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动态血压的分析.pdf

合集下载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与高血压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与高血压
YU S i n WANGY n C ptl nv ri f dc l cecs (e ig 10 6 ) h- we a a i iesyo Meia S i e B in 0 0 9 aU t n j
Ab t a t sr c: T e h pe tn i n i l ey r l t d t a i u a d o a c lr d s a e n h c u a e b o d p e s e m e s r me s n to l h y re s o s cos l e ae o v ro s c r iv s u a ie s s a d t e a c r t l o r s u a u e nti o n y r
p e s e c nv n i na l e e t e fu t t ns i l o r s u e o e d y m o e a c a ey t a a ua l o r s u e r s u o e to l r f c s t cuai n b o d p e s f t a r c u t l n c s lb o d p e s r .Th s r y l h l o r h r h i a i l e e o er s a c r g e so er c nt 4一 o ra ult r l o r s u e mo i rn t r c er viw n t e e r h p o r s ft e e h u mb a o y b o d p e s r n t i g. h h 2 o Ke r s y wo d : h e e i n, a u ao l o r s u e m o t rn p t y r nso mb l t r b o d p e s , y r ni i g o

动态血压报告解读

动态血压报告解读

动态血压报告解读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通过24小时不间断记录血压变化情况的检查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个体的血压状况,对高血压、低血压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动态血压报告进行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这一重要的医学检查结果。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动态血压监测报告中常见的指标。

动态血压监测报告通常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等多个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出个体在24小时内血压的变化情况,包括白天、夜晚以及不同活动状态下的血压水平。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的血压控制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血压问题。

其次,动态血压监测报告中的正常范围是怎样的呢?一般来说,成年人的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在90-140mmHg,舒张压在60-90mmHg。

而动态血压监测报告中的正常范围还会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解读动态血压监测报告时,我们需要结合个体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此外,动态血压监测报告中还会包括血压的日间和夜间变化情况。

正常情况下,人体在夜间休息时血压会有所下降,这种下降的幅度通常称为夜间血压下降率。

夜间血压下降率的正常范围一般在10-20%之间。

如果夜间血压下降率低于10%,可能意味着存在潜在的高血压风险,需要引起重视。

最后,动态血压监测报告中还会包括血压的变异性指标。

血压的变异性指标反映了血压在24小时内的波动情况,包括晨间高血压、夜间高血压等。

这些指标对于评估血压控制的稳定性和风险性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动态血压监测报告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对于高血压、低血压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动态血压监测报告中的指标进行准确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的血压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血压问题,保障健康。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报告,促进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

动态血压报告结论模板

动态血压报告结论模板

动态血压报告结论模板
背景
血压是人类身体最基本的生命体征之一,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高血压逐渐增多,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对血压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
为了更好的了解动态血压的情况,本文为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了一套动态血压报告结论模板,以便更好地进行血压数据的分析和诊断。

报告结论模板
1. 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检测日期:
•测量时间段:
2. 数据分析
2.1 进食情况
•饮食规律:
(分别填写早餐、午餐、晚餐)
•饮酒情况:
(是否喝酒,饮酒种类,饮酒量,是否吸烟等)
2.2 血压数据
•平均血压:
(收缩压、舒张压)
•日间血压指标:
(收缩压、舒张压)
•夜间血压指标:
(收缩压、舒张压)
•靶器官损伤指标:
(视网膜病变、肾脏损伤、左心室肥厚等)
2.3 分析结论
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结合血压数据,得出分析结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建议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
•需要药物治疗的情况;
•需要进一步检查的情况。

3. 注意事项
根据分析结论,给出针对该患者的注意事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饮食和生活方式上的注意事项;
•药物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诊疗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是目前评价高血压危险性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本篇文章提供了动
态血压报告结论模板,希望能够对临床工作者及广大患者提供参考,早日发现和控制高血压,保持身体健康。

糖尿病肾病患者24h动态血压临床特点分析

糖尿病肾病患者24h动态血压临床特点分析
e r l d i h t d n o l n t e su y,w to trn e lc me tt e a y T e p a e es o lo r s u e a d cr a i h t m e e me s rd b e i u e a r p a e n h r p . h a m tr fb o d p e s r n ic d a r y h w r a u e y h l r n
DN n o a d n n—DN g o p . s l An y i o r u s Re u t s: a ss f l ABP d t o 6 M aaf m 2 CKD p t n sw t N n 5 o r ai t i l e l D a d 1 2 n n—d a e i CKD p te t n i a i t b c ain si d c —
t ( ) h vrg ,a i dngtm yt i b dpesr( B )i e ae twt N w r os t i e a e e 1 T eaeae h dy me i t ess l l rsue S P nt t ns i D eecnt l h hr hnt d: 4 2 t n a hi oc o hpi h n a y g t h pt nswt o ai t i nn—D ( ) lo rsuevr it i o df r o s eal, n eng tm l dpes edc n a bu— e h N. 2 Bodpesr a a lyddnt ie ni r y adt i t ebo rs el ew n i i b f c d b h hi o r u i sl t , sn r ee e o r p. 3 T ess l l dpesr la e o s t ihrnt a et wt D a oe e a et vr di b t go s ( ) h yt i bo rsue odw r cnt l hge ep t n il N tn t s d b or s n h u oc o e n a y i h i s l h h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患病率为22.4%~71;0%,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高血压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而且是脑卒中,冠心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笔者通过对我院高血压患者的24h动态血压监测(AVBPM)分析,总结24h血压波动曲线的变化规律,从而为临床治疗,用药,调整方案提供依据。

