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教育中的惩罚

合集下载

树立正确的教育惩罚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惩罚观念

应” 是可怕的 。教育者不能总是只根据学 生是否听话 、 是否遵守 规章 制度来判定其好坏 , 而要综合 、 辩证地看待学生。 教师 科学 、 客观 地认识学 生 , 诚地 理解 、 真 信任 学生 , 对 这 教师 树立正 确的教 育惩罚指 导思想意 义重大 。反观 教育 者本 人, 尽管 在知识 、 力发展水平 和社会化 程度 方面要 比学生强 能 很 多 , 是相信每位 教育 者都曾经 犯过 错误 , 且将来 肯定还 但 并
会再犯 , 推己及人 , 你希望别人在你犯错时 怎样对待你 , 那你在
展。其实 , 教师利用惩罚去强迫学生 , 并不能使他们的一些想法
和愿 望消失 , 只是迫使 它们潜伏起 来 , 而 学生 会 另找 机会 去发 泄满足 。教师 的压制越强 , 生的反弹就越大 , 学 惩罚学生不是强
迫奴隶 。马卡连柯 在批 判“ 惩罚培 养奴 隶” 的观点时说 :其实 , “ 能培养出奴隶来 的恰恰 不是惩罚 , 而是任性妄 为和毫无节 制的 专横无礼 , 这种态度会使我们的某些教师培养出流氓无赖来。” 作为一种教育手段 ,教 育惩罚并 不必 然具有积极 的意义 , 正像奖赏学生也不一定 都有 积极意义一样 , 但教 育惩罚的 目的 和动机不能搞 错。正如马卡连柯所说 :没有任何 十全十美的方 “
亦即他的 ‘ 人性 ’ 社会刑罚尚且如 此 , 。” 教育惩罚就更应尊重学
生 的 “ 性 ” 人 。
首先 , 学生有 自己的人格尊严 。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 “ ” 人性 、 尊严 , 正把 学生看作是与教师一样 具有独立人格 的人 。在教 真
二 、 育 者 运 用 教 育 惩 罚 应 有 的 学 生 观 : 错 学 生 也 是 有 教 犯 尊严 、 个 性 的发 展 主 体 有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教育惩戒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教育惩戒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教育惩戒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教育惩戒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

教育惩戒是一种教育手段,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一种纠正和引导,是教育者为了维护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采取的一种必要的教育行为。

然而,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教育惩戒,却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深思的问题。

首先,我认为教育惩戒并非简单的惩罚,而是一种教育方式。

其目的是通过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纠正,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教育惩戒应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不能简单地以惩罚为目的。

在实施教育惩戒时,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纠错,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惩罚的层面。

其次,教育惩戒应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行为和态度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实施教育惩戒时,不能一刀切,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惩戒。

同时,我们还应让学生了解惩戒的原因和目的,让他们理解并接受惩戒,从而增强他们的规则意识。

再次,教育惩戒应注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在实施教育惩戒时,我们应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能以侮辱、嘲笑、贬低等方式进行惩戒。

我们应该以理解和关爱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此外,教育惩戒还应与奖励相结合。

奖励和惩罚是教育的两种重要手段,它们在教育教学中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我们在实施教育惩戒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的表扬和奖励。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以此来激励他们积极学习,积极向上。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惩戒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和实践。

只有正确理解和使用教育惩戒,我们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事业。

总的来说,教育惩戒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和使用它,既要注重教育,又要注重尊重学生,既要公正公平,又要灵活多变。

我对教育惩戒的认识

我对教育惩戒的认识

教育惩戒是一种教育手段,旨在纠正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教育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合法性,即惩戒手段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二是适当性,即惩戒方式应与学生的年龄、性格、心理特征以及过错程度相适应;三是必要性,即惩戒手段应在其他教育手段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时采用;四是教育性,即惩戒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而非惩罚。

在教育惩戒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惩戒的目的。

教育惩戒并非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手段。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避免使用可能伤害学生自尊心和身心健康的惩戒方式。

其次,教师应遵循法治原则,确保教育惩戒的合法性。

教师在实施惩戒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选择适当的惩戒方式。

再次,教师应注重沟通与倾听,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教师在实施惩戒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过错原因,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尽量避免在学生情绪波动较大时实施惩戒。

最后,教师应关注惩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教师在发现
学生的过错时,应及时采取惩戒措施,以防止过错行为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惩戒的有效性,通过多次的矫正和引导,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总之,教育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应该遵循法治、适当、必要和教育的原则。

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沟通与倾听,关注惩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以实现教育的目的。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惩罚教育是指针对学生违反学校规定或者做出不当行为时,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以达到教育目的的方法。

