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酸_酯_的合成方法评述
丙酮酸钠不稳定_酯化丙酮酸__理论说明
![丙酮酸钠不稳定_酯化丙酮酸__理论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743415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1.png)
丙酮酸钠不稳定酯化丙酮酸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研究丙酮酸钠的不稳定性以及酯化丙酮酸的原理,并通过实验结果和讨论,探索其产物及生成规律分析、反应效率和产物纯度的影响因素,以及理论模型分析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工艺提供指导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 引言: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丙酮酸钠不稳定:探究丙酮酸钠的化学性质、分解机制和影响因素;- 酯化丙酮酸的原理:说明该反应的机制、催化剂选择以及实验条件优化;- 实验结果与讨论:分析酯化丙酮酸反应的产物及生成规律,探究反应效率和产物纯度受到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理论模型分析与实验结果比较;- 结论与展望:总结与归纳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观点,并提出下一步研究方向建议,以及对相关技术、工艺或应用领域的指导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丙酮酸钠不稳定性及其分解机制,并探索酯化丙酮酸反应的原理。
通过实验结果和讨论,可以对产物及生成规律进行分析,同时了解反应效率和产物纯度受到的影响因素。
最后,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与实验结果比较,提供指导意义,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出建议。
以上是关于文章“1. 引言”部分的详细说明,请根据需要进行修改、补充和调整。
2. 丙酮酸钠不稳定2.1 化学性质丙酮酸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3COONa。
它是白色结晶粉末状固体,在室温下具有较好的溶解性。
然而,丙酮酸钠在某些条件下会变得不稳定。
2.2 分解机制丙酮酸钠的不稳定性主要来源于其分解反应。
当丙酮酸钠受到高温、光照、湿气或其他刺激时,分解反应会发生。
这个分解反应可以简单描述为:CH3COONa →CH3COOH + Na+在这个反应中,丙酮酸钠分解为丙酮酸和钠离子。
2.3 影响因素有几个因素可能会影响丙酮酸钠的不稳定性。
首先,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较高的温度会加速分解反应的进行,使丙酮酸钠更加不稳定。
其次,光照也会促进丙酮酸钠的分解。
丙酮酸酯的合成
![丙酮酸酯的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f41e61cc5fbfc77da269b1f9.png)
维普资讯
工 艺 - 验{ eh o g T si ) 试 Tc nl y& etg o n
丙 酮 酸 酯 的 合 成
陆平 波 莫芬 珠
( 国药科 大学药 物化学 教研 室 + 京 2 o ) 中 南  ̄ 9
摘 要 以溃 为催 化剂 , 在双氧水中将乳 酸醋氧化成 丙酮 酸甬 , 与传统方法 比较 具有操作简便 , 分离容易等优点。
4 F i e K, id T. ta ,J h eg R e e l .C mm tg .A, 9 6 aor 19 ,
7 0 1 2 :3 3 (/ )3 3
5 P sa z i iM , n l . Ch o t — g a hi o s n xn DiPa V r mao rp a,
难。
化 妆 等行业 。丙 酮酸 乙酯作 为医药 中同体 , 于 制造 用 吲哚心 安等 ; 作为农 药 中间体 , 用于 制造噻 苗灵 等 ; 它
还 能增 白皮肤 , 制 表皮 黑 斑形 成 , 别是 抑 制 囊皮 抑 特 中酪氨 酸酶 的形成 ; 它也 是重要 的合成 树脂 和塑料 的
b s Ch o t g a h y Ga r ma o r p y
Ho i Wa g Hu S e a pn Ho g H a u Jn n a h n Xio i g n u
( at gE t —E iIset nadQ a nie u u N n n 20 5 N n n nr o y x pc o n ur t ma , a t g2 60 ) tn i a nB o A s at Tae es f m l hd xisi el c db a r ei te i , b t c rc ae o a e yei t te s o ot yw t ,dt azdwt 2 4一dn rpe yI lz e r r d n e l l e e vi h iio hnl d i t t an y
丙酮酸乙酯合成新工艺
![丙酮酸乙酯合成新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118fd8cebb4cf7ec4afed0c2.png)
反应 温度 2 5℃, 察 氯 化 铜 、 化 亚 铜 及 铜 粉 对 考 氯
产物 收率 的影 响 , 结果 如 图 2所示 。
6O
应 的进 行 , 可 能 是 由几 种 物 质 在 有 机 相 和水 相 这
的分配 系数 的不 同造 成 的 , 分配 系数 大小为 : 其 二 氯 甲烷 >三氯 甲烷 >1 2一二氯 乙烷 >硝基 苯 > , 环 己烷 , 分配 系数 大 的物 质 能 更 好 地 溶解 在 有 机 相 中, 而对 反应 起 到 了更 好 的促进 作用 , 从 因此选 用 二氯 甲烷作 为 溶剂 。
温度 和反 应 时 间 , 应 完毕 后 , 离 有机 层 , 馏 反 分 蒸 除去溶 剂 , 其粗 产 品 , 品再 经减 压蒸馏 得其 精 得 产
维普资讯
20 年 1 月 07 1
陈 苏 芳 等 . 酮 酸 乙 酯 合成 新 工 艺 丙
l 9
溴化 铵及 氯化 铜 等 , 析纯 。气相 色谱 分析 仪 , 分 惠 普 6 9 型 ; 外 光 谱 仪 , IO E 80 红 N C L T—I A T 2 MP C 4 0
型; 核磁 共 振波谱 仪 , aa eay30 V rnm rr 0 。 i r
12 实验 方法 .
