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人高考政治思维导向图
2024届高考政治复习选必三《逻辑与思维》知识梳理
![2024届高考政治复习选必三《逻辑与思维》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2c1d90b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10.png)
2024届高考政治复习选必三《逻辑与思维》知识梳理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考点一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思维的含义(1)广义的思维:意识。
(2)狭义的思维:理性认识。
(“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2、思维的方式(1)类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
(2)意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3、思维的差异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
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
4、★思维的共同特征①思维具有间接性。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②思维具有概括性。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③思维具有能动性。
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5、★思维与实践的关系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考点二思维形态及其特征1、思维形态的分类①从思维的方向看,有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②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有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③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有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④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2、思维的基本形态(1)抽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
(2)形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图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图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ac122268e9951e79a892707.png)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图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的学习需要有一个知识点框架图来对整体的思路进行梳理,一个好的思维导图对于政治的学习也是非常帮助的。
1 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图1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常识)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理解哲学是什幺?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高考政治高中政治原理思维导图
![高考政治高中政治原理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75b7f5d7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9.png)
高考政治高中政治原理思维导图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实践决定认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与实践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辩证的否定观原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发展的环节和联树立创新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对于社会的责任。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考题复习要点)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考题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aab6f1f453610661ed9f4be.png)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考题复习要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数据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高中政治全套思维导图(高清版)
![高中政治全套思维导图(高清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b6df2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9.png)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师伴你学”获取更多精品资源
28/48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师伴你学”获取更多精品资源
29/48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师伴你学”获取更多精品资源
30/48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师伴你学”获取更多精品资源
31/48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师伴你学”获取更多精品资源
32/48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师伴你学”获取更多精品资源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师伴你学”获取更多精品资源 6/48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师伴你学”获取更多精品资源 7/48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师伴你学”获取更多精品资源 8/48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师伴你学”获取更多精品资源 9/48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师伴你学”获取更多精品资源
10/48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师伴你学”获取更多精品资源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师伴你学”获取更多精品资源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师伴你学”获取更多精品资源 1/48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师伴你学”获取更多精品资源 2/48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师伴你学”获取更多精品资源 3/48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师伴你学”获取更多精品资源 4/48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师伴你学”获取更多精品资源 5/48
11/48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师伴你学”获取更多精品资源
12/48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师伴你学”获取更多精品资源
13/48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师伴你学”获取更多精品资源
14/48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师伴你学”获取更多精品资源
15/48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师伴你学”获取更多精品资源
16/48
22/48
2020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政治生活全套知识点总结知识框架思维导图
![2020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政治生活全套知识点总结知识框架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258d464b5a8102d277a22f66.png)
询制度 关信息,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大事 论证会、坐 相关信息
学性、可行性
项进行分析论证
谈会
社会公 示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民利益的各项决策进 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后发表意见、提出 公示 建议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 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 是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 和基础
有利于提高决 策的透明度和 公众的参与度
民 主
(1)民主选举:村(居)民自治的基础
管 理
内 容
(2)民主决策:村(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3)民主管理: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 (4)民主监督: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居)委会定期报告工
作等
(1)发展基层民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意义 (2)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效途径。
作用: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发挥独特作用
P27-p30
12
意义
民 主 监 督
要求
P27-p30
①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 权益
②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①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 权;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 国家管理的基 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③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P7-p9
3
公 民 义务
地位: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顺利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总结高中政治知识框架图
![总结高中政治知识框架图](https://img.taocdn.com/s3/m/a6ed808827284b73f34250bf.png)
总结高中政治知识框架图1. 政治必修一二三各单元归纳学问框架我有哲学的,也就是高二上册。
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熟悉论唯物辩证法: 1.物质打算意识原理。
2.意识到反作用原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4.规律的客观性和客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5.自然界的存在和进展是客观的。
6.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辩证唯物论:一.联系 1.普遍联系原理。
2.因果联系原理。
3.全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4.联系的客观性。
二.进展 1.事物是变化进展的原理。
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3.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三.冲突 1.对立统一的观点2.冲突的普遍性原理 3.冲突的特别性原理4.冲突的普遍性和特别性的辩证关系原理5.次要冲突和次要冲突辩证关系原理6.冲突的主次关系原理7.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熟悉论: 1.熟悉是变化进展的原理 2.实践打算熟悉原理 3.熟悉队实践的反作用原理 4.培育科学的思维方法 5.熟悉的根本任务 6.实践的基本特征 7.实践对社会进展的作用这些都是主干学问点,盼望你能用到那你要什么?经济学还是政治学?2021年高考政治学问点 3.树立企业信誉和抽象(1)企业的信誉和抽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是企业运营成败的重要因素,集中地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
(2)企业的信誉和抽象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创立名牌。
核心提示:运营者注重企业的信誉和抽象问题,要在市场上开展正值竞争,反对不正值竞争,诚信运营,反对欺诈,创立名牌,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企业的良好信誉和抽象。
考点四:产业和劳动者 1.农业(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人均资源少是我国农业最大的制约因素。
(2)我国农业进展必需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平安"的农业之路,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逻辑与思维第1-4单元思维导图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逻辑与思维第1-4单元思维导图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4eab6c5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f.png)
充要条件假言推理 肯前肯后;肯后肯前
否前否后;否后否前
知识体系
归纳推理 学 及其方法 会 归 纳 与 类 比 推 理 类比推理
及其方法
归纳推理 的含义
归纳推理 的方法
类比推理 的含义
含义: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一般性的结论
种类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和科学归纳推理
正确进行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 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
正确运用关系 判断的意义
含义与构成;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逻辑性质: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判断真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含义与构成;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和要求 种类: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含义与构成;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意义 种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逻
内容: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
辑 要
同一律
思维的 要求:同一思维过程,每一思想保持自身同一性 确定性要求 逻辑错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违反同一律
义
逻辑思维的 基本要求
矛盾律
思维的 一致性要求
