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等级确定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环境因素识别、评价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
在识别环境因素之前,应收集有关的信息: a)原材料的使用和废弃情况; b)化学品、油品等原辅材料的使用和废弃情况; c)生产过程中的废物、污染物的排放量以及频次等; d)能源、资源的使用和消耗情况; e)设备运转时的环境影响,如噪声、能源消耗等; f)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的结果; g) 员工的意见; h)相关方意见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分数 人员伤亡程度 ·死亡 ·终身残废 ·丧失劳动能力 ·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职业病 ·慢性病 ·住院治疗 财产损 失 ≥50万 元 停工时 间 ≥30天 对声誉的影响 引起公众的反应;持续不断的指责;国 家级媒体的大量负面报道。 引起整个区域公众的关注;大量的指 责,当地媒体大量的反面报道;国内媒 体负面报道,当地或国家政策的可能限 制措施。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
c)环境因素的七种类型: ⑴ 向大气排放; ⑵ 向水体排放; ⑶ 废物和副产品处置; ⑷ 噪声和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对周围 环境的影响; ⑸ 向土地排放; ⑹ 原材料与自然资源及能源的使用; ⑺ 其他地方性环境问题(景观、生态等)和社区影 响问题。
风险评价方法: 是非判断法: 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则即可实现风险的分级: a)违反法律、法规的危险源,为重大风险; b)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无良好控制措施的危险源,评为重大 风险; c)相关方强烈抱怨的事件或危险源,评为重大风险; d)曾经发生过事故且已制定有效控制措施的危险源,评为 中度风险; e)重大事故隐患,评为重大风险。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环境 因素识别、评价
2013.4.22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危险源的辨识: 覆盖公司所有部门和单位的各项产品、活动和服务过程。至 少包括: a)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和外来访问 者)的活动; c)作业场所内的设备、设施(包括外界提供的设备、设 施); d)以往活动的遗留问题,新开发(建设)项目以及在工艺技术、 设备、人员、作业环境和条件等方面发生变更的情况。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修订稿从P38-40:6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使用、存储的化学品与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临界量的比值(Q),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环境保护目标)敏感性(E),按照分级矩阵法将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
分级程序见图6-1。
图6-1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流程示意图6.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评估对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发【2014】34),项目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主要有:氧化镉,硫酸镉,盐酸。
根据企业化学品种类与数量(折纯),与临界量分别进行比对,计算比值(Q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即为Q 。
(2) 当企业存在多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1 (22)11≥+++=nn Q q Q q Q q Q (1)式中:q 1, q 2, ..., q n ——每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储存量或使用量,且数量超过对应临界量的5%,t ;Q 1, Q 2, ..., Q n ——各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t 。
计算得到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 )后,将Q 值划分为3个级别,分别为:(1) 1≤ Q <10;(2) 10≤ Q <100;(3) Q≥100。
本项目Q 值见表6-2表6-2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因此,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Q )为18。
6.2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 )评估 6.2.1评估指标及赋值 评估指标及赋值见表6-3表6-3 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企业所属行业和生产工艺过程指标赋值见表6-4 表6-4 企业所属行业和生产工艺过程指标赋值表企业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赋值见表6-5表6-5 企业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赋值表注1:围堰容积的最大释放量规定:最大储存容积*10%+72m3注2:指《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6.2.2评估指标权重评估指标的权重见表6-6。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文一、危险源辨识和评价1.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生产或工作过程中潜在的、可能导致事故或伤害的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危险源辨识,可以发现和识别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为下一步的分析和评价提供依据。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根据工作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勘察和观察,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参考相关行业的安全规范标准,分析该行业的潜在危险源;- 结合历史事故案例,总结出常见的危险源,并加以分析;- 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 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危险源评价,可以对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和可能导致的后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危险源评价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分析危险源的性质、特点、产生原因等,确定其可能导致的危害后果;- 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危险源的程度和频率进行评估;- 结合历史数据和经验,评估危险源的发生概率;- 通过专家评估和模拟实验等手段,对危险源的后果进行预测。
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1. 制度目的重大危险源是指具有较大危害后果、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危险源。
