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综合试题试题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时差和地转偏向力B、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时差和地转偏向力C、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产生了五带和四季D、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淹没沿海低洼地区B、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如高温、干旱、洪涝等C、影响作物生长的季节和产量D、使沙漠化加剧,荒漠化范围扩大3、以下关于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B、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六大地理区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华东平原、中南地区、西南地区、青藏高原C、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七大地理区域: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台湾D、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八大地理区域: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青藏、台湾及沿海地区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B、我国人口分布受地形、气候、经济等因素影响C、我国人口分布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D、我国人口分布受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5、下面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和农业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B、太阳活动和地球火山爆发导致气候变暖。
C、全球气候变暖是自然原因导致的,与人为活动无关。
D、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
6、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是()。
A、大量抽取地下水,以满足城市和工业用水需求。
B、保护并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居民和企业的节水意识和能力。
C、将所有河流的自由流动截断,建成水库,储备水资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模块综合测评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模块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某地生齿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状况图(A图)、生齿出生率与死亡率坐标图(B图),回答1~2题。
A图B图1.A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四阶段中,生齿总数最多的是()A.甲B.乙C.丙D.丁2.B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所示生齿增长特点与A图生齿增长的四个阶段基本对应的是()A.①-甲B.②-乙C.③-丁D.④-丙【剖析】第1题,生齿自然增长率=生齿出生率-生齿死亡率,只要生齿自然增长率为正值,该地区的生齿总数就会增加。
该地区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四阶段一直都是正值。
第2题,根据B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和数值鉴别其生齿增长模式;根据A图鉴别,甲为原始型,乙、丙为传统型,丁为现代型。
【答案】 1.D 2.A3.2019~2019年,我国城镇生齿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19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度的1.58倍。
由此可推测该阶段我国()A.城镇建成区城镇生齿密度升高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度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度D.城镇生齿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剖析】由题干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该时间段我国城市用地增长速度(年均增长5.23%)明显高于城镇生齿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4.46%),说明该阶段我国城镇生齿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城镇空间的扩张速度。
【答案】 D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办法,必须相符可持续成长的原则,不然会引发城市生态标题。
读图,回答4~5题。
【导学号:64490100】4.导致城市水位历程线提前的因素有()①水泥路面多②下水道多③绿地多④生齿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取透水砖②阻止开采地下水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自然池塘、河道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⑤【剖析】第4题,城市水位历程线提前,是由于城市化的历程中城市路面硬化,降水难以下渗,大多议决下水道流入河道。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章末综合检测试卷(两套,含答案解析)
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综合测评(两套)第一套 (1)第二套 (13)第一套(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方言中,横切山脉使山脉中断的河谷或山谷称为“陉”,这种谷底因为走向与山脉近于垂直相交,也称为“横谷”。
“陉”在历史上常被利用作为迁徙、贸易、征战的道路系统。
下图为太行八陉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历史上“陉”的功能主要表现在()①交通通道②农业基地③人口集聚区④关隘要冲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太行八陉中,交通意义最为重要的是()A.飞狐陉B.井陉C.曲陉D.轵关陉答案:1.D 2.B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由材料可知,历史上“陉”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交通通道和关隘要冲。
第2题,主要考查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读图可知,井陉连接了石家庄、太原等主要城市,交通意义最为重要。
二十四道拐是地名,也是一段二十四道弯的公路,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城南郊1千米处。
该公路在倾角约60度的斜坡上呈“S”型依山势而建,全程约4千米,是理想的山区公路汽车爬坡比赛赛场。
据此完成3~4题。
3.二十四道拐是理想的山区公路汽车爬坡比赛赛场,其原因主要是()A.路面湿润光滑,易发生驾驶事故B.“S”型弯道多,比赛观赏性强C.道路弯弯曲曲,驾驶刺激性较强D.道路弯多坡陡,对驾驶技术要求高4.该公路在60度的斜坡上呈“S”型依山势而建的根本原因是()A.该地地势起伏大,缺乏坡度小的缓坡B.该地地形闭塞,无运输量较大的铁路C.保障当地居民出行及货运安全D.延长公路里程答案:3.D 4.A解析:第3题,二十四道拐作为公路爬坡比赛赛场主要是因为道路多陡坡,并且弯道对驾驶技术要求较高。
故选D项。