内容: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 要求:同一时间方面对象,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逻辑错误:自相矛盾、两可——违反矛盾律
下定义的逻辑规则及逻辑错误
明确概念的 方法
明确外延 的方法
划分
划分的含义及其构成 作出正确的划分的要求 划分的逻辑规则及逻辑错误
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概念是变化发展的
知识体系
判断的概述
正 确 运 正确运用 用 简单判断 判 断
正确运用 复合判断
判断及其 含义: 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有真假之分
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图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图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fadcb3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7d.png)
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图⾼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中政治的学习需要有⼀个知识点框架图来对整体的思路进⾏梳理,⼀个好的思维导图对于政治的学习也是⾮常帮助的。
⾼中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图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重点)⼀、⽣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的统⼀(世界观决定⽅,⽅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的指导。
)(4)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5)哲学指导⽣活。
①哲学就是给⼈智慧、使⼈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基本问题(1)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唯⼀标准。
另⼀⽅⾯,思维和存在有⽆同⼀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依据——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们在⽣活和实践活动中⾸先遇到和⽆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特点: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等)(2)近代形⽽上学唯物主义(特点:把物质归结为原⼦,机械性、形⽽上学性)(3)辩证唯物主义(特点:A正确揭⽰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B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C反映了最⼴⼤⼈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历史唯物主义(特点:A它是时代的思想智慧,B是⽆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要求,C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思想武器)4、唯⼼主义及其形态(1)主观唯⼼主义(⼈的主观精神是唯⼀的实在,是第⼀性的东西如⼈的⽬的、意志、感觉、经验、⼼灵等)(2)客观唯⼼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
2020成人高考政治(供参考)
![2020成人高考政治(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424d8c19fe4733687e21aaac.png)
C.是绝对的
D.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相对的
参考答案:A
第9题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真理具有()
A.相对性
B.绝对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参考答案:C
第10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精神生产()
A.具有相对独立性
B.与物质生产没有关系
C.决定物质生产
D.不具有相对独立性
参考答案:A
11.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由于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由于( )
A.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D.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答案:A
第21题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参考答案:A
第22题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以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B.发展生产力
B.教育科学文Biblioteka 建设C.法制建设D.民主政治建设
参考答案:A
第27题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B.人民当家作主
C.民主集中制
D.对敌人实行专政
参考答案:B
第28题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
A.长期共存
B.相互平等
C.共同繁荣
D.团结互助
参考答案:C
A.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
B.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C
第25题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但主要是发展对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 2、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 3、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 2、哲学的基本问题 • 3、哲学的主要派别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 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2、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 3、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科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1、科学的本质和社会功能 •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1、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 2、历史人物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 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 2、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 3、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 4、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5、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依据 •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 –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 1、建设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 1、“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及特点 •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斗目标的新要求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 1、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 2、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 3、奋力实现中国梦 •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 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 2、中国改革的历程和成就 • 3、改革是中国的一场伟大革命 –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 1、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和成就 • 2、不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3、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 1、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 • 2、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1、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形成 •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1、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要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 ‘一国两制’构想 • 1、“一国两治”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 2、“一国两治”构想的基本内容 • 3、“一国两治”构想的重要意义
– “一国两治”构想的伟大实践 • 1、“一国两治”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 2、以“一国两治”的基本方针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 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 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 • 2、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 3、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1、贯彻发展理念 •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 2、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1、社会形态及其演化 • 2、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 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 3、建设生态文明的举措 •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 国际形势的发展和特点 • 1、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 2、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 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构建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 • 2、思想内涵 • 3、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 4、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一国两治”和实现祖国的完全同统一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 2、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 3、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 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3、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依法治国的理论指导 •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1、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 2、推进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及其内涵 •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内涵和特征 •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 •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政治
思维导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重要意义 •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内容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 •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 1、对立统一规律 • 2、质量互变规律 • 3、否定之否定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 1、现象与本质 • 2、形式与内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原因与结果 • 4、必然性与偶然性 • 5可能性与现实性
• 物质与意识 –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3、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 4、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 5、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2、意识的本质 • 3、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 4、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 • 5、意识与人工智能
• 实践和认识 – 认识的本质 • 1、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 3、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的能动反映 –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 3、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 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1、真理及其客观性 • 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构造 – 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 •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2、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 • 3、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 1、地理环境及其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2、人口因素及其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3、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 1、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2、社会政治结构——国家 • 3、社会意识的结构和相对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