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1)
《旅游文化》教案(可打印修改)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文化上课时间2018年9月11日1-6课题第一章旅游文化第一节旅游文化概述通过学习,了解文化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理解旅游文化的内教学目的涵。
掌握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理解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文化、旅游文化的内涵教学难点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提纲一、文化(一)文化的概念1、文化的定义2、如何理解文化(二)文化的构成要素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二、旅游文化(一)旅游与文化的关系(二)旅游文化的概念(三)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教学后记广大学生基本可以正确掌握旅游文化的概念及内涵,在今后教学中,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应尽量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兴趣。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文化上课时间2018年9月13日1-4,,14日5-6课题第一章旅游文化第二节旅游文化的分类及含义第三节旅游文化的特征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文化的分类及含义,了解旅游文化的特征,重点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教学重点旅游文化的分类及含义教学难点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提纲一、按照文化的结构划分旅游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二、按照旅游的基本要素划分旅游主体文化、客体文化、介体文化三、按照旅游的客体划分山水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民主民俗文化、旅游饮食文化第三节旅游文化的特征一、旅游文化的特征(一)旅游文化的共性地域性、继承性、交融性(二)旅游文化的特殊性二重性、大众性、双向扩散性二、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强大的生命力、文化积淀深厚教学后记由于第一节的学习,学生们对于旅游的特征基本可以正确理解。
专业教师授课教案课程名称中国旅游文化上课时间2018年9月18日1-6课题第二章中国自然山水第一节以山水为载体的文化形态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山水的概念,了解中国的山文化:五岳、五岳的祭祀与封禅、佛教名山。
了解中国的水文化:江河崇拜与祭祀,以及水神的神化传说。
旅游文化教学教案
旅游文化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旅游文化》教材第二章“旅游与文化交流”,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第二节旅游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第三节旅游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通过深入讲解与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内涵,掌握旅游文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交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旅游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旅游活动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旅游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传播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从文化视角看待旅游现象,增强对旅游文化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旅游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传播方式。
难点:如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旅游活动相结合,提高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旅游图片,引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提出问题:“旅游活动中,我们如何感受到文化的影响?”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第二章内容,分析旅游与文化的关系,阐述旅游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传播方式。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我国著名旅游景点为例,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让学生了解旅游文化在实际中的体现。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案例,讲解旅游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旅游景点中的文化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2. 旅游文化的内涵与特点3. 旅游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一个你熟悉的旅游景点中的文化现象,并阐述其对文化交流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旅游文化方面的新闻、书籍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运用;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46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47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48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49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50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51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52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53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54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55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56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13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14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15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16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17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18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19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20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21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22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23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24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25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26