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井陉拉花融入中小学校园课间操的创新尝试
充分挖掘井陉拉花健身功能的实践研究
充分挖掘井陉拉花健身功能的实践研究【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教学实验法,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融合,即以井陉拉花健身操引入体育教学为例,进行的教学实践研究。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以及调查结果,表明非文化物质遗产项目与高校体育课程有机的融合是可行的,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实现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奠定基础。
【关键词】井陉拉花;健身功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研究1.研究目的井陉拉花属于河北民间舞蹈,是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
井陉拉花健身操是在井陉拉花的基础上,依据大众健身的锻炼原则,结合大学生身心特点,同时充分挖掘井陉拉花的健身功能。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暨创编井陉拉花健身操,引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证研究,为体育课程的改革,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传承开辟一条新路。
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选取我校健美操专项240名学生,为教学研究对象。
教学实验周期一学期,第一学期,以健美操专项传统的教学内容为主,第二学期以井陉拉花健身操为主要教学内容。
2.2研究方法2.2.1通过互联网以及各大音像书店查阅相关资料,对本研究项目特性、目前的发展、研究现状做一详细的了解,为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提供理论上可靠的依据。
2.2.2走访有关舞蹈、大众健身的专家探讨井陉拉花健身操创编的可行性研究。
2.2.3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制定创编井陉拉花健身操应遵循的依据、原则,之后进入动作、音乐创编研究阶段。
2.2.4动作、音乐初步完成后,首先邀请教学组老师们初步审查,并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
之后邀请有关专家审查提出意见,并进一步修改。
2.2.5井陉拉花健身操修改完成后步入教学实验阶段。
2.2.6根据实验教师主观的观察、学生的亲自感受以及生理指标得出实验结果。
3.结果与分析3.1学生对井陉拉花意识调查3.1.1学生对井陉拉花的认知程度教学实验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62%的对井陉拉花处于不了解的水平。
通过体育教学的学习,学生对井陉拉花的了解发生了显著变化,非常了解的从8%上升到35%,比较了解从10%上升到61%。
井陉拉花传承创新研究
井陉拉花传承创新研究作者:郑明娟张立光来源:《新课程·中旬》2013年第03期摘要:以大学生为教学实验研究对象,对拉花养生功的健身价值、科学性进行了调研。
结果表明,把井陉拉花舞蹈与太极、瑜伽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创编成拉花养生功是可行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井陉拉花;传承创新;拉花养生功一、拉花养生功的概念和内涵拉花养生功,是井陉拉花民间舞蹈创新性的研究。
动作的编排是在井陉拉花显著性动作特点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全身大小关节以及下肢力量、肌肉的拉抻、身体平衡的锻炼,结合了瑜伽、太极等多种文化元素组合而成。
具有强身健体、颐养身心的作用。
二、拉花养生功研究的目的、意义井陉拉花目前的研究,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再现上相对来讲比较多。
井陉拉花的社会功能、艺术及美学价值、传承保护的重要性已不容置疑。
但是依然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不是世界各地、全国上下掀起“非遗”热潮,有多少人在从事井陉拉花的研究,又有多少人知道了解井陉拉花及井陉拉花的学习?“非遗”热后,井陉拉花会不会又尘封在大山人的记忆里!如果,井陉拉花能像东北大秧歌全国家喻户晓,能像瑜伽、拉丁舞走进当代人的生活,让世人从不同途径认识、了解、记住我们民族传统一些根的东西不更好吗?基于以上想法和认识,结合当前大众健身的走势和需求,创编了拉花养生功,使之与当代人的生活紧密结合,以便于推广普及,便于传承发展。
三、拉花养生功的动作音乐特点整套动作共有13个小节组成。
分别为:起势、侧拉身、雁南飞、双晃肩、前行后退步、金鸡独立、高拉弓、屈膝绕臂、马步、渔家乐、全身运动、含羞扇、收势。
总时长大约7分钟左右。
从教学实验情况来看,这套动作与原生态拉花舞蹈相比,具有动作简单化、对称化、科学化、普及化,并符合当前大众健身的身心需求。
本套动作,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可以单人,可以集体,可以配乐,也可以不用。
同时动作可以组合,也可以针对自己身体情况的实际需要,单独练习,易学易练,便于推广普及。
河北井陉拉花舞表演形态探究
河北井陉拉花舞表演形态探究拉花舞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表演形式,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的农村地区。
作为河北省河北井陉县的特色表演形式,井陉拉花舞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深受人们的喜欢和关注。
本文将对河北井陉拉花舞的表演形态进行探究和分析。
一、拉花舞简介拉花舞,又称拷花舞,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民间舞蹈形式。
据传说,拉花舞起源于秦汉时期,是一种祭祀天地时的舞蹈形式。
拉花舞以表达感恩之情为目的,常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节日或隆重场合演出。
舞蹈表现形式有多种,包括拉、拔、扯、绕等动作。
在演出过程中,舞者手持花环或绸带,随着音乐旋律摆动身体,展示出独特的舞姿和优美的形态。
二、井陉拉花舞形态特点河北井陉作为拉花舞的重要传承区域之一,其拉花舞表演形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1. 知名度高河北井陉拉花舞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当地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
该舞蹈形式在当地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受人们的喜欢和追捧。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文化交流的增加,井陉拉花舞在全国范围内也渐渐被知晓和传播。
2. 舞姿优美井陉拉花舞在表现手法和舞姿上具有鲜明的特点。
舞者手持花环或绸带,根据音乐节奏和旋律摆动身体,展现出缓慢、柔美的舞姿。
在传统的舞蹈形式中,井陉拉花舞独具一格,令人过目难忘。
3. 音乐清新井陉拉花舞的音乐旋律清新、朗朗上口。
以拉花舞为主题的音乐主要以民间唢呐、二胡等乐器为伴奏,旋律简洁、清新、易于传唱。
同时,在演出时加入打击乐器的敲击,增强了音乐的节奏感和动感。
4. 华丽的服饰井陉拉花舞的服饰和道具精美华丽,展示了当地的民间手工艺和传统文化。
重点突出的是华贵的腰饰、色彩鲜艳的衣裙、金丝绣花等装饰,增加了表演的视觉效果。
三、井陉拉花舞的发展前景综上所述,河北井陉拉花舞表演形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舞蹈表演形式之一。
