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矢量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的区别(参考模板)

合集下载

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区别

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区别

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区别距离矢量(DV)是“传说的路由”,A发路由信息给B,B加上自己的度量值又发给C,路由表里的条目是听来的,虽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但是选出最优路径的同时会引发环路问题,当然,DV协议也使用水平分割,毒性逆转,触发更新等特性来避免,无奈的是,这种问题对于竞争对手LS而言是天生免疫的。

链路状态(LS)是“传信的路由”,A将信息放在一封信里发给B,B对其不做任何改变,拷贝下来,并将自己的信息放在另一封信里,两封信一起给C,这样,信息没有任何改变和丢失,最后所有路由器都收到相同的一堆信,这一堆信就是LSDB。

然后,每个路由器运用相同的SPF算法,以自己为根,计算出SPF Tree(即到达目的地的各个方案),选出最佳路径,放入转发数据库中(即路由表)。

链路状态协议有三样看家本领:LSDB,SPF算法,SPF Tree。

还有三张表:邻居表,拓扑表,路由表,但这三张表并不是DV和LS的根本区别,EIGRP作为高级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同样有这三张表,关键点在于表的内容和传递信息的过程。

DV的拓扑表事实上是邻居通告的路由条目的集合,依据算法从中选出最佳的放进路由表,它并不完全了解网络拓扑;而LS的拓扑表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拓扑,路由器对网络信息完全了解,所以可以独立的做出决策,确定最佳路由。

举例来说,如果我是DV的思维,我从华师去火车东站,通过询问知道,我可以在走到师大暨大车站坐515路车,也可以走到坐177路车,这样问下来有几种方案,我再选一个最优的,以这样的方式我就知道广州市内的一些地方该怎么去;而如果我是LS的思维,我会先去四下打听,搜集信息然后汇总成一张广州市区的地图,然后依据这张地图自己决定如何去火车东站以及其它地方。

路由过滤器对DV和LS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运行DV的路由器基于自身的路由表来通告路由信息,其结果是路由过滤器将会对通告产生影响。

运行LS的路由器是基于自身的链路状态数据库来计算出自己的路由,路由过滤器对两路状态的通告和链路状态数据库没有影响,所以只会影响本路由器的路由表的安装,正是因为这种特性,路由过滤器主要被用在进入链路状态域的重新分配点上,即在ASBR执行重发布时,控制那些要进入或离开的路由.-------------------------------------------------------------------所以我们总结一下链路状态选择协议的优缺点如下: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的优点:1.收敛速度快:触发更新在每个路由器上进行2.没有路由环路:才用SPF算法3.分等级设计网络和路由,更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4.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相比,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故障排除更为复杂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的缺点:1.占用系统和网络资源:a.对处理器和内存的要求高b.第一次链路状态信息交换使用泛洪方式2.设计复杂:需要遵循严谨的区域划分原则3.配置可能比较复杂:设计多区域链路状态路由选择时,配置有时可能比较复杂。

路由的内外部分类

路由的内外部分类

路由的内外部分类一、内部路由内部路由是指在一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简称AS)内部进行的路由。

自治系统是指由同一管理机构负责的一组IP地址。

内部路由协议是用于在自治系统内部进行路由选择的协议。

1.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和方向的路由选择协议,常见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有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这些协议通过周期性地交换路由信息,计算出到达目的网络的最短路径,并将路由表信息更新到路由器的路由表中。

2.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路由器之间链路状态信息交换的路由选择协议,常见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有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这些协议通过交换链路状态信息,计算出到达目的网络的最短路径,并将路由表信息更新到路由器的路由表中。

3.路径矢量路由协议路径矢量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路径矢量信息交换的路由选择协议,常见的路径矢量路由协议有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和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这些协议通过交换路径矢量信息,计算出到达目的网络的最短路径,并将路由表信息更新到路由器的路由表中。

二、外部路由外部路由是指在不同自治系统之间进行的路由。

不同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是通过外部路由协议进行的。

1.BGPBGP是一种边界网关协议,用于在不同自治系统之间进行路由选择。

BGP通过交换路由信息,使得不同自治系统之间能够找到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

BGP的特点是具有非常高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中。

2.EGPEGP是一种早期的外部网关协议,用于在不同自治系统之间进行路由选择。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两种路由协议。

它们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确定网络中数据包的最佳传输路径。

本文将对这两种路由协议进行深入探讨,从协议原理、工作方式、优缺点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两种路由协议的异同之处。

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度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它根据每条路径的距离(即跳数或者成本)来确定最佳路径。

常见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有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等。

1.1原理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原理比较简单,每个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向它的邻居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包括自己所知道的所有网络地址及到达这些地址的距离。

邻居路由器收到这些更新信息后,会根据这些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如果某个路由器的路由表发生变化,它就会通知它的邻居路由器。

通过这种方式,路由表信息会在整个网络中传播,直到所有路由器的路由表都收敛到最优状态。

1.2工作方式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工作方式是分散式的,每个路由器只知道它直接相连的邻居路由器的路由信息,并且根据这些信息来计算到达其他网络的最佳路径。

