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曲复习资料
戏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戏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28269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9.png)
戏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以下是戏曲重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戏曲的分类戏曲可以根据不同的表演形式和地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京剧、昆曲、越剧、评剧、黄梅戏、沪剧、粤剧等。
每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巧,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1.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起源于北京地区,流行于北方地区。
京剧以唱功、功夫为主要表演方式,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唱、念、做、打等。
京剧的表演服饰、化妆和音乐都具有独特的特色。
2.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江苏苏州地区。
昆曲以唱腔为主要表演方式,强调唱腔的表现力和唱腔技巧,以及角色的精神内核。
3. 越剧: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之一,流行于浙江地区。
越剧以唱、念、做、打为表演形式,以其细腻的唱腔、灵动的表演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而闻名。
4. 评剧:是中国北方地区流行的戏曲剧种之一,以说唱、打击乐器等表演形式著称。
评剧的表演特点是节奏明快,气氛热烈。
5. 黄梅戏: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以湖北黄梅地区为主要流行区域。
黄梅戏以唱腔为主要表演方式,音乐节奏明快,富有地方特色。
6. 沪剧:是中国上海地区流行的一种戏曲剧种,以说唱、念白为主要表演形式。
沪剧的表演特点是语言清晰,表演技巧独特。
7. 粤剧:是中国广东地区流行的一种戏曲剧种,以粤语为演唱语言,表演形式以唱、说、做、打为主要。
二、戏曲的表演艺术戏曲的表演艺术是戏曲艺术的核心,演员在表演中需要通过动作、声音、表情等多种方式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唱、念、做、打等表演技巧。
1. 唱:唱是戏曲表演的重要形式之一,演员需要掌握不同的唱腔和音乐技巧,通过歌唱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不同的戏曲剧种有不同的唱腔形式,演员需要根据角色的特点和情感变化来选择合适的唱腔进行表演。
2. 念:念是戏曲表演中的朗诵形式,演员需要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音调的轻重缓急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念白也是戏曲表演中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戏曲史》复习重点汇总
![《中国戏曲史》复习重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47e724c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9.png)
《中国戏曲史》复习重点汇总中国戏曲史复重点汇总
1. 戏曲的定义和特点
-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的统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戏曲的特点包括唱念做打,以及脸谱化的角色表演等。
2. 中国戏曲的历史发展
- 中国戏曲起源于古代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经过不断发展演变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
- 戏曲的发展经历了元曲、明代传奇和清代评剧等不同阶段和流派。
3. 戏曲剧种与代表作品
- 中国戏曲包括京剧、豫剧、越剧、评剧等多种剧种,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代表作品。
- 京剧的代表作品有《红楼梦》、《白蛇传》等;豫剧的代表作品有《山河恋》、《相思树》等。
4. 戏曲角色与表演风格
- 戏曲中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四类,每个角色类型都有其特定的表演风格和技巧要求。
- 生角色以阳刚之气为特点,旦角色以阴柔之美为特点,净角色以活泼机智为特点,末角色以稳重幽默为特点。
5. 戏曲音乐与舞台美术
- 戏曲音乐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曲调、唱腔和音乐伴奏等。
不同戏曲剧种有不同的音乐风格。
- 戏曲舞台美术包括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通过精心设计增强戏曲表演的艺术效果。
6. 戏曲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戏曲艺术通过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以上是关于中国戏曲史的复习重点的汇总,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戏曲的知识点归纳
![戏曲的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a784339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6.png)
戏曲的知识点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戏曲的知识点归纳戏曲一般指中国戏曲。
中国古代戏曲 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戏曲 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ca5a275a26925c52cc5bf26.png)
中国古代戏曲1.成熟的戏曲是以代言体的言语、动作、歌舞,来表演故事。
2.戏曲演出的特点是“有声必歌,无动不舞”。
——齐如山3.唐代歌舞剧:歌舞结合角抵打斗的情节小戏,如《踏摇娘》、《兰陵王入阵曲》4.唐代参军戏:由两个演员合演的一种滑稽小戏,内容以调笑为主,被调笑者叫参军,调笑者叫苍鹘。
5.戏曲成熟时间:宋金时期,十一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特指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
6.宋金戏曲成熟的条件:前代的戏剧遗产积累,当代所提供的重要条件,最根本的是由于宋金城市的经济空前繁荣,市民队伍迅速壮大,急剧增长的对文艺娱乐的社会需求所导致的艺术消费的商品化。
7.金院本与宋杂剧在性质上基本相同,其实就是宋杂剧在北方的遗留,两者只是时间不同。
8.元曲是一个既包括散曲也包括元杂剧在内的综合概念,即可用作二者的总称,也可分别特指其中的一种。
9.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和郑光祖的《倩女离魂》,被合称为元曲四大爱情剧。
10.五大历史剧:关汉卿的《单刀会》、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高文秀的《渑池会》。
11.元杂剧:是以金院本、诸宫调和宋代说话为三大主要渊源,同时吸收融汇了前代戏剧、曲艺等各种文学艺术的营养成分而形成的一种新戏曲。
12.曲律与诗词不同,采用中原音的新四声。
其特征是平分阴阳和入派三声,即平声化为阴平和阳平两个声调,入声消失,所有入声字都流入平上去三声之中。
南戏则是平上去入。
13.科范,就是做与打的做工表演,一般简称科,除了徐渭所说的动作表演,在元剧中还有两种含义,一指规定的某种特殊的情感表演,二指某种特定的舞台音响效果。