了催 化作 用 , 其具体 机 理还 有待 进一 步探 讨 , 此 在 选用 四丁基 溴化 铵 为相 转移催 化 剂 。
维普资讯
1 8
精 细 石 A V N E D A CS
油 化
工
进
展
第Leabharlann I N F NE I PET ROCHEM I CAL S
8 第 l 期 卷 l
— 。
丙 酮 酸 乙酯 合成 新 工艺
丙酮酸化学
![丙酮酸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eea74c3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0.png)
丙酮酸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化学分支,涉及到丙酮酸的合成、衍生物的合成、反应机理以及生物学的应用。
首先,丙酮酸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酯化法,即将烃与醋酸反应,生成酯,然后在酯的基础上加热水解,产生丙酮酸。
另外,Hantzsch合成也是生成丙酮酸的常用方法,它是将吡啶和芳基醛反应,得到芳基丙酮酸,然后加热水解,生成丙酮酸。
其次,丙酮酸可以用来合成许多有用的衍生物,如丙酮酸乙酯、丙酮酸丁酯等。
丙酮酸乙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合成原料,可以用来合成醋酸酯、醛类等有机化合物。
丙酮酸丁酯是一种重要的溶剂,可以用来溶解许多有机物质,也可以用来催化反应,如Michael加成反应。
此外,丙酮酸的反应机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已经发现丙酮酸可以与多种有机物质发生反应,并且反应机理也十分复杂。
最后,丙酮酸也被广泛用于生物学领域。
微生物代谢产物乙酰丙酮酸(ACP)可以用来抗生素合成,丙酮酸乙酯也可以用来制备磺胺类抗生素。
此外,丙酮酸也可以用来合成一些抗癌药物,如喹诺酮类抗癌药物。
总之,丙酮酸化学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分支,它也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涉及到丙酮酸的合成、衍生物的合成、反应机理以及生物学的应用等多方面。
未来,研究者将继续努力,开发更多新的丙酮酸化学反应,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丙酮酸甲酯的合成
![丙酮酸甲酯的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bd11ee29482fb4daa58d4b50.png)
摘
要: 本文介 绍了以丙酮酸和无水 甲醇 为原 料 , 加入合适 的催化 剂合 成丙酮酸 甲酯 的过程 。通过 对
反 应物配 比、 带水剂 、 反应 时间等影 响因素进行对 比试验 , 确定 以 四氯化 碳为带水 剂 , 最佳反 应配 比为 : 丙
酮酸: 无水 甲醇: 四氯化碳 =12 5 0 2 , : . : .8 产物收率可达 7 .% 。该工艺 过程简单 , 39 易操 作 , 合工业化 大 适
生产 。
关键词 : 丙酮酸 甲酯 ; 丙酮酸 ; 甲醇 ; 合成
中 图分 类 号 : Q 2 .4 T 2 5 2 文献标识码 : A
S n h ss o eh l r v t y t e i fm t y y a e p
QUFn l' I ag— i
(.oee f hr a uc c cs ZeagUi rto Tcnl y Hnzo 104 Cia 1Clg o Pa c taSOne, hjn n e i eho g, ag u 01 ,h ; l m e i l i v sy f o h 3 n
2 D p.o hr ae t a adC e ia E gne n . e t f am cuil n h m c nier g,Ti o ie i ,Ln a3 7 0 ,C ia p c l i a h uUnvr t ihi 10 0 hn ) z s y Ab ta t sr cs:Meh l yu aewa y teie y a dn o as i be ctls t yu i cd a d a slt ty rvt ssnh sz db d ig t ut l aay t h p rvc a i n b oue p a wi
1 实验 部 分
酯化法合成丙酮酸乙酯的研究
![酯化法合成丙酮酸乙酯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345a0c6da38376baf1fae35.png)
广州化工
・5 ・ 1 5
酯 化 法 合 成 丙 酮 酸 乙 酯 的 研 究
占桂荣 , 明海 , 刘 崔金海
( 开封 大 学化 学 工程 学院 ,河 南 开封 450 ) 70 4
摘 要 : 论述了以丙酮酸、 乙醇为原料, 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 催化合成丙酮酸乙酯的新工艺。考察 了催种方法在工业上运用广泛 , 但在食 品和化妆品的运用 上却受得了限制 。而本文提 出的用发酵法生产的丙酮酸与乙醇进 行酯化反应生产的丙酮酸 乙酯却可以在食品和化妆品中很好运用。
酯化反应受诸 多因素的影响 , 如催 化剂 的种类 与用 量 、 反应 物 的摩尔配 比、 反应时间 、 酮酸的纯度 等。本章 节对 以上 各因 丙 素进行 了探讨 , 得到 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 。
