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
东北三省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4年高三第四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共20题,共100分,共8页。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963年,陕西省宝鸡市出土了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何尊”,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文中“宅兹中国”(图1),与《尚书》等文献记载可互证。
此铭文是A.西周初年定都洛阳的历史见证B.目前研究“中国”一词的第一手资料C.西周王朝重视青铜铸造的体现D.参考上古历史文献《尚书》镌刻而成2.《盐铁论》记载,西汉“吴、越之竹,隋、唐之材,不可胜用,而曹、卫、梁、宋,采棺转尸;江、湖之鱼,莱、黄之鲐,不可胜食,而邹、鲁、周、韩,藜藿蔬食”。
这一记载说明,当时A.市场管理逐步规范化B.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C.手工业区域分工明显D.各地物产流通范围有限3.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唐代墓葬出土了两尊骑马仕女俑。
仕女俑头戴帷帽,左手持缰绳,端坐在马鞍之上,为当时典型的贵族女性骑马出行的形象。
它们的发现表明盛唐时期高昌地区有着同长安一样的流行时尚。
这可以用于说明盛唐时期①骑马是女性主要休闲方式①民族交流融合有所发展①社会趋向追求显贵的地位①社会风气比较开明开放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图2是《荆湖北路熙宁十年(1077年)各税务商税额分布示意图》。
这表明当时该地区A.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B.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C.发展为全国商业贸易中心D.基本形成区域性商贸网络5.明清射柳运动(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传承于辽金元,但在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上又与之不同,据史料记载,万历朝“今京师端午节尚有戏柳之戏……令词臣进诗词对联,颁赐优渥”;“观击球射柳,听文武群臣、四夷朝使及在京耆老聚观”。
福建龙岩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福建龙岩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宗教崇拜变得越来越温和。
尽管最初是不受约束的崇拜在这一阶段成为完全被城邦驯化的一种宗教。
仪式的聚集点从山林转到了城邦,仪式的性质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情绪化的节日庆祝被旨在荣耀城邦传统的戏剧演出所取代。
这一现象反映了希腊A.智者学派忽视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作用B.形成以宗教为基础的强烈的集体认同感C.通过话剧这一媒介宣扬人文主义的精神D.城邦对公众生活和政治生活控制的加强2.引力波本身是时空的涟漪。
当引力波出来的时候,时空会在与引力波垂直的方向上发生周期性的形变,而置身其中的物体也会发生周期性的伸缩。
据此推测,为引力波假设提供基础理论的应该是A.相对论B.生物进化论C.量子论D.万有引力定律3.1992年《华盛顿邮报》写道“美国以及盟国正进入永久关系紧张的时代”。
这种紧张关系是由于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B.第三世界团结一致反对霸权主义C.美国对盟国的经济控制D.美、日、欧对资源和市场的争夺4.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记”中某年的部分大事记录:“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北非德意军队投降”“美英盟军西西里岛登陆”“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
这一年应是()A.1941年B.1942年C.1943年D.1944年5.在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杭州西湖会议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要求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但是,“大多数与会者反对马林的提议,认为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政党,中共党员加入进去,与资产阶级混合,会丧失党的独立性”。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______ 提出了“十四点”和平计划。
A.威尔逊B.罗斯福C.特朗普D.奥巴马2.1921年7月至1922年1月,英美日法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表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经济会议是______ 会议。
A.华盛顿B.维也纳C.巴黎D.洛桑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关于相互轰炸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1940年7月德国空军轰炸了英国的港口和机场,英国空军对柏林进行了报复性轰炸。
B.1941年6月德国发动猛烈轰炸,试图摧毁苏联的重要城市列宁格勒,但未能如愿。
C.1942年4月日本大举对达尔文、布里斯班等地进行轰炸并大胆试图在澳大利亚登陆。
D.1945年2月美军空军对东京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实施的是恶性破坏性轰炸。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中苏两国曾在1969年恶性冲突,发生中苏边界战争。
B.1969年印巴爆发冲突后,中印两国全面破裂。
C.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航天器成功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艾德林登月并返回。
D.1969年3月14日,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依靠欧洲力量维护世界和平的“欧洲独立方案”。
