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论文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论文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f83c292f60ddccda38a0b6.png)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之我见摘要:《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异国文化交流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同时,对英国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
《新标准英语》给我们创设了一个丰富、有趣的英语天地,其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是以往教材所不能比拟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挖掘文化元素、活化英语教材,在语言实践中与学生共同品味异国文化。
关键词:文化教育文化差异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已达成共识。
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即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交能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恰当交际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应有的英语知识,但却不能很好地应用到交际语境之中,成了“哑巴英语”,缺乏适应社会发展的英语交际能力。
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是相辅相成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
异域文化植入,即直接把外国文化内容作为语言教学材料,或把外国文化中具有文化特异性内容的习俗、典故、历史、风土人情等作为必要的补充,是达到语言教学目的的关键。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也就是对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
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域文化的范围,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文化因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培养学生对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应当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在掌握语言的同时还要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把两者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crossculture)意识,将能大大增进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教育。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初中英语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初中英语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4e85e7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8.png)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初中英语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如何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融入初中英语教育中,并提供一些实践与思考。
通过分析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材,我们将从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加强跨文化沟通技巧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后,我们呼吁教育者和学校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多元文化;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沟通技巧引言:现代社会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经济、科技以及文化的全球化进程,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
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初中英语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在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材中如何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提出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初中生正处于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开放心态和包容性。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课堂活动来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传统习俗以及社会价值观念。
例如,在英语课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介绍英语国家的节日庆典,如美国的感恩节、英国的圣诞节等。
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节日的特点和庆祝方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节日的理解和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参与与思考。
其次,课外阅读也是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涉及不同文化的故事书籍、报纸文章或者在线资源给学生阅读。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关于不同国家的传统故事、民间传说,或者介绍有关国际交流和跨文化经验的真实案例。
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从而扩展他们的视野和认知。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论文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27d0b3bf111f18583d05ad5.png)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可同时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应孤立地进行,而应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培养,融入在日常的语言教学中。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可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优化大学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等方法和途径进行。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文化意识文化有显型的文化和隐型的文化两种,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遗产。
指的是历史上创造的合理或者不合理的以及谈不上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一切生活样式的所有。
它们在某一时期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
从文化的定义可以看出文化是生理的遗传,不是先天所有的,是人类后天考学习传承,它的大部分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使人们意识形态中不自觉指导着人们的行动,反映的人类行为。
深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是人类交际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渗透与运用,人与人的交往不仅仅局限于原先的国家之内,已经扩大到国与国之间,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对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交际的双方会以各自所熟悉的一切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去解读对方的文化,因为成长背景的不同,便会在不自觉、不自知的情况下对对方文化产生误解、困惑、甚至排斥,这样就造成了跨文化交际障碍。
具体来讲,要避免在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社会交往、人际关系以及经营管理的方面由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由此形成的冲突。
必须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理解一种语言,进行文化对比,并能用它进行顺畅的交际。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国家也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本文从大学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入手,浅谈在这一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个工具。
高中英语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
![高中英语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28e8a6701f69e314332949a.png)
高中英语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当今英语教育与运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及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还能让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英语语言文化,从而进行更为有效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十分有益。
为此,相关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重要依托,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进行不断的扩充,以进一步的完善高中英语教育体系,并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引言文化是对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地理、历史、风俗以及价值观念的传承与继续,是人类在交流中普遍认可的一种意识形态。
与此同时,文化作为一个国家重要表现特征,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的文化也逐渐呈现出了一个相互融合的趋势,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在此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述所谓跨文化交际即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其中,利用英语等语言工具进行交流的过程便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
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其一,正确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行为功能;其二,熟悉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言语行为方式;其三,熟悉英语词汇内涵以及延伸的相关文化含义。
