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一《雨巷》教学设计30
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 3篇

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1、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
《雨巷》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作为一首象征派朦脓诗的经典之作,特将它列为精讲课文。
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2、从课文本身看,《雨巷》是一首带有浓郁古典气息的现代诗歌,它的意象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抓住这点可以让学生拓展深化,掌握诗歌最重要的鉴赏方法——通过意象解读诗人的情感。
学情分析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初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高中的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诗歌艺术手法和鉴赏技巧还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分析鉴赏方法。
课标要求1、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感悟诗歌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知识与能力(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感知诗歌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本诗教学以“丁香姑娘”为线索,从导入→走近雨巷,整体感知(雨巷里的丁香姑娘)→小组讨论:诗人到底有没有遇到丁香姑娘?→小组探究: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小组展示:诗人遇到或想象中的丁香姑娘是怎样的呢?→走出雨巷拓展延伸”:以《雨巷》为例,创作一首意象诗。
的过程进行。
(2)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分析和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味,了解诗歌借象征抒情的方法。
2、能有感情的诵读此诗。
通过朗读品鉴,从作品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3、学以致用,掌握诗歌借意象抒情、用语言传情的写法。
课前准备: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完成前置性作业,包括生字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再进行自主质疑。
2024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

2024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单元,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原文阅读与解析;2. 诗歌主题及创作背景探讨;3. 诗歌韵律分析;4. 诗歌意象及表现手法解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雨巷》的诗歌内容,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现代诗歌的兴趣;3.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韵律、意象及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象的理解与解读;现代诗歌韵律的分析。
教学重点:《雨巷》诗歌内容的学习;诗歌主题及创作背景的探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雨巷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雨巷》;2. 阅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韵律和情感;3. 解析:分析诗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4. 讲解:对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意象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涵;5. 实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诗歌中的意象;6.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类似的现代诗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现代诗歌;六、板书设计1. 诗歌原文;2. 诗歌主题及创作背景;3. 重点词语、意象解读;4.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并给予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现代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象的理解与解读;2. 现代诗歌韵律的分析;3. 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
一、诗歌意象的理解与解读1.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从而更好地体会诗歌中的意象;2. 对诗歌中的重点意象进行分析,如“油纸伞”象征着什么,“雨巷”寓意着什么,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深层含义;3.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感受。
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5篇)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有选择地品读诗中意象和象征意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诗内走向诗外,或展读或创作。
过程与方法:美读法、比较法、探究法、体验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内涵美,培养审美力。
【教学重难点】品味本诗的情感与意象。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语导语一:戴望舒的《雨巷》,是中国现代诗歌中最美的一首,作者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我初见《雨巷》,便被其诗意诗境诗情惊艳,爱不释手,时时读之背之思之写之,深入骨髓再也忘不了。
这节课,我将带领你们走进《雨巷》,开启一段唯美的诗歌之旅(板书课题)导语二:要了解古代诗歌,我们不能不读唐诗宋词;而要了解现代诗歌,我们不能不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去一探究竟。
