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11张)【课件17】

中古时期是历史学名词,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 元476年)开始,此后数百年中,在世界范围内, 封建制度占据了统治地位,直到文艺复兴时期 (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古时期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2)经济:15-16世纪一度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 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 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的影响。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奥斯曼土耳其人的 劫掠:劫掠继续了三天,没有一个兵 士不靠多的的战利品和奴隶而致富的。 经过三天,苏丹穆罕默德用重惩威吓 的办法,禁止继续抢劫和仍然没有停 止的屠杀。所有的人都服从了他的命 令。
13世纪征服小亚细亚 14世纪征服巴尔干和东南 欧部分地区
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 16世纪后期征服西亚和北 非部分地区, 建立起地
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
奥斯曼帝国
2.帝国统治
(1)政治: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 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宗教上层和封建 主是统治阶层,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中古时期的朝鲜
朝鲜半岛在唐朝初年 存有高句丽、百济与 新罗三个“国家”
7 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 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0 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 仿效中国唐朝制度,中央政府设三
省六部,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 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 的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广为传播。
阿拉伯帝国
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
使者。
——《古兰经》
1.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优秀教学案例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案例亮点的重要性,它们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总结和提炼教学案例的亮点,并进一步完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分析印度的笈多王朝、日本的的大化改新和中国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共同完成相关研究报告。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小组评价,让他们从不同角度获取反馈。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1.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与过程的有效实施。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引导学生关注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的异同,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四)总结归纳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解析版)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要点学纲一、阿拉伯帝国(一)帝国的形成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与统一;3.阿拉伯国家的对外扩张。
(二)△政治统治:哈里发→中央官僚机构(各部大臣)(三)经济繁荣:工商业和城市(四)▲文化繁荣:原因、文化传播贡献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一)帝国的兴起(13—16世纪)(二)政治统治1.△最高统治者——苏丹(地位和权力);2.阶级关系。
(三)▲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进步与阻碍)三、南亚和东亚的国家(一)南亚国家(参见表1)1.笈多帝国;2.△德里苏丹国家。
(二)东亚国家1.日本:⑴大化改新,⑵镰仓幕府的统治(建立、幕府体制的特点),⑶▲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2.朝鲜: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⑵△高丽王朝的统治,⑶△朝鲜王朝建立与中朝联合抗日3.越南一、阿拉伯帝国1.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逐渐扩大。
7世纪前期,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2.阿拉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他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3.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
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二、奥斯曼帝国1.13—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在攻灭拜占庭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定都伊斯坦布尔。
2.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3.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但帝国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
课件4: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
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
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
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
和黑奴。
——[美]菲利浦·希提著,
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材料四: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囊括了南亚次大 陆西北部、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与埃及等古文明的核心 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帝国境内除阿拉伯人外,还有 埃及人、印度人、波斯人、西班牙人等,其文化传统各有特 色,各民族相互接触和影响,各种文化由此而得以交流和融 合,在此基础上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阿拉伯文化。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材料五: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从3世纪开始, 中国的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逐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 高峰,正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奈良时代的日本出现了文化发展 的高潮,模仿唐朝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日本人还利用汉字 创制了本国文字,但随着假名文字的发展,日本文化逐渐摆脱对中 国文化的简单模仿,由所谓的“唐风文化”转化为具有日本特点的 所谓“国风文化”。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材料三:德里苏丹统治时期,虽然时有战乱,但由于政治统一改变
了原来小国林立的割据状态,穆斯林的到来也促进了社会交往的扩
大,社会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棉花、甘蔗、香料等经济作物成
