哈尔滨)同学们用图甲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象如图乙,分析乙图象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3.(2013•毕节市)我国是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各种法律法规正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噪声污染.请你用所学的有关噪声物理知识解读此条规定:(1)“控制音量”是采用的什么方法来控制噪声污染?(2)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控制噪声污染?(写出两条)24.(2011•六盘水)学习中,各学科相互间都有一定联系.请你找出如图语文诗句中与物理现象有关的三个句子,并写出涉及的物理知识.25.(2010•北京模拟)在海面上有一艘轮船,上面有超声测位仪,它向海底竖直发射一束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反射波,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求海水的深度.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综合测试试题和答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15•宜昌)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2.(2015•营口)物理世界璀璨纷纭,自然奇观、生活奥秘、现代科技,无一不展现出物理学的神奇与魅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3.(2015•自贡)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人亡的原因是()4.(2015•淮安)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5.(2015•大连)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通过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D6.(2015•衡阳)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7.(2015•株洲)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0.3km/min=====0.2km/min=;=8.(2015•黄石)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v′===4m/sv″===6m/sv===5m/s 9.(2015•无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错误的是()10.(2015•宜昌)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11.(2015•大连)“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12.(2014•揭阳)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3.(2015•兰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14.(2014•江西)阳光明媚的春天,王爷爷带着三人驾着小汽车一起去春游,行驶途中,同一时刻四人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指针式速度表,观察到的数据如下,此时车的实际行驶速度应该是()15.(2014•大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二.填空题(共5小题)16.(2015•丽水)“阳光动力2号”是全球最先进的太阳能飞机,它在航行时无需燃油,其动力装置由机翼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机等组成,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飞机以7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飞行了1.5小时,通过的路程为105 千米.求出路程得17.(2015•湖北)“襄樊大道”是襄阳市为纪念襄樊这个曾经的历史名称而命名的又一条景观大道,全长约6千米,如果公交汽车在“襄樊大道”上平均的行驶速度是30千米/小时,那么公交汽车跑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是12 min.t=便可求得时间v=t===0.2h=12min18.(2015•昆明)小萌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是静止的.若小萌以5m/s的速度从家里骑车10min到达学校,小萌家距学校3000 m.求出小萌家距离学校的距离可知19.(2015•莘县一模)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20.(2014•贺州)小贺听到优美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振动,悠扬的琴声传得很远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琴声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响度(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三.解答题(共5小题)21.(2015•泰安)(1)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1.84 cm.(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21 ℃.22.(2014•哈尔滨)同学们用图甲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停表;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象如图乙,分析乙图象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其运动速度是2.5cm/s .v=v==23.(2013•毕节市)我国是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各种法律法规正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噪声污染.请你用所学的有关噪声物理知识解读此条规定:(1)“控制音量”是采用的什么方法来控制噪声污染?(2)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控制噪声污染?(写出两条)24.(2011•六盘水)学习中,各学科相互间都有一定联系.请你找出如图语文诗句中与物理现象有关的三个句子,并写出涉及的物理知识.25.(2010•北京模拟)在海面上有一艘轮船,上面有超声测位仪,它向海底竖直发射一束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反射波,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求海水的深度.v=×4s=2s,可得海水的深度。

新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检测题一二章(含答案)

新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检测题一二章(含答案)

新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全册单元检测题一二章(含答案)(第一章走进实验室)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6分)1、我国从2011年12月份开始,发布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指数中的PM2.5监测数据,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__________(填长度单位)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达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而且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一般分子的直径约为3×10-10m,由此可判断PM2.5颗粒__________单个分子。

(选填“是”或“不是”)2、小刚学了长度测量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80______(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然后又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图中橡皮擦的长度为_______cm。

3、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_______,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 _______ 。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4、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分别是:14.72 cm,14.71 cm,14.82 cm,14.73 cm,14.73cm。

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

5、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一张纸的厚度约70μm= m.测同一长度时常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样可以减小。