5.抗日战争时期,联合舰队取得的有关我军主力舰艇的最重要战果是______。
A.击沉了“长江号”B.击伤了“太原号”C.击伤了“山东号”D.击沉了“平海号”6.在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曾呼吁的法律主张是______。
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B.“宁可草野跑生,不愿官府生熟”C.“废除科举,推行选举”D.“改天换地易主席,恢复中华立统席”7.中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抗击美国这类先进国家的原因是______。
A.伟大领袖的指引下B.领袖和指挥部的英明决策C.广大人民的英勇斗争D.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手段8.湖南出现的早期资本主义农民起义______。
A.白莲教起义B.太平天国前期起义C.张献忠大西南起义D.崇祯年间李闯起义9.洛阳起义爆发时间是______。
高中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民主革命家?A. 孙中山B. 刘备C. 项羽D. 曹操答案:A. 孙中山2. 以下哪个朝代被称为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A. 商朝B. 唐朝C. 汉朝D. 清朝答案:B. 唐朝3.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朝鲜半岛问题B. 台湾问题C. 边疆纠纷D. 鸦片战争遗留问题答案:A. 朝鲜半岛问题4.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着什么?A. 旧民主主义时代的开始B. 新民主主义时代的开始C. 封建制度的终结D. 资本主义的兴起答案:B. 新民主主义时代的开始5.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哪一年在上海召开?A. 1920B. 1921C. 1923D. 1925答案:B. 1921二、填空题1. 1840年,中国与英国发生的鸦片战争签订的《****》割地赔款答案:《南京条约》2. 辛亥革命领导人孙中山提出的“****”答案:三民主义3.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制度答案:封建4.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革命****的组织答案:群众5. 共产国际代表****于1921年传达了第一次国际的指示答案:斯大林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上的五四运动及其影响。
答: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
它是从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爆发的一次爱国运动发端,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范围内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大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的影响深远,推动了中国民主思想的传播,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 请简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意义。
答: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持续抗战。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在抵抗外敌入侵的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抗战,对于捍卫中国领土主权、保卫民族尊严具有重要意义。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支持,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卷含答案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1-20题每小题2分,21-25每小题3分,共55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22年5月浙江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工作在浙江金华启动,该遗址群目前覆盖了金华、衢州、绍兴、台州等4个市11个县,发现了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经碳十四检测将长江中下游栽培稻的历史上溯至一万年前。
此外经国内考古权威专家确认,上山文化遗址还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拥有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彩陶。
因此该遗址群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分布最集中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群。
而此前学术界长期认为,浙江等南方地区远古时期为“蛮荒之地”。
据此可知()A.考古发现有助于推动史学研究向前发展B.浙江地区在这一时期已出现了国家形态C.科学技术在探寻历史真相中起决定作用D.历史观念变革赋予传统史料新价值2.据如图可知,当时()A.黄河流域的文明起源早B.巴蜀地区文明独树一帜C.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形态D.中华早期文明多元发展3.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
下列信息按先秦、汉、唐、宋朝排列正确的是()A.④④④④B.④④④④C.④④④④D.④④④④4.下图是商朝至秦朝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文字写法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字的演变特征。
促成这一演变的根本因素是()A.秦朝统一的完成B.文字的功能与作用C.杰出人物的贡献D.国家组织能力增强5.战国时期官僚制度逐步形成。
下面示意图展示了战国和秦朝官员分类。
相应填写④刺史④御史大夫④博士④大行④巡抚④太尉A.④④④B.④④④C.④④④D.④④④6.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A.经济重心南移B.农业生产恢复C.民族交融加强D.社会分工扩大7.下图为现存于北京的孔庙及国子监博物馆的进士题名碑。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模拟考试试题历史(含答案)