了主要的农作物,在手工业上,纺织业发展迅速,产品远销海外,
官营手工业规模大,商业随之繁荣,出现许多新兴城市,城市间的
纺织、制陶等部门都十分兴旺。如大马士革的锦缎、布哈拉
的毛毯、叙利亚玻璃,都享誉很高……国内外贸易也相当繁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3.对东西方商业活动的影响:控制了亚欧商路,破 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 ,推动了 新航路的开辟。
1、政权并立(4-7世纪):朝鲜三国时代(有部分学者的称呼) 高句丽、百济、新罗
2、新罗王朝(7-10世纪):效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第一个统一王朝
灭亡: 9世纪末,新罗内乱分裂,后三国时代 3、高丽王朝(10-14世纪):王氏高丽 朝鲜半岛再次统一
措施:政治 经济 文化 4、朝鲜王朝(1392——1910):李氏王朝
基础知识梳理(西亚)
二、奥斯曼帝国(13-20世纪初)1280-1923
1、兴起过程:兴起 征服 建立 扩张 2、帝国统治:政治 阶级关系 经济 3、评 价 : 利 弊 4、灭 亡 : 一战战败
突出特征(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
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对亚洲、欧洲和世界的影响
1.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 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现代:中日关系正常化
当代:钓鱼岛问题、靖国神社的问题等等
总结 中古时期的亚洲 —— 体系
类别 政教合一的西亚 多种宗教的南亚 中央集权的东亚
政治 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经济 农业、手工业、商业
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体 制,但由于宗教冲突仍 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农业、手工业、商业
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基础知识梳理(南亚)——印度
2、德里苏丹国家(13-15世纪):
部编版必修下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48张)

分 层
攻
作
重 事务,其中以掌管 财政 和 税务 的部门最为主要。
业
难
返 首 页
·
6
·
自
当
主
堂
预 习
(2)帝国经济繁荣
达 标
·
探
固
新
①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 商人 在东到东亚、西到 双
知
基
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 海洋 贸易。
合
课
作 探
②帝国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城 巴格达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时 分
合
课
作 探
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 时 分
究
攻 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层 作
重 难
——[美]菲利浦·希提著, 业
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返
首 页
·
24
·
自
史料二 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中国的 当
主
堂
预 习
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火药武器等都是经阿拉伯人的手传入欧洲;
合
课
作 探
(2)在帝国中, 宗教上层 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 时 分
究
层
攻 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作
重
业
难
返 首 页
·
11
·
自
当
主
堂
预
达
习
标
探
3.奥斯曼帝国一度经济繁荣
·
固
新
双
知
(1)15—16 世纪,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基
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大食国”是当时唯一与中国大唐相提并论的国家
○麦地那o 麦旅海南包整个半岛
7世线报的灌界7 2 0 年 代 伊 斯 兰传播的主要方向间 拉 监 高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萨 册 波 斯
公元632年阿拉伯统治地区750年阿拉伯帝国全盛时的疆界
(4)文化:①吸收: 融合东西方文化;②传播: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 文化交流的桥梁。
著名的数学家与医学家阿拉伯“代 数学之父”是花拉子密,他编撰的 代数学著作传入欧洲后,直到16 世纪仍为各大学的通用教科书。巴格达医院院长拉 齐 斯 ,医道精 湛 ,著有《医学集成》 ; 伊本·西那 ,博学多才,写有《医 典》 一 书 ,被译成拉丁文,长期 被西方人视为医学指南。
三、 衰亡1258年,被蒙古军队所灭。原因:1、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2、政治腐败,社会黑暗;3、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 4、雇佣军难以节制;5、财政危机。
1453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攻陷拜占庭
欧 洲河6 九 科 单 高 加 索 里科家天已尔主考二 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 巴本阿 德 里 亚 堡 453 海C 布 善 院 底叩 小亚细亚 拉心 里斯 亚 洲巴格达阿 拉 伯埃及洲 尼罗 ○麦地 那河/ ○麦加1350年的疆域到1453年扩张的领土到1481年扩张的领土到1683年扩张的领土扩张的主要路线1683年帝国强界
北方是平原,有两条著名的大河;南方嗷嗷隆起,基本全是高原。
7 月口复 谁 :波斯、希腊、阿拉伯、突厥……
这里有个缺 口, 山开伯尔山口, 正对着西方。
12世纪末镰仓幕府建立,进 入幕府政治时期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 《日本书纪》
( 一 )日本秦汉之际中国人民把冶铁和水稻 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 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6-7世纪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统编版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2.“征服者征服了君士坦丁堡,一个新的纪元,帝国的纪元,
正式开始了。这个新的巨人,跨博斯普鲁斯海峡而屹立,
一只脚踏在亚洲,另一只脚在欧洲。”材料中“这个新的
巨人”
()
A.首当其冲攻占拜占庭帝国
B.主动学习东西方文化
C.印度教逐步得到推广
D.学习借鉴中国的政治制度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君士坦丁堡”“一只脚踏在亚洲, 另一只脚在欧洲”可以判断是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崛 起后,开始积极从事向欧洲的扩张,首当其冲的是攻占拜 占庭帝国,故 A 项正确。 答案:A
日本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观点(一)——日本大化改新的性质问题 关于日本改革的社会性质问题,史学界存在不同的意见: 一种较为流行的意见认为,大化改新是当时的统治者面对东亚 国际形势紧迫的局面,力图实现权力集中化的政治改革。即实 现统治者对土地和人民的直接支配,把从前由皇族、诸豪族的 个别支配权力转归以天皇为中心国家的一元化的支配体制。改 新前的部民与律令制的农民之间没有阶级性质的变化。这种强 调古代天皇权力的意见,似乎和明治以来以改新作为天皇主权
——摘编自孙秉莹等主编《世界通史纲要》
[探究] 根据材料一,指出阿拉伯人对待外来文化成果的 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阿拉伯人在传播东西方文化方 面的重大贡献。
[提示] 态度:吸收,保存,传播。贡献:保存并传播古 希腊罗马文化;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把伊斯兰教、阿 拉伯数字和天文学知识传入中国;将印度人发明的数学传到西 方。
速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就是说,中国的影响加速了日本从不 发达的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进程。……日本的这种在奴隶制 并未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接受外部先进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使 自己迅速走上封建化道路的情况,为世界各地从奴隶制向封建 制的过渡提供了另一种形式。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1.中古时期的印度(南亚次大陆)