1 ABPM在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中的监测分析1.1 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昼夜波动特点:大多数轻,中度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昼夜波动曲线与正常血压者相似,但总体水平较高,波动幅度较大,呈双峰双谷样变化,脉压明显增大,这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反射性降低,导致大动脉硬化,舒张压偏低有关。

亦有部分患者昼夜血压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可能与病情较重,长期卧床,缺乏正常活动规律有关。

1.2 老年性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老年人心脏储备功能下降,各器官多伴有动脉硬化,供血不足[5],且常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血压昼夜间的变化极易引发脑梗死,脑出血,高血压心脏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高血压晚期多伴有肾功能的损害。

因此,动态血压监测对指导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2 老年性高血压的特点2.1 清晨高血压:因交感神经占优势及白天活动中遇到情绪激动,体力负荷等因素协同作用致血压日间上升。

在严重高血压,有明显靶器官损害者,血压波动幅度减小或消失,老年性高血压的ABPM发现,老年人清晨时段血压变异较大,早晨起床活动后血压迅速升高,时间多为6—12时,早晨血压波动越大,脑卒中,心肌梗死发生的机会越多,说明清晨高血压与多发性脑梗死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显著相关。

2.2 夜间高血压:夜间睡眠时,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外界环境干扰少以及精神和体力负荷几乎不存在,血压较白天显著降低,呈双峰双谷型,而夜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缺血比例明显高于夜间血压正常者,因此夜间高血压易导致颅内出血,血栓形成和血管性痴呆等[1]。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3讨 论 综上所述 , 近年来 , 高血压 患者发病 率越来越高 , 当患 者患上 高血压疾病 之后 , 往往
参 考 文 献
会 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状 , 如果不及时采取降压措施 的话 , 将会严 重威胁 患者的生命 健康 [ 2 ] 。要想促进 高血压患者康复 , 必须给予患者及 时有效 的临床 降压治疗 和其 他治疗 , 但在 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过程 中, 还必须加强对患者 的临 床护理 , 加大对高 血压患 者的 血 压监测力度[ 3 ] 。 在多种老年疾病 当中, 高血压是 比较常见 的 , 随着心血 管疾病 的不 断增多 , 其发 病 率是比较高的 , 相关研 究结果表明 , 高血压 是导致 患者动 脉硬化 的主要 因素 , 通过控 制 患者血压可以大大降低高血压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4 ] 。大量『 I 缶 床实践表 明, 给予 高血压 患 者常规血压监测是不可行 的 , 必须 给予高血 压患者 临床 2 4小 时动态血 压监测 , 只有 这样 才能把患者的各时间段 内的血压 变化情 况都测 量 出来 , 及时掌握 患者 的血压变 化 情况, 一旦 出现异 常变化现象及时采取有效 的临床 护理措 施 , 为患者后期 临床有效 治疗 提供 坚实基础 , 促 进患者康复 [ 5 ] 。
中5 0例 患者 为研究观察组 , 另外 5 O例高血压 患者 为对照组, 观察组 患者进 行了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 对照组患者 进行常规 血压监测 , 观察 两组患者的血压 变化情况。 结果 : 经过 研 究比较 , 在患者收缩压和 舒张压 改善情况上, 观察组 明显优于对照组 , 在 患者昼 夜间血压变化情况上, 观察 组明显优 于对照组, 且在患者收缩压 总负荷上 , 都比患者舒 张压 都要高。 结论 : 在 高血压患者临床 治疗过 程中,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意义是 比较大 的, 不仅可 以准确测量 出患者血压 变化情况, 还 能降低患者临床 异常情况发 生率, 应用 效果显著 , 值得 临 床大 范围内应用 和推广。 【 关键词 】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 高血压患者; 应用; 效果 ; 分析 【 中图分 类号】 R 7 2 2 . 1 2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0 0 4— 4 9 4 9 ( 2 0 1 5 ) 0 6 — 0 1 3 0— 0 2 为 了探讨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 高血压 患者中的应用效 果 , 为高血压患 者临床有 钟左 右, 在晚上 1 0点到早 上六点之间对 患者进行血 压间隔测量 , 间隔时 间为两个小 时 , 效治疗提供重要依 据, 本文选取在 我院 收治的高 血压患 者 1 0 0例作 为研 究参与 人员进 在血 压监测 当 日, 患者 的正常活动不 能收到相 关约束 , 但要 避免进行 激烈运 动, 当监测 行相关研究和相关分 析: 次数超过 8 0 %之后 , 可以成 为监测有效。两组患者 的临床血 压监测时 间相 同。监 测结 1 资料 与方法 束之后对患者 的血压变化情 况进行观察研 究 , 其 中患 者有 效收缩压在 7 0— 2 6 0 m m H g 之 1 .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相关资料和相关信 息主要来源于 2 0 1 5年 3月至 2 0 1 5年 6月 间, 有效舒张压在 4 0~1 5 0 m m H g 之间 ; 有效脉压差在 2 0 ~5 0 m m H g 之间 [ 1 ] 在我院收治 的高血压 患者 1 0 0例 , 随机分成观察组 和对照组 , 观察组 患者 5 O例 , 主要包 1 . 3观察项 目和指标 ( 1 ) 患者监测 2 4小时内平均舒张压和收缩压 ; ( 2 ) 患者 白昼平 ( 3 ) 患者夜晚平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 。 括男性患者 3 0例 , 女性患者 2 0 例, 患者年龄都 在2 4— 6 9岁之 间 , 平均年龄达到 了( 4 5 . 2 均舒 张压 和收缩压; 1 . 4统计学方法 本研 究主要选 择 S P S S 3 1 0 软件进行统计学相关分 析和相关研 究 , ± 3 . 0 ) 岁; 对 照组 患者 5 O例 , 主要包括男性患 者 2 9 例, 女 性患者 2 l 例, 患 者年龄在 2 5 7 0岁之间 , 平均 年龄为 ( 4 5 . 3 ±3 . 2 ) 岁 。两组 患者都经过 了I 床专业疾病诊断 , 且都 其 中计量 资料主要选择 t 进行检验 , 而计数资料主要选择 x 2 进行检验 , 差异存在统计学 符合高血压疾病 临床诊断标准 , 本研 究对那些继发性高血压患 者进行 了有效排除 , 对那 意 义 ( P<0 . 0 5) 。 些相关肝 肾疾病 患者进行了有效排除 , 对那些神经不正常患者进行 了有效排 除。 2结 果 两组在 患者血压监测结果上的 比较 经过两组 血压监测 , 在患者 舒张压和收 缩压情 1 . 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在服药之后进行常 规血压监测。观察组患者在 停止 服药 时 间超 过 3天之后进行动态监测 , 主要使用康泰 医学系统 ( 秦皇 岛 ) 服 务股份 有限公 司 况上, 观察组 明显优 于对 照组 , 在患者昼夜 间脉压 差变化情 况上 , 观察 组明显 明显优于 生产 的动态 血压检测仪器 , 根据患者 的臂宽选 择合适 的袖带 , 使其 固定在 患者手 臂上 , 对照组 , 且两组患者 收缩 压总负荷 明显高于舒 张压总负荷 。结 果见表 1 。 进行血压有效 测量 , 在早上 六点 到晚上 l 0 点之 间进行 血压间隔 测量 , 间隔时 间在 3 O分 表1 两组在患者血压监测结果上的 比较