2024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试题历史考试时量:7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图是距今五千余年的良渚遗址示意图,遗址面积100平方公里,遗址多达400余处,其核心良渚古城为三重结构。
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A.黄河流域已进入文明社会B.最早的稻作农业出现C.中华文明历史轴线的延伸D.邦国的神权色彩浓厚2.刘邦立汉以后重建封建制度,陆续分封诸侯王和列侯,然而汉代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双轨体制”只施行于关东地区,在关西地区则采取全面郡县的一元统治体制。
统治者旨在()A.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B.贯彻因俗而治政策C.构建中央优势的区域格局D.健全地方行政体系3.台湾学者毛汉光在其博士论文《唐代统治阶层社会变动》中,将《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所载唐代830名进士,按其社会出身作了统计,得出的结果是:士族子弟约占70.96%,没落士族和低级官员子弟约占13.13%,寒素子弟约占15.9%。
据此可知,唐代()A.选官虽体现一定公平性但仍受制约B.选官呈现多元化特点C.平民取得了与贵族相同入仕的机会D.文官选拔具有怀柔性4.下图是宋元时期明州(今宁波)城市布局示意图。
该图可说明此时期()A.政府重视发展海外贸易B.外贸成为税收主要来源C.城市经济功能占据主导D.外交机构已趋向专业化5.明朝万历年间,宦官冯保“内倚太后,外倚居正”,权势不可谓不重,但在一次神宗御书赐辅臣时,冯保侍侧,“立稍倾敧”,皇帝立以饱墨巨笔“掷其所衣大红衫上,淋淳几满。
冯珰震惧辟易,江陵亦变色失措”。
这可以用来说明明朝()A.宦官与外臣关系错综复杂B.宦官权力极端受制于皇权C.宦官权重易激化社会矛盾D.皇权空前加强并达到顶峰6.如表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文件中常出现涉及西方国家的词汇。
这些词汇的出现是由于()体现中国对外关系基本哲学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体现中国对西方国家的看法丑类、逆夷、夷性犬羊、夷情叵测、夷祸、狼狈为奸体现中国对西方国家政策查办、秉公办事、恩准、格外施恩、办理夷务、羁縻、驭夷体现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仰赖天恩、俯首听命、真心悔过、四夷来服、就抚A.统治阶层尚未认识到西方先进B.中国外交仍固守传统观念C.清政府对外政策日益转向强硬D.清王朝并未受到外界冲击7.下图反映了中国某一时期的社会变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政府田赋收入占财政收入比例由25%降至21%·官办企业由年均增长14.5%降至3.81%·政府明确规定各种大礼服、常礼服,大礼帽等“料用本国纺织品”·“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A.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改善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发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官僚资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8.1939年《大众日报》筹备期间,筹备组归纳出这份报纸的性质须遵循以下三条:第一,这是个党的报纸,代表山东分局的机关报;第二,这是一个统一战线的报纸,一切消息、言论等都要考虑到有利于统一战线;第三,这是群众性的报纸,要广泛发动群众。
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后期,已从普通聚落中分离出一种新型的中心聚落,它通常是某一区域内宗教文化乃至政治与经济的中心,其中许多兴建有城墙。
中心聚落的出现体现出()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社会阶层分化C.早期国家初具雏形D.建筑技术发展2.汉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有《均输》篇,其中的算题,反映了当时官营运输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制订详密计划分派运量、调度运力,并且严格规定运输行程的情形。
这体现出数学成就的发展得益于()A.政府的高度重视B.经济计划的制订C.生活的实际需求D.交通运输的发展3.下表为《通典·食货七》所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与唐肃宗乾元三年户口数的变化。
它反映出当时()天宝十四年(755)乾元三年(760)户管户总数891417811933174课户5349280758582不课户35655011174592口管口总数5291930916990386课口82083212370799不课口4470098814619587A.地主豪右公开隐匿大量人口B.赋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C.众多藩镇迅速摆脱中央控制D.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4.如图为宋仁宗于1027年11月发布的诏令内容节录。
它反映出诏令所涉及的地区()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非时不得起移。
如主人发遣,给与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抑勒,不放起移。
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A.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B.佃农与雇主的社会地位趋于平等C.租佃契约得到国家法律保障D.政府主导北方人口向南方的迁移5.据统计,在1896-1898年出版的《时务报》中“文明”共出现了107次,其中6次为传统语汇,101次为civilization的翻译,而且几乎都是从日文文章中翻译而来。
江西省上饶市2025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江西省上饶市2025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留意事项:1.本套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商朝把祭祀和军事,视为国家的两件大事,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实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
