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带答案
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
袁隆平坚信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能验证真理。
他对中国亿万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稻口中,他一边甩去手上的泥巴一边对我说,农民不富裕谈不到现代化,单产上不去农民就富不起来。
现在我们试验田种的杂交稻每亩产700千克,农民种的亩产能达到800千克甚至更高,因为他们大量采用有机肥。
还有比这更令他欣慰的事吗?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至于是不是得担风险,袁隆平在所不计。
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
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
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
信中,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最近社会上流传杂交稻米质太差,有人贬杂交稻为“三不稻”,果真是这样吗?我想用事实来回答。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
1976-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
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
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
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
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
他写道,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A)2023.1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确定了意象的含义以后,就可以进一步研究意象之间的组合规律,并从这个角度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点。
一首诗从字面看是词语的联缀,从艺术构思的角度看则是意象的组合。
在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是近体诗和词里,意象可以直接拼合,无须乎中间的媒介。
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如连词、介词可以省略,因而意象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很确定。
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有类似电影蒙太奇的艺术效果。
例如杜牧的《过华清宫》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骑红尘”和“妃子笑”这两个意象中间没有任何关联词,就那么直接地拼在一起。
它们是什么关系呢?诗人并没有交代。
可以说是“一骑红尘”逗得“妃子笑”了;也可以说是妃子在“一骑红尘”之中露出了笑脸,好像两个电影镜头的叠印。
这两种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恰切。
诗人只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把两个具有对比性的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的联系既要你去想象、补充,又不允许你把它凝固起来。
一凝固起来就失去了诗味。
意象之间不确定的关系,正是留给读者进行想象的余地。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虽然可以直接拼合,意象之间似乎没有关连,其实在深层上却互相钩连着,只是那起连接作用的纽带隐蔽着,并不显露出来。
这就是前人所谓峰断云连,辞断意属。
也就是说,从象的方面看去好像是孤立的,从意的方面寻找却有一条纽带。
2023-2024学年杭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杭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
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
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
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东汉无名氏文人假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及假托苏武所作的四首诗,被人们合称为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
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
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
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
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
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
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
2023-2024学年广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广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忧虑和争论开始从学术圈进入公众视野,要将这些思考引向深入,就需拓宽视域,厘清思路,特别要善用底线思维来把握问题,对无限制发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可从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三个层面来分析。
近期威胁的一个表现是人工智能开始大批量取代蓝领工人和下层白领。
这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表现较明显,我国一些工厂也开始这么做。