在高中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可以将学生的英语专业知识和学习技能进行有效提升,还能让学生更为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文化差异,并通过有效的语言沟通与交流使交流处于一个更为融洽、和谐的环境中。
二、高中英语教育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为此,高中英语教育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行入手,将具体教学内容与文化意识的培养相结合,以在语言知识的教学中对文化知识及文化意识进行不断的有效渗透,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效果[1]。
另外,在教育改革的新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以下几点具体要求,其一,学生应当对不同于语言环境下的文化差异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其二,学生应当对相关英语国家的基本概况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与掌握,如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风俗习惯等。
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
![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f3930e8524de518964b7de8.png)
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摘要:高中英语教学中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有意识地渗透文化背景知识。
一方面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英语教学背景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任何学习别国语言的人都离不开学习掌握该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因为任何语言都反映了一定的文化,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了解所学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是准确、得体地使用语言,避免交际失败的有力保障,否则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归纳,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逐步扩展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高中英语教学的认识误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起着传承文化的作用。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以为只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和语法,具备较好的读写技能就算学好英语了。
因此,有些教师只重视听、说、读、写训练,语音、词汇、语法的传授;而忽视了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
重语言的准确性,轻文化意识的培养,致使学生不能较好使用语言,也就无法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例如,听到外国人称赞,自己会按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回答:“just so so.”或“you are over praising me.”:外国客人要起身离开主人家时,中国学生会一再挽留或回答:“walk slowly,”其实这样的做法和回答都是有悖于英美国家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是不得体的交际行为。
二、转变观念。
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理念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英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
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论文
![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a221285cc22bcd126ff0cd7.png)
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频繁的交往,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重要。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是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启发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能力”,在各高职院校中已成为普遍的共识。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要性途径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国际商务活动和日常交流日益增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人和组织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而英语作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无疑将会被学生看成是走向社会、进行对外交往的必要工具。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是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现今这个注重文化交流的社会中,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启发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能力”,在各高职院校中已成为普遍的共识。
一、跨文化交际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最显著的特征是持不同语言的交际者之间的“不同文化背景”。
简言之,就是文化差异,它涉及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十分广泛的领域。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的交际能力,即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交际时具有的跨文化意识,识别文化差异,排除文化干扰,成功地进行交际的能力。
一般由四个方面组成:(1)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能力;(2)文化能力;(3)相互交往能力;(4)认知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一)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随着世界经济和教育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当不同文化相碰撞时会产生冲击、竞争及失落等反应。
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宗教、种族、语言、政治、性别、年龄、知识、教育等的不同都可能产生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交际能力培养论文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交际能力培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68dd9076c85ec3a87c2c5c2.png)
浅谈跨文化交际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摘要:本文论述了跨文化交际与交际能力的内容、目的和意义,以及产生跨文化交际冲突的原因,笔者还阐述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跨文化教学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言(native language)与非本族语言间的交际,也是指任何在语言或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或信仰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语境因素。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习惯不尽相同。
communication ability,交际能力是指一个运用语言手段(口语,书面语)和非语言手段(体势语,面部表情)来表达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
它包括理解和表达两方面。
亦可根据为语言能力、社会语言或社会能力,语言策略(应付)能力和语言能力。
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语言课程,涉及到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越来广泛,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际。
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使许多语言教师对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研究这些跨文化交际中的故障问题,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师确实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这是因为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仅仅学会了这门语言、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的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就学会了这门语言,能够流利地、顺利地进行交流。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很容易产生不解和误解,从而使之交际失败。
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论文范文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cb8495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7.png)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论文范文随着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跨文化交际中英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跨文化交际英语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跨文化交际英语论文篇1:《浅谈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摘要: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
从交际效应的角度出发,把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歧义现象分为有意歧义和无意歧义。
无意歧义会造成交际活动的障碍,应被避免和消解、排除;而有意歧义的巧妙使用,又可以达到特殊的交际效果。
交际教学强调在语言使用中进行语言学习,交际活动中产生的大量语料又为歧义研究提供了活的研究素材。
将英语歧义研究与交际教学相联系,无疑牛津英语具有教学和语言学两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无意歧义;有意歧义;交际教学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一切的自然语言中。
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歧义。
其实,在英语语言运用中,我们也会发现在大于句子的语段和语篇中存在歧义现象。
针对此种现象,我主要从语言交际效应的角度出发,把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歧义现象分为有意歧义和无意歧义,并分别结合自己牛津英语语法教学实践加以分析举例。
有意歧义是话语接受者充分理解对方话语意图的前提下故意引发的,会产生积极的语用效果;而无意性歧义则是话语接受者因某种局限对对方话语意图产生曲解,会起到消极的语用作用。
按照这样的分类在牛津英语教学中区别对待,无疑会得到扬其利避其弊、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概念“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
