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菱形挂蓝培训

合集下载

菱形挂篮操作规程

菱形挂篮操作规程

菱形挂篮操作规程为保证箱梁悬浇施工的顺利进行,特制定如下的挂篮操作规定。

1、操作流程2、挂篮正常移篮程序2.1移篮准备2.1.1检查主梁后锚筋与底篮后锚孔、内滑梁、翼板的后吊杆的预留孔的位置、尺寸,必要时进行修整,测量放出中轴线,并对滑船到位处的中点做好标记。

2.1.2检查各千斤顶及各手拉葫芦、导链滑车、保险绳等,要求受力性能良好。

2.1.3检查内滑梁小车与滑梁之间的间隙是否有咬边,如有应进行调整。

2.2移篮2.2.1依次由上而下拆除内、外模上的对拉拉杆及外侧与顶板砼的连接件。

拆除内模下部的组合模板,将内模的转角位置拉出使其与混凝土面脱离。

2.2.2将底模后锚杆的千斤顶放松,拆除锚杆下螺母,将锚杆拔起拆除。

将各分配梁上的千斤顶松下5~10cm,撬动模板使其与混凝土面完全脱离。

2.2.3松开内滑梁的后承重梁,使得滑梁小车受力,检查模板系各部份与混凝土面是否完全脱离,如不行应进行调整。

2.2.4将翼板上各分配梁的千斤顶松下5cm~10,将翼板后锚杆松下将5~10cm。

侧板后端用可调牛腿将此点受力转换到底篮受力,解除翼板在分配梁8上的后锚杆2.2.5用千斤顶将结点2支承座顶起3~5cm,使得丝杆完全脱离丝杆座,将丝杆座搬到下一段,然后将行走滑轨和前移滑轨前移到已浇好的前一块段混凝土面上,并将其锚固好,松开千斤顶使得滑船受力,拆除后锚杆。

2.2.6用前移液压装置(穿心千斤顶、精轧螺纹杆)拉滑船(滑船底部及滑轨上应涂上黄油)牵引桁架及模板到下一梁段的设计位置,前移时两侧要对称进行。

主桁架行走时,必须保证行走小车处于垂直,如不行应将其调正。

同时加设反向手拉葫芦。

每一墩的两套挂篮宜同时进行。

2.2.7利用φ32粗钢筋通过后锚横梁、后锚纵梁将主桁架锚紧、锚实。

2.2.8用千斤顶将结点2支承座顶起,使得滑船稍离开滑轨,将丝杆座置于丝杆下面,调整丝杆使其与丝杆座球窝完全接触,拧紧下螺母,松下千斤顶使丝杆受力,紧固上螺母。

挂篮设计计算(菱形挂蓝)

挂篮设计计算(菱形挂蓝)

挂篮构造设计与安装施工方案一.概述:下沙大桥主桥为五跨刚构—连续梁组合体系,桥跨布置为127+3X232+127m。

箱梁设计为两独立的单箱单室断面,箱梁顶宽为16.6m,底宽为8m,悬臂长度4.3m,顶板厚度为30—45cm,底板厚度为30—135cm,腹板厚度为45—100cm,为减轻自重,箱梁顶面设置成2%的向外侧的单向横坡,主墩墩顶梁高为12.5m,在各跨跨中和边跨现浇段梁高均为4m,其间梁底下缘以二次抛物线变化。

单幅桥五跨连续梁—刚构组合体系由四个托架浇注墩顶0#梁段,在四个主墩上按“T”利用挂篮分段对称悬臂浇注各段箱梁,四个“T”的悬臂各分为27对梁段,其梁段数及梁段长度从根部至跨中各为:10X3.0m、9X4.0m、8X5.0m。

二.挂篮设计及制作:根据设计要求,挂篮最大承载力不得小于最大节段重量(258t)的1.25倍(320t),挂篮自身重量及全部施工荷载重量之和应控制在120t以下,在确保承载力、刚度的情况下尽可能轻型化。

挂篮总长14.15m,高6.0m,锚固在已浇好的箱梁上,悬臂长8m(包括工作平台2m),其中新作挂篮自重119t,改造挂篮自重116t,具体见附表。

挂篮主要由主桁架,行走及锚固系统,吊带系统,底篮平台系统,模板系统五大部分组成。

挂篮型式及构造见附图。

经过计算,挂篮最大竖向变性为21mm。

挂篮计算书附后。

2.1 挂篮主桁架系统:挂篮主桁架由杆件、结点板、前、后横梁桁片、上下平联等组成(均采用Q345A材料制作)。

主桁杆件采用钢板组合梁制作,各杆件通过前挂点结点板、前支点结点板、立柱上结点板、后锚结点板连接组合成两个菱形结构,再通过前、后横梁桁片、上下平联将两个菱形结构连成一体,形成挂篮主桁架。

为保证在现场能一次性安装到位,挂篮主桁架制作完毕均须进行试拼,为保证结构的可靠性,主桁架各构件的焊缝均须进行超声拨探伤检查。

2.2 挂篮行走及锚固系统:挂篮行走及锚固系统由滑船分配梁、滑船、行走钢轨、顶推千斤顶及底座、夹具、后锚行走小车及拉杆、后锚主锚杆及连接器、蹬筋锚固分配梁等组成。