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27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28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29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30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31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32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33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34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79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80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81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82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83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84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85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86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87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88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89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1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2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教案:《中国旅游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主要涵盖第一章“中国旅游文化概述”和第二章“各地区旅游文化”两部分。
第一章主要介绍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特点。
第二章分别介绍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旅游文化特色,包括著名的旅游景点、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特点;2. 使学生熟悉各地区旅游文化的特色,提高对旅游文化的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各地区旅游文化特色的理解和把握;2. 教学重点: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为例,引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导入新课;2. 讲解:分别讲解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重点突出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特点,以及各地区旅游文化的特色;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取一个地区的旅游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并分享给其他小组;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中国旅游文化一、基本概念1. 定义2. 分类二、发展历程1. 古代旅游2. 近现代旅游3. 当代旅游三、特点1. 地域性2. 多样性3. 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举例说明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作业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活动,如参观本地旅游景点,深入了解旅游文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各地区旅游文化特色的理解和把握,学生需要对不同地区的旅游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旅游文化教案
旅游文化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旅游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文化,并能够描述其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和体验不同文化的欲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旅游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探索不同地区的旅游文化,如中国的古镇、欧洲的城堡、南美的雨林等。
3. 学习如何描述旅游景点的特点和魅力。
4. 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自己对旅游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引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
知识讲解:2. 介绍旅游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旅游文化对地区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影响。
探索旅游文化:3.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区的旅游景点进行深入研究。
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如书籍、互联网资源等。
4.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所选地区的旅游文化特点、历史背景和重要景点。
描述旅游景点:5. 教授学生如何描述旅游景点的特点和魅力,包括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当地风俗等方面。
6. 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描述,并互相提供反馈和改进意见。
小组展示:7.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展示,介绍他们选择的旅游景点。
展示可以包括图片、视频、演讲等形式。
8. 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展示,并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总结和评价:9.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知识。
10. 学生填写反馈表,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资源:- 图片或视频展示旅游景点的素材- 有关旅游文化的书籍、互联网资源等- 小组展示的准备材料(图片、视频等)评估方式:- 学生小组展示的内容和表现- 学生填写的反馈表-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亲身体验所学旅游文化,可以组织学校旅行或安排实地考察活动。