概述急性脑卒中患者24h动态血压的监测及其作用

概述急性脑卒中患者24h动态血压的监测及其作用

�综述�概述急性脑卒中患者24h 动态血压的监测及其作用蔡文隽张微微24h 动态血压监测(a m b ul a t ory b l o od p ressure m oni t ori ng ,A B P M ),是一种无创的血压测量手段,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有重要的作用�现就其测量方法�结果分析�作用及不足概述如下�一�测量方法使用动态血压仪能连续昼夜测压达125200次�在临床上,为了避免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24h 动态血压监测的间隔时间,通常设定为白天(6时22时)30m i n ,夜间(22时6时)60m i n ,24h 有效测定次数不少于35次,每次测量袖带充气不超过270m m H g �测量期间指导患者日常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测血压时患者上臂要保持伸展和静止状态�若首次检查由于伪迹较多而使读数小于80%的预期值,应再次测量[1]�二�结果分析通常记录的数据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的最低�最高值及其平均值;数据处理结果有:24h �白天及夜间的平均动脉压�血压负荷及24h 内的血压波动图等�这些结果主要用于两方面的分析:(1)可以较准确的提示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病,并指导治疗�动态血压的正常值推荐以下国内参考标准:24h 平均值<130/80m m H g ,白昼平均值<135/85m m H g ,夜间平均值<125/75m m H g �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均值比白昼血压值低10%�15%[1]�血压负荷,指收缩压或舒张压的读数大于正常值的次数占总测量次数的百分比�W hi t e 等[2]提出,对动态血压提示血压负荷>40%的患者应积极治疗,以防止靶器官损伤的发生�(2)可以提示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及血压的变异性�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即血压的昼夜节律,以(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100%来计算�正常应大于10%,即"杓形"(d i p p er ),反之小于10%,为"非杓形"(non-d i p p er ),即昼夜节律异常�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病患者有较大可能发生脑卒中损害[3]�另有学者认为器官缺血,尤其是脑缺血可能激活维持器官血流量的心血管调节机制,抑制夜间血压下降[4]�靶器官损害不仅与血压高度有关,还与血压变异有关,血压急骤升高可使心肌梗死�猝死�脑卒中和短暂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明显上升[5]�三�作用24h 动态血压反映了各时间点的血压状况,而且揭示了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特点及昼夜变化规律,有助于筛选临界高血压及轻度高血压,预示靶器官损害程度,还能更好地评价降压药的疗效,指导合理降压治疗[6]�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指导血压调控:目前,关于急性脑卒中后的血压治疗仍存在争议[7]�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应该了解对急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变化特点�24h 动态血压监测可多次�定时�持续地监测血压,能够更加客观�科学的反映急性期血压的变化特点�国内有实验[8]提示,脑梗死急性期动态血压变化超过140/90m m H g 占87.0%�血压值呈自然下降趋势,第7天与第1天比较有明显下降�国外观察性研究[9]表明,约75%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24�48h 内血压升高,仅少于5%的脑卒中患者的收缩压低于120m m H g ,几乎无患者低于100m m H g ;约80%的脑出血患者血压增高,且有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趋势,一般在发病后410d 血压自行下降并达稳定�根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改变及血压特点,国内外对于血压调控观点基本一致�欧洲卒中协会[10]及美国卒中学会[11]均认为,脑梗死急性期不主张常规降压,但合并主动脉夹层血肿�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肺水肿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应紧急降压;收缩压>220m m H g 或舒张压>120m m H g 时,也应行降压治疗�另外,如可以行溶栓治疗,需在治疗前将收缩压控制在180m m H g 以下�国内经研究也制定指南[12]如下:建议在病情稳定时开始降压治疗(一般为脑卒中后4周),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最好能将血压降至160/100m m H g 以下�出血性脑卒中血压的持续升高可能加重脑水肿,或导致持续出血及再出血�降低血压可以减少再出血的发生,减轻脑水肿�有学者认为[13]:(1)收缩压�200m m H g 或舒张压�110m m H g 以上者,在降颅内压的同时应慎重和温和地降低血压,或使血压维持在稍高于发病前水平,或在180/105m m H g 左右;(2)收缩压在170�200m m H g 或舒张压在100�110m m H g 时,可先降低颅内压,并密切观察血压变化,若持续增高,则可考虑降血压治疗;(3)收缩压<165m m H g 或舒张压<95m m H g 时,不需要降血压治疗,通过降低颅内压可达到降血压的效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降压宜缓慢,前24h 使血压平均下降约10%�15%为宜[14]�国外很早便有研究报道[15],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存在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因此,常用的每日清晨测量血压,或D OI 10.3877/c m a .j .i ss n.1674-0785.2011.07.030作者单位100700北京,安徽医科大学北京军区总医院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蔡文隽);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张微微)通讯作者张微微,E m a i lz ha ngv i v i a n@v i p .si na .co m ::::随机测量血压,均不能作为患者血压真实情况的体现�而24h 动态血压监测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可以作为监测血压调控的最佳选择�2.判断预后:在对患者实施抢救的同时,应对其预后进行一定的评估�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很多,有些是无法改变的,如年龄�性别等,有些是可以改变甚至是可以预防的,如血压�血糖�伴随疾病�并发症等[16]�其中,血压是不稳定性最强,也是可调控性最强的因素之一�血压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是明显的�有研究表明,入院时低的舒张压及较大幅度降低收缩压与不良预后有关,且前24h 降压与3个月后不良预后有关[17]�而有国际卒中试验首先提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与预后存在U 型关系,以收缩压为150m m H g 时预后最佳[18]�血压水平对预后的影响可能由于血压的宽幅波动和急性期降压过快对脑卒中的预后有严重的负面影响,血压波动组较血压控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死亡率高,而B a rt hel 指数低[19]�由于24h 动态血压监测血压的次数较多,故能较可靠地反应血压的水平和血压的波动情况[20],在对血压进行干预的同时,随时调整治疗�这既能对患者的预后有初步的评估,还有助于对患者病情稳定后的血压控制做出指导,以改善患者的预后�3.