因此,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表只包含了直接相连的邻居路由器的信息,而不包含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

1.3优缺点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优点是实现比较简单,对网络带宽和处理器资源的需求较低。

但是它也存在很多缺点,比如收敛速度慢、不适合大型网络、易受环路影响等。

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是另一种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它根据网络中每个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来计算最佳路径。

常见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有OSPF(Open Shortest PathFirst)和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等。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百科名片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又称为最短路径优先协议,它基于Edsger Dijkstra的最短路径优先(SPF)算法。

它比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复杂得多,但基本功能和配置却很简单,甚至算法也容易理解。

路由器的链路状态的信息称为链路状态,包括:接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网络类型(如以太网链路或串行点对点链路)、该链路的开销、该链路上的所有的相邻路由器。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层次式的,网络中的路由器并不向邻居传递“路由项”,而是通告给邻居一些链路状态。

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相比,链路状态协议对路由的计算方法有本质的差别。

距离矢量协议是平面式的,所有的路由学习完全依靠邻居,交换的是路由项。

链路状态协议只是通告给邻居一些链路状态。

运行该路由协议的路由器不是简单地从相邻的路由器学习路由,而是把路由器分成区域,收集区域的所有的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根据状态信息生成网络拓扑结构,每一个路由器再根据拓扑结构计算出路由。

编辑本段链路状态的工作过程1、了解直连网络每台路由器了解其自身的链路(即与其直连的网络)。

这通过检测哪些接口处于工作状态(包括第3层地址)来完成。

对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来说,直连链路就是路由器上的一个接口,与距离矢量协议和静态路由一样,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也需要下列条件才能了解直连链路:正确配置了接口IP地址和子网掩码并激活接口,并将接口包括在一条network 语句中。

2、向邻居发送Hello数据包每台路由器负责“问候”直连网络中的相邻路由器。

与EIGRP路由器相似,链路状态路由器通过直连网络中的其他链路状态路由器互换Hello数据包来达到此目的。

路由器使用Hello协议来发现其链路上的所有邻居,形成一种邻接关系,这里的邻居是指启用了相同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其他任何路由器。

这些小型Hello数据包持续在两个邻接的邻居之间互换,以此实现“保持激活”功能来监控邻居的状态。

如果路由器不再收到某邻居的Hello数据包,则认为该邻居已无法到达,该邻接关系破裂。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区别,ospf建立邻接关系过程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区别,ospf建立邻接关系过程

缺点
收敛速度慢。使用定期更新可能会导致收敛速度 减慢。即使使用触发更新,总体收敛速度仍然比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慢。 可扩展性有限。收敛速度慢会对网络的规模产生 限制,因为大型网络需要较长时间来传播路由信 息。 路由环路。在发生了改变的拓扑中,收敛速度缓 慢会导致不一致的路由表无法及时得到更新,从 而可能造成路由环路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 又称为 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 路由器之间传递链路状态信息,成了数据库,通过 SPF(最短路径 优先)算法,计算出路由条目。
• 最典型的2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 IS-IS(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优点:
• • • • 每台路由器自行创建网络拓扑图以确定最短路径。 立即泛洪,实现快速收敛。 仅当拓扑变化时才发送链路状态数据包,而且仅包含变化的信息。 多区域环境中采取了层次式设计。
选举原则:DR/BDR的选举根据路由器优先级,高者为DR, 次高者为BDR。除DR/BDR的路由器之外称为DRother。如 果Priority值相同,Router-ID值大者成为DR。
注:1、DR/BDR一旦选定,即使OSPF区域内新增优先级更高的路由器,DR 和BDR也不重新选举,只有当DR和BDR都失效后,才参与选举。 2、OSPF的DR/BDR的选举是基于接口的,而不是基于路由器的。一台路 由器可能是一个网段的DR,是另一个网段的BDR,还可能是DRother。
Hello(neighbor=“ ”) Hello(neighbor=“ ”) Hello(neighbor=“RB”) Hello(neighbor=“RA”) Down Init 2-way ExStart

TCP-IP距离矢量 And 链路状态 路由选择协议

TCP-IP距离矢量 And 链路状态 路由选择协议

TCP/IP路由卷一系列:(6)距离矢量And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于目前存在的路由选择协议可以按照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进行分类,可以说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两种采用的是不同的算法,也有着不同的特性和区别,所以,在学习路由选择协议之前,了解它们怎么的特性和区别是非常有必要的。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距离矢量的路由更新就好比我们生活中的路标,去往某某地方,按照路标指示的方向进行,而自身并不知道它是否是正确的。

而距离矢量一样,都依赖于邻居路由器,邻居路由器传递了什么路由信息给自己,自己又传递给另外的邻接路由器,所以,我们有时候又称为听信传闻的路由协议,它们并不能确认这路由信息是否是最好或者有效的。

目前存在的距离矢量协议有RIP和EIGRP,主要应用于现网的,当然RIP已经越来越不被采用了一、距离矢量通用的属性1、定期更新:不同的路由协议比如RIP和IGRP都会周期性的发送路由更新给邻居路由器,但是为了避免冲突,在更新周期加了一个15%的随机数,也就是说更新周期后根据这15%进行波动。