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人工智能成本的下降使“取代”变得有利可图。
“汽车的出现没有让马车夫找不到新工作”只是以往的经验,这次并非如此:大批工人陆续失业,只要达到某个临界点,社会就有可能发生动荡。
近期威胁的另一表现是军用人工智能的研发。
史蒂芬•霍金、比尔•盖茨等人曾呼吁世人警惕人工智能的盲目研发,特别是军事用途的研发,认为这有可能导致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出现。
因为军用人工智能有可能直接操控武器,一旦失控,后果难以设想;即使没有失控,研发出这类更冷酷、更高效的杀人武器,亦非人类之福。
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可能的反叛,这点很容易理解,《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对此已做过大量设想。
人工智能业界和一些盲目乐观人士常用“人工智能还很初级”之类的说法宽慰公众,但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老虎还小”不能成为养虎的理由。
因此,我们对这一威胁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更加发人深省。
这种威胁并非建立在人工智能反叛的假定之上,而是恰恰相反。
阿西莫夫提出的一个很少有人注意的重要观点是,所有依赖人工智能的文明都终将灭亡,他给出的理由之一:“一个完全依赖机器人的社会,因极度单调无趣,终究会变得孱弱、衰颓、没落而奄奄一息。
”这个看法很有见地。
这里排除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可能,假定未来人工智能可承担人们所希望的“任何工作”,人类就会变成整天混吃等死的寄生虫了。
2023-2024学年济宁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济宁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们汉族,历史很长,开化较早,人口众多。
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产生和继承、发展了许多节日。
尽管过去有些节日,现在我们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但在被创造乃至被继承的当时,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
因此,为了满足需要,不能不借助于巫术及宗教、仪式,这就必然使这种文化带有消极的因素。
它标志着人类和民族文化的原始的或近原始的阶段。
但是,人民文化具有一种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实际活动能力和心理智能也不断变化。
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活动在内)中的不合理的、过时的部分,往往不自觉地或半自觉地加以改动,使之合理化(或比较合理化),使之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
例如本来是一种攘灾法术的放纸鸢活动,逐渐成为一种大人或儿童的文娱活动。
又如,本来是江滨人民驱除瘟神等的宗教行事——送瘟船,后来却被联系到楚国忠臣的沉江故事使它具有历史的和伦理的意义。
这种事实,不仅说明了民间文化的进步性,也增强了文化进化理论的可靠性。
我们现在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许多社会礼制和观念都起着新的变化。
我们的风俗、习尚(包括节日)也不能安于旧态。
解放后,我们已经采用了一些新节日,如青年节、劳动节、建军节、“十一”国庆节(还有些地方把重九改为老人节)。
但同时有些传统节日仍在普遍或局部沿用,如春节、清明、中秋节等。
不过由于现实生活有较大的变动,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不能不做相应的修改,如传统新年改为春节,并加入新的内容(慰问军烈属等);清明节主要作为纪念革命烈士的节日等,这样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这些有长远历史的古老节日,在新社会中就成了新文化的一部分。
(摘编自钟敬文《节日与文化》)材料二传统节日面临的冲击,来自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首先是内容方面,主要是节日内容的独特性和明晰性被模糊了,因为传统节日很大一部分属于时令性的,与中华民族独特二十四节气文化相关联,例如元旦、春节、立春、寒食、冬至等,这一系列传统节日以农耕社会对时令变化的固有依赖为前提,在当代社会,这一依赖的固有性弱化了,甚至逐渐消失,这导致了以时令性为基础的传统节日在内容上弱化。
黑龙江省龙西北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龙西北名校联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答案)1.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强加因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来的磅礴的力量除了科学家精神的作用,还有其他方面的作用。
B.“质量在提高”曲解文意。
材料一第三段的表述是“剧目的数量和质量在发生变化”。
D.“同样重要”错误。
材料二第一段的表述是“不仅在于鼓励青少年学习科学、勇于探索,更重要的是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观,培养爱国情怀,涵养坚持不懈、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科学品格”,“不仅……更……”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
故选C。
2.D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的能力。
“已成为……为百姓喜闻乐见”错误。
材料一最后一段是说“一批有正能量,有感染力的科学大师剧成为‘演得好、留得下、传得开’的佳作”。
“已成为有影响力、有温度的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形式”无中生有。
故选D。
3.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依据材料一第一段可知,“科学家精神”的内涵是: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
B.体现了“爱国”。
C.体现了“协同”。
D.体现了“求实”。
故选A。
4. ①科学家精神为青少年教育导向护航。
②科学家精神为科技创新凝聚力量。