-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写作关于旅游文化的论文或参加相关竞赛。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第一章:中国旅游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主要特点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国旅游文化的主要特点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特点和价值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历史发展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意义和价值的认识第二章:中国自然景观2.1 教学目标认识中国的自然景观类型及特点了解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掌握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2.2 教学内容中国自然景观的类型及特点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中国自然景观的类型、特点及著名景观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自然景观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类型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自然景观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三章:中国人文景观3.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掌握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探讨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3.2 教学内容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特点及著名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人文景观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人文景观内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著名人文景观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人文景观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四章:中国传统节庆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和意义掌握中国传统节庆的主要习俗和活动理解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4.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和意义中国传统节庆的主要习俗和活动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习俗和活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传统节庆习俗的模拟活动,增强体验感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起源和意义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习俗和活动的认识角色扮演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第五章:中国饮食文化5.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礼仪和习俗5.2 教学内容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中国饮食文化的礼仪和习俗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特点及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菜系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实践教学法:安排烹饪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烹饪技法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历史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的认识烹饪实践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礼仪和习俗的理解和应用第六章:中国民俗文化6.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探讨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方法6.2 教学内容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特点及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民俗文化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内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民俗文化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民俗文化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七章:中国宗教文化7.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和传播历程掌握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理解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2 教学内容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和传播历程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传播历程及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主要宗教起源和传播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特点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宗教文化社会影响的理解和应用第八章:中国古典园林8.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8.2 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和特点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特点及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古典园林布局和设计理念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第九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9.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法9.2 教学内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及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十章: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10.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了解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及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法:讨论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概念和分类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原则和方法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现状和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一章:中国旅游市场营销11.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探讨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2 教学内容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和重要性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策略和手段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市场营销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和手段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二章:中国旅游服务与管理12.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服务的概念和要素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探讨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12.2 教学内容旅游服务的概念和要素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服务的概念、要素及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服务和管理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角色扮演法:模拟旅游服务和管理场景,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服务概念和要素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旅游管理基本原理和手段的认识角色扮演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和管理效率提高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三章:中国旅游法规与政策13.