料 配比 、 反应时 间以及催化剂使用次数 等因素对 酯化 率的影响 , 确定 了催化剂种类 和最 佳工艺 条件 。结果表 明 ,3 72强酸性离 子交换
树脂具有 良好 的催化 活性 和选择性 , 可多次重复使用 , 酯化率可达 8 . % , 品质量 符合 国家标准 。 57 产
关 键词 : 丙酮酸; 乙醇; 离子交换树脂; 催化合成; 丙酮酸乙酯
酮酸 乙酯 的方 法中, 大都 以乳酸 乙酯 为原料 , 选用 不同 的氧化剂 经氧化而制得 。
流 , 应完 毕 , 止加 热 , 反 停 自然冷却 , 滤 , 过 生成物 用 1% N O 0 aH 丙酮酸乙酯是双官能 团化合物 , 传统合成工艺主要有 两种 : ① 水溶液洗 至中性 , 再用饱和食盐水 和蒸馏水各 洗一次 , 然后 用无 由酒石酸二酯脱水、 脱羧反应合成丙酮酸乙酯 。但 由于此法成本较 水碳酸钠 干燥 , 再转移到蒸馏瓶 中蒸馏 , 收集 17C~10C时的 4 ̄ 5 ̄ 高、 收率较低 、 后处理较为复杂、 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 在倡导“ 绿色化 镏分 , 即可得精制的丙酮酸 乙酯 。 学” 的今天, 此方法正处于淘汰边缘 。② 由乳酸 乙酯催化氧化合成 丙酮酸乙酯 , 由于使用 的催化剂不同 , 收率不 同。以上两种方 2 结果与讨论 反应
丙酮酸乙酯合成新方法
![丙酮酸乙酯合成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dc0eaa90029bd64783e2c18.png)
收 稿 F 期 :0 20 .5 t 20 — 51 。 作 者 简 介 : 苏 芳 , 北 省 化 学 研 究 所 在 读 硕 士 。 主 要 从 陈 湖 事 有 机 合 成 及 药 物 中间 体 的 合 成 研 究 。
维普资讯
精
4 0
细
石
ADVANCES I F F P N I E DVA
N化 T r M A E R M T [H TL 0 EI n s C CS
… 第期 第 卷…… … 3 6
丙 酮 酸 乙 酯 合 成 新 方 法
陈 苏 芳 张 道 洪 袁 华 喻 宗 沅
1 实 验 部 分 1 1 原 料 和 仪 器 .
从表 1 可看 出 , 次 氯酸 钠用 量 增 加 , 酸 乙 随 乳 酯 转 化 率 和 丙 酮 酸 乙酯 收 率 都 相 应 增 加 ; 当 而 n 次 氯 酸钠 ) n( 酸 乙 酯 ): 溴 化 钠 ) 过 ( : 乳 n( 超 12 10 0 , 酮 酸 乙酯 收率 下 降 。 因此 , 降 低 . : : .2 丙 从 成本 和 提 高丙 酮酸 乙酯 收 率 考 虑 , ( 氯 酸 钠 ) n次 : n 乳 酸 乙酯 ) n 溴 化钠 ) 12 10 0 ( :( 以 . : : .2为 宜 。
成 丙 酮 酸 乙酯 是 最 简 单 有 效 的途 径 之 一l , 1 反应 ]
式为 :
C C O C OC C 3 I C 3 O O C z H H3 H( H) O Hz H l H C C O H C 3 jO
在 p H值 为 1 反 应 温 度 1 , 5℃ , 应 时 间 5 h 反 的条 件下 , 次氯 酸 钠用 量 对 反应 的影 响见 表 1 。
丙酮酸甲酯合成工艺
![丙酮酸甲酯合成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b7217fb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1.png)
丙酮酸甲酯合成工艺
首先,将丙酮酸和无水醋酸加入反应釜中,加热至一定温度并通入惰性气体,使其脱水生成酸酐。
脱水反应的温度和时间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高产率和纯度。
接下来,将生成的酸酐与过量的甲醇在酯化反应釜中进行酯化反应。
酯化反应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通常需要催化剂的存在来促进反应。
反应完成后,通过蒸馏或其他分离技术,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丙酮酸甲酯产物。
在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反应的效率和产率,通常会对反应条件、催化剂的选择、生产设备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优化。
此外,还需要考虑废物处理、安全生产等相关问题。
总的来说,丙酮酸甲酯的合成工艺涉及到反应条件的控制、反应动力学、催化剂的选择、产品分离纯化等多个方面。
通过不断的优化和改进,可以实现高效、环保的丙酮酸甲酯生产工艺。
制备丙酮酸甲酯反应方程式
![制备丙酮酸甲酯反应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ffaaeb1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6.png)
制备丙酮酸甲酯反应方程式
描述制备丙酮酸甲酯的实验步骤
制备丙酮酸甲酯反应的方程式为:
操作步骤:
1. 将室温的苯乙醇和甲酸甲酯混合溶于活性炭含量为7.74 g的苯中,然后在90℃-100℃
反应2小时,进行酯交换和失氢反应;
2. 将反应液冷却~25℃,然后滴加碘量为
3.0 mol/L的碘水,水浴加热50℃反应1.5小时;
3. 根据重量比加入适量氯化钠,使反应液分离成两层;
4. 将反应液浓缩至反应产物收集时的体积;
5. 放入冰盐浴冷却,将会合物分离出来;