这说明A.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B.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C.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同等D.中心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限制2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很多措施,其中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
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A.加强中心集权B.完善选官制度C.增加政府收入D.强化君主权力26.唐玄宗时期,姚崇、宋璟都是宰相,闻名大臣。
他们当宰相时,朝政由原来的三省合议渐渐向宰相专权化方向发展。
这种变更A.形成了君相和谐的决策体制B.完善了三省六部的运作流程C.隐藏着国家治理的严峻危机D.标记着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27.乡约在中国古代的乡村社会秩序构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一项有特色的法律文化传统。
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
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儒学丢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B.国家权力全面深化了基层社会C.理学渐渐成为了官方哲学D.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28.郑观应是中国晚清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启蒙思想家。
2025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上学期高考与选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宁波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考与选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中国考古学家曾在湖北郧县发掘出3个头骨化石和300多件石制品,距今约100万年。
其中,2022年发掘的“郧县人”3号头骨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由此可知,“郧县人”()A.头骨最为完好,最早迈进文明时代B.从事渔猎和采集,成为食物生产者C.过着群居生活,进入氏族公社阶段D.使用打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2.“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这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茂陵》中的诗句,描述了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景象。
该景象的出现缘于()A.汉武帝设中朝B.张骞出使西域C.汉设西域都护府D.甘英出使大秦3.据《北京历史地图集》记载,金中都城从南门——丰宜门向北,过龙津桥、宣阳门(丹凤门)、千步廊御道,直抵宫城南门——应天门;过应天门,便进入宫殿群,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大安门、大安殿、宣明门、仁政门、仁政殿、昭明宫、昭明门,一直到宫城北门——拱辰门;出拱辰门外又是一条笔直的大街,一直通向中都城北门——通玄门。
由此推断,金中都城的“轴线”()A.体现女真族吸收中原王朝文化B.具有行政、防御、商业的功能C.适应女真族草原迁徙生活习俗D.成为元、明两朝北京的中轴线4.有史家认为,及至清代,总督、巡抚成为省级正式的行政长官,几经调整后定型为18行省,8总督、15巡抚的格局。
山东省潍坊市202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模拟考试一模试题含解析
A. 宣扬优胜劣汰理论B. 蕴含著民主革命的思想
C. 体现民族危机深重D. 表达对同等自由的追求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时间是“1903年”,此时《辛丑条约》已签订,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峻,所以材料教科书主要是劝导学生要爱国,要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体现了民族危机深重,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优胜劣汰理论的宣扬,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主革命的思想,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对同等自由的追求,D项错误。故选C。
5.刘锡鸿认为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不行纷纷讲求,致群鹫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月异而岁不同,中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两种两人均认为
A. 政体亟须调整B. 西方技艺为末C. 纲常政教为本D. 不能仅学技术
4.—明朝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实行海禁。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连结为乱。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沿海形势渐渐稳定。材料表明当时
A. 东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B. 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
C. 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限制D. 政策转变促成倭患的解决
【答案】D
【解析】