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的内容探讨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2 教学内容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和重要性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的内容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内容和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法规和政策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内容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法规和政策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四章:中国旅游伦理与责任14.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旅游责任的主要内容和原则探讨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2 教学内容旅游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旅游责任的主要内容和原则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伦理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内容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伦理和责任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伦理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旅游责任主要内容和原则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伦理和责任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五章:中国旅游发展前景展望15.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探讨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业的地位、作用及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发展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业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发展重要趋势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理解和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涵盖了十五个章节。
《旅游文化》电子教案 项目六 自然景观文化
由于气温垂直方向上的变 化以及相应的空气密度垂 直分布发生分异,引起光 线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
泰山日出
日 月 景 观
雷峰夕照
世界最大的玄武岩瀑布
罗 平 九 龙 瀑 布
十级高低宽窄不等,形态各异
素有“九龙十瀑, 南国一绝”的美誉
最大宽度200多米,纵深60 多米,落差70余米
德 天 瀑 布
典型的岩溶瀑布
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大 跨国瀑布
四、泉水景观文化
山 东 济 南 趵 突 泉
以泉为主的国家AAAAA级 旅游景区特色园林,国家 首批重点公园。被誉为 “天下第一泉”
以雄、险、幽、峻、秀著名
海
螺
沟
冰
川
森
林
公
中国境内唯一的海洋性冰川,
园
也是亚洲海拔最低、规模最大
的海洋性现代冰川。
以神农氏传说和纯朴的山林文
化为内涵,以反映原始悠古、
猎奇探秘为主题的原始生态旅
神 农
游区。
架
国
家
森
林
公
园
二、草原景观文化
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
呼 伦 贝 尔 草 原
生长着碱草、针茅、苜蓿、 冰草等120多种营养丰富的 牧草,有“牧草王国”之称
日 月 潭
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最大的 咸水湖
青 海 湖
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 湖面海拔为3260米
中国最大的火山湖,也是世界海 拔最高、积水最深的高山湖泊
长 白 山 天 池
中国和朝鲜的界湖
中国浙江省杭州西郊淳安
县境内,长江三角洲地区的
后花园,世界上岛屿最多
千
的湖
岛
湖
森林覆盖率达95%,有 “绿色千岛湖”之称
2024年《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2024年《中国旅游文化》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与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2. 使学生认识到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交流,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交流及旅游资源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重点: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与魅力,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著名旅游景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旅游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与魅力①展示相关图片和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和深厚底蕴;②分析中国旅游文化的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观念。
(2)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交流①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交流现象;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进行旅游活动时更好地传播和交流文化。
(3)旅游资源与文化传承①介绍旅游资源与文化传承的关系;②分析如何通过旅游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一道关于旅游文化交流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与魅力2. 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交流3. 旅游资源与文化传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一个你所熟悉的旅游景点,谈谈其文化特点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并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当地旅游文化的特点;(2)开展跨学科研究,探讨旅游活动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信息量与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完整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五章“江南水乡之旅”,详细内容包括: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和旅游资源,提高对中国旅游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能够欣赏和评价江南水乡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课堂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江南水乡民俗风情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重点:江南水乡旅游资源的认识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这些地方你们去过吗?有什么特色?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