③科学家精神让人才发展薪火相传。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不仅在于鼓励青少年学习科学、勇于探索,更重要的是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观,培养爱国情怀,涵养坚持不懈、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科学品格”,抓住“鼓励青少年”“引导青少年”等词语可概括为:科学家精神为青少年教育导向护航。
“如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如何开展引领性科技攻关?如何实现从‘追逐者’到‘引领者’的转变?广大科技工作者唯有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赓续老一辈科学家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才能坚定不移地以创新寻求突破”,这是从科技创新的角度体现了“科学家精神”的作用,可概括为:科学家精神为科技创新凝聚力量。
2024-2025学年保定市六校高一语文(上)期中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保定市六校高一语文(上)期中联考试卷2024年11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二、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人物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的通讯类型。
它在通讯体裁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人物通讯在写作上文笔细腻,描述事实详尽,常常和议论、抒情结合起来,人物形象较为丰满,精神境界得到充分揭示,因而篇幅较长,在时效性上不如人物消息。
也正因为如此,它比人物消息具有更高的审美要求。
②人物通讯要选择适当的新闻事实塑造新闻人物的形象美。
人物通讯的形象美与作者能否正确把握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密切相关。
季水河先生在《新闻美学》中曾明确指出,新闻事实本身也含有形象之意,因为事与人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社会生活中,既没有离开事实的人物,也没有离开人物的事实。
新闻作品报道事实也好,描写人物也好,都是不能将人和事截然分开的。
写人必叙事,叙事必写人。
新闻事实是新闻形象的基础,成功的新闻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形象都不是抽象的,都是以大量事实为基础去塑造形象的。
③要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塑造新闻人物形象。
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高层人物,都会在不同方面体现出特殊的社会影响,他们身上也有着不同的新闻价值,因此根据人物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来选取的新闻事件,必须是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事件,必须是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2024年福建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4年福建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前四单元及古诗词诵读。
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说“木叶”》的开头,从屈原到谢庄、到陆厥、到王褒,木叶飘然,何以成诗?何以诗性洋溢?如此,洞庭木叶便缠绕着我的思绪,为什么“木叶”与洞庭波,成为屈原心中秋日自然景观的代表?为什么是“木叶”而不是“树叶”?为什么“木叶”成为《九歌》之始?为什么林庚先生能用诗的语言论屈原?“木叶”不就是“树叶”吗?为什么屈原和后来的诗人们,甚少写为“树叶”?这一切,使我激动并牵动着我的心思、目光。
2011年11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林庚先生的《唐诗综论》,其中有《说“木叶”》,我从书店购得,如获至宝。
我可以慢慢地读先生的作品了,可以品味着先生的文字去读了。
我的惊讶是:形象思维的某种后果——出人意料的语言的诞生——林庚先生告诉我们,它既是一种“大胆地发挥创造性”,也是一种“冒险”。
也就是说,别树一帜的形象思维,多数人不识其妙的诗的语言的创造,是一种“冒险”的事业。
何险之有?言他人所未言?思他人所不思?然,又不尽然。
诗人中有追求奇险怪僻生涩者,为新而“新”,被读者遗弃。
但“无边落木萧萧下”,却至今不朽。
不言“树叶”而言“木叶”“落木”,其中有一个跨越:由树而木,或认为树与木同为一义,有“树木”之名在;然而,当诗人在写秋风落叶环境中的或者飘摇,或者飘零,或者软软的叶的性状时,均不用“树”而用“木”,均不用“树叶”而用“木叶”“落木”;木从树木中分离出来,删去冗繁,木变得简单、兀立、有质感,由此可知,“木叶”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形象思维的产物,它经历了诗人的“思”哲学意义上的“思”——“在思中,存在成为语言。
语言是存在的家,在其家中住着人,那些思者以及那些用词创作的人”(《人,诗意地安居》)。
桐城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桐城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桐城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垂花门是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的内部之门,因其特有的构件——垂花柱(又名“垂莲柱")而得名。
垂花门形制多样,包括独立柱担梁式、一殿一卷式、单卷棚式、廊罩式等,在营造工艺上更是集中国传统建筑要素于一身,屋顶、屋身、台基、柱、梁、枋、檩等几乎完备。
它不仅折射出宅主的审美品位与文化修养,也展示出工匠们精湛的技艺。
②作为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中的“门面担当”,垂花门的装饰工艺蔚为大观,涵盖雕刻、彩绘等多种类型,体现着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
雕刻工艺在垂花门的装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包括砖雕、石雕、木雕等,凝聚着工匠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巧思。