未来,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进行技术创新和传承,以实现井陉拉花舞文化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在中小学推广“井陉拉花”的探索与实践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井陉拉花”是流传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境内的一种优秀的民间艺术,类属北方秧歌。
千百年来,它以规范、朴实、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井陉素有“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井陉拉花遍地扭”的说法。
2006年“井陉拉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贾作光曾把“拉花”誉为“民间舞蹈园中开放的一朵最艳丽的奇葩”。
自古以来,井陉拉花的传承方式一直是口耳相传、言传身授。
现如今怎样传承非遗之美,让优秀的民间艺术与学校艺体教育有机融合,使之得到有效地传承、普及、创新与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为此,笔者进行了有益地探索与实践。
一、挖掘资源,编写教材要在中小学生中推广、普及井陉拉花,把拉花作为一门课程在学校范围内推广使用,需要赵春英(井陉县教育局,河北石家庄050300)摘要:“井陉拉花”是流传于井陉县境内的一种优秀民间艺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传承非遗之美,让优秀的民间艺术与学校艺体教育有机融合,并使之得到有效地推广与普及、创新与发展。
多年来,当地教师通过编写教材、培训师资、培养新秀、“操舞”融合、活动搭台等多项举措,切实将“井陉拉花”引进校园、带进课堂、融入课间操,如此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和艺术表现能力,又让“井陉拉花”这一民间艺术奇葩真正根植于校园,并绚烂绽放。
关键词:井陉拉花;民间艺术;探索实践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4-0062-03 . All Rights Reserved.有适合学生特点且规范统一的教材才行。
因此拓展音乐校本教研新路,开发拉花校本课程,编写相关教材势在必行。
2008年,在当地教育局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笔者结合多年的拉花教学实践经验,遵循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挖掘整理出了与井陉拉花这一本土民间艺术相关的素材,编写了《井陉拉花简明教程》,并作为音乐校本课程在全县各中小学校推广使用,这有助于形成“拉花艺术进校园、艺术之花遍地开”的浓厚文化氛围。
民间精粹之井陉拉花舞蹈作品赏析
民间精粹之井陉拉花舞蹈作品赏析井陉拉花舞是河北省井陉县的一种民间舞蹈,是当地民众在丰收、喜庆等重要场合常见的一种舞蹈形式。
井陉拉花舞源自郑州地区的拉花舞,后来流传到井陉地区,并融合了当地的舞蹈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井陉拉花舞。
这种舞蹈以其高度的舞蹈技巧和极富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吸引了众多观众和舞蹈爱好者的关注。
井陉拉花舞一般由一群年轻人组成舞队,他们身着艳丽的民族服饰,手持一朵鲜花,跳动着轻盈的舞步,传递着丰收、喜庆和美好的祝福。
在表演过程中,舞者们以婀娜的身姿和灵活的舞步,展示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井陉拉花舞的舞蹈动作多变,节奏快速,舞者们会用带有特色的身体动作来表达对生活的热忱。
在舞蹈的过程中,舞者们会用身体和手中的鲜花来模拟自然界的景观,既有起伏的山峦,也有翩翩的花朵,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图景之中。
井陉拉花舞还融入了当地的传统音乐元素,在演出中伴随着悠扬的乐曲,舞者们以轻盈的舞姿和婀娜的身姿,完美地诠释了井陉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和艺术风采。
观赏井陉拉花舞不仅让人心情愉悦,更让人感受到了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和对生活的热爱。
井陉拉花舞的精髓在于它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在舞者们的身上展现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舞蹈中的舞者们以鲜艳的服饰和优美的动作,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幻想,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井陉拉花舞的表演不仅仅是一种舞蹈表演,更是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通过井陉拉花舞,人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也能够感受到当地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许。
在当地的节庆活动中,井陉拉花舞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人们喜庆时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这些重要的场合中,井陉拉花舞的表演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还能够增加人们的向往,让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激情。
在推广和传承井陉拉花舞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当地文化的自信心,传承和弘扬井陉地区的地方文化精粹,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井陉拉花舞所展现的独特魅力和精髓。
拉丁舞作为课间操融入中学的可行性研究
拉丁舞作为课间操融入中学的可行性研究一、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中国的中学教育中,课间操是一项重要的活动,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当前的课间操形式单一,缺乏变化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兴趣。
因此,探索新的课间操形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将拉丁舞作为课间操融入中学的可行性,并分析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通过实施拉丁舞课间操,旨在提高学生的体质素质、促进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氛围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将为中学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2.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某中学的初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0名学生。
研究对象的年级、性别、体质状况等信息将被记录和分析。
2.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当前课间操的态度和需求。
然后,设计并实施拉丁舞课间操,并记录学生参与的情况和反馈意见。
最后,通过体质测试、情绪测量、团队合作评估等方式,评估拉丁舞课间操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三、研究结果分析3.1 学生参与情况通过实施拉丁舞课间操,学生的参与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研究过程中,记录了学生参与拉丁舞课间操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在课间操中积极参与拉丁舞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参与度。