为了预防和控制重大危险源的发生,保障安全生产,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该制度的目的是规范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防范和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2. 制度内容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定义:明确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和范围,明确什么样的危险源被认定为重大危险源;- 责任分工:明确各级管理机构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和职责,明确责任人在重大危险源管理中的具体工作范围;- 危险源辨识: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的方法和程序;- 影响评价:规定对重大危险源的影响进行评价的方法和程序,包括对可能的事故后果、环境影响、经济影响等进行评估;- 风险控制:明确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控制的方式和要求,包括预防措施、应急措施、监控措施等;- 检查监测: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查监测的方法和程序,包括应急演练、设备检修等;- 事故报告和处置:明确事故发生后的报告和处置程序,包括事故调查、责任追究、事故处理等。
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

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一、引言。
重大危险源评估是指对工业企业、建筑工地等生产经营单位所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其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可能性。
本报告旨在对某工业企业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
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1. 生产设备。
该工业企业主要生产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化工设备等,这些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爆炸、火灾、中毒、窒息等危险。
2. 物质危险。
工业企业使用的化工原料、燃料等物质具有易燃、易爆、腐蚀等特性,一旦泄漏或不当操作将造成严重的后果。
3. 作业环境。
作业环境中存在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工人在作业过程中可能遭受伤害。
4. 火灾隐患。
工业企业存在火灾隐患,如电气设备老化、用电过载、作业人员违章操作等,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5. 安全管理。
工业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意识薄弱,安全培训不到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风险评估与分析。
1. 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将其风险等级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2. 风险分析。
对每个重大危险源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其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危害程度和可能性,以及对人员、设备、环境的影响。
3. 风险评估。
综合考虑各项风险因素,对各个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其风险等级。
四、风险控制措施。
1. 技术控制。
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2. 管理控制。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应急控制。
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4. 安全监测。
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测,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确保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
五、总结与建议。
通过对工业企业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发现了一些安全隐患和风险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者组织经营上的削弱和丢失等不利影响的物质、能量、设备、情况、活动、行为等总称。
危险源辨识是指确定、识别和分析危险源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害,是进行风险评价以及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前提和基础。
危险源的辨识通过识别、分析和评估,对工程、设备、安全保障措施、作业过程等进行合理性判断和控制。
危险源辨识基本流程:1.定义危险源2.收集相关信息3.识别危险源4.评估危险源5.列出危险源清单危险源分类危险源按照引起事故的本质及机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人的行为类危险源:包括操作失误、疏忽大意、过度自信、粗暴、不听劝告等,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2.设备故障类危险源:包括设备失效、设备过期老化、操作不当损坏设备等,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3.环境因素类危险源:包括自然灾害、气象条件、地质条件、人为环境等因素,是引发事故的次要原因。
4.作业适应性与复杂度的危险源:包括人员素质、安全意识、作业类别、作业难度、作业条件等因素,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将危险源识别和分类后,对其可能导致的损失与概率进行量化及评估,以确定其对系统的影响及重要性的过程。
风险评价是确定风险大小和影响重要性的基础,有助于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风险评价原则:1.确定评价对象2.识别和分类危险源3.估算危险源的可能性4.计算危险源的严重程度5.发现危险源的隐患6.定量风险,确定可能造成的危害性风险评价方法:1.事件树法:通过构建事件起始状态到终止状态的树形图来进行概率评估和风险分析。
2.故障树法:通过构建系统故障状态到组件故障状态的树形图来进行概率评估和风险分析。
3.风险矩阵法:将概率和影响程度以矩阵表格的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可直观反映风险等级。
分级办法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影响等级,本文提出以下分级办法:1.一级危险源:发生此类危险源必然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大面积环境破坏,如爆炸、火灾、气体泄漏等。
环境风险评估分析报告

1 环境风险评价1.1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等级确定依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比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拟建项目涉及的浓硫酸属于危险化学品,然而浓硫酸储罐长2.6m、直径2m,储存量为10t,浓硫酸不属于重大危险源。
表1-1 重大危险源及评价等级判定考虑到项目原料浓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本次环评以浓硫酸作为环境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