(1)笈多帝国笈多帝国(约320年~约540年,南北朝时期) ②印度教的兴起:
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以后逐渐发展为 印度的主要宗教。
印度教的基本教义与婆罗门教类同,主要
经典有《吠陀》《奥义书》《往世书》《摩诃
婆罗多》《摩罗衍那》等。印度教恪守等级森
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国王直接控制的 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 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
笈多王朝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4世纪初兴起于恒河中游。 笈多王朝在政治制度方面实行种姓制度,最高统治者是大王,皇亲贵族和婆罗门 高僧构成王室顾问和各部门重臣。
印度处于欧亚大陆中间,与东西方贸易。输出棉花、谷物、细布、挂毡、首 饰、香料、靛蓝、象牙等,输入各国珍奇、丝绸、茶叶、白铜、瓷土、肉桂及黄 莲等。
1453年,奥 斯曼土耳其人攻 占君士坦丁堡, 灭亡拜占庭帝国, 将君士坦丁堡改 名伊斯坦布尔, 定为首都。
1.奥斯曼帝国的建立
到16世纪后期, 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 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 洲的大帝国。
2.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1)政治领域: 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
苏丹,他即是宗教领袖,又是国 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 的最高所有者。
3.阿拉伯的衰亡
从9世纪中叶起, 阿拉伯帝国内讧不已。 北非、西班牙等地的分 裂势力,以及近200年之 久的十字军东征,消耗 了帝国的实力。1258年 被蒙古西征军所灭。
蒙古帝国攻破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拉
4.阿拉伯帝国的鼎盛
(1)政治领域: ①政治稳定; ②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 教大权; ③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 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 务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20页)

统治 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 状况 ②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
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者的“圣战”,所以对待印度教徒 宗教 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十分残酷。
——童自觉、路振光《世界古代史》 影响 至今民族矛盾、宗教争端等冲突不断
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
中古时期,亚洲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代表性)
政治
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的表现
实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君主(哈里发)集 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同时也是宗教最高精神领袖
农业、手工业发达的同时,商业尤其是对
经济 外贸易呈现繁荣景象
文化
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对世界文明做出了 重大贡献
A 吸收了被征服地区文化 B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奥斯曼帝国的建立
③结果: 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唐代服饰与日本服饰
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 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 息,文字、书法、服饰、 钱币、建筑、茶道、音 乐......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 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 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 在日本开启了“物哀”的时 代。被认为是日本的《红楼 梦》。引用白居易的诗句90 余处。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古代世界上地跨三洲的六大帝国统治的时间、兴起地点
帝国
统治时间
兴起地点
波斯帝国
前6世纪—前4世纪
伊朗高原
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4世纪
巴尔干半岛北部
罗马帝国
前27年—395年
意大利半岛
拜占庭帝国
395年—1453年
巴尔干半岛东部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一、阿拉伯帝国1. 帝国形成(1)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2)622 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在那里建立政权。
到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3)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 鼎盛表现(1)政治稳定: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2)经济繁荣:工商业得到发展,阿拉伯商人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3)文化灿烂:融合东西方文化,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 建立:13世纪兴起;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定都伊斯坦布尔;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 统治(1)最高统治者是苏丹,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
(2)15—16世纪,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 印度(1)笈多帝国:4世纪初,兴起于恒河中游,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
(2)德里苏丹国:13世纪初,由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2. 日本(1)大化改新: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模仿中国逐渐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2)幕府统治:在庄园和武士集团形成的基础上,12世纪末,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
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
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
3. 朝鲜(1)新罗:7世纪末,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2)高丽王朝: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建制。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解析版)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要点学纲一、阿拉伯帝国(一)帝国的形成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与统一;3.阿拉伯国家的对外扩张。
(二)△政治统治:哈里发→中央官僚机构(各部大臣)(三)经济繁荣:工商业和城市(四)▲文化繁荣:原因、文化传播贡献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一)帝国的兴起(13—16世纪)(二)政治统治1.△最高统治者——苏丹(地位和权力);2.阶级关系。
(三)▲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进步与阻碍)三、南亚和东亚的国家(一)南亚国家(参见表1)1.笈多帝国;2.△德里苏丹国家。