寻找危险因素: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肥胖等[21-22]�其中,年龄与性别是我们不可控制的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明确诊断及控制其他可控制的危险因素,来对脑卒中进行一级和二级预防�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对危险程度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3倍[23-24];有研究表明,LD L-C �载脂蛋白B �甘油三酯升高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25],同时,2005年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血胆固醇过低(<140m g/d l ),有可能增加出血性卒中的发病危险[1];肥胖,是目前许多国家的普遍社会问题,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高血压则是脑梗死和脑出血共同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50%60%脑卒中与高血压相关,特别是合并脉压增大者[26]�收缩压与脑出血的相关性强,舒张压与脑缺血的相关性强[27]�在脑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降低血压能够获益[28]�而对于既往未诊断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的脑卒中患者,我们首先应该警惕其是否患有高血压病�有研究指出,高血压作为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不能用常规随机测量血压的方法发现,却可以用动态血压测量发现[29]�其诊断标准前文已述�因此,24h 动态血压监测在寻找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B a st os 等[30]发现,动态血压监测显示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能强有力地预示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缺血发作(TIA )�四�局限性然而,目前的24h 动态血压监测仍存在某些局限性及不足,主要表现在:(1)间断性测压不能获得全部24h 的血压波动资料,无法取得短时间内血压波动的信息�(2)剧烈活动或运动会导致较大的血压误差�(3)动态血压监测过程中的仪器噪音虽已得到显著改善,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夜间睡眠仍有影响,从而影响到血压水平�(4)约10%�15%的数据因可信度较差,在分析时被舍去�(5)动态血压监测的参数分析尚未建立合理�科学的解释标准,正常值尚无统一标准,世界各地正进行较大样本的人群调查,短阶段内还只能从临床正常者中获得参数值,动态血压监测的降压疗效标准和提供预后的参数指标均有待建立[3]�当然,动态血压监测的不足不能掩盖其突出的优点,仍应普遍的应用于临床�综上所述,在接诊一个急性脑卒中患者时,24h 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掌握患者的血压变化特点;适时�适当地调控血压,并根据其血压状况判断可能的预后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病情平稳后,寻找其发病危险因素,指导其二级预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对每一个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24h 动态血压监测�参考文献[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高血压杂志,2005,12:1-53.[2]W hi t e W B ,M o r g a nr o t h J .Use f ul ne ss o f a m b ul a t ory m o ni t ori ng ofb l oo d p re ssur e i n a sse ssi ng a nt i hyp ert e nsi v e t hera p y.A m J Ca rd i ol (S0002-9149),1989,63:94-98.[3]邢绣荣,华琦.解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三)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4:245-247.[4]龚兰生,刘力生.血压昼夜变异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4,22:323-324.[5]Z a n cht t iA.T h e rol e o fa m b ul a t o r y b l o od p r e ssure m o ni t o ri n g i n c l i ni ca l p ra c t i ce .A m J H yp ert ens (S 0895-7061),1997,10:1069-1080.[6]M a nci aG ,D iRi e nz o M ,P a ra t iG.A m b ul a t ory b l oo d p ressu r e m o ni t ori ng use i n hyp ert ensi o n rese a r c h a n d c l i ni c a l p r a ct i c e.H yp e r t e nsi o n (S0194-911X ),1993,21:510-524.[7]QureshiA I.A cu t ehyp ert ensi v e resp o nse i n p a t i ent s w i t h st r o ke :p a t ho p hys i o l og y a nd m a na ge m e nt .C i r c ul a t i o n (S0009-7322),2008,118:176-187.[8]陈霞,谢增秀.急性脑梗死患者动态血压的临床特点.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47-48.[9]C ha l m e r s J ,Tod d A ,C ha p m a n N ,eta l .I nt e rna t i o na l So ci e t y ofH y p e r t e nsi on (I SH ):st a t e m e nt s o n b l oo d p r e ssure a nd st ro ke.JH y p e r t e ns (S0263-6352),2003,21:651-663.[10]E u r o p ea n St roke I ni t i a t i v e E x e cut i v e Com m i t t ee ,E US W ri t i ng Com m i t t ee ,Ol sen T S ,e t a l .E urop ea n St r o ke Ini t i a t i v e Re co m m e nd a t i o ns f or St r o keM a na g e m e nt -Up d a t e2003.C e r e b r o v a sc D i s (S1015-9770),2003,16:311-337.[11]A d a m s H P J r ,A d a m s RJ ,Br o t t T ,eta l .G ui d el i ne s f o r t he e a rl y m a na g e m e nt o fp a t i ent s w i t h i sc he m i c st r o ke asci e nt i f i c s t a t em e nt f r o m t he st r o kec oun ci l o ft he A m eri ca n St rok e A sso c i a t i on.St roke (S 0039-2499),2003,341056-1083.