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语境因素。
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
正因为如此,本人想谈谈对这一主题的粗浅认识。
跨文化交际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要性论文
![跨文化交际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要性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61287285901020207409cd9.png)
浅谈跨文化交际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摘要当今形势下高校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即交际能力,而跨文化知识的缺乏直接阻碍了这一能力的培养。
作者结合在中国高校中英语教学现状,指出了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提高高校学生在实践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字跨文化交际高校英语教学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包括对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对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即交际能力的培养。
那么跨文化交际使英语这门国际性交际语言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在大学课堂中,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学校通常会开设英美文化概况等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课程,而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只开设大学英语精读和听说课程,对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不单独涉及。
只有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教师会介绍一些有关的文化常识,然而这些背景知识十分有限。
学生对语言的文化差异理解较少,不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如称呼、问候、感激、道歉、肢体语言等与英语国家文化习俗不相符,从而产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障碍。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思考与建议跨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已日益凸显,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
具体措施如下:(一)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一直以来,大学的英语教学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加以控制。
增强课程导入环节,在传授语言知识前,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开拓学生课外阅读材料在大学课堂里,英语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不能仅仅依靠课堂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读本、报刊杂志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10篇)
![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8130f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9.png)
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10篇)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论文篇一托福考试作为一项基本英语语言能力的标准化测试,是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选拔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而其中的听力部分一直以来又被认为是托福考试成败的关键。
因此,本文首先从内容上归纳总结出听力试题中频繁考查的美国文化知识,其次从知识背后的文化现象对比中美校园文化的差异,希望对今后的托福听力教学有所启示。
随着近年来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人数的增加,托福成绩成为这些学生申请著名大学的“敲门砖”。
众所周知,托福考试对于听力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甚至有考生将托福听力神话为“得听力者,得托福”。
然而在托福“神话”的背后,隐藏的不仅仅是“应付”语言测试的答题技巧和套路,更有美国历史和社会文化的映射。
2000年,ETS首先在托福听力中引入了美国历史文化知识,这是80年代以及90年代托福听力考试中从未涉及到的。
鉴于托福听力特殊的答题模式(考生在听完材料之前是看不到问题的),相对于通过阅读部分来考察考生的美国文化知识来说,听力部分中首次涉及美国历史文化知识,这无疑加大了考试的难度。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历史文化知识本身的掌握和对中美文化差异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托福听力中的历史文化知识关于美国教育史知识的考查。
在2000年之后的托福听力中,美国教育史是ETS出题中心“钟爱”的一个领域。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托福考试所考查到的美国教育史知识很多都会涉及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以2023年11月19日的托福考试听力为例,其中就曾在听力材料中涉及到美国著名的教育家JohnDewey的教育理论,该段听力材料讲到的理论是提倡在实践中学习,并且其还亲自建立学校来实现自己的理论。
由于过去美国学校教授给学生的都是理论性的东西,Dewey则指出要在实践中学习。
又例如在2023年4月以及5月的托福考试中,连续两次在听力部分涉及到了美国教育史知识。
2023年5月的听力题目是通过听力材料中的一位历史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美国历史上第三任总统生平的讲解考查考生的;同样2023年4月的托福听力也都不同程度地考察了“美国独立战争到内战时期的美国教育史”。
怎样培养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
![怎样培养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e708c213169a4517723a33f.png)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摘要: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的文化内涵,在课内、课外进行文化的渗透,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语言;文化;课堂教学;文化渗透;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52-02在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所谓“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外语教学是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环,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新课程标准对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有了明确的归定:“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下是课程标准中对八级文化目标的描述:(1)理解英语中常见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2)理解英语交际中常见典故和传说;(3)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经历、成就和贡献;(4)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5)了解英语国家中主要大众传播媒体的情况;(6)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与中国的生活方式的异同;(7)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8)了解英语国家主要宗教传统;(9)通过学习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10)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近几年高考英语试题更突出语用,注重对真实语言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
无论是听力、单选、完形、阅读还是书面表达对跨文化语用方面内容的考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面积提高高中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证。
那么,高中英语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途径有那些呢?一、词汇教学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词汇中的成语,典故,谚语等更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论文
![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a4e94b1fd0a79563c1e7292.png)
谈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文分析了东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体现,提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言者与非本族语言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跨文化交际涉及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环境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一切就构成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目前,中国对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了当前外语界的主要任务。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要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
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在语言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
一、跨文化交际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美国当代颇具影响的人类学家clydeklucrhohn 指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他认为广义的文化是指人们的整个生活方式,狭义的文化指历史和人文的文化,或者说某种文化素养。
1.跨文化交际的内涵“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rmulti-culture intercourse)是指本民族语者与非本民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从而造成故障和冲突,出现“文化休克”现象。
2.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学习中外文化的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时代的突出特征。
人们在交际中的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双方对中介语的应用能力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对异域文化的敏感度和容忍度。
高中英语教育论文范文
![高中英语教育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cf08846daef5ef7ba0d3cdc.png)