3.2 身体素质提高拉丁舞作为一种有氧运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拉丁舞课间操训练,学生的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指标有所提高。
此外,通过体质测试数据的分析,还发现学生的肺活量和心肺功能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3.3 情绪调节能力增强拉丁舞课间操的活动形式和音乐节奏能够促进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参与拉丁舞课间操后,情绪得到有效的调节和释放,焦虑和压力水平明显降低。
学生反馈称,在活动中跳舞的欢快节奏能够带来愉悦和放松的感觉,有效缓解了学习压力和疲劳。
井陉拉花传承创新研究——拉花养生功
2013-03高教前沿妄,打破纸醉金迷的俗梦,养成淡泊洒脱的胸怀,同时扩大我们的同情心。
”[12]大概这就是古人所云“荡涤胸中尘俗”的境界吧。
以现代的眼光来审视傅雷的教育理念,这无疑是近来兴起的生态审美教育的雏形。
生态审美教育从生态美学衍生而来,主张跳出“人类中心主义”的窠臼,与自然平等对话,剔除人与自然之间的功利感性关系,将自然看做是审美的对象而非物欲的对象,人在和谐、整体、平衡中,达到“诗意地栖居”。
这毋宁是审美教育的理想境界。
可见,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给予傅雷教育子女以很好的启迪。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加以美育的渗透以及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启迪,培养出“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其中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是傅雷教育中的精髓。
他的成功经验,对我们今天的审美教育而言无疑仍是一种经典示范。
注释:[1]傅雷.傅雷书简.十一月八日信.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2]傅雷.傅雷书简.八月二十五日信.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3]傅雷.傅雷书简.一九五七年三月十八日信.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4]傅敏.傅雷家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04:84.[5]傅雷.傅雷书简.八月十六日信.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6]傅雷.傅雷书简.八月二十五日信.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7]傅雷.傅雷书简.八月十六日信.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8]傅雷.傅雷书简.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四日信.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9]李云雷.听傅雷讲艺术.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傅敏.傅雷谈音乐.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11:108.[11]傅敏.傅雷家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04:212.[12]傅敏.傅雷家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04:221.参考文献:[1]傅敏.傅雷家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2]傅雷.傅雷书简.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3]李云雷.听傅雷讲艺术.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傅敏.傅雷谈音乐.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井陉拉花传承创新研究———拉花养生功文/郑明娟张立光一、拉花养生功的概念和内涵拉花养生功,是井陉拉花民间舞蹈创新性的研究。
传播视域下井陉拉花的传承与发展
|RADIO &TV JOURNAL 2018.06民俗舞蹈是一门传统的表现性艺术。
井陉拉花作为河北省传统的民俗舞蹈艺术是中华民族非常珍贵的文化财富,凝结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当地的风土人情。
井陉拉花以“抖肩”“翻腕”“扭腰”“吸腿”“撇脚”等舞蹈动作,形成刚柔并济、粗犷含蓄的独特艺术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2006年,井陉拉花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之后,井陉拉花不仅享誉全国,而且走出国门,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艺术风采。
井陉拉花艺术之所以能够走出国门,享誉世界是与其传承、创新和发展过程的传播技巧分不开的。
一、传承传统民族舞蹈植根于中华沃土,源远流长。
井陉拉花诞生于太行山东麓的河北井陉,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据说,明清时期的井陉拉花就名扬海外,深受人们的喜爱。
传统的井陉拉花的传承发展主要是通过直接面对面进行传播的。
传统的民俗舞蹈艺术基本以口传身教模式进行传播。
其中,家族传播是我国传统民族舞蹈最重要的传承方式。
起初,井陉拉花主要是通过家族亲身传播,以祖孙相传或父子相传的方式进行。
无论这种传播方式是有意识的传播,还是无意识地进行,井陉拉花艺术都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
比如,井陉拉花主要传承人李爱林,就是从小跟着爷爷学的拉花艺术。
井陉县庄旺村已故拉花艺人李树芳先生11岁那年,由爷爷教授拉花,之后又将拉花艺术传给了自己的孙女。
此类传播形式,可以吸引喜爱这门艺术的人直接参与,也可直接展现拉花的艺术魅力。
在人口流动不大、新媒体技术传播不普及的过去,这种传播形式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除了家族直接传播,其他民俗人际传播也在拉花的传承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种传播形式的传播主体由家族内部传播变为家族外部传播。
井陉拉花主要动作是扭,扭的同时带动全身运动,除了带给人美的享受,还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所以很多人就跟着跳了起来,等自己学会了,再带动其他人一起学习。
借助传统庙会、节日的民俗表演进行面对面的人际传播也是拉花在历史长河中主要的传播手段,是最主流的传播方式。
浅析民间舞蹈表演风格——河北井陉拉花的风格特点
浅析民间舞蹈表演风格——河北井陉拉花的风格特点中文摘要民族舞蹈的盛行以及民族舞蹈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域的民俗特点,更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特点,很多的地区都有着自己地区的民间舞蹈文化,无论是在长江流域或是黄河河畔、塞外草原或是太行山脉、渤海之滨或是漳河之畔,都是民族舞蹈不断发展的地方。
井陉拉花民间舞蹈就是流传在河北省西部的太行山井陉县的一种民间舞蹈。
河北井陉拉花主要的就是有着高雅、深沉、饱满又富有热情的这样的特点,在舞蹈的表演中不仅仅有着感情的流露同样对于舞蹈的艺术表演特点也是十分扎实,自古以来就有着很多的人对于河北井陉拉花有着很大的喜爱之情,在国内的舞蹈界有着很大的盛名。