比如RIP周期性为30s,实际上是25.5~302、邻居:邻居之间会互相发送路由更新,并且传递给其他邻居,而邻居的概念在某些协议中并不存在,比如RIP,它没有邻居的概念,所有的路由都存放在database中。

3、广播更新:一种把路由信息告诉邻居的方式,通过255.255.255.255向激活了某个路由协议的接口发送出去。

4、全路由表更新:当到达定期更新后期后,就会把全部路由表的信息发送给邻居。

5、大部分距离矢量协议采用的是Bellman-Ford算法,但是,EIGRP是个例外,它采用的是DUAL算法。

这些通用属性明显的说明了早起距离矢量协议的特点,但是,对于后期的协议来说已经改进了许多工作方式,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的网络。

二、依照传闻进行路由选择分析这是卷一给出的一个经典的案例,很好的说明了,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在更新时候的过程。

1、在t0时刻,也就是在每个设备的直连信息都正确配置的情况下,每个路由器都只有各自的直连信息。

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题库第6章 网络互连与互联网练习3与参考答案

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题库第6章 网络互连与互联网练习3与参考答案

第6章网络互连与互联网练习3●试题1内部网关协议RIP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基于(35)的协议。

RIP规定一条通路上最多可包含的路由器数量是(36)。

(35)A.链路状态算法 B.距离矢量算法C.集中式路由算法 D.固定路由算法(36)A.1个 B.16个 C.15个 D.无数个●试题2以下协议中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和路由汇聚功能(Route Summarization)的是(37)。

(37)A.IGRP B.OSPF C.VTP D.RIPv1●试题3关于OSPF拓扑数据库,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38)。

(38)A.每一个路由器都包含了拓扑数据库的所有选项B.在同一区域中的所有路由器包含同样的拓扑数据库C.使用Dijkstra算法来生成拓扑数据库D.使用LSA分组来更新和维护拓扑数据库●试题4 OSPF协议使用(39)分组来保持与其邻居的连接。

(39)A.Hello B.Keepalive C.SPF(最短路径优先)D.LSU(链路状态更新)●试题5下面有关边界网关协议BGP4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40)。

(40)A.BGP4网关向对等实体(Peer)发布可以到达的AS列表B.BGP4网关采用逐跳路由(hop-by-hop)模式发布自己使用的路由信息C.BGP4可以通过路由汇聚功能形成超级网络(Supernet)D.BGP4报文直接封装在IP数据报中传送●试题6 在 RIP 协议中,默认的路由更新周期是(36)秒。

(36)A.30 B.60 C.90 D.100●试题7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中,可以使用多种方法防止路由循环,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这些方法的是(37)。

(37)A.垂直翻转(flip vertical) B.水平分裂(split horizon)C.反向路由中毒(poison reverse) D.设置最大度量值(metric infinity)●试题8关于外部网关协议 BGP ,以下选项中,不正确的是(38)。

距离矢量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的区别

距离矢量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的区别

距离矢量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的区‎别一.什么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以及什么‎是链接状态‎路由协议?(1.)这类协议使‎用贝尔曼-福特算法(Bellm‎a n-Ford)计算路径。

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中,每个路由器‎并不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

它们只是向‎其它路由器‎通告自己的‎距离、也从其它路‎由器那里收‎到类似的通‎告。

(如果在90‎秒内没有收‎到相邻站点‎发送的路由‎选择表更新‎,它才认为相‎邻站点不可‎达。

每隔30秒‎,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就要‎向相邻站点‎发送整个路‎由选择表,使相邻站点‎的路由选择‎表得到更新‎。

这样,它就能从别‎的站点(直接相连的‎或其他方式‎连接的)收集一个网‎络的列表,以便进行路‎由选择。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来计算到达‎目的地要经‎过的路由器‎数。

)每个路由器‎都通过这种‎路由通告来‎传播它的路‎由表。

在之后的通‎告周期中,各路由器仅‎通告其路由‎表的变更。

该过程持续‎至所有路由‎器的路由表‎都收敛至一‎稳定状态为‎止。

这类协议具‎有收敛缓慢‎的缺点,然而,它们通常容‎易处理且非‎常适合小型‎网络。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一些例‎子包括:路由信息协‎议(RI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2.)链接状态路‎由协议更适‎合大型网络‎,但由于它的‎复杂性,使得路由器‎需要更多的‎C P U资源。

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每个节点都‎知晓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

各节点使用‎自己了解的‎网络拓扑情‎况来各自独‎立地对网络‎中每个可能‎的目的地址‎计算出其最‎佳的转发地‎址(下一跳)。

所有最佳转‎发地址汇集‎到一起构成‎该节点的完‎整路由表。

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使用的那‎种每个节点‎与其相邻节‎点分享自己‎的路由表的‎工作方式不‎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工‎作方式是节‎点间仅传播‎用于构造网‎络连通图所‎需的信息。

最初创建这‎类协议就是‎为了解决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收敛缓慢‎的缺点,然而,为此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会消耗大量‎的内存与处‎理器能力。