14.题目正名:元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局内容,交代剧名。
15.元杂剧按类型分类:婚姻爱情剧、历史剧、公案剧、英雄传奇剧、社会问题剧、神仙道化剧。
16.关汉卿杂剧:仅记载66种,今存18种,按题材分为社会问题剧、爱情婚姻剧、历史剧三类。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35aebb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a.png)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中国戏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它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
它不仅作为表演艺术,而且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习俗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带您了解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剧种与剧目,以及各种技术和表演方式。
一、发展历程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祭祀仪式。
到了唐代,戏剧这一艺术形式逐渐成为宫廷文化并吸收了宫廷诗歌和音乐的元素,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基础。
到了元朝、明朝和清朝,戏曲文化得到了大力发展,形成了北京、秦腔、豫剧、昆曲和评剧等地方戏的剧种。
二、剧种与剧目1. 京剧京剧是一种中国传统戏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粹。
它源自北京皇家宫廷戏曲,并融合了徽班、昆曲、秦腔、河南坠子等汉族戏的表演艺术。
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方式,依照唱腔、角色、剧情和音乐等特征,又可分为四大类:青衣、花旦、生、净。
京剧的代表剧目有《红楼梦》、《长生殿》、《霸王别姬》等。
2. 昆曲昆曲是中国最古老和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
它对于中国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昆曲以唱、念、做、打为表演方式,特别注重形体动作和腔调。
昆曲剧目以历史传说和文学作品为主要题材。
代表剧目有《牡丹亭》、《汉宫秋》、《西施牵牛》等。
3. 豫剧豫剧是中国豫剧的代表之一,其发源于河南省中部地区。
豫剧以唱、念、做、打为表演方式,它的特点是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作。
豫剧的主要剧目是以农村生活为主题的题材剧,如《洛阳才子》、《红灯记》、《沙家浜》等。
4. 秦腔秦腔是安徽、河南、陕西三地的地方戏剧。
秦腔的表演技巧特点是强调唱腔、技艺、舞蹈和动作的运用。
秦腔的主要题材是历史、传说和小说。
典型的秦腔剧目有《汉宫秋》、《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空城计》等。
三、技术和表演方式1. 脸谱脸谱是戏曲的重要特色之一。
它反映了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性格,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戏曲角色。
脸谱的类型种类多样,如红脸、黑脸、青脸、白脸等。
古代戏曲知识点总结
![古代戏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4f2785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13.png)
古代戏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戏曲的历史古代戏曲起源于古代社会的宗教活动和祭祀仪式。
最早的古代戏曲可以追溯到周朝的宗教舞蹈和雅乐演出。
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朝代的古代戏曲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先秦时期的《楚辞》中就有关于戏曲的记载,可以说是古代戏曲的雏形。
汉代时期,古代戏曲逐渐开始从宗教活动和宫廷演出中走向民间,并在汉代形成了各种戏曲剧种。
隋唐时期,古代戏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戏曲的演出形式和文学创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古代戏曲更是达到了巅峰,形成了京剧、越剧、粤剧、评剧等多种戏曲剧种。
二、古代戏曲的类型古代戏曲有很多种类型,根据不同的地域和历史时期可以分为很多种。
但在演出形式上,古代戏曲大致可以分为歌舞戏、曲艺戏、散曲戏、粤剧、沪剧等几大类。
1. 歌舞戏歌舞戏又称“儿童戏”,是古代戏曲的一种最早形式。
歌舞戏的特点是以歌唱和舞蹈为主,剧情内容比较简单,适合儿童学习和欣赏。
歌舞戏的表演形式多是由儿童表演,并常常在宫廷和寺庙中演出。
2. 曲艺戏曲艺戏是古代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它以民间曲艺为基础,表现了中国民间生活的丰富多彩。
曲艺戏包括很多种类型,如喜剧、戏剧、相声、评书、杂剧等。
曲艺戏的表演形式灵活多样,剧情内容多是以生活故事为主,很受民众欢迎。
3. 散曲戏散曲戏是古代戏曲中的一种形式,它以《散曲》文学为基础,表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情感。
散曲戏的表演形式比较文艺,主要在文人聚会和宴会中演出,是文人雅集的一种重要活动。
4. 粤剧粤剧是中国南方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起源于广东省。
粤剧以粤语为基础,表演形式活泼多姿,剧情内容多是以广东本地生活为题材。
粤剧的表演形式受到了西方音乐和舞蹈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5. 沪剧沪剧是中国东部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起源于上海市。
沪剧以上海话为基础,表演形式活泼多姿,剧情内容多是以上海本地生活为题材。
沪剧的表演形式受到了外来戏曲剧种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古代戏曲导读 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戏曲导读 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77827ffeaeaad1f346933f64.png)
中国古代戏曲导读期末复习一、曲词背诵1、【孝顺歌】呕得我肝肠痛,珠泪垂,喉咙尚兀自牢嗄住。
糠!遭砻被舂杵,筛你簸扬你,吃尽控持。
悄似奴家身狼狈,千辛万苦皆经历。
苦人吃着苦味,两苦相逢,可知道欲吞不去。
——《琵琶记》2、【越调·斗鹌鹑】玉宇无尘,银河泄影;月色横空,花阴满庭;罗袂生寒,芳心自警。
侧着耳朵儿听,蹑着脚步儿行,悄悄冥冥,潜潜等等。
——《西厢记》3、【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则除是此地偏。
这河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
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弩箭乍离弦。
——《西厢记》4、【前腔】淅淅零零,一片凄然心暗惊。
遥听隔山隔树,战合风雨高响低鸣。
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泪交相迸。
对这处情伤,转自忆荒茔。
白杨萧瑟雨纵横,此际孤魂凄冷。
鬼火光寒草间湿乱萤。
只悔仓皇负了卿,负了卿!我独在人间委实的不愿生。
语娉婷,相将早晚伴幽冥。
一恸空山寂,铃声相应,阁道崚嶒,似我回肠恨怎平!——《长生殿》5、【集贤宾】海天悠、问冰蟾何处涌?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嫦娥奉?甚西方吹梦无踪!人去难逢,须不是神挑鬼弄。
在眉峰,心坎里别是一般疼痛。
——《牡丹亭》二、填空1、中国戏曲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近现代京剧和豫剧、越剧等各种地方戏。