高中英语教育论文范文一:实际交际能力在高中英语教育中的实施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入手,强调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中,文化意识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是顺利进行语言交流的保障,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够顺利达成的重要条件。
因此,新课标注重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提升,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
具体说来,要在高中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是对英语国家的国家概况、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二是要对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有所了解;三是要了解英语语言环境下的文化与其他语言环境下文化相比的不同之处;四是要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善于比较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五是从语言交流中发现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差异,以求同存异的原则进行跨文化交流。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一以课堂教学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主渠道高中英语学习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
因此,必须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让学生理解英语语言文化,比较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
比如在讲授高中英语NoDrugs这一课时,要让学生认识到由于中外文化环境的不同和抽烟比例等方面的不同,中国和英语语言国家的人对于抽烟的不同态度,并且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近年来效仿国外,加重抽烟有害健康的宣传,在公共场合设置non-smoking和smokingarea的措施,也是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产生的,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过程。
再如在学习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外在对待城市生活和乡下生活态度的不同,外国城市中的人常常到乡下去度假,有的在乡下建房生活,很多人由城市走进乡村,而中国城市中的人有很多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人们都是由农村走向城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外在文化方面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现状对于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论文]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现状对于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31eb72c0722192e4536f610.png)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现状对于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国际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流通,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
这就给中国学术界的学者们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他们要有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本国和外国的文化有较全面深入的认识,能与外国友人进行跨文化交流。
本文将针对中国目前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现状做一个详细介绍。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人际交流文化英语教学1、国内研究现状跨文化交际能力融合了跨文化和交际能力两个层面的含义。
交际能力概念最早由社会语言学家hymes在1972年提出,即交际能力学说。
他认为交际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形式是否可能;二是实际履行是否可行;三是根据上下文是否恰当;四是实际上是否可完成。
kim(2001)运用社会心理学、应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把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各种因素总结成一个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因素组成的新模式。
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头脑的开放性、对事物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认识以及视野和角度变通能力,情感因素主要包括移情能力、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以及能够克服偏见与民族中心主义等,行为因素包括处理交际问题能力、建立和维持互相关系的能力以及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
byram(1997)构建了一个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
该模式由知识、技能、态度和性情、行为取向构成,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及语篇能力与这些构成因素结合才能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且它们之间是互动关系.canal和swain(1980)认为交际能力由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社会语言学能力( 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语篇能力( discourse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 strategic competence)所组成。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源于美国的学科,上世纪60到70年代,这一学科在欧美得到迅速发展。
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能力训练论文
![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能力训练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af4716e9b6648d7c1c7462b.png)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能力的训练摘要: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从传统高职英语教学中所获得的跨文化知识也较少,英美文化专业课程,跨文化知识的欠缺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学习水平。
但是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化,对英语知识在职业教育中的需求日益提高。
针对目前我国英语教学所面临的新形势,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探讨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些对策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意识,使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意识高职英语教学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行,使我国与世界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跨文化教育和跨文化交际也成为了我们时代的突出特征。
然而,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很多弊端。
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职英语的动力。
外语的学习不仅是掌握语言,更要注意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它离不开跨文化知识的学习。
另一方面,高职英语教学正在不断的摸索探寻之中前进,非英语专业高职生的英语教学现状不是很理想,这些都是对非英语专业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职英语教学概况1.授课的对象及教学条件高职英语主要的教学对象是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多数的英语基础水平都不理想,并且普遍缺乏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
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时间仅限于课堂。
从教学的氛围来看,我国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环境并不乐观,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基础建设和英语师资发展相对滞后,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班学生人数多,上课效果不是很理想。
2.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与此同时也要应对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部份教师在高职生英语教学中以词汇、语法知识为重点,偏重于对与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紧密相关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对跨文化知识的介绍较少;非英语专业未开设英美文化课程,学生也很少有进行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训练的机会。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精选6篇)(4)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精选6篇)(4)](https://img.taocdn.com/s3/m/125e7ab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1.png)
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精选6篇)(4)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英语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精选了六篇优秀的英语教学论文,通过分析这些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结论,为我国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论文1: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1.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法,对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
2. 研究内容:分析了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法对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作用。
3. 研究结论: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论文2: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研究1. 研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法,对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