链路状态协议概述

链路状态协议概述

链路状态协议概述回顾昨天:提问:1、IGRP协议更新包所需时间,以及激活保持时间的时间,保持时间2IGRP协议的配置方法。

回顾上两次课程中的协议(即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且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做一个比较。

估计时间20分钟。

今天内容:一、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原理属于此协议的路由协议有OSPF、IS-IS等。

运行此类协议的路由器会在相互学习路由之前,,在自己的内存中建立一个拓扑表(链路状态数据库)然后使用SPF 算法从自己的拓扑表里算出路由。

好比开车去目的地前先买一份地图。

不用看路牌。

路坏了,也不用打听,有地图。

虽然学习路由前要学习整个网络拓扑,所以学习路由的速度会比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慢一点。

但是一旦路由学习完毕,路由器之间就不用相互传送路由表了。

因为整个拓扑都知道,就不需要定期的路由更新包来维持路由表的正确性了,节省了网带宽。

如果网络拓扑出现了改变(如:加了新路由器,或是网络段有损坏)路由器也不用把自己的整个路由表发给邻居路由器。

而是触发更新一个只包含出现改变的网段信息的数据包。

收到这个包的路由器会把这个信息放到自己的拓扑表里,计算出新的路由。

由于运行此协议的路由器都运行相同的拓扑表,而路由是路由器通过这张表自己算出来的,所以运行链路状态的路由器都能自己保证路由的正确性。

不需要使用额外的保证路由表正确性的方案如:前面讲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避免路由环路的方案。

所以收敛是很快的。

由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不必周期性的发送路由更新包,所以不能像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用更新包维持邻居关系,所以用专门的HELLO包来维持这种邻居关系。

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周期性的发送HELLO包互相认识对方且形成邻居关系。

只有邻居关系形成后才能学拓扑表。

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算法SPF COST学到拓扑后,路由器会用SPF把网络拓扑转变成最短路径优先树,然后从这个树型结构中找出到达每一个网段的最短路径,该路径就是路由,同时此树型结构保证了所计算的路由不会存在路由环路。

2023年路由交换简答题题库

2023年路由交换简答题题库

简答题1、OSI七层模型中表达层旳功能有哪些?(3分钟)答:表达层重要是进行数据格式旳转换,重要功能包括:1、数据旳解码和编码2、数据旳加密和解密3、数据旳压缩和解压缩2、TCP协议和UDP协议旳区别有哪些?(3分钟)答:1、TCP属于面向连接旳协议,UDP属于面向无连接旳协议2、TCP可以保证数据可靠、有序旳传播,可以进行流量控制,UDP无法实现。

3、TCP协议有效载荷不不小于UDP协议(基于MSS计算),UDP性能高于TCP4、TCP一般用于可靠旳,对延时规定不高旳应用,UDP一般应用于小数据量或对延时敏感旳应用。

3、简述OSI七层模型中传播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旳功能和它们进行数据封装时头部信息。

(2分钟)答:1、传播层:服务点编址、分段与重组、连接控制、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封装源端口、目旳端口;2、网络层:为网络设备提供逻辑地址;进行路由选择、分组转发;封装源IP、目旳IP、协议号;3、数据链路层:组帧、物理编址、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接入控制;封装源MAC、目旳MAC、帧类型。

4、TCP/IP协议栈和OSI七层模型之间旳区别(1分钟)答:1、TCP/IP协议栈是由一组协议共同构成旳一种协议栈,OSI定义旳是一种网络旳构造体系和各层功能旳划分;2、OSI是模型、框架,TCP/IP协议栈是实现各层功能旳协议族;3、OSI为七层、TCP/IP协议栈为四层。

4、TCP/IP旳应用层相对于OSI旳应、表、会三层5、TCP/IP旳网络接口层相对于OSI旳数链层和物理层5、IP地址与MAC地址旳区别是什么(2分钟)答:1、IP地址是网络层逻辑地址,MAC地址是数据链路层物理地址;2、IP地址用于表达网络中某设备或节点旳身份(网络位、主机位)(本网段唯一);3、MAC地址用于表达某设备或节点在本以太网链路中旳物理地址(全局唯一);4、IP地址由32位,MAC由48位构成;5、IP地址可区别不一样网段,MAC地址无法进行辨别。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来确定数据包传输路径的协议。

在网络中,数据包需要通过多个路由器进行传输,而路由协议就是用来确定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的路径。

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两种常见的路由协议,它们在路由算法、数据结构和性能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对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一、矢量路由协议矢量路由协议又称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距离向量是指每个节点只知道到达目的地的代价,而不知道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

常见的矢量路由协议有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1.1算法矢量路由协议的核心算法是Bellman-Ford算法。

该算法通过不断地更新距离向量表,以实现路由选择。

每个节点定期向相邻节点发送距离向量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更新自己的距离向量表。

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节点会重新计算路由表并通知相邻节点进行更新,直至整个网络的路由表收敛。