[12]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摘要(二).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22484-487.:::[13]王新德.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血压控制.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259-261.[14]黄海威,黄如训.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调控.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9,25:64.[15]Li p G Y,Z a r i f i s J,F a r o oq i I S,e t a l.A m b ul a t o r y b l oo d p ressure m on i t o r i ng i n a c ut e st roke.The W est Bi rm i ng ha m St r o ke P roj e ct.S t ro ke(S0039-2499),1997,28:31-35.[16]刘东涛,胡文立.影响脑卒中预后的因素分析.卒中与神经疾病,2008,15:381-383.[17]Ol i v e i r a-F i l ho J,S i l v aSC,Tr a b uco CC,et a l.De t r i m ent a l e f f e ct o fb l oo d p ressu r e r e d uct i o n i n t he f i r st24hours ofa cu t e st r o ke onse t.Ne ur o l o gy (S0028-3878),2003,61:1047-1051.[18]Le ona r d i-B ee J,Ba t h P M,P hi l l i p s SJ,eta l.B l o o d p re ssur ea nd c l i n i c a l o ut co m e s i n t heInt e r na t i ona l St r o ke Tr i a l.S t rok e(S0039-2499),2002,33: 1315-1320.[19]潘大津,邱伟文,叶双婴,等.影响脑卒中预后的血压因素.心脑血管病防治,2004,4:49-50.[20]张年萍,刘腊平,任序东,等.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31:465-467.[21]Long st r e t h WT J r,B erni ck C,M a nol i o TA,e t a cun a r i nf a r c t s d e f i ne d b y m a gne t i c r e a so na nc e i m a g i ng o f3660el d e r l y p e o p l e:t heC a r d i o v a sc ul a r he a l t h st ud y.A rch Ne urol(S0003-9942),1998,55:1217-1225.[22]王伟强,宋国平,李淼,等.老年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127例治疗体会[J/C 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507-510.[23]C a p e s SE,H unt D,M a l m b erg K,et a l.St ress hy p e r g l yc em i a a nd p rog no si s ofst r o ke i n no nd i a b et i c a nd d i a b e t i c p a t i e nt s:asyst e m a t i c o v e r v i ew.St roke(S0039-2499),2001,32:2426-2432.[24]M i l i oni s H J,Ri z os E,G o ud e v e o ns J,e ta l.C o m p o ne nt s o ft h e m e t a b o l i c sy nd r o m e a n d ri sk f o r f i r st-ev er a c ut e i sc hem i c no nem b ol i c s t ro ke i n el d e r l y sub j e c t s.St rok e(S0039-2499),2005,36:1372-1376.[25]Sm i t h E E,A b d ul l a h A R,A m i r f a r z a n H,et a l.S erum l i p i d p r o f i l e o n a d m i ssi o n f or i sc hem i c s t ro ke:f a i l ure t o m e et Na t i o na l C ho l e st e r o l E d uc a t i o n P r o g r a m A d ul t Trea t m e nt P a ne l(NC E P-A TP I II)g ui d e l i ne s.Neu r o l o g y(S0028-3878),2007,68:660-665.[26]吴雅芳,林金秀,林建珍,等.急性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47-51.[27]Kukl aC,Sa nd e r D,Sc hw a r z e J,eta l.C ha ng e o fci rca d i a n b l oo d p ressure p a t t e r ns a r e a s soc i a t i o n w i t h t he o cc urr e nce o f l uc una r i nf a r c t i o n.A r c h Ne ur o l(S0003-9942),1998,55:683-688.[28]Z ha ng H,Thi j s L,St a ess en J A.B l oo d p r e ssure l oweri ng f o r p ri m a ry a nd se co nd a r y p r e v e nt i on o fst r o ke.H y p e r t e nsi on(S0194-911X),2006,48: 187-195.[29]Ohkub o T,Ki kuyaM,M e t okiH,et a l.P r o gno si s o f"M a ske d"H yp e rt e nsi o n a nd"Whi t e-Coa t"H yp e r t e nsi o n D et e c t e d b y24-h A m b ul a t o r y B l o o d P r e ssure M oni t o r i ng.JA m Col l C a r d i o l(S0735-1097),2005,46:508-515.[30]Ba st os J M,B ert oqu i n i S,Si l v a J A,e t a l.Rel a t i onsh i p b e t w e en a m b ul a t o ry b l oo d p r e ssur e m o ni t o ri n g v a l ues a nd f ut ure Occ urr e nce ofi sc he m i cc ereb r o v a sc ul a r a nd co rona r ye v e nt s i n hy p e r t e nsi v e p a t i ent s.Re vP o r t Ca rd i ol(S0870-2551),2006,25:305-316.(收稿日期:2011-02-21)(本文编辑:戚红丹)蔡文隽,张微微.概述急性脑卒中患者24h动态血压的监测及其作用[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7):2026-2028.。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奥美沙坦酯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奥美沙坦酯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
与傲坦疗效相 当。