(板书课题)导语三:随机应变,应景导入。
(板书课题)一、美读走进雨巷1.教师范读,营造氛围;学生静静聆听,静静感受。
2.你听出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明确感情基调:凄美、感伤)可以用这样的句子表达:“我听出了雨巷的-------之美”3.学生试读:挑你最喜欢的一节来朗读一下。
(个读,生评,师评)(注意节拍押韵,注意语调高低、语速快慢、语气轻重)4.配乐朗读。
小结:化我入境,通过声音读出字的质感、句的情感、篇的美感,做到“声情并茂” (板书)。
二、品读感悟雨巷1.请你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两个主要意象? (雨巷丁香或丁香一样的姑娘)2.请你换一换:在描写丁香般的姑娘这一意象时,能不能用别的替代丁香?△可不可用莲花替代?(没有愁怨)△可不可用芭蕉替代?(没有高洁)插入:丁香在古诗中的含义(美丽、高洁、忧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雨巷》这首现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初读《雨巷》(1) 欣赏歌曲《雨巷》,为学生带来诗歌的读音以及意境。
(2) 分析歌曲中的情感色彩,与学生探讨。
(3) 分析文学著作《雨巷》中表现出的情感色彩。
2. 了解《雨巷》的背景(1) 讲解诗人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介绍《雨巷》的历史、作者等相关知识。
(2) 分析语言和文学特点,如何表达情感和意境。
(3) 让学生分组发表自己的感受,学生表达的同时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3. 《雨巷》的文学鉴赏(1) 继续对《雨巷》的语言、文学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2)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指引,分组完成诗歌的分析和鉴赏。
(3) 教师分组点评,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4. 自由写作(1) 学生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任选一种文学形式,写下自己的作品。
(2) 学生可以以叙事形式、抒情形式、描写形式等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教师在所需时间内点评并反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作。
三、教学方法1. 演绎法通过对《雨巷》的欣赏、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理念。
2. 互动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互动,即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分组活动,互相交流意见和感受,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3. 创造性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课堂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就《雨巷》这首现代诗歌的鉴赏、欣赏和写作进行了探究和讨论,目的是通过对文学著作的理解和探讨,提高学生的理解诗歌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能力和表达诗歌的能力。
该教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充分体会和理解《雨巷》这首现代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意境,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鉴赏《雨巷》这首现代诗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高一必修语文《雨巷》教学设计

高一必修语文《雨巷》教学设计高一必修语文《雨巷》教学设计《雨巷》是高一必修语文课文,下面是高一必修语文《雨巷》教学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指导诵读1、要给学生示范,无论如何教师自己首先要敢于张开嘴,无论能否做到最好,但自己一定要“躬亲”,偶尔的使用名家录音是有必要的,但大多数时间要自己来,和学生一起成长。
我要求自己90%以上的课文由自己范读。
2、要给学生时间,特别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因为是高一,再加上大多数同学来自农村,我在课堂上要花去二十分钟的时间给诵读,我称之为铺垫,上来就让他们谈感受,分析意象,有点空中楼阁的感觉。
3、方法要灵活多样,要给予指导。
在朗诵《雨巷》前,要让学生先理解它的感情基调,我采用了比较的方法。
江涛有一首改编自戴望舒诗歌的歌曲《雨巷》,我找来放给学生听,他们一下子全明白了,歌曲比较欢快,而原诗是忧伤而低沉的。
二、内容赏析:在问题设计上,我采用一竿子到底的方法,让学生直接触及诗歌最本质的问题。
1、作者所要传达的他自己的心愿就是作品中的一句诗:――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2、作者为何希望――逢着一个姑娘?也就是说诗人的希望为什么与“姑娘”意象组合?明确:从《诗经》开始,相思、求索主题就与“伊人”意象联系在一起了。
“在河之洲”的“窈窕淑女”, “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都是用来表现爱而生思,思而不得的思想情绪和精神状态的。
一般的诗人,在理想和抱负都破灭的情况下,总要追问一些原因,向社会,向祖先,向苍天。
追问不到答案时,最后向女性求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蒹葭》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离骚》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高一《雨巷》教学设计实用5篇

高一《雨巷》教学设计实用5篇高一《雨巷》教学设计 1【学*目标】1、把握意象,感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2、掌握“姑娘”的象征意义。
【探究重点】1、把握意象,体会诗人感情。
2、掌握象征意义。
【探究难点】把握“丁香”这个意象,体会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体会感情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感情。
2、思考:整首诗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忧愁、苦闷、惆怅。
三、局部鉴赏,体会感情1、意象:⑴ 本诗题目为“雨巷”,全诗为我们展示了一条怎样的“雨巷”?请从诗中进行归纳。
(朗读、思考)巷──悠长、寂寥、狭窄、衰败,曲折。
封闭,沉闷。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雨──这封闭、沉闷的环境中下着绵绵细雨,这里,没有阳光,没有活力和生机。
环境的压抑衬托内心的孤寂、苦闷。