2、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和明清传奇。
3、《琵琶记》据《赵贞女蔡二郎》改编,共四十二出,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
4、《琵琶记》的立意:“正是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
”“子奉共妻贤”。
5、元杂剧四大爱情剧:白朴《墙头马上》,与郑光祖《倩女离魂》、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6、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梦》7、《牡丹亭》二卷共五十五出,据明人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
8、《长生殿》是作者十年创作,三次修改,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才最后定稿。
中国传统戏曲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传统戏曲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3e90df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1.png)
中国传统戏曲的知识点总结一、发展历史中国传统戏曲源远流长,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
相传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祭祀活动。
在祭祀的过程中,人们用歌舞等形式来祈祷神灵,这些歌舞活动逐渐演变成了中国戏曲的先声。
据史书记载,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戏曲形式主要是一种宗教活动,用以祭祀神灵。
中国戏曲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不断吸收外来的文化和艺术元素,并发展出各种不同的剧种和表演形式。
唐宋时期,戏曲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艺形式,它与宫廷中的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元明清时期,戏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在戏曲剧目、表演形式、音乐特点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创新,而且在社会生活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戏曲在明清时期成为中国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到了人民的普遍喜爱。
近现代以来,中国戏曲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些波折,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曾经一度受到了一些质疑和挑战。
但是,随着中国文化自信的增强和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中国戏曲也逐渐得到了弘扬和振兴。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各级文化部门都加大了对戏曲的扶持力度,推动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和传承。
同时,中国戏曲也开始走向世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热爱。
二、表演形式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唱、念、做、打四种表演技巧。
唱是中国戏曲表演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中国戏曲的特色之一。
中国戏曲的唱腔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有高亢激越的,也有柔婉细腻的,还有刚健豪放的。
唱腔常常需要配以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增强戏曲的情感张力。
念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朗诵、吟诵等方式来表现戏曲剧情和人物性格等。
念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另一种重要技巧,它有时需要配以动作和音乐来协调表现戏曲的情节和人物。
做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另一种技巧,是通过动作和姿态来表现戏曲的情节和人物。
做是中国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增强戏曲的视觉效果,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戏曲的内容和情节。
戏曲阅读的知识点总结
![戏曲阅读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6c488e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0.png)
戏曲阅读的知识点总结一、戏曲的历史渊源1. 戏曲的定义与特点: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统称,由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形式组成。
通常包括有武打动作、唱段、念白和对白等元素。
2. 戏曲的发展历程:戏曲起源于古代民间歌舞和祭祀活动,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最终形成了昆曲、京剧、越剧、黄梅戏等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戏曲艺术。
3. 戏曲的地域特色:中国广袤的地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戏曲艺术,各个地方的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风格特色。
比如京剧是中国北方的主要戏曲剧种,而粤剧则是中国南方的戏曲代表。
二、戏曲的表演艺术1. 戏曲的表演形式:戏曲包括有唱、念、做、打四种基本表演形式。
其中唱是指演员以歌唱形式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境;念是指演员以朗诵形式表达角色的思想和话语;做是指演员以动作表演形式塑造角色的形象;打是指演员以武术动作表演形式展现角色的斗争与战胜。
2. 戏曲的表演技巧:戏曲表演技巧包括有唱腔、音韵、舞台表演、化妆等多个方面。
不同的戏曲剧种有不同的表演技法和表演特色,比如京剧讲究唱腔和动作的协调配合,越剧则注重婉转动人的唱腔。
3. 戏曲的表演规范:戏曲表演有其独特的规范和标准,包括行走的步法、动作的姿态、表情的变化等。
演员需要结合角色特点和情境要求,通过规范的表演形式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
三、戏曲的音乐艺术1. 戏曲的音乐特点: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有伴奏、唱腔、音韵等多种形式。
戏曲音乐注重音乐舞台的融合和对角色情感的表现,具有独特的韵律美感。
2. 戏曲的音乐表演:戏曲音乐表演要求演员具备一定的音乐功底和表演技巧,能够准确把握音乐的节奏和节拍,达到音乐与表演的完美结合。
3. 戏曲的音乐传承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戏曲音乐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文化追求。
四、戏曲剧本的阅读1. 戏曲剧本的结构特点:戏曲剧本一般包括有序幕、场次、台词等元素,融合了戏曲的表演要求和戏剧的故事情节。
戏曲知识点总结
![戏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907572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2.png)