该项目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为以危险装置为中心半径3km圆形范围内。
风险评价范围内村庄分布情况见表1-2,风险评价范围及敏感目标分布见图1-1。
表1-2 项目周边敏感目标一览表1.2 物质危险性识不1.2.1浓硫酸硫酸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能与水以任何比例混合放出大量热。
浓硫酸具有极强的脱水性。
硫酸的腐蚀性极强,其酸雾刺激和灼烧上呼吸道粘膜,损害肺脏,溅到皮肤、眼内引起严峻的灼伤。
其理化性质见下表。
表1-3 硫酸的理化性质1.2.4 风险单元识不生产过程中设备管道、弯曲连接、阀门、泵、储罐等均有可能导致物质的释放与泄漏,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依照对环境风险物质的筛选和工艺流程确定风险单元要紧为:(1)原料运输过程;(2)液体输送过程;(3)原料储存过程;本项目风险类型要紧为泄漏。
不考虑自然灾难引起的风险事故。
1.3 源项分析1.3.1 事故风险源分析本项目碳化硅刃料生产过程中使用少量的硫酸,原料和产品除了浓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外,其他原材料均为无毒物质。
碳化硅切割刃料为新兴行业,全国类似的企业不多,建厂时刻均较短,依照类似生产企业的调查,如平顶山易成碳化硅制品有限公司和河南新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厂之后均未发生过硫酸泄漏事故。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设计报告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设计报告引言:一、危险源辨识:针对公司的工作场所,我们进行了危险源辨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危险源:1.机械设备:公司的工作场所存在各种机械设备,如切割机、压力机等,这些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如被夹伤、切割伤等。
2.电气设备:公司使用了大量的电器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这些设备存在电击风险和火灾风险。
3.化学品:公司使用了一些化学品,如溶剂、清洁剂等,这些化学品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如吸入毒气、皮肤损伤等。
4.动火作业:公司在一些施工现场会进行焊接、切割等动火作业,这些作业存在火灾风险。
5.高处作业:公司的一些工作需要在高处进行,如屋顶、梯子等,存在高处坠落风险。
二、风险评价:针对以上辨识出的危险源,我们进行了风险评价,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暴露程度:考虑到员工与危险源的接触程度,以及暴露的时间和频率等因素。
2.危害程度:考虑到危险源可能带来的伤害,如致命伤害、重大伤害、轻微伤害等。
3.风险等级:通过综合评估,将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根据风险评价,我们将公司的风险等级进行了如下划分:1.高风险等级:机械设备操作、动火作业等属于高风险等级,存在严重的伤害风险,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2.中风险等级:电气设备的使用、化学品的使用等属于中风险等级,存在较大的伤害风险,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3.低风险等级:高处作业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仍需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降低风险。
三、风险控制建议:根据风险评价结果,我们提出以下风险控制建议:1.高风险控制建议:(1)对机械设备操作进行培训,确保员工具备正确的操作技能,并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2)对动火作业进行严格管控,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关证书和经验,并提供足够的灭火器材。
(3)对机械设备、动火作业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2.中风险控制建议:(1)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带电作业前的断电等。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估分级

分级方法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物 质危险性、工艺危险性、设备设施危险性和 人员操作危险性等因素,对重大危险源进行 科学分级。
评估结果呈现与解读
评估结果呈现
将评估结果以图表、报告等形式呈现,包括 重大危险源的位置、性质、等级等信息。
评估结果解读
对评估结果进行解读,分析重大危险源的特 点和规律,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建议。 同时,将评估结果与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比 对,为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对油库的油品类型、储存方式、 消防设施等进行分析,评估其发生火 灾事故的风险等级和应对措施。
经验教训与改进措施
加强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高评估结 果的可靠性。
加强危险源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 的安全隐患。
完善危险源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 能力和水平。
关键环节与注意事项
关键环节
危险源辨识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关键环节,如重大危险源、高风 险作业等。
注意事项
在辨识过程中,应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遗漏重要信息;同时,要结合实际 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确保辨识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03
评估分级体系建立
Hale Waihona Puke 评估指标设定物质危险性
根据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评估其引发事故的 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
法规与标准要求
法规要求
我国政府对重大危险源实行严格的监管制度,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要求企业必须对重大危险源 进行辨识、评估、监控和管理。
标准要求
国家和行业层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和管理标准,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操作规范 。
02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等级确定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等级确定环境风险评估报告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1 环境风险评价1.1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等级确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拟建项目涉及的浓硫酸属于危险化学品,但是浓硫酸储罐长2.6m、直径2m,储存量为10t,浓硫酸不属于重大危险源。
表1-1 重大危险源及评价等级判定考虑到项目原料浓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本次环评以浓硫酸作为环境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