第4题,该地区山地坡度大,修建“S”型公路可以减小道路坡度,方便车辆行驶;地形闭塞,无运输量较大的铁路与修建“S”型道路无关;修建隧道也可以保障当地居民出行及货运安全;延长公路里程只是结果,不是原因。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交界地带的是:A. 长江中下游地区B. 黄土高原地区C. 西藏自治区D. 河南省南部2、以下关于我国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气候类型以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B. 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广泛分布C. 我国气候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D. 我国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为主3、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区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B、草原地区人类活动一定以畜牧业为主。
C、湿润地区发展农业不需要关注水分条件。
D、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种植业时,需特别注意灌溉水源。
4、我国南方地区水稻种植的大面积普及主要得益于()A、气候湿润、降水充沛。
B、机械化的广泛应用。
C、劳动力的大量增长。
D、肥料的大量施用。
5、在地中海地区,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这种气候特点被称为:A. 热带草原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热带沙漠气候D. 温带海洋性气候6、在地球五带的划分中,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是:A. 北寒带B. 北温带C. 南温带D. 南寒带7、关于地球上的气候类型,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A.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B. 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少雨C. 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D. 寒带气候终年严寒,降水量较多8、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A. 气候条件B. 市场需求C. 土壤性质D. 人口性别比例9、下列关于我国南方地区河流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B. 水流湍急,落差大C. 多为湿润地区,植被覆盖率高D. 多级阶梯地形,利于航运 10、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B.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C.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D.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11、地震波是地球内部的重要研究手段,科学家通过研究地震波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综合测试试卷03及答案
第三章综合测试一、单选题下图为我国甘蔗种植面积省区占比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甘蔗集中分布在南方省区的自然区位因素主要是( )A.水源B.土壤C.地形D.气候2.与广东相比,海南甘蔗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距离更近B.交通更便捷C.生产成本更低D.技术更先进3.该材料体现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A.地域性B.周期性C.季节性D.连续性读当前全球计算机制造业价值链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计算机制造业生产环节中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最低的是( )A.制造环节B.研发环节C.全部环节D.营销环节5.为更好地提高我国的计算机产品国际竞争力,我们最应该( )A.扩大生产规模B.加强自主研发C.提高服务质量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意设计为核心、以现代科技手段为支撑、集知识密集和价值导向等特性为一体的新兴产业。
杭州市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其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信息服务业(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数字电视业、文化软件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重要亮点。
下图示意2007—杭州市信息服务业产值年增长率以及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比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下列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是( )A.新材料应用产业B.服装设计产业C.生物技术产业D.机器人制造业7.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当地( )A.文化底蕴深厚B.市场需求旺盛C.交通网络完善D.产业基础良好读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完成下面小题。
8.产生图中所示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水源D.土壤9.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A.水源充足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热量充足1954年,中央原计划在湖北武汉建立第二汽车制造厂(简称“二汽”),后因诸多原因作罢。
1964年,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建设“二汽”又重新提上了中央的议事日程。
经过慎重考虑,“二汽”最终选址于武当山北麓的十堰镇22条山沟沟口的平旷地带。
《必修第二册总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必修第二册总复习与测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以下哪个地理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差异造成的?A. 昼夜更替B. 海洋潮汐C. 四季变化D. 地球五带2、在地图上,表示山脉走向的一种符号是:A. 矩形网格B. 红色箭头C. 带有折线的蓝色线条D. 绿色圆点3、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大约是: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B、二分之一陆地,一半海洋C、三分之二海洋,三分之一陆地D、七分之一陆地,四分之三海洋4、下列哪种地形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由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5、下列关于气候类型的描述,错误的是:A.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B. 地中海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夏季干旱,冬季多雨C. 热带草原气候类型的特点是终年高温,年降水量较少D.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6、关于我国地理分布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B. 我国东部地区以草地、荒漠为主C. 我国南方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温泉资源D. 