本篇论文主要就是对于民间舞蹈的调查的形式来分析河北井陉拉花的主要文化特点以及历史渊源。
在舞蹈的表演形式、艺术特点以及舞蹈的组织方式中都有很大程度的分析,为读者呈现出来一个不一样的河北井陉拉花。
本文对于河北井陉拉花的一个主要价值的介绍,也在未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传承的过程中能有好的意见,艺术的发展是关乎一个民族的艺术进行,也是一个民族未来艺术发展中的元素之一。
关键词:民族舞蹈河北井陉拉花舞蹈风格AbstractThe preval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folk dance dance has not only folk characteristics of a region, the more i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our nation, many areas have their own regional folk dance culture, whether in the catchment of the Yangtse River or the Yellow River River, prairie of north of the great wall or the Taihang Mountains, on the coast of Bohai or Zhanghe pan, i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folk dance. A folk dance of Jingxing Lahua folk dance is popular in Hebei Province, Taihang Mountain in the west of Jingxing county. It overflows the elegant and yet deep, not only full of energetic and show soft, warm yet sad is publicity, with its rich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aking root in the fertile soil, since ancient times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masses love to see and hear, is one of the folk dances in Hebei province and even the national famou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Jingxing Lahua, historical origin, form school, social interdependence and organizational form, performing forms, artistic features, theatrical tendency,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a full range of care, showing the way the development track of Jingxing lahua.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ajor value for the Hebei Jingxing Lahua, protect in the futur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process of inheritance can have good ide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ts is about the art of a people, but also one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a national art elements in.Keywords:Dance in Hebei Jingxing Lahua dance style目录一、中国民族舞蹈介绍 (4)二、河北井陉拉花渊源 (5)(一)来源 (5)(二)分布 (5)(三)主要风格特点 (6)1.体态风格特点 (6)2.动律风格特点 (6)3.步伐风格特点 (6)三、河北井陉拉花价值 (7)(一)表演人群广 (7)(二)多元化价值 (7)四、如何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井陉拉花 (8)(一)传播和普及 (8)(二)对于遗产的记录 (8)结束语 (9)参考文献 (9)一、中国民族舞蹈介绍中国民族舞蹈的一直以来就是少数民族的舞蹈,但是很多的人对于少数民族理解却是远远的不够的。
试论井陉拉花的舞蹈特征及教学意义
试论井陉拉花的舞蹈特征及教学意义作者:关姗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0年第11期摘要:井陉拉花是河北省三大秧歌之一,数百年来一直以其雄浑粗犷、刚健有力的舞风而广为流传。
通过论述这种民间舞的舞蹈文化特征及动态表现形式,进一步分析了它的教学意义和此舞种存在价值,并据此提出了将其引入“学院派”民间舞教材的设想,期望能够为丰富我们的民间舞课堂内容提供一点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井陉拉花;舞蹈特征;教学意义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56-001一、井陉拉花的历史文化井陉拉花是河北省著名的民间舞,她舞姿优美、气势恢宏、风格独具,井陉拉花类属北方秧歌,形成和流传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区井陉县境内的民间舞蹈,是河北省三大优秀民间舞种之一。
在井陉县拉花共有两个版本;一是说拉花是运输牡丹花过程中形成的舞蹈,故称“拉花”;二是说拉花是在逃荒中形成的舞蹈,“拉花”即“拉荒”的谐音。
所以,拉花中就出现了很多脚下有力的向前迈步和后退的动作。
还有人认为:井陉山路崎岖,人们行走不便,古代女人多小脚,出走需男人搀扶,而女性雅称是“花”,这样形成的民间舞蹈就称为“拉花”。
新中国成立以来,井陉拉花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继承、改革和发展,曾引起了贾作光、赵宛花、资华筠等著名舞蹈家们的热切关注,多次亲临井陉指导,使古老的拉花艺术英姿焕发,在全国舞蹈大赛中频频折桂。
二、井陉拉花的舞蹈特征1.拉花的动态特征“拉花”形成的河北省井陉县,是一个地理环境非常恶劣的地方。
在当地“开门见山,走路爬坡”的自然环境里,爬坡必须迈步同时高抬腿,身体前俯,下坡则是双膝处于紧张状态,身体稍仰,因而男性的舞步为“起要屈,踩要稳”,女性的舞步为“进要弓,腿要丁,脚要撇”,屈膝是贯穿于动作的始终,即使是伸膝也是短暂的每做一个动作主力腿皆随着动律起伏蹬山、山坡路滑似艺人说“迈步不过半块砖”,后腿多以丁字步,促成了侧腰,进俯退仰的舞姿。
河北井陉拉花舞表演形态探究
河北井陉拉花舞表演形态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文将从河北井陉拉花舞的历史渊源、表演形态分析、动作特点、服饰和道具以及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其表演形态的独特性,并对未来对河北井陉拉花舞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为这一传统文化形式的传承和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和方向。
1.2 研究意义河北井陉拉花舞作为中国传统舞蹈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于其表演形态的探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通过对河北井陉拉花舞的历史渊源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一舞蹈形式的起源和发展轨迹,从而揭示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分析河北井陉拉花舞的表演形态和动作特点,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进而挖掘出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研究河北井陉拉花舞的服饰和道具也可以揭示出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审美视角和文化解读途径。