3.宋太宗说:“前代帝王昏弱,天下非常财赋未有一分入于王室”“朕今整理天下遗利,以赡军国,以济穷困。若豪户猾民,望毫发之惠,不行得也。”宋太宗意在
A. 反思唐藩镇割据的教训B. 消退“不抑兼并”的危害
C. 强调经济上集权的重要D. 关切国家安定与百姓疾苦
精品解析: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调研(一)历史试题(原卷版)
材料二关于通商口岸城市形成中的传承与创新,费正清着重强调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另一批学者则认为中国城市发展源于中国传统城市内部结构。建筑风格呈现中西合壁的特色,布局呈现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与近代化街道空间的结合。通商口岸城市选址时倾向于远离老城区之处,以环城道路代替封闭性城墙。从全国口岸城市来看,西北城市依山布局,江南城市临水设街,平原城市平缓开阔,沿海城市随海就势。城市出现工业区、工业居住区、物流区、集体住宅、商业区、行政区、娱乐区等新的功能分区,并不断向城市郊区或外围乡村扩展。
A.强调对政治权力进行有限制约B.尝试完善三权分立的学说
C.希望英国支持法国的革命活动D.赞同法国实施直接民主制
15.某西方学者在其著作中说:英国“担心在德国失败后俄国将控制欧洲许多地方,只有想让苏俄代替德国的人才有资格谴责绥靖分子”如果必然要爆发战争,则必须把苏联也卷进去,否则到战争结束时苏联军队毫无损伤,而英德两国陷于崩溃,苏联就会统治欧洲”。该观点()
C.改善了中国工业布局D.落实了西部开发战略
10.1987年,邓小平讲道:“为了搞建设,需要实行两个开放,一个是对内开放,一个是对外开放,这也是正确的……人民有自己的亲身经历,眼睛是雪亮的。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现在不仅吃饱穿暖,而且有现代化生活用品,人民是高兴的。”这一言论()
A.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B.肯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
A.造成经济的持续恶化B.加剧了经济通货膨胀
C.引发大国间贸易大战D.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均为必做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谨按兵部职方清吏司,掌天下地图、城隍、镇成、烽堠之政,其要害重大者,莫如九边,而事之不可臆度者,亦莫如九边。本兵之在朝廷,九边之枢也,其机自职方始,非考验素定,宁无负明时之委任耶!焕不敏,承乏是司,窃用惧焉!乃拣集堂稿,博采边疏,询诸边将、译使,有所闻遂书之册,积久编次成书,分类备考。我国家……混一寰宇,东至辽海,西尽酒泉,延袤万里。中间渔阳、上谷、云中、朔代,以至上郡、北地、灵武、皋兰、河西、山川联络,镇屯带甲四十万,据大险以制诸夷,全盛极矣。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镇守皆武职大臣,提督皆文职大臣,又以山西镇巡统驭偏头三关,陕西镇巡统驭固原,亦称二镇,遂为九边。弘治间设总制于固原,联属陕西诸镇,嘉靖间设总督于偏同,联属山西诸镇,镇戍之严,未有过于今日者。
广东省肇庆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肇庆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本试题共6页,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2024.11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
2.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距今7200—6900年前的江苏省草堰港遗址,目前已出土陶、骨、石、木、玉、蚌等各类遗物2800余件。
其中,陶器中釜占主导地位,其次为罐、钵;骨器数量众多、打磨精美;木器有钻木取火器、纺轮、浮漂等。
由此可推知A. 当时渔猎采集已被取代B. 人类生产生活渐趋稳定C. 早期国家形态初步形成D. 该区成为中华文明核心2. 秦朝在征服岭南后,在岭南地区修建了不少的城池和关隘,譬如《史记》中记载的岭南三关,分别控制着五岭山脉的险要关口,卡住了从中原进入岭南地区的通道。
这一措施A. 阻止了岭南地区与北方的往来B. 反映了秦朝刑法的严酷性C. 导致了岭南地区出现割据政权D. 加强了对岭南的直接控制3. 590年,隋文帝颁布命令,要求府兵及其家属在州县落籍,平时从事生产,实行“寓兵于农”。
这使过去兵民分治、府兵另立户籍的旧制发生了改变。
这反映了隋朝政府A. 意图削弱军将权力B. 弱化对民众的控制C.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D. 着力减轻财政负担4. 北宋中期,理学诗派兴起,其主题主要集中在“论道崇德” “仁政爱民” “咏史怀古”和“游记写景”等方面,同时也涉及了“人生感怀” “咏物言理” “议论科举”等话题。
由此可见宋代A. 文化精神呈现出新的面貌B. 商品经济渗透到文化领域C. 文学创作转向为政治服务D. 传统教化实现了迭代重构高三·历史第1页 (共6页)5. 表1为明代匠户制度的相关信息。
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永州市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A C D C B D B A D B A C A D二、非选择题(52分)17.(18分)(1)示例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路线经历了由陆路为主到海路为主的变化。
(2分)我国的对外交通在两汉时期初步形成。
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中外交往。
但由于当时我国政治经济中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海上丝绸之路并不占主要地位。
唐朝时,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和造船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一样成为主要通道,形成了“海陆并举”的局面。
宋朝以后,因为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展等,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巅峰。
(6分)总之,我国古代对外交往路线经历了由陆路为主到海陆并举,再到以海路为主的转变,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
(2分)示例二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促进了中外文明交流。