6. 用30%的乙醇溶解,抽滤回收,用熔点为54℃的丙酮酸甲酯回收。
实验中的主要试剂为苯乙醇,甲酸甲酯和碘水。
实验步骤中的温度应控制在90°C-100°C,冷却时间和水浴加热时间都很关键,每一步的操作当都经过准备准确地执行。
实验最后,
将蒸馏后的丙酮酸甲酯回收,收集好该产物,上述操作结束。
总结制备丙酮酸甲酯反应的关键步骤是以活性炭处理的酯交换失氢和碘水水解产物的反应,再结合冷却法和氯化钠分离来得出最终的产物。
制备过程里温度和时间控制都十分关键,
步骤控制准确才能保证反应质量,最后得出高纯度的丙酮酸甲酯作为反应结果。
丙酮酸乙酯合成新工艺与展望
![丙酮酸乙酯合成新工艺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ce4ec73cf111f18582d05a06.png)
工艺
•乳酸乙酯:KHSO4:AlCl3=1:2.1:2.3 •反应温度:室温 •溶剂:H2O •反应时间:10min •收率:98%
优点
•收率高 •反应时间短 •对环境友好
表3-1 不同反应比较
氧化剂 催化剂 溶剂 时间 温度(℃) 产率(%)
2004
2006 2008 2013
H2O2
NO2 NaClO KHSO5
丙酮酸乙酯合成新工艺 研究与展望
学生:肖阳阳 学号:1321010008
目录
1 丙酮酸乙酯简介
2 丙酮酸乙酯传统合成工艺
3
4
丙酮酸乙酯新合成工艺
丙酮酸合成工艺展望
一.丙酮酸乙酯简介
1.物理性质
• 分 子 式 :CH3COCO2C2H5 • 溶解性: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微溶于 水。 • 密度 :1.06 • 沸点 :144°C • 无色透明液体, 具有新鲜、甜润的花果香 气。
工艺
反应
优点
NO2废气回收
•反应时间较长 •收率较低
缺点
2008年——氧化剂NaOCl、催化剂NaBr
工艺
•乳酸乙酯:NaOCl:NaBr= 1:1.3:0.02 •反应温度:20℃ •反应时间:6h •收率:79.7%
优点
•原料易得 •从源头控制污染
2. 1,3-二酮为原料
• 反应方程式
o o o o KHSO5 H2O AlCl3 o o
Br2
V NaOH AlCl3
CH2Cl2
未知 CHCl3 H2O
未知
4h 6h 10min
25
60-65 20 室温
≧80
75.5 79.7 98
丙酮酸_酯_的合成方法评述
![丙酮酸_酯_的合成方法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25d48b95a0116c175f0e4823.png)
丙酮酸(酯)的合成方法评述姜胜斌,喻宗沅,袁 华(湖北省化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介绍了制备丙酮酸(酯)的几种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丙酮酸;丙酮酸盐;氧化;催化剂中图分类号:TQ225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04(1999)05-0001-031 前言丙酮酸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在农药方面可作杀菌剂、除草剂;在医药方面可作镇静剂[1]、抗病毒剂以及用于合成治疗高血压的药物[2],在化妆品方面可作增白剂[3]、抗氧剂[4],丙酮酸乙酯还可用作食品添加剂,此外,将丙酮酸乙酯作为一种高效的活性成分加入到空气清新剂中,可有效地清除空气中的氨及甲硫醇[5],在生化研究中,丙酮酸可用作检定伯醇和仲醇的试剂,检定脂肪胺的显色剂,并可用来测定转氨酶。
丙酮酸是糖类代谢和酶化的碳水化合物降解的中间产物,通过羰基酶的作用丙酮酸转化为乙醛和二氧化碳,肌肉中的丙酮酸(由糖原衍生而来),在运动时还原为乳酸而在休息时又重新氧化,并部分重新转化为糖原。
肝脏能够将丙酮酸转化为丙氨酸[6]。
近年来丙酮酸盐作为营养剂被广泛使用而使得需求剧增。
自1881年E rlenm eyer首次提出由酒石酸二酯脱水、脱羰合成丙酮酸酯的方法以来,又有多种合成方法问世,现按原料路线将除发酵法以外的几种主要的合成方法概述如下。
2 合成工艺211 酒石酸(盐)法21111 酒石酸法[7]将酒石酸与焦硫酸钾或硫酸氢钾充分拌匀后,投入搪玻璃反应锅里,用油浴加热至180℃左右,固体开始熔融,并有大量气泡上升,开动搅拌器,打散泡沫,防止溢出,再升温至220℃,即有丙酮酸蒸出,再将馏出物减压蒸馏,收集75~80℃ 3825Pa馏分,即得到产品丙酮酸,产率可达到50%~55%。
这是常规的较为传统的生产方法,其反应式为:CHOHCOOHCHOHCOOH 焦硫酸钾或硫酸氢钾CH3C COOH 目前,我国的主要生产厂家均采用此法,它的最大缺点是成本过高,产品售价达到15万元 t。
丙酮酸乙酯合成新工艺研究与展望
![丙酮酸乙酯合成新工艺研究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9a32b9e0102de2bd96058811.png)
丙酮酸乙酯合成新工艺研究与展望1丙酮酸乙酯化学合成概述丙酮酸乙酯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农药、食品、香料及化妆品等行业。
合成丙酮酸乙酯的传统方法是酒石酸二酯脱水、脱羧合成丙酮酸乙酯。
但存在生产费用高、收率低、后处理复杂、对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