在学校教育中,惩罚教育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惩罚教育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而有人则认为惩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惩罚教育能够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和纪律。

学校是一个以教育为宗旨的地方,而纪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这不仅是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而惩罚教育正是通过对学生不当行为的惩罚,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并且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学生在经历一次惩罚后,往往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从而使得他们更加自觉遵守学校规定,有利于建立学校良好的秩序。

惩罚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校教育中,有些学生可能出现品行不端、态度消极、行为不良等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加以纠正,往往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而惩罚教育可以通过惩罚学生的不良行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明白错误行为会带来不良后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内心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是不被社会、家庭和学校所认可的,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惩罚教育也可以让学生懂得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惩罚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和后果。

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犯错,而学生也不例外。

在学生犯错时,应当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和惩戒,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不良后果,并且必须承担责任。

通过惩罚教育,学生会形成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意识,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非常重要。

而这些素质也是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采取适当的惩罚教育还可以有效预防学生违规行为的再次发生。

对于一些重复性的问题行为,仅仅靠口头教育往往无法达到效果,而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教育惩戒心得

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教育惩戒心得

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教育惩戒心得教育惩戒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采用不同形式的惩罚手段来约束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自觉遵守规则,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教育方式。

惩戒方式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手段,并注意惩戒的度和方法,以免过度惩戒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等。

理解教育惩戒教育惩戒并非简单的惩罚,它是对学生行为的调节和教育。

教育惩戒应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错误的行为和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行为为目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训练。

选择教育惩戒方式选择教育惩戒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应过度惩戒。

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应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并进行必要的教育,力求达到教育和惩戒相互补充的效果。

注意教育惩戒的度和方法教育惩戒的方式和措施要合理,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

要注意惩戒的方法,不得使用过度严厉的惩戒措施。

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惩戒时,应把握尺度,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错误,通过惩罚行为来改正和提高自己的行为规范。

教育惩戒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确的理解和使用教育惩戒心得,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进行教育工作,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健康成长。

特殊应用场合1. 特殊教育学校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应增加以下条款:•了解各种特殊教育学生的背景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惩戒方式;•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适当的惩戒方式。

对于某些特殊学生,如自闭症、智力障碍等,需要更加温和地进行教育惩戒;•在教育惩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特殊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不得对学生造成额外的伤害。

2. 考试培训机构针对考试培训机构,应增加以下条款:•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惩戒方式,如禁止参加课外活动、书写检讨等;•对于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要适量进行批评和惩罚,避免过度惩戒导致学生失去自信;•在进行教育惩戒时,需要与学生家长密切沟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制定合适的教育惩戒方案。

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在进行教育惩戒时,不得使用肢体惩罚、语言伤害等过度惩戒方式;•惩戒应具体针对某项行为,不得横加评价将学生整个人品质污名化;•学生的隐私和尊严应得到充分的尊重,教育惩戒方案应在学生和家长的知情和同意下实施;•教育惩戒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公布教育惩戒规则和方案,让学生和家长了解惩戒的标准和程序;•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调整教育惩戒方式和措施,确保教育惩戒达到预期效果。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对于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惩罚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一方面有人认为惩罚能够有效地约束学生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惩罚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正确地认识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成长。

我们需要正确认识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惩罚不仅仅是对学生错误行为的一种处理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手段,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在学校中,学生们时常会出现不遵守纪律、不服从教师、打架斗殴等行为,这时候惩罚就会派上用场。

通过适当的惩罚,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错误行为进行改正,同时也能够维护学校的秩序,保障其他学生正常的学习环境。

要正确看待惩罚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一直受到争议,有人认为惩罚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但是实际上,适当的惩罚对学生的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遭受到惩罚之后,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错误行为进行反思和改正,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适当的惩罚,学生也能够培养出良好的纪律和自律意识,这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我们也需要合理地运用惩罚教育手段。

过度的惩罚会给学生造成伤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运用惩罚教育。

在进行惩罚教育的时候,首先要遵循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不能过于严厉,要以教育为主,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引导他们进行改正。

惩罚应该与奖励相结合,让学生在得到惩罚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奖励带来的愉悦和快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

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待惩罚教育。

在日常学习中,惩罚教育难免会出现,但是我们需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对待惩罚教育。

对中小学教育惩罚规则的思考

对中小学教育惩罚规则的思考

对中小学教育惩罚规则的思考上课迟到现象始终无法杜绝,老师只好采取“无故迟到,每迟到一分钟,在教室站十分钟”的措施,我觉得这种适当的惩罚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

