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病害分析及处理
沥青路面病害及微表处理
![沥青路面病害及微表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294509d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a.png)
沥青路面病害及微表处理1)病害处理(1)裂缝处理缝宽在10mm及以内的,应采用专用灌缝(封缝)材料或热沥青灌缝,缝内潮湿时应采用乳化沥青灌缝。
缝宽缝宽在10mm 以上时,应按坑槽处理的要求进行修补。
(2)壅包处理①壅包峰谷高差不大于15mm 时,可采用机械铣刨平整;②当壅包峰谷高差大于15mm 且面积大于2m²时,应采用铣刨机将壅包全部除去,并应低于路表面30mm及以上;③基础壅包,应更换已变形的基层,再重铺面层。
(3)车辙处理①当车辙在15mm 以上时,可采用铣刨机清除。
②当联结层损坏时,应将损坏部位全部挖除,重新修补。
③因基层局部下沉而造成的车辙,应先修补基层。
(4)沉陷、翻浆处理路基翻浆、沉陷应根据交通状况、含水情况、道路变形破坏程度,采取换土回填、挤密、化学加固等方法对病害进行处治。
回填应使用砂砾或水稳性能良好的材料。
①当土基和基层已经密实稳定后,可只修补面层。
②当土基或基层被破坏时,应先处理土基,再修补基层,重铺面层。
③当桥涵台背填土沉降时,应先处理台背填土后再修补面层。
当正常沉降时,可直接加铺面层。
(5)剥落处理①已成松散状态的面层,应将松散部分全部挖除,重铺面层,或应按0.8~1.0kg/m²的用量喷洒沥青,撒布石屑或粗砂进行处治。
②沥青面层因贫油出现的轻微麻面,可在高温季节撒布适当的沥青嵌缝料处治。
③大面积麻面应喷洒沥青,并应撒布适当粒径的嵌缝料处治,或重设面层。
④封层的脱皮,应清除已脱落和松动的部分,再重新做上封层。
⑤沥青面层层间产生脱皮,应将脱落及松动部分清除,在下层沥青面上涂刷粘层油,并应重铺沥青层。
(6)坑槽处理①坑槽深度已达基层,应先处治基层,再修复面层。
②修补的坑槽应为顺路方向切割成矩形,坑槽四壁不得松动,加热坑槽四壁,涂刷粘层油,铺筑混合料,压实成型,封缝,开放交通。
槽深大于50mm 时应分层摊铺压实。
③当采用就地热再生修补方法时,应先沿加热边线退回100mm, 翻松被加热面层,喷洒乳化沥青,加入新的沥青混合料,整平压实。
市政道路常见病害及相应处理方案分析
![市政道路常见病害及相应处理方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59f9e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e5.png)
市政道路常见病害及相应处理方案分析市政道路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承载着城市交通和人民出行的重要功能,但长时间的使用和恶劣的环境条件会导致道路出现各种病害。
本文将就市政道路常见病害及相应的处理方案进行分析。
一、沥青路面病害1. 老化开裂:沥青路面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紫外线的照射会出现老化现象,导致路面开裂。
处理方案:对于小面积、浅度的开裂可以采用热补修的方法进行修复,对于大面积、深度的开裂则需要进行覆盖或重新铺设沥青面层。
2. 鼓包变形:沥青路面在高温季节或承受过重车辆荷载时会产生鼓包变形。
处理方案:对于小面积的鼓包可以采用割开处理,清除杂质后再封补修复。
对于大面积的鼓包则需要重新铺设沥青面层。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1. 坑洞: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承受过重车辆荷载或遭受冻融循环的作用下会产生坑洞。
处理方案:小面积的坑洞可以采用补丁修复的方法进行修补,大面积的坑洞需要进行重新浇筑水泥混凝土。
2. 裂缝: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干燥收缩、温差变化等因素的作用下会产生裂缝。
处理方案:小幅度的裂缝可以采用密封剂进行填充,大幅度的裂缝需要进行铣刨处理,并重新浇筑水泥混凝土。
三、人行道病害2. 下陷:人行道下陷主要是因为地基不均匀或土壤沉降引起的。
处理方案:对于小面积的下陷可以进行打碎、加填的处理,对于大面积的下陷则需要重新进行修筑。
四、排水系统病害1. 结构破损:排水系统的管线或雨水口出现老化、破裂等状况。
处理方案:对于小范围的破损可以进行修补,对于大范围的破损则需要进行更换或疏通。
2. 堵塞:排水系统的管线或雨水口被杂物或沉积物堵塞。
处理方案:可通过清理、疏通等方法进行处理。
市政道路常见的病害主要包括沥青路面病害、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人行道病害和排水系统病害。
对于这些病害,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案,以确保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05e2e2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7.png)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沥青混凝土路面是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车辆和行人的交通,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沥青混凝土路面也会出现一些病害,比如龟裂、起砂、坑洞等问题,影响着路面的使用和安全。
正确的施工和及时的维护对于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 龟裂:龟裂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病害之一,它表现为路面出现许多不规则的裂缝,状如蚌壳。
龟裂的主要原因是材料和施工工艺的问题,如沥青含量不足、沥青温度不适、基层不均匀等等。
2. 起砂: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起砂的现象是指路面表面的骨料被机动车辆的行驶和雨水的冲刷所掀起,导致路面表面松散。
起砂的原因主要是沥青浆料粘结不牢固、骨料的形状不合理等。
3. 坑洞:坑洞是指路面表面局部凹陷的现象,通常是由于路面上的损坏或磨损所导致。
坑洞的出现会给行车造成隐患,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1. 龟裂的防治:针对龟裂问题,要从材料和施工工艺两方面着手。
在材料选择上,要选择质量良好、符合标准的沥青混凝土原材料;在施工工艺上,要保证路面基层的均匀和牢固,合理控制沥青含量和温度,加强施工间的接头处理等。
2. 起砂的防治:起砂问题的根本解决办法是改善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增加沥青的含量和矿粉的使用量,加强施工工序的协调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振实密实。
3. 坑洞的防治:坑洞问题主要是由于路面的损坏或磨损导致的,因此要定期对路面进行检测和维修。