戏曲知识点总结一、戏曲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戏曲是一种由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演艺形式。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最早的戏曲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不同的戏曲剧种在不同地区逐渐形成。
1、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代表剧种之一,起源于清代,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是中国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和婀娜多姿的表演形式,被誉为“中国戏曲之花”,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黄梅戏:黄梅戏是江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由湖北省黄冈地区的地方戏发展而来。
黄梅戏以其柔和、细腻的表现方式,以及温婉典雅的唱腔而著称,被称为“江南第一声”。
3、越剧:越剧是中国戏曲的地方剧种之一,起源于上海地区,以其婀娜多姿的表演形式和细腻婉转的唱腔而闻名于世。
越剧以其浓厚的地方文化风格和细腻的表演技巧,被誉为“东方曼妙之声”。
4、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明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粤剧以其豪放、激昂的表演方式和独特的音乐特色而著称,被誉为“南国昆曲”。
5、豫剧:豫剧是河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清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豫剧以其豪放、激昂的表演形式和浑厚、深沉的唱腔而著称,被誉为“中原昆曲”。
6、秦腔、沪剧、晋剧、川剧、湘剧、闽剧、滇剧等,各地戏曲剧种在不同地区形成并发展,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戏曲文化。
在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中,戏曲作为一种重要的演艺形式,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戏曲通过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瑰宝。
二、戏曲的表演形式1、唱、念、做、打:唱指由主要角色演员用唱腔来表演,念指对白的念白表演,做指角色的身段动作表演,打指表演中使用的击打动作,包括武打和打击乐器。
这四种表演形式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基本要素,也是戏曲艺术的核心。
2、唱段、念白、大面、小面:唱段是戏曲中由主要角色演员演唱的乐曲,念白是角色之间的对白表演,大面是全体演员演出的大型场面,小面是由少数演员演出的小型场面。
(完整版)戏曲复习资料
![(完整版)戏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1077c985f0e7cd1842536a0.png)
戏曲复习资料一、概述1、戏曲的概念:王国维在《戏曲考源》中的定义:“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2、戏曲的特征:1)综合性特征:载歌载舞,成为中国民间音乐的集大成者。
2)程式性特征:立一定之准式为法,谓之程式。
3、戏曲文化的三大特征:积淀式文化融合性文化民俗性文化二、戏曲史戏曲诞生前:1、先秦乐舞乐舞:祖先在劳动生活、情感交流等各种场合,感于物而动于情,通过语言动作抒发感情表达意愿产生了乐舞。
特征:生活再现性、歌舞乐结合、依附于祭祀仪式产生的职业:1)“巫觋”:乐舞是巫觋的专长,巫觋被认为能与神灵相通,上达人的祈愿,下传神的旨意,主祭司舞,装神弄鬼2)“俳优”宫廷艺人“优孟衣冠”作用:讽谏扮人物。
先秦乐舞已经出现了一些综合性特征,为戏曲的产生准备好了职业。
2、秦汉散乐秦汉散乐包括百戏和角抵戏:百戏:包含歌舞、杂技、武术、滑稽角抵戏:在百戏表演中,有一种运用技艺的戏剧化的表演例:《东海黄公》传递信息,与优孟衣冠不同,它为戏曲萌芽产生而设定了情节的假定性,且可进行反复表演。
3、隋唐歌舞戏、参军戏歌舞戏:假定了情节,演员装扮表演。
《踏谣娘》《大面》《拨头》《踏谣娘》的三点启示:构成了歌舞演故事的艺术形式、已有行当之雏形、歌舞表演与角抵戏的结合,是两小戏或对子戏最早的例证,堪称戏曲的雏形。
参军戏: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一般是两个角色,被戏弄者被称为参军,戏弄者被称为苍鹘。
参军后被叫做副净,苍鹘后被称为副末。
参军戏设定了基本格局,有了戏曲行当的原始特征。
4、宋金杂剧——杂剧、院本北宋时期已有杂剧盛行。
南宋与金朝南北分治后,南宋仍然称杂剧,金则称院本。
地点:东京和临安城中的瓦肆勾栏,集中了大量的伎艺人才,成为各种伎艺交流发展的基地。
人物:撰写杂剧剧本的人被称作“书会才人”或“书会先生”。
北宋杂剧的表演分三个部分:艳段、正杂剧、杂扮,形成了“旦”“贴旦”“副净”“副末”等戏曲表演行当,因此把北宋杂剧看作中国戏曲艺术的雏形。
文化常识戏曲知识点总结
![文化常识戏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214d70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6.png)
文化常识戏曲知识点总结一、戏曲的起源和发展1. 戏曲的起源戏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戏剧艺术形式,起源于古代社会的宗教祭祀仪式和神话传说。
据史书记载,中国最早的戏曲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的戏曲并不是以文字表演的,而是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形式。
后来,随着文字的发展,戏曲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以歌唱和表演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
2. 戏曲的发展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戏曲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多种流派和剧种。
在宋元时期,蒙元统治下的南宋戏曲逐渐发展成为了元曲,为后来的戏曲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中国戏曲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阶段,京剧、越剧、粤剧等流派相继形成,并逐渐成为全国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戏曲的基本形式和特点1. 戏曲的基本形式戏曲是以声腔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艺术形式,它包括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元素。
在表演形式上,戏曲分为武戏和文戏两种,武戏注重表现力和技巧,文戏注重情感和表演。
2. 戏曲的特点戏曲有着独特的表演特点,包括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以及变脸、穿花翎等特殊的表演技巧。
此外,戏曲还有着多种角色类型,包括生、旦、净、末等角色,每种角色有着不同的表演特点和形式。
三、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作品1.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戏曲中的经典剧目之一。
它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曹、刘、孙三国之间的纷争和战斗。
在戏曲中,该剧以豫剧、越剧、京剧等不同的表演形式被广泛演出。
2.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戏曲中的著名剧目之一。