教育惩罚是一种以惩罚为特征的教育方式,它基于一定的规范,不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老师对迟到的学生的惩罚方式是,迟到一分钟就让他们站十分钟。

这并不违反教育惩罚的标准:第一,在教室里站着不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其目的是为了制止学生迟到,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第二,在教室里站着是一种惩罚,它不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但会对学生的羞耻感产生一定的影响,会迫使他们出于羞耻而改正自己的错误。

俗话说“不知羞耻,不能改正自己”。

就是这样的。

适当的惩罚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惩罚都是正确的。

如今,一些老师体罚学生,是一种普遍现象。

或许是因为他们曲解了“严师出优生”的理念,让学生超体能地奔跑,让违反规定的学生在楼道等学生较多的地方拿着水桶做马步。

这种惩罚已经违背了教育惩罚的理念,甚至可能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损害学生的自尊心。

虽然达到了维护纪律的目的,但这只是用体罚来吓唬学生,更准确地说,是在驯服学生,而不是教育学生,这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适当的惩罚,要因人而异。

孔子曾说“因材施教”,对学生的惩罚也应“因人施教”。

有些学生无意中犯了错误,不宜惩罚过重,否则会抑制这类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破罐子破摔”,这是不正确的。

但有些“顽劣分子”屡教不改,适当加大惩罚力度也未尝不可。

如果不加大力度去纠正顽劣学生,那就浪费教育惩罚了。

惩罚是防止一个人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惩罚不宜过严,而应给受罚者留有足够的赎罪空间,这才是适当的惩罚。

第 1 页共 1 页。

谈谈您对教育惩戒尺度的认识和理解

谈谈您对教育惩戒尺度的认识和理解

谈谈您对教育惩戒尺度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惩戒是学校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依法对学生采取的必要的教育手段。

教育惩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育人,而非惩罚学生。

对于教育惩戒的尺度,我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错误程度和个体差异来进行适当的管理和约束。

在实施教育惩戒时,学校和教师应当明确规定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惩戒。

同时,应当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过错过程、动机与效果、心理状态等因素来综合考虑惩戒的方式和程度。

教育惩戒的运用需要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只有家庭、老师、学校三方共同携手,才能把制度用好、把学生管理好。

在教育一线岗位工作近20年的吴老师直言,“要让老师敢举‘戒尺’,应该积极加强家校联动,让家长理解信任老师,面对老师的适当惩戒,不再有‘玻璃心’和‘应激维权’。


总之,教育惩戒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但必须依法进行,掌握好尺度,避免滥用。

同时,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理解和支持教育惩戒,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对教育惩戒的理解认识和感悟800字10篇

对教育惩戒的理解认识和感悟800字10篇

对教育惩戒的理解认识和感悟800字10篇对教育惩戒的理解认识和感悟800字怎么写10篇对教育惩戒的理解认识和感悟800字怎么写?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

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关于对教育惩戒的理解认识和感悟800字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对教育惩戒的理解认识和感悟800字(篇1)教育惩戒作为一种管理学生行为的方式,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教育惩戒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目前教育惩戒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首先,教育惩戒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滥用权力。

在一些学校中,一些教师滥用教育惩戒的权力,过度使用惩罚手段。

他们可能借机发泄个人情绪,在没有充分了解学生问题背景的情况下就给予严厉惩罚。

这样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也伤害了学生的情感和尊严。

其次,教育惩戒容易导致不公正。

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不平等的关系,教育惩戒往往给予教师更多的权力,学生则相对较弱。

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容易导致惩戒决策的主观性和不公正性。

一些教师可能对某些学生有偏见,给予他们更严厉的惩罚,而对其他学生则宽容对待。

这样的不公正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第三,教育惩戒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虽然教育惩戒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和促进他们的发展,但过度使用惩罚手段可能产生反效果。

一些学生可能对惩罚反感,感受到伤害和不公正,产生逆反心理。

他们可能对学校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

此外,教育惩戒还可能使学生产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对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教育惩戒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实施惩戒措施时,一些教师可能没有有效的规范和准则,而是凭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

这导致惩戒决策缺乏科学依据,容易受到教师个人情感和偏见的影响。

此外,一些学校缺乏完善的惩戒政策和机制,无法对教师的惩罚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

综上所述,教育惩戒存在滥用权力、不公正、负面影响以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等问题。

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原则

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原则

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原则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培养下一代成为有责任、有思想、有素质的公民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过程中,奖励与惩罚是一种常见的行为管理方式。