(2分)从物质交流看,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铁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
西域的“汗血马”、苜蓿、葡萄、西瓜和带有“胡”字的物种基本都是经由西域传入中国;棉花、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逐渐传入中国。
从技术交流看,中国的养蚕和缫丝技术、漆器制造技术、冶铁技术,四大发明等经由陆路、海路传到西方。
从文化交流看,佛教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佛教石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
袄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入中国。
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广受欢迎,中医药知识随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6分)总之,古代中国对外交往历史悠久,在物质、技术、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交流。
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2分)(2)古代中国人对“西”的认识具有渐进式的特点。
2024年福建龙岩市高三三模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试题(答案详解)
龙岩市2024年高中毕业班五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距今约7500-3000年的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中,出土陶片上有稻、粟、黍等印痕,有种类丰富的贝类堆积,还出土了多种海陆野生动物的骨骼。
由此可知,当地先民()A.最早培植了粮食作物B.已经使用自然货币C.形成多样化生计模式D.仍属采集渔猎阶段2.刘邦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帛财物,而“(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王(刘邦)所以具知天下隘(è)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
萧何此举()A.提供了赋役征发依据B.完善了国家的治理体系C.开启了郡国并行制度D.旨在继承秦朝文书律令3.下图是盛唐敦煌莫高窟“雨中耕作”壁画。
画中左侧农夫头戴席帽正在耕地,下面农夫肩挑麦束行进,下方一家四口席地在田间餐饮。
这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劳作场景B.绘画艺术的写意风格C.曲辕犁已在西北地区普及D.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4.元朝科举实施时间短,规模小,还曾一度停开,主要采用世袭、恩荫与推举制录用官员,并允许转吏为官。
这()A.吸收了蒙汉选官制精华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丰富了官僚政治的形式D.限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5.下表是明朝对各类民族聚居区实行的管理措施。
这反映了明朝()民族聚居地区管理措施汉族聚居区把归附的各民族编入都司卫所中统一管理汉族与边地民族聚居区交界地带采取驻扎汉军与改编土著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管理更边远一些的边疆民族聚居区以土司和羁縻卫所为框架A.内地边疆治理一体化B.边疆政策的灵活务实C.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D.军政合一的管理机制6.1864年,清政府刊印了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
光绪年间,有些大臣以此来检索此前所订条约的失误,认为“从前中国与各国立约,多仓猝定义,又未谙西洋通例,所损颇多。
高三年级历史模拟试题
高三年级历史模拟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在下列哪个国家得到应用?– A. 中国– B. 英国– C. 德国– D. 美国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爆发在哪一年?– B. 1916– C. 1918– D. 19203.中国的五四运动是在哪一年爆发的?– A. 1912– B. 1919– C. 1925– D. 19494.以下哪个国家加入了二战?– A. 中国– C. 德国– D. 美国5.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获得国家政权?– A. 五一口号– B. 北京协议– C. 中共一大– D. 解放战争第二部分:主观题请分别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得到应用,对中国有何影响?2.二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是什么?3.请简要描述五四运动的原因和影响。
4.请简要描述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5.请简要描述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的发展历程。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A2. A3. B4. B5. D第二部分:主观题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应用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是中国社会的不平等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并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这与中国社会的深层次矛盾相吻合,因此,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它直接导致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了巨大变革。
2.二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导致了全球范围的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破坏。