该项目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为以危险装置为中心半径3km圆形范围内。
风险评价范围内村庄分布情况见表1-2,风险评价范围及敏感目标分布见图1-1。
表1-2 项目周边敏感目标一览表1.2 物质危险性识别硫酸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能与水以任何比例混合放出大量热。
浓硫酸具有极强的脱水性。
硫酸的腐蚀性极强,其酸雾刺激和灼烧上呼吸道粘膜,损害肺脏,溅到皮肤、眼内引起严重的灼伤。
其理化性质见下表。
表1-3 硫酸的理化性质1.2.4 风险单元识别生产过程中设备管道、弯曲连接、阀门、泵、储罐等均有可能导致物质的释放与泄漏,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根据对环境风险物质的筛选和工艺流程确定风险单元主要为:(1)原料运输过程;(2)液体输送过程;(3)原料储存过程;本项目风险类型主要为泄漏。
不考虑自然灾害引起的风险事故。
1.3 源项分析1.3.1 事故风险源分析本项目碳化硅刃料生产过程中使用少量的硫酸,原料和产品除了浓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外,其他原材料均为无毒物质。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总结报告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1.评价基本要求规范要求:《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 3013-2008(以下简称《规范》)的要求:5.2.2.1 企业应依据风险评价准则,选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
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
5.2.2.2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2.评价的基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 3013-2008GB 11651《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 13690《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5258《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 16179《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1648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 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351《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Z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AQ/T 900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H 3063-1999《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 3097-2000《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3.初始评价的目的和范围一、评价目的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

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汇报年月日评估人员目录一、评估旳重要根据二、重大危险源旳基本状况三、事故发生旳也许性及危害程度四、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仅合用定量风险评价措施)五、也许受事故影响旳周围场所、人员状况六、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旳符合性分析七、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技术和监控措施八、事故应急措施九、评估结论与提议编制阐明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防止为主、综合治理”旳安全生产方针,加强重大危险源旳管理,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有关人员在紧急状况下应当采用旳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旳部门和有关部门立案。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是以辨识旳重大旳重大危险源为目旳旳安全评估过程,它是运用系统安全工程旳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存在旳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该重大危险源发生危险旳也许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旳过程,是寻找用至少旳安全投资,最具有效旳控制重大危险源旳途径,使过程存在旳风险程度控制在可接受范围旳全过程。
为做好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工作,企业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构成安全评估组,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23),评估组认真对企业所辨识出旳重大危险源进行了全面旳研究,查阅了有关资料。
对现场进行了实地勘察、征询调研,对这些重大危险源在生产运行中也许存在旳危险、有害原因及其危害程度进行了全面旳识别与分析。
进行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
在此基础上,根据评估需要,选择科学、合理旳评估模型对也许发生旳事故种类极其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估。
对照有关规范和原则规定,提出防备事故旳安全对策措施和提议;最终得出评估结论。
在本次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工作中难免存在疏漏旳局限性之处,请予以指正。
评估组一、评估旳重要根据(一)根据(或参照)旳国家及行业有关法律、法规、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第6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60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第28号);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6、《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7、《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8、《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国务院有关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旳决定》(国务院令第549号);9、《国务院有关深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旳告知》(国发[2023]23号)。
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以及控制

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以及控制
工艺流程简介
• 原料煤通过输送装置送入备煤工序, 制成合格的水煤浆后,由高压煤浆泵经 管道送入气化炉,与氧气一起在气化炉 反应室内发生气化反应,生成粗煤气。 粗煤气经冷却除尘后在变换炉内进行变 换反应,使水蒸汽与部分CO反应转变为 氢气和CO2,调节煤气的氢碳比后通过净 化工序,除去其中的CO2和H2S得到符合