⑵ 在这条令人窒息的雨巷中,“我”在干什么?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彳亍,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⑶ “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又是怎样的姑娘?朗读第二节,回答。
丁香姑娘──美丽、高洁、忧愁。
⑷ “丁香一样地忧愁”,以丁香来表现愁情不是戴望舒的独创,在中国古诗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① 写“愁”的名诗名句: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璟《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牛峤《感恩多》: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丁香结即丁香花蕾。
以此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
② 以“丁香结”“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来表现忧愁,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结着愁怨的姑娘”由丁香之愁过渡到写姑娘之愁。
“结”字将抽象的情绪写得具体可感,突出了愁之深(层层紧紧包裹起来)、愁之浓(浓得难以化开)、愁之美(如一个美丽的结,一个忧郁的结)。
这是一个愁结,也是一个心结。
③ 中国古诗中有许多意象,古代文人常常对花伤春,对月伤神,梅、兰、竹、菊是高洁的象征,折一枝柳代表相思离别,诗人为何借丁香来抒发愁怨?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但易凋谢,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一 《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一《雨巷》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雨巷》诗歌鉴赏科目:语文提供者:教学对象:高一学生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课文,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
这首诗是中国新诗领域的一座丰碑,它的音韵、意境、情感和内涵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课时:1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知诗歌的意境及特征,并尝试新诗的写作。
过程与方法:1.本诗教学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扩展升华”的过程进行。
2.学生自主研究,自主质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20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对作家的尊重和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进而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注自我发展的意识和情感。
三、研究者特征分析高一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拥有初步感知能力,十六七岁正是情感丰富、充满幻想的年龄。
学生有一定文科基础和诵读能力。
教师授课过程中要做好诗歌鉴赏的指导和点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我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在音乐般的节奏中,在优美徜徉的语言中,在回环往复的结构中,在朦胧如雨的诗意中,引导学生去欣赏美,探索美。
歌是情感的艺术,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情感体验。
诗歌的语言是独特、精练、优美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本诗教学以体验性研究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提示,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与感悟,并力求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本首诗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在诵读和对意象的把握中体味出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并力求个性化理解就成为重难点。
所以我把重难点定为:重点:把握诗歌整体内容,体味丁香姑娘、雨巷、油纸伞的象征意义。
《雨巷》教案(精选14篇)

《雨巷》教案《雨巷》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巷》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雨巷》教案篇1【案例设计】高中语文新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教师应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把语文学习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联系起来。
设计者以戴望舒《雨巷》为教材,重新认识诗歌阅读欣赏模式的构建。
采用“初读、精读、研读”(三读)的方法,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阅读欣赏,把阅读、理解、体验、表达、延伸、拓展结合起来。
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牢固掌握教材内容,学会诗歌阅读欣赏的方法,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学习过程】【走近雨巷】1.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诵2.诵读课文,留心下边三个问题:①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②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③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3.讨论明确:课文悟读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明确:这是一首爱情诗,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知人论世戴望舒,现代派诗人。
前期的诗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
后期的诗,因受抗战激发,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
《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
课文悟读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明确:诗中写了油纸伞、我、雨巷、丁香花、丁香姑娘、篱墙等意象。