(2)讲解江南水乡的民俗风情。
(3)分析江南水乡的旅游资源。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江南水乡的典型景点,分析其旅游价值和开发策略。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江南水乡的旅游资源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6. 课堂讨论(1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江南水乡旅游文化的价值。
六、板书设计1. 江南水乡之旅2. 内容:(1)地理环境(2)民俗风情(3)旅游资源(4)旅游价值与开发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特点。
(2)列举江南水乡的三个民俗风情,并简要介绍。
(3)分析江南水乡旅游资源的主要优势。
2. 答案:(1)江南水乡地理环境特点:水网密布、气候湿润、土壤肥沃。
(2)示例:端午节赛龙舟、清明节扫墓、春节贴春联。
(3)江南水乡旅游资源优势:丰富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江南水乡的旅游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民俗风情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编号:__________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目录一、教学内容1.1 旅游景点介绍1.2 旅游文化习俗1.3 旅游礼仪与道德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2.2 能力目标2.3 情感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难点3.2 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4.2 学具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2 自主学习5.3 课堂讲解5.4 小组讨论六、板书设计6.1 板书提纲6.2 板书重点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7.2 作业要求7.3 作业评价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8.2 教学改进措施8.3 学生反馈意见九、拓展及延伸9.1 相关旅游景点推荐9.2 旅游文化主题活动9.3 课后实践作业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1.1 旅游景点介绍1.1.1 故宫1.1.2 长城1.1.3 西湖1.2 旅游文化习俗1.2.1 春节庙会1.2.2 中秋赏月1.2.3 端午划龙舟1.3 旅游礼仪与道德1.3.1 排队等候1.3.2 保持环境卫生1.3.3 尊重当地风俗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2.1.1 了解中国的著名旅游景点2.1.2 掌握中国的旅游文化习俗2.1.3 理解旅游礼仪与道德的重要性2.2 能力目标2.2.1 能够介绍旅游景点的基本情况2.2.2 能够讲述旅游文化习俗的故事背景 2.2.3 能够遵守旅游礼仪与道德规范2.3 情感目标2.3.1 培养对旅游文化的兴趣2.3.2 增强民族自豪感2.3.3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难点3.1.1 理解旅游景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1.2 掌握旅游文化习俗的起源和演变3.1.3 遵守旅游礼仪与道德规范的具体实践3.2 重点3.2.1 介绍旅游景点的基本情况3.2.2 讲述旅游文化习俗的故事背景3.2.3 遵守旅游礼仪与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4.1.1 PPT课件4.1.2 地图4.1.3 图片4.2 学具4.2.1 笔记本4.2.2 笔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案如下:教师通过展示旅游景点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旅游的兴趣和经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旅游文化》。
中职旅游:教案《旅游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
中职旅游:《旅游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包括古代文明、历史人物、重要事件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如夏、商、周等。
2. 重要历史人物: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黄帝、尧、舜、禹等。
3. 重要历史事件: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春秋战国争霸、秦统一六国等。
4. 中国古代文化成就:介绍中国古代文化方面的成就,如诗词、书画、科技等。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
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深入理解历史文化。
3. 小组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讲述一个与历史文化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中国古代文明起源、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事件等。
3. 案例分析:教师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文化。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选择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课后作业:教师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理解。
旅游文化学教案
科技手段在旅游文化领域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将在旅游文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 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入的文化体验。
对旅游文化学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加强跨学科研究
日本樱花文化之旅
带领学生游览樱花名胜、参加樱花节 ,感受日本樱花文化的独特魅力。
欧洲城堡文化之旅
组织学生参观欧洲各地的城堡,了解 城堡的历史、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体验欧洲贵族文化。
美国国家公园探险之旅
带领学生探访美国国家公园,领略自 然风光和野生动植物,了解国家公园 的管理和保护。
06
CATALOGUE
数字化旅游文化的特点
数字化旅游文化具有互动性、虚拟现实、个性化等特点,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和深入的 文化体验。
数字化旅游文化的问题与挑战
数字化技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信息泛滥、虚拟与现实的脱节等,需要引起关注和解决 。
旅游文化的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对旅游文化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是旅游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利于维护自然和人文景 观的完整性和美感。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 旅游文化代表,模拟旅游活动 中的跨文化交流,增强其跨文 化交流能力。
小组合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 策划和实施旅游文化主题活动 ,培养其团队协作和组织协调
能力。
旅游文化的实践教学案例
中国茶文化之旅
组织学生参观茶园、茶博物馆,品尝 各种名茶,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 特点和价值。
旅游文化创新
旅游文化创新的概念
01
旅游文化创新是指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推动目的地文化的传承
旅游文化教案
的。
旅游文化教案旅游文化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同时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文化。
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中进行的,还有很多场合是需要我们去进行教育的。