(二)东亚国家1.日本:⑴大化改新,⑵镰仓幕府的统治(建立、幕府体制的特点),⑶▲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2.朝鲜: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⑵△高丽王朝的统治,⑶△朝鲜王朝建立与中朝联合抗日3.越南一、阿拉伯帝国1.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逐渐扩大。
7世纪前期,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2.阿拉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他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3.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
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二、奥斯曼帝国1.13—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在攻灭拜占庭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定都伊斯坦布尔。
2.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3.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但帝国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的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亚洲这一时期不同地区文明面貌
学习重点:了解中古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
学习难点:认识亚洲这一时期不同地区的文明面貌。
【自主学习课前案】
预习教材,完成学案内容的整理(注意不要照抄教材,语言要简洁,内容要概括),
并在教材标划重点内容及关键词。
一、中古时期的西亚
二、中古时期的东亚
(一)日本:
中央集权体制:背景:
根据预习情况整理本课知识结构(采用大括号形式)
【课堂探究课中案】
一:阿拉伯帝国的经济、文化发展
材料: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数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也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1、结合课文P24《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和上面的材料,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2、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举例说明阿拉伯商人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做出的贡献?
二、中国制度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材料一:高丽田制,大抵仿唐制:括垦田数,分膏瘠;自文武百官,至府兵、闲人,莫不科授;又随科给樵采地,谓之“田柴科”。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材料二:“不同文明与文化相遇的时候,其中某一种处在发展较高阶段的文明与文化,可能对另一文化呈现倾斜式的‘文化出超’。
”
——何芳川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制度文化对高丽国的影响。
(6分)
⑵在中古时代,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辉耀东西。
试结合本课所学,举出唐宋时期中华“文化出超”影响周边国家的主要史实。
(8分)【达标训练课后案】
1、西方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据此可知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是()
A. 中国人
B. 阿拉伯人
C. 法兰克人
D. 罗马人
2、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先后崛起,就其历史发展过程看,两大帝国的相似之处有()
①地理位置都位于西亚地区②都信仰伊斯兰教
③政治制度中体现政教合一特点④通过灭亡拜占庭帝国建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新航路开辟为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哪个国家政权与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关
A. 阿拉伯帝国
B. 奥斯曼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D. 俄罗斯帝国
4、中古时期的东亚,日本与朝鲜先后立国,两国共同的表现有()
A. 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B. 实行大化改新,推动社会发展
C. 建立幕府统治
D. 实行锁国体制,保护国家安全
5、 12世纪的日本,建立了幕府统治,下列有关幕府表述正确的有()
①幕府体制下天皇只是国家名义上的象征②武士听命于将军
③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④17世纪的德川幕府是日本最后一届幕府统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中古时期,南亚印度地区先后建立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4世纪初期笈多帝国统一恒河流域
B. 笈多帝国实行政教合一体制
C. 突厥人建立德里苏丹国家
D. 德里苏丹国家以印度教为国教
7.阿拉伯人最初的家乡是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
穆罕默德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凝聚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政体的纽带是()
A.政治号召
B.宗教信仰
C.个人魅力
D.经济实力
8.小明代表学习小组发言时说:“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
”这个“独特民族”指的是()
A.古代罗马
B.古代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阿拉伯
9.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拜占庭帝国,对欧洲和亚洲的历史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是(C)
A.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B.推动了字母文字的向东传播
C.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
D.促进了希腊罗马文化的东传
10.宗教在中古时期的国家统治中占有重要地位,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南亚的德里苏丹国家都确立了自己的国教,实行政教合一制度。
它们的共同国教是()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一、1、不仅是贸易中转站也是与其他地区进行直接贸易往来的商业要地
2、⑴文化繁荣原因:①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城市繁多,为文化发展繁荣提供了重要条件;②(吸收)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③(融合)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
(6分)
⑵文化交流中的贡献:①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②《一千零一夜》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继承和融合。
(4分)
二、1、影响:①政治上,高丽王朝仿效唐朝制度,在中央政府设三省六部,地方划分为十道;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任答1点给2分)②经济上,田制仿唐制,推行土地国有,实行授田制(均田制)和“田柴科”制度;(任答1点给2分)③文化上,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广为传播。
(2分)
2、史实:①中国的造纸术传入阿拉伯,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繁荣;
②日本大化改新,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实现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③朝鲜新罗国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5BABAD 6-10CBD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