如徽州的砖雕和木雕就常常在垂花门上大放异彩,工匠们不仅生动刻画出各类题材,在对于不同物象的质感处理上更是出神入化,圆润的人物面庞、柔软的衣褶,甚至飘逸的流苏都表现得入木三分。
彩绘也是垂花门中常见的装饰工艺,常见于木质构件之上,不仅可以美化建筑,还能起到保护构件不受风雨侵蚀的作用。
贵族府邸的垂花门彩绘主要采用苏式彩画,俗称“苏州片”,风格明快活泼,充满诗情画意。
皇家建筑中的垂花门多采用旋子彩画、和玺彩画等,更显庄严肃穆。
③垂花柱作为垂花门的重要构件,采用了雕刻与彩绘的双重工艺。
在宋代成书的《营造法式》中,有数处提到“虚柱”,这一名称指向了垂花柱悬空不落地的特点。
统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统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阳光从很高的地方倾泻下来,我独自坐在草地上,望着那一片片金黄色的麦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
我的童年是在这片麦田边度过的,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那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麦田里捉迷藏,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着天空,看着那一片片麦浪随风摇曳。
夏天,麦田里的蝴蝶翩翩起舞,吸引着我们追逐嬉戏;秋天,麦穗金黄,我们便跟着大人一起收割,体验着丰收的喜悦。
那些日子,我们从未想过未来,只知道快乐地活在当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渐渐长大,离开了这片熟悉的麦田。
各自奔赴了不同的城市,开始了新的生活。
每当节假日,我们都会回到这里,寻找那逝去的童年时光。
如今,我独自一人来到这里,看着那一片片麦田,心中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经陪伴我成长的小伙伴们。
他们如今都过得怎么样呢?是否也像我一样,时常想起那些美好的回忆?【乙】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和小伙伴们已经毕业多年。
各自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拼搏,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
然而,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始终没有忘记那段美好的童年时光。
每当我们聚会时,总会聊起那些在麦田里的日子。
那时候,我们相互陪伴,共同成长,一起度过了无数难忘的时光。
而如今,我们各自为了生活而忙碌,那些美好的回忆似乎已经渐渐淡去。
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得知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我的一个好朋友因为一场意外,永远地离开了我。
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那个麦田边的夏天,我们一起嬉戏的场景浮现在眼前。
我意识到,那些美好的时光是多么珍贵,我们不应该忘记它们。
于是,我决定用文字记录下那些美好的回忆,让它们永远留在心中。
我希望,当我再次回到麦田边时,能够找到那些曾经的欢笑,感受到那份纯真的友谊。
阅读上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作者坐在草地上,看着那一片片金黄色的麦田,心情忧伤,是因为离开家乡多年。
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诗歌是最早出世的文学,这是文学史家公认的事实。
人生来就有情感,情感天然需要表现,而表现最适当的方式是诗歌,因为语言节奏与内在节奏相契合,是自然的“不能已”的。
诗歌、音乐、跳舞原来是混合的。
它们的共同命脉是节奏。
在原始时代,诗歌可以没有意义,音乐可以没有“和谐(melody)”,舞可以不问姿态,但是都必有节奏。
后来三种艺术分化,每种均仍保存节奏,但于节奏之外,音乐尽量向“和谐”方面发展,跳舞尽量向姿态方面发展,诗歌尽量向文字意义方面发展,于是彼此距离遂日渐其远了。
节奏是宇宙中自然现象的一个基本原则。
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在生灵方面,节奏是一种自然需要。
节奏是音调的动态,对于情绪的影响更大。
我们可以说,节奏是传达情绪的最直接而且最有力的媒介,因为它本身就是情绪的一个重要部分。
诗的节奏决不能制成定谱。
即使定谱,而每首诗的节奏亦绝不是定谱所指示的节奏。
乐的节奏可谱,诗的节奏不可谱;可谱者必纯为形式的组合,而诗的声音组合受文字意义影响,不能看成纯形式的。
这也是诗与乐的一个重要的分别。
诗是一种音乐,也是一种语言。
音乐只有纯形式节奏,没有语言的节奏,诗则兼而有之。
这个分别最重要。
语言的节奏是自然的,没有规律的,直率的,常倾向变化;音乐的节奏是形式化的,有规律的,回旋的,常倾向整齐。
诗源于歌,歌与乐相伴,所以保留有音乐的节奏;诗是语言的艺术,所以含有语言的节奏。
现代人做诗文,不应该学周诰殷盘那样信屈聱牙,为的是传达的便利。
不过提倡白话者所标示的“做诗如说话”的口号也有些危险。
日常的情思多粗浅芜乱,不尽可以入诗;入诗的情思都须经过一番洗练,所以比日常的情思更为精妙,更有剪栽。
语言是情思的结晶。
诗的语言亦应与常言有别。
2023-2024学年吕梁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吕梁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下册第一至第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植物先天免疫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领域,然而受材料与技术的限制,全长免疫受体结构甚至免疫受体更高级的复合物结构尚未被破解,这成为严重制约该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的瓶颈之一。
从2004年开始,柴继杰带领团队开始在数量众多的植物抗病蛋白中,筛选理想的研究对象,希望设计新型抗病虫育种,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
近年来,柴继杰团队在植物抗病蛋白免疫机制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2019年,柴继杰等人合作在《科学》上发表两篇论文,揭示了由抗病蛋白组成的抗病小体工作机制。
据了解,合作团队不仅发现了抗病小体,还解析了其处于抑制状态、中间状态及五聚体活化状态的冷冻电镜结构,从而揭示抗病蛋白管控和激活的核心分子机制。