在旅游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仅仅是享受风景,还可以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我们需要制定一份旅游文化教案,让更多的人了解旅游的含义,增强文化素养。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将会了解旅游文化的含义和意义,同时了解旅游中不同文化的体现。
同时,教学还将使学生学会如何在旅游中增强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旅游文化的含义和意义2、旅游中的文化体现3、如何在旅游中增强文化素养三、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思考中得到启示,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2、实地实践教学法:在实践中,往往能够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我们需要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去学习。
3、交流式教学法: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旅游体验,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发放一些有关旅游的资料,给学生介绍一下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旅游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旅游文化的含义和意义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自己得出旅游文化的含义和意义。
可以在这个环节中放上一些有关旅游的照片或视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旅游中的文化体现从旅游点的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旅游中文化的体现。
可以带领学生去实地参观,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的含义。
4、增强文化素养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旅游中增强文化素养,例如在旅游中学习当地的语言、品尝当地的特色食品、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等等。
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旅游中注重文化的体现,不仅仅是带走一张照片、一件纪念品,更要获得文化的体验和感悟。
5、总结通过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学到了什么,还要鼓励学生在今后的旅游中注重文化的体现,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需要对本次教学进行评价和总结。
中职中国旅游文化教案精选全文
授课时间
地点
学时
2学时
班级
学习目标:
通过本任务单元的学习,学生要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几种构景手段,重点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在实际中要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熟炼讲解各种园林的特点及风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教学难点: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段
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
教学难点: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学习内容与活动设计:
学习内容:
1、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简史
2、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3、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活动设计:
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想像的园林导入新课,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发言、讨论自己去过的园林有哪些特色。
教学仪器设备:
(7)轩:形似车厢的建筑物
(8)园墙:隔景、漏窗、龙墙
6、匾额、楹联和石刻
匾额:悬在门楣上的题字牌
楹联:指门两侧柱上的竖牌
石刻:山石上的题诗刻字
作用:陶冶情操,抒发胸臆;点景作用,增添诗意,拓宽意境。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段
1、抑景
特点:采用“先抑后扬”、“先藏后露”的方法,好的景点都在后面。
方法:树抑、山抑、曲抑
(1)规则式
特点:以建筑严谨均衡的几何图形式的空间布局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题。
代表:如北京天安门广场、大连斯大林公园、南京中山陵。
(2)自然式
特点:我国自有园林以来,无论是大型的皇家园林,还是小型的私家园林,都以自然式园林为主。
代表:现存著名园林有北京颐和园、北海,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
(3)混合式
松柏——高洁、坚强和长寿
《旅游文化》旅游资源教学设计
《旅游文化》项目一任务二“旅游资源”教案【授课课题】项目一任务二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第二部分旅游资源【授课对象】高一旅游专业【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和特点,并能说出杭州的主要旅游资源。
50%以上的学生能对旅行社产品设计框架有所了解。
能力目标:能学会运用理论概括、分析问题;能对给定材料进行整合;能进行小组合作,较好的语言表达。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的情节,增强专业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概念、类型、特点【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进行桐庐旅游资源推荐【教学准备】桐庐旅游资源的资料、八张铅画纸、胶水、PPT【学情分析】本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旅游专业学生,在课改的背景下,有21人选修《美丽乡村小导游》,他们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操作基础和摄影技能。
但对理论知识兴趣不浓,为此,我把握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行业实际和地方旅游现状,通过多种手段,让课堂变得生动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学习。
【教学方法】1、挖掘行业信息,实现任务驱动“以就业为主导,以任务为导向”。
本堂课很好贯彻了这一新理念,教师结合桐庐全域旅游大景区:“旅游全域化,全域景区化,景区生态化”以“桐庐旅游资源推介”为任务主线,让学生有强烈的专业意识和职业体验。
2、注重合作竞争,培养职业素养一切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本堂课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学生讨论、演说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协调等职业能力。
3、信息化助力教学【学法指导】信息化、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环节一:赏旅游资源设计思路:这一环节教师通过视频引入课堂,以家乡桐庐为切入点,增强爱乡意识,提高职业敏感性。
同时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让学生面对任务寻求解决方案,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导入:伴随着《my lovet桐庐》,刚刚我们欣赏的是在上海旅游推介会上桐庐的城市宣传片《my lovet桐庐》桐庐是青山与绿水的融合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山峰烟水阁严子陵钓台瑶琳仙境桐君山圆通寺这些凝固在城市角落的印记……丰富的旅游资源给这座城市奠定了诗画江南的城市气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桐庐,一起为桐庐做旅游推介课前的微课有看过吗?……桐庐旅游资源推荐美篇有做吗?好,老师在平台上已经看到大家的作业,大多数同学都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但是部分同学反映对旅游资源的概念?桐庐有哪些旅游资源?如何进行旅游资源推介?不是很懂……。
项目一(《旅游文化》教案)
·年月日认识旅游(第1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和掌握旅游的概念,理解国内和国际旅游的区别。