一旦发现路面出现坑洞,要及时进行修补,以防止病害加剧。
除了上述的病害和防治措施外,还有一些常见的病害如路面泛油、路面塌陷、路面开裂等,都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正确的施工和及时的维护是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长期使用的关键。
在日常使用中,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1. 避免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急刹车、急转弯,减少对路面的冲击和磨损;2. 定期对路面进行清扫,清除积水和杂物,保持路面通畅;3. 注意保持路面干燥,尽量减少雨水的浸泡和侵蚀;4. 减少大型车辆在路面上的停留和转弯,以减少对路面的压力;5. 定期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检测和维修,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处理措施方案
![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处理措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a0fd0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7.png)
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处理措施方案一、龟裂病害的成因及处理措施方案:成因:1.基层承载力不足:基层土质不均匀或承载力不足,造成路面受力不均匀而龟裂。
2.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沥青混凝土中矿料、沥青、胶结剂、添加剂的配合比例不合理,导致龟裂。
3.外部环境因素:如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紫外线照射等对路面的影响,造成龟裂。
4.过度荷载:超载车辆、频繁重载等导致路面承载能力超过设计要求,使路面龟裂。
处理措施方案:1.加强基层处理:对基层土质进行加固处理,提高路面的承载力,避免龟裂病害的发生。
2.优化配合比:合理控制矿料、沥青、胶结剂、添加剂的配合比例,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抗龟裂能力。
3.施工技术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温度、湿度和施工速度的控制,避免外部环境因素对路面造成的不利影响。
4.限制超载车辆:加强对超载车辆的治理,通过加强执法力度和提高超载运费等方式限制超载车辆的行驶。
二、坑槽病害的成因及处理措施方案:成因:1.车辆碾压:车辆经过路面时产生的挤压作用,使路面产生坑槽。
2.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不好:沥青混凝土施工时未按要求进行密实,导致其易被车辆碾压形成坑槽。
3.沥青路面老化:沥青路面老化后变得硬而脆弱,容易受到车辆碾压形成坑槽。
处理措施方案:1.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加强对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验,确保施工质量的合格,避免施工质量问题导致坑槽病害的产生。
2.加强路面养护:定期对路面进行养护,及时修补路面坑槽,防止其进一步扩大和加剧。
3.提高路面耐久性:在沥青混凝土中添加添加剂等材料,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坑槽病害的产生。
三、破碎病害的成因及处理措施方案:成因:1.高温状况:高温下沥青混凝土容易发生软化、变形,进而造成破碎病害。
2.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沥青混凝土中矿料、沥青、胶结剂、添加剂的配合比例不合理,导致沥青混凝土易发生龟裂、破碎等病害。
3.车流量大:车流量大,尤其是频繁重载车辆经过,会对路面产生较大冲击力,造成破碎病害。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研究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7b1b35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9.png)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研究沥青路面是道路建设中最为常见的路面形式之一,它的稳定性、耐久性以及安全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不过,与其它路面形式一样,沥青路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多种病害,这不仅影响了路面的美观度和通行效率,还会对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威胁。
因此,建设和维护沥青路面时,需要认真研究其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以确保其正常和可靠的使用。
一、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一)龟裂病害龟裂病害是沥青路面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其表现为路面表面出现一系列的小裂缝,形如乌龟的背甲,因此得名“龟裂病害”。
该病害的原因主要包括路面过于老化,沥青含量不足,路面基础不够坚硬等。
龟裂病害不仅会减小路面的美观度,还会阻碍雨水的排除,有可能造成路面深层损伤、车辆滑动等危险。
(二)坑洞病害坑洞病害是指路面表面的凹陷形成的坑,其主要原因是路面基础沉降、路面材料失效等。
坑洞病害给司机和乘客带来了很大的不舒适感,还有可能会对车辆造成损伤,影响行车安全。
(三)疲劳裂缝病害疲劳裂缝病害是指沥青路面表面出现的裂缝,其形态多样,可以呈线状、箭头状等。
该病害主要是因为路面受到重复的载荷作用,导致材料受力过度、损伤。
该病害的出现会加速路面老化、破损,对行车安全产生威胁。
(四)水损病害沥青路面若接触过多的水,容易形成水损病害,该病害的特征是路面表面的石子被冲刷掉,长时间使用后可能在路面表面留下明显的凹陷。
水损病害不仅对路面的美观度产生影响,还可能损害路面的基础,降低路面使用寿命。
二、沥青路面病害的处理措施(一)龟裂病害的处理针对龟裂病害,需要采用定期养护和治理措施。
当龟裂病害尚未很严重时,可以进行找平和涂刷粘合剂的措施,这样可以将裂缝密实填充,并且利用粘合剂来加强石子的支撑能力。
若龟裂严重,可以行龟裂层切割、混合物掺加等方法进行修补。
(二)坑洞病害的处理对于坑洞病害,需要对路面进行彻底的修补。
一般情况下,需要先用锤击散坑泥,然后再进行填充和铺平。
沥青路面病害与处置
![沥青路面病害与处置](https://img.taocdn.com/s3/m/19dd37f4cc17552706220816.png)
