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学前儿童道德教育幻灯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结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
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听其言而观其行”)
3.德育
概念:德育就是育“德”,即根据社会的要 求对个体的品德进行构建。对德育的不同理 解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德”。我们倾向于理 解为品德,因为品德是与社会规范相关的心 理特征,因而德育的内容就应该涵盖社会规 范的各个方面,而不仅包括道德。
二、学前儿童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二)学前儿童目标: 德育的终极目的:
就是培养个体符合社会规范的心理品质
学前儿童德育的目标:
使孩子的品德和性格具有良好的开端,为其 今后的思想品德发展打下最初的基础。
(三)内容
广义的道德教育从社会规范的内容和范围出 发,结合品德的结构(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道德的发展源于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源于主体和社会道
德情景的相互作用。 逻辑思维的阶段和道德推理的阶段是平行的。每一个道德
阶段的获得都需要有一个特定的理智发展阶段。 道德冲突是道德发展动力。如果一个人所遇到的道德问题
是他现阶段的道德思维所不容易回答的,而且要求他做出 比现阶段更高的反应,那么,其道德思维就很可能从现阶 段过渡到更高一级的阶段。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可有不同。 这些不同的发展速度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关。研究证明, 社会环境和教育虽不能改变发展的顺序,却可以加速或延 缓这种发展。
(幼儿品德的教育) “幼儿道德主要是指对幼儿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它是根
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由教育者依据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 要求,培养幼儿掌握具体的浅显的道德要求,并形成良 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未来道德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 (注重幼儿德育的内外统一,培养幼儿自主建构)
幼儿德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幼儿是否有道德?
向
权威
阶段2:以工具性相对主义 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可
为定向
以满足别人的需要
阶段3:以“好孩子”为定 能够得到别人赞许的行为
向
阶段4:以维护权威和秩序 为定向
Biblioteka Baidu
尊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
阶段5:以社会契约和个人 既尊重法律,也认为法律
权利为定向
是可以改变的
阶段6:以普遍的伦理原则
定向
根据良心做出的行为
幼儿道德发展的规律
三、德育过程与学前儿童品德培养
(一)德育过程
认知、情感、意志、行为需要综合培养 重视社会规范的“内化”,重视个体的“建
构” 为避免认知与行动的脱离,强调体验、强调
二、学前儿童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知——道德认识 情——道德情感 意——道德意志 行——道德行为
道德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
道德认识:人们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 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信念的形 成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是主要标志。(他律性、直观性、 情绪性)
皮亚杰:真正把道德教育变成科学的人! 1.从吧规则看做是客观的不可更改的,到意识到规则是 契约的。 2.从单方面尊重到多方面尊重 3.从约束的道德到合作的道德 4.从他律到自律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发展水平 Ⅰ
前习俗水平
Ⅱ 习俗水平
Ⅲ 后习俗水平
发展阶段
“好”的行为的标准
阶段1:以惩罚和服从为定 避免惩罚,无条件地服从
第三讲学前儿童道 德教育幻灯片
优选第三讲学前儿童道德教育
1.道德
概念: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人与 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特点:是一种社会现象
以舆论和内心信念为约束力量 历史性和阶级性
2.品德
概念:个人的品质和德行。指个体符合社会 规范要求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特点:
是个体心理特征(不是生理特征,不是社会现象) 是与社会规范相关的心理特征 表现在行为中
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道德教育 法制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德育内容体系
认知
人与人 人与社 人与自 人与自我
(个体) 会
然
(心理健康)
(集体) (物体)
情感
意志
行为
幼儿园德育活动结构图
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
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性的教育
社会性?
社会性和动物性 社会性和个性 个体发展的维度来看
(3)行为方面:行为主义学派
斯金纳行为主义理论:强化的作用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替代强化的作用
2.德育新观念
(1)以人为本的德育:
内容的变化,引入心理健康,对个体心理的关注 生命教育,幸福教育,信仰培养
(2)生活德育:
主要是方法的变革
幼儿德育
“幼儿德育是向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即品德教育,培 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文明习惯和性格。”
成熟的道德?