基于midas的悬臂浇筑施工菱形挂篮结构竖向变形控制分析

基于midas的悬臂浇筑施工菱形挂篮结构竖向变形控制分析

基于 midas 的悬臂浇筑施工菱形挂篮结构竖向变形控制分析摘要:在混凝土连续梁施工中,挂篮的合理设计直接影响到施工安全、质量和工效。

文章以一公路连续桥梁为例,考虑节段长度与重量等因素,针对竖向变形控制分析更合理的优化设计。

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挂篮主桁架形式对挂篮整体竖向变形具有显著影响,对于应力安全有富余而变形较大的结构可采取重点优化挂篮主桁的措施。

研究成果可为相似施工情况提供参考。

关键词:悬臂浇筑菱形挂篮竖向变形 midas引言如今连续梁大多采用悬臂浇筑施工,而悬臂浇筑中挂篮结构的合理设计尤为重要。

挂篮结构自身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不仅关系到施工时的安全与工效,同时也会对混凝土连续梁成形后的线形和应力产生影响[1-2]。

菱形挂篮与0号块的重量比通常应控制在0.5左右,现阶段大部分工程项目的挂篮结构大多根据施工人员经验设计,缺乏理论数据支撑,需要理论分析对结构精准优化,以免造成钢材的浪费。

1.工程概述以某高铁连续梁项目为例,某高铁桥梁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跨度为(40+64+40)m,曲线半径R=310m,主梁为单箱单室直腹板结构,挂篮在0#,1#块上拼装。

悬浇梁段最重节段为A2#及B2#节段,重量均为900.8KN。

箱梁顶宽7.5m,底宽4.4m,在中墩箱梁底板宽度加宽至5.6m;顶板厚度除支点附近外均为39.5cm;腹板厚40→60→80cm,箱梁0#块加1#块梁段长度为16m,具备挂篮拼装起始长度的条件。

挂篮结构布置如下图所示:在施工方案的初步设计阶段,项目部提出菱形挂篮方案,其结构主要由承重主桁架、底模平台、悬吊系统、锚固系统及走行系统 5 个部分组成[3-6]。

挂篮结构布置如下图1.1所示,挂篮结构各构件材料与截面参数见表1-1。

图1.1 挂篮总装图1图1.2 挂篮总装图2表1-1 构件参数表材料主要力学性能参数[7]如下:表1-2 材料强度设计参数2结构受力及变形分析2.1 最不利工况下挂篮受力分析利用midas civil建立挂篮有限元模型,挂篮有限元模型共 241个节点,267 个单元,其中梁单元235个,桁架单元32个。

宽幅箱梁菱形挂篮结构设计与计算

宽幅箱梁菱形挂篮结构设计与计算

宽幅箱梁菱形挂篮结构设计与计算发表时间:2020-03-24T05:54:22.344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21期作者:林沛城[导读] 挂篮杆件理论计算应力和实际测试应力远远小于材料的允许应力,挂篮的强度设计偏于保守,优化设计空间较大。

广东佛盈汇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000摘要:结合佛山市魁奇路西延线佛开跨线桥工程实例,介绍了宽幅箱梁菱形挂篮的设计构思、挂篮结构。

该挂篮具有自重较轻,安装方便,受力明确,加工安装简单方便,综合技术指标高的特点。

挂篮杆件理论计算应力和实际测试应力远远小于材料的允许应力,挂篮的强度设计偏于保守,优化设计空间较大。

关键词:宽幅箱梁、菱形挂篮、设计构思一、箱梁概况简述佛山市禅城区魁奇路西延线工程佛开跨线桥主桥长146m,单幅桥面宽28m,主桥上部结构采用(39+68+39)m跨变截面连续箱梁,共分为13种梁段,挂篮悬浇梁段长为2m、2.5m、3m。

桥支点处梁高3.8米,跨中梁高1.9米。

箱梁底板水平,由顶板形成单向2%的横坡,梁高均为结构中心高度。

箱梁为单箱四室截面,箱底宽22米,箱顶宽28米。

最大梁段1#重量为167t,梁段长2m。

箱梁翼缘宽度每侧均为3.0米,箱粱顶板厚度为25厘米;箱粱腹板厚度正常段为55厘米,支点附件加厚截面为80厘米;箱粱底板厚度变化范围从25厘米~60厘米;翼缘板端厚度20厘米,根部厚度60厘米。

腹板与顶底板相接处、横粱与腹板及顶底板相接处均设置承托过渡结构。

二、挂篮设计要求根据设计图纸及规范,挂篮需满足以下要求:1、挂篮与悬浇梁段混凝土的重量比不宜大于0.5,且挂篮总重应控制在设计规定的限重之内。

2、各梁段采用一次浇筑,要求挂篮有足够刚度,挂篮的最大变形(包括吊带变形的总和)应不大于20mm。

3、挂篮在浇筑混凝土状态和行走时的抗倾覆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

三、挂篮设计构思根据国内目前挂篮施工水平和加工能力,综合考虑本桥悬臂浇筑设计分段长度和梁段重量、外形尺寸,本桥挂篮设计构思:1、挂篮采用自重较轻的自锚式挂篮,挂篮在箱梁浇筑状态下,通过箱梁顶板预埋的精轧螺纹钢锚固平衡倾覆力矩,无需配重。