我国北方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7、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全年多雨,雨热同期B、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C、全年干燥少雨,光照充足D、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8、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B、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C、云贵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位于我国东南部D、内蒙古高原是我国最大的盆地,位于我国北部9、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B、自然灾害属于自然资源C、可再生资源具有再生周期,须合理利用D、水资源的分布不受地域限制 10、关于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酸雨是由于大量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B、水体富营养化主要由含磷化合物通过污水排放到自然水体引起C、工业废水必须进行处理才能排放到河流中D、植树造林对减轻土壤污染没有帮助11、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正确的是:A、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多B、集中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水资源匮乏C、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D、降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相互补充12、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而建设的宏伟工程,其中东线、中线和西线分别:A、将长江、珠江和黄河的水源调配到北方地区B、将长江、珠江和珠江的水源调配到北方地区C、将长江、黄河和珠江的水源调配到北方地区D、将长江、黄河和长江的水源调配到北方地区13、我国四大高原中,海拔最高的是()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14、下列关于我国地势的描述,正确的是()A.西部地势高,东部地势低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D.地势南北高低差异大15、下列关于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河流的径流量通常在夏季达到最大值B. 河流的含沙量受到流域植被覆盖率的影响C. 河流的流速与河床的坡度有关D. 冰川融水对河流补给没有季节性变化16、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全球变暖使得所有地区的农作物产量都增加B. 温度升高会导致某些地区蒸发加大,加剧干旱C. 全球变暖不会影响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D. 所有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都会因气温升高而缩短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分析下列地理现象的产生原因,并简述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书综合试卷(附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书综合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下图表示某企业生产地与原料运费、产品运费的关系,等值线数值表示每万元产值的运输费用(单位:元)。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仅考虑原料和产品的运费成本因素,该企业地址最适宜选在图示中的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该企业最有可能是A.饮料厂B.制糖厂C.机械厂D.化工厂3.2020年我国提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实现人口自由流动。
这将直接促进这些城市的()A.城市化水平提高B.城市空间结构优化C.城市环境改善D.城市人口素质提升4.深圳位于广州和香港之间,在改革开放以前还是一个十分偏僻的渔村,设立特区以后,短短20多年时间,已发展成一个大城市,据此回答深圳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优越的地理位置B.国家政策因素C.便利的交通D.丰富的劳动力和发达的科技读图,厦深高铁、穗莞深城际铁路正在建设,而京广深港高铁即将通车,这是深圳继广深铁路后新增加的三条外连铁路通道。
回答下面小题。
5.关于深圳铁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建铁路与市区内部交通联系紧密,方便乘客集散B.新老铁路都穿过市区,将推动市区城市建设C.新建高铁主体分布于市郊,是由于市郊工业发达,工业运输需求大D.深圳铁路过密,将严重影响城市建成区的景观6.影响深圳地铁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 )。
A.建筑物密度B.拆迁成本C.地质条件D.人口的分布下图为世界四条河流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乙河流运量大于丙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降水量B.径流量C.地形D.经济8.关于四个河口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近些年来,甲河下游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严重,河口三角洲增长很快B.乙河三角洲雨热同期,土壤肥沃,适合发展乳畜业。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单元测试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单元测试题【精品全套】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一、选择题(共70分)(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一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的示意图。
此时,北京时间为( )A .2时B .8时C .14时D .20时图二中阴影表示黑夜。
读图二判断2-3题。
2、图示的时刻前后数日内A .漠河的白天比广州长B .南极长城站处于极昼时期C .密西西比河处于枯水期D .硅谷地区天气干热3、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A .8时20分B .20时20分C .9时40分D .21时40分4、公元前28年(即汉成帝河平元年),曾记载“三月正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B.色球C.日冕D.中心核5、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会使地球上产生( )A.强热带风暴B.雷鸣电闪C.“磁暴”现象D.“厄尔尼诺”现象 目前,宇航技术、卫星观测技术不断发展。
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天气晴朗,“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绕地飞行14周后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
回答:6、飞船在轨道上运行两周后再次回到酒泉上空,此时太阳位于宇船员的A .西南方 B.东南方 C .东北方 D.西北方7、当“神舟”五号发射时刻,地球上属于15日的地区A.大于一半B.小于一半C.图二 图等于一半 D.大约占三分之一8. 一条向南流的河流,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而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则河流位置和流向与图三相吻合的是( )9、已知在北半球夏至日时,甲地(40°N ,110°E )比乙地(30°N ,115°E )白昼长56分钟,则甲地比乙地 ( )A.日出早28分钟B.日出早56分钟C.日落迟20分钟D.日落迟48分钟10、某一游客在旅游黄金周到青岛(36°06′N ,120°18′E )旅游,于北京时间7时整到达某一宾馆,看到宾馆大厅中提供的信息。