该剧以守旧豪门贾府为背景,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和爱情故事。
在戏曲演出中,《红楼梦》主要以京剧和越剧等形式进行演出。
3. 《牡丹亭》《牡丹亭》是元曲戏剧中的一部经典作品,也是中国戏曲中的重要剧目之一。
该剧以唐代诗人元稹的《魏晋风度》,表现了杜丽娘与柳永之间的爱情故事。
在戏曲表演中,《牡丹亭》主要以越剧、京剧等形式进行演出。
中国戏曲史-复习资料
![中国戏曲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23a1104376baf1ffd4fad36.png)
中国戏曲史1、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
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
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
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
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
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2、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民间,时称撚兰卧泳鐢。
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
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已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
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3、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种重要时期,它以其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著者,唯北杂剧(亦称元杂剧)。
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杂剧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
北杂剧之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4、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
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
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绝盛之时。
表演上则日趋成熟.5、明代四大声腔所谓明代四大声腔是对中国明代南曲系统的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山腔的合称。
明代戏曲,在音乐上出现明显的地方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地方声腔的崛起。
古代文学史古代戏曲复习整理
![古代文学史古代戏曲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9c1072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61.png)
古代文学史古代戏曲复习整理第一章元曲概说一、名词解释1、戏曲:它是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来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是文学、音乐、舞蹈、杂技、美术艺术等众体皆备的综合艺术。
2、戏剧:它是一种由演员通过说、唱、歌、舞当众表演故事的艺术形式,包括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方面的综合艺术。
3、曲:可以歌唱的乐谱,具体讲是金元时期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词、词余、乐府。
4、散曲:是宋金时期吸收民间曲词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5、小令:原名叶儿,是文学上的一支曲或一首词,具体地说是独立的一支曲。
6、套数:和小令相对,是两组以上(不包括两组),用同一宫调的曲子相邻而成的组曲。
(特点:有尾声,曲子只能在同一宫调中选用)7、带过曲:是由两组曲组成的曲子。
8、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吸收了其他多种表演形式形成的一种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它是一种综合艺术,吸收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被称为“第七艺术”。
9、曲词:是在诗、词和民间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新诗体,一般都本色自然而又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它一面有严格的韵律,一符合演唱的要求;一面又可以增句或加衬字,有利于比较自由地表情达意。
10、曲调:旧乐府音调的总称。
11、唱词:旦本戏,末本戏。
12、宾白:两人相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宾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
13、科范:是剧本规定的主要表情动作和舞台效果,简称为“科”,如“把盏科”、“做眼泪科”、“调阵子科”、“内作起风科”等。
14、折:既是音乐组织的单元,又是故事情节的自然单位。
15、楔子:是一折戏,放在一本戏的开头叫开场戏,放在中间叫过场戏(用来简单介绍人物和故事情节)。
16、角色:表现不同类型的人类。
由于杂剧以正色为主角,形成“一角众脚”。
正末、正旦就分别成了末本和旦本的角色。
此外,视剧情的需要,还有净、副末、贴旦、搽旦、孤、卜儿、孛老、倈儿等。
中国戏曲史复习资料
![中国戏曲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c59a7d2172ded630b1cb6d2.png)
中国戏曲史复习1、戏剧的基本艺术特征(表演层面):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2、什么是戏剧什么是戏曲?3、我对中国戏曲的认识4、戏曲四大行当:生旦净丑5、中国戏曲起源过程中的几重形态:一、诗乐(上古歌舞——百戏、角抵、歌舞戏)二、仪式(蜡祭、巫觋、傩仪——傀儡)三、俳优(科诨、优戏、杂剧)四、唱叙艺术(民间说唱)6、【秦】代表作:《东海黄公》这个故事在表演中人物、情节、冲突、结局,都是排定了的,这显然已不属于两两相角、以力的强弱裁定胜负的角抵竞技,而是衍化为表演既定的故事内容的戏剧表演。
7、【唐】参军戏是隋唐两宋时期流行的一种科白类滑稽优戏。
通常有两个角色表演:一个叫参军,是被戏弄的角色;一个叫苍鹘,是执行戏弄的角色。
参军、苍鹘是后世戏剧中净、末两个角色的来源。
名目如《说咸淡》《三教论衡》等。
总结:第一章,要能说出戏曲演变的顺序,脉络清晰,做到心里有数【宋金杂剧】不出大题,看一下教案就行【元】宋元南戏1、“南戏之祖”关汉卿作品《琵琶记》2、最早的南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3、元杂剧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填空)关汉卿:《单刀会》、《救风尘》、《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王实甫:《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元杂剧四大爱情剧: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四大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元杂剧的基本体制及其特点(一)剧本结构:一般是一剧四折一楔子,剧末附“题目正名”。
四折戏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安排。
楔子用来交代剧情、人物或串联两折,可放在剧首(序幕)或中间(过场戏)。