主桥菱形挂篮主桁架加载预压试验成果报告

主桥菱形挂篮主桁架加载预压试验成果报告
挂篮预压观测原始记录表
加载步骤(KN)
左1
右1
左2
右2
左3
右3
加载
0
15.917
15.942
11.938
11.937
15.172
15.19
15.916
15.94
11.937
11.936
15.171
15.189
280
15.898
0.009
15.922
0.013
11.942
-0.004
11.94
-0.003
15.169
0.003
15.188
0.002
15.897
0.010
15.92
0.014
11.94
-0.003
11.939
-0.003
15.168
0.003
15.188
0.001
560
15.88
0.007
15.91
0.008
11.947
-0.005
11.942
-0.002
15.166
0.003
15.187
⑤根据千斤顶标定报告,计算在280KN、560KN和700kN三种受力状态时油表的读数。逐级加载至各受力荷载,观测两下主纵梁在1,1,;2,2,;3,3,6个位置处的相对位移,观测桁架节点的焊接和变形,并以此观察桁架的强度和安全度。
实施照片如下:
3、加载程序
本次试验按本挂篮设计最不利工况进行荷载试验,整个加载过程分级进行:实际在挂篮加载试验过程中,将对拉装置向挂篮前端移动了50cm,按等弯矩作用将分级荷载重新计算。
主桥菱形挂篮主桁架
加载预压试验成果报告

连续梁菱形挂篮施工工法.(DOC)

连续梁菱形挂篮施工工法.(DOC)

连续梁菱形挂篮施工工法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桥梁设计施工的进步,其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刚构桥是采用较多的的桥梁型式。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一般跨度大而且跨江河、河谷,所以主要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

以往挂篮一般采用万能杆件、贝雷桁架、军便梁组拼而成,往往结构复杂、质量大、操作不方便;现在的连续梁、连续刚构桥箱梁截面多采用单箱双室或单箱多室截面,桥面宽度大,节段重量较重,要求每个节段全断面一次浇筑,对悬臂浇筑法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施工需要,出现了各种新的悬臂浇筑法施工方法,其中菱形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具有设备结构简单、节点少、变形小、操作方便等优点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2.工法特点2.0.1 在单箱双室(或单箱多室)宽幅箱梁的悬臂浇筑施工中,挂篮结构简单,主桁架杆件受力合理。

混凝土应力及挠度变化稳定,节段施工横向稳定性好、抗风能力强,节段施工标高调整方便准确,易于控制桥梁线形。

2.0.2 箱梁采用菱形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底蓝及模板系统垂直悬吊在主桁悬臂端,挂蓝行走时,底蓝、外模板、内模滑梁升降同步就位,从而减少工序,缩短作业时间。

2.0.3 模板和内外作业平台一次安装形成封闭整体,施工作业防护设施齐全,安全可靠。

2.0.4 菱形挂篮施工悬臂浇筑箱梁,施工作业空间宽敞,并在挂篮主桁上方设置遮阳雨棚,改善工人作业环境。

3.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桥悬臂浇筑施工,尤其是单箱双室或单箱多室的宽幅箱形连续梁、连续刚构桥悬臂浇筑施工4.1菱形挂篮的工艺原理:4.1.1菱形挂篮的安装:在在墩身预埋件、临时支墩上安装三角托架形成工作 平台施工0#梁段。

0#梁段达到强度后在0#梁段顶面纵向对称安装菱形挂篮;挂 篮前端悬吊形成的平台上进行下一个梁段的钢筋、模板、混凝土、预应力张拉、压 浆施工。

4.1.2挂篮的移动:挂篮底部设有滑道,使挂篮能够沿桥梁纵向移动,滑道由精 轧螺纹钢锚固在已浇注梁段;挂篮静止时后端由精轧螺纹钢锚固在已浇注梁段,移 动时后端锚固在滑道上。

菱形挂篮设计迈达斯建模分析过程

菱形挂篮设计迈达斯建模分析过程

设定基本环境打开新文件,以‘外侧模架分析.mgb’为名存档。

单位体系设定为‘m’和‘KN’。

文件/新文件文件/存档(外侧模架分析)工具/单位体系长度>m;力>KN↵图1设定单位体系设定结构类型为X-Z平面。

模型/结构类型结构类型>X-Z平面↵图2设定结构类型设定材料以及截面材料选择钢材GB03(S)(中国标准规格),定义截面。

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材料名称(Q235)设计类型>钢材规范>GB03(S);数据库>Q235↵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截面截面数据/数据库/用户截面号(1);截面形状>槽钢;数据库>GB-YB;名称>C80×43×5/8↵截面号(2);截面形状>槽钢;数据库>GB-YB;名称>C50×37×4.5/7↵图3定义材料图4定义截面建立节点和单元为了生成单元,首先输入节点。