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模块终结性评价(第一至第五章)(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高技能人才迁移是影响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
下表示意2000-2015年我国高技能人才跨省迁移情况,其中跨省迁移占比为跨省迁移的高技能人才数与跨省总迁移人口数的比值;分散程度越高,表示高技能人才迁移的空间越分散。
据此完成1、2题。
项目2000-2005年2005-2010年2010-2015年跨省迁移占比/% 4.31 6.93 6.42分散程度/% 29.89 42.53 54.021.高技能人才跨省迁移占比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省区间( )A.高等院校数量变化不同B.自然环境变化不同C.经济发展水平变化不同D.城市等级变化不同2.高技能人才迁移分散程度变化会( )A.扩大城市的服务范围B.缩小不同城市发展水平差距C.减小特大城市的用地规模D.减慢大城市的发展速度【解析】1选C,2选B。
第1题,由表可知,2000—2015年我国高技能人才跨省迁移占比先上升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不同省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变化不同;高技能人才迁移中小部分在高等院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大部分主要是在公司和企业中工作,故高等院校数量变化对高技能人才迁移影响较小;自然环境和城市等级一般较为稳定,变化较小。
第2题,由表可知,高技能人才迁移分散程度逐步提高,说明高技能人才空间分布更加分散,有利于缩小不同城市间发展水平的差距;高技能人才迁移分散程度提高对各城市的用地规模和服务范围影响不大,也不会减慢大城市的发展速度。
地下城市——马特马他位于突尼斯东南的撒哈拉沙漠中,是古代柏柏尔人穴居的城市。
这里既无苍郁的树木,也不见青翠的草地,特有的壮观的山丘、峡谷和谷底,呈现出一种外太空般荒芜凄凉的美,现在这座古城基本荒废。
据此完成3、4题。
3.柏柏尔人穴居城市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战争防御B.资源丰富C.避暑遮风D.宗教信仰4.现在这座古城荒废的原因是( )A.战争频繁B.水源短缺C.交通不便D.耕地不足【解析】3选C,4选B。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综合测试01含答案解析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一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人口重心为地区人口分布的综合统计与表示方法之一,人口集中指数反映的是人口分布在地域上的集中状况。
读表,完成1~2题。
表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年份1990年2000年2010年2013年经度125.01°E124.98°E124.97°E124.95°E纬度42.93°N42.86°N42.84°N42.83°N表2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集中指数年份1990年2000年2010年2013年指数0.3 236 0.3 250 0.3 294 0.3 3141.东北地区()A.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西北向东南B.人口分布的趋势是越来越分散C.人口分布越来越向不均衡态势发展D.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超过15 km2.导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产生移动的原因最可能是()A.北部地区人口死亡率高B.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C.南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达下图是我国基于密度分级的人口——面积比重图。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章末综合检测试卷(两套,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评(两套)第一套 (1)第二套 (13)第一套(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下表(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完成1~2题。
1.表中()A.天津年净增人口数最低B.吉林的人口死亡率最高C.湖南人口增长表现为“三低”D.广西年净增人口数最高2.北京市人口最高容量()A.小于现有的总人口数B.首要影响因素是科技水平C.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同D.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答案:1.C 2.D解析:第1题,结合湖南省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的数值可判断出其人口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在五省级行政区中吉林省的净增人口数最低,湖南省的净增人口数最高,湖南省的死亡率最高。
第2题,北京市人口最高容量大于现有的总人口数,小于人口合理容量,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其首要影响因素是资源。
下图为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土壤4.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A.①B.②C.③D.④答案:3.A 4.D解析:第3题,由图中信息及图名可知,该图反映的是人口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第4题,由图可知,④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最大。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著名学者邦奇等人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是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北美洲东部。
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的一部分。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B人类大陆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经济发达B.自然条件优越C.城镇化水平高D.工业发展最早6.D处没有形成人类大陆,但却形成了一个人口孤岛,其原因是()A.位于太平洋中部B.降水丰富,农业发达C.位于亚欧大陆中部D.位于日本群岛上答案:5.B 6.C解析:第5题,B为南亚地区,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化中心之一,人类在此居住的历史悠久,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热带季风气候),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全书综合卷(附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全书综合卷(附答案)一、单选题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为我国正在建设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三项工程,完成下面小题。