词: 清晨 血 压 ; 高血压 ; 奥美沙坦酯 ; 动 态 血 压 监测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0 0 2 5 ( 2 0 1 5 ) 0 2 — 0 0 6 7 — 0 5
中 图分 类 号 : R 4 5 2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1 — 0 0 2 5 . 2 0 1 5 . 0 2 . 0 0 1
摘 要 目的 : 采用 2 4小 时 ( 2 4 h ) 动态 血压 监 测 ( A B P M) 评价奥美沙坦酯对轻 、 中度 原 发性 高 血 压 患 者 的 清 晨 血 压、 2 4 h血 压 和 服 药 末 6 h血 压 的影 响 。 方法 : 随 机 双 盲 双模 拟 活性 药 对 照 临床 试 验 , 选取 2 0 0 8年 1 0月 ~ 2 0 0 9年
J o u r n a l o fC h i n a - J a p a n F r i e n d s h i p Ho s p i t a l , 2 0 1 5 A p r , V o 1 . 2 9, No . 2 中 日友 好 医 院学 报 2 0 1 5年 第 2 9卷 第 2期
行2 4 h A B P M 监测 , 观 察 治疗 前 后 清 晨 血 压 、 2 4 h血 压 和 服 药 末 6 h血 压 的 变 化 。 结 果 : 试 验 组 和 对 照 组 基 线 年 龄、 体质量指数 、 诊室血压 、 2 4 h血 压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治 疗 8周 后 , 试验 组 、 对 照 组 平 均 清晨 血压 均较 治疗 前显 著降低 ( P < 0 . 0 1 ) , 2组 平 均 血 压 降 幅分 别 为 8 + 1 2 / 1 1 + 8和 9 + 1 1 / 1 l + _ 8 m mH g , 降幅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 义( J p > 0 . 0 5 ) ; 试 验 组 和对 照组 清晨 血 压 达 标 率 分 别 为 7 5 . 0 %和 8 3 - 3 %。 治 疗 8周 后 2组 2 4 h血 压 、 日 间血 压 、 夜 间血 压、 服 药末 6 h血 压 均 较 治 疗 前 显 著 下 降 ( P < O . 0 1 ) , 组 间 降 幅差 异 均 无 显 著 性 ( P > O . 0 5 ) 。结论 : 每 日清 晨 口服 一 次 国产 奥 美 沙 坦 酯 能 有 效 降 低 轻 、 中度 原 发 性 高 血 压 患 者 的 清 晨 血 压 、 2 4 h血 压 和 服 药 末 6 h血 压 , 其 降压 幅度