沥青路面病害与处置1 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1.1 裂缝现象表状为发裂、线状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反射裂缝、龟裂。
主要破坏原因:施工基层碾压不实,或新旧接缝处理不当而形成裂缝;面层含水率逐年积聚,在不利季节。
弓l 起路面强度降低而产生裂缝;混合料质量差,辗压温度又不当,引起的辗压裂缝;混合料摊铺时间长;由于基层温度、湿度的变化,结构发生胀缩而产生裂缝;结合料老化,面层性能退化,路面整体强度不足而产生裂缝。
1.2松散、麻面、坑槽表状为表层矿料松动、出现麻坑表面局部不平凹陷。
主要原因:嵌缝料粒径不当,用料不合比例,或初期养护嵌缝未回归而散失;低温季节施工,工序未衔接。
油与料结合不良,矿料飞散,轻则出现麻面。
重则出现坑槽;表面用油量偏少,结合料加温过度。
失去粘结力而松散,形成麻面、表层坑槽;雨季施工,矿料潮湿,或用酸性矿料未作处治而散失成麻面、坑槽;由于基层压实不够,强度不均,基层不平,面层渗人海洋污染水。
局部先破损而成坑槽。
1.3 啃边现象表状为边缘破裂破坏。
主要原因:由于交通量增大,路宽不适应,或因不设路牙而作边部加固,边部因行车超压而引起啃边;路面与路肩衔接不顺,路肩横坡过大,或因路肩坑槽积水而导致啃边;路面平交道口处,未设必要的平台。
边缘均被压坏。
1.4 沉陷表状为均匀沉陷、不均匀沉陷、局部沉陷。
主要原因:基层局部强度不足或水稳性不良引起沉陷;超载重的大型车通过,面层混合料料质差,土基压实度不够或路基有隐患未处理好。
1.5 泛油、油包、拥包表状为高温时沥青渗出面层零散分布疙瘩状,推挤、滑动成隆起形变。
主要原因:单位面积用油量过大或者矿料不足,或因低温施工,加大用油量而造成泛油;用油量偏高、粘滞度低,或路拱偏大,气温高,面层受行车拥挤成包;初期养护处治泛油时,用料过细而形成油包,或者成拥包;由于材料质差,油石比不当,面层高温时发软,辗成拥包;基层局部含水量大、面层与基层粘结不良,高温时推挤成拥包。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4f3647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1.png)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沥青路面是常见的道路建设材料,由于受到机动车辆的长时间行驶、气候变化以及其它外力作用,容易出现各种病害。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及其整治措施。
1.路面龟裂病害:龟裂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病害,分为表面龟裂、深度龟裂和反射裂缝等。
造成龟裂的原因主要有材料老化、路面结构疲劳和环境因素等。
整治措施包括:修补龟裂的裂缝,填充合适的修补材料;如果龟裂严重,需要局部或整体重铺。
2.路面坑洞病害:坑洞是沥青路面的另一种常见病害,主要由于路面承载能力不足、水分积聚和冻融等原因造成。
整治措施包括:清理坑洞内的杂物,修剪坑洞边缘;填充合适的修补材料,如热补沥青混凝土。
3.路面泛油病害:泛油是指沥青路面中的油分渗漏到路面表面形成的斑块,通常是由于石料含油量过高或沥青软化引起。
整治措施包括:清洗路面,去除泛油区域的沥青;均匀撒布矿粉或其它吸附材料,吸附残留的油分。
4.路面松散病害:路面松散主要是由于路面上层与底层之间的粘结破坏,以及路基下沉等原因。
整治措施包括:清理松散层面,打击崩解的部分;加固路面底层,重新铺设路面表层。
5.路面坡度不良病害:坡度不良是指路面的横向或纵向坡度不满足设计要求,造成水分积聚或排水不畅。
整治措施包括:调整路面的坡度,使之符合设计要求;清理和维护排水系统,确保水分排除。
6.路面水损病害:水损是指路面下沉或损坏,通常是由于路基土壤不稳定、水分渗透和冻融等原因造成。
整治措施包括:加固路基,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改进排水系统,减少水分渗透。
此外,定期维护和养护对于减少路面病害也非常重要。
常见的养护措施包括:定期清理路面杂物,保持路面的干净状态;定期修复病害,避免病害进一步扩大;定期检查和维护排水系统,保证排水畅通;定期进行沥青路面的补充养护,如刷面、喷撒封层等。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沥青路面病害,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
在日常使用和养护中,必须定期检查、及时维修,以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确保道路的安全和畅通。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e2b77c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1f.png)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和路况状况,常见的病害主要分为龟裂、坑槽、剥落和沉陷等几种类型。
以下是对常见病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的介绍。
1. 龟裂龟裂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有横向龟裂、纵向龟裂和龟裂网状裂缝等。
龟裂的主要原因是路面受温度变化和车辆荷载的影响,导致沥青混凝土产生收缩和伸长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从而形成裂缝。
预防和治理措施:- 采取合适的沥青混凝土配方设计,确保沥青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 控制施工温度和压实水平,避免沥青混凝土过早开放交通或过早受到车辆荷载。
- 定期进行路面维护和修补,及时填补裂缝,减少水分渗透,防止进一步扩大。
2. 坑槽坑槽是指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产生的较大的槽状或坑状病害,主要由车辆的频繁行驶和重复荷载造成,尤其是在路面漏修、水稳层破损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
预防和治理措施:- 严格控制超载车辆的通行,减少对路面的荷载影响。
- 定期检查路面磨损情况,及时修复路面漏修的部分,避免坑槽的产生。
- 对已经形成的坑槽进行修补,尽快恢复路面的平整度,避免对车辆和行人的安全产生影响。
3. 剥落剥落是指沥青混凝土表层出现较大范围的剥离、龟裂和脱落的病害,通常是由路面混凝土质量不好、施工工艺不当或者长期积水等原因引起的。
4. 沉陷沉陷是指沥青混凝土路面因为地基不稳定、地下管线开挖等原因,导致路面下沉或变形的现象。
沉陷严重影响了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安全。
预防和治理措施:- 加强对基础土壤的检测和处理,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 控制地下管线施工的质量和进度,避免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损害。