1.“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两项工程的实施,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好处是()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B.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C.消除污染D.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2.“南水北调”工程有东、中、西三条线路,最先启动的是东线,其原因是()A.东线水可以自流,减少工程量B.东线水质明显优于中、西线
C.东线有可利用的河道,工程量较小D.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京杭运河的运输能力
读煤(水)热电铝一体化生产流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省区中,适宜推广该生产方式的是()
A.江苏省B.贵州省C.河南省D.福建省
4.该生产方式()
A.大大缩短产业链B.减少就业岗位机会
C.生产全程无污染D.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我国中部某村面积20.5km²,山清水秀,亚热带森林广布。
1980-2011年该村人口由近2000人减少到不足700人。
2011年开始当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传统民居进行修缮,发展特种种植业和养殖业等。
2013年该村被列入“全国12个美丽宜居乡村”名单。
至2018年,该村常住人口增加到2300人,旅游业的发展使该村脱贫致富。
下图为该村略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最有可能为该地民居的是()
A.B.C.D.
6.该村传统民居得以完整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少B.距城市近C.森林面积广D.交通闭塞
7.该村增加的常住人口主要是()
A.城市休闲的市民B.行政管理人员C.返乡创业的村民D.外来租店的商人。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综合试题试题
高二年级地理试卷说明: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分,共40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在下页的答案卡上。
每小题1分,共60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B.区域划分的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某一方面,也有综合性的C.按照指标的不同,区域可分为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D.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完全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2.关于区域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环境是指区域内的自然环境B.受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区域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C.区域环境是指区域内的人文环境D.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人类生产力的进步而增大。
3.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4.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5.区域的特征有()①整体性②差异性③独立性④层次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6.我国的下列区域中属于自然区域的是()①上海市②珠江三角洲③长江中下游平原④东北工业基地⑤亚寒带针叶林⑥鼎湖山旅游区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⑤⑥D.①③⑤⑥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7.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A.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乱垦滥伐、砍伐森林D.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章末综合检测试题汇总 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章末综合检测试题汇总第1章人口与环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下表为某国历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甲、乙、丙、丁四个年份人口变动的情况反映了人口增长模式的一般规律。
据此完成第1~2题。
1.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乙、甲、丁、丙D.甲、丙、乙、丁2.该国家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
A.欧洲西部B.非洲C.东南亚D.拉丁美洲在第22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主题确定为“关注70亿人的世界”。
结合下图,完成第3~4题。
3.全球人口将在未来40年左右的时间增加25亿,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A.北美洲B.欧洲C.发展中国家D.发达国家4.图中非洲三项数值均居首位,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非洲人口出生率高,主要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快造成的B.非洲人口死亡率高,是因为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现象加重C.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因此是世界各大洲中新增人口最多的大洲D.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说明非洲人口增长速度最快读我国2005年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完成第5~7题。
5.下图是我国不同时期三个年龄组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能正确反映图中时期的是( )。
A.①B.②C.③D.④6.在人口金字塔图中,有几处明显的凹陷处,其中影响M处的成因是( )。
A.战争B.自然灾害C.经济水平D.人口政策7.图中反映了我国当前人口正面临的问题是( )。
①青少年入学困难②人口就业压力大③社会福利负担重④男女比例严重失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是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及人口抚养比变化图,人口抚养比是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数。
读图,完成第8~9题。
8.图中表示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及人口抚养比的曲线分别是( )。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9.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
下图示意该地区在不同时间25人/千米2等人口密度线的改变。
据此完成1~2题。
1.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西北多东南少B.南多北少C.东北多西南少D.匀称分布2.若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其缘由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水源足够B.资源开发C.交通便利D.地势高峻1题,图中显示25人/千米2等人口密度线向东南移动,又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人口持续增长,则该地区人口应西北多于东南。