1.2数据结构矢量路由协议使用的数据结构主要包括距离向量表和路由表。

距离向量表记录了到达目的地节点的距离和下一跳节点信息,而路由表则是由距离向量表生成的,用于实际的数据包转发。

1.3优缺点矢量路由协议的优点是实现简单、计算量小、适用于小型网络。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收敛速度慢、易发生路由环路、不支持网络分割等。

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另一种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

与矢量路由协议不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基于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信息进行路由选择的。

常见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有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路由协议按算法可分为哪几类

路由协议按算法可分为哪几类

路由协议按算法可分为哪几类篇一:路由协议有哪些分类1路由协议有哪些分类? (从至少两个方面进行描述)1)IGP和EGP 2)距离向量和链路状态型的路由协议3)有类和无类的路由协议? 2.简单描述距离矢量型协议和链路状态型协议的区别?1)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更新的是路由条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更新的是拓扑2)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发送周期性的更新、完整路由表更新,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更新是非周期性的,部分的有边界的3)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运行矢量路由协议会将,所有它知道的路由信息与邻居共享,但是只与直连邻居共享,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只将他所直连的链路状态与邻居共享,这个邻居是指一个域内或区域内一个的所有路由器。

运行距离矢量型协议的路由器并不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它们只知道自己直连的网络,和去往目的网络的吓一跳地址,而且距离矢量型协议是以条数作为选路的度量;运行链路状态型协议的路由器都有整个网络的拓扑,它们根据自己的所维持本地链路状态数据库来选择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链路状态型协议会根据链路上的时延带宽等因素算出一个开销最小的路径作为最优路径。

3.简单描述EIGRP协议中DUAL有限状态机的决策过程?当运行eigrp协议的路由器失去和后继路由器的连接时,路由器首先回查找自己的可行性后继路由器,如果存在可行性后继的话就把可行性后继提升为后继路由器,若没有的话就向所有的邻居路由器发送查询,每个接受到查询的路由器会查看自己的路由表,若有一条替代路由,则向发送查询的源路由器发送这条路由的信息,若没有就继续向自己的邻居发送查询,当发送查询的源路由器收到所有邻居路由器的回复后悔重新计算以选取新的后继。

? 4.EIGRP需要维护几张表? 每张表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EIGRP能够快速收敛的关键在于什么?邻居表:确保直接邻居之间能够双向通信,保存邻居的IP等信息拓扑表:拓扑表中存放着前往目标地址的所有路由的路由表:从拓扑表中选择到达目标地址的最佳路由放入路由表eigrp能够快速收敛关键:使用扩散更新算法(DUAL) ? 5.EIGRP协议有哪几种Packet类型?每种类型的Packet的作用是什么?1)Hello packet:以组播的方式定期发送,用于建立和维护邻居关系2)ACK(acknowledgement) packet:以单播的方式发送HELLO包,包含一个不为零的确认号,用来更新、查询和答复数据包。

距离矢量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分析

距离矢量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分析

各路由器周期性地向外广播其V-D路由表内容。与某路由器直 接相连的(位于同一物理网络)的路由器收到该路由表报文后, 根据此报文对本地路由表进行刷新。刷新时,路由器逐项检查
来自相邻路由器的V-D报文,遇到下述情况之一,须修改本地
路由表(假设路由器Gi收到路由器Gj的V-D报文):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分析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目前使用最广的一类域内路由协议。它采用
一种“拼图”的设计策略,即每个路由器将它到其周围邻居的链
路状态向全网的其他路由器进行广播。这样,一个路由器收到从
网络中其他路由器发送过来的路由信息后,它对这些链路状态进
行拼装,最终生成一个全网的拓扑视图,近而可以通过最短路径 算法来计算它到别的路由器的最短路径。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简介
链路状态协议的步骤: 步骤1:每台路由与他的邻居间建立联系,这种联系叫做邻接关系。 步骤2:每台路由向每个邻居发送链路状态通告(LSA),有时也叫链路状 态报文(LSP)。每台链路都会生成一个LSA,LSA用于标识这条链路、 链路状态、路由器接口到链路的代价度量值以及链路所连接的所有邻居。 每个邻居收到公告后要依次向他的邻居转发这些通告(泛洪) 步骤3:每台路由要在数据库中保存一份所收到的LSA,如所有工作正 常所有路由的数据库应该是相同的。 步骤4:完整的拓扑数据库也叫做链路状态库。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简介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的目的是映射互连网络的拓扑结构,它是 一种比距离矢量更复杂的路由选择协议,目前最流行的动态路由 协议就是一种链路状态协议:OSPF 。OSPF的普及因为多协议 标签交换(MPLS)的出现而更流行。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主要有: OSPF , IS-IS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简介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分析

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协议区别

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协议区别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与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的区别
1、距离矢量路由器发送它的整个路由表,而链路状态路由器仅仅发送有关它直连链路(邻居)的信息;
2、距离矢量路由器仅向这的邻居发送路由信息,而链路状态路由器向整个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发送邻居信息;
3、距离矢量路由器通过使用不同的Bellman-Ford算法,而后者则通常使用不同的Dijkstra算法。

4.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发送周期性更新、完整路由表更新(periodic & full)
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更新是非周期性的(nonperiodic),部分的(partial)。