深入探究河北井陉拉花舞的表演形态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切入点。
2. 正文2.1 河北井陉拉花舞的历史渊源河北井陉拉花舞是中国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起源于河北省井陉县。
据传,拉花舞最早起源于北宋时期,是当地百姓为了庆祝丰收和祈福而创造的舞蹈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拉花舞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形式和技巧的舞蹈。
在历史上,拉花舞是由井陉县一带的百姓在农闲时创作和演绎的,舞者们通过舞蹈动作、手势和表情来表达生活中的欢乐和心情。
拉花舞的舞步多变,有旋转、跳跃、摆动等动作,整个舞蹈过程生动活泼,富有节奏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河北井陉拉花舞逐渐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文化遗产,备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如今,拉花舞不仅在井陉县广泛传播,还开始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成为一种具有特色和魅力的表演形式。
总的来说,河北井陉拉花舞的历史渊源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探析河北井陉拉花的创新与发展
探析河北井陉拉花的创新与发展摘要:河北井陉拉花在河北舞蹈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其多彩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着称,在对其进了行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论证这种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井陉拉花;创新;发展河北省素有“汉族民间舞蹈之乡”之称,从漳河之畔到塞外草原,从太行山脉到渤海之滨,民间舞蹈之花遍地盛开。
井陉拉花即是流传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区井陉县的一种民间歌舞。
井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西与山西阳泉市、平定、孟县接壤,北与平山、东与获鹿,南与元氏、赞皇交界,现属石家庄市。
古时候,井陉地方经济萧条,文化落后,天灾兵祸,民不聊生。
主要表现在:一是地瘠民贫,这是历史上人们对井陉自然和社会面貌的概括,雍正庚戌年县志的序中即明确使用了“地瘠民贫”来阐述当地史无县志的原因之一。
二是冶河乱流。
冶河为井陉境内绵河与甘淘河汇合而成的主要河流,常年水患。
三是交通闭塞,井陉道路狭窄难行,交通不便。
四是兵燹成灾,井陉层峦叠嶂,地势险要,其中太行八陉之第五陉,是兵家必争之地。
人民自古深受其害。
井陉拉花就是产生在这样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中。
井陉拉花与众多植根于民俗人文主义的民间舞蹈一样,具有自身独有的审美价值,并在千百年来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活动中得以不断传承丰富和发展,从而在现代艺术的共同体中独树一帜,成为新时代民间舞蹈的新风尚。
回顾井陉拉花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拉花在各种国家赛事和表演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在专家们的关注、支持和当地领导的关心、帮助下,井陉拉花老艺人的无私奉献和文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拉花在近半个世纪的演出历史中记满了荣誉。
1957年在北京全国第二届民间舞蹈汇演获优秀节目第二名,演员受到周恩来等领导的亲切接见;1979年拉花题材的《咱去西柏坡看亲人》两次进京参加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全国文艺献礼调演;1991年在辽宁省沈阳市首届中国沈阳秧歌节暨全国优秀秧歌大赛中独获六项大奖;1992年在陕西省延安市参加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的调演活动;1994年在重庆参加中国舞三峡之夏大型文艺活动;1996年在北京第十届“龙潭杯”全国优秀民间花会大赛获最高奖项——优胜奖;1996年在浙江省金华市全国第六届群星奖广场舞决赛中获金奖;1999年参加云南省昆明市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河北园活动;1999年参加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盛装行进表演;20XX年10月在山西参加全国民间舞汇演并获一等奖;20XX年参加交银理财杯全国第四届电视舞蹈大赛并或三等奖。
井陉拉花的推广途径研究
井陉拉花的推广途径研究作者:康冬宁高霞于扬来源:《体育风尚》2017年第11期摘要:研究井陉拉花这一民间舞蹈的存在价值,意义不只在于扶持井陉拉花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对井陉拉花这一民间艺术的传承与推广。
关键词:社区居民;高校体育;赛事推广2006年河北民间艺术井陉拉花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但由于其地域限制、传统保守等因素,其在传承和发展上受到了限制。
本文从六个方面对井陉拉花的推广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将拉花纳入高校体育专业课程中拉花健身操本身就来源于民间,来源于社会民众,如果能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拉花纳入公共体育选项课的教学内容,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拉花,从而学习它,这样拉花艺术就会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得到提高和完善,学生毕业之后再将其带回至人民群众中,势必会对拉花的普及和推广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欣赏一些优秀的拉花作品开始,引起学生兴趣,之后从基本动作入手,让学生掌握拉花的基本动作姿态、动作,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乐感,不断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逐渐开始初级套路的学习。
学习完成之后可以多組织学生参加一些表演、比赛,增强学生对拉花学习的兴趣,多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性表演,或者到居民中间进行表演,这样能够让社会更进一步认识拉花,接近拉花,从而推动拉花艺术的发展。
二、中小学体育中开设拉花课程在中小学中的开展拉花运动,多采用的形式是课外体育活动。
在中小学开设拉花课外兴趣小组,可以鼓励尽可能多的老师们也参与进来,上课以体育教师教授为主,对其他教师和学生进行授课培训,从而可形成学校特色文化,可以作为学校的一种特色健身项目,开发成为自己的校本课程,丰富校园体育文化。
同时在中小学学生中开展拉花运动,有助于推动家庭成员的参与,开展效果好的话,可以代表学校作为特色健身项目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展示本校特色体育文化的同时,提高拉花健身操的认知度。
