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玉米中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霉玉米中毒
摘要:霉玉米中毒是动物饲料中毒中最常见及最易发生的一类。霉玉米是指霉变的玉米,多由镰刀菌属与黄曲霉菌导致,且在霉变的玉米当中含有这两类细菌所释放的毒素,动物不慎食用过后会引起中毒症状。
关键词:霉玉米黄曲霉毒素赤霉烯酮中毒
正文:
1、黄曲霉毒素
概念: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寄生曲霉(a.parasiticu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理化特性:在紫外线下黄曲霉毒素B1,B2发蓝色荧光黄曲霉毒素G1,G2发绿色荧光.黄曲霉毒素的相对分子量为312-346.难溶于水易溶于油,甲醇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但不溶于石油醚己烷和乙醚中.一般烹调加工温度不能将其破坏,裂解温度为280℃。一般在中性溶液中较稳定,但在强酸性溶液中稍有分解在pH9-10的强碱溶液中分解迅速.其纯品为无色结晶,耐高温黄曲霉毒素B1的分解温度为268℃紫外线对低浓度黄曲霉毒素有一定的破坏性.毒性极强远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毒性,其中以B1毒性最大。当人摄入量大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当微量持续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长障碍,引起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AFT的致癌力也居首位,是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
临床症状:食品中所污染的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其毒性目前一般认为有三种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致癌性:
(1)急性中毒:
它是一种剧毒物质,毒性比砒霜大68倍,仅次肉毒霉素,是目前已知霉菌中毒性最强的。它的毒害作用,无论对任何动物,主要变化是肝脏,呈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脾脏和胰脏也有轻度的病变。
(2)慢性中毒:
长期摄入小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则造成慢性中毒。其主要变化特征为肝脏出现慢性损伤,如肝实质细胞变性、肝硬化等。出现动物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母畜不孕或产仔少等系列症状。
(3)致癌性:
AFT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强的化学物质。其致癌特点是:A 致癌范围广,能诱发鱼类、禽类,各种实验动物、家畜及灵长类等多种动物的实验肿瘤;B 致癌强度大,其致癌能力比六六六大1万倍;C 可诱发多种癌,AFT主要诱发肝癌,还可诱发胃癌、肾癌、泪腺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及小肠等部位的肿瘤,还可出现畸胎。
在体内的分布与排泄:黄曲霉毒素进入机体后,在肝脏中的量较其他组织器官为高,说明肝脏可能受黄曲霉毒素的影响最大。肾脏、脾脏和肾上腺也可检出,肌肉中一般不能检出。黄曲霉毒素如不连续摄入,一般不在体内积蓄。一次摄入后约1周即经呼吸、尿、粪等将大部分排出。AFB1在动物体内经细胞内质网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代谢,在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的作用下AFB1发生脱甲基、羟化及环氧化反应主要代谢产物为AFM1.AFP1.AFQ1和AFB1-2,3-环氧化物。
对动物机体造成的危害:黄曲霉毒素主要对动物肝脏的伤害,受伤害的个体因动物种类年龄,性别和营养状态而异.研究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可导致肝功能下降,降低牛奶产量和产蛋率.
并使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易受有害微生物的感染.此外,长期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饲料也可导致胚胎内中毒.通常年幼的动物对黄曲霉毒素更敏感.黄曲霉毒素的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功能紊乱降低生育能力.降低饲料利用率,贫血等.黄曲霉毒素不仅能够使奶牛的产奶量下降而且还使牛奶中含有转型的黄曲霉毒素M1和M2.据美国农业经济学家统计,由于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每年至少要使美国畜牧业遭受10%的经济损失.在中国,由此而带来的畜牧业损失可能会更大.黄曲霉毒素能导致家禽法氏囊和胸腺萎缩,皮下出血,反应差,抵抗力下降,疫苗失效,度疫病感受性提高,蛋变小,蛋黄重量变低,受精率、孵化率降低,胚胎死亡增加及不健康,。对家畜引起生长缓慢,饲料率下降,黄疸,皮毛粗糙,低蛋白血症,肝癌和免疫抑制有相关研究实验表明,黄曲霉毒素能与DNA、RNA结合,并抑制其合成,引起胸腺发育不良和萎缩,淋巴细胞生成减少。同时还会导致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
与人类的健康:人类健康受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主要是由于人们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相关研究表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与癌症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性.长时间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食物被认为是导致肝癌胃癌,肠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黄曲霉毒素Bl的半数致死量为0.36毫克/公斤体重,属特剧毒的毒物范围(动物半数致死量<10毫克/公斤=它的毒性比氰化钾大10倍比砒霜大68倍).它引起人的中毒主要是损害肝脏,发生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临床表现有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及肝区触痛等;严重者出现水肿昏迷,以至抽搐而死.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它主要诱使动物发生肝癌但也能诱发胃,肾,直肠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癌症。除此以外黄曲霉毒素与其它致病因素(如肝炎病毒)等对人类疾病的诱发具有叠加效应.
2、玉米赤霉烯酮
概念: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毒素,它首先从有赤霉病的玉米中分离得到。玉米赤霉烯酮产毒菌主要是镰刀菌属的菌侏,如禾谷镰刀菌和三线镰刀菌。其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小米和燕麦等谷物。
理化性质: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酚的二羟基苯酸的内酯结构,分子式为C18H22O50它不溶于水、二硫化碳和四氧化碳,溶于碱性水溶液、乙醚、苯、氯仿、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酸类,微溶于石油醚。由于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内酯的结构,因此在碱性环境的条件下可以将酯键打开,当碱的浓度下降时可将键恢复。玉米赤霉烯酮的耐热性较强,110℃下处理1h 才被完全破坏。
动物中毒表现: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1)急性中毒:动物表现为兴奋不安,走路蹒跚,全身肌肉振颤,突然倒地死亡。同时还可发现粘膜发绀,体温无明显变化。动物呆立,粪便稀如水样,恶臭,呈灰褐色,并混有肠粘液。频频排尿,呈淡黄色。同时还表现为外生殖器肿胀,精神萎顿,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的特征。在剖检时还能发现淋巴结水肿,胃肠粘膜充血、水肿,肝轻度肿胀,质地较硬,色淡黄。
(2)慢性中毒:主要对母畜的毒害较大。它会导致母畜外生殖器肿大。充血,死胎和延期流产的现象大面积产生,并且伴有木乃伊胎的现象。50%的母畜患卵巢囊肿,频发情和假发情的情况增多,育成母畜乳房肿大,自行泌乳,并诱发乳房炎,受胎率下降。同时对公畜也会造成包皮积液、食欲不振、掉膘严重和生长不良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