H3C面试题

H3C面试题

1.OSPF邻接形成过程?互发HELLO包,形成双向通信根据接口网络类型选DR/BDR发第一个DBD,选主从进行DBD同步交互LSR、LSU、LSack进行LSA同步同步结束后进入FULL2.OSPF中承载完整的链路状态的包?LSU3.链路状态协议和距离矢量协议的比较?(1)路由传递方法不同(2)收敛速度不同(3)度量值不同(4)有环无环(5)应用环境不同(6)有无跳数限制(7)生成路由的算法不同(8)对设备资源的消耗不同4.OSPF防环措施?(1)SFP算法无环(2)更新信息中携始发者信息,并且为一手信息(3)多区域时要求非骨干区域,必须连接骨干区域,才能互通路由,防止了始发者信息的丧失,避免了环路。

5.OSPF是纯链路状态的协议吗?(1)单区域时是纯的链路状态协议,而多区域时,区域间路由使用的是距离矢量算法。

6.OSPF中DR选举的意义?DR选举时的网络类型?DR和其它路由器的关系?(1)提高LSA同步效率。

(2)广播型和NBMA要选DR (3)DR与其它路由器为邻接关系。

7.OSPF的NSSA区域和其它区域的区别?比普通区域相比:去除了四类五类LSA,增加了七类LSA和STUB区域相比:他可以单向引入外部路由8.OSPF的LSA类型,主要由谁生成?一类路由器LSA 所有路由器本区域描述直连拓扑信息二类网络LSA DR 本区域描述本网段的掩码和邻居三类网络汇总LSA ABR 相关区域区域间的路由信息四类ASBR汇总LSA ABR 相关区域去往ASBR的一条路由信息五类外部LSA ASBR 整个AS AS外部的路由信息七类NSSA外部LSA ASBR 本NSSA区域AS外部的路由信息9.IBGP为什么采用全互联?不采用全互联怎么部署?(1)解决IBGP水平分割问题(2)反射器或联盟10.路由反射器的反射原则?(1)客户端的路由反射给所有邻居(2)非客户端的路由反射给客户端(3)只发最优路由(4)两个非客户端路由不能互通(5)反射不改变路由属性11.OSPF邻居形成过程?12.OSPF有几类LSA?13.OSPF的NSSA区域与其它区域的通信方法?14.PPP协商过程?15.OSPF没有形成FULL状态的原因?(1)HELLO和失效时间不一致(2)接口网络类型不一致(3)区域不一致(4)MA网络中掩码不一致(5)版本不一致(6)认证不通过(7)ROUTER-ID 相同(8)MA网络中优先级都为0 (9)MTU不一致(10)特殊区域标记不一样(11)底层不通(12)NBMA网络中没有指邻居16.OSPF在NBMA网络要配些什么?(1)NBMA网络中没有指邻居(2)如果是一个非全互联的NBMA环境,还需要手工指DR(3)考虑到非全互联的NBMA环境的分支节点的连通性,还要手工写静态映射。

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精选(含答案)aq

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精选(含答案)aq

阅读目标:1、本学期师生共读《木偶奇遇记》《苦儿流浪记》两本书,同时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各类书籍,一学期每人至少阅读2本课外书。

2、养成在课余时间主动、自觉地阅读课外书的良好习惯。

3、掌握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学会有选择有方法地读书,学会摘录、思考、与他人交流分享阅读感受,让阅读更有效、更有意义。

4、建设“书香”家庭,向家长宣传读书的重大意义及孩子课外阅读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5、真正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的童年浸润在沁人心脾的书香里。

二、准备工作1、充实班级图书角。

每位学生带至少两本课外书来,进行编号、登记,然后放至班级图书角,供其他同学借阅。

2、制订班级图书角借阅制度,推选班级图书管理员。

3、购买《木偶奇遇记》及《苦儿流浪》两本书。

4、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向家长作好宣传工作,要求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个书架,并经常为孩子购买图书,营造书香家庭。

三、具体计划1、每位学生制定一份简单的读书计划,贴于采蜜集首页。

引导学生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读书。

如安排中午的时间,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读书。

每天读书不得少于半小时。

2、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

在班级中建设好“读书角”,专人负责管理,及时做好图书修补、更新、添置工作。

3、在教室墙壁上开辟“成长的书香”栏目。

其中分成四块,分别是“好书推荐”、“精彩情节”、“读书心得”和“读书标兵”,宣传读书专题内容,定期展示学生的采蜜集、读后感等,并隆重展示班级读书小标兵的照片及读书成果。

4、每周五早晨课外阅读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并在阅读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对好词好句进行背诵记忆。

5、充分利用周五晨读及班队活动,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向同学介绍自己看过的好书、新书,交流彼此在读书活动中的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6、每月一次评选班级读书小标兵,隆重地进行奖励表彰。

四、每周阅读指导安排周次具体安排第一周1、制订班级读书计划。

列举链路状态协议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列举链路状态协议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列举链路状态协议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协议书编号:LSPDV001签署日期:2024年12月6日协议方信息1. 协议方甲(链路状态协议):姓名:________________ 。

