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近代史纲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强还运用武力或欺诈手段,霸占中国通 商口岸内的土地,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 和统治的租界。从1845年英国租得上海外滩 附近837亩土地,设立上海英租界开始,以后 直至1911年,英、法、美、德、日、俄、意、 比、奥等国,先后在上海、天津、汉口、广 州、福州、重庆等16个城市,设立了30多个 租界。租界里的一切都由外国殖民者管理, 中国的法律在这里不发生效力,俨然是“国 中之国”。它们成了“冒险家的乐园”和外 国侵略中国的据点。同时,租界也成为中国 近代化的一个窗口。
二.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及其作用 (专题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2. 3. 4.
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时间比欧洲早800余年,延续时间 至少有2300年以上。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与其特殊结构有关。综合看来, 中国封建社会主要有四方面的特点: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地主经济为统治力量的生产方式 和经济结构。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主义的政治体系。 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结构。 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道、法等其他学说而形成的旧 式农业文化。
2.
政治控制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赫德
英国人赫德自1863年任总税务司开始,直到1908年 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之久。他曾向清 政府提出所谓《局外旁观论》,教训中国政府必须 遵守不平等条约。他还帮助英国诱迫李鸿章签订 《烟台条约》。中法战争期间,他指使其亲信英籍 海关税务司金登干充当中国政府专使,到巴黎与法 国签订和约。其后,金登干又代表清政府到里斯本 与葡萄牙当局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在关于《辛 丑条约》的谈判中,赫德起过重要的作用。
3. 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结构
宗法原则是封建社会政治的组织与操作的基本原则, 它贯穿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全过程,成为封建政治的亚结构。 宗法制度以血缘亲疏为原则,通过繁复的伦理关系, 把孤立、分散的小农聚结成一个个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群体 (如家族、宗族等),从而有效地保障了其成员的活动, 对小农经济的发展、繁荣及社会秩序的稳定,发挥过一定 的积极作用。 然而宗法制度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的社会地 位建立在血缘身份的基础上,而不是个人能力的强弱上, 人成为家族的驯服工具和血缘规则的奴隶,个体发展被严 重压抑;另一方面,它把多层次社会关系中的不平等现象 加以绝对化、合法化,使尊君卑臣、尊父卑子、尊嫡卑庶、 尊男卑女等观念渗透到人们思想意识深处,并成为他们处 理各种人际关系时所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
二. 列强对中国全面的侵略及其后果
1.军事侵略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参加对中国侵略的 国家越来越多,战争的范围也越来越扩大,从沿 海到内陆,甚至将战火烧到中国的首都;战争对 中国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从1840年到1919年 这八十年里,英、法、日、美、俄等列强先后对 中国发动了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侵华战争的参 与国之多,历时之长,频率之高,危害之重,世 界罕见。
IV.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外国资本在中国近代工业中很快形成垄断地位。 强迫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巨额战争赔款。 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银行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控制中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业。 经济侵略阻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农业 经济也造成严重破坏。
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第一次鸦片战争: 英国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勒索赔款和“恤金”1500万两 甲午战争 : 赔给日本白银2亿两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赔款4.5亿两,分39年偿清,本息合计达 9.82亿两
据统计,清政府跨台前,对外赔款达13亿两,对中国经 济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综述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中华文明是全球极少的一个历史悠久,且迄今为止从未中断的文 明系统。 早在170万年前,中国大地上已有原始人群在生活、繁衍。从迄 今8千年前至4千年前,中国由史前文明逐渐进入了文明阶段。中 国上古社会出现了夏、商、周三个平行存在又依次演变的文明系 统。三代文明编织出绚丽多姿的古代文化,中国传统社会与传统 文化的主要特征,正是在三代文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从秦代建立(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5世纪,中华民族创造并保 持着相当发达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水平。 中国曾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会审公廨
把持邮政
3.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1)组织洋枪队 镇压太平军
(2)镇压反洋教斗争
(3)血腥镇压义和团
4.经济掠夺
I.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II.
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关税自主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南京条约》却规定, 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由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 例”,这就开了所谓协定关税的恶例,使中国丧失了海关 自主权。 1843年制定的协定税则,竟把进口税率压低到“值百抽 五”,即5%左右。1858年的《天津条约》还规定,外国商 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洋货 只需在海关交纳2.5%的子口税,就可以在中国内地通行无 阻,不必像中国商品那样“逢关抽税,过卡抽厘”了。外 国廉价商品依仗特权和低税,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排 挤中国工业品和手工业产品,并获取高额利润。从19世纪 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国海关的行政权。中国海 关不仅不能起抵制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 反而成为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a.
b. c. d.
e.