题目正名为二句或四句诗,扼要概括剧情,用于剧团演出前贴“招子”(海报)之用。
结构例外的剧作如《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西游记》(六本二十四折),《赵氏孤儿》(一本五折)。
《戏曲》复习资料
![《戏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27b1ef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c.png)
《戏曲》复习资料上篇第一章中国戏曲的萌芽、形成与元杂剧的繁荣1、戏剧:戏剧就是将曲词、饶舌、舞蹈、音乐、演出、甚至杂技、武术、美术等有机融合为一体的具有高度综合性艺术特征的一种文体。
2、戏曲分为萌芽、滋长、发展、成熟等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3、关于戏曲的起源,学术界存有巫优说道、完整歌舞说道、傀儡说道及外来说等。
4、做为古代戏剧诸要素之一的歌舞,兴盛于原始社会。
5、《挥挥娘》就是具有具体内容故事情节的歌舞演出。
6、以科白搞笑居多的参军戏来源于后汉。
7、宋代戏曲的典型范式是宋杂剧,包括宋杂剧、南宋官本杂剧和金院本。
(南宋官本杂剧是北杂剧的延续和发展)8、宋金杂剧涵盖歌舞戏、滑稽戏、饶舌、杂艺诸因素在内的综合性艺术样式。
9、宋金杂剧的器形特征:(一)演出故事。
有的是有头有尾的故事,有的是故事的片段;(二)、搞笑调笑占据关键边线,可以说道存有杂剧表演便存有科诨;(三)、歌唱、白苞、舞蹈、武技等多种演出方式都获得应用领域;(四)、音乐就是不可或缺的成分;(五)、多与百戏同时表演。
10、正杂剧(偏重故事表演、综合性较强)呈现的表演特点:用北曲演出,但套曲使用多寡尚无定制,演员分工更细、形成以人物类型划分的脚色;故事性明显增强,注重化装和人物造型,加入乐器伴奏,有了专供演出的戏台。
11、宋金杂剧是元杂剧的早期形态。
12、诸宫调盛行于北宋中期,首创为孔三传,诸宫调做为叙事体的通俗讲唱文学。
13、诸宫调与北杂剧的不同:诸宫调用第三人称,而北杂剧用第一人称,以便抒发戏剧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114、诸宫调不仅广罗各种传统音乐的曲调,也把传统音乐中原有的各种曲牌联套的形式加以发扬广大,使之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一种既有曲调变化,又有宫调变化的联套体制。
(诸宫调是元明以来杂剧的传奇之鼻祖)15、元杂剧兴盛的标志:(1)、作家队伍的发展壮大和杰出杂剧作品的陆续拉开序幕,也就是元杂剧经济繁荣的显著标志和关键实际的彰显。
中国戏曲上课知识点总结
![中国戏曲上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ccf5a4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e.png)
一、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戏曲的起源据考古学研究,中国戏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夏、商、周时期。
最早的戏曲形式是祭祀活动中的歌舞与神秘仪式,后来发展成为古代民间劳动生活的产物。
2.戏曲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戏曲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戏曲的基本格局。
戏曲在唐代盛行,发展出多种不同的戏曲类型,如散曲、小令、曲子、兮船调等。
宋元时期,戏曲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散曲、小调、大曲等。
明清时期,戏曲的发展达到巅峰,京剧等经典剧种相继出现。
二、中国戏曲的类型中国戏曲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话剧、京剧、昆曲、评剧、豫剧、越剧、粤剧等。
每一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表演特点。
下面针对部分主要戏曲类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1.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中最著名、最受欢迎的一种。
它的表演手法多样且技艺繁复,表演内容广泛,具有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段。
京剧有丰富的剧目内容,表演时舞台音乐、道具布景都十分精美,整齐明快的打击乐总是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2.越剧越剧是浙江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其表演风格细腻婉转,舞台装饰精美,表演细致入微,情感饱满。
3.昆曲昆曲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古老的戏曲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
其表演特点是优美、细腻、婉转、典雅,语调舒缓如歌,富有叙事、抒情性质。
4.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一种戏曲,表演特点是舞台大型、歌舞兼备、武打精彩。
粤剧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著称。
以上仅是四种中国戏曲类型的简单介绍,实际上中国戏曲类型还有很多,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演风格。
在中国戏曲表演中,有许多独特的表演技巧,下面将针对戏曲表演的一些技巧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唱腔唱腔是中国戏曲的一种表演形式,表演者在唱腔中既要演唱,又要演戏,唱腔的表演需要有扎实的声乐基础,同时还需要有很强的演技。
唱腔的演唱技巧包括音准、声音的变化、气息的控制等。
2.表演动作中国戏曲的表演动作非常讲究,演员需要通过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达情感和塑造角色。
中国戏曲史复习资料
![中国戏曲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8166ba9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6e.png)
中国戏曲史复习资料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戏曲史中,有许多经典剧目和著名表演艺术家,值得我们回顾和学习。
中国戏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最早的形式是祭祀神灵时的歌舞表演。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表演逐渐演变成为戏曲。
在古代,戏曲主要分为南戏和北曲两大流派。
南戏以南方的婺剧、越剧、粤剧等为代表,而北曲则以京剧、评剧、豫剧等为代表。
这些不同的戏曲形式在剧本、音乐、舞蹈和表演方式上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中国戏曲史上,有一些著名的剧目被誉为经典之作。
比如《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的戏曲版本被称为《红楼梦曲》,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系列形象为中心,描绘了一个宏大的家族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
另外一个著名的剧目是《西游记》,它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
《西游记》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四位形象为中心,讲述了他们西天取经的故事。
这部作品融合了神话、传说、寓言等元素,展现了人性的善恶斗争和正义的力量。
除了经典剧目外,中国戏曲史上还有一些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他们的表演艺术成就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比如梅兰芳被誉为中国京剧的一代宗师,他以其精湛的表演技巧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他的代表作有《白蛇传》、《霸王别姬》等。