单位:________________ 。

职位:________________ 。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 。

地址:________________。

2. 协议方乙(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姓名:________________ 。

单位:________________ 。

职位:________________ 。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 。

地址:________________。

一、协议前言各位,大家好!今天我们坐下来讨论的可不是什么深奥的数学问题,也不是复杂的计算机科学难题,而是有关网络路由协议的那些事儿。

你是不是也在想,“链路状态协议”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两者是不是也有些相同的地方?你不是一个人,大家都有这个疑问。

所以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开,用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带大家走进这两个协议的世界,看看它们究竟是如何工作的。

二、相同点:我们不孤单尽管“链路状态协议”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在工作方式上有不少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点。

我们来先看看它们的相同之处吧,大家放松点,跟我一起慢慢梳理。

1. 目标相同:不管是链路状态协议,还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让路由器能找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最佳路径。

说白了,就是要确保数据包在网络中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2. 都是动态路由协议:这两个协议的特点是动态的,它们都能够根据网络的变化自动调整路由表。

就像你今天走的路可能是堵的,明天就会自动换一条畅通无阻的路一样。

3. 交换路由信息:这两个协议都会和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

虽然方式不同,但它们都要和网络中的其他设备保持联系,收集信息,从而决定如何转发数据包。

计算机网络中的链路状态路由与距离向量路由

计算机网络中的链路状态路由与距离向量路由

计算机网络中的链路状态路由与距离向量路由链路状态路由与距离向量路由是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两种路由算法,它们分别基于不同的原理和思路,各自具有特点和优劣势。

本文将分别对两种路由算法进行介绍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一、链路状态路由链路状态路由(Link State Routing)是一种基于全局视图的路由算法,它通过收集整个网络中的链路状态信息,并计算出到达目的地最佳路径。

链路状态路由的核心思想是每台路由器将自身的链路状态信息发送给其它所有路由器,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计算出最优的路径并更新路由表。

1、工作原理链路状态路由的工作原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链路状态信息收集:每台路由器通过发送链路状态信息,包括自身的IP地址、与相邻路由器的链路状态等,向整个网络广播自己的状态信息。

(2)链路状态信息处理:接收到链路状态信息的路由器将其保存在链路状态数据库中,并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出到达目的地最佳路径。

(3)路径计算:路由器利用链路状态数据库中的信息,通过Dijkstra算法等计算出到达目的地的最优路径。

(4)更新路由表:路由器根据计算出的最优路径更新自身的路由表。

2、应用场景链路状态路由适用于网络规模较大、拓扑结构较为复杂的场景,例如大型企业内部网络、互联网等。

由于链路状态路由能够实时更新路由表并计算出最佳路径,因此在大规模网络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可靠性。

3、优劣势链路状态路由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全局最优的路径选择,保证了网络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但是,链路状态路由需要耗费大量的带宽和计算资源来处理链路状态信息,而且在网络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开销。

二、距离向量路由距离向量路由(Distance Vector Routing)是一种基于局部信息的路由算法,它通过维护路由表中到达目的地的距禙向量信息,来选择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

距离向量路由的核心思想是每台路由器周期性地向邻居路由器发送自己的路由表,然后根据邻居路由器的路由表信息,更新自身的路由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距离矢量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的区别
一.什么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以及什么是链接状态路由协议?
(1.)这类协议使用贝尔曼-福特算法(Bellman-Ford)计算路径。

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中,每个路由器并不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

它们只是向其它路由器通告自己的距离、也从其它路由器那里收到类似的通告。

(如果在90秒内没有收到相邻站点发送的路由选择表更新,它才认为相邻站点不可达。

每隔30秒,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就要向相邻站点发送整个路由选择表,使相邻站点的路由选择表得到更新。

这样,它就能从别的站点(直接相连的或其他方式连接的)收集一个网络的列表,以便进行路由选择。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来计算到达目的地要经过的路由器数。


每个路由器都通过这种路由通告来传播它的路由表。

在之后的通告周期中,各路由器仅通告其路由表的变更。

该过程持续至所有路由器的路由表都收敛至一稳定状态为止。

这类协议具有收敛缓慢的缺点,然而,它们通常容易处理且非常适合小型网络。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一些例子包括:路由信息协议(RI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
(2.)链接状态路由协议更适合大型网络,但由于它的复杂性,使得路由器需要更多的C P U资源。

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每个节点都知晓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

各节点使用自己了解的网络拓扑情况来各自独立地对网络中每个可能的目的地址计算出其最佳的转发地址(下一跳)。

所有最佳转发地址汇集到一起构成该节点的完整路由表。

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使用的那种每个节点与其相邻节点分享自己的路由表的工作方式不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工作方式是节点间仅传播用于构造网络连通图所需的信息。

最初创建这类协议就是为了解决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收敛缓慢的缺点,然而,为此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会消耗大量的内存与处理器能力。

(它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发现已经断了的链路或新连接的路由器,使得协议的会聚时间比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更短。