7. 8. 9. 10. 11. 12. 压力容器; 煤矿;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露天矿; 尾矿库。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
第35页
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以及控制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续)
• 通过重大危险源辨识,事先掌握重 大危险源情况,从而常抓不懈地重 点进行评价、分级、监控、规划、 应急等管理,就成为了公关安全规 划和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
重大危险源基本概念(续)
• 我国关于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 定》要求
“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国家、 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 监控工作,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 机制。”
第24页
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以及控制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
第33页
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以及控制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续)
• 重大危险源类型包括:
1. 2. 3. 4. 5. 6. 贮罐区(贮罐); 库区(库); 生产场所; 危险房屋; 压力管道; 锅炉;
第34页
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以及控制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续)
• 重大危险源类型包括(续):
第20页
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以及控制
重大危险源基本概念(续)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风险等级划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 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 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 (征求意见稿),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矩阵,确定企 业环境风险等级。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是否涉及《企业突 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1和附表2中所列化学物质,计算所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 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或附表2中临界量的比值Q1 、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 Q2 、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 与其临界量比值(Q ):Q=q 1/Q 1+S/Q 2+…+q n /Q n(1)式中:5, q 2, ..., q n ——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 Q1, Q 2, ..., Q n ――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0当Q< 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 C 表示。
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根当K Q寸,将C值划分为:(1) K Q< 10,( 2) 10< Q< 100,( 3) Q> 100;分别以Q、Q和Q3表示。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企业的Q值为:Q=50+45/50+5/50+5000+200= 二、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废水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报告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报告一、前言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过程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高风险性。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准确辨识和科学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特点水利水电工程通常建设在江河湖泊等水域附近,施工环境复杂多变。
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土石方开挖、爆破、高处作业、水下作业、大型机械设备使用等多种高风险作业。
同时,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如洪水、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施工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三、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一)现场观察法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实地观察,了解施工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情况,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二)安全检查表法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以往的事故经验,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查表,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逐一检查,识别危险源。
(三)事故树分析法从可能发生的事故出发,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和逻辑关系,从而找出重大危险源。
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一)高边坡作业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常常需要进行高边坡的开挖和支护。
如果边坡设计不合理、施工方法不当或防护措施不到位,容易发生坍塌、滑坡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深基坑作业深基坑开挖和支护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常见作业。
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地下水涌出、坑壁坍塌等危险情况。
(三)爆破作业爆破作业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用于土石方开挖和岩石破碎的重要手段。
但爆破作业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如果炸药的储存、运输、使用不当,或者爆破设计不合理,可能引发爆炸事故。
(四)大型机械设备作业如起重机、塔吊、混凝土搅拌车等大型机械设备在施工中广泛使用。
如果设备存在缺陷、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或维护保养不到位,容易发生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等事故。
