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 第一编 史前及先秦美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

第一章史前美术

一石器时代美术的明显特征: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饰品: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石墨饰品。

1987年河北兴陵发现的一件赤鹿角枝残段是现知比较可靠的最早的原始刻划艺术品距今13000年。

内蒙古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石刻女神像

新石器时代末期,也称“龙山时代”或“铜石并用时代”是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转变的过渡时代。

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是距今4千多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它以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之为“黑陶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所以又称“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出土大量玉器玉琮和玉璧是良渚文化玉器中重要的礼器。

二陶器的发明与磨制石器的应用并列成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陶器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按陶质分:红陶、白陶、灰陶、黑陶。

所谓彩陶:指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赭红、黑、白诸种颜色)

黑陶: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形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山东龙山文化以轮制技术制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工艺精巧著称(山东潍坊姚宫庄、镂孔蛋壳黑陶杯)

彩陶和黑陶代表我国美术创作的第一次高峰,在技术上、造型上为青铜器的出现做出准备。

新时期中期裴李岗文化中发现的有绿松石珠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玉器。

浙江余杭出土的一件大玉琮有“琮王”之称。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编织工艺相当发达,河姆渡遗址发现大片苇席印痕

河姆渡出土的木胎圈足漆碗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漆器。

三仰韶文化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最为杰出

陕西西安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

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的花瓣文彩陶盆和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属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肃青海的一个分支,分成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

其彩陶特点:装饰面积大、回旋多变之特色、色调热烈,色彩对比强烈。

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遗迹是辽宁建平、凌源交界处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和宁夏固原店河村齐家文化遗址

岩画是用矿物质颜料涂给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划在山崖石面口的图画,作者是巫师兼猎人。

青海同德宗日出土的多人舞蹈纹彩陶盆属于马家窑文化中的宗日文化。

四红山文化陶塑与泥塑女神像的出土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重要的美术考古

新发现之一

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圆雕石刻是内蒙古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刻女神

内蒙古出土的碧玉龙属于红山文化

河南(1978年)濮阳出土的蚌壳摆塑之龙虎属于仰韶文化,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南方干栏式建筑主要发现于浙江余窑河姆渡遗址,河姆渡干栏广泛采用榫卯结构是后来中国木构建筑最重要的技术特征之一。

第二章先秦美术

先秦美术包括夏、商、西周、五代美术,以青铜器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有“青铜时代”之称,此外商周的宫殿庙堂壁画及战国帛画也很重要。

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硬度大的优点。

青铜器分为礼器、兵器、乐器、工具及马车器四大类。

商代后期的等级差异逐渐扩大,最高等级是天子九鼎、以下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的顺序递减。

目前发现最重要的一处夏代文化遗址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夏代是奴隶社会形成时期也是青铜时代后期。

商代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是商代前期青铜器的代表;商代后期流行饕餮纹(兽面纹),云雷纹(通常在云雷纹上再加浮雕式的主题纹样。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其代表作。

西周青铜器沿袭商代后期凝重典雅的风格,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

陕西临潼出土的武王征商簋,记载了武王伐商的重大历史事件。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是西周中后期的典型器。

春秋中期,出现模印法与失蜡铸造法等新工艺,流行蟠虺纹与蟠螭纹,出现鸟篆铭文,河南淅川出土的“王子午”列鼎标志着失腊法铸器的卓越成就;

河南郑州出土的莲鹤方壶具有社会大变革时代的艺术特色。

战国时期,物质文化已进入“铁器时代”,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壶描写战国时代贵族射礼的场面,是时代特色最鲜明的战国青铜器。

商代晚期的大型青铜铸像以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一尊大型青铜

立人像为代表和大型青铜神面像。

商代的玉雕刻人像出自安阳四盘磨及小妇屯好墓等商代贵族墓葬。

战国木俑以湖南长沙、河南信阳、湖北江陵等地方出土最多。

战国帛画:1949年2月长沙陈家大山出土《人物龙凤帛画》;1973年5月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人物御龙帛画》

战国肖像画特点:a 人物皆作正侧面的立像,通过衣冠服饰表现其身份;b 比例匀称、仪态肃穆;c 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于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

长沙楚墓出土的一副带有神怪图像的帛书,亦称“缯书”,以超现实的组合表现超自然的力量,突出体现了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风格。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情节性的绘画作品,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墓的发掘,堪称打开打开一座战国漆器的宝库。

1986年湖北荆门出土的《漆画人物马车出行图》一件绘有人物马车出行场面的楚漆奁,描绘了王室贵族纳聘迎亲的场面,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风俗画。特

点:a 毫无神秘色彩,甚至没有礼教色彩,表现世俗生活内容;b 构图把空间和时间混合表现;c 形象生动。

商代甲骨文(现金文)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开端;甲骨文是商代王室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时刻写的“卜辞”;负责书写契刻的是专门的“贞人”(巫吏),也是当时专门从事书法的人;商代甲骨文都是先用毛笔书写的,有的还保留朱墨痕迹。

我国正式的石刻文字始见于商代妇好墓所出的石磬刻纹,而先秦最有名的石刻文字则是石鼓文。商代王器以1976年发掘的商代妇好墓为最多。

战国楚漆器的胎有木胎、竹胎和夹纻胎,所用色彩以红、黑而色为主。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即有丝绸纺织品;战国时代纹饰从几何纹发展为动物纹;提花工艺更加复杂(出现于西周)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陕西岐山发现的西周早期宗庙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西周开始使用陶瓦,春秋时已普遍使用,陕西凤翔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秦国圆瓦当,艺术水平高于东方六国;斗拱的使用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之一;春秋时期出现了高台建筑或称“台榭”

瓷器和陶器的不同之处:a 原料不同,陶用普通粘土且金属杂质多,而瓷用高岭土且质地纯净的多;b 烧成温度不同:陶一般600-900摄氏度,而瓷1200摄氏度以上;c 陶是素胎烧制成的,而瓷的表面挂有人工配制的玻璃质釉与胎体一起烧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