据了解,自国际上首次鉴定到抗病蛋白以来,25年期间,多个国际顶尖实验室均未能纯化出可供结构分析的全长抗病蛋白,柴继杰等人的研究填补了学术界25年来对植物抗病蛋白认知的巨大空白。
这些年来,柴继杰团队揭示的抗病蛋白结构及机理实在太多了,他自己都有点数不过来,他在给记者解释抗病蛋白的时候打了一个比方:“蛋白是执行生命功能的一个劳动力,抗病蛋白也不例外,只是一旦启动执行就会引起相应的细胞发生死亡,可谓牺牲小我服务大我,确保侵染部位不会扩散到整体。
”“免疫的本质是机体识别‘自我’和‘非我’后,把作为‘非我’的敌人清除掉的过程。
河南省商丘市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商丘市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这,就是那著名的‘长城’!”初次来到长城的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站在长城脚下,仰望着蜿蜒起伏的城墙,仿佛看到了历史的沧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约二万一千多里。
长城的建造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秦、汉、明等朝代的修缮和扩建,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规模。
长城不仅是一道壮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
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承载着无数英雄豪杰的壮志豪情。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城成为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捍卫国家的主权象征。
今天,我们站在长城上,仿佛能听到那些古代英雄的呐喊声,感受到他们保卫国家的决心。
长城,这座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用“这,就是那著名的‘长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B. 文章介绍了长城的历史、规模以及意义,使读者对长城有了全面的了解。
C. 文章通过描写长城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赞美之情。
D. 文章结尾再次强调了长城的重要意义,使读者对长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长城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秋日私语》秋天的傍晚,微风拂过田野,带来一丝凉意与稻谷成熟的香气。
在这样的季节里,人们的心情似乎也变得更加宁静而深邃。
小路旁,一排排银杏树已经渐渐泛黄,偶尔几片叶子随风飘落,宛如黄色蝴蝶翩翩起舞。
村头的老槐树下,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他们或低声交谈,或静静地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安宁。
孩子们则在一旁嬉戏打闹,笑声清脆悦耳,给这个略显寂寥的村庄增添了几分生机。
不远处,一位中年妇女正忙着晾晒刚收割下来的玉米,她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不仅是对丰收的喜悦,更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表现。
湖北省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湖北省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下列对“黄发垂髫”一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指老年人B.指小孩子C.指老人和小孩D.指成年人【小题2】下列关于桃花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里环境优美,人们生活和谐B.桃花源里的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C.桃花源里的人不知道有汉,无论魏、晋D.桃花源里的人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小题3】下列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讲述了桃花源美景的由来B.文章主要讲述了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C.文章主要讲述了桃花源里人的生活方式D.文章主要讲述了渔人发现桃花源后,返回人世的故事【小题4】下列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记叙文的手法,以渔人的视角展开叙述B.文章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桃花源与外界的不同C.文章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桃花源的宁静与和谐D.文章通过直接描写人物心理,展现了桃花源里人的美好品质【小题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桃花源的理解。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完整版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妩媚(wǔ mèi)惊愕(jīng è)沉默(chén mò)B. 漫步(màn bù)稳健(wěn jiàn)残羹冷炙(cán gēng lěng zhì)C. 精湛(jīng zhàn)磅礴(páng bó)草菅人命(cǎo jiān rén mìng)D. 纤夫(xiān fū)汗牛充栋(hàn niú chōng dòng)艳阳高照(yàn yáng gāo zhà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风土人情差异很大,所以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
B. 近来,我国科学家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使得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C.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D. 他的演讲生动形象,引经据典,使我们深受启发。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终于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