本文将探讨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原则,旨在帮助教育者正确运用这两种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奖励原则1. 积极肯定奖励在教育过程中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首先,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优点和努力,对其进行积极的肯定和赞扬。

这种积极肯定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

2. 多元化奖励方式奖励方式应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个性。

除了口头赞扬外,还可以采用物质奖励、特殊待遇或者荣誉称号等方式来激励学生。

同时,奖励应当针对具体的行为或成果,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受到的奖励是由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所得来的,从而增强其内在动机。

3. 公正公平奖励必须公正公平,避免偏袒和不公。

教育者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评判,并向学生解释评判的依据。

同时,奖励的分配也应当公平,不应给予某些学生过多或过少的奖励,以免引发不公平感和动机丧失。

二、惩罚原则1. 适度惩罚惩罚是一种对学生错误行为的教育手段,旨在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后果,并引导他们改正行为。

然而,教育者在运用惩罚时必须注意程度的把握,不能过于严厉或过于温和。

过度严厉的惩罚可能导致学生心理受伤,产生逆反心理,而过于温和的惩罚则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 预防性惩罚教育者可以采取预防性惩罚的方式,提前告知学生某些行为的后果,引导他们自觉遵守规则。

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减少错误行为的发生。

同时,预防性惩罚也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了解行为规范,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3. 行为关联性惩罚惩罚应该与错误行为有直接关联,而不应该涉及到学生的个人品质或价值观。

教育者在批评和惩罚学生时应当着重强调学生的行为是错误的,而不是将其作为个人攻击。

这样既可以更准确地引导学生改正错误行为,又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的合理运用与反思

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的合理运用与反思

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的合理运用与反思在教育中,惩罚与奖励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手段,旨在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

然而,对于惩罚与奖励的合理运用以及其潜在问题的反思,我们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惩罚是一种制止不良行为或错误决策的手段。

它可以通过一定的制裁或剥夺来产生负面的影响,以减少类似行为的发生。

例如,在教育环境中,老师可以通过扣分、批评或者在课堂上给予惩罚性的任务来惩罚学生的不当行为。

这种做法旨在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并改进自己。

然而,惩罚的合理性需要得到审慎评估。

过度的惩罚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效果。

首先,严厉的惩罚可能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其产生抵触心态,甚至做出更差的行为。

其次,长期过度的惩罚可能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降低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因此,我们应该避免长期过渡依赖惩罚手段,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相比之下,奖励在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奖励可以提供积极的激励,激发学生投入到学习和积极行为中。

通过给予学生表扬、奖品或者其他有价值的激励,我们可以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鼓励他们持续进步。

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作业或者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发言时给予鼓励和赞扬。

然而,奖励也需要合理运用和反思。

在给予奖励时,我们需要确保奖励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过于频繁或者奖励内容不合理,奖励可能会失去效果,学生会对奖励产生麻木和期待。

此外,我们也应该避免过度依赖奖励作为唯一的激励手段,这样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功利心态,只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和努力。

综上所述,惩罚与奖励在教育中有其合理的运用与重要性。

然而,我们必须明确惩罚和奖励手段的边界,并注意其潜在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在动机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以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品德素养。

只有在教育中合理运用惩罚与奖励,并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行为与发展,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育中的“惩罚”

教育中的“惩罚”

浅议教育中的“惩罚”【摘要】教育中的惩罚不能一味地理解为以体罚为主。

最好的惩罚方式应该是深入学生的心灵,以民主、平等、独立为基本原则。

要让学生尝试着自我教育与民主管理。

【关键词】教育惩罚民主教育的方式是多样的,比如奖励和惩罚,不过提倡更多的还是“奖励”,比如说“愉快教学”“成功体验”“赏识孩子”。

这种观点形成的原因是学生的学习行为总是在一定的认知和情感作用下进行的,积极的认识、愉快的心境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如功课好的学生、守纪律的孩子是“夸”出来的一样。

但是,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倾向于使用惩罚来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提到惩罚这个词汇,大家自然联想到打手心、责骂、批评、罚站、罚款等体罚方式。

有如此想法,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惩罚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

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认为,惩罚对学生具有威慑作用,“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另外,我国古代的个别教学中还有“头悬梁,锥刺股”“朴作教刑”的故事,民间也流传着“鞭子本姓竹,不怕书不读”“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成才”“放下棍子,宠坏孩子”等俗语。

这些故事和俗语都强调了惩罚在教学中的作用。

于是,作为一种传统,惩罚被人们一代一代不假思索地承袭了下来。

今天的教师深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而且,部分教师从小在课堂上所受的就是这种惩罚性教学。