中国封建社会四大特点的综合作用,曾 使中国古文明在相当长的时期中雄踞世界 文明的高峰。当整个世界由古代向近代迈 进之时,这些特点中既蕴藏着中国社会前 进的巨大潜力,又成为中国社会前进的巨 大阻力;成为旨在使中国实现近代化的社 会革命的主要历史基础和沉重的历史负荷。
三. 中国的落伍与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的崛起
大动乱,人口锐减, 社会生产力大破坏。
大批小农家庭破产, 社会游民剧增, 阶段矛盾激化。
新王朝建立,统治者轻徭 薄赋,与民休养生息,鼓 励垦荒,发展生产。
社会逐渐恢复繁荣, 统治者加重剥削,大 地主兼并土地加剧。
2.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主义的政治体系
这是一个金字塔形的权力结构,处于顶端的皇帝是 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他借助从中央到地方的层层官僚机 构统治社会全体成员。 这个权利结构有效地把分散、孤立的小农在政治上 连为一体,并使中国很早就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 家;它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地域、民族,甚至阶级之间的 矛盾,并使全国范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大规模工程得以 较顺利地进行,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政 治上的有利条件。 但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主义政治体系,是凭借着小农 经济一片散沙状态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因此它必然要极力 使整个社会继续处于散漫和民众主权意识的严重缺乏状态, 这又反过来从政治权利方面限制了中国文明的发展。
抢劫文物
破坏古迹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的清朝别宫,始建于1709年。 综中西建筑之美,聚无数珍宝和稀世文献典籍,侵 略着也惊叹其为“世界最宏伟美丽的建筑”。英法 联军面对目不暇接的财宝,“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 了,为了镶有珠玉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 “纵情肆意,予取予携”,实在拿不走的东西,就 百般毁坏。当时英国泰晤士报的随军记者称:“在 场的每一个军人,都掠夺很多”,“被掠夺和破坏 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为了掩盖罪行,联 军统帅额尔金下令将圆明园“予以荡平”。于是, 在连续三天的大火浓烟中圆明园化为灰烬。 ————《第二次鸦片战争》 蒋孟引著 三联书 店1965年版
4. 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道、法等 其他学说而形成的旧式农业文化。
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是一种旧式农业文化,它是在前 述三个特点的基础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其他多 种学说,特别是道家、法家学说而形成的,它包含以下 几种主要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崇古敬老的认知价值取向。 重农轻商的经济价值取向。 崇拜皇权和追求权力的政治价值取向。 以“仁”和“礼”为中心的道德价值取向。 内圣外王的人生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文化结构的思维方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中 庸之道(即讲求平衡、和谐、调和)。
III.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中国的对外贸易,从1865年开始出现入超,在这 以后除1872年至1876年这5年曾一度小量出超外, 一直是入超,而且逆差数额越来越大。据统计, 1865年至1868年间,每年平均入超750万海关两。 1890年至1894年,每年平均入超更增加到3 400余 万海关两。洋货的大量倾销,使得中国民族企业 的产品和传统手工业品受到排挤。直到1883年, 毒品鸦片一直占进口货物的首位。
中国近代史纲要
导言
课程性质: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内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演变及启示 时限及断代:时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延续至今 1840-1949年为近代史 1949年至今为现代史 使用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全书分为上篇、中篇、下篇三大部分 上篇: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相当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篇:从“五四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相当于“新民主 主 义革命时期”) 下篇:从新中国建立至今(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独立自主地位逐渐丧失 一. 关于近代中国历史阶段的划分
第一阶段: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向半 殖民地封建社会转化。 第二阶段:1856-1895年,即第二次鸦片战争到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中国半殖民地封建化程度加深。 第三阶段: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第四阶段:1912-1928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第五阶段:1928年底东北易帜后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是国民政 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封建性质并未改变。
每次战争之后,列强迫使中国政府签订的不 平等条约达数十个。如果再加上它们用武力 或欺诈手段强迫签订的其他各种不平等的条 约、条款、条规、协定、章程、合同等,则 总数达几百个之多。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和进行武力威胁 等,最终签定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 土,强占中国租界,强租中国港湾,并且在 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时局图
列强划分势力范围
德国:1898年强租胶州湾(青岛),把山东划为 其势力范围。 沙俄:强租辽东半岛的旅顺口和大连湾,以长城 以北为其势力范围。 英国:强租山东的威海卫和香港对岸的整个九龙 半岛(新界),以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法国:1899年强租广东的广州湾(湛江),把广 东、广西、云南作为其势力范围。 日本:声明把福建作为其势力范围。 此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地主经济为统治 力量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结构属于以 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类型,农业与手工 业在自然家庭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即所 谓“男耕女织”。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 自然,极易构建与延续。其缺陷是个体家 庭孤立、分散,以自给自足为目的,在很 大程度上限制了生产规模,通常只能维持 简单再生产。
上述自然经济结构主要是由土地占有 形态决定的。地主和自耕农占有的土地在 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占有形态中始终占据 主导地位。土地是农业社会中最重要的生 产资料和财富象征,它不断吸引着社会游 动资本,于是土地兼并和集中就必然会发 生,它规定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和缓和,导 引着社会的治乱交替。
中国封建社会周期性振荡现象示意简图
中国封建社会经过二千多年发展,到明、清之际出现 了一些“资本主义萌芽”,但它十分弱小,就整个社会而 言,传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关系的基本特征并没 有改变。到乾隆以后,更是出现了腐朽衰败的迹象。 自15世纪中叶而后,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 国相继崛起,1640年的英国革命,开辟了世界资本主义 新时代。资产阶级通过血与火的原始积累,瓜分世界市场 和工业革命,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 力。 世界正在快速发展,而中国则滞后了,这就是中国即 将进入近代的基本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