捕捉节点(开),正面,(开),自动对齐模型/节点/建立节点坐标(x,y,z)(0,0,0)↵用扩展单元功能来建立桁架单元。

模型/单元/扩展单元全选扩展类型>节点 线单元单元属性>单元类型>梁单元材料>1:Q235;截面>1:50*37*4.5/7;Beta角(0)生成形式>复制和移动;复制和移动>等间距dx,dy,dz:(0.8,0,0)m;复制次数:1选取节点1↵调整间距,逐步建立如图5所示几个单元组成的桁架单元图5桁架单元的建立1图6桁架单元的建立2窗口选择选取如图6所示弧形区域各单元模型/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dz:(0,0,1.2)m;复制次数:4,复制得到如图7所示桁架单元窗口选择选取如图8所示椭圆形区域各单元模型/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dz:(0,0,1.2)m;复制次数:1,复制得到如图9所示桁架单元用扩展单元功能来建立桁架单元。

菱形挂篮建模分析_看图王

菱形挂篮建模分析_看图王

Civil 临时结构计算分析例题Three菱形挂篮结构分析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施工事业部工程概况本挂篮根据连霍高速改扩建工程渭南过境段 K92+621 大桥箱梁悬浇施工的要求进行设计,由主桁承重系、底篮、悬吊系统、锚固系统、行走系统、平台系统、模板系统等部分组成,具体布置如下图 1.1。

图1.1 菱形挂蓝构造示意图挂篮材料:承重主桁架、前后横梁、上平联、后联杆、分配梁、内外滑梁、底篮单元采用Q235组合型钢,吊带采用Q345钢,吊杆选用Ф32精轧螺纹钢,对应16Mn钢。

挂篮截面:承重主桁、前后横梁、后联杆采用双角钢焊接而成的方形截面,上平联、分配梁、底篮前后托梁采用双槽钢截面,内外滑梁以及底篮纵梁采用工字型截面,刚吊带采用实腹长方形截面和双角钢截面,刚吊杆采用实腹圆形截面。

力的单位选择kN,长度单位选择m1、新建(保存)项目新建(保存)项目有三种方法:一是点击“”/新项目(保存);二是在快速访问工具栏直接点击“”(“”);三是使用快捷键“Ctrl + N”(“Ctrl + S”)。