三、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中推广拉花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是开展拉花运动的主要人群,因此,我们可以将重点培训对象放在他们身上。
拉花引入学校阳光体育的思考
路就很快能够演 出; 另一种 为场地演 出 , 队形多变 , 其 能充分
发挥演员 的表演技能 , 而且演 出完整。参加演 出的演员 , 一般
为六的倍数 , 在表演过程 中 , 灵活多变的 队形 , 舞者间的默契 配合 , 以培养舞者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 可
村中小学艺术体育教育落后的情况下 , 护 、 、 保 挖掘 丰富和发 展当地极其丰富的艺术体育教育资源 , 农村艺术体育教育 让 承担起为传 承和发展 中华 民 艺术 特色 的基本责任。 族
河 北省井 陉县的拉花属北 方秧歌 类 , 源 于明清 , 起 是一
・
调式 , 伴奏乐器有掌锣等 , 节奏偏慢 , 大多为 4 拍 , / 4 与拉花舞
色鲜 明 的校 园文 化 氛 围。
关键词 : 中学体育 ; 阳光体 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 : 3 .6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 号:0 9 0 0 2 1 )2 0 5 — 2 G6 39 A 1 0 — 1 X( 0 1 1 — 0 7 0
20 0 5年全 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结果 显示 , 学生肺活量 水平、 体能素质 持续下降 , 体能 素质 中的速度 素质 和力 量素 质连续 1 0年下 降 , 而耐 力素质则连续 2 下降 , 0年 超重 和肥 胖学 生的 比例迅速增加 , 城市男生 已达 2%。视力 不 良率仍 4 居 高不下 , 小学生为 3 %、 中生为 5%, 中生为 6 %, 1 初 8 高 7 大 学生为 8 %。针对 目前学生从学校到家庭 , 教室到寝室单 2 从
蹈 的深沉 、 蓄 、 含 刚健 、 豪迈 风格 交相辉 映 , 乐舞融合 , 浑然一 体, 可谓 风格 独特 , 美不胜 收 , 形成 了刚柔相济 、 犷含蓄 的 粗
“拉花”扭出柔韧刚强
“拉花”扭出柔韧刚强作者:安春华来源:《共产党员·下半月》 2019年第5期核心阅读有一种民间舞蹈,产生于“逃荒路上”,演的却是“六合同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柔韧刚强的“井陉拉花”背后,是一辈辈饱经沧桑的山里人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在一次“走读非遗”的采访中,我有幸看到过4支来自井陉不同村庄、代表不同风格流派的拉花队伍同台表演,近距离感受到了拉花的独特魅力。
拉花的特点,如果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 坚韧” 。
无论男女演员,其动作都体现出一种强大的韧性。
在稳重舒缓的音乐下,演员有板有眼地扭着,不是欢腾轻快地跳跃,而是将身体重心放低,抻着一股劲,稳稳地舞出每一个动作。
期间,双膝大部分时候是屈着的,重心是下沉的,难怪有人用“深沉”“苍凉” 乃至“ 压抑” 来形容。
但是,感受到“压抑”的人可能也不多。
因为在“韧”(承压)之后,会有“ 脆” 的动作来一个“翻转”(对抗)。
如果说,屈膝、扭臂、撇脚等比较慢的动作属于“韧”,那么急起骤停的拧肩、翻腕等,则属于“ 脆” 。
比如右手执扇,反手向右缓缓“抹”开去,最后手腕却突然急向左180度旋转再迅速复位,带动绸扇生风。
这正是评论家所说的“抑扬迅变”。
抑即“韧”,扬即“脆”。
韧、脆对比,贯穿始终。
诚如《中华舞蹈志》(河北卷)所说:“这种韵律内在的感觉是力的对抗,而外在显现则是毫无间离的和谐一致。
”而且,整个舞蹈过程中,身体就像被一根弹性很强的橡皮绳抻着一样,时而伸长,时而收合,“以此构成各种舞蹈动作顿而不断,行云流水般的连接”。
给我留下突出印象的一组动作是:姑娘小伙成对前行,高抬腿、深蹲下,步步如此,强烈的身体起伏,似在陡峭的山路上艰难攀登。
而小伙子先在姑娘左边一蹲,起身后紧跨几步,跑到姑娘的右侧再一屈膝,伴随着每次屈膝时张开的双臂,似在无微不至地搀扶、照应着姑娘,而姑娘每走一步都回头望一眼小伙子,可谓情深意切。
音乐是拉花的灵魂。
伴奏是悠婉典雅的笙管乐,所用曲子既有曲牌,也有民歌。
将花样跳绳融入中小学大课间的创新尝试
将花样跳绳融入中小学大课间的创新尝试
苑笑
【期刊名称】《当代体育科技》
【年(卷),期】2015(005)007
【摘要】长久以来课间操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学生每天必须参加的活动,近年来,全国的中小学陆续开展了"大课间"活动,保证了学生每天在校锻炼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然而,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校大课间尤其是农村学校大课间往往是流行于形式.花样跳绳运动简单易行,健身效果明显,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且安全性较好,能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总页数】2页(P149-150)
【作者】苑笑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23.1
【相关文献】
1.将井陉拉花融入中小学校园课间操的创新尝试 [J], 张华
2.推广花样跳绳进入小学大课间活动的创新尝试 [J], 李佳佳
3.啦啦操融入中小学大课间的创新 [J], 徐健;刘吉安
4.大概念下花样跳绳大单元整体学习
——以《小学朋友跳的学习与创新》为例 [J], 王芳;张真真
5.将“花样跳绳”融入基层学校大课间的尝试 [J], 丁巧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井陉拉花舞蹈在高校中的非遗保护与传承研究
井陉拉花舞蹈在高校中的非遗保护与传承研究
耿洁
【期刊名称】《东方娱乐周刊》
【年(卷),期】2024()3
【摘要】文章聚焦于井陉拉花舞蹈,探讨了在高校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策略及实践。
文章分析了井陉拉花舞蹈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艺术特色,深入研究了其在现代高校教育中的价值和面临的挑战。
通过比较分析和案例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高校中有效的井陉拉花舞蹈传承与保护方法,以推动传统文化的活化和创新,同时提高学生对非遗的认知和参与度。
这一研究有望为非遗保护和高校文化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
【总页数】3页(P0109-0111)
【作者】耿洁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0
【相关文献】
1.基于AR技术推进体育"非遗"产业化模式研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拉花为例
2.对井陉地区新民居建设中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以井陉拉花为例
3.河北民间舞蹈井陉拉花在高校推广与传承的策略研究
4.动漫创作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井陉拉花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5.基于非遗生态保护与传承的高校羌族舞蹈教学创新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报)创特色 重教研 北正中心致力创办一流特色学校
创特色重教研北正中心致力创办一流特色学校井陉拉花享誉全国,北正乡东南正拉花则是井陉拉花主要流派之一,东南正被誉为“拉花之乡”。
当地老百姓非常喜爱拉花,这里人人爱拉花,人人会拉花。
古语道“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人人都会扭”,可见拉花艺术在这里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扎实的群众基础。
我中心紧紧抓住这个优势,乘势而为,全方位调动广大师生爱拉花、学拉花、扭拉花的积极性,全力打造全县独树一帜的拉花艺术特色学校。