课文悟读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明确:我喜欢“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这句诗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写出了丁香姑娘美丽的外貌、高尚的品格,忧愁的心境。
“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黑暗的现实中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明确:“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必修一《雨巷》教学设计5篇

必修一《雨巷》教学设计5篇必修一《雨巷》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家作品教学重难点: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设想:《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在此境地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我”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具有时代特点的心路历程。
这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更深刻地融入诗歌的意境。
教学中,打破“先介绍作者、背景,再了解作品”的传统方式,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赏析诗中的三个重要意象,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再结合诗人经历、时代背景,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至于本诗的语言特点,将作为背诵的要求留待下节课品味。
教学准备:多媒体,朗诵片段,雨巷、丁香花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几首新诗《偶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爱这土地》、《雨巷》)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是中国的新诗,提起新诗,我们不能不提这样的一些作者,徐志摩、海子、艾青、戴望舒,当然还有很多诗人,这些诗人就像明星一样的璀璨夺目,他们的诗作到今天读来都让我们觉得意韵悠长。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戴望舒的《雨巷》。
说起戴望舒,人们就会把他和雨巷联系在一起,的确,因为写了《雨巷》,当时年仅22岁的戴望舒就被冠以“雨巷诗人”的美誉。
二、朗读诗歌1、学生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思考]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参考答案]忧愁的、哀伤的(意思相近即可)[分析]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哀伤。
因此,我们应读得低沉一点,感伤一点。
[思考]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参考答案]低沉的,感伤的2、指定一学生再次朗读[诵读指导]感情基调把握准确,要知道忧伤并不等于无力,不能让人觉得软绵绵的,要从内心体会。
高一语文上册《雨巷》教学设计优秀8篇

高一语文上册《雨巷》教学设计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语文上册《雨巷》教学设计优秀8篇本文是本店铺整理的高一语文上册《雨巷》教学设计优秀8篇,供大家参考。
《雨巷》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归纳小结
教学内容: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分析意象,探讨诗歌主题和情感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朗读等多种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讲解法: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主题和艺术手法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诗歌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使用 PPT、视频等多媒 体手段辅助教学
小组合作:组织学 生进行小组讨论, 共同探究问题
朗读教学:通过朗 读感受诗歌的韵律 和意境
情境模拟:模拟诗 歌中的情境,让学 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内容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对诗歌的理 解和掌握情况
学生的朗读和表 达能力
学生的课堂参与 度和积极性
学生的小组合作 和探究能力
作业完成率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作业提交时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作业质量
添加题
添加标题
作业互评情况
教学反馈与改进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 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效果和反馈,制定改进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持续发展:将教学反馈与改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常态化环节,促进教学的持续发展
整体感知
理解《雨巷》的情感与意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雨巷》的意象与象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感受《雨巷》的美感与艺术价值
深入研读
深入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 探讨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意境
《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篇一」一、导入在江南水乡之中,有一条悠长而寂寥的小巷,在这条小巷里,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的心声。
他的心声到底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共撑一把心灵之伞走近这位青年的诗人,与他一道去领略那江南小巷的风景,去追寻那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整体感知,确立诗歌感情基调师: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这首诗歌的朗读音频,初步感知这首诗歌,看看这首诗歌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划出这首诗歌的节奏)(播放《雨巷》的朗读音频)师:欣赏了这首诗歌的朗读音频,有谁能来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感受?它是欢欣喜悦的呢?还是忧愁哀怨的呢?生:忧愁哀怨。