2、定义材料和截面定义材料特性:特性/材料特性值/材料/添加设计类型> 钢材;规范> GB03(S);数据库> Q235↵点击适用设计类型> 钢材;规范> GB03(S);数据库> Q345↵点击适用设计类型> 钢材;规范> JTJ(S);数据库> 16Mn↵点击确定定义截面特性:特性/截面特性值/截面/添加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1 ;截面名称:承重主桁;点击用户,选择箱型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点击用户,选择箱型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3 ;截面名称:后联杆;点击用户,选择箱型截面,输入截面参数, 点击适用点击用户,选择双槽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5 ;截面名称:分配梁;点击用户,选择双槽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相同方法输入截面号:6(分配梁2)、7(分配梁3)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8 ;截面名称:底篮前托梁;点击用户,选择双槽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相同方法输入截面号:9(底篮后托梁)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10 ;截面名称:外滑梁;选择工字型截面,点击数据库,选择规范 GB-YB05,截面I 25a,点击适用相同方法输入截面号:11(内滑梁)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 12 ;截面名称:底篮普通纵梁;选择工字型截面,点击数据库,选择规范 GB-YB05,截面I 25a,点击适用相同方法输入截面号:13(底篮加劲纵梁)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 14 ;截面名称:刚吊带I;点击用户,选择实腹长方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数据库/用户> 截面号 15 ;截面名称:刚吊带II;点击用户,选择实腹长方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适用点击用户,选择实腹圆形截面,输入截面参数,点击确定建立承重主桁视图>显示>节点>节点号节点/单元>节点>建立节点坐标:(0,0,0)m ;点击适用坐标:(-4,0,0)m ;点击适用坐标:(0,0,3.2)m ;点击适用坐标:(5,0,1.9)m ;点击适用坐标:(5,0,3.2)m ;点击确定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1 :承重主桁)节点连接:分别点取1、2;2、3;3、4;4、1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7.09,0)m ;复制次数:(2);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1、2、3、4单元,点击适用建立前后横梁结构>基本结构>桁架建模助手输入类型:;节间数量:(4);L:(7.09 );H1:(1.3 );选项:对称编辑勾选竖杆和两端竖杆;材料:(1:Q235);截面:(2:前后横梁);勾选所有构件使用相同材料插入插入点:5号节点(5,0,3.2);旋转:Gamma(90);原点:勾选显示号,选择10(0,0,1.3);释放梁端约束:点击分配在use选项中不勾选任何单元;点击确定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5,0,0)m ;复制次数:(1);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建立的桁架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1.14,0)m ;复制次数:(1);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建立的37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 形式:复制等间距:dx ,dy ,dz (0,-1.465,0)m ;复制次数:(1);勾选复制单元属性 选择建立的79号单元,点击适用 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 形式:复制等间距:dx ,dy ,dz (0,-1.525,0)m ;复制次数:(1);勾选复制单元属性 选择建立的80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2 :前后横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5 、44 、46 、48节点,再依次点取4、43、45节点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2 :前后横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4 、44 、45 、48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删除单元选择81号单元,点击删除(勾选删除自由节点,会自动删除47号节点)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1.7725,0)m ;复制次数:(1);选择建立的70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1.0625,0)m ;复制次数:(1);选择建立的90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1.295,0)m ;复制次数:(1);选择建立的91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2 :前后横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3 、50 、52 、54节点, 28、49、51、53节点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2 :前后横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28 、50 、51 、54节点建立单元建立上平联单元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4 :上平联)节点连接:依次点取54、48节点,3 、5节点,8、23节点,8、21节点,21、3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镜像单元形式:复制镜像平面:x-z平面 y:7.09;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所镜像的单元,点击确定建立承重主桁竖杆下半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1);截面名称:(1 :承重主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36、10节点,32 、6节点,28、1节点建立单元把70、74、78单元的结构类型改为梁单元建立悬吊体系单元前悬吊体系单元激活前横梁单元,选择左视图刚吊带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9)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43、45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6)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4、9、14、16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2);材料名称:(2 :Q345)截面号:(14);截面名称:(14 :刚吊带I)节点连接:依次点取43、66节点,45 、67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2);材料名称:(2 :Q345)截面号:(15);截面名称:(15 :刚吊带II)节点连接:依次点取4、48节点,9 、69节点,14、70节点,16、71节点建立单元分配梁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55,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67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55,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66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623,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68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23,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4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72,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5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1,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68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8575,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1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5,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8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5);截面名称:(5 :分配梁1)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66、67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6);截面名称:(6 :分配梁2)交叉分割: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70、77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7);截面名称:(7 :分配梁3)交叉分割: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69、71节点吊杆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5)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2、73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2.8)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6、78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6.2)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74、75、77、79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桁架单元)材料号:(3);材料名称:(3 :16Mn)截面号:(16);截面名称:(16 :精轧螺纹钢)节点连接:依次点取72、80节点,73、81节点,76、82节点,78、83节点,74、84节点,75、85节点,77、86节点,79、87节点建立单元后悬吊体系单元激活后横梁单元,选择左视图刚吊带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9)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51、53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2);材料名称:(2 :Q345)截面号:(14);截面名称:(14 :刚吊带I)节点连接:依次点取51、88节点,53、89节点建立单元分配梁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4,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89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5,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90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5);截面名称:(5 :分配梁1)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88、89节点建立单元吊杆单元建立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5.9)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90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5)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91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桁架单元)材料号:(3);材料名称:(3 :16Mn)截面号:(16);截面名称:(16 :刚吊杆)节点连接:依次点取90、92节点,91、93节点建立单元建立内外滑梁单元全部激活,点击标准视图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3,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80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33,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81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7);截面名称:(7 :分配梁3)交叉分割: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94、95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5,0,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94、95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7);截面名称:(7 :分配梁3)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93、97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10);截面名称:(10 :外滑梁)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94、96节点,95、97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5,0,0)m ;复制次数:(1);勾选合并重复节点选择82、83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11);截面名称:(11 :外滑梁)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82、98节点,83、99节点建立单元镜像悬吊体系单元节点/单元>镜像单元形式:复制镜像平面:x-z平面 y:7.09;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所镜像的悬吊体系单元,点击确定建立底篮体系单元视图>显示>单元>单元号 节点/单元>单元>建立单元 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 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 截面号:(9);截面名称:(9 :底篮后托梁)节点连接:依次点取92、125节点建立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5,0,0)m ;复制次数:(1);交叉分割单元、节点;选择217号单元,点击适用将底篮前托梁的截面属性拖拉给218-226单元建立底篮加劲纵梁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节点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7.8)m ;复制次数:(1);选择9、32节点,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13);截面名称:(13 :底篮加劲纵梁);交叉分割节点、单元;节点连接:依次点取135、136节点建立单元激活底篮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234,0)m ;复制次数:(1);交叉分割单元、节点;选择227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6.44,0)m ;复制次数:(1);交叉分割单元、节点;选择230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55,0)m ;复制次数:(1);交叉分割单元、节点;选择233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155,0)m ;复制次数:(1);交叉分割单元、节点;复制单元属性选择236号单元,点击适用建立底篮普通纵梁单元节点/单元>移动/复制单元形式:复制等间距:dx,dy ,dz(0,-0.644,0)m ;复制次数:(9);交叉分割单元、节点;选择230号单元,点击适用把底篮普通纵梁截面属性赋予最新复制的 9 个单元镜像纵梁单元节点/单元>镜像单元形式:复制镜像平面:x-z平面 y:7.09(鼠标点取136节点);交叉分割节点、单元;勾选复制单元属性选择所镜像的纵梁单元,点击确定后联杆的建立激活承重主桁单元 节点/单元>分割单元单元类型:线单元;任意距离比:(距离比x :0.4); 选择2、6、10号单元,点击适用节点/单元>建立单元单元类型:(一般梁/变截面梁)材料号:(1);材料名称:(1 :Q235)截面号:(3);截面名称:(3 :后联杆);节点连接:依次点取189、190、191节点建立单元激活全部单元4、添加边界条件节点/单元>建立节点坐标:(0,-0.625,-5.9)m ;勾选在交叉点分割单元;点击适用坐标:(0,1.04,-5.9)m ;勾选在交叉点分割单元;点击适用坐标:(0,1.36,-5.9)m ;勾选在交叉点分割单元;点击适用坐标:(0,6.625,-5.9)m ;勾选在交叉点分割单元;点击确定节点/单元>镜像节点形式:复制镜像平面:x-z平面 y:7.09;勾选在交叉点分割单元;选择192~195节点,点击适用选择 1、6、10、193、194、195、197、198、199、96、97、98、99、129、130、131、132 号节点边界>边界条件>一般支撑D-all(开),R-all(关),点击适用选择 2、7、11、192、196号节点边界>边界条件>一般支撑D-all:DZ(开),R-all(关),点击适用5、添加荷载挂蓝所承受的荷载以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的形式荷载>静力荷载工况荷载>静力荷载>自重荷载工况名称:挂篮自重自重系数:z(-1)点击添加底部防护平台自重以节点荷载的形式加载在底篮前后托梁上荷载>静力荷载>节点荷载荷载工况名称:底部防护平台自重节点荷载:FZ(-2.8)点击适用均布荷载包括五部分:底篮普通纵梁为14.6kN/m,底篮加劲纵梁为31.7kN/m,侧模外侧纵梁为15.9kN/m,侧模内侧纵梁为41.2kN/m,内模滑梁为 52.5kN/m。