- 定期检查路面的沉陷情况,及时修复,恢复路面的平整度。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合理设计和施工、定期维护和修复,以及加强对基础土壤和地下管线的管理和检测。
只有从源头上控制病害的产生,才能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2445fdeb7360b4c2f3f6476.png)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1、沥青路面常见病害问题1.1、路面裂缝裂缝是沥青路面最常出现的一种病变问题,如果按照形式对出现的裂缝进行划分,可分为横向、纵向裂缝和龟裂这三种;如果是按照形成肌理划分,则可分为温度裂缝、疲劳裂缝和反射裂缝;如果按照性能划分可分为载荷裂缝和非载荷裂缝这两种。
在这些裂缝形式中,温度裂缝的出现概率最高,温度裂缝的产生大多是从表面开始,并沿着构件逐渐向下延伸。
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逐渐增大,进而威胁沥青路面安全,增加危险事故发生率。
1.2、路面车辙车辙指的是路面上轮迹深度超过10mm的带状凹槽结构。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长期碾压而导致路面出现永久性变形。
具体来说,沥青路面本身具有一定的蠕动性和应力松弛作用,在车辆长期荷载的影响下,沥青材料自身的性能会发生一定变化,进而发生塑性变形,随着时间的累积出现车辙问题。
同时车辙问题的出现也会伴随沥青面层的侧隆起,影响公路使用安全。
1.3、路面坑槽坑槽一般指的是深度在2.5cm左右、面积超过0.1㎡的坑洼。
坑槽的出现说明沥青路面结构中的骨料发生了严重脱落现象,路面结构破损较为严重。
而造成坑槽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沥青混合料在拌合过程中出现不均匀现象,或者混合料中瀝青含量相对较少;沥青混合料拌合中温度较高,导致材料出现老化迹象;压实温度过低,混合料的黏结效果较差。
1.4、路面泛油路面泛油是在实际作业中沥青被挤出或表面覆盖薄膜而形成的一种发亮的薄油层,其不仅会对路面结构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导致路面打滑,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路面泛油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一方面是由于沥青面层受热膨胀,混凝后,缝隙无法容纳沥青材料,导致其溢出路面表面;另一方面是由于道路表面上积水长期堆积,在车辆荷载及动压冲刷下,路面沥青保护膜出现脱落现象,保护层脱漏,沥青表面结构受损,导致泛油问题的产生。
2、沥青路面病害预防措施2.1、裂缝问题的处理在沥青路面材料选购上,应尽可能以抗冲刷性较好的半刚性材料作为首选,这样能够提升路面结构的抗拉强度,减少裂缝问题的产生。
城市沥青路面病害及处理技术
![城市沥青路面病害及处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e69ae4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75.png)
城市沥青路面病害及处理技术城市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包括裂缝、坑槽、车辙与拥包、松散等。
裂缝是路面因各种原因而出现的不规则的缝,表现有横缝、纵缝,龟裂、网裂等。
裂缝的成因一般有以下三种:基层强度过高或路基沉降不均匀造成基层破裂,再由基层反射到路面。
路表面收缩造成。
路基拼接缝沉降不均造成。
坑槽是沥青路面的坑槽是一种最常见的主要的病害,是指因路面局部承载力不足致使路面局部出现的一种颗粒松散的粉碎性破坏,造成路面出现凹坑。
坑槽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种:营运中的车辆滴漏油污造成。
裂缝未及时灌胶封闭或灌胶脱落,遇水并经车轮碾压,不断扩展恶化形成。
由于路面松散、龟裂损坏在行车作用下扩展形成。
车辙与拥包是指车道表面因车辆行驶推移而产生顺着交通车辆轮迹的纵向凹陷或局部隆起,隆起带内混合料粘结性差,呈松散状。
车辙与拥包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四种:超载车辆较多,且轨道式行驶。
路面中下层或基层强度偏低。
使用的沥青软化点偏低。
混合料中的用油量偏高或级配不合理。
松散是指路面集料与结合料粘性降低或消失,路面在行车作用下集料从表面脱落的现象。
对于这些病害,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技术:对于裂缝,可以采用灌缝技术进行处理,先将裂缝清理干净,然后使用专用的灌缝材料进行填充和密封。
对于坑槽,可以采用局部修复技术进行处理,先将坑槽内的破损材料清除干净,然后使用专用的修复材料进行填充和修复。
对于车辙与拥包,可以采用铣刨技术进行处理,先将车辙与拥包处的材料清除干净,然后使用专用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填补和压实。
对于松散,可以采用表面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先将松散的材料清除干净,然后使用专用的表面处理材料进行封闭和保护。
以上处理技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和材料进行施工。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7418b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11.png)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对于沥青路面病害的处理,首先要了解其种类和成因。
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包括龟裂、疏松、坑洼、沉陷等。
这些病害可能是由于材料质量问题、施工不当、车辆频繁行驶等原因引起的。
根据病害的种类和程度,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
1.龟裂处理龟裂是指路面表面出现的类似龟裂状的裂缝。
处理龟裂问题的方法可以分为补充型和覆盖型。
补充型方法是通过在裂缝中注入沥青封料或填充料来将裂缝补充或堵塞。
这可以防止水分渗入并进一步损害路面。
填充料可以选择聚合物、水泥等材料。
覆盖型方法是在路面表面覆盖一层沥青混凝土或其他材料以遮盖裂缝。
这可以将裂缝隐藏起来,使路面看起来更美观。
但是,覆盖型方法只是治标不治本,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
2.疏松处理疏松是指路面表面的颗粒间隙过大,导致材料无法紧密结合的问题。
处理疏松问题的方法主要是重新进行压实。
重新压实可以通过使用压路机或其他压实设备来进行。
在压实前,可以先进行浇水湿润路面,以提高压实效果。
压实时应按照压实指导参数,适当调整压实设备的质量、速度和频率。
3.坑洼处理坑洼是指沥青路面表面出现的凹陷或下陷的区域。
处理坑洼问题的方法可以分为修复型和重建型。
修复型方法是通过填充材料来填平坑洼。
填充材料可以选择沥青混凝土、水泥等。
填充时应确保填料与周围路面的密实程度一致,以免造成接缝或不平整。