特别是2010年9月以来,我中心深入发扬民间艺术传统,努力创建拉花艺术学校,逐步培育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取得了丰硕成果。
树骨干,抓主力,带全员。
尽管拉花在北正有着广泛扎实的群众基础,但让全校400余名学生及教师不但人人会扭,而且要扭出水平,形成校园拉花文化,则需要一套行之有效、持之以恒的管理和教学方法。
为此我们聘请县教研室赵春英老师作技术指导顾问,并在全中心选拨了4名工作责任心强、拉花基本功扎实、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担当拉花教练。
4名教练每人负责一个年级学生的拉花基本功教学,在此基础上还要把各班班主任老师培训到位,然后再由班主任老师对本班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动作达到规范、整齐、优美。
通过这样一套“金字塔”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快便掌握了拉花基本动作并逐步规范化。
选载体,搞活动,成果显。
让每位师生掌握拉花的基本动作不难,难的是如何实现由简单模仿到高标准表演这一质的转变以及如何通过学习拉花提升学校校园文化精神。
这就需要把教师教、学生学这一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方式,通过一种载体、一种形式,变成学生在不知觉中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
为此,中心经过深入研究讨论,结合当前教育局提倡实现阳光体育、创建特色课间操这一主题,决定把拉花编排成适合学生表现的形式—拉花操,作为学校特色课间操,并不断提高。
使全校师生天天练习、天天强化,实现寓教于乐,愉快练习,真正将健身与艺术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听觉、视觉、感觉上充分享受拉花艺术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井陉拉花融入中小学校园课间操的创新尝试张华(井陉县教育局教研室河北·石家庄050300)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09-0144-02摘要课间操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在学校体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而重视课间操的形式和内容势必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研法等研究方法在对井陉县中小学校园课间操状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井陉拉花与课间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大胆实验尝试,并在井陉县部分中小学校进行推广,这种结合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益,同时宣扬了传统艺术文化,可谓一举两得。
此项创新成果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井陉拉花课间操非物质文化阳光体育Innovative Attempt of Infiltrating Jingxing Lahua in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alisthenics//ZhangHuaAbstractCalisthenicsisaninevitablepartofschoolsportswork,andanimportantcontentofstudents'qualityeducation,soitoc-cupiesanimportantpositioninschoolsportseducation.Basedonpracticalsurvey,thewriterattemptstoinfiltrateJingxingLahuawithcalisthenicsin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Thisintegra-tionisconductivetonotonlystudents'health,butthepromotionoftraditionalartisticculture.Key wordsJingxingLahua;calisthenics;intangibleculture;sun-shinesports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的精神,让广大青少年拥有更加快乐、健康、幸福的童年,让学校彰显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课间操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在学校体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课间操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的内容、形式与管理制度,直接反映着整个学校管理水平和学生精神面貌的好坏。
近年来,井陉县教育局以“阳光体育运动”为主题,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体育课程资源,结合富于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校园课间操的活动内涵,将井陉拉花这一乡土艺术奇葩引入课间操中来,大胆尝试、革新课间操的开展方式,让井陉拉花特色课间操成为校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1井陉拉花的文化起源背景井陉拉花形成和流传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是河北省三大优秀民间舞种之一,类属北方秧歌,源自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花会,早在唐代元和八年成书的《元和郡县志》就有记载,2006年名列国务院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井陉光彩照人的崭新名片。
在全国大赛中,井陉拉花舞蹈屡获殊荣,尽展风采;2007年参加省运会,同年获“中国民间民族歌舞精品展演”最高奖———金荷花奖;2004年、2010年两次代表河北省参加第六、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均获最高奖———金奖;2012年初荣膺第十届山花奖;2010年,应邀参加了上海世博会河北周开幕式和世博园巡演等[1]。
值得提出的是,井陉拉花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除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外,还具有良好的健身意义和推广价值。
如将井陉拉花引入中小学课间操并加以推广,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悠久的传统文化,而且能够锻炼学生身心,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2]。
2学校课间操与井陉拉花结合的创新内容和形式传统课间操时间短,内容和形式单一,因此,学生练习强度不够,热情不高。
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让广大青少年拥有更加快乐、健康、幸福的童年,让学校彰显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在此背景下,我们想到了井陉拉花与课间操的有机结合,把古老的拉花艺术融入到蓬勃向上的群体性体育锻炼之中,特别是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嫁接到中小学课间操中去,就能够使传统文化和现代体育教育进行有效结合,不仅发扬了传统文化,还能够更好地活跃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并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因此,在与多位老艺人、舞蹈教师和体育教师商榷之后,遴选拉花中的雁南飞、迎风扇、八板步、渔家乐等八个经典动作,编创了包含手臂肩练习、四肢练习、蹲起练习、协调练习、方向练习、音乐反应练习、动率练习、跳跃练习等八节拉花特色课间操,编印了校本课程《井陉拉花》,在部分学校当中普及推广。