专利报导的最简单有效的合成途径之一是以乳酸乙酯为原料,通过催化氧化制备丙酮酸乙酯,但直接氧化乳酸乙酯制备丙酮酸乙酯,必须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氧化剂才能使反应得以实现。
因此,探索有效的氧化剂,寻找合适的催化剂及探讨催化剂的催化条件是研究重点。
本文概述2000年以来丙酮酸乙酯的合成新工艺与展望。
OO OHOOOO催化剂2丙酮酸乙酯合成新工艺2.1溴催化乳酸乙酯合成丙酮酸乙酯用H2O2、NaClO做氧化剂,用Br、NaBr做催化剂,氧化乳酸乙酯合成丙酮酸乙酯。
2002年,陈苏芳等以NaClO为氧化剂,NaBr为催化剂,催化氧化乳酸乙酯合成丙酮酸乙酯。
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为pH值为1,n(溴化钠):n(次氯酸钠):n(乳酸乙酯)=0.02:1.2:1,反应温度15℃,反应时间5h,丙酮酸乙酯收率可达82.7%。
与传统合成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无环境污染,后处理工艺采用碳酸钠溶液中和并除溴,工艺简单等优点,更适于工业化生产。
2004年,陈宇等以Br作催化剂,H2O2作氧化剂合成丙酮酸乙酯。
确定了当采用乳酸乙酷为原料,H2O2为氧化剂,Br为催化剂时,原料的量与催化剂的量的比为10:1时,反应温度控制在25℃最适合于反应的进行其原料的转化率为100%,产率最高达92,36%。
2.2硫酸亚铁催化乳酸乙酯合成丙酮酸乙酯2004年,陈宇等以饱和硫酸亚铁溶液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实验考察了催化氧化乳酸乙酯合成丙酮酸乙酯。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合成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5℃,催化剂用量为4mL,反应时间为5h,丙酮酸乙酯的最高产率可达84.3%。
丙酮酸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
![丙酮酸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59c730b16fc700abb68fcb5.png)
科技专论丙酮酸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咸阳) 王飞娟 张爽 王燕【摘 要】丙酮酸是药物合成与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
本文本要阐述其化学合成法和生物技术法合成的现状、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前景,并将各种方法进行对比,目的为以后的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丙酮酸;化学合成;生物技术;酶催化法;生物工程;微生物发酵法丙酮酸[1],又称a-氧代丙酸,结构为CH3COCOOH,是所有生物细胞糖代谢及体内多种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中间体,因分子中包含活化酮和羧基基团,所以作为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学、制药、食品、农业及环保等各个领域中[2]。
丙酮酸可通过化学合成和生物技术多种方法制备。
1、化学合成法1.1 酒石酸脱水脱羧法此法工艺简单易行:将酒石酸与硫酸氢钾混合物在220℃下蒸馏,馏出物再经真空精馏即得丙酮酸。
此法的特点是加入导热油之后,在一个均匀体系中进行反应,降低了反应温度,减少氧化程度,可操作性大幅度提高,适合继续反应生成丙酮酸系列产品。
其缺点是丙酮酸产率较底,得1g丙酮酸需消耗5g硫酸氢钾。
仅原料成本就达8万元每吨,因成本过高而无法为大多数厂家所接受。
1.2 乳酸氧化法以乳酸为原料,氧化脱氢一步法生产丙酮酸[3]。
但乳酸直接制取丙酮酸非常困难,根据工艺不同必须选用合适的催化剂。
可以选择的催化剂有磷酸铁、钼酸碲盐、银、钒等[4]。
此法酒石酸的氧化脱羧法相比,具有能耗低、污染小、产率高等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
其缺点是成本也较高,约6万元每吨。
2、生物技术法生物技术法生产丙酮酸,由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较高、对环境污染小而得到发展,主要有酶催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
2.1 酶催化法用酶或微生物细胞作催化剂,使葡萄糖或三羧酸循环的某些中间代谢产物,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丙酮酸的技术,称为酶催化法。
其主要过程是先进行小规模的微生物培养,菌体收集,直接转化或用载体包埋成固定化酶,然后转化生成丙酮酸[5]。
丙酮酸甲酯的新合成方法
![丙酮酸甲酯的新合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b7e226acaaedd3382c4d304.png)
l1 I l
0f l
n P MA
0 0
c cHM o00 c,cM H ‘ EccM。吾 H ‘ 。 co : c0
对 于丙 酮 酸 甲酯 的合 成 研 究 ,最 早 的 文 献 报 道 是 在 1 7 82 年 ,p e hi 3 O p n em[ ] 等人 利用 丙 酮 酸 银 和 碘 甲烷 反应 来 制 备 丙 酮 酸 甲酯 , 但是 该反 应 所 用 的原 料 昂 贵 , 然 不 能 用 于 工 业 化 生产 。 显