B. 她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对待同事热情周到,深受大家的喜爱。
C.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全体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疫一线。
D.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为人却非常谦虚,从不张扬。
4.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这次的成绩提高了。
变换后:他的成绩这次提高了。
B. 原句:我们都认识他。
变换后:他我们都认识。
C. 原句:这个消息令人震惊。
变换后:令人震惊的是这个消息。
D. 原句:我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
变换后:我有自己对这个问题看法。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2023-2024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23-2024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那些很容易被铭记的诗作,大都是有韵律的。
以现当代诗为例,那些广为流传的“名句”,其实大都在使用重复、对称这些最基本的韵律原则,比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还有一些名句的韵律方式则近似于古典诗歌的韵律原则,比如海子那句广为人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有叠韵,而且讲究平仄,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与传统的律诗的声律非常相似,无怪乎这个诗句甚至成了很多房地产广告的标语。
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种讲究重复、对称等韵律原则的写法在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中并不受欢迎,很多诗人避之唯恐不及,当代诗歌的可铭记性因此而不强。
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韵律原则的兴起与流行往往与一个文化共同体的集体认知密切相关,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集体记忆的化身。
古典诗歌的创作与阅读群体——“士”,即知识者与官僚群体——天然就是这样一个同质性的文化群体,所以在他们之中逐渐形成一些公共的韵律规则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但是,现代中国的社会机构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知识分子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而且诗歌本身也被边缘化,过去诗人与读者之间那种同质性的文化群体已不复存在,诗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行为,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共性的诗歌成规的消失。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è)B. 蹉跎(cuō)C. 踌躇(chóu)D. 箴言(zhēn)答案:D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工作。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了。
B.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取消了。
C. 航班因为天气原因延误了。
D. 航班因为天气原因取消了。
答案:D4-10. (类似题目,每题3分)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答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 鲁迅的《呐喊》中,有一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阿Q,这篇小说的标题是《________》。
答案:阿Q正传3. 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名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________。
答案:唐代4-10. (类似题目,每空2分)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章略)1.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5分)答案:(根据文本内容分析)2.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分)答案:(根据文本内容概括)3.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请列举至少两个例子。
(10分)答案:(根据文本内容列举并分析)四、文言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言文略)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5分)答案:(根据文言文内容解释)2. 翻译下列句子。
(5分)答案:(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文章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根据文言文内容分析)五、作文(共15分)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题目:《我眼中的高中生活》要求:1. 真实反映自己的高中生活体验和感受;2. 可以结合个人经历,展开合理想象;3. 语言流畅,结构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带答案2019年语文,如此丰富多彩的答案,如此重要的生活宝藏,正在以一个巨人的形象从狼籍着败叶的林薮中屹立起来。