第2题,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说明该地人口分布的条件较好,而地势高峻明显不利于人类生存,故选D项。
2.D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人口迁出和迁入省级行政区的“推力”和“拉力”;二是人口迁出省级行政区的迁移实力,包括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人口平均受教化年限;三是迁移成本,其中交通成本与迁移距离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2010—203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及预料。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山东省2010年迁移人口规模不足百万B.2010—203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速度放缓C.2024年和2025年的人口迁移规模相差最小D.2010—2030年上海人口迁移规模超过2 000万4.该时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规模的改变是由于( )A.交通条件改善,迁移成本降低B.人口诞生率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增多C.区域差距缩小,乡村“推力”减小D.教化事业发展,人口受教化年限延长3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迁移人口规模,山东省2010年迁移人口规模多于百万,A项错误。
2010—203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曲线改变幅度变小,说明人口迁移速度放缓,B项正确。
2024年和2025年的人口迁移规模相差较大,2024年和2024年相差最小,C项错误。
2010—2030年上海人口迁移规模不足1500万,D项错误。
第4题,该时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规模减小,这种改变是由于区域差距缩小,乡村“推力”减小,C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地理试卷说明: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分,共40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在下页的答案卡上。
每小题1分,共60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B.区域划分的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某一方面,也有综合性的C.按照指标的不同,区域可分为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D.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完全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2.关于区域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环境是指区域内的自然环境B.受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区域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C.区域环境是指区域内的人文环境D.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人类生产力的进步而增大。
3.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4.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5.区域的特征有()①整体性②差异性③独立性④层次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6.我国的下列区域中属于自然区域的是()①上海市②珠江三角洲③长江中下游平原④东北工业基地⑤亚寒带针叶林⑥鼎湖山旅游区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⑤⑥D.①③⑤⑥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7.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A.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乱垦滥伐、砍伐森林D.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高二年级地理试卷(第1页,共7页)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9~11题。
9.“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10.“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
11.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
据此回答12~13题。
12.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3.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A.生物残体分解快B.植物生长速度快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A.A B.B C.C D.D15.左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A.枯枝落叶 B.土壤 C.生物 D.供给养分16.全球定位系统使用的实际意义是()A.使人们在野外不易迷失方向 B.使指南针精确度增加C.只需一颗卫星便能覆盖全球 D.对静止的物体进行定位。
17.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的简要程序是()A.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B.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库—表达C.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库--数据处理—表达D.信息源—数据库—数据处理—空间分析—表达18.年降水量200mm线是()A.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B.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分界线C.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D.湿润和干旱地区分界线。
19.在草原区,利用现代技术掘井扩大水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掘井愈多,愈有利于草地生态保护B.水井周围的草地,获得最充足的水源而长势最茂盛C.机井数量不断增多,经济效益也就不断增长D.牲畜增长愈快,水井无限制增加,草地最终将毁灭高二年级地理试卷(第2页,共7页)20.下列属于适宜推广的优良固沙植物是()A.松树和水杉 B.樟树和杨树 C.梭梭林和沙拐枣 D.芦苇和桦树21.国家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是因为那里()A.经过多年开发已无荒可垦 B.那里气候长冬夏短,生长期短,不利作物生长C.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不宜开发 D.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22.下列土壤中,哪种是经人类长期耕作改造形成的土壤()A.红壤B.棕壤C.水稻土D.灰化土23.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多雨年份会加快土地荒漠化的进程B.山地丘陵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D.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因素24.下列不是世界上热带雨林分布区的是()A.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B.中美洲加勒比海C.非洲刚果河流域D.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25.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人工多层经济林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什么因素?()A.降水B.地形C.热量D.光照26.日本的森林资源极其丰富,但日本每年却要大量进口木材,特别是一次性筷子几乎全靠进口。