动态血压报告模板

动态血压报告模板

动态血压报告模板1. 背景介绍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可以连续监测个体的血压情况,包括血压的变化趋势、日间和夜间的血压差异以及心血管健康状况等。

动态血压报告模板提供了一个标准格式,方便医生、研究人员和患者对动态血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2. 仪器设备动态血压监测通常使用24小时血压监测仪进行,常见的设备有ABPM-05、ABP-Monitor、Spacelabs等。

这些设备通过脚带或手腕带与个体的身体相连,自动记录并存储血压数据。

3. 报告内容3.1. 个体信息报告的第一部分是个体信息的概述,包括个体的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3.2. 测量时段接下来是测量的时段,包括具体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此外,也可以在报告中提供每日测量时段的具体时间段,以便更好地分析结果。

3.3. 总体分析总体分析部分提供了测量期间的平均血压值和心率值。

通常会提供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的平均值,以及心率的平均值。

此外,还可以包括一些常见指标,如晨起血压、睡眠时段的平均血压等。

3.4. 昼夜节律昼夜节律分析是动态血压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分析日间和夜间的血压变化情况,可以评估个体的心血管健康状况。

报告中通常会展示日间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

3.5. 血压波动血压波动是衡量心血管稳定性的指标之一。

报告中通常会提供血压的标准差或变异系数等指标,反映了血压的波动程度。

血压波动的增加常常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3.6. 健康建议最后一部分是针对测量结果的健康建议。

根据个体的血压水平和心脏健康情况,医生可以提供相应的建议,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等建议内容。

4. 结语动态血压报告模板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格式,方便对动态血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对个体的血压变化趋势、昼夜节律和血压波动等指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估个体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健康建议。

这些报告对于医生、研究人员和患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4小时动态血压图报告格式

24小时动态血压图报告格式

24小时动态血压图报告格式24小时动态血压图检测情况
1:首先应写明监测多长时间,共记录测量多少次,有效率多少(>85%);白天多少次(>17次)、夜间多少次(>11次)。

是否符合一次完整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

2:描述白天所测血压峰值次数、时间段及高峰值,夜间血压状态及血压最低谷值时间、数值。

并说明血压属轻、中、重型;节律类型(昼夜节律变化:明显/明显减弱/消失);属杓型/非杓型或反杓型改变;血压波动类型(夜间低压型、全日型、夜间血压上升型及嗜铬细胞升高型);血压变异性如何?(血压变异性由血压标准差反应:正常人24小时血压变异>白天血压变异>夜间血压变异,注: 血压变异性大,则靶器官损害程度重。

);血压负荷:(正常/升高/显著升高;注:<40%正常;>40%升高;>80%显著升高。


3:检测过程中病人的感受、活动性况对血压监测的影响;服药情况与调整药物后对血压的改变描述。

24小时动态血压图检测报告
医师签名————
2022-04-26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24h动态血压监测及其临床应用

24h动态血压监测及其临床应用

度的平均值与每小时降压 幅度 的标准差 的 比值 , 是反 映降压 它 药物平稳降压作用 的指标 。
3 6 趋势 图 . 可以查看病 人 2 4h的血压趋 势 图 , 般血压 应 一 呈 明显 昼 夜 波 动性 , 曲线 呈 长 柄 勺状 。 常血 压 在 0 0 ~ 正 2: 0
上臂 A P 与汞柱血压计测量 的血压值平 均差应 <5m g BM mH
随着 A P 的应用 , BM 目前 已把 A P 作为诊 断“ BM 白大衣 ” 高血压 的首选方法 , 通过 A P 的监 测 可以 明确诊 断 , BM 从而 解 除就诊
或脱落 。在 自动测量过 程中 , 上肫应保持静止放松状态 , 睡眠时
尽量保持平卧位 , 这对获 得准确 的血压读 数极 为重要 。在计 算
0 :0时处于最低谷 , 30 凌晨 血压 急剧上升 , 白昼基本 上处 于相对
较高水 平 , 数 人有 双 峰 ( 8 0 ~0 : 0和 1 :0 1 :0 。 多 0 :0 9 0 6 0 ~ 8 0 )
( 1mmH =0 13k a , g .3 P ) 每次使用 A P 时应 与汞柱 血压计 进 BM 行校对 。 12 监测频率 . 应 根据病 人 的情 况和监 测的 目的而定 。考 虑 到血管长时间频繁受压时会有反抗效应, 一般白昼为每 2 n 3 0mi- 0 mi 次 , 间考虑到对睡 眠的影 响 , n1 夜 一般 3 i-6 n1 。 0r n 0mi 次 a 监测期 间鼓励病人记 录生活 日记 , 有助于分析血压变化 的原 因。 13 注 意事 项 首 先 测 量 两 上 臂 血 压 , 收 缩 压 差 < 1 . 若 0
它的定义 为使用 降压 药物 后每小 时 的降压 幅

高血压患者24_h动态血压监测与诊室血压达标率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

高血压患者24_h动态血压监测与诊室血压达标率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

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与诊室血压达标率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初蕊1王佳佳1胡哲2(1.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上海 201806;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上海201801)摘要目的:比较社区管理背景下高血压患者的诊室血压测量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析24 h动态血压不达标的相关因素。

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高血压患者394人,规范测量诊室血压数据,并采集患者人口学特征、高血压病史、相关合并症(如糖尿病、血脂异常、蛋白尿等)信息。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9.6±11.8)岁,其中女性占36%,平均体质指数(BMI)(25.9±3.1)kg/m2,高血压病程中位数为8.0年。