2. 研究内容:探讨了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分析了翻转课堂对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作用。
3. 研究结论: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论文3: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1. 研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法,对情境教学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
2. 研究内容:探讨了情境教学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分析了情境教学对提高学生词汇掌握程度的作用。
3. 研究结论:情境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词汇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论文4: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1. 研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法,对项目式学习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
2. 研究内容:探讨了项目式学习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分析了项目式学习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
3. 研究结论:项目式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外语教学中“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的具体应用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外语教学中“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的具体应用优秀获奖科研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4cd925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1c.png)
外语教学中“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的具体应用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关键词】渗透式跨文化交际精读美国文学【基金项目】该论文为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外语教学中‘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14jyxm421。
【依托项目】该论文也是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英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编号:2013zy08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H319 1A 2095-3089106-0105-01一、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随着科技、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发展, 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不论是哪种类型或层次的外语教育,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
赵芳分别对河南大学、郑州师范学院和琼州学院的学生展开问卷调查, 调查发现, 学生的国外文化知识主要来自于外语教学, 其中50%的学生表示也经常通过媒体了解外国文化, 19%的学生表示经常和学校的外交接触, 17%的学生偶尔参加文化活动或培训, 8%的学生偶尔参加驻华外国机构的活动, 3%的学生与学校外交以外的其他外国人接触。
97%的学生从未去国外旅游、探亲或游学。
外语教育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国家未来跨文化人力资本的语言与文化教育的重要任务。
课程是教学的内核, 鉴于此, 本论文聚焦于“大学英语精读”和“美国文学”两门必修课程, 从微观层面探讨跨文化交际能力“渗透式”培养模式的具体应用。
二、“精读”和“美国文学”中的文化渗透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由意识、知识、能力、态度和素养五部分组成。
“渗透式”模式是将跨文化能力培养主线贯穿每一个教学环节, 渗透到学生的个体发展中, 形成完整的跨文化能力培养体系。
“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是专业基础模块的第一门课程, 总学时最多, 贯穿整个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 因此抓好这门课程文化教学的合理渗透对整个专业建设至关重要。
我们分别整理出各单元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内容, 将其与该单元语言点紧密融合进行教学。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论文范文(优秀4篇)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论文范文(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19949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6b.png)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论文范文(优秀4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视角;英语阅读;教学英语1跨文化意识在英语阅读中的必要性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一个过程。
语言因素中的跨文化交际表现在词汇、句法、篇章等;非语言因素的跨文化交际表现在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多个方面。
英语教学是我国素质教育和各个教育阶段中的重要教学学科,而绝大部分的英语学习者缺少直接跨文化交际的机会,所以英语阅读成为跨文化外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若要提高阅读水平,就必须掌握丰富的词汇量以及语法知识,然而大部分学生在实际阅读中都会出现下述问题:学生将文章中的生词和语法知识通过工具书查清楚后进行阅读,而阅读完文章之后仍然不知所云,这便是缺少跨文化知识作为阅读支撑的直接体现,词汇、语法知识可以通过工具用书查明解释,而跨文化知识则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的培养。
2英语阅读中跨文化障碍分析2.1语言因素1)词汇词汇是英语阅读中最能直接体现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的主要因素,语法为第二影响因素。
英语中有些词汇不仅具有其表面意思,且将其放到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例如,中国文化中将孔雀作为吉祥的象征,而英语中peacock则为炫耀、骄傲的意思。
如果学生不清楚类似词汇在源语言中的具体涵义,则会在阅读中形成一定的障碍。
除过一些简单的名词,英语阅读中的专有名词也会使学生产生困惑,例如UncleSam指代美国政府而不是一个名为山姆大叔的人。
2)俗语俗语是一个民族、一种语言的文化精华所在,并且正宗的英语文章中往往会包含大量的俗语,对这些俗语没有清楚的认识就会产生曲解。
英语中有一句谚语为“Speakofdevilanddev⁃ildothappear”。
这句话在汉语中可用“说曹操曹操到”表示。
如果学习者无法理解这些俗语,则会直接影响到阅读效果。
3)语篇英语阅读往往是以语篇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因此学习者在进行阅读英语文章时应该了解整个文章的文化背景。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69fab0a02020740be1e9bcc.png)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摘要] 中学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导入,这与现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及教材要求是相一致的。
文化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和质量合适性原则,可采用对比分析、观察阅读、举办讲座等方法。
[关键词] 英语教学文化导入交际能力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为什么西方的笑话,在中国笑不起来?为什么在中国广为传颂的传统美德“谦虚”,在西方则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记得有一次,有一个美国客人对我的一个朋友说“you speak very good english”,但这位朋友却回答道“no,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
这位美国人对于这个回答很惊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这种结果对这位美国人来说是始料未及的,也是很令他心中不快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浯言的背后都隐含着使用该语言的民族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沉积下米的文化底蕴。
在中国几千年来所营造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谦虚就是一种美德,尤其是受到他人赞美时,更应谦虚一番。
而美国人则按其西方的文化背景来行事,受到他人赞美时,就应该表示谢意。
以上问题的症结,归根到底是文化差异问题。
因此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
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克说过:“采取只知其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
”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从这个意义出发,将外语教学看作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更加恰当一些。
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侧重于英语知识的传授和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而语言最重要的功能——交际能力,却未能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开发,以至于现实生活中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学生,或者说是一个很好的掌握了语言基本功能的学生,在实际交际中常常会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导致双方交际的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两者关系十分密切。
一个民族的语言必然承载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和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
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难以真正掌握这个民族的语言。
近年来,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已然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语言中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英语学习中,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
接触和了解英语过节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了解英语文化对于学习英语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扩展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英语的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也要引领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力,为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启发学生扩展文化视野,发展跨文化意识和交际的能力呢?