酸 和 甲醇 的 混 合 液 中滴 加 S C 制 备 丙 酮 酸 甲酯 ; o r uz O 1来 R di e g 等 人 丙 酮 酸 和 甲醇 的 混 合 液 中 加入 三 甲基 氯 硅 烷 来 合 成 丙 在
酮 酸 甲酯 , 些 反 应过 程 中 都 会 生 成 酰氯 作 为 催 化 剂 , 可 避 这 不 免 产 生 刺 激 性气 味 , 且 严 重 腐 蚀 反 应设 备 , 以把 这 些 合 成 并 所 条 件 应 用 于 工 业 化 生 产有 较 大 困难 。
H MR 用 B u e V 4 0 MH MR 谱 共 振 仪 测 得 ( N rkr 0 z A N 以
C I为 溶 剂 , MS为 内标 ) DC T 。所 用 试 剂 均 为 国产 化 学 纯 和分 析 纯 , 中 只有 丙 酮 酸 为 化 学 纯 试 剂 , 量 为 9 .%以上 。四氢 呋 其 含 85 喃经 过 除水 重 蒸 处 理 。
化 工 中 。丙 酮 酸 甲酯 是 一 种 重 要 的有 机 合 成 中 间体 , 淡 黄 色 为
透 明 液体 , 有 刺 激 性 气 味 , 溶 于水 , 医药 、 药 、 子 等 领 具 微 在 农 电 域 中 被 广泛 应 用 。…目前 国 内生 产 厂 家有 上 海 太 阳 神 复 旦 高 科 技 产 业 有 限公 司 、临 海 市 兴 业 化 工 有 限 公 司 等 。在 19 9 4年 ,
一种丙酮酸酯合成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丙酮酸酯合成制备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88de0200b8f67c1cfbd6b818.png)
专利名称:一种丙酮酸酯合成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叶澜杰,忠义
申请号:CN201910499019.8
申请日:20190611
公开号:CN110092721A
公开日:
2019080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丙酮酸酯合成制备方法,涉及化工领域。
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将乳酸酯溶于溶剂中,得到乳酸酯溶液;S20,在乳酸酯溶液中加入催化剂和碱;S30,在混合溶液中加入氧化剂,得到半成品;S40,对半成品进行过滤,收集滤液;S50,回收溶剂,减压蒸馏,收集馏分即得成品。
本发明提供的丙酮酸酯的合成制备方法,没有用到溴素和危险的过氧化物,同时无需进行危险的光照操作,反应温度温和,反应毕只需过滤固液分离,没有废液产生,滤液回收溶剂后,蒸馏即可得到高纯度产品,反应转化率95%以上,产品GC纯度可达98%或以上,产品收率可达90%或以上,安全风险小,环境友好,适合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申请人:湖北朗昕生化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435000 湖北省黄石市黄金山工业新区鹏程大道8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汤东凤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酮酸(酯)的合成方法评述姜胜斌,喻宗沅,袁 华(湖北省化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介绍了制备丙酮酸(酯)的几种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丙酮酸;丙酮酸盐;氧化;催化剂中图分类号:TQ225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04(1999)05-0001-031 前言丙酮酸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在农药方面可作杀菌剂、除草剂;在医药方面可作镇静剂[1]、抗病毒剂以及用于合成治疗高血压的药物[2],在化妆品方面可作增白剂[3]、抗氧剂[4],丙酮酸乙酯还可用作食品添加剂,此外,将丙酮酸乙酯作为一种高效的活性成分加入到空气清新剂中,可有效地清除空气中的氨及甲硫醇[5],在生化研究中,丙酮酸可用作检定伯醇和仲醇的试剂,检定脂肪胺的显色剂,并可用来测定转氨酶。
丙酮酸是糖类代谢和酶化的碳水化合物降解的中间产物,通过羰基酶的作用丙酮酸转化为乙醛和二氧化碳,肌肉中的丙酮酸(由糖原衍生而来),在运动时还原为乳酸而在休息时又重新氧化,并部分重新转化为糖原。
肝脏能够将丙酮酸转化为丙氨酸[6]。
近年来丙酮酸盐作为营养剂被广泛使用而使得需求剧增。
自1881年E rlenm eyer首次提出由酒石酸二酯脱水、脱羰合成丙酮酸酯的方法以来,又有多种合成方法问世,现按原料路线将除发酵法以外的几种主要的合成方法概述如下。
2 合成工艺211 酒石酸(盐)法21111 酒石酸法[7]将酒石酸与焦硫酸钾或硫酸氢钾充分拌匀后,投入搪玻璃反应锅里,用油浴加热至180℃左右,固体开始熔融,并有大量气泡上升,开动搅拌器,打散泡沫,防止溢出,再升温至220℃,即有丙酮酸蒸出,再将馏出物减压蒸馏,收集75~80℃ 3825Pa馏分,即得到产品丙酮酸,产率可达到50%~55%。