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带答案,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1.划横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偏僻( p ) 癖( p)好繁霜鬓(bn) 放诞(dn )B绯( fēi )闻朱拓( t ) 国子监(jin) 俨(yǎn)然C间(jiān)奏曲间(jin)或不更(gēng)事桌帏(wi)D 强(qiǎng)迫强(qing)制拗(ni)不过搭讪(shn)2.下列字形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2分)A不经之谈笑靥梦魇浮燥B飞舞盘旋潦倒缭草磨砺C天梯石栈收敛收殓惘然D千呼万换检查检察舟楫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群众的智慧无穷无尽,一个人的才能不过是沧海一粟。
B.我是集邮迷,不管得到什么时期,什么国家的邮票,我都会如获至宝,珍爱有加。
C.他患有严重的胃病,不仅不能饮美酒,对面前的佳肴,也只能浅尝辄止。
D.说话写文章不能拖泥带水,而要简洁明了。
4.从逻辑角度看,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A.众所周知,人的思想总是要变的,认真改造会变,不认真改造也会变,可见进行思想改造对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B.天色渐浓,晚霞随炊烟飘散,父亲沿着田野小路匆匆归来,夜露打湿了他的额头,打湿了他蓝色的衣衫,也打湿了我的眼眶。
C.秀如屏风的青山、润如碧玉的流水、艳如油彩的山花、亮如明镜的天池以及油画般的景致,把游人带入迷人的天地。
D.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晰,耐人咀嚼。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衔接的最好的一句是( )(2分)在美国,一部佳作未必卖座,而卖座的不一定是上乘之作,。
A.但美国影评界却公认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母女情深》二者兼备。
B但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母女情深》被美国影评界公认为卖座的上乘之作。
C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母女情深》美国影评界公认二者兼备D美国影评界认为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母女情深》是卖座的佳作。
二.古诗文阅读及积累(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17分)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
旦幼沉默,好学有文,父佑器之曰:此儿当至公相。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
表请天下建常平仓,以塞兼并之路。
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
帝素贤旦,尝奏事退,目送之曰: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
逾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
契丹犯边,从幸澶州。
雍王元份留守东京,遇暴疾。
命旦驰还,权留守事。
旦曰:愿宣寇准,臣有所陈。
准至,旦奏曰:十日之间未有捷报时,当如何?帝默然良久,曰:立皇太子。
旦既至京,直入禁中,下令甚严,使人不得传播。
及驾还,旦子弟及家人皆迎于郊,忽闻后有驺呵声,惊视之,乃旦也。
三年,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宫禁火灾,旦驰入。
帝曰:两朝所积,朕不妄费。
一朝殆尽,诚可惜也。
旦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
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
继上表待罪,帝乃降诏罪己,许中外封事言得失。
后有言荣王宫火所延,非天灾,请置狱劾,当坐死者百余人。
旦独请曰:始火时,陛下已罪己诏天下,臣等皆上章待罪,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且火虽有迹,宁知非天谴耶?当坐者皆免。
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
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
旦曰:理固当然。
臣在相位久,政事缺失必多。
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
帝以是愈贤旦。
(节选自《宋史王旦传》)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旦幼沉默,好学有文沉默:沉稳文静B .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致:达到,实现C.一朝殆尽,诚可惜也殆:必将,一定D.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短:揭短,说坏话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 以塞兼并之路B. 惊视之,乃旦也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臣乃敢上璧C. 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D. 卿虽称其美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其一人夜亡,告之8.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B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C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D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9.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王旦小时候聪明好学,他的父亲认为他将来可以官至宰相。
B.真宗认为王旦贤达,可以帮助他实现创建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
C.宫内放生火灾,王旦认为自己是宰相,天降如此灾殃,有责任,应当罢免。