1.要正确理解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培养文化意识。
有人认为外语学习和本国文化学习没有什么关系。
其实二者关系很密切。
新课标所说的“文化意识”指对社会文化的认识,尤其是
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由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英语教育往往重成绩轻能力。
因此而导致了文化冲突、文化休克,而交际失误也时常出现。
在日常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尤其要深刻准确地认识两种文化的异同。
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能力和方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英语文化中充满了对个人隐私的尊重。
例如:同讲英语的外国人谈话时,应尽量避免如年龄、职业、收入、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等涉及到个人隐私的话,因为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对待个人隐私的态度存在差异。
在中国,询问别人年龄、婚姻、收入、体重等似乎没什么不妥,但在英美国家,这些是属“个人隐私”问题,这样的问题不宜过问,否则就是失礼。
再如中国人习惯打招呼时说“干什么去?”(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和“你在干什么呢?”(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别人的话语,会使对方感到很反感甚至恼怒。
因此,在与英语文化中
的人交流时,有必要了解他们文化中对个人隐私的理解和范围,切忌在交往中涉及到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英语国家的礼貌原则和中国有很大差别。
如:英语国家please,thank you,sorry(请、谢谢、对不起)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词语。
英美人在接受别人帮助时,会说谢谢,即使是家庭成员之间也会这样。
而在中国,关系亲密的人总是说谢谢会显得生疏,这些词汇的使用频率不高。
中国文化讲究谦让、委婉和含蓄,英美文化提倡个性、率直和诚实。
比如,中国人节日收到礼物时会客气一番,不当面打开礼物。
而英美人士收到节日礼物会当面打开,并表示称赞和道谢:“very beautiful! wow!”、“what a wonderful gift it is!”、“thank you for your present.”再比如,谦虚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在听到赞美之辞时,尽管内心很认同也很高兴,但还是要对赞美之词否定或谦虚一番。
而英语国家的人会用“thank you”来接受这种赞美和鼓励,让别人分享被赞美的快乐。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师可以在词汇教学中彰显文化。
例如:如中英两国的人对狗有不同的传统看法。
中国人一般厌恶鄙视这种动物,经常用狗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坏事,诸如“狗仗人势、狗腿子、狗眼看人底”等。
但是英国人对狗有好感,认为狗是忠实可靠的朋友。
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狗的习语,例如lucky dog(幸运狗),喻指“幸运的人”;big dog(大狗),喻指“大亨、要人、保镖”; 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等。
英语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
例如:在学习食物时,教师可以适当比较中西方饮食习惯、饮食文化;在讲到圣诞节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到大量的图片,比较中西方节日的不同,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的兴趣。
英语教师可以在语法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例如:汉语说“一片面包”,而英语说a piece of bread,尽管汉语中没有名词单复数的变化,但在概念上“面包”是一个可数名词。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把面包当成主食之一,吃的时候把一块面包切成数片,有时还会在面包上抹上奶油,再佐以煎鸡蛋或一杯牛奶,因而在英语中bread 是一个不可数名词。
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
例如:定期举办英语口语演讲比赛,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或者圣诞节这天在教室里摆上圣诞树,并在窗户、门上都贴上merry christmas 等祝福语,营造节日的气氛;教师扮演father christmas,给同学们发放礼物并致以节日的问候并给学生讲解father christmas的由来以及英语国家的人过圣诞节的习俗。
总之,英语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向学生渗透中英文化差异,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外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