重建型方法是将坑洼处的路面彻底挖掉,重新铺设新的沥青混凝土。
这样可以确保新的路面结构稳定,延长使用寿命。
4.沉陷处理沉陷是指路面表面下方地基土层发生沉陷,导致路面不平整。
处理沉陷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加固地基。
加固地基可以通过加固草坪、填补松散土壤、加固基础等方式进行。
加固草坪可以增强地基的抗震能力和承载能力。
填补松散土壤可以提高地基的密实程度。
加固基础可以通过添加桩基或地面灌浆等方式进行。
总之,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处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材料特性、施工工艺和使用条件等因素,以确保处理效果和使用寿命。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https://img.taocdn.com/s3/m/eac4a74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5.png)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病害。
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有坑槽、推移、拥包、沉陷、泛油、裂缝、龟裂、车辙等。
这些病害会影响到路面使用者的舒适性,严重的还会影响到行车安全及路面使用年限。
因此,需要对病害进行维修处治。
对于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维修,应满足下列要求:(1)对各种路面病害的维修,应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路面的结构类型、龄期、维修季节、气温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处治措施。
(2)为防止病害发展和破损面积的扩大,对路面病害的处理应及时,宜早不宜迟。
(3)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病害的维修宜采用机械作业,所使用的沥青混合料应集中厂拌,并采取保温措施以保证适宜的摊铺温度。
其他等级的公路也应尽量提高维修作业的机械化水平。
(4)对病害的维修,事先应有周密的计划,做好材料准备,保证工序之间的衔接,凡需要将原路面面层挖除后进行机械修补作业的坑槽、沉陷、车辙等,宜当日开挖当日修补完成。
(5)修补面积应大于病害的实际面积,修补范围的轮廓线应与路面中心线平行或垂直,并在病害以外10~15 cm处,应采取措施使修补部分与原路面连接紧密。
在病害的处治中,凡需挖除原路面面层后重新再铺面层的,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 40—2004)的规定;凡需挖除原路面后重做基层的,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的规定。
如果病害不是由于面层或基层材料的性质、结构层或级配类型引起的,重做时所采用的材料、结构及级配类型等宜与原路面相同。
一、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的处治裂缝是沥青路面最主要的病害。
裂缝可分为纵向裂缝(图5-1)、横向裂缝(图5-2)及龟裂(图5-3)等。
它的危害在于从裂缝中不断进入水分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造成路基强度降低,最终导致沥青路面承载能力下降,进而造成路面局部或成片损坏,加速路面破坏。
图5-1 路面纵向裂缝图5-2 路面横向裂缝1.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沥青路面裂缝形式各种各样,按其表现不同,除龟裂、横裂、纵裂外,还有块裂、放射裂缝、不规则裂缝等多种类型。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dbb72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6.png)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引言沥青路面病害是指在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损坏和缺陷,如龟裂、破碎、起皮等。
这些病害不仅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更加加速了路面的损坏,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寿命。
因此,及时、科学地处理沥青路面病害是保障道路正常使用、提高路面使用寿命的关键。
一、龟裂处理方案龟裂类型1.纵向龟裂:与路面纵向方向大致平行,通常是由于路面反弯、基层沉降等原因引起。
2.横向龟裂:与路面横向方向大致垂直,通常是由于反弯曲引起的疲劳损伤造成的。
3.纵横交叉龟裂:纵横交叉排列的龟裂,通常是由于反弯曲和沉降的双重作用引起的。
处理步骤1.确定龟裂类型和严重程度,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严重程度的龟裂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2.清理龟裂处的杂物,可以使用高压水枪或者手工清理。
3.修复路面基层,填补路面破损部分,可以使用热拌沥青混合料或冷补材料。
4.施工后进行压实,确保修复部分与原有路面形成紧密结合。
二、破碎处理方案破碎类型1.大面积破碎:路面出现大面积碎裂,通常是由于路面老化、反弯曲等原因引起。
2.小面积破碎:路面出现局部碎裂,通常是由于路面设计、施工不合理或者车辆超载而引起。
3.块状破碎:路面表面出现块状破损,通常是由于基层沉降、外力冲击等原因引起。
处理步骤1.修剪破碎边缘,将破碎部分清理干净,保持边缘的整洁。
2.基层修复,可以使用热拌沥青混合料或者灌缝料进行修复。
3.打击路面,确保修复部分与原有路面咬合紧密。
4.最后进行护面处理,可以使用沥青封面层进行覆盖。
三、起皮处理方案起皮类型1.薄层起皮:路面表层出现起皮现象,通常是由于路面老化、反弯曲等原因引起。
2.厚层起皮:路面基层和表层同时起皮,通常是由于基层沉降、反弯曲等原因引起。
3.等级性起皮:路面表层出现局部起皮,通常是由于基层材料不合格、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引起。
处理步骤1.清理起皮部分,将起皮松散的部分清理干净,保持边缘的整洁。
2.修复基层,可以使用冷补材料或者重新施工基层。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aa215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2.png)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
病害一:龟裂
龟裂是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路面出现细小的裂缝。
针对该问题,可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1. 清理路面:将裂缝处的杂物、污垢等清除,保持路面清洁。