D.皇帝班师回朝,王旦的子弟、亲属都赶到郊外去迎接王旦,他们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大声赶马,吃惊地回头一看,竟然是王旦,这样把王旦接回了家。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2)帝以是愈贤旦。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1-12题。
(6分)罗敷歌贺铸自怜楚客悲秋思,难写丝桐①。
目断书鸿②,平淡江山落照中。
谁家水调声声怨,黄叶西风。
罨画③桥东,十二玉楼空更空。
【注】①[丝桐]指美妙的音乐。
②[书鸿]传递书信的大雁。
③[罨(yǎn)画]色彩斑杂的画。
11.简析词中景物描写所营造的意境。
(3分)1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上片和下片表达情感的侧重点有何不同?(3分)(三)古诗文默写。
(8分,每空1分)13. ,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14.一夫当关,。
(李白《蜀道难》)1 5.群山万壑赴荆门,。
(杜甫《秋兴八首》其二)16.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17.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18. ,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19.于是废先王之道,。
(李清照《声声慢》)20.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四)课外积累根据你对古今文学大师的了解,指出下列对联所指的是哪位大师。
(2分)21.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2 2.漏船破帽不彷徨,冷眼横眉观世病;长夜刀丛恒呐喊,犀言利笔写丹心。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3-26题。
(17分)我心如秤从前的秤十六两一斤,因此有半斤八两之说。
还在十六两一斤的年代,县城南街开着两家米店,一家字号永昌,另一家叫丰裕。
丰裕米店的老掌柜眼看兵荒马乱生意不好做,就想出个多赚钱的主意。
这一天,他把星秤师傅请到家里,避开众人,对星秤师傅说:麻烦师傅给星一杆十五两半一斤的秤,我多加一串钱。
星秤师傅为了多得一串钱,就忘掉了行德,满口答应下来。
老掌柜吩咐完毕,留下星秤师傅在院里星秤,自己就踱进米店料理生意去了。
米店老掌柜有四个儿子,都帮他料理米店。
最小的儿子两个月前娶一塾师的女儿为妻。
新媳妇正在屋里做针线,爹吩咐星秤师傅的话被她听见了,老掌柜离开后,新媳妇沉思了一会儿,走出新房对星秤师傅说:俺爹年纪大了,有些糊涂,刚才一定是把话讲错了。
请师傅星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我再送您两串钱。
不过,千万不能让俺爹知道。
星秤师傅为了再多得两串钱,就答应了。
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很快制成,星秤师傅果真没把秤的变化告诉老掌柜。
老掌柜曾多次请他星秤,对他的手艺信得过,当天就把新秤拿到米店使用了。
一段时间后,丰裕米店的生意兴旺起来,永昌米店的老主顾也赶热闹,纷纷转到丰裕买米。
又一段时间后,县城东街、西街的人也舍近求远,穿街走巷来丰裕买米,而斜对门的永昌米店简直门可罗雀。
到了年底,丰裕米店发了财,永昌米店没法开张了,把米店让给了丰裕,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
老掌柜心里高兴,出了个题目让大家猜,看谁猜得出,自家发财盼奥秘,大家七嘴八舌,有说老天爷保佑的,有说老掌柜管理有方的,有说米店位置好的,也有说是全家人齐心合力的掌柜嘿嘿一笑,说:你们说的都不对。
咱靠啥发的财?是靠咱的秤!咱的秤十五两半一斤,每卖一斤米,就少付半两,每天卖几百几千斤,就多赚几百几千个钱,日积月累,咱就发财了。
接着,他把年初多掏一串钱星十五两半一斤秤的经过说了一遍。
儿孙们一听,都惊讶得忘了吃饺子。
惊讶过后,大家都说他不显山不露水的,连自家人都没察觉,就把钱赚了,老人家实在高明。
老掌柜高兴极了,把胡子捋了一遍又一遍。
这时,新媳妇从座位上慢慢站起来,对老掌柜说:我有一件事要告诉爹,在没告诉爹以前,希望您老人家答应原谅我的过失。
待老掌柜点头后,新媳妇不慌不忙,把年初多掏两串钱星十六两半一斤秤的经过讲给大家听。
她说:爹说得对,咱是靠秤发的财。
咱的秤每斤多半两,顾客就知道咱做买卖实在,就愿买咱的米,咱的生意就兴旺。
尽管每一斤米少获了一点利,可卖的多了获利就大了。
咱是靠诚实发的财呀。
大家更是一阵惊讶,一个个张大了嘴巴。
老掌柜不相信这是真的,拿来每日卖米的秤一校,果然每斤十六两半,老掌柜呆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慢慢地走进自己的卧室。
第二天吃过年初一早饭,老掌柜把全家人召集到一块儿,从腰里解下账房钥匙说:我老了,不中用了。
我昨晚琢磨了一夜,决定从今天起,把掌柜让给老四媳妇,往后,咱都听她的!众人为秤,半两之差,心明如镜。
做生意,讲究诚,做人岂不如此?23.小说写了两家米店,详写丰裕,略写永昌,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4分)24.老掌柜为多赚钱请人星十五两半一斤的秤,星秤师傅为多得钱而星不合标准的秤,这些现象表明了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又是什么?(4分)25.通观全文,分析新媳妇的人物形象。
(4分)26.试结合小说内容探究:你觉得文章最后一段有没有必要写?为什么?(5分)四、表达与交流(40分)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40分)坚守是一种品格,一种气节。
仁者说,非坚守无以致志,坚守是心灵抵御侵蚀的至高境界。
请以坚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语文答案1A 2C 3C5B 6C( 殆:接近,差不多)7A(A以均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B乃副词,竟/副词,才C之助词,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助词,的D其代词,他/代词,其中) 11.鸿影落照水调黄叶西风空楼,(1分)将远、近、视、听等感受融为一体,(1分)渲染出了一种凄清萧疏哀怨悲婉的意境。
(1分)12.全词表达了作者浓重的悲秋思乡之情。
(1分)上片重在抒发悲秋之情,下片重在表达人世聚散无常的感喟。
(2分)23.小说写了两家米店,详写丰裕,略写永昌,,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4分)因为故事情节都是围绕丰裕的老掌柜和四媳妇两位主要人物展开的,详写丰裕,使得故事重点突出,人物形象鲜明。
(2分)略写永昌,以永昌的衰落反衬丰裕的兴盛,从而更好地突出诚实是致富之本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