挂篮施工技术培训

挂篮施工技术培训

二、挂篮安装:
三、挂篮预压:
• 8.挂篮预压: • 在0号块上安装完成挂篮以后,应首先进行挂篮加载试验,
以获取加载与挂篮变形的关系曲线。 • 加载时应注意分级加载,且分级应均匀。 • 压载按照设计最重梁段重量的0%—20%—80—100% —
120%进行分级压载。 • 压载时尽量模拟梁体重量分布进行压载。 • 在进行压载时,两端压载重量保持平衡,卸载时也要平衡卸
四、挂篮前移施工工序:
走轨道前将挂篮前支座两边用千斤顶顶起。 后锚位置松1-2公分左右。 轨道上面涂抹黄油,避免摩擦力过大。
四、挂篮前移施工工序:
轨道前移时要注意调整轨道方位,轨道中心间距2.9米。挂篮前支座位置的垫枕至少放两个,垫枕距离梁 端20公分以上。 轨道走到位后将轨道垫枕垫好垫实,将前支座千斤顶放下。 将压轨梁压好,挂篮轮架前后要各有两个压轨梁,压轨梁最大间距不得超过两米,压轨梁精扎钢不得太 过于靠近压轨梁端头。
五、挂篮悬臂灌注施工工序:
梁段混凝土灌注顺序
混凝土施工
箱梁C50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由输送泵直接入 模。T构两端的梁段混凝土对称灌筑一次成型。 每个T构设置1台输送泵,1套垂直管道,在梁顶 设2套水平管道分别通向T构两端,垂直管道与 水平管道采用三通管连接。为叙述方便,将T构 两端的梁段分别称为A梁段和B梁段,则混凝土 灌注顺序为:灌注A梁段的底板混凝土至箱梁下 梗腋顶→灌注B梁段的底板混凝土至箱梁下梗腋 顶→灌注A梁段的 1/3高腹板混凝土→灌注B梁段的1/3高腹板混凝 土→灌注A梁段的1/3高腹板混凝土→灌注B梁段 的1/3高腹板混凝土→灌注A梁段的腹板混凝土 至箱梁上梗腋底→灌注B梁段的腹板混凝土至箱 梁上梗腋底→灌注A梁段的顶板混凝土 →灌注B梁段的顶板混凝土。 每个梁段均应按混凝土的灌注顺序制作与梁体

MidasCivil软件应用——挂篮建模专题培训课件

MidasCivil软件应用——挂篮建模专题培训课件
45
1、设定操作环境 • 1.1 建立新项目: • 文件→新项目→另存为... • 1.2 定义单位体系:工具→单位体系→长度
(m),力(KN)→确定。
46
• 1.3 确定结构类型:模型→结构类型→选择(X-Z平面) →确定。
47
• 1.4 定义材料: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材料→添加→ 设计类型(钢材);数据库(Q235)→确认。
28
• 1.10 施加荷载:荷载→自重→添加→确定。
注:因为前面施加的均布荷 载在分析时未考虑纵梁的自 重,所以在添加荷载时要增 加自重荷载,否则软件计算 时会忽略自重。
29
• 1.10 施加荷载:荷载→梁单元荷载→荷载工况名称 (砼施工)→方向(整体坐标系Z)→数值(相对值) →输入荷载值(-0.656)→选择需要施加荷载的梁单 元 →关闭。
注:选中的梁单元及变成绿色; 节点荷载的方向为Z轴的 反方向,荷载的加载方向 按‘+, -’号来输入。
30
• 1.11 分析:运行结果分析:分析→运行分析。
31
2、结果查看 • 2.1查看反力:荷载工况/荷载组合(砼施工)→反
力(FXYZ)→数值→图例→适用。
32
• 底模纵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支座反力61.05KN,即为计算前、后下 横梁时所受的集中力。
w, 其中: w—,— 材料的抗弯、抗剪容许应力。
12
挂篮荷载分解图
13
4、以砼施工工况下为例的迈达斯建模计算: • 4.1 底模纵梁计算: • 底模纵梁采用I36b工字钢,L=6.5m, • 计算参数 :单位重65.6kg/m,惯性矩I=16530cm4,
W=919cm3,Sx=541.2cm3; • 底模重2569.5kg,底模面积7×4.5m2。