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比较、判断的能力。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旅游,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重难点】重点:旅游的概念、旅游的类型难点:旅游概念、国内和国际旅游划分中的特例【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情境展示: 1、甲:暑假期间你干什么了?乙:我跟几个同学去杭州旅游了。
2、甲: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乙:我是搞旅游的。
3、甲:你是学什么专业的?乙:我是学旅游的。
思考:这三个情境中的“旅游”一词你认为有什么不同?我们《旅游文化》这本书所说的“旅游”一词,指的是哪种含义?讲授新课一、旅游的概念1、旅游的产生(5分钟)迁徙——旅行——旅游2、旅游的概念(13分钟)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到另一个或者另一些地方去旅行和短暂停留,且不会导致定居和就业的一种活动。
判断一种行为是否属于旅游活动的标准:①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活动实际上指的就是旅游活动。
②旅游活动具有异地性。
(强调“常去”和“距离”两个方面)③旅游活动具有短期性,世界旅游组织规定暂时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
④旅游活动不能引起定居和就业知识补充:世界(中国)旅游日、中国游圣——徐霞客随堂练习(5分钟)判断判断以下情况是否属于旅游,并说明理由1、去自家旁边的公园游玩2、坐2小时的车去离家120公里的单位3、高经理去香港开会,期间游览了迪士尼乐园4、小明去新加坡打工两年二、旅游的类型学生看书、思考:旅游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形式也丰富多彩,那么旅游类型的划分方式有哪几种呢?(一)按照旅游区域划分(10分钟)1、国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居民在其国家(地区)的境内所进行的旅游活动。
分为: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全国性旅游。
注意:外国驻使馆人员,在我国境内的旅游活动,仍属于国内旅游。
2、国际国旅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地区)所行的旅游活动。
旅游文化教学课程(pdf 48页)
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 传统木结构建筑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抬梁
式结构最为典型,应用最普遍,可以不断扩张室内空间,增加建筑的 纵深感;相当多的建筑采用灵活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结构形式。 • 中国木构架的建筑结构在力学上有充分的合理性,由斗拱等木结构组 合成的一体化的构架,建筑负荷传承合理,建筑跨度越大、出檐深度 越大,斗拱重叠层数越多,成为建筑整体中美的装饰。在技术上和审 美上堪称木构架建筑的精华;不仅构筑上方便而经济,而且结构牢固、 重量轻、韧性好有优越的抗震性能;结构功能灵活,能自由进行空间 分割或延伸,以统一的整体结构满足多样的功能要求和审美要求,创 造了无数建筑精品。
•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特征主要如下几个方面:
(一) 木构架的建筑结构体系
• 在世界建筑史上,国际间取得伟大成就的建筑体系,基本上都采用砖 石结构;而只有中国传统建筑采用木构架的建筑结构体系。
• 一方面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多森林而少顽石; • 另一方面则是中国文化意识重视现世人生,强调新旧更迭,强调人与
(一)宫廷建筑 • 宫廷建筑以北京故宫为代表,空间体积庞大,装饰华丽,
气势雄伟,结构复杂,内容丰富完备,显示出皇权的至高 无上和宽大无边。这是依靠皇权集中全国的能工巧匠发挥 集体智慧,展现人类审美创造力的巨大无穷创造出最大规 模的集体成果。 在用料十分考究,工艺十分精湛,造型 十分端庄、高雅,在各个方面都是严守规范精益求精,做 到完美无缺。从而获得典雅、雄奇、壮丽的美感。 • 故宫建筑完全遵从封建礼制建造。整个布局体现了“左 祖右社”〔宫城前东侧为太庙,西侧为社稷坛〕,“前朝 后寝”〔外三殿为皇帝办公场所,后三殿为皇帝生活场所〕 的体制。故宫建筑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严格 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太和殿又是整个故宫的中心。稳 定端庄又崇高威严,给人以至高无上的感觉。
旅游文化教学教案
旅游文化教学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长城和运河》。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两大文化遗产——长城和运河,通过描绘这两大景点的美丽风光,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和历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理解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于这两大景点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课文内容,推理和判断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强调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课堂讲解的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城和运河特点历史文化价值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一下长城和运河的景色。
答案:略2.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理解。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了解了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课堂讲解环节,对于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讲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
旅游文化学教案
2。旅游文化的概念
旅游文化: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元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介体和旅游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业已形成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
旅游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狭义来说,它属于一种精神文化.它是指人类在旅游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的文化氛围与文化传统。
从佛教在我国传播、发展乃至衰落的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出旅游对于宗教具有的重要作用。首先,佛教传入中国本身就是东西方佛教徒梯山航海旅行的结果.许多印度和西域高僧或沿丝绸之路到中国陕、甘、晋、豫,或经海上至粤、闽、江、浙一带,他们来华释游、传经送典,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同时诱发中国僧侣西行求经的游方步伐,佛教传播与旅游活动因此交织在一起。
五大文明;从历史起源的角度来看,人类最初的5个文明,基本上都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上,即从北回归线到北纬35度之间,地域范围上都非常狭小,仅限于一两条大河的冲积平原。从西向东,依次就是:地中海上的克里特文明,也称为爱琴文明;地中海南岸的古代埃及文明;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地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印度河流域文明,又叫做哈拉巴文明;最后,在亚欧大陆的最东边,就是我们中国的黄河流域文明,通常是指夏商周三代或者先秦时期的远古中国文明。
西方泰勒《原始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宗教、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的一种社会复合体。”
苏联: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发展水平的标志,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2)广义文化的定义: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从社会人类学角度来谈旅游