从自己和他人的成长经历出发,习惯性地,他们相信惩罚可以起到惩一儆百的作用,惩罚学生就成为很自然的事情了。

再加上部分家长的认同,更加使得如此惩罚合情合理地存在着,并在一定程度上滥用了。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但惩罚不是体罚,而且我们提倡的“教育惩罚”应该是充满现代民主精神的。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最直接也是最亲密的。

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职责简单来说就是“教书育人”。

为了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必然要借助教育手段。

但是,我们看到最多的还是老师是教育中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

因此,教育惩罚主要来自的还是教育者,而不是学生。

学校教育中惩罚问题探究

学校教育中惩罚问题探究

学校教育中惩罚问题探究一、本文概述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惩罚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其存在和使用一直备受争议。

如何在保障学生权益和维持教育秩序之间找到平衡,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学校教育中惩罚问题的现状、争议及其影响,以期引发对教育实践中惩罚合理性的深入思考,并提出更有效的替代性教育策略。

通过对惩罚在教育中的作用、实施方式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分析,本文旨在揭示惩罚并非教育的唯一或最佳方式,而是应当作为教育策略的一种补充,与其他教育手段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本文也强调了在教育实践中,应当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其人格尊严,避免过度或不当的惩罚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惩罚在教育中的理论基础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其理论基础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惩罚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通过惩罚可以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社会学习理论则强调观察学习的重要性,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后果来学习,惩罚作为后果之一,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

从教育学角度来看,惩罚的理论基础涉及道德教育和社会规范教育。

道德教育认为,惩罚不仅是对不良行为的矫正,更是对个体道德认知的引导。

通过惩罚,学生能够理解行为的道德界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社会规范教育则强调惩罚在维护学校秩序和社会规范中的作用,通过惩罚可以强化学生对规范的遵守意识。

再者,从法律和伦理学角度来看,惩罚的理论基础在于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法律上,学校对学生的惩罚需遵循法律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伦理学上,惩罚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权。

从教育目的论来看,惩罚的理论基础是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其目的在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

在这一过程中,惩罚应与奖励相结合,形成积极的教育环境。

惩罚在教育中的理论基础是多维度的,涉及心理学、教育学、法律伦理学以及教育目的论等多个方面。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的心得体会感悟8篇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的心得体会感悟8篇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的心得体会感悟8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的心得体会和感悟1教育惩戒,施之有度班级迟到现象可谓是一个最常见的班级问题,如何能够遏制住这一现象,想必无数个班级想了无数个办法。

而某班的班主任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这样的规定:无正当理由迟到需要罚站,且以迟到的时间长短来决定罚站的时间。

这一做法看似能够有效防止学生迟到,但这没有针对问题,且弊大于利。

学生的心里成长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以迟到一分钟罚站十分钟的规定里,一分钟可能换来十分钟的心里摧残。

作家三毛在上学时就受到老师严重的惩罚,导致心里受到摧残从而患上心理疾病,从疾病走出来花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

那些在罚站的过程中受到的多少冷眼和嘲笑,都是非常不利的。

行动要以结果的成效为目的。

在罚站的这个惩罚中,并不能带来实际的作用。

虽然是罚站了,但学生不会意识到迟到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只会机械地认为迟到就应该罚站,这样不仅不能从源头上解决迟到问题,更不利于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正确观念的形成。

周而复始,学生是因为惧怕罚站而不迟到,但依旧是没有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这就失去教育初衷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古时有教书先生戒尺惩戒,挥鞭教育。

当学生有什么做的超出规矩的行为时,适当的惩罚是可行的。

在中央颁属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教育惩戒一词,是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都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惩戒的轻重标注是什么?什么样的惩戒才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都需要教育机构、学校、班级以及从事教育事业的每一个人多深入思考的。

教育就是把一个个小幼苗浇灌、培育成参天大树的过程。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好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

以百年树人之心培育学生,虽然路程曲折漫长,但从细微处入手,从小小的班级开始,适当施惩戒,奖罚并行,终会成就参天的树林。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的心得体会和感悟220__年3月1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的试行稿,3月23日,卫辉市教体局在进修校举办《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专题培训,由内黄县教师进修校王国芳校长授课。

对教育惩戒的看法

对教育惩戒的看法

对教育惩戒的看法教育惩戒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或儿童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以达到教育、纠正行为、培养品德的目的。

教育惩戒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一些人认为教育惩戒是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然而,另一些人则反对教育惩戒,认为它有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这个议题,我认为教育惩戒是需要慎重看待的,并应以合理、科学的方式进行。

