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浮力全部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浮力

第一节认识浮力

【设计理念】

1.从生活中浮力现象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2.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科学方法探究,提倡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发现者”、“创立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思考、讨论、实验等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浸没在液体和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浮力,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体验浮力的存在;会用称重法测浮力大小。

(2)经历探究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浮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习浮力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认识浮力是学习浮力知识的基础。

(2)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什么是浮力,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难点] 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力学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本节课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及启发式教学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从而引出浮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2、讲授新知

探究活动一:什么是浮力

小组实验: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钩码的重力;

○2将钩码浸入水中,同样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也变小)。

分析:钩码浸入水中示数变小,说明水对钩码也有向上的托力。

师生总结;

一、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托力,这样的力,叫做浮力。

称重法测浮力:F浮=G-F'。

学生活动:物体浸在气体中是否存在浮力?思考并回答

探究活动二:探究空气的浮力。(P170图9-4)

结论:二、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气体竖直向上托的浮力。

探究活动三: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如图:正方体前后左右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吗?

上下两个面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吗?

3、如果我们把立方体再往下移动一些它受到的浮力会变大吗?

4、如果我们把该立方体密封到水杯底部它还受不受浮力?为什么?

5、我们发现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

师生总结:三、浮力就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即:F浮=F向上-F向下

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3、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堂课有哪些收获?

生:知道了什么是浮力;液体和气体都会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还学会了用实验的方法分析物理问题、探究新的知识。

4、课堂练习

1.轮船漂在水面是因为受到________,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也要受到________,在空气中上升的气球也受到_________。

2.弹簧测力计测得一铝块的重力是4.8N,把它慢慢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成了4N,则铝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

3、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有()

A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B 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

C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越深受到的压强越大

4、一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浸没水中,下表面距水面30cm,正方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

帕,正方体所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在酒精中不受浮力。

B、物休在空气中也会受到浮力。

C、石块在水中下沉不受浮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板书设计]

第一节认识浮力

1、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坚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气体竖直向上托的浮力。

3、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F浮=F向上-F向下

4、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布置作业]

○1课后:第一题,第二题,

[教学反思]

1、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的欲望较高,基本上会用测力计测重力与浮力,但仪器使用不够规范。

2、学生能够接受教师的启发式教学,有较高的学习欲望,小组合作,还算成功,但有个别学生积极

性不高,合作意识和分析意识不强,表现展示欲望不足。

3、学生对本节课三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都能完成,通过实验从根本上让学生理解了本节课的难

第二节科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

2.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秤测浮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准备] 圆柱体2个(体积相同、密度不同)、大烧杯一个、生鸡蛋一个、食盐一包、弹簧秤1只、石块、溢水杯、橡皮泥、钉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浮力,并且得到了二种计算浮力的方法,它们分别是(师生共同回忆,教师板书):

1.用弹簧秤测定物体浮力。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1,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F2,则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F1-F2;

2.利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求得浮力:F浮=F下-F上。

师生讨论:这二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第一种不适用于质量过大的物体,第二种不适用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既简单又普遍适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2000年前由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所以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板书:阿基米德原理)。

二、进行新课

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浮力的大小?

(2)板书: 1、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请你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注:说出猜想依据是为了保证猜想的科学性,避免出现胡猜乱想的现象)

[学生一般会从浮力的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液体入手进行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有关,也可能与液体有关。

学生可能猜想出的因素一般有,

①物体的体积;②物体的密度;③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⑵与周围物体有关的因素:①液体的密度;②液体的多少;③被排开的液体体积。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上述猜想归结为以下4个:

物体的密度;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注:要引导学生对提出的这些猜想进行分析、归类,去伪存真,以便实验探究更加顺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