旅游文化教学教案下载-样章
旅游文化教学教案下载-样章.doc第三节 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文化与旅游关系紧密,不可分割。
旅游文化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石,是中国旅游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旅游文化是旅游和旅游业的灵魂(1)1.旅游首先是一种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旅游是文化演进的历史旅游首先是一种文化活动和现象旅游是人们求知的课堂旅游是一种主动、积极、自由的文化活动旅游是个体审美和个体人格的一种升华旅游是文化交流的需要2.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离开了文化旅游业就无从谈起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都需要旅游文化来修复、开发、拓展、点缀、提高,同时旅游文化也能指导旅游者认识其中的至高价值,欣赏其中的至美特征,接受其中的至深哲理。
旅游业新的发展点是文化二、旅游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1. 旅游文化与哲学(1)哲学对旅游文化起指导作用旅游的本质是追求自由。
而根据卢梭的《论自由》: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人的本质也是自由的。
要摆脱枷锁,取得自由,旅游便是最佳选择。
在这种哲学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旅游便以求得心灵上的解脱——自由作为旅游的最终追求目标。
像哲学的“天人合一观”一直号召人们投身于大自然,对旅游起积极的引导作用,也丰富了旅游文化内涵。
(2)哲学与旅游一身兼二任在旅游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哲理,产生种种感悟。
如面对亿万年的化石、冰川、古墓而发人生苦短的感慨,而有人却以此自警自勉,更加珍惜时间,更加珍惜人生。
旅游是一种使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相融的活动,是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相互交流的过程。
旅游的积极作用就是要在旅游的过程中帮助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2. 旅游文化与宗教——天下名山僧占多宗教给人一种神秘、肃穆、精神、澄静感,从旅游角度认识有种休闲、探奇、感性、放松的功能。
其旅游价值主要在于:一是宗教本身就是旅游资源,含有丰富的旅游文化内涵。
宗教独特的建筑使旅游者感受到世俗社会所没有的浓郁的神秘的气息。
二是宗教对终极价值的追求使劳累疲惫甚至迷失的心灵找到平衡的基点,慰藉的依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八九十))))交经审规流济美范功功功功能能能能
第四节 旅游文化的功能
旅游文旅旅旅化游游游的文文文交化化化流的的特功经审别能济美是,功功一又能能些称表能传融现极统合在大习功,地惯能不满和。仅足民是可人间指以们禁旅拉对忌游动美不文内的仅化需渴对与解求本旅决,地游就能居文业陶民 化脱冶具之贫人有向致们规的富范相,思作互还想用构可情,通 以 操 而。获,且取提对外高异汇人国,们他平的乡衡文的国化游际素客收养也支。会购产买生国良外 好的先规进范技功 沟术能通、。的先媒进介设—备—,旅推游动媒经体济,的即不旅断行发社展、。旅游交通和导游等。
第四节 旅游文化的功能
(一六二三四五、)保凝认教启愉存聚识化智悦功功能能
旅人文游类化文对是化异人是作以不国类为积仅他联旅人 极 具 乡 结游类的有和主物一文凝体认质面化聚、知文为具的旅功化主有纽游能和一带客、,这精种和体教种神特粘化和积文别合功旅极化的剂能游性的新。,媒就一奇价而体包部感值且创括分,观还造教,对念的具化具高、物有的有层思质启功极次维文智 化其能功的方和重在能文式精要内,化、神的。能消宗文了以够费教化解旅启具信成和游发有仰果认主人特是知 体 的 别 影功而思的响总能言维满人和。,、足类既启感“是可发,聚对以人对”各从的优、种物智秀“旅化力的分游的,文”旅有化的游助具深事文于有层象化人强次的资类烈的记源的东录中不愉西和得断悦,储 存到创感生,教新。产是育。旅方各,游式种又文、旅可化生游以的活文从这方化 精 种 式成神功、果的能传的旅,统凝游是习聚文有惯和化别是沉资于影淀源其响,中他人记受文类录到化“和启的聚保示本”存。质、的性“方功分式能”各。的 种浅各层样次,的主东要西以。物化形式和符号形式为主。
旅游业不仅是一种经济事业,也是一种文化事业。 ——于光远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监制
大连工业大学职院众艺媒体工作室 邓晓新 陈新宇 制作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旅游文化的概念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结构 第三节 旅游文化的特征 第四节 旅游文化的功能 第五节 学习旅游文化的意义
了解文化的概念,掌握旅游文化的概念。 了解文化的结构,掌握旅游文化的结构。 了解文化的特征,掌握旅游文化的特征。 掌握旅游文化的基本功能。 了解学习旅游文化的意义。
旅游客体文化
旅游介体文化
一、文化的特征
第三节 旅游文化的特征
文化具有超自然性和超个体性、贯通时空的普 遍性,永恒性和具体形态的民族性、阶级性、时代 性以及传承性和变异性等特征。
二、旅游文化的特征
第三节 旅游文化的特征
1
2
3
4
5
6
123456.. 稳民开显多群定族放性样体性性性与与与与隐变地封性单个异域闭的一体性性性统的的的一统统统一一一 世旅交每界旅游流个旅游文发民文游文化展族化文化的过都被化是显程有传是某性中自授丰一是,己给富群指不 独新多体其断特一彩集外吸的代的体收旅,。智、游形慧融文成的合化新特的征文。 在另结显积化文一晶现淀,化个,的于从的角是客显而地度某观意不域来一性识断性看群。和充特,体潜实征旅在意 、 :游历识完文史底善化长层自又河,己中文。,旅 指教具游体构其、旅化和的新某质的同不文有主文成内艺游由发碰的种具影一同化单体化的在术文此明撞文文有响地地特一文的。的等化得,交化化排或域域征性化总没隐精的以形流类的他融的的。。、和有性神隐保成,型形性化不同旅。个特文性存新打。成和。同一游同体征化特下的破有封民民客时也,就征来 文 了 其 闭 族 族体,就如是是。化传特性某具文群无宗旅新;统质,些有化体所的文,的难特某和是谓创化形东于征些旅由群造间成西受相不游个体。外同同介体。这来。的种文旅特化游 游文化隐性特征的鲜明表现。
能应用旅游文化的基本理论,理解和解释旅游文 化的概念、结构、特征和功能。 能应用旅游文化的基本知识,理解和解释学习旅 游文化的意义。
第一节 旅游文化的概念
一、文化的概念
古意
今意
神行为引成耕申果本种为现等“的书文、物在涵过认化栽质所义程为”培生说。和,均、 产的结文指教和“果化文育精文的是德、神化总人教教创”和类化养造一创。,、等词造含修意是一有养,舶切修、与来物养祭现品质、拜在,成教等所其果养意说原和、, 的意精德后义 “文化”基本接近。
旅游主体——将客原地的文化传播给目的地,将目的地文化传 播给客源地;
旅游客体——通过目的地文化影响旅游主体,也可以吸收旅游 主体带来的客源地文化。
旅游媒体——将企业文化带给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又可吸收 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的文化。
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第五节 学习旅游文化的意义
1 (一)有助于人们认识旅游活动发展的机理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 “旅游文化”
第一节 旅游文化的概念
既是一个过程, 又是一种结果,既要 强调其动态的相互作 用,又不能忽视其静 态的客观存在。
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 旅游媒体内在的及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 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一、文化的结构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结构
是人类物质生产活 动方式和产品的总 和,可触知的具有 物质实体的文化事 物,是构成文化的 基础,反映了人与 自然的物质变换关 系。
精神文化
二、旅游文化的结构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结构
文旅化游素历管养史理、文兴化趣、爱 旅好游、宗服审教务美文观化、价旅值游观建教筑育文化
性旅格游心娱政理乐策、文法行化规为、方 旅式游、服行政饰规治文制主化度张、等、饮思食想文信化仰、以民及俗旅 文游化
者文的艺职文业化、生景活观背 文景化旅等游文化
旅游主体文化
物质文化
是人类在社会实践 中组建的各种行为 规范、准则及各种 组成形式和总和, 是最具权威的因素, 规定了文化的性质, 反映了人与人的关 系,具有强制性特 点。
制度文化
是以约定俗成方式 构成的行为规范的 总和,是一种无形 的、非物质的、自 律的和不带任何强 制性的内在良知的 制约因素。
行为文化
是人类在社会实践 和意识活动中长期 育化出来的价值观 念、思维方式、道 德情操、审美趣味、 宗教情感、民族情 结等文化因素的总 和;是核心部分, 是人与自身关系的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