首先,教育惩戒在某些情况下是无可避免的。

在学校教育中,一些学生可能会有不良行为,如欺凌、作弊、违反纪律等。

对于这些行为,及时进行适当的惩戒是必要的。

通过教育惩戒,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认识到错误行为的后果,并从中汲取教训。

例如,对于作弊行为,学校可以采取严肃的纪律处分,以警示其他学生,维护公正的教育秩序。

同时,对于欺凌行为,学校可以通过适当的惩罚赋予受害者应有的保护和支持,同时对加害者进行教育引导,以促使其改正错误,增强其对他人的尊重意识。

然而,教育惩戒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问题。

首先,一些过度严厉的惩罚措施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严厉的体罚、羞辱等惩罚方法可能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受损,产生心理创伤,甚至对学习和社交产生长期影响。

此外,教育惩戒的效果也存在不确定性。

有些学生可能对惩罚充耳不闻,或者只是暂时的行为改变,而没有真正的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因此,对教育惩戒的看法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

教育惩戒应该建立在科学、公正的基础之上,避免滥用和过度。

学校和教师应该确保惩戒手段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避免使用体罚等严厉手段。

同时,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此外,家庭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对教育的关注和支持,为学校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总之,教育惩戒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明确教育惩戒的目的和意义,并遵循科学、公正和适度的原则进行。

正确认识教育惩戒

正确认识教育惩戒

正确认识教育惩戒杨树教育需要惩戒这是不争的事实。

放眼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他们的教育惩戒是有板有眼、上纲上线的。

前苏联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

一、教育惩罚和教育惩戒区别教育惩罚是一种行为、一种手段;教育惩戒是带有手段和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

教育惩罚是为了“罚”,比如说体罚、变相体罚等,强调了“罚”的教育行为本身。

教育惩戒是为了“戒”,即戒除、预防是目的。

它强调了教育结果和目的的达成。

教育惩戒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进步,在惩戒活动中手段与目的并存,教师往往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而带来教育效果,使其感受到对错、荣辱、愉悦、痛苦等,以激发其悔改,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二、教育者要掌握惩戒的尺度当下,多数人已然将惩罚设为教育禁区,教师们更是谈惩色变。

这不仅有来自大环境的影响,更有因教师不知如何合理定位并执行教育惩罚而产生的诸多困惑。

因而,重新认识教育惩罚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思考如何把握教育惩罚的“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惩戒”的适度性首先就要求“教育惩戒”是针对个体的思想上的过错行为而言的,包含两层意思:先要明确个体是否有过错行为,如果是由于身心发展的特征和健康状况而导致的好动、不专心等情况,严格意义上讲不应是过错行为,此外还要考虑只能是针对思想行为而言的。

正如夸美纽斯所说,“不应当在跟学习或学术练习有关的事情方面”采用惩戒,而只能在有“道德方面的过失”时才能采用惩戒。

其次,惩戒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惩戒不是针对已经发生的过错行为结果本身进行批评和否定,惩戒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激化问题,是要引起个体思想上的重视,并注意在以后发展过程中杜绝类似过错行为的发生,进而丰富和完善自己。

再次,要考虑教育性,如果通过赏识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就应尽可能少用惩罚,但是如果赏识不能解决问题,就要考虑惩罚和惩罚的力度。

惩戒有度,不至于伤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样可有效消除师生之间因惩戒和被惩戒而引起的隔膜。

正确实施教育惩戒交流材料

正确实施教育惩戒交流材料

正确实施教育惩戒交流材料教育惩戒是指在教育场所中,为了引导学生遵守纪律、规范行为,采取一定的惩罚手段或行为规范,以达到教育和引导学生的目的。

教育惩戒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行为的后果,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并促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然而,在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我们必须牢记以下原则:第一,惩戒应当合理、适度和公正。

惩戒措施应与违纪的性质和情节相匹配,不能过于严厉或过于宽松。

同时,惩戒应当公正,没有任何歧视的成分,确保每个学生都受到平等对待。

第二,惩戒应当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

在进行惩戒时,教师应当尽量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尊严。

惩罚应该针对错误行为,而不是个人品质,以帮助学生意识到错误并改正。

第三,惩戒应当带有教育性质。

惩戒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惩罚,更应该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引导。

在实施惩戒之后,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的原因和后果,并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行为方式。

第四,惩戒应当与奖励相结合。

教育惩戒不应该只关注错误行为,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正确行为和努力。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通过奖励来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