(五)临时用电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复杂,如果电气设备安装不规范、接地接零保护不良或漏电保护器失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3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一、引言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辨识和评价危险源,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危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员工和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就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进行论述。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第一步。
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因素的全面调查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
通过危险源辨识,可以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危害,为后续的评价和管理提供依据。
三、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和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确定危险源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并为后续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的方法可以包括定量风险评估、定性风险评估、专家评估等。
通过危险源评价,可以帮助企业判断风险的大小,确定优先处理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四、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是指由于其性质、规模和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而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重大威胁的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是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专门管理的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风险评估、管理层责任、监督检查、紧急预案等。
通过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可以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控,减少事故的发生。
五、结语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可以识别风险和危害,为后续的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可以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计划,确保制度的落地和执行,以确保员工和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二)一、引言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危险源进行科学的辨识和评价,以及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范文(3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危险源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成为了一个关键的工作。
本文旨在分析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并提出相应的范文。
二、重大危险源识别重大危险源识别是指通过对企业或组织的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以及人员行为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确定出潜在的重大危险源。
识别重大危险源的目的是为了及早发现和控制危险源,避免发生事故。
在进行重大危险源识别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工艺流程: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源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原料储存、生产操作、产物处理等环节。
2. 设备设施: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装置进行全面检查,发现设备的缺陷、漏洞、安全隐患等问题。
3. 人员行为:对员工的工作习惯、操作规范等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4. 外部环境:考虑外部环境对企业或组织的影响,如天气变化、地震、火灾等可能导致危险源增加的因素。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可以建立一个重大危险源识别的模板,如下所示:1. 企业或组织概述:包括企业或组织的名称、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等基本信息。
2. 工艺流程概述:对企业或组织的工艺流程进行简要描述,包括主要原料、产品、工艺参数等信息。
3. 设备设施调查:对企业或组织的设备设施进行详细的调查,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缺陷。
4. 人员行为评估:对企业或组织的员工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不良操作习惯。
5. 外部环境分析:考虑外部环境对企业或组织的影响,分析可能导致危险源增加的因素。
通过以上步骤的分析和调查,可以清楚地识别出潜在的重大危险源,为进一步的评价和控制提供依据。
三、重大危险源评价重大危险源评价是指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及其严重性。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在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危险源的可能性:评估危险源的发生概率,根据历史数据、实际情况等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1 环境风险评价1.1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等级确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拟建项目涉及的浓硫酸属于危险化学品,但是浓硫酸储罐长2.6m、直径2m,储存量为10t,浓硫酸不属于重大危险源。
表1-1 重大危险源及评价等级判定考虑到项目原料浓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本次环评以浓硫酸作为环境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
该项目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为以危险装置为中心半径3km圆形范围内。
风险评价范围内村庄分布情况见表1-2,风险评价范围及敏感目标分布见图1-1。
表1-2 项目周边敏感目标一览表1.2 物质危险性识别1.2.1浓硫酸硫酸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能与水以任何比例混合放出大量热。
浓硫酸具有极强的脱水性。
硫酸的腐蚀性极强,其酸雾刺激和灼烧上呼吸道粘膜,损害肺脏,溅到皮肤、眼内引起严重的灼伤。
其理化性质见下表。