进行幼儿德育的 重要性和可行性
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杜威 前道德或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自律水平
皮亚杰 前道德(0-2) 他律道德(2-8) 自律道德(8-12)
科尔伯格
{阶段1
前习俗水平 阶段2
{阶段3
习俗水平 阶段4
{阶段5
后习俗水平 阶段6
杜威:认为个体道德发展有阶段道德发展取决于主客 体相互作用;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道德思维、道 德活动、问题解决。
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幼儿德育的主要内容:
1、培养幼儿文明行为习 惯 2、培养幼儿对同伴友爱 互助 3、培养幼儿爱父母、爱 老师、爱幼儿园
4、培养儿童爱劳 动
\爱劳动人民
5、培养幼儿诚实 \勇敢的品质
6、培养幼儿初步 爱
祖国的情感
7、培养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 8、培养幼儿活泼\愉快\主动开朗的性格 9、对不良性格儿童的教育
功能:从社会规范出发引发功能
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稳定发展
实现个体社会化,提升个人品质
(二)相关理论
1.西方道德发展理论
(1)认知方面: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认知理论:道德两难故事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道德判断
(2)情感方面: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的理论:超我的形成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各个阶段的主要矛盾
道德情感:人们的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积 极与消极之分。(不稳定性、模仿性、外露性)
道德意志:人们自觉地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克 服各种困难,实现既定道德目的的过程。调控作用。(自觉 性低、自制力弱、易迁移)
道德行为:人们具有道德价值遵照道德规范的行动。(知行 脱节、易反复)
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听其言而观其行”)
3.德育
概念:德育就是育“德”,即根据社会的要 求对个体的品德进行构建。对德育的不同理 解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德”。我们倾向于理 解为品德,因为品德是与社会规范相关的心 理特征,因而德育的内容就应该涵盖社会规 范的各个方面,而不仅包括道德。
二、学前儿童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二)学前儿童目标: 德育的终极目的:
就是培养个体符合社会规范的心理品质
学前儿童德育的目标:
使孩子的品德和性格具有良好的开端,为其 今后的思想品德发展打下最初的基础。
(三)内容
广义的道德教育从社会规范的内容和范围出 发,结合品德的结构(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道德的发展源于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源于主体和社会道
德情景的相互作用。 逻辑思维的阶段和道德推理的阶段是平行的。每一个道德
阶段的获得都需要有一个特定的理智发展阶段。 道德冲突是道德发展动力。如果一个人所遇到的道德问题
是他现阶段的道德思维所不容易回答的,而且要求他做出 比现阶段更高的反应,那么,其道德思维就很可能从现阶 段过渡到更高一级的阶段。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可有不同。 这些不同的发展速度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关。研究证明, 社会环境和教育虽不能改变发展的顺序,却可以加速或延 缓这种发展。
(幼儿品德的教育) “幼儿道德主要是指对幼儿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它是根
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由教育者依据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 要求,培养幼儿掌握具体的浅显的道德要求,并形成良 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未来道德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 (注重幼儿德育的内外统一,培养幼儿自主建构)
幼儿德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幼儿是否有道德?
向
权威
阶段2:以工具性相对主义 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可
为定向
以满足别人的需要
阶段3:以“好孩子”为定 能够得到别人赞许的行为
向
阶段4:以维护权威和秩序 为定向
Biblioteka Baidu
尊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
阶段5:以社会契约和个人 既尊重法律,也认为法律
权利为定向
是可以改变的
阶段6:以普遍的伦理原则
定向
根据良心做出的行为
幼儿道德发展的规律
三、德育过程与学前儿童品德培养
(一)德育过程
认知、情感、意志、行为需要综合培养 重视社会规范的“内化”,重视个体的“建
构” 为避免认知与行动的脱离,强调体验、强调
二、学前儿童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知——道德认识 情——道德情感 意——道德意志 行——道德行为
道德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
道德认识:人们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 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信念的形 成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是主要标志。(他律性、直观性、 情绪性)
皮亚杰:真正把道德教育变成科学的人! 1.从吧规则看做是客观的不可更改的,到意识到规则是 契约的。 2.从单方面尊重到多方面尊重 3.从约束的道德到合作的道德 4.从他律到自律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发展水平 Ⅰ
前习俗水平
Ⅱ 习俗水平
Ⅲ 后习俗水平
发展阶段
“好”的行为的标准
阶段1:以惩罚和服从为定 避免惩罚,无条件地服从
第三讲学前儿童道 德教育幻灯片
优选第三讲学前儿童道德教育
1.道德
概念: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人与 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特点:是一种社会现象
以舆论和内心信念为约束力量 历史性和阶级性
2.品德
概念:个人的品质和德行。指个体符合社会 规范要求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特点:
是个体心理特征(不是生理特征,不是社会现象) 是与社会规范相关的心理特征 表现在行为中
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道德教育 法制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德育内容体系
认知
人与人 人与社 人与自 人与自我
(个体) 会
然
(心理健康)
(集体) (物体)
情感
意志
行为
幼儿园德育活动结构图
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
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性的教育
社会性?
社会性和动物性 社会性和个性 个体发展的维度来看
(3)行为方面:行为主义学派
斯金纳行为主义理论:强化的作用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替代强化的作用
2.德育新观念
(1)以人为本的德育:
内容的变化,引入心理健康,对个体心理的关注 生命教育,幸福教育,信仰培养
(2)生活德育:
主要是方法的变革
幼儿德育
“幼儿德育是向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即品德教育,培 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文明习惯和性格。”
成熟的道德?
进行幼儿德育的 重要性和可行性
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杜威 前道德或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自律水平
皮亚杰 前道德(0-2) 他律道德(2-8) 自律道德(8-12)
科尔伯格
{阶段1
前习俗水平 阶段2
{阶段3
习俗水平 阶段4
{阶段5
后习俗水平 阶段6
杜威:认为个体道德发展有阶段道德发展取决于主客 体相互作用;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道德思维、道 德活动、问题解决。
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幼儿德育的主要内容:
1、培养幼儿文明行为习 惯 2、培养幼儿对同伴友爱 互助 3、培养幼儿爱父母、爱 老师、爱幼儿园
4、培养儿童爱劳 动
\爱劳动人民
5、培养幼儿诚实 \勇敢的品质
6、培养幼儿初步 爱
祖国的情感
7、培养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 8、培养幼儿活泼\愉快\主动开朗的性格 9、对不良性格儿童的教育
功能:从社会规范出发引发功能
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稳定发展
实现个体社会化,提升个人品质
(二)相关理论
1.西方道德发展理论
(1)认知方面: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认知理论:道德两难故事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道德判断
(2)情感方面: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的理论:超我的形成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各个阶段的主要矛盾
道德情感:人们的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积 极与消极之分。(不稳定性、模仿性、外露性)
道德意志:人们自觉地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克 服各种困难,实现既定道德目的的过程。调控作用。(自觉 性低、自制力弱、易迁移)
道德行为:人们具有道德价值遵照道德规范的行动。(知行 脱节、易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