在实施教育惩戒时,交流起着关键的作用。

下面是一份交流材料,以帮助教师正确实施教育惩戒:教师:同学们,我想和你们谈一谈关于纪律和行为规范的问题。

最近,我注意到一些同学在课堂上违反纪律,对此我感到非常担忧。

我希望通过今天的交流,我们能够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A:老师,我知道我违反了纪律。

我很抱歉。

但是我想问一下,您认为我应该受到怎样的惩戒?教师:学生A,首先我感谢你的诚实和勇气。

你的行为虽然不当,但你的态度值得肯定。

对于你的惩戒,我认为一个适当的处罚应该是你接受的。

你将需要为违反纪律的行为负责,并将参加一个关于课堂纪律的特别讲座,以帮助你意识到你的错误。

学生B:老师,我也认识到了我的错误。

我也准备接受惩罚。

但是我希望能够有机会纠正我的错误并改正。

教师:学生B,我很高兴听到你说出这样的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教育中的惩罚刘文明“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诸如此类的观点近年来很流行,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深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许多教师越来越多地使用表扬的手段,而几乎不敢对学生进行惩罚,甚至到了谈“罚”色变的地步。

然而,学生在一片叫“好“声中成长得似乎并不好。

有人提出要认识到惩罚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呼吁还给教师惩戒权。

您认为,惩罚是教育的必需吗?对于违纪学生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批评教育方式,相关法律并无明确具体地规定,从而导致教师在学生的管理上无所适从。

相反,倒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的“教师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条文被过度解读。

于是,教师对严重违纪学生罚站被称之为“体罚”,批评教育几句更是被扣上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罚”的大帽子!打不得、骂不得、开除不得,不夸张地说: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已经苍白得只剩下一张只会进行“正面教育”的“嘴皮子”!个别小题大做的家长和不利的舆论环境,也使得教师不敢“轻易”批评违纪学生。

一.该不该惩罚韩国:几年前,韩国通过了《教育处罚法》,准许使用长度不超过100厘米,厚度不超过1厘米的戒尺,如对女生打小腿5下,打男生小腿10下等,规定十分详细而明确。

日本:日本法律规定,必要时可以依据监督机关的规定,对学生实施惩戒,但不得实施体罚,并对哪些行为属于体罚做了较明确的说明。

美国:在美国一些地方,如果学生不努力读书,要判刑入狱,曾有7名学生因学业成绩差,被判刑坐牢两个月。

同样是在美国,学生如果将学校认为不宜带进的东西带进学校内,学校将一律没收,并且不再还给学生。

美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言语责备、剥夺某种特权、留校、惩戒性转学、短期停学、开除。

瑞士: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如果有人无故旷课,瑞士法院就要对他提出诉讼,因为学习是学生应尽的义务。

对旷课的学生,一般都要处以罚款。

法国:中学对学习极差的学生,经班级理事会(成员由校长、教务长和该班所有任课老师组成)决定可给予留级处分;犯了严重错误的会受到开除处分;对于打架斗殴、迟到、旷课等小错误,犯错者将受到节假日必须到学校反省补课或做作业的处罚。

英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学。

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还将对其父母处以5000英镑以下的罚款。

教师体罚学生方面,一些地方教育部门规定了具体的要求。

例:用鞭子或皮带必须是经过认可的标准,必须备有惩罚记录,年龄在8岁以下的儿童禁止体罚,打手心时每双手不得超过三下,鞭打男生臀部不得超过六下等。

最近又专门制定法律,允许教师以身体接触的方式去惩罚学生。

新加坡:根据新加坡关于体罚学生的《指导原则》规定,在辅导、留校的惩戒方式不能奏效后,校长、副校长和纪律事务长有权用藤条对违规学生进行体罚,但对象限于男生,部位限于手心和屁股,必须有见证人在场,体罚后写成书面报告,并立刻通知家长。

澳大利亚:在澳洲,有一些公立学校设立了警戒室,学生违反了校规校纪,会被叫到警戒室,由专门的教师依照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惩戒,或者被送到农场从事体力劳动,最严重的是开除,如果再不起作用,就会被送到特殊学校。

……我国教育部2009年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针对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特别作出了“第十六条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的规定。

“教育部发言人称,教师正当惩戒不属于体罚,教师正当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做法。

批评和表扬同样重要,一味不负责任的表扬会让学生看不到自己的瑕疵。

这说出了很多老师的心声。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不惩罚的办法只是对破坏分子有利,如果学校中没有惩罚,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保障。

”“凡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

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傅维利教授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二.该怎么惩罚(一).教育惩罚体罚的区别教育惩罚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主动施加的惩罚,它是指教师针对学生不符合社会期望或教师要求的思想行为做出的一种否定;它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其目的是改变学生的思想行为,使其按照社会或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体罚是指教师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胁,或以其他强制性的手段,侵害学生身体健康的侵权行为。