表1-3 硫酸的理化性质1.2.4 风险单元识别生产过程中设备管道、弯曲连接、阀门、泵、储罐等均有可能导致物质的释放与泄漏,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根据对环境风险物质的筛选和工艺流程确定风险单元主要为:(1)原料运输过程;(2)液体输送过程;(3)原料储存过程;本项目风险类型主要为泄漏。
不考虑自然灾害引起的风险事故。
1.3 源项分析1.3.1 事故风险源分析本项目碳化硅刃料生产过程中使用少量的硫酸,原料和产品除了浓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外,其他原材料均为无毒物质。
碳化硅切割刃料为新兴行业,全国类似的企业不多,建厂时间均较短,根据类似生产企业的调查,如平顶山易成碳化硅制品有限公司和河南新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厂之后均未发生过硫酸泄漏事故。
关于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等级确定,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1 环境风险评价1.1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等级确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拟建项目涉及的浓硫酸属于危险化学品,但是浓硫酸储罐长2.6m、直径2m,储存量为10t,浓硫酸不属于重大危险源。
表1-1 重大危险源及评价等级判定考虑到项目原料浓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本次环评以浓硫酸作为环境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
该项目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为以危险装置为中心半径3km圆形范围内。
风险评价范围内村庄分布情况见表1-2,风险评价范围及敏感目标分布见图1-1。
表1-2 项目周边敏感目标一览表1.2 物质危险性识别1.2.1浓硫酸硫酸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能与水以任何比例混合放出大量热。
浓硫酸具有极强的脱水性。
硫酸的腐蚀性极强,其酸雾刺激和灼烧上呼吸道粘膜,损害肺脏,溅到皮肤、眼内引起严重的灼伤。
其理化性质见下表。
表1-3 硫酸的理化性质1.2.4 风险单元识别生产过程中设备管道、弯曲连接、阀门、泵、储罐等均有可能导致物质的释放与泄漏,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根据对环境风险物质的筛选和工艺流程确定风险单元主要为:(1)原料运输过程;(2)液体输送过程;(3)原料储存过程;本项目风险类型主要为泄漏。
不考虑自然灾害引起的风险事故。
1.3 源项分析1.3.1 事故风险源分析本项目碳化硅刃料生产过程中使用少量的硫酸,原料和产品除了浓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外,其他原材料均为无毒物质。
碳化硅切割刃料为新兴行业,全国类似的企业不多,建厂时间均较短,根据类似生产企业的调查,如平顶山易成碳化硅制品有限公司和河南新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厂之后均未发生过硫酸泄漏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1 环境风险评价1.1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等级确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拟建项目涉及的浓硫酸属于危险化学品,但是浓硫酸储罐长2.6m、直径2m,储存量为10t,浓硫酸不属于重大危险源。
表1-1 重大危险源及评价等级判定考虑到项目原料浓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本次环评以浓硫酸作为环境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
该项目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为以危险装置为中心半径3km圆形范围内。
风险评价范围内村庄分布情况见表1-2,风险评价范围及敏感目标分布见图1-1。
表1-2 项目周边敏感目标一览表1.2 物质危险性识别硫酸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能与水以任何比例混合放出大量热。
浓硫酸具有极强的脱水性。
硫酸的腐蚀性极强,其酸雾刺激和灼烧上呼吸道粘膜,损害肺脏,溅到皮肤、眼内引起严重的灼伤。
其理化性质见下表。
表1-3 硫酸的理化性质1.2.4 风险单元识别生产过程中设备管道、弯曲连接、阀门、泵、储罐等均有可能导致物质的释放与泄漏,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根据对环境风险物质的筛选和工艺流程确定风险单元主要为:(1)原料运输过程;(2)液体输送过程;(3)原料储存过程;本项目风险类型主要为泄漏。
不考虑自然灾害引起的风险事故。
1.3 源项分析1.3.1 事故风险源分析本项目碳化硅刃料生产过程中使用少量的硫酸,原料和产品除了浓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外,其他原材料均为无毒物质。
碳化硅切割刃料为新兴行业,全国类似的企业不多,建厂时间均较短,根据类似生产企业的调查,如平顶山易成碳化硅制品有限公司和河南新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厂之后均未发生过硫酸泄漏事故。
硫酸泄漏事故发生在贮存区及生产区设备、管道等,主要造成厂区局部污染。
一般来说液态污染物易于控制,可采取地面防渗处理,使污染物经封闭的管道进入事故风险水池,可使污染事故得到控制。
1.3.2 风险事故举例2008年2月11日,大理中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的一辆专门运输硫酸的罐车,在大理州漾濞县跃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装载浓硫酸后运往镇康县鸿俊矿业公司,行至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乡康家坝村(羊勐线66KM+800M处)时发生事故,翻入路边康家坝河中,导致车内二人(含驾驶员)轻伤,并造成30吨浓硫酸泄漏流入河中。
2010年3月27日,位于承德县一辆满载30吨的浓硫酸罐车与另一货车发生追尾导致硫酸严重泄漏。
1.4 风险管理及应急预案1.4.1 风险管理基本原则本项目依据鲁环发[2009]80号文《关于构建全省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的规定,对新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源识别、环境风险预测、选址及敏感目标、防范措施等如实做出评价,提出科学可行的预警监测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和应急预案。
硫酸泄漏事故防范措施:本项目涉及的硫酸主要的风险事故是泄漏。
经验表明:设备失灵和人为的操作失误是引发泄漏的主要原因。
因此选用较好的设备、精心设计、认真的管理和操作人员的责任心是减少泄漏事故的关键。
(1)为避免泄漏在各设备之间的影响,对于易燃易爆物料存贮较多及高压设备,均设置防火防爆墙。
同时,为防止其它设备发生事故时的辐射影响,在硫酸罐区,设置围堰长3m,宽3m,高1m,其有效容积为贮罐的容量。
保持周围消防通道的畅通。
(2)储罐的检查,储罐的结构材料应与储存的物料和储存条件(温度、压力等)相适应。
新罐应进行适当的整体试验、外观检查或非破坏性的测厚检查、射线探伤,检查记录应存档备查。
定期对储罐外部检查,及时发现破损和漏处,对储罐性能下降应有对策。
设置储罐高液位报警器及其它自动安全措施。
对储罐焊缝、垫片、铆钉或螺栓的泄漏采取必要措施。
1.4.3 应急预案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11-2004)中应急预案要求,本项目应急预案内容具体见表1-4。
表1-4 应急预案内容建设单位应设置一个专门的应急响应机构,并划分为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响应中心和应急抢修中心等几个分支部门。
1、应急指挥机构公司成立了事故应急救援中心,下设应急指挥部。
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安全部,日常工作由安全部、污水处理站、生产车间负责兼管。