在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拉花特色课间操作为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的健身活动,不仅传承了古老的地域文化,而且以轻松、欢快的节奏,活泼、舒展的动作,展现了青少年阳光帅气的特点,深受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喜爱。
学生在身体得到全面锻炼的同时,消除了因学习而产生的疲劳,受到了艺术熏陶,提高了审美能力,实现了学校体育文化和传统艺术完美融合。
3特色课间操的目标及要求课间操活动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也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
在推进拉花特色课间操过程中,我们对各学校提出了“四化”目标:一是号令音乐化:整个课间操的学生的集合、进出场以作者简介:张华(1973-),男,河北井陉人,学士学位,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研究。
职业教育144总第237期2013年3月(下)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Total.237March2013(C)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许多村庄大部分是老人与小孩,从而导致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特别是对于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来说,由于其年龄小、正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因留守身份,使他们在心理健康、遵纪守法、思想道德、安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影响深远。
2.5农村学前教育薄弱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由于农村自然条件的限制,经济和文化的落后,全民意识淡薄,学前教育一直被忽视。
目前农村学前教育,许多是私人办园,基础设施差,往往就是几间房、几个小桌子小板凳,缺少一些益智的玩具、教具,户外活动器械、儿童读物。
其次,幼儿教师师资队伍水平偏低,基本没有从事幼教的专业教师,缺乏基本幼儿教育的技能技巧,能开展的课程教育很少,不能起到真正启蒙的作用。
另外,安全措施也不到位。
发展农村教育,学前启蒙教育不能忽视。
2.6代课教师存在相当比例、小学英语教学缺乏目前代课教师在少数地区仍占有一定比例,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以几百元每月的报酬要求代课教师全心全意教学,兢兢业业教学,刻苦钻研教材教法,显然不切实际,因为为了生存代课教师必须另有谋生之道,而必然从教学工作中分心。
所以按编制配齐国家正式老师数是办好农村义务教育的首要条件。
其次,英语教学在相当多的地方不到位,这拉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有的小学三年级以上并未开设英语课,有的开了英语课的班级,英语教师的教学也常不规范,没有经过正规学校培训,都是从其他学科转行的,英语教学中发音不规范,教学不规范的现象常常出现。
这种现象很令人担忧,一旦不规范的英语知识让学生接受了,对以后学生接受规范的英语教育会产生排斥效应,纠正起来很困难。
3宜春市农村教育发展对策3.1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与监管力度宜春市已加大对农远工程的建设力度,农远工程覆盖率达80%以上,但还达不到国家的要求,同时,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教育发展不平衡。
因此,在农远工程建设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
在资源应用方面,要加大教育软件资源开发和教师培训力度,加强运行管理,确保“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充分发挥效益。
3.2加强领导意识,加强校舍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的落实,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加强校舍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学校教育经费的充足。
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创造条件,吸引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完善教育对口支援和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
2013年,江西省出台政策,抽调3000名优秀教师下乡支教,加快基层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加大经费投入,充实农村教师所处学校普遍严重缺乏的学习资源,创造农村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从而不断更新自身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按照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实施新课程,实现教育公平。
3.3加强各类教育和职业培训,激发农民的求知欲望农村人口普遍教育素质低,就业竞争力差,极为残酷的就业现实,激发农民内心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从心底有个学习的企求,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需建立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的职业技能教育体系,通过大力发展各类教育和职业培训,加强就业前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进一步整合面向农村的社会培训资源,通过较为正规的职业教育,让他们掌握劳动力市场所必须的劳动力应具有的一些基本要素。
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改变自己的弱势地位,享有较为平等的社会地位,提高收入,使其能面向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1]张建国.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均衡[J].人民教育,2010(Z1):3-4.[2]罗勇.关于农村教育科学发展的思考[J].教育论坛,2010(2).[3]张绍红.宜春市农村初中素质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优秀硕士毕业论文,2006.及队形变换均由优美或明快的校园歌曲、革命歌曲贯穿始终,例如:《1234歌》、《打靶归来》、《志愿军之歌》、《小白杨》、《冲锋号》、《让我们荡起双桨》、《小白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咱当兵的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校园的早晨》、《青春纪念册》等等。
二是内容校本化:课间操的内容丰富多彩,既符合上级的要求又体现了学校的校本特色,如现在我们所做的操有国家推广的《舞动青春》和《七彩阳光》以及我们创编地拉花特色校本操等。
三是动作整齐和队形多彩化:则是对做操质量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出操静、齐、快,做操时动作规范、美观,进场和退场时大摆臂,队形变化以错肩行进、分队合队、并队列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