(二).惩罚是一门艺术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教育艺术,它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教育教学中如何恰倒好处的运用惩罚。

1.惩罚——不需要语言案例:陶行知先生在教学中就巧妙地处理过这样一件事。

考完试之后,一个孩子拿着自己的试卷要求陶先生将“99”改成“100”。

陶先生仔细看了一遍试卷后,什么话也没有说,将“99”改成“100”,只不过随手在一个字上点了一个小红点。

许多年过去了,那个孩子还时常回忆起这件事,并总爱说一句话,那个小红点点到了我的心里去,它教会我怎样诚实做人。

原来陶先生点点的那个字是被那个孩子改过的。

面对孩子错误行为时,有时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会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当然这个眼神、这个动作既包含着对孩子错误行为的责备、制止,更包含着对孩子的尊重与关爱。

2.表扬——也是一种最好的惩罚方法案例一:在非洲一个土著部落,当族中一个人犯了错误时,这个人就要站到村子中央。

族人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按长幼次序站好,把犯错误的人围在中央。

惩罚不是辱骂与拷打,而是每个人都来说一说这个人的优点或长处,而且所说内容不准重复别人。

案例二:如果家长会变得家长都不愿意参加,那么学校和老师真该好好反省了。

而一位母亲因为对家长会的“另类”表达成就了一个孩子家长会改变了人的一生.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还有你儿子不爱学习,这以后可怎么办啊。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

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

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

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

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

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

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

然而,回到家后,她满脸欢喜地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

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彩,沮丧的小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

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

第二天上学时,儿子没有睡懒觉,去得比平时早了半个小时。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

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

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

她有些不习惯,怀疑是不是老师搞错了。

临别,她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

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她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

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

她有一种预感,她的儿子一定被清华大学录取了。

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自己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我也知道老师在家长会上说了什么,是你不愿意伤了我的自尊心,让我能一直坚持下去,谢谢你妈妈……”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积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表扬在帮助犯错误的人坚定“自己还是一个好人、为社会接受的人”认识的同时,更加深自己对错误的认识,更有利于其悔改。

(三)不问——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案例: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在一次报告会上讲过这样一件事:他的女儿上初中时,每天早晨起不来,以至于他和他的夫人每天总要三番五次地喊。

这一天,他决定改变策略。

他买了一个小闹钟给他的女儿,并且告诉她,从第二天起不在喊她起床,迟到及由其引起的一切后果自己负责。

果然,第二天女儿在闹钟的提醒下早早地起了床。

生活中,有些常规的事、习惯的事,做父母或老师往往包办太多。

其实,太多的事,我们可以不问。

让孩子认识到那是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丰富情感体验,增强责任心。

(四)顺应——让“错”成为一种教育资源案例:英国皮亚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

这是当年一名小学生约翰.詹姆士.迈克劳德的作品。

迈克劳德好奇,想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杀了一只狗,这只狗恰是校长的宠物,校长决定给迈克劳德以处罚,罚他画两幅图。

这就是博物馆收藏的。

迈克劳德后来成了一位有名的解剖学家,得益于校长对他小时侯好奇心的保护和引导。

迈克劳德和医学家班廷一起发明了治疗当时的不治之症——糖尿病的新疗法,这就是胰岛素治疗法。

他们因此而获得1923年诺贝尔生理奖。

惩罚的最终目的是教育。

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首要的是冷静下来,分析孩子错误行为的心理及动机。

是不是“好心办坏事”抑或是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可以顺应孩子的行为及心理,让事件发展下去。

不过这样的发展是在老师引导下向好的方面、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方面发展。

总之,一味“赏识”也许是温柔杀手,一味“惩戒”也许是冷面杀手。

学校好比是人才工厂,其产品必然要放到社会大市场中去,要接受社会的检验和选择,而社会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大才必然具有创造能力和优秀的心理素质。

学生行为的偏差、有瑕病,不去拨开眼前迷雾,恰恰助长了学生坏习惯和不良行为的养成。

这其实是害了他们一生!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儿子在执行死刑前,唯一的要求是最后见母亲一面。

儿子见到母亲后说:“我就要离开您了,让我最后吃一口奶吧。

”不想儿子一口咬掉了母亲的奶头,说:“我恨你!当年我犯事时,你为什么不打我!”师宗县第九期小学语文骨干培训专题讲座专题:《正确认识教育中的惩罚》主讲:刘文明指导教师:傅泽林2010年3月1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