师:没错,这首歌从头到尾都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所以说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为忧伤、哀怨。
既然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是忧伤哀怨的,那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也应该读出这种情感。
下面就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这首诗歌,注意读出忧伤哀怨的感觉。
雨巷师:同学们很有朝气,但缺乏点忧怨的感觉。
我们再来一遍,希望大家在这次朗读的过程中把语速放慢一点,语调低沉一点,读出诗中忧愁忧怨的感觉。
师:好。
大家这遍朗读得特别好。
由此呢,我们也可归纳出一条规律:就是我们在朗读一些表达忧愁哀怨情感的诗歌时,应该语速放慢,语调低沉。
事实上,在诗歌朗读中,我们除了要注意语速语调之外,还应该注意一些节奏与停顿。
在一些你觉得需要重点突出的地方,就应该适当地加以停顿或者是读重音,这样就会使得这首诗歌更加地有韵味,比如第一节中的两个“悠长”就可以拖长一点,更体现时间延续;第二节中三个丁香,第一个丁香是表姑娘的外表美,可以读得轻快一点,第二个丁香是表姑娘的芬芳和高洁,所以我们可以把声音拖长一点,让声音在空中回荡,读出那种心驰神往的感觉,第三个丁香既是表姑娘的忧愁,则要把声音压得低沉,表现心中的愁绪;在第五节中有两个“远了”,第一个应读重一点,而第二个则应读轻一点,读出姑娘虚无缥缈地走远的感觉。
《雨巷》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雨巷》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雨巷》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雨巷》是由唐代诗人柳宗元创作的一篇诗歌,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小品珍品”,也是高中必修教材中的重要篇目。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篇诗歌,本文将提供一份《雨巷》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供指导与参考。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知识,掌握《雨巷》的诗歌形式。
2. 了解《雨巷》的诗歌结构、语言特点、意境等方面的细节内容。
3. 掌握将文学作品结合实际生活经历的方法,厘清个人思维与情感的反应。
4. 训练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想。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拍照片”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雨巷的场景中,使他们更直观地了解雨巷的特点、氛围与形象,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参考材料的基础上,对唐代诗歌背景、诗歌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解。
随后,他们会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各自对《雨巷》点滴的体悟,并共同完成对《雨巷》的精读。
3. 听课讲解教师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带领全班共同听取对《雨巷》的讲解,重点讲解诗歌结构、语言特点、意境等方面的细节内容。
此外,在讲解过程中,也会让学生反思自己《雨巷》的精读体验,并进行情绪与思想的表达。
4. 互动探究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完成教师设计的小组活动,通过集思广益的方法,来探究《雨巷》所表现的诗歌形式与内在含义。
活动形式可以包括角色扮演、画图解词等。
5. 总结老师对学生这次学习的重点进行总结,并进行回顾与评价,强调学习中的收获与不足。
三、说课稿1. 说教材本次教学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古代诗歌——《雨巷》,这是一篇唐代时期的诗歌作品,作者是柳宗元,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需要思考与自救的意识,强调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的离别主题。
2. 说教学设计这次授课时,我将采用“拍照片”、“小组精读”、“听课讲解”、“互动探究”、“总结评价”五个步骤,层层递进地,带领学生进入《雨巷》的理解之中。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篇一」《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后背诵篇章。
这首写于1927年表面上言情,《雨巷》教案应该怎么做呢?教学目标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么?生答:“多雨!”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
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二、作者简介“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
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三,诗歌赏析:1、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师配乐朗诵。
2、欣赏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麽,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有好几个男生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美!”(生笑)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麽模样,穿什麽衣服?(生安静)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3、从文本中,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板书:丁香)丁香是什麽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丁香,又名紫丁香。
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
有淡雅细沉的香气。