6、一个同学用手中的毫米刻度尺子测量壹圆硬币的直径,四次结果依次为:2.51cm、2.53cm、2.5cm、2.51cm,其中错误的一个数据是__ _____,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硬币的直径应该记为________。

7、一把普通钢尺的刻度比标准的刻度间隔大一些,那么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长度值将会比实际值.用这把钢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夏天测得的长度值比冬天测得的长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8、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精选全文完整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第一、二章检测卷测试范围:第一、二章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其中1~8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9~10两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1.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4mm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C.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cm2.小云同学在一次测量木块长度时,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真实值的是()A.3.0cmB.3.25cmC.3.00cmD.3.5cm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C.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D.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4.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B.2.357cmC.2.35cmD.2.4cm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人们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A.分子很小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6.下列能量转化的实验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太阳能电池发电B.水蒸气把壶盖顶起C.电灯发光D.弹弓将石头弹出7.用三角板测圆柱体直径,图中方法正确的是()8.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人亡的原因是()A.鸟飞行的速度很大B.鸟飞行的速度很小C.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D.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9.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1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10.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0~15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章检测题及答案(各一套)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章检测题及答案(各一套)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检测题一.选择题(共16小题)1.某同学刚参加过激烈运动,发现脉搏每分钟跳动120次,跳动一次所用时间是()A.2秒B.0.5秒C.0.083秒D.1.2秒【考点】62:时间的测量.【分析】心率是指心脏在一定时间内跳动的次数,也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心脏跳动快慢的一个指标;心率的快慢可反应心脏功能的强弱。

【解答】解:心率是指心脏在单位时间(一分钟)内跳动的次数,某同学的脉搏每分钟跳动120次,则该同学的心脏跳动一次所用时间为=0.5秒。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关于心率的基础知识,心率随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变化而变化。

2.某同学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四次数据是 2.12厘米,2.13厘米,2.14厘米,2.25厘米,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物体的长度最接近以下哪一个值()A.2.12厘米B.2.13厘米C.2.14厘米D.2.16厘米【考点】64:长度的测量.【分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中测量了物体长度四次,去掉错误的数据,计算出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解答】解: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13厘米,2.14厘米,2.25厘米;2.25厘米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位错数据,应去掉,故物体的长度:L==2.13cm。

故选:B。

【点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最终结果要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有效数字,以保证相同的准确程度。

3.某同学测出一本共有260页的书的厚度为1.30厘米,则该书每张纸的厚度是()A.0.05毫米B.0.005厘米C.0.1毫米D.0.1厘米【考点】64:长度的测量.【分析】已知书本页数,可以得到张数;已知书本纸张总厚度和张数,两者之比为一张纸的厚度。

【解答】解:书本纸张的张数为n=张=130张,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0.01cm=0.1mm。

故选:C。

【点评】此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一张纸是两页,不要把张数当成是页数;当被测物理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时,常用到累积法,如测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测细铜丝的直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第二章测试题
(教科版含答案)
要想学好一门课程,不仅仅要学好课上的知识,在课后也要积极去多做一些题。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9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第二章测试题(教科版含答案),欢迎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12×3分=36分)
1.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
A.课桌的高度为80 c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 m/s
C.教室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为8 m
D.正常人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1 min
2.下列长度单位,按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B )
A.km、nm、dm、m、cm、mm
B.km、m、dm、cm、mm、nm
C.m、dm、cm、mm、nm、km
D.km、m、cm、dm、nm、mm
3.在学校运动会中测量跳高成绩时,应选取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D )
A.分度值是1 cm的15 m皮卷尺
B.分度值是1 mm的1.5 m钢卷尺
C.分度值是1 mm的米尺
D.自制一把分度值是1 cm的硬杆长尺
4.测量长度时,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度取决于( C )
A.测量工具的种类
B.估计值位数的多少
C.测量工具的分度值
D.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5.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大到银河系,小到分子、原子、夸克,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