二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欧洲的几个大国地位下降,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开始了冷战。
此外,二战导致了联合国的成立,推动了国际合作和科技发展。
二战也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世界秩序的建立,为后来的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五四运动是中国爱国主义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高峰,也是现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24.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后,周襄王正式册封晋文公为霸主,成就了晋文公“取威定霸”的业绩。
同年冬天,晋文公在温(河南温县)会盟齐、宋、鲁等诸侯,周襄王被召唤赴会。
这说明当时A处于西周末期,宗法分封制崩溃 B.晋文公取得了直接控制诸侯的权力C.周天子仍是道义上的“天下共主” D.周天子的权威彻底被大国诸侯取代25.光武帝刘秀曾两次下令度田(清丈土地,核实户口),但均告失败。
特别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度田官都知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根本不敢如实度田。
据此可知光武帝度田A.触犯了地方豪强地主的利益 B.削弱了中央政治经济力量C.破坏了均田制度的顺利推行 D.推动了田庄经济迅速发展26.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
据此可知A.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弃 B.中外文明交流日益频繁C.中枢权力体系高度完善 D.文化开放心态开始形成27.王守仁也谈“格物致知”,但他所说的“致知”是“致良知”,“格物”是“正行”,“格者,正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这说明王守仁A.主张用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动 B.认为人的意念是天地万物的本原C.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的至高权威 D.承认个人私欲倡导个性自由发展28.关于洋务运动的史学评价,有人认为它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的自救运动,有人则认为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
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史观影响史学结论 B.史学研究要服务现实C.史实可以自由解释 D.历史认识无客观标准29.近代以来,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益见多”,女子也逐渐能继承遗产。
这说明A.“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 B.女权运动推动时代变革C“西学东渐”改变婚恋观念 D.社会变革促进观念转变30. 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如何理解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的提问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这一表述的主旨是A.肯定美国的政治模式 B.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C.促进民主、和平建国 D.批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31.下表是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这反映了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B.乡镇企业迅猛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D.对外开放不断深化32.西塞罗在谈到罗马法时说:“真正的法律是正确的理性,它与自然和谐一致,它撒播至所有的人,亘古不变。
人类立法不得企图背离该法,而且不得毁损该法。
不可能在罗马有一种法,在雅典有另一种法;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是有效的。
"西塞罗认为A.罗马法颁布后尽量不要修订 B.罗马法适用于世界大部分地区C.罗马法体现了自然法的原则 D.罗马法继承发展了雅典的法律33.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举例说,在一个小扣针厂,十个工人要协作承担十八种操作工序,他们虽然很穷,必要的机械也很简陋,有人还要兼任不同操作,但只要勤勉工作'这十个人每日可完成多达48000个扣针。
据此可知A.手工工场技艺严重落后 B.生产分工促进产业进步C.机器生产成为普遍现象 D.工业革命催生自由主义34.右图是一幅名为《看谁更弱智》的漫画。
漫画中的现象在历史上频频上演,双方此举是为了A.麻痹对方,发展自己B.夸大其词,震慑对方C.故弄玄虚,示敌以弱D.渲染威胁,扩充军备35.1975年,欧共体与46个非洲和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签订了为期五年的《洛美协定》。
协定规定,欧共体在不要互惠的条件下,允许46国的全部工业品免税、不限量地进入共同市场。
这说明A.不结盟运动冲击了世界格局 B.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C.欧洲经济复苏奉行独立外交 D.世界经济两极分化严重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宋朝最初未能收复边陲各省,后来又丢失了整个北中国,但宋代文明在别的方面达到顶峰也是事实。
宋政府在广州、泉州、福州等地设立了市舶司,多次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并管理对外贸易。
两宋亦利用民间力量来广招外商,友好往来。
每艘海舶船主,也是政府委任的“市舶纲首”,负有在域外“招诱舶商’’的任务,规定“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货物,及五万贯者,补官有差”。
政府甚至向外国商人开放仕途,同时制定了保护外商合法权益的法律,如《户婚律》中对外商来中国经商死后的财产处理作了专门规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18世纪中前期,英国重商主义走向全盛。