日本大量进口木材和一次性筷子是因为()A.日本的木材质量太差B.一次性筷子的生产量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日本不会生产C.为了大力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D.国内的木材不能满足本国需求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27-28题。
27.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B.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28.为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来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29.以下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特点的是A.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B.河湖面积广,水产业发达C.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D.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30.古丝绸之路南道及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主要原因是A.气候的异常变化B.绿洲因水资源枯竭而后退C.战争频繁发生D.地形的隆起。
高二年级地理试卷(第3页,共7页)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有2个正确答案,选两项且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
读右下图回答31—33题。
31.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A.红外线 B.X光C.可见光 D.紫外线32.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A.划分植物类型B.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C.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D.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33.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 )A.判断水体污染 B.判断人口分布 C.分析城市大气污染 D.估算工业生产总值.34.通常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点的地理位置应该具备以下数据A.经度、距离B.距离、海拔C.经度、纬度D.纬度、海拔35.关于阿斯旺大坝产生的消极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 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土地肥力提高 B .对一些水生动物的生存产生了影响C 使下游地区的泥沙堆积加剧D 使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加重36.关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大量引水灌溉造成的不良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灌溉区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土地盐渍化B 由于径流减少,导致蓝绿藻大量繁殖C 湿地生态环境变化,湿地减少D 河流下游径流增加37.有关地理区域含义的叙述,错误是A 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B 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C 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 D区域特征与其区位没有关系38. 有关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蒙古贺兰山以东草质较好B.内蒙古草原载畜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C.水分条件由西向东逐渐变干D.内蒙古东部土地生产力较高,可以大面积开垦39.关于我国南方和北方地理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方湿润地区广,北方干旱地区广B. 南方冬季多雨,北方夏季多雨C.南方以粮食作物为主,北方以经济作物为主D.南方地区农作物的生长期长于北方40.设立草方格沙障的功能主要是()A. 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B.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C. 增大地表反射率D. 增加降水。
高二年级地理试卷(第4页,共7页)高二年级地理试卷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别:____________计分:___________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4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22分)(1)图中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人为原因是。
(2分)图中①地区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成立的是()(2分)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2)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是;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
(3分)(3)请简述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具体措施(5分)。
(4)请简述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要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具体措施(3分)。
高二年级地理试卷(第5页,共7页)(5)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先后实施了“”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2分)(6) 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为主的景观特色。
(2分)(7)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3分)42.综合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1分)材料二中华美食源远流长,有众多的菜系和各式风味,北方菜以鲜咸入味,南方则以甜香著称。
山西人爱喝醋,四川、贵州、湖南的人则以“不怕辣”闻名。
⑴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南方与北方在住宅民居及城市住宅楼上的不同特点反映了我国由南向北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
北方气候__________________,因而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墙体严实厚重。
房顶坡度____________逐渐________,则反映了我国降水_______________的分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