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D )
A.炒菜时加点盐,菜就变咸
B.少量工业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
C.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
D.扫地时尘土飞扬
6.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宇宙间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C.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同
7.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玲同学一起在顺流而下的竹排上,相对竹排而言,处于运动状态的是( C )
A.小明同学
B.小玲同学
C.岸边的山
D.竹排上的凳子
8.在飞机降落的时候,小明向外望时觉得大地向他扑过来,这是他以哪个物体做参照物( B )
A.地面
B.飞机
C.飞机场
D.无法判断
9.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 图像如图所示。

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A )
A.甲在乙前面0.3米处
B.甲在乙前面0.6米处
C.乙在甲前面0.3米处
D.乙在甲前面0.6米处
10.一列队伍长50 m,跑步速度是2.5 m/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 m的涵洞,需要的时间是( A )
A.60 s
B.50 s
C.40 s
D.20 s
11.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12.自古长江三峡雄奇险秀,滔滔江水奔腾直下。

北魏著名地
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其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中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文中所描写船的平均速度约为( B )
A.5 km/h
B.50 km/h
C.100 km/h
D.500 km/h
二、填空题(19×1分=19分)
13.填写适当的单位:教室高为450__cm__;头发的直径为
70__μm__;一元硬币的厚度为0.001__m__。

14.单位换算:3.7×108 nm=__3.7×102__mm=__0.37__m;15 min=__0.25__h=__900__s;5 m/s=__18__km/h。

15.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的数据分别是17.52 cm、17.52 cm、17.53 cm、17.51 cm,更接近于真实值的数据是__17.52__cm,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1_mm__。

16.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在育儿袋中后,在草地上跃进。

相对于__地面__,它们都在运动,相对于__袋鼠妈妈__,小袋鼠是静止的。

17.赵翔同学放学回家,正碰上刮风下雨,他以5 m/s的速度由东向西快跑。

此时他发现了奇怪的现象,雨滴成竖直下落状态。

请你确定这时刮的是__东__(填“东”“西”“南”或“北”)风,风速为__18__km/h。

18.如图,将铁丝紧密的缠绕在铅笔上测细铁丝的直径,共缠了30圈,读出30圈铁丝的宽度是__5.00__cm,铁丝的直径
是__0.17__cm;如果测量时缠绕的不紧密将会使测量结果__偏大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9.小李在一次体育考试中,50 m米跑的成绩是8.0 s,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__6.25__m/s;在接力赛中,为了保证交接棒的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要尽可能做到__相对静止__。

三、实验探究题(2×11分=22分)
20.在降落伞比赛的活动中,小利将活动中的具体数据进行记录,用于“研究降落伞的滞留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你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


数降落伞的
伞绳长
(m) 降落伞的
形状降落伞的
面积
(m2) 降落伞的
总质量
(g) 降落伞释
放的高度
(m) 降落伞滞
留的时间
(s)
1 1 圆形0.5 20 3 3.67
2 1 圆形1 20
3 5.82
3 1 圆形1 30 3 4.91
4 1 正方形1 20 3 5.81
5 1.5 正方形1 20 3 5.83
6 1.5 正方形1 20 6 9.24
(1)活动中利用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__天平__、秒表;
(2)分析数据1、2可知__降落伞滞留时间与伞的面积有关,面积越大,滞留时间越长__。

(3)分析数据2、3可知__降落伞滞留的时间与伞的总质量有关,总质量越大,滞留时间越短__。

(4)分析数据2、4可知__降落伞滞留的时间与伞的形状无关__。

(5)分析数据5、6可知__降落伞滞留的时间与释放高度有关,释放高度越高,滞留时间越长__。

(6)实验中使用的科学方法是__控制变量法__。

21.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在做__变速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__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__。

(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__小于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3)小球在__E、F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小球运动的图像是__C__。

(填字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