另外,杨洪基也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位杰出表演艺术家,他以其独特的演唱风格和深情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赞赏。
中国戏曲的发展离不开传承和创新。
在传承方面,中国戏曲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戏曲家族,他们代代相传,将戏曲艺术发扬光大。
比如梅派京剧、程派评剧等,这些戏曲家族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保持了戏曲的传统风格和特色。
在创新方面,中国戏曲也在不断探索和尝试。
近年来,一些新兴的戏曲形式如二人转、快板等逐渐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
这些新兴的戏曲形式在剧本、表演方式上都有所创新,使得戏曲艺术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2023高考复习之古代戏剧常识练习(含答案)
![2023高考复习之古代戏剧常识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0e0f7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7.png)
2023高考复习之古代戏剧常识练习(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古代中国元曲的代表作品是:- A. 《红楼梦》- B. 《西游记》- C. 《长生殿》- D. 《桃花扇》- 答案:D2. 以下哪个戏曲种类属于京剧?- A. 评剧- B. 黄梅戏- C. 二人转- D. 相声- 答案:A3. 古代戏剧中的京剧最早起源于哪个地区?- A. 北京- B. 上海- C. 武汉- D. 成都- 答案:A4. 以下哪个剧种是中国的民间戏曲?- A. 歌仔戏- B. 京剧- C. 昆曲- D. 话剧- 答案:A5. 在古代中国戏曲中,脸谱是用来表示戏曲角色的道具,其中红色脸谱通常代表:- A. 忠勇善良的人物- B. 邪恶的人物- C. 智勇双全的人物- D. 幽默诙谐的人物- 答案:B二、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古代中国的昆曲。
昆曲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明代,可以追溯到元代。
它以琼剧为基础,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表演,并且有一套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曲调。
昆曲的表演形式优雅精致,对演员的表演技巧和音乐才能要求较高。
昆曲在古代时期受到宫廷和文人的喜爱,表演场所主要在京师和南方的一些城市。
2. 请简要介绍一下古代中国的评剧。
评剧起源于明代,发展于清代,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
评剧以说唱为主,演员既要表演角色,又要念白唱腔。
其特点是旁白多,念白固定而唱腔变化丰富,富有音韵美和口语特色。
评剧通常以历史故事或传统戏剧剧本为基础,通过细腻的表演和唱腔来传达情感和寓意。
三、解答题1. 选择一种中国古代戏剧形式,简要介绍其特点和影响。
选择京剧作为例子,京剧起源于北京地区的宫廷戏曲,是中国古代戏曲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种剧种。
京剧融合了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注重形体和声音的协调,演员通过精妙的动作和唱腔来表达情感和展现角色特点。
京剧的剧本基本来自于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京剧在传统戏曲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的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戏曲复习资料一、单选(一)元杂剧作家及其作品中国戏曲史“黄金时代”“元人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元杂剧四大爱情戏: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杂剧五大历史剧”:关汉卿的《单刀会》、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高文秀的《渑池会》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并称作“五大历史剧”。
(二)南戏又称“戏文”“南词”“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四大南戏:《荆钗记》王十朋、钱玉莲,《白兔记》刘知远、李三娘,《拜月亭》王瑞兰、蒋世隆,《杀狗记》孙华、孙荣,合称“荆刘拜杀”“四大南戏”“古戏四大家”。
加上高明《琵琶记》称“五大南戏”。
徐渭《南词叙录》——中国最早的、也是宋元明清四代唯一的专论南戏的著作。
《戏文概论》中国戏曲史上继明徐渭的《南词叙录》后第一本关于宋元戏文的概论性著作。
《张协状元》为最可靠的南戏早期剧本,是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史料,被现代史学界誉为“中国第一戏”和“戏曲活化石”。
《永乐大典》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是一部类书。
《琵琶记》:高明著,南戏之祖。
是高明根据民间流传的南戏《赵贞女》改编的。
(三)明代杂剧前期:从明初至成化年间(1368—1487),紧承元杂剧余绪,出现过短暂的繁荣,随即渐趋萧条。
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由元入明者,著名的有王子一、刘东生、贾仲明等;明初长成的,主要是两位藩王朱权和朱有燉,形成宫廷派杂剧创作群体。
产生了《琵琶记》和“荆刘拜杀”等著名剧作,呈现出“南戏中兴”的局面。
成就最高:徐渭《四声猿》1.朱权:还是一位著名的曲学家,《太和正音谱》集元人曲学之大成,戏剧史上重要的理论专著。
作品:《冲模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2.朱有燉:杂剧创作数量在明初称最。
作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喜庆宴赏戏,如《八仙庆寿》、《仙官庆寿》、《牡丹仙》、《牡丹园》等(2)神仙道化戏,如《小桃红》、《十长生》、《夜半朝元》等(3)忠义节烈戏,如《继母大贤》、《团圆梦》、《义勇辞金》等(4)水浒英雄戏,如《豹子和尚》、《仗义疏财》(5)烟花妓女戏,如《香囊怨》、《复落娼》、《桃园景》等中期:处于转变期1.康海:《中山狼》,讽刺世情的寓言剧。
取材于其师马中锡的寓言小说《中山狼传》。
康剧刻画生动,结构严谨,曲词锋利,堪称明人杂剧的上乘之作。
2.王九思:《杜甫游春》,借古写今3.徐渭:杂剧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代表作《四声猿》(最早一部杂剧合集),包括《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狂鼓史》(《四声猿》中最杰出的作品)四本杂剧。
澄道人《四声猿引》称其作品”为明曲之第一”。
4.其它作品:李开先《园林午梦》、冯惟敏《僧尼共犯》。
后期:杂剧倾向——文人化、案头化这个时期作家大致可分为三类:1.以写南杂剧为主,有徐复祚、陈与郊、沈璟等。
徐复祚:较为突出,代表作《一文钱》是一本著名的讽刺喜剧。
陈与郊:《昭君出塞》和《文姬入塞》演述王昭君和蔡文姬的历史故事。
2.以写北杂剧为主,有孟称舜、王衡、沈自征等。
孟称舜:较为突出,代表作《桃花人面》,此句讴歌爱情,优美雅丽,充满诗情画意。
王衡:讽刺喜剧颇为出色,代表作《郁轮袍》。
3.兼写南北杂剧,有叶宪祖、吕天成、王骥德等。
叶宪祖:代表。
叶氏杂剧以北曲为主者多为历史剧和社会剧,其中《骂座记》和《易水寒》比较有名,皆取材于《史记》。
叶氏杂剧中,以南曲或南北合套为主的多为爱情剧,较为著名的有《四艳记》,包括《夭桃纨扇》、《碧莲绣符》、《丹桂钿合》、《素梅玉蟾》等四个短剧。
吕天成:《齐东绝倒》,讽刺剧。
与王骥德在戏曲理论上的建树远在其创作成就之上。
讽刺杂剧——徐复祚《一文钱》、王衡《郁轮袍》爱国杂剧——陈与郊《昭君出塞》、《文姬入塞》爱情杂剧——冯惟敏《僧尼共犯》、孟称舜《桃花人面》(四)明代传奇明代传奇是明代戏曲的主体。