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精彩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学习并运用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提高朗读、欣赏和创作现代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解读诗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关注现实,关注人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和情感;学习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提高朗读、欣赏和创作现代诗歌的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深入解读诗歌的内涵,把握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雨巷》朗诵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提问:视频中诗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解读。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意义;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4.课堂讨论提问:诗歌中的“丁香”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讨论;教师讲解“丁香”意象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
5.诗歌欣赏学生代表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教师讲解诗歌的韵律特点,引导学生欣赏现代诗歌的美。
6.创作实践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现代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导。
布置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雨巷》的鉴赏文章。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2.学生在合作探究环节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入;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4.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5.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具体章节为《雨巷》。
详细内容包括:分析诗歌的意象、韵律、情感,以及探讨诗人戴望舒的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如意象、韵律等;2. 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如韵律、意象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雨巷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雨巷的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雨巷》。
2. 诗歌朗诵: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讲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4. 例题讲解:以《雨巷》为例,分析其意象、韵律、情感,让学生学会如何鉴赏诗歌。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意象、韵律、情感,并在课堂上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雨巷》2. 主要内容:意象: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的雨巷韵律:押韵、平仄情感:孤独、忧郁诗人:戴望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包括意象、韵律、情感等方面。
2. 答案示例:诗歌:《再别康桥》意象: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韵律:押韵、平仄情感:离别、依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韵律、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同时,组织诗歌鉴赏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象的理解;2. 韵律的分析;3. 情感的把握;4.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5. 课后拓展延伸。
一、诗歌意象的理解意象是诗歌的核心,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高一上册语文教学设计:雨巷5篇

高一上册语文教学设计:雨巷高一上册语文教学设计:雨巷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意境和主题。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中的意境和主题。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意境和主题。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中的意境和主题。
教学方法:1.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前读一遍课文,并写下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讲解:分析课文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讨论和解读。
3. 集体朗读:分角色进行集体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4. 小组讨论:分小组讨论课文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
5. 个人写作: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一段进行个人写作,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并互相评论和交流。
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前读一遍课文,并写下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讲解:分析课文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讨论和解读。
3. 集体朗读:分角色进行集体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4. 小组讨论:分小组讨论课文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