结果:诊室血压达标率为56.6%,动态血压24 h均值达标率为44.4%,夜间血压均值达标率为35.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MI高、高血压病程长者的动态血压24 h平均值及夜间血压更不易达标,男性的24 h平均血压更不易达标。

结论:动态血压监测能够更全面精准地评估患者血压情况,应该在男性、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病程长等高血压患者中更积极地推广动态血压监测来评估血压情况,及时发现和干预夜间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相关靶器官损害。

关键词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夜间高血压;社区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3)14-0054-05引用本文初蕊, 王佳佳, 胡哲. 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与诊室血压达标率的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上海医药, 2023, 44(12): 54-58.Comparison between 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nd the rate of blood pressure reaching the standard in the consulting room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and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factorsCHU Rui1, WANG Jiajia1, HU Zhe2(1. Department of General Practice of Waig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806, China; 2.Department of Hypertension of Shanghai Ruij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clinical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and 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under the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to analyze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24h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that did not meet the standard. Methods: From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1 394 hypertensive patients who completed ABPM in Waig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were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measurement of blood pressure data in the consulting room was standardized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and comorbidities, such as diabetes, hyperlipidemia, and proteinuria were collected. The average age of the research objects was (59.6±11.8) years, among them, the females accounted for 36%, average body mass index(BMI) (25.9±3.1) kg/m2, and the median duration of hypertension was 8.0 years. Results: The standard rate of blood pressure in the consulting room was56.6%, the rate of reaching the standard for the 24-hour mea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was 44.4%, the average rate of reaching thestandard for mean nighttime blood pressure was 35.3%,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comparisons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both P<0.05). Logistic multiple facto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BMI was high, the 24-hour mea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and通信作者:胡哲。

动态血压报告如何分析

动态血压报告如何分析

动态血压报告如何分析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血压监测已成为常态,而动态血压监测则更能全面记录血压的变化情况。

然而,动态血压监测的报告看起来十分深奥,我们该如何分析这些数据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动态血压监测报告中的几个概念。

动态血压监测通常分为两个时段,即日间和夜间。

日间是指清晨7时至晚间10时,夜间是指晚间10时至清晨7时。

动态血压监测报告上会列出相关指标,如平均动脉压(MAP)、平均动脉压的百分之五十(MAP50%)、平均动脉压的百分之九十(MAP90%)、白天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SBP)和平均舒张压(DBP)等等。

其次,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指标来分析动态血压监测报告。

在分析夜间血压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凌晨高压”,即清晨4时至6时之间的血压变化。

因为这段时间,人体处于睡眠状态,交感神经兴奋,易引发心血管事件。

如果夜间平均血压过高,凌晨高压也会过高,需要特别注意。

此外,若夜间平均动脉压的百分之九十(MAP90%)超过24小时平均动脉压的百分之八十五(MAP85%),也可能意味着存在严重的高血压。

而在分析日间血压时,我们则应该关注血压波动情况。

若日间动脉压的波动比夜间大,说明血管受到了更大的冲击,容易引发心血管事件。

且日间的平均动脉压(MAP)与平均动脉压的百分之五十(MAP50%)之间的差距越小越好,差距越大则表示血压波动越强,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总之,动态血压监测报告的分析需要仔细、全面,不能只是看个表面数据。

我们应该根据报告中的各项指标,结合个体情况加以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人化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

加强日常的生活方式干预,如合理饮食、增加运动量、减轻压力等,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

同时,也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时进行药物治疗,及时控制血压,保护心血管系统,维护身体健康。

偶测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

偶测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

偶测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方冬梅【摘要】目的:采用动态血压仪对55例偶测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5例完全正常;12例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升高;31例收缩压不升高,舒张压升高;7例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升高.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对临床准确诊断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1(030)020【总页数】1页(P69-69)【关键词】偶测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作者】方冬梅【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人民医院,212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在体检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病人血压高。

但是患者本人却不太相信测量结果,认为自己以前血压从来都不高,难道现在血压真正高起来了吗?遇到这种情况,就建议患者作24小时动态血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数据与方法1.1 一般数据:随机选择偶测高血压患者55例,男27例,女28例;年龄19~65岁,平均42岁。

伴有高血脂8例;脂肪肝3例;房早5例。

1.2 24 小时动态血压检测方法:采用TONOPORTV佩戴式血压监测仪,对患者进行无创式测量。

袖带一般固定在左上臂,下缘距肘窝2cm,其松紧度以刚容纳2横指为限。

白天半小时测量一次(6∶30~23∶30),夜间一小时一次(0∶00~6∶00)。

记录时间不能少于 22小时。

检查项目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及他们的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

2 结果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结果:5例完全正常;12例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升高,伴有房早2例;31例收缩压不升高,舒张压升高,舒张压升高均在白天,夜间不升,伴高血脂3例,7例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升高,伴高血脂5例,脂肪肝3例,房早3例。

其中一例白天与夜间均升高,且夜间血压高于白天。

以上患者血压升高均未超过160/110mmHg3 讨论据报道,我国现有高血压病人2亿,控制率仅为6.1%。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主要原因,积极有效降压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冠心病等致死致残的危险性[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