2. 补充材料:使用合适的沥青补充材料,填补裂缝,确保补充材料与原路面的粘结性。
3. 表面处理:对补充材料进行表面处理,使其与路面表面平整一致。
病害二:坑洞
坑洞是沥青路面的另一个常见问题,给行车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
以下是处理坑洞的步骤:
1. 清理坑洞:将坑洞内的杂物、泥土等清理干净,确保坑洞内部干净整洁。
2. 补充材料:选择适当的维修补充材料,填补坑洞,使填补后的路面与周围路面平整。
3. 压实与平整:使用压路机或其他合适的设备,将填补后的路面进行压实和平整。
病害三:剥落
剥落是沥青路面的一种常见病害,指路面表层出现脱落现象。
对于剥落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案:
1. 清理与修复:清理剥落部分,将松散的沥青材料清除干净。
使用沥青修复材料填补剥落处,确保修补材料与原路面粘结紧密。
2. 表面处理:对修补材料进行表面处理,使其与周围路面表面平整一致。
3. 养护措施:在修复完成后,加强对该处路面的养护工作,保持路面的稳定与耐久性。
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安全事宜。
以上为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进一步了解或有其他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沥青路面的病害类型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讲
![沥青路面的病害类型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讲](https://img.taocdn.com/s3/m/c2117c8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3e.png)
沥青路面的病害类型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讲沥青路面是目前常见的道路铺设材料之一,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病害,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下面将针对沥青路面的病害类型、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进行详细讲解。
一、病害类型1.裂缝类病害:包括纵向裂缝、横向裂缝、接缝裂缝等。
主要原因是材料老化、固结沉降、温度变化等造成的路面变形和沥青层内外部应力的作用。
2.龟裂类病害:沥青路面出现较大面积龟裂的现象,一般称为龟裂。
主要原因是路面变形、基层不均匀沉降、沥青层质量问题所致。
3.坑洼类病害:沥青路面出现较大的凹坑,主要原因是材料老化、车辆荷载过大以及水分的侵入等造成的路面坍塌和沥青层的损坏。
4.鼓包类病害:沥青路面出现凸起的圆形或椭圆形鼓起,主要原因是基层不均匀沉降、内部空洞形成以及温度变化引起的沥青层内外部应力不平衡等。
5.脱层类病害:沥青路面出现沥青层与基层分离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材料粘结性差、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膨胀等。
二、原因分析1.材料质量差:沥青材料在生产和铺设过程中质量不合格,或者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路面的强度和耐久性下降。
2.设计不合理:路面的设计不合理,没有根据实际交通流量和车辆荷载进行科学的选材和厚度等设计,导致路面承载能力不足。
3.施工不规范:施工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如沥青热拌施工温度过高或过低、不科学的压实方式等,导致路面材料的质量不稳定。
4.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如温度变化、降雨等,会对路面产生影响,导致路面老化和破坏。
三、防治对策1.加强材料质量控制:在材料生产和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沥青材料的质量合格,选择高质量的胶结剂和骨料等。
2.科学设计和施工:根据实际交通流量和车辆荷载进行科学的路面设计,合理选择材料和控制厚度,同时施工过程中要规范操作,保证质量和强度。
3.定期养护维修:定期对沥青路面进行养护维修,及时修补裂缝、坑洼等病害,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可以采用冷补材料、高弹性修补材料等进行修复。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和其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和其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8338f6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e.png)
裂缝纵横交错形成网状,主要原因是路面结构承 载力不足、水损害严重及施工质量差等。
变形病害分析
01 车辙
道路表面在车辆轮迹作用下产生的永久变形,主 要原因是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不足。
02 拥包
路面局部隆起变形,通常由沥青混合料离析、施 工温度过高或基层强度不足等引起。
03 波浪
路面呈波浪状起伏,主要原因是路基压实度不足 、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低等。
落锤式弯沉仪检测
• 采用落锤式弯沉仪测定沥 青路面的弯沉值,评价路 面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该方法为动态无损检测 ,能够反映路面在实际交 通荷载作用下的性能。
自动化检测技术
01
激光扫描检测
02
• 利用激光扫描仪对沥青路 面进行高精度三维扫描, 获取路面的几何形状和纹 理信息,实现病害的自动 化识别和测量。该方法具 有高精度、高效率的优点 。
表面破损病害分析
01
02
03
松散
路面集料散失,表面粗糙 ,主要原因是沥青老化、 粘结力降低。
剥落
沥青从集料表面脱落,露 出集料,主要由水损害、 沥青与集料粘附性不足造 成。
坑槽
路面局部凹陷,形成坑洞 ,一般由水分侵入、集料 散失导致。
03
沥青路面病害检测技术
视觉检测技术
人工目视检测 图像处理技术
自然环境因素
如气候变化、紫外线辐射 、雨水冲刷等。
交通荷载因素
如重车碾压、交通量过大 等。
病害对路面性能的影响
抗滑性能降低:病害使得路面摩 擦系数减小,抗滑性能下降,容 易引发交通事故。
耐久性降低:病害加速路面老化 ,缩短路面使用寿命,增加维修 成本。
平整度下降:病害导致路面表面 不平整,增加行车阻力,影响行 车安全。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31f5df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b.png)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沥青混凝土路面是道路建设中常见的路面材料,具有施工方便、使用性能好、寿命长的特点。