通常,在1 0秒钟之内没有收到邻站的H E L LO报文,它就认为邻站已不可达。

一个链接状态路由器向它的邻站发送更新报文,通知它所知道的所有链路。

它确定最优路径的度量值是一个数值代价,这个代价的值一般由链路的带宽决定。

具有最小代价的链路被认为是最优的。

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中,最大可能代价的值几乎可以是无限的。


如果网络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路由器只要周期性地将没有更新的路由选择表进行刷新就可以了(周期的长短可以从3 0分钟到2个小时)。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例子有: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路由交换协议(IS-IS)
二.具体理解链路状态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DV)是“传说的路由”,A发路由信息给B,B加上自己的度量值又发给C,路由表里的条目是听来的,虽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但是选出最优路径的同时会引发环路问题,当然,DV协议也使用水平分割,毒性逆转,触发更新等特性来避免,无奈的是,
这种问题对于竞争对手LS而言是天生免疫的。

链路状态(LS)是“传信的路由”,A将信息放在一封信里发给B,B对其不做任何改变,拷贝下来,并将自己的信息放在另一封信里,两封信一起给C,这样,信息没有任何改变和丢失,最后所有路由器都收到相同的一堆信,这一堆信就是LSDB。

然后,每个路由器运用相同的SPF算法,以自己为根,计算出SPF Tree(即到达目的地的各个方案),选出最佳路径,放入转发数据库中(即路由表)。

链路状态协议有三样看家本领:LSDB,SPF算法,SPF Tree。

还有三张表:邻居表,拓扑表,路由表,但这三张表并不是DV和LS的根本区别,EIGRP作为高级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同样有这三张表,关键点在于表的内容和传递信息的过程。

DV的拓扑表事实上是邻居通告的路由条目的集合,依据算法从中选出最佳的放进路由表,它并不完全了解网络拓扑;而LS的拓扑表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拓扑,路由器对网络信息完全了解,所以可以独立的做出决策,确定最佳路由。

举例来说,如果我是DV的思维,我从华师去火车东站,通过询问知道,我可以在走到师大暨大车站坐515路车,也可以走到坐177路车,这样问下来有几种方案,我再选一个最优的,以这样的方式我就知道广州市内的一些地方该怎么去;而如果我是LS的思维,我会先去四下打听,搜集信息然后汇总成一张广州市区的地图,然后依据这张地图自己决定如何去火车东站以及其它地方。

路由过滤器对DV和LS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运行DV的路由器基于自身的路由表来通告路由信息,其结果是路由过滤器将会对通告产生影响。

运行LS的路由器是基于自身的链路状态数据库来计算出自己的路由,路由过滤器对两路状态的通告和链路状态数据库没有影响,所以只会影响本路由器的路由表的安装,正是因为这种特性,路由过滤器主要被用在进入链路状态域的重新分配点上,即在ASBR执行重发布时,控制那些要进入或离开的路由.
-------------------------------------------------------------------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链路状态选择协议的优缺点如下: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的优点:
1.收敛速度快:触发更新在每个路由器上进行
2.没有路由环路:才用SPF算法
3.分等级设计网络和路由,更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
4.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相比,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故障排除更为复杂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的缺点:
1.占用系统和网络资源:
a.对处理器和内存的要求高
b.第一次链路状态信息交换使用泛洪方式
2.设计复杂:需要遵循严谨的区域划分原则
3.配置可能比较复杂:设计多区域链路状态路由选择时,配置有时可能比较复杂
三.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的比较
四.两者的区别
1.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更新的是“路由条目”!一条重要的链路如果发生变化,意味着需通告多条涉及到的路由条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更新的是“拓扑”!每台路由器上都有完全相同的拓扑,他们各自分别进行SPF算法,计算出路由条目!一条重要链路的变化,不必再发送所有被波及的路由条目,只需发送一条链路通告,告知其它路由器本链路发生故障即可。

其它路由器会根据链路状态,改变自已的拓扑数据库,重新计算路由条目
2.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发送周期性更新、完整路由表更新(periodic & full)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更新是非周期性的(nonperiodic),部分的(partial),有边界的
3.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由条数来决定最佳路径(RIP),IGRP,EIGRP使用符合度量值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使用复杂的带宽分析,综合决定最佳路径
4.距离矢量:运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会将所有它知道的路由信息与邻居共享,但是只与直连邻居共享!
链路状态: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只将它所直连的链路状态与邻居共享,这个邻居是指一个域内(domain),或一个区域内(area)的所有路由器!
5.所有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均使用Bellman-Ford(Ford-Fulkerson)算法,容易产生路由环路(loop)和计数到无穷大(counting to infinity)的问题。

因此它们必须结合一些防环机制:
split-horizon
route poisoning
poison reverse
hold-down timer
trigger updates
同时由于每台路由器都必须在将从邻居学到的路由转发给其它路由器之前,运行路由算法,所以网络的规模越大,其收敛速度越慢。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均使用了强健的SPF算法,如OSPF的dijkstra,不易产生路由环路,或是一些错误的路由信息。

路由器在转发链路状态包时(描述链路状态、拓扑变化的包),没必要首先进行路由运算,再给邻居进行发送,从而加快了网络的收敛速度。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