政府规范贸易行为,批准了许多私人特许贸易公司扩大对外贸易,商人则利用王权进行对外贸易垄断。
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英国重商主义政策最明显的体现是实行对外扩张,政府进行商业战争和颁布一系列航海法令,日益强大的英国海军为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保驾护航。
在英国的对外贸易中,很多贸易条约是在非平等、非自愿互利的条件下签订的,特别是殖民地逐渐成为英国制造业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
——据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1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外贸易与中国的不同并分析其影响。
(11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1953年,为了解决粮食收购困难,保证国家掌握物资资源进而加快工业化,国家开始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也就是说以政府定价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对城市人口实行计划供应。
这一政策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农村经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大幅度增长,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降低征购指标。
198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随着生产和市场供给的改善,继续减少统购的品种和范围,到年底,统购品种从1 980年的183种减少38种,实行了32年的统购统销开始瓦解。
1985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家取消指令性粮食生产和销售计划,农产品由市场定价,统购统销政策真正取消了。
一一摘编自王瑞芳《统购统销政策的取消与中国农村改革的深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后统购统销政策改革的特点。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政策改革的意义。
(8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美日同盟是20世纪时间跨度较长的政治军事同盟。
二战结束后,冷战的爆发使美国开始改变对日政策。
中国革命的胜利使美国意识到必须加速扶植日本,以达到对共产党中国遏制的目标。
朝鲜战争不但使美国更加迫切地扶植日本,而且需要与日本建立同盟关系。
日本敌视苏联和中国的政策,使其加快了与美国结盟的步伐。
《旧金山合约》、《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以及《日美行政协定》等美日同盟的三个基础性条约确定了联盟的政治军事性质。
美日同盟自建立之日起就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叶俊《从传统结盟到战略合作》(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日同盟形成的原因。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日同盟的影响。
(8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女真原只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
当时记事、传令以刻木为契,与邻部交往,借用契丹字。
金太祖起兵反辽时,出现了专门从事口头传达命令的使者,女真语作“闸刺”。
由于“闸刺”无法适应战争中传递信息和颁布政令的需要,金太祖命完颜希尹依仿汉字楷书'参照契丹文,创造女真字,在1119年(金天辅三年)正式颁行,史称女真大字0 1138年(金天眷元年),又颁行一种女真小字,是依照契丹字和汉字的偏旁创制的。
金太祖为推广女真字,在京师设有专人传授的学校,又设立译经所,用女真字翻译汉文经史。
女真字的创制,是汉族、契丹族和女真族文化交流的结晶。
——摘编自王钟翰主编《中国民族史概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太祖创制女真文字的背景。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太祖创制女真文字的历史意义。
(8分)参考答案24.C 25.A 26.B 27.A 28.A 29.D 30.C 31.C 32.C 33.B 34.B 35.D41.(25分)(1)特点:政府高度重视,设立专门机构管理;以政治手段鼓励中外民间力量参与;以海路贸易为主;平等贸易,友好往来。
(8分)原因: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崛起,传统的陆路贸易受阻;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宋代造船、航海技术先进;儒家“贵和”思想的影响。
(6分)(2)不同:有明确的经济理论指导;以殖民扩张、武力征服推动贸易发展;对外贸易成为寻求霸权的手段。
(5分)影响: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给殖民地带来灾难;加剧了西方殖民国家之间的矛盾。
(6分)42.(12分)略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1)特点:政府高度重视,体现关注民生;逐步推进,渐进改革,直至取消;逐步走向市场化。
(7分)(2)意义: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8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1)原因:美苏冷战的产物;美国遏制新中国的需要;朝鲜战争的推动;日本希望早日结束被占领状态。
(7分)(2)影响:加强了美国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的力量;促进了日本的战后复兴;加剧了东西方“冷战”对峙。
(8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1)背景:女真文化的相对落后;女真政权的建立;政治、军事、文化发展的需要;与周边民族交融的加强。
(7分)(2)意义: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女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女真族的汉化和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