由于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也经常出现一些病害问题,影响使用和维护,因此需要及时进行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常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病害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常见病害及成因1. 路面龟裂沥青混凝土路面表现为不规则龟裂,使路面平整度降低,影响行车安全。
主要成因有:路面受温度变化和车辆荷载作用引起的热胀冷缩变形、材料和施工方法问题等。
2. 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洼路面表面因车辆频繁行驶和雨水冲刷而产生凹坑,造成行车不畅。
成因包括沥青混凝土层面层磨损、基础材料变形等。
3. 沥青混凝土路面龟裂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斑驳的龟裂,不仅影响美观,还会使路面变得粗糙,提高车辆行驶时的阻力。
主要成因有材料和施工工艺问题。
4. 沥青混凝土路面泛油斑在路面上出现沥青泛出现的油斑,使路面光洁度降低。
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沥青含量不足,或者因为施工时平整度不够。
二、防治措施1. 选用优质原料为了避免材料引起的路面病害,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沥青混合料,确保原料的质量问题。
还需要对原料进行加热、搅拌等加工,以保证原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 控制施工工艺施工时要控制温度,保证沥青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采用合适的压实设备和施工方法,确保路面质量。
3. 加强养护路面施工后,应进行及时的养护工作,保证沥青混凝土在初期能够得到充分的固化和密实,以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4. 定期维护对已经出现病害的路面,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工作,包括填充裂缝、刨平凹坑、重新铺设沥青等,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
5. 加强监测为了及时发现路面病害,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需要加强对路面情况的监测,包括定期的巡查和专项的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三、结语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科学的施工和合理的养护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路面病害分析及处理
M养护天地Al越ENA瓣Cg一"本栏目由高远路业集团独家协办
沥青路面病害分析及处理
沥霎
而被广泛用于各等级公路.通车后,因行车荷载作用,外界环境影响以及设计,施工中存在的不足,沥青路面会逐步出现多种病害.主要有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裂),变形(车辙, 拥包沉陷),松散(推移,松散,脱
落,坑槽)等.一旦沥青路面出现病害.就应及时分析病害成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否则不仅会降低道路的使用性能,影响行车的安全,舒适,快捷,畅通,而且会因处理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导致道路结构性破坏.本文通过分析沥青路面病害成因,探讨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裂缝的表现形式及
原因分析
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一般发生在距路堤边缘 3,5m处.裂缝形式有两种,一种为纵向直线形,裂缝两端未延伸到路堤边缘;加一种为纵向弧形,裂缝两端延伸到路堤边缘.后一种裂缝可能会引起路堤滑动.危险性更大.纵向裂缝形成的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地基原因, 地基虽然不属软土地基.但地势低洼长期受水;中蚀,天然含水量较高.在设计时未发现或未作特别处理;在施工时也未作等载或超载预压;在高填土后地填土后,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纵向开列.?路基施工原因.路基施工时天气干燥,局部路堤填料粘土土
块粉碎不足,致使路基压实均匀;暗埋式构造物处因受构造物长度的限制使路
基边缘不能超宽碾压,致使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导致路基沉降不均匀. 横向裂缝
目前,高等级公路广泛采用以二灰或二灰土等为底基层,二灰碎石为基层的半刚性沥青路面.据调查,在半刚性基层路面的沥青面层上产生横向裂缝的现象极为普遍.国内外许多学者甚至认为半刚性沥青路面产生横向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基层反射裂缝
一
方面在基层成型过程中因
基层材料失水收缩而形成规则的横向裂缝,另一方面,基层材料因温度骤降而发生低温收缩开裂.这两种收缩变形使沥青面层底面承受拉力,当拉力超过沥青面层的抗拉强度时.沥青面层底部会被拉裂,并随着温湿循环变化及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而导致沥青面层底面裂缝沿竖向向上扩展到路表,从而形成沥青路面横向裂缝.从现场取样看面层裂缝与基层裂缝上下贯通,且下宽上窄. 如沧黄(沧州一黄骅)高速公路二期大修工程等.
沥青砼的温缩裂缝
沥青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粘弹性材料.温度下降时沥青混合料逐渐变硬变脆并发生收缩变形.当收缩拉应力超过沥青砼的抗拉强度时,沥青路面表面就会被拉裂,并逐步向下发展, 形成上宽下窄的横向裂缝.由于大多数的高速公路上面层采用进口优质沥青或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的自身低温抗裂性能较好,故此种横向裂缝相对较少. 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横向裂缝
在软土地基与非软土地基交界文/李岩
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变化处或构造物台背与路段交接处.因地基与构造物差异沉降导致基层武开裂.并反射到沥青面层.形成横向裂缝.这种裂缝类似于基层反射裂缝,但往往为路面横向全幅贯通.