特指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明代传奇发源于宋元南戏,带有浓厚南方戏剧特征,但又融合了北曲声腔和元杂剧精华的艺术样式。
分类:爱情剧、明代时事剧、历史故事剧、伦理道德剧、宗教迷信剧明初传奇1.道学教化剧:邱濬《五伦全备记》、劭璨《香囊记》(徐渭《南词叙录》说它是“以时文为南曲“的始作俑者,同时也是明代传奇骈俪派的滥觞”)2.四大优秀剧目:姚茂良《精忠记》、苏复之《金印记》、沈采《千金记》、王济《连环记》明中期1.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明代戏曲史上第一部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作品,描写的是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梁辰鱼《浣纱记》(又名《吴越春秋》,用魏良辅改良后的昆曲创作的第一部剧,昆腔传奇也成为我国古代戏曲史上最为完整的表演艺术体系。
)王世贞《鸣凤记》(政治时事剧,第一部完整反映政治题材的悲剧现代戏。
)这三部作品的出现标志着明代传奇的第一个高潮。
同期比较有名的还有郑若庸的《玉玦记》和高濂的《玉簪记》(昆曲中传唱至今的一部名作)。
2.四大声腔:海盐腔(浙江海盐)、余姚腔(浙江余姚)、弋阳腔(江西弋阳)、昆山腔(江苏昆山)3.曲牌联套体:中国戏曲音乐的一种结构体制。
将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章法组合成套,以构成一折(出)戏的音乐。
一本戏若干折(出),即由若干组套曲构成。
明后期自明中期以后,以台州学派为哲学背景,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一股具有人文启蒙色彩的“以情反理”思潮。
1.“沈汤之争”:沈璟——“吴江派”、汤显祖——“临川派”沈璟“戏曲理论”:(自己书上找找,省略了哈)①吴江派——伦理、本色、声律代表人物及作品:吕天成《曲品》、王骥德《曲律》吴江派剧作家有沈璟、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叶宪祖、沈自晋等。
吴江派理论:●强调戏曲创作要讲究音律。
沈璟认为“名为乐府,须教合律依腔,宁使时人不鉴赏,无使人挠喉捩嗓”(《博笑记》附《词隐先生论曲》)。
他甚至说:“宁律协而词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协,是曲中之工巧”(见王骥德《曲律》)。
为了贯彻他的这一主张,他还审定了《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作为传奇音律的范本。
●吴江派主张“语言本色”,他们宗元杂剧的当行本色,主张多用民间俚语。
吴江派的艺术主张,对于规范戏曲的音律,冲击剧坛上追求骈丽、堆砌词藻的浮华文风,都有一定贡献。
②临川派——至情、文采代表人物及作品:吴炳、阮大铖、孟称舜临川派的作家以孟称舜、吴炳的成就较高。
临川派理论:●以意趣神色为主。
汤显祖认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
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模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答吕姜山》)!他甚至说“余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
”●语言要有文采。
汤显祖强调“丽词俊音”,主张语言要有文采。
临川派强调内容,但在戏曲音律上稍有偏激。
(五)明传奇资料与理论《六十种曲》明末毛晋辑,中国戏曲史上最早的传奇总集,也是规模最大的戏曲总集。
集中了元明两代一些著名的作家作品,反映了元、明两代南戏、传奇的概貌。
明清的戏曲理论,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代后期,出现了徐渭的《南词叙录》、王骥德的《曲律》、吕天成的《曲品》、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李渔的《闲情偶寄》等著作。
王骥德《曲律》第一次对中国古代的戏曲创作规律作了系统且新颖的论述,对后来的戏曲研究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有特色最有价值的理论建树,是对戏曲创作理论和写作规律的探索,对风神、虚实、本色、当行等问题作了深入论述。
吕天成《曲品》是中国古典戏曲史上第一部品评之作。
吕天成曲学理论:事奇而真,合乎情理;删繁就简,重点突出;本色当行,雅俗共赏;贵于创新,忌在落套。
1.爱情喜剧:高濂《玉簪记》、爱情悲剧:周朝俊《红梅记》、孟称舜《娇红记》2.“临川四梦”——汤显祖《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3. 汤显祖“至情”论:内容有三:①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世总为情”(《耳伯麻姑游诗序》)“人生而有情”(《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②有情人生的极境是“至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牡丹亭·题词》)③“至情”的感悟方式是借戏剧来演绎。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复甘义麓》)。
4.王阳明“心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灏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
至明朝,由王守仁首度提出“心学”两字。
“心即理”。
王阳明认为“至善是心之本体”,“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
”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心”是第一性的,“物”是第二性的。
5.李贽的思想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文学思想:“童心说”,主张创作要“绝假还真”,抒发己见。
哲学思想:“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真心”就是童心、初心,最初一念之本心,即不受外界影响的“我”的心。
它们是主宰一切,产生诸相的本源。
6.王艮: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它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反对束缚人性,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
(六)清代传奇苏州派领袖李玉、风情喜剧大家李渔、蒋士铨的诗化剧作清初传奇明末清初,在苏州这个戏剧创作和演出的中心城市,出现了一群平民专业剧作家,较为著名的有李玉、朱佐朝(代表作《渔家乐》)、朱素臣(代表作《十五贯》)、叶雉斐(代表作《琥珀匙》)等。
他们相互往还密切,有时合作创作剧本,有时共同切磋曲律,在市民生活的土壤和文化氛围中,形成了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大致相近的戏曲流派,后人称之为苏州派。
1.李玉:苏州派的的领袖。
也是明清传奇作家中写作剧本及存留剧本最多的作家,现存完整的有18种。
作品:李玉的剧作可以明朝灭亡为界,分为前后期。
前期作品以描写人情世态为主要内容,最负盛名的是崇祯年间刊刻的《一笠庵四种曲》,亦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合称“一人永占”。
入清后的剧作主要有《清忠谱》《千忠戮》《两须眉》《眉山秀》《意中人》《万里圆》《风云会》《牛头山》《昊天塔》《七国传》《连城璧》《五高风》《清忠谱》为李玉、朱素臣、毕万后和叶雉斐的共同创作。
第一次在戏曲舞台上描写了如火如荼的市民斗争,表现了新题材、新人物、新主题。
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部“事俱按实”(吴伟业《清忠谱序》)的历史戏,在清代舞台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这对后来的《桃花扇》等剧有影响。
2.李渔: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被后世誉为“中国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是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