这是常规的较为传统的生产方法,其反应式为:CHOHCOOHCHOHCOOH 焦硫酸钾或硫酸氢钾CH3C COOH 目前,我国的主要生产厂家均采用此法,它的最大缺点是成本过高,产品售价达到15万元 t。
21112 酒石酸盐法美国专利[8]曾有过这方面的报道:将酒石酸盐(单钾盐)与H2SO4混合,在240℃左右作用40m in,经分离提纯后可得85%的丙酮酸,该路线自1979年Feldm an提出来之后,至今尚未工业化,其可行性有待进一步论证。
212 丙酮法该法以丙酮作为原料,将丙酮和Se、Sn或T e的氧化物(如:SeO2)在室温下混合、搅拌3h可得到70%丙酮酸[9]。
该法原料易得,而且原料价格较低(丙酮3400元 t),但由于反应副产物较多,产品不易提纯,因而大大限制了该方法的推广。
213 羟基丙酮法[10]K iyou ra和T adam itsu[11]连续数次在专利中提出这一路线:将羟基丙酮(HOCH2OM e)在5%的Pd2PbCO3 C存在下与空气在45℃的水溶液中进行反应,通过增加N aOH的用量调节pH值在815~913之间,保持95m in,此后,pH值可降到718。
用此法可得到丙酮酸的钠盐,收率70%,但由于羟基丙酮不易得到,限制了这种路线的发展。
214 丙酮醛法丙酮醛的生产方法[12,13]比较成熟,一般利用1,22丙二醇在A g催化剂存在下氧化脱氢制得。
有关这方面的文献资料很多,如果我们对丙酮醛作进一步处理就可得到丙酮酸[14],将C l2通过M eCOCHO的水溶液中,在22~24℃下反应10h得到浓度为8215%的丙酮酸,选择性8715%,但由于成本过高,这种方法尚未工业化。
215 乳酸(盐)法21511 以P t C、Pd C作为催化剂[15]若直接采用P t C或Pd C作催化剂氧化乳酸11999年第5期湖北化工(盐)制丙酮酸(盐),实验表明收率和选择性都很低,为了提高产品的收率和反应的选择性可用Pb、Sn、B i、T e、In等的化合物对催化剂进行改性,催化剂组成: 3%P t和5%Pb(NO3)2(重量)附着在活性炭上,将空气吹入乳酸钠和该种催化剂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在45℃下反应2h可得到65%的丙酮酸[16]。
用这种方法生产丙酮酸产率和选择性均较为理想,而且成本不高,已逐渐为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纳。
21512 用磷酸铁作催化剂近来,对乳酸盐气相氧化制相应的丙酮酸盐的尝试很多[17,18],但由于气相空气氧化时,C2C键氧化裂解使得乳酸更易转化为乙醛和二氧化碳,而不是如人们所期望的氧化脱氢得丙酮酸。
日本的M am o ru A i和Kyo ji O hdan通过研究发现,以磷酸铁盐为催化剂,当P Fe=112时,乳酸可高选择性地转化为丙酮酸,收率最高可达78%。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部分还原的磷酸铁盐的催化性能比纯新的、完全还原的以及又重新氧化的磷酸铁盐要好[19,20]。
21513 以钼酸碲盐为催化剂250~300℃时,M T e M oO6(=M O・T eO2・M oO3,M =Co,M n,Zn)在选择性氧化乳酸乙酯中表现出很好的活性,M 不同,钼酸碲盐的活性亦不同,其活性顺序为M =Co>M n>Zn,而即使M = Zn,M T e M oO6的活性亦强于Α2T e2M oO7(其活性种为T eO22M oO3),可见添加了金属离子M 后,钼酸碲盐的催化性能大大增强。
21514 以A g作催化剂用A g作为氧化乳酸(盐)的催化剂,可选用结晶银[21]、经修饰的结晶银[22]以及A g N aY分子筛[23],实验证明,选用A g N aY分子筛时产率和选择性均较前两者为好。
在400℃条件下,以A g N aY分子筛为乳酸乙酯脱氢制丙酮酸乙酯的催化剂,结果发现,当银载量为64%左右时,可得到9111%的选择性和8012%的产率,这是一种较新的合成路线,产率和选择性都十分理想,有很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21515 用F rem y的盐作氧化剂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它是第一种成功的不用催化剂模仿黄素蛋白从一些重要的生物基质产生Α2羰基酸的方法,起到了氧化酶的作用。
当pH=10时,用F rem y盐氧化乳酸,反应65h,得到丙酮酸(收率32%),用F rem y盐氧化丙氨酸,反应24h,也得到丙酮酸(收率37%)。
这种方法由于反应进行的过于缓慢,反应时间太长,而且产率不高,因而没有大的工业价值。
21516 电化学方法从乳酸(盐)制丙酮酸(盐)亦可采用电化学方法[24],在铅吸附原子改性的铂电极上可将乳酸盐氧化成丙酮酸盐。
低电势的影响使得铅沉积在氧化乳酸钠的铂电极上,这可以通过记录循环伏安法来研究,改性电极在碱性溶液中电氧化乳酸钠的活性要比氧化大量铂的活性高,当丙酮酸盐的浓度较高时,表明它在催化剂上优先吸附。
用这种方法制丙酮酸盐在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工业化。
21517 高锰酸钾氧化将饱和的K M nO4溶液、轻石油醚(沸点40~60℃)、乳酸乙酯、磷酸二氢钠一起搅拌,用冰水浴冷却,加入粉状高锰酸钾,继续搅拌使氧化完全,整个过程的温度都保持在15℃左右,反应毕,倾出石油醚,剩余的泥浆状物用石油醚提取,将石油醚及提取液合并,回收石油醚后所剩余的油状物用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减压蒸馏收集56~57℃(2167kPa)馏分,即为丙酮酸乙酯,收率51%~54%,这种合成方法以前用得较多,由于产率较低,污染严重而逐渐为空气氧化法所取代[25]。