路面沉陷与脱落等的原因
分析
在行车道上(特别是在车轮轮迹处)常发生路面网裂,沉陷及坑槽病
害,且在网裂,沉陷处常伴有唧浆现象.沥青路面网裂,沉陷,脱落的形成主要
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施工质量差
由于二灰碎石半刚性基层的整体强度与材料,拌和,摊铺,养生生等多种因素
密切相关,任何一个环节问题均可导致其不能形成均匀,坚固的板体结构,从而因
半刚性基层局部强度不足而引起沥青面层开裂.雨水从裂缝浸入并渗入到基层表面.使基层表面被泡软.在汽车荷载反复作用下.粉浆通过面层裂缝及空隙被压到
表面产生唧浆,基层表面被逐步淘空.使沥青路面面层产生网裂,沉陷.并进而脱
落形成坑槽.
沥青路面空隙率过大
由于沥青混合料生产的变异性大,摊铺过程中沥青混合料局部离析和路面压
实不够等多种原因造成沥青路面空隙率过大,使雨水极易浸入,滞留在路面面层中.尤其是连续雨天时,路面面层将长时间处于饱水状态,给路面造成严重水损坏.在
低温时,水易结冰, 经多次冻融循环作用后.沥青混合料酥松.使路面出现坑槽等病害:在高温时.在高速行驶的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渗水成为暖间有压水,在有压水
的长期浸泡和冲刷下,沥青与石料的粘附
力逐渐下降包裹在石料表面的沥青膜被剥落使混合料松散并逐步脱落形成坑槽.
车辆油浸污染
因车辆维修或翻车等原因,汽车用油渗入路面空隙.使沥青混合料松散并逐步
使路面形成坑槽.这种原因形成的坑槽往往较深,有的甚至达到整个沥青路面厚度.据调查在超载现象比较严重的公路上.往往油污是造成路面坑槽破坏的重要原因.
路面产生推移和车辙的原因
分析
随着行车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公路路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车辙,推移病害,这种路面病害会导致平整度下降并影响高速行车的舒适性,严重的病害甚至会影响行车安全.下面分析形成车辙,推移的主要原因.
行车荷载的影响
高速公路上的交通渠化现象非常突出.随着车辆载荷作用次数的增加行车道车辆轮迹处进一步压实并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辙槽.重车普遍超载,轴载对路面的作用力增大. 并导致当量标准轴载作用次数大大增加,加速车辙,推移的形成.在弯道拐弯处.车速变化频繁.车辆慢行, 经常刹车与起动,导致对路面作用时间过长.且对路面的水平剪切作用增大,也易形成车辙和推移.
基层施工质量差
基层的厚度不足或基层材料,施工,养生不录导致基层整体强度不足, 使得路表变形过大而形成辙槽和推移. 沥青面层高温稳定性差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弹塑性材料, 如沥青,矿料的选材不当或混合组成不均匀会导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差,抗塑性变形能力低在车辆的反复碾压下.路表变形过大并使得面层混合料产生横向流动而形成辙槽和推移. 路面产生泛油和拥包的原因
分析
沥青路面存在泛油病害,会使路面抗滑性能降低.影响高速行车安全. 下面分析形成泛油,拥包的主要原因. 混合料组成设计不当
混合料中沥青用量过多或空隙率过小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多余沥青由下部泛到路表而形成泛油,拥包病害.
混合料拌和控制不严
在沥青混合料拌合时,矿粉细料含量较难准确控制.如细料含量过少, 混合料比表面积较小.则沥青用量相对较多.也易泛油拥包.
粘层油用量不当
在施工沥青面层前,往往需在基层顶面喷洒粘层油或做沥青封层(特别是在基层守完工与沥青面层施工间隔较长的情况下).如果施工工艺掌握不好,粘层油用量不当或喷洒不均匀会导致面层局部泛油,拥包.
处理措施
裂缝的处理
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减少施工摊铺中混合料的离析;规范基层,底基层养生方法与时间.选择适宜的水泥品种延长初凝时间.按规范施工不要求过高的强度在规范的级配范围内使混合料偏粗;选用塑指合适的石灰土.
凹陷和脱落的处理
严格控制沥青各项指标;控制基层施工工艺,碾压方法与遍数:严禁出现唧浆现象.使表面有足够的强度控制施工工期行车:彻底清除表层松动的粒料面层基层增设防水层:面层采用不透水结构层.杜绝积水,透水,渗水现象;重点处理高填方段,软土地基段:延长过渡段;重视施工填筑质量. 推移,车辙和平整度差的处理面层集料的级配要合理.压实要充分:合理安排沥青面层的施工季节, 开放交通的时间尽量长些.
拥包,泛油的处理
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进场,油石比和沥青的含蜡量逐车检查沥青的软化点和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严禁指标不合格的沥青进场.
路面早期破坏的预防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路线的远期规划,地理位置,车辆的流向,运输的主要性质和重车及特种车的行驶概率;开放交通早期应避免洒漏油品. 结语
为确保路面结构性能在结构组合上应增强结构排水,可在基层顶面增设防水层(下封层不易做好)有条件的可在下面层及半刚性基层间增设沥青处治碎石排水基层.同时在土路肩上做好配套的纵,横向排水设施.这样既可由路表渗入的雨水及时排出路面. 又可防止雨水进入下渗而冲刷半刚性路面基层.对表面层可掺加适量的沥青抗剥落剂,以加大沥青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上面层的水稳性.应加强施工的各个环节控制,寻求符合路面生产和使用实际情况,简单易行,可靠的新的试验检验方法,以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科学研究.建立路面养护管理系统,对路况进行跟踪观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消除隐患. 发现问题,应及处治以免进一步酿
成大的病害.同时,应加强对路面病害处治方法的研究,以不断提高路面养护质量.
作者单位:沧州市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监理处 2011年第7期(月)交通世界》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