5. 个人写作: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一段进行个人写作,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并互相评论和交流。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和个人写作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考试评价:设立相关的阅读和写作题目,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拓展延伸:1. 选取其他诗歌或散文作为延伸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对比和分析,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一必修【适用班级】:高一【教学目标】:1. 熟悉《雨巷》这首诗的篇目及作者,了解其背景和主题;2. 能初步理解和鉴赏这首诗的诗意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表达及修辞手法。
2. 难点: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押韵,进一步领会主题。
【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2. 互动式教学3.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Step One: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堂学习的内容,探讨什么是诗歌?什么是诗意结构?Step Two:导读用幻灯片呈现诗歌标题《雨巷》三个字,让学生根据诗歌标题构思,发表各自的猜想,并提供必要背景。
Step Three:精读诗歌1. 让学生阅读全文,朗读整首诗歌,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对全诗进行总体评价,感悟一下这首诗创造的意境和气氛。
3. 按照原文,逐一解读各个词句,理解其含义,探讨其修辞手法及主要意思。
Step Four: 小组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段诗句,并请他们在十分钟内完成对自己所分配的诗句的注释,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将小组讨论的结果汇集起来,共同理解这首诗歌的表达和修辞特点。
Step Five:诗歌鉴赏请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和自己的理解,对这首诗进行鉴赏,考虑以下几个点:情感:作者表达了什么感受?意境:诗歌创建的主要意境是什么?修辞手法: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主题?结构:整首诗歌构思运用如何?Step Six:课堂展示请学生根据鉴赏结果,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理解及感受。
Step Seven:作业布置请学生思考并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学论述,针对这首诗展开深入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时代和文化背景等相关因素,探讨《雨巷》所表达的主题和精神内涵。
【教学反思】:针对本次的教学,我认为可以在未来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在阅读诗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同时能够加强对其文化及历史背景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可以在进一步读懂其他诗歌中,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记载和蕴含的文化,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通过这次课程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了在诗歌教学中,组合作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必修一《雨巷》教学设计1.导入先请一位同学诵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
板书:雨巷戴望舒提问:大家读过这首诗,有何感受?这首诗歌没有大江东去似的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的轻快明丽,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我想请同学们一起回答我这首诗歌美么?是的,不禁那些令人感动愉快的东西美,令人感受感伤的夜同样具有美,那么我们应用什么样的情感来朗诵这首诗呢?忧伤的语速呢?慢我们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了许多现代诗歌。
大家知道,诗歌情感的表达是通过诗中的意象,而意象通过读者的想象、体味就形成了意境。
那么我们看一下,在《雨巷》这首诗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在你的脑海中构成了什么意境呢?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诗中有哪些意象?板书:意象明确:雨巷、油纸伞、我、丁香、姑娘、篱墙板书:雨巷、油纸伞、我、丁香、姑娘、篱墙诗中共有着这6个意象,那么这6个意象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呢?也就是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板书:特点(1)雨巷诗中描绘雨巷是什么样子?明确:板书:悠长、寂寥诗中只用了6个字,实际上只有两个词来描绘雨巷。
那你们心中的雨巷是什么样子的呢?找同学描绘一下,分享我心中的雨巷:迷茫的天际,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向远处看去,所有的东西就像罩上一层雾一样。
小巷很长很长,曲曲折折的,同时巷子又很窄,两边都是人家,但由于下雨,巷子里几乎没有人,显得很冷清。
雨水沿着屋檐汇成一颗颗透明的小水珠滚落到青石板上,嘀嗒嘀嗒……湿湿的青石板路高低不平,水珠落下,溅起细细的水花……这就是我心中的雨巷,悠长、寂寥,同时又曲折、狭窄、迷蒙。
(既是对同学描绘的补充,又是带入带入诗歌意境的过程。
)(2)油纸伞诗中并没有过多地描写油纸伞,这就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可能很多同学都没有见过油纸伞,但大家应该都看过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里面的白素贞经常撑着一把油纸伞哪位同学印象深刻,描绘一下油纸伞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怀旧古雅美丽等板书:古雅怀旧(3)我看诗中如何描写我的?板书:独自,一样,冷漠,凄清,惆怅(4)丁香大家都看过丁香花,找同学描述一下丁香花。
明确:美丽,紫色或白色,香味浓郁等。
(副版:紫色、白色)丁香花的颜色是紫色或白色,白色象征纯洁,紫色象征高贵神秘,那么丁香花的颜色就象征着高洁。
板书:美丽、高洁同时古代文人还以丁香作为愁绪的代词,以丁香花来象征人们的愁心。
出示iebook: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浣溪沙》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这两句诗都用丁香花来写愁情,再加上丁香花开在暮春时节,花期又短,容易凋谢。
这就更容易引起人们伤春的情绪,所以丁香就很自然地和感伤联系在一起,成为美丽、高洁、忧愁的代名词。