216 2,4,62三甲苯基氧化物臭氧化分解[26]在超低温-78℃情况下,2,4,62三甲苯基氧化物、Β2甲基吡啶和对苯二酚(作为抑制剂)在CH2C l2中和O3作用1h得到80%的丙酮酸,而没有抑制剂对苯二酚时收率只有67%[27],这种方法成本太高,而且-78℃的超低温在工业生产中也不易达到,因而这种方法只有理论上的价值。
217 异丁烯酸氧化法[28]异丁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事先制备的铬催化剂在CH3CN溶液中和H2O2作用4h,反应温度40℃,得到丙酮酸甲酯,收率80%,选择性可达95%。
218 三乙氧基乙腈法研究表明[29],(E tO)3CN和Grignard试剂反应得到酯,而在有机锂化合物作用下得到Α2羰基酸。
219 乙酰氯法V italy D.Pokhodenko等人[30]第一次报道了用乙酰氯、苯甲酰氯电化学羧化制取脂肪族和芳香族的Α2羰基酸。
用P t和Zn分别作为阴极和阳极,静电位E= 111V(对A g A gC l),在一装有DM F的气密性池中进行电化学反应,乙酰氯转化为丙酮酸,收率60%。
2湖北化工1999年第5期3 结束语除了上面论述的一些合成方法外,还有多种合成法,比如用含多羟基醇的化合物氧化[31]以及异戊二烯空气氧化等都能生成丙酮酸(盐),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一一介绍了。
综上所述,丙酮酸(盐)用途广泛,合成方法很多,但综合考虑成本、收率、污染等问题,乳酸(盐)空气氧化的前景最为广阔,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选择一种高效、低耗而且廉价的催化剂,目前国内许多单位如复旦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湖北省化学研究所等均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相信不久的将来丙酮酸(盐)不会象现在这样昂贵。
参考文献:[1]EP 568437,19931[2]EP 558258,19931[3]Ger 19509434,19951[4]EP 508304,19911[5]JP 06121822,19941[6]M erck Index 10,7925;11,80321[7]Beil 3608;3(4),15051[8]U S 4136111,19791[9]JP 7981221,19791[10]JP 9085230,19901[11]JP 7939016,19791[12]吴俊明11,22丙二醇空气氧化合成丙酮醛[J ]1化工时刊,1997,11(12):262281[13]朱京1丙二醇空气氧化制丙酮醛的电结晶银催化剂[J ]1复旦大学学报,1989,28(1):142181[14]Ger 3219355,19831[15]U K 2018773,19791[16]J M o l .Catal [J ],1992,71(1):252351[17]JP 5619854,19811[18]JP 5724336,19821[19]M amo ru A i ,Kyo ji O hdan 1Chem L ett [J ],1995,(5):4051[20]M amo ru A i ,Kyo ji O hdan 1A pp l .Catal A ,1997,150(1):132201[21]U SP 4229590,19801[22]JP 8697247,19861[23]胡旭灿等1乳酸乙酯在A g N aY 催化剂上的脱氢反应制丙酮酸乙酯[J ]1催化学报,1998,19(5):42824311[24]Bull Soc Ch i m F r ,1995,132(10):1039210451[25]Beil 3616,3(4):15131[26]JP 80120538,19801[27]JP 80167249,19801[28]JP 9158954,19911[29]Geo rges P .A X I O T IS ,T etrahedron L etters [J ].1981,22(16):1509215101[30]V italy D .Pokhodenko ,T etrahedron L etters [J ]11995,36(18):3277232781[31]JP 92356436,19921(收稿日期:1999-09-08)A Rev iew on the Prepara tion of Pyruv ic (or Pyruva te )J IA N G S heng 2bin ,YU Z ong 2y uan ,YUA N H ua(H ubei R esea rch Institu te of Che m istry ,W uhan 430074,Ch ina ) Abstract :Several p rocess techno logies fo r syn thesis of pyruvic (o r p yruvate )are review ed .T heir advan tageand disadvan tage are also been discu ssed .Key words :p yruvic ;pyruvate ;ox idize ;catalyst22羟基232萘甲酸生产新工艺开发成功由沈阳化工研究院沈阳精细化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开发的溶剂法合成22羟基232萘甲酸新工艺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