当发生火灾等重大事故时,以公司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为基础,组成事故指挥部,公司最高管理层任总指挥,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公司主管生产的副总任副总指挥,总指挥和副总指挥不在时,可由污水处理站站长任指挥,安全部专员、生产车间专员任副指挥组成临时指挥部,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夜间发生事故时,可由夜间值班领导小组组成临时指挥部,由值班副总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在公司发生事故时以下列分工和程序进行。
2、职责及分工(1)救援指挥部职责a.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启动和解除应急救援的命令、信号;b.负责指挥和调整各义务消防队、各救援队的工作;c.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d.向上级汇报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e.负责确定事故调查小组的成员名单;f.负责确定事故善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处理小组的成员名单;g.负责确定事故后的组织正常生产小组的成员名单。
h.负责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安排的临时性工作,接受上级领导的指挥和调遣。
指挥部人员职责分工:总指挥:组织、指挥公司的应急救援工作。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
(2)指挥部成员:生产车间部门经理:a.协助副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理工作。
b.负责事故处理时生产系统的开、停车调度工作。
c.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
后勤专员:负责对现场医疗救助及中毒、受伤人员的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负责本公司车辆调度工作以及工程抢救和救护人员或其他应急用车。
安全专员、污水处理站工作人员协助总指挥、副总指挥组织好金乡县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伍现场救护工作,负责现场劳保用品和防毒用具协调工作。
保安专员:负责事故现场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及迎接外援队伍到达事故现场,负责事故后的现场保卫工作。
环保专员、质监部专员: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检测工作,协助工程部、设备部做好工程、设备抢险、抢修中技术设计和施工验收工作。
供应专员: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工作。
人力资源部专员:负责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人数清点及物资的转移工作。
公司需具备应急救援保障设备及器材,包括防护服、消防水泵、各式灭火器材、氧气呼吸器、担架、防爆手电、对讲机、手提式扬声器、警戒围绳等,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提供,生产部负责储备、保管和维护。
除此之外,公司还应配备一些常规检修器具及堵漏密封备件等,以便检测及排除事故时使用。
预案分级相应条件及响应处理方案本项目硫酸使用量很少,预案为一级预案,即发生的事故为各重大危险源因管道、阀门、接头泄漏,仅局限在罐区围堰内,对周边及其他地区没有影响,只要启动此预案即能利用本单位应急救援力量制止事故。
(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公司生产副总经理或总经理、防护站、消防队报警,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
(2)副总经理或总经理接到报警后,应迅速查明污染物外泄漏部位(装置)和原因,下达应急救援处置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领导小组成员及消防队和各专业救援队伍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3)副总经理到达事故现场后,会同发生事故处分管主任或现场工人查明泄漏部位和范围后,应作出能否控制、局部或全部停车的决定,如须紧急停车,公司生产部直接通知各岗位,并报告救援领导小组有关领导,而后迅速执行。
(4)发生事故的时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点,泄漏或燃烧原因,凡能切断处理和其他措施能处理而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
如自己不能控制的,应立即向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并提出堵漏或抢修的具体措施。
(5)应急救护队、消防队、防护站达到事故现场后,在火灾区域内应佩戴好氧气呼吸器,如现场着火要穿防火隔热服,首先要查明现场中有无受伤人员,如有要以最快的速度将受伤人员抢救出现场,严重者要尽快送最近医院抢救。
(6)生产车间要建立抢救小组,每个职工都应学会正确的人工呼吸方法,一旦发生事故出现伤员首先要做自救互救工作,发生化学灼伤,要立即在现场用清水进行足够时间的冲洗。
(8)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
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市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支援。
响。
((2)硫酸泄漏源、泄漏的数量及泄漏流散的区域;图1-2 事故应急方案程序图(3)硫酸泄漏的储罐或容器数量,能否实施堵漏,应采取哪种方法堵漏;(4)现场实施警戒或交通管制的范围;(5)现场是否有人员伤亡或受到威胁,所处位置及数量,组织搜寻、营救、疏散的通道;(6)硫酸泄漏及事故处置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采取哪些措施可减少或防止对环境的污染;(7)现场的救援水源,风向、风力等情况。
(二)设立警戒根据泄漏事故现场侦察和了解的情况,及时确定警戒范围,设立警戒标志,布置警戒人员,控制无关人员和机动车辆出入泄漏事故现场。
现场警戒工作一般由到场的公安。
交警人员负责,在企业内部由保安或保卫人员承担。
硫酸泄漏发生在公路上,要及时对事故路段实施交通管制,停止人员和车辆通行。
生产车间发生硫酸泄漏时需要紧急疏散撤离职工时,保卫部、生产部、化验室负责人要组织人员查明扩散情况,根据当时风向、风速判断扩散的方向和速度,组织人员尽量向事故泄漏点上风向撤离,若距离事故源点很远,难以迅速到达时,则应沿着垂直于风向迅速撤离至毒物扩散影响区范围外。
可能威胁到公司外居民或厂外职工安全时,治安保卫队、应急救护队根据以上原则做好疏散群众的工作,公司周边情况要及时向救援领导小组报告。
事故应急终止(1)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负责单位提出),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批准应急终止。
(2)现存应急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上级应急指挥机构有关指示,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
(4)应急状态终止后,在生产副总经理指挥下组成由生产、安全环保和发生事故单位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调查是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做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证物;对事故过程中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收集统计、归纳、形成文件,为进一步处理事故的工作提供资料,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事故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