板书:忧愁讲到这里,我想到了一首歌,唐磊的《丁香花》,找同学给大家唱一段。
(唱两段即可不宜唱太长时间)唱毕掌声鼓励。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她,多么忧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
”歌中唱道,有一个叫丁香的姑娘,花儿是忧郁的,这有着丁香花名的姑娘也是多愁善感的。
那么,我们诗中也有一位丁香般的姑娘,她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看下一个意象。
(5)姑娘我们看一下诗中怎样描绘姑娘明确:丁香般的,结着愁怨、冷漠、凄清、惆怅、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消散了等等。
板书:惆怅,哀怨,彷徨我们看到诗人用了这么多笔墨来写丁香姑娘。
“姑娘”就是本诗中最重要的意象。
那么你们想象中的丁香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她具有怎样的外貌形态特征呢?找同学回答。
“我”的特点较难找,可以适当提示。
那么诗人到底有没有遇到丁香姑娘呢?明确:没有,只是是诗人想象出来的。
(6)篱墙明确:颓圮,即破败、倒塌板书:颓圮6.意境体会我们分析了诗中的6个意象,那这些意象在一起有怎样的意境呢?找同学回答。
明确:细雨蒙蒙的江南小巷中,诗人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寥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诗人“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果然,梦幻般的姑娘出现了。
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了,投出太息般的眼光,像梦一样的凄婉迷茫。
她没有停下来,而是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一般,“飘”过诗人身旁,消失在雨巷中,雨巷中只剩下我一个人孤独地行着……7.再次诵读放背景音乐。
诵读时,把握诗中感情基调:哀伤、彷徨、惆怅,并体味诗歌意境,想象你就是诗人,在江南的缠绵细雨中,撑着油纸伞,走过湿漉漉的青石板路……(二)第二课时1.分析象征意义我们上节课分析了诗歌的意象,并体味了诗歌表现的意境。
对于诗歌而言,诗中的意象还有一定的象征意蕴。
我们来看一下《雨巷》这首诗中的意象都有哪些象征意蕴呢?诗中最重要的意象是姑娘,我们就着重来看一下姑娘会象征着什么呢?找同学回答(对于诗歌的象征意蕴,没有确定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以下做出四种可能性。
)(1)爱情女神(提示诗人写作这首诗时22岁,性别男)板书:爱情女神让该同学谈一下对这种爱情的看法明确:爱而不得的感伤与无奈,但仍是美丽的爱。
正因为不得才留下了永久的怀念和无限的惆怅。
(2)理想/希望提示:(姑娘是美丽的,诗人在雨巷中希求着姑娘,希求着一种美好,那么这种美好可能是什么?)板书:理想/希望明确:如果姑娘象征美好的理想和希望,那么雨巷就是一种追求之路。
对于人生而言,就是人生之路了。
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追寻着理想与希望,可又像姑娘一样,理想与希望是隐隐约约的,似真似幻的,并不是伸手可触的。
有时候甚至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么我们就放弃追寻吗?“哀莫大于心死”,人生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你的心死了,你不再希望了。
就像诗中的“我”一样,他最后仍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我们面对理想与希望也应该如此。
既然选择了方向,便只顾风雨兼程。
不论前方有篱墙一样的障碍,还是有其他未知的困难,我们都要走下去,怀着期望,怀着追求,毅然地走下去,去实现美好的理想。
(3)提示:(姑娘是和我一样的,我是“独自”的,独自说明我是孤独寂寞的,对于一个孤独寂寞的人想遇到一个和自己有相同感触的人——姑娘,那么姑娘和我是什么关系?)明确:知己/朋友而且这个朋友是像丁香般美丽高洁,也就是说这个朋友要有美好的内涵,两个人又有相通的感受。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的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这样就能彼此理解,彼此倾诉、彼此安慰了。
可是相逢不易,相知更难。
诗人并没有真正遇到丁香姑娘,这个美好的红颜知己只是他想象出来的。
所以,我们所有人都应该珍惜身边的朋友,因为知己难求。
(4)自比提示:(姑娘和我一样,我和姑娘一样)诗人把自己比成了丁香姑娘,像丁香一样美丽、高洁、忧愁,有着太息般的眼光,走尽雨巷,他在忧愁太息什么呢?重申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27年,当时大革命刚刚结束,诗人戴望舒是一个热血的革命青年,面对革命的失败,他是压抑的、失望的。
那么回到诗中,诗人把自己比成了丁香姑娘,对美好高洁的革命理想,她太息般的眼光,就是诗人对黑暗现实的失望,那么雨巷是悠长、寂寥、冷清、狭窄的,给人以压抑之感,就象征着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篱墙就是革命道路上的障碍了。
诗人希望丁香姑娘走出雨巷,走出黑暗社会。
这就是这首诗社会政治层面意蕴上的解读。
一首诗的成功在于它能激发我们不同的想象与体验。
对于诗歌而言,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只要这种理解言之成理即可,所谓“诗无达诂”。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雨巷》便是如此,可以有多种理解。
在我们今后学习诗歌的过程中也是一样,不要拘泥于一种解读,只要大家用心去感受,用心去理解,就能有自己的见解。
2、艺术特色①变换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雨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绝妙的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地组成了现代诗的神形兼备的能力。
以第一节为例:出示iebook幻灯片,对比:左边: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右边: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②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第四节“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既连贯上下句,又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
另外,诗歌首尾两节也是复沓的,使诗歌整齐和谐。
③词的重叠运用如“悠长、悠长”,“哀怨、哀怨又彷徨”,像回声一样给人舒缓悠扬的节奏感。
④诗歌的押韵《雨巷》共七节,每节六行,每行押“ang”韵二到三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在诗行中反复出现使得音节舒缓悠扬。
3、课堂小结《雨巷》这首诗我们学到这里,对于诗歌最重要的是就是体味诗中表现的意境和诗的象征意蕴,我们今后学习或阅读诗歌时要注意这两点。
4、课后作业背诵《雨巷》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