Midas Civil软件应用-挂篮建模

Midas Civil软件应用-挂篮建模
MIDAS Civil软件应 用-挂篮建模
目录
• 引言 • 挂篮建模基础 • MIDAS Civil软件中的挂篮建模 • 挂篮模型的验证与优化 • 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挂篮施工是桥梁施工中的一种常见方法,主要用于悬臂 浇筑施工。为了模拟挂篮施工过程,需要使用专业的桥 梁施工仿真软件。
适用性
挂篮必须满足施工需要,方便施工人员作 业。
环保性
挂篮的设计应考虑环保性,减少对周围环 境的影响。
MIDAS Civil软件中的挂篮
03
建模
创建挂篮模型
01 打开MIDAS Civil软件,选择“新建模型”并选择 “挂篮”类型。
02 在“模型设置”中,输入挂篮的尺寸、材料属性 等基本信息。
02 使用软件提供的工具,如拉伸、旋转等,创建挂 篮的各个部分,并按照实际结构进行组装。
挂篮的材料属性设置
在“材料库”中选择 适合挂篮的材料,如 钢材、混凝土等。
根据需要,为挂篮的 不同部位设置不同的 材料属性,以模拟实 际情况。
根据所选材料,设置 相应的弹性模量、泊 松比、密度等物理属 性。
挂篮的边界条件和载荷设置
根据实际施工情况,为挂篮的 底部和侧面设置约束条件,如 固定约束、自由约束等。
06
结Civil软件中得到 了广泛应用,为桥梁施工监控和设计
提供了高效、精确的方法。
MIDAS Civil软件具有强大的建模和 后处理功能,能够处理复杂的施工过 程和边界条件,提高建模精度和计算
效率。
通过挂篮建模,可以模拟桥梁施工过 程,预测施工中的变形、应力和稳定 性,为施工控制提供依据。
总结词
精细化设计的需求

[专家评审]菱形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方案142页(附挂篮构造图CAD)精品PPT课件

[专家评审]菱形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方案142页(附挂篮构造图CAD)精品PPT课件
• 箱梁0#块在支架上施工,梁段总长12m,主桥梁段数及长 度为:3X3.0m,4X3.5m,5X4.0m,合拢段为2m,现浇段 为2.88m。
• 箱梁悬臂浇注采用菱形挂篮进行施工。
xx
3
二、计算依据
• 《大桥施工图设计》 •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
xx
33
挂篮计算
5、构件检算
• 设计荷载及组合
• (1)梁段混凝土重量:2.65t/m³
• (2)人群及机具荷载取2.5 KN/m²
• (3)超载系数取1.05;
• (4)新浇砼动力系数取1.2;
• (5)挂篮行走时的冲击系数取1.3;
• (6)抗倾覆稳定系数2.0;
• (7)荷载组合:
• ①砼重+挂篮自重+施工、人群机具+动力附加系 数 (强度计算)
2011) •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
(JTJ025-86)
xx
4
三、挂篮设计计算
1、挂篮选型 ⑴各块段砼采用一次浇筑。 ⑵箱梁悬臂浇筑掌握平衡对称施工的原则。 ⑶根据箱梁结构特点和设计要求,并结合同类
桥梁箱梁施工经验,拟采用成熟的菱形挂篮进 行箱梁悬臂浇筑施工。
xx
5
挂篮计算 2、挂篮结构布置
吊杆
↗ 吊具
销轴
吊具
吊具 与吊 杆连 接
下横梁与 吊具连接
27
挂篮计算 前上 横梁
xx
吊杆 垫梁
前上吊杆 上端安装
28
挂篮计算
内外导梁
xx
滚动吊具
承重吊具
29
挂篮计算
导梁吊具的使用

Midas-Civil软件应用-挂篮建模

Midas-Civil软件应用-挂篮建模
MIDAS-Civil软件应 用-挂篮建模
目录
• MIDAS-Civil软件介绍 • 挂篮建模基础 • MIDAS-Civil软件挂篮建模应用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MIDAS-Civil软件介绍
软件概述
• MIDAS-Civil是一款基于MIDAS(Mixed Data Sampling)理论的有限元分析软件,主要用 于进行桥梁、建筑和岩土等结构的建模、分析和设计。该软件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为用 户提供了友好的图形界面和强大的计算分析功能。
THANKS
感谢观看
MIDAS-Civil软件挂篮建模
03
应用
建模前的准备工作
01 收集相关资料
收集桥梁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地质勘察报告等 资料,以便了解桥梁的结构形式、施工方法、地 质条件等信息。
02 确定建模范围
根据实际施工需要,确定挂篮建模的范围,包括 建模的桥梁段长、施工阶段等。
03 参数设定
根据收集的资料和建模范围,设定模型中的材料 属性、截面尺寸、边界条件等参数。
挂篮类型
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挂篮可分为轻型、重型、三角挂篮和菱形挂篮等。
挂篮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原则
挂篮结构设计应遵循安全、经济、适 用和耐久等原则,确保施工安全和质 量。
主要结构部件
包括主梁、横梁、前支点、后支点、 吊杆和锚杆等,各部件需满足承载力 和稳定性要求。
挂篮建模流程
建模准备
收集设计资料、确定 建模范围和精度要求。
建立几何模型
根据设计图纸,使用 MIDAS-Civil软件建 立挂篮的几何模型。
定义材料属性
为挂篮各部件设置相 应的材料属性,如弹 性模量、泊松比和密 度等。

MIDAS培训资料

MIDAS培训资料

MIDAS 培训资料第一章关于MIDAS/Civil1.1 midas软件/Civil简介MIDAS系列软件是以有限元为理论根底开发的分析和设计软件。

早在1989年韩国浦项集团成立CAD/CAE研发机构开始专门研发MIDAS系列软件,于2000年9月正式成立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简称MIDAS IT)。

目前MIDAS系列软件包含建筑〔Gen〕,桥梁(Civil),岩土隧道(GTS),机械(MEC),根底(SDS),有限元网格划分(FX+)等多种软件。

在计算机技术方面,MIDAS/Civil所使用的是客体指向性计算机语言Visual C++,因此可以充分地使32bit视窗环境的优点和特点得到发挥。

以用户为中心的输入输出功能使用的是精确而且直观的用户界面和尖端的电脑图形技术,从而为考虑施工阶段或者材料时间依存性的土木建筑物的建模和分析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在结构设计方面,MIDAS/Civil全面强化了实际工作中结构分析所需要的分析功能。

通过在已有的有限元库中参加索单元、钩单元、间隙单元等非线性要素,结合施工阶段、时间依存性、几何非线性等最新结构分析理论,从而计算出更加准确的和切合实际的分析结果。

建模技术采用的是自行开发的新概念CAD形式的建模技术,可以更加提高建模效率。

特别是由于拥有如桥梁建模助手等高效自动化建模功能,所以只要输入截面形状、桥梁特点、预应力桥的钢束位置等根本数据,就可以自动建立桥梁模型以及施工阶段的各种数据。

悬索桥完成系模型为青潭大桥的抗震设计所进行的特征值分析栈桥模型墩柱静力分析1.2 MIDAS/Civil的适用领域MIDAS/Civil的适用领域如下。

所有形式的桥梁分析与设计钢筋混凝土桥、钢桥、联合梁桥、预应力桥、悬索桥、斜张桥 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分析桥台、桥墩、防波堤、地铁、其它根底建筑地下建筑的分析地铁、通信电缆管道、上下水处理设施、隧道发电站及工业设施结构设计发电站、铁塔、压力容器、水塔等其它国家根底建设结构设计飞机场、大坝、港湾等1.3 MIDAS/Civil的特点*提供菜单交互式、表格输入、导入CAD等灵活多样的建模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荷载 ·············································································································································15
定义荷载工况 ................................................................................................................................. 15 自重 ................................................................................................................................................ 16 翼缘板荷载(41.6KN/M) ............................................................................................................... 16 顶板荷载(-26KN/M)..................................................................................................................... 17 底板荷载......................................................................................................................................... 18 腹板荷载......................................................................................................................................... 19 人材机堆载(-2.5KN/M) ............................................................................................................... 20
二、定义材料和截面 ····························································································································3
定义钢材的材料特性........................................................................................................................ 3 定义主桁截面 ................................................................................................................................... 3 定义主桁截面 ................................................................................................................................... 4 定义前下横梁截面............................................................................................................................ 4 定义底纵梁 ....................................................................................................................................... 4 定义吊杆........................................................................................................................................... 5 定义外滑梁 ....................................................................................................................................... 5 定义内滑梁 ....................................................................................................................................... 5 定义后下横梁 ................................................................................................................................... 5 定义中上横梁 ................................................................................................................................... 6
三、建模 ···············································································································································1
建立主桁结构 ................................................................................................................................... 1 建立前上横梁与中上横梁 ................................................................................................................ 2 建立底纵梁 ....................................................................................................................................... 4 建立吊杆........................................................................................................................................... 5 建立滑梁........................................................................................................................................... 8 建立前下横梁 ................................................................................................................................... 9 建立后下横梁 ................................................................................................................................. 11
挂蓝构成........................................................................................................................................... 1 挂蓝主要构件 ................................................................................................................................... 2 设计荷载